依法治国考试题

来源:专题 时间:2018-07-31 08:00:07 阅读:

【www.zhuodaoren.com--专题】

(1) [依法治国考试题]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题库:邓小平法制理论与依法治国专项练习题


事业单位网权威发布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题库:邓小平法制理论与依法治国专项练习题,更多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题库相关信息请访问事业单位招聘网。

一、单项选择题
1、当代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
A、工人阶级领导的全国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体现
B、工人阶级领导的全体劳动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体现
C、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的农民、的公务员、的解放军、的知识分子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体现
D、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的农民阶级、的小资产阶级、的民族资产阶级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体现?
2、坚持有法可依、的有法必依、的执法必严、的违法必究的方针,其核心是()。
A、有法可依,建立完整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B、有法必依,法律面前
C、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的农民、的公务员、的解放军、的知识分子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体现
D、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的农民阶级、的小资产阶级、的民族资产阶级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体现
3、施依法治国方略的目标是()。
A、建设富强的、民主的、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B、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建设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国家 D、建设人民民主专政的法制国家
4、目前,我这法治建设上的一个突出问题是()。
A、我国的法律体系尚不建全不能基本做到有法可依
B、很多人不知法、的不懂法、的缺乏守法、的执法意识
C、法律不权威,甚至某些法律的权威性丧失
D、有法不依、的执法不严、的违法不究
5、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的基础、的灵魂是()。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社会主义民主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确保法律的权威性
二、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法制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 )。
A、确立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战略地位,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本质特征的认识
B、阐明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辩证关系
C、揭示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与我国现代化的内在联系
D、全面阐述了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
2、法治不仅体现为权力依法运行的一种国家形态,而且是一种现代化的法律制度形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根据法治原则,实行法律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主要表现为法治原则的()。
A、法治的普遍性原则 B、法治的价值原则
C、法治的权威性和目的性原则 D、法治的形式合理性原则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渊源可以归结为( )的法律渊源。
A、以宪法为核心 B、以行政法为核心
C、以经济法为主要内容 D、以制定法为主
4、法律权威的牲包括( )。
A、法律的本源性 B、法律的普遍实施性
C、法律的崇高威望性 D、法律的至高无上性
5、我们是在一个法治基础薄弱的国家中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度建设。现有的法律制度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因此,必须改革,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合理的法律运行机制。在现行的法律制度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要改革法律制度关键是建立( )。
A、法律运行机制的独立性差 B、法律运行过程中的执行性差
C、独立的法律运行机制 D、强有力的法律执行机制
6、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我国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调控机制,又是紧密结合的有机整体。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二者紧密联系是()。
A、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发展将为依法治国提供坚实的道德基础,促进社会主义法律的实施
B、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也会不断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C、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高度,高度重视法治与德治建设,使二者互相配合,协调发展
D、法治与德治既互相协调,又相互促进,在做法上,既可轮流突出,也可整体推进,德治与法治的任何一方面搞好了都可以保证或促进另一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三、判断题
1、邓小平法制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民主法制理论的新发展,是中国一百多年来民主法治的科学总结,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新经验、的新创造的总结和升华,是当代中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指导思想。()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健全全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的法律化。制度总是更带有根本性、的全部性、的稳定性和长期性。没有法制,社会主义民主就无法制度化,民主就只能是一种理想,或者演变为社会动乱。法制必须以民主为基础。社会主义法制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确认、的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法治和人治的根本区别在于法律是否体现民主的精神和原则。法制离开了民主,法制就可能演变成为依法实施的专制或者以法律的名义而实施的人治。()
3、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和完整内容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是毛泽东、董必武、邓小平等领导人,在总结社会主义国家民主法制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4、“以党治国”,党权高于一切。()
5、遏制腐败,立法是前提,监督是关键,必须从制度上构建遏制腐败蔓延的堤防,建立市高效、的完备、的公开、的严密的权力法律体系。()
6、法治国家要求,法律在社会生活国家生活的一切重要领域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即法律享有崇高的威望,得到普遍的遵守和广泛的认同,法律在调控社会生活方面发挥基础和主导的作用。法律的至高无上的权威是法治国家的显著特征。()
参考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A 2、C 3、B 4、D 5、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BD 3、AD 4、ABCD 5、AC 6、ABC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1

(2) [依法治国考试题]2017中考政治考前模拟试题及答案(18)


中考网权威发布2017中考政治考前模拟试题及答案(18),更多2017中考政治考前模拟试题及答案(18)相关信息请访问中考网。
“十八届四中全会聚焦依法治国”专题
  命题点一:十八届四中全会
  【热点命题解读】
  材料一:十八届四中全会概述 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在中央全会上专题研究依法治国问题。
  材料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新提法和新举措
  新提法: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
  新举措:
  ※将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
  ※建立宪法宣誓制度
  ※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
  材料三:法治中国的世界回响 据国外相关媒体报道,十八届四中全会将提升中国的国家治理,将对改革、发展和稳定产生深远影响。诸多第一次,让国际舆论不仅仅只加上“首次”这个词,还纷纷用“历史性”“新开端”“里程碑”等词汇评价这次会议及其成果。在世界的注视下,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新的路线图已经展开。国际社会相信,中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将为世界带来谋发展、促繁荣新的信心与希望。
  考点链接
  ①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1.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及成要性。
  (1)重要性: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幸福安康。
  (2)必要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法治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1)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司法体制不断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
  (2)存在的问题:有的法律法规未能全面反映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比较严重,执法司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现象较为突出,群众对执法司法不公和****问题反映强烈;部分社会成员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权意识不强,一些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象依然存在。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的原则有哪些?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5.如何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6.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7.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8.为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我们应该如何做?
  (1)生活在法治国家里,人人都要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2)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等政治权利。
  (3)勇于同破坏法治中国或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言行作斗争。
  9.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
  (2)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我国宪法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唯一的执政党。
  (4)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5)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社会主义。
  (6)党的领导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和根本保证等。
  10.为什么要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1)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2)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3)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
  (4)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
  11.如何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过程中坚持党的领导?
  (1)首先要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要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
  (2)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统一起来。(3)党要总揽全局、协调各个部门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
  (4)坚决依法治党、从严治党,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使党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要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等。
  12.我国设立国家宪法日有何意义?
  (1)有利于宣传我国的宪法知识,增强公民对宪法知识的了解和认识。(2)有利于维护宪法的权威。(3)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实施依宪治国。(4)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5)有利于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等。
  13.设立国家宪法日和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的重要意义?
  ①有利于彰显宪法权威,增强公职人员宪法观念,激励公职人员忠于和维护宪法,②有利于在全社会增强宪法意识、树立宪法权威。
  14.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哪些重要的意义?
  (1)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2)是新形势下发展人民民主的根本保障。(3)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途径。(4)是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在需要。
  (5)是加快法治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6)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基本途径。
  (7)是反腐治权的治本之道。
  15.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做?
  (1)认真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有关依法治国的精神,增强法治意识,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护法。(2)积极宣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内容,以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3)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积极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等。
2

(3) [依法治国考试题]2016年司法考试试题《卷一》完整版


司法考试网权威发布2016年司法考试试题《卷一》完整版,更多2016年司法考试试题《卷一》完整版相关信息请访问国家司法考试网。

热门推荐
2016年司法考试真题专题(9月26日上午8时已公布)
2016年司法考试答案专题(9月29日晚20时公布)
2016年司法考试成绩查询时间及入口
  试 卷 一  提示:本试卷为选择题,由计算机阅读。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勿在卷面上直接作答。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本部分含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对此,下列哪一理解是错误的?
  A.法律既是保障人民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人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B.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同时也承担应尽的义务
  C.人民通过各种途径直接行使立法、执法和司法的权力
  D.人民根本权益是法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法律要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
  2.相传,清朝大学士张英的族人与邻人争宅基,两家因之成讼。族人驰书求助,张英却回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族人大惭,遂后移宅基三尺。邻人见状亦将宅基后移三尺,两家重归于好。根据上述故事,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下列哪一理解是正确的?
  A.在法治国家,道德通过内在信念影响外部行为,法律的有效实施总是依赖于道德
  B.以德治国应大力弘扬“和为贵、忍为高”的传统美德,不应借诉讼对利益斤斤计较
  C.道德能够令人知廉耻、懂礼让、有底线,良好的道德氛围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
  D.通过立法将“礼让为先”、“勤俭节约”、“见义勇为”等道德义务全部转化为法律义务,有助于发挥道德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
  3.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完善立法体制。下列哪一做法不符合上述要求?
  A.改进法律起草机制,重要的法律草案由有关部门组织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起草
  B.完善立法协调沟通机制,对于部门间争议较大的重要立法事项,引入第三方评估
  C.完善法规、规章制定程序和公众参与政府立法机制
  D.加强法律解释工作,及时明确法律规定含义和适用法律依据
  4.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要求健全依法决策机制。下列哪一做法不符合上述要求?
  A.甲省推行“重大决策风险评估”制度,将风险评估作为省政府决策的法定程序
  B.乙市聘请当地知名律师担任政府法律顾问,对重大决策进行事前合法性审查
  C.丙区因发改局长立下“军令状”保证某重大项目不出问题,遂直接批准项目上马
  D.丁县教育局网上征求对学区调整、学校撤并等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事项的意见
  5.某法院完善人民陪审员选任方式,在增加陪审员数量的基础上建立“陪审员库”,随机抽选陪审员参与案件审理。关于人民陪审员制度,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应避免陪审员选任的过度“精英化”
  B.若少数陪审员成为常驻法院的“专审员”,将影响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公信力
  C.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主要目的是让人民群众通过参与司法养成守法习惯
  D.陪审员的大众思维和朴素观念能够弥补法官职业思维的局限性
  6.中国古代有“厌讼”传统,老百姓万不得已才打官司。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司法领域却出现了诉讼案件激增的现象。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相比古代而言,法
3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818719/

推荐访问:治国理政考试题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