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中国主题演讲稿——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结合

来源:演讲稿 时间:2016-04-19 09:14:31 阅读:

【www.zhuodaoren.com--演讲稿】

第一篇:《法治中国-新常态下的大国法治试卷及答案》

法治中国—新常态下的大国法治

一、填空(共15题,每题2分,共计30分)

1.任何人都没有超越的特权,必须正确处理权与法的关系,严格划清公与私的界限。

2.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

5、法治中国的首要意义就在于强调和坚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

6动力量

7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

8、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关键是坚持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及坚持司法终审

9

10、行政许可设定后,经过一段时间实施,设定机关和实施机关都应当对设定的必要性和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修改或提出意见

1112、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是法治社会建设在线阶段的任务之一。

13律

14业道德水准

15、坚持依法治国和医德治国相结合,必须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依法治的力量推进道德建设、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二、简答题(共5题,每题8分,共计40分)

1、四中全会对于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作了哪些制度设计

1审判权检察权独立,两院人财物需独立出来。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

2干预司法追责制度。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推动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

3.审判权执行权分离。建立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

4.司法人员保护机制。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5.设立巡回法庭。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

6.建立公益诉讼制度。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完善法律职业准入制度,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制度,健全从政法专业毕业生中招录人才的规范便捷机制,完善职业保障体系。

7.完善职业准入制度

2、我国司法体制和权力运行机制的改革和完善,应当遵循哪些基本司法规律?

第一,严格适用法律,维护法制权威。我国正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就是指国家权力和社会关系都按照法律规定的制度和程序运行。

第二,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任何社会,特别是社会主义社会追求的首要价值目标。司法以公正为灵魂,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

第三,严格遵守法定正当程序。司法以追求公正为主要目标,必须严格遵循法定的司法程序,以程序公正来保证实体公正,并体现程序公正的独立价值。

第四,司法的亲历性与判断性。这是司法的重要法则。法官对个案的处理必须亲历其境,直接审查证据和实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对案件事实的内心确信。

第五,维护司法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司法权威是司法的外在强制与人们内在服从的统一。

3、如何运用法治手段促进我国社会事业的发展?

1、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法是全社会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要更好凝聚改革共识、确保改革不断推进,就必须在发挥政策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法治的作用。

2、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法治具有普遍性、稳定性和可预期性等特点,与科学发展有内在联系。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

3、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法治是利益协调、权益保障的根本依据,也是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有效手段。

4、大力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既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客观需要,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的重要内容。

4、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基本内涵?

严格是执法基本要求,规范是执法行为准则,公正是执法价值取向,文明是执法职业素养。

1.依法惩处各类违法行为

2. 完善执法程序

3. 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

4. 加强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共享

5. 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

5、建设法治政府需要重点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1)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必须深化对依法行政重要性的认识。

(2)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必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中国主题演讲稿——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结合】

(3)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必须规范和监督行政权的行驶。

(4)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参与推行依法行政进程。

三、论述题(共计30分)

请简要论述法治社会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五项基本原则:必须坚持以下五项基本原则: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三、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四、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五、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第二篇:《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学习贯彻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雒树刚

《 人民日报 》( 2014年11月24日 07 版)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这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把握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我们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把法治建设和德治建设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不断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深刻认识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大意义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两者都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手段。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觉悟。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对于夯实国家治理的制度基础和思想道德基础,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对古今中外治国经验的深刻总结。纵观历史,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各自起着独特的、不可替

代的作用,只有把两者紧密结合起来,国家才能治理有序,社会才能健康运行。我国从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宽猛相济”、荀子提出“隆礼而重法”到汉代董仲舒强调“阳为德,阴为刑”,从唐代提出“制礼以崇敬,立刑以明威”到宋元明清时期一直延续德法合治,都体现了德治和法治相结合的治国之道,都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从世界范围看,凡是社会治理比较有效的国家,都坚持把法治作为治国的基本原则,同时注重用道德调节人们的行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对于国家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不可偏废。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必须把法律和道德的力量、法治和德治的功能紧密结合起来,把自律和他律紧密结合起来,使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共同发力、相互促进。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内在要求。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治,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条道路内涵十分丰富,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强调法治和德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着眼当前、面向未来,要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继续实行好,把法治中国继续建设好,最关键的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牢牢把握这条道路的基

本特征和原则要求,彰显其鲜明特点,发挥好突出优势。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落实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统筹推进以德治为基础的法治建设、以法治为保障的德治建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越走越宽广。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从根本上说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应当清醒看到,我国法治建设现状同党和国家发展要求相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比,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相比,还有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实践证明,要切实解决法治领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单纯就法治论法治是不够的,应当着眼全局、系统谋划,特别是要立足我国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重视加强道德教育和思想引导,着力培植人们的法律信仰和法治观念,营造全社会都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的文化环境,使法律和道德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共同发挥作用。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构筑依法治国的坚实道德基础,形成全民学

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法律依赖道德而被认同和遵行。只有坚持以道德为滋养,法治才有坚实的社会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必须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思想道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法治建设全过程,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提供有力支撑,为法治有效实施创造良好条件。

完善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相协调的法律体系。任何法律都内含着道德判断、体现着道德取向。只有符合广大人民道德意愿、符合社会公序良俗,法律才能为人们所信仰、所遵守。目前已经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总体上反映了社会主义的道德追求,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同时要看到,也有一些法律法规的某些条文和具体内容,存在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核心价值观要求不协调、不“合拍”甚至相悖的问题。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必须全面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先进道德的导向。要加强法律与道德的协调和衔接,将实践中广泛认同、较为成熟、操作性强的道德要求及时上升为法律规范。要加强对法律的道德效果评估,各方面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都要充分考虑道德因素和道德风险,对有违道德要求的法律法规及时废

止或修改,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彰显道德的价值和力量。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法律实施过程中。推进社会主义法治,不仅需要“良法”,更需要“善治”;不仅法律的制定要体现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要求,法律的实施更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在法律实施过程中,既要严格以明确的法律规范为遵循、为依据,又要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法律规范所体现的价值导向和思想内涵,确保法律的实施不违背立法宗旨、不偏离正确方向。法律在许多方面只能作出原则性规定,在实践中也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在实施过程中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作出公正合理的判断和裁决。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检验法律实施效果的重要标尺,使执法司法行为既遵从法律标准又符合道德标准,既于法有据又合乎情理,获得坚实的民意基础、道义基础。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人们对法律的认同,很重要的是对其蕴含的道德价值的认同;人们对法律的遵守,很重要的是源于思想道德觉悟的提升。从这个意义上讲,良好的公民道德是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前提。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使其成为涵养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源泉。深化群

第三篇:《14.2015继续教育答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创法治中国新天地》

1.( )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A.诚信友爱

B.依宪治国

C.公平正义

D.安定有序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 )。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C

学员答案:C

A.司法独立

B.党的领导

C.依宪治国

D.建立法治政府

3.作为法治理念的公平正义指的是( )。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C

学员答案:C

A.社会成员之间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消费水平接近

B.每个人拥有平等的生存、发展的权利和机会

C.社会成员能依法公平地实现权利和义务,并受法律保护

D.人们享有的权利与所承担的责任相一致

4.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 )要求。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根本

B.唯一

C.直接

D.必然

5.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依法治国的( )。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指导思想

B.核心内容

C.最终目标

D.实施过程

1.党法与国法并不矛盾,因为( )。 (分数:10分)

【法治中国主题演讲稿——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结合】

标准答案:ABC

学员答案:ABC

A.党规党法与国法约束的范围不同

B.党规党法严于国法

C.党规党法与国法相一致

D.党规党法决定国法

2.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其中包括( )。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BCD

学员答案:ABCD

A.立法队伍

B.行政执法队伍

C.司法队伍

D.法律服务队伍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 )。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BC

学员答案:ABCD

A.依法治国

B.依法执政

C.依法行政

D.依法治理

4.实行依法治国要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 )。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B

学员答案:AB

A.制度化

B.法律化

C.最大化

D.实施

【法治中国主题演讲稿——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结合】

5.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 )、结果公开。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BCD

学员答案:ABCD

A.决策公开

B.执行公开

C.管理公开

D.服务公开

一.单选题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依法治国的( )。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指导思想

B.核心内容

C.最终目标

D.实施过程

2.依法治国的客体及其对象是( )。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C

学员答案:C

A.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

B.实现宪法和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权威性和稳定性

C.国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务

D.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依据

3.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专题讨论了依法治国的问题。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正确

B.错误【法治中国主题演讲稿——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结合】【法治中国主题演讲稿——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结合】

4.作为法治理念的公平正义指的是( )。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C

学员答案:C

A.社会成员之间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消费水平接近

B.每个人拥有平等的生存、发展的权利和机会

C.社会成员能依法公平地实现权利和义务,并受法律保护

D.人们享有的权利与所承担的责任相一致

5.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正确

B.错误

二.多选题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

任务是( )。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BCD

学员答案:ABCD

A.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

B.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C.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D.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2.“全面性”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BCD

学员答案:ABCD

A.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中国主题演讲稿——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结合】

B.五大体系

C.六大任务

D.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

3.实行依法治国要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 数:10分)

标准答案:AB

学员答案:AB

A.制度化

B.法律化

C.最大化

D.实施

4.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其中包括( )。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BCD

学员答案:ABCD

A.立法队伍

B.行政执法队伍

C.司法队伍

D.法律服务队伍

5.党法与国法并不矛盾,因为( )。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BC

学员答案:ABC

A.党规党法与国法约束的范围不同

B.党规党法严于国法【法治中国主题演讲稿——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结合】

C.党规党法与国法相一致

D.党规党法决定国法

一.单选题

。 (分 )

1.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专题讨论了依法治国的问题。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法治中国主题演讲稿——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结合】

A.正确

B.错误

2.依法治国的客体及其对象是( )。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C

学员答案:C

A.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

B.实现宪法和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权威性和稳定性

C.国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务

D.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依据

3.作为法治理念的公平正义指的是( )。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C

学员答案:C

A.社会成员之间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消费水平接近

B.每个人拥有平等的生存、发展的权利和机会

C.社会成员能依法公平地实现权利和义务,并受法律保护

D.人们享有的权利与所承担的责任相一致

4.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正确

B.错误

5.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依法治国的( )。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指导思想

B.核心内容

C.最终目标

D.实施过程

二.多选题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是( )。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BCD

学员答案:ABCD

A.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

第四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开创法治中国新天地(下)》

第五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开创法治中国新天地(中)》

第六篇:《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演讲稿——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今天,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刚刚落幕。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以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为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这次全会精神,特作如下安排:

一、高度关注全会进程。全校师生员工要积极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广播等不同形式,收听收看全会的相关报道,及时关注大会进程,全面了解全会精神。

二、认真学习全会精神。各基层党组织、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师生员工,通过座谈会、研讨会、报告会等形式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下一阶段我校系统组织开展的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活动奠定基础,营造氛围。

三、全面贯彻全会部署。各基层党组织、各单位要在学习过程中准确把握这次全会提出的重大部署和贯彻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把全会精神贯彻到教学、科研、服务、改革等各个方面,落实到育人全过程。

因为依法治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

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发,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行顶层设计、作出全面部署,为建设法治中国提供了总指针、总遵循。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突出“三个关键”,抓好“五个环节”,把依法治国各项任务在我省落实好,不断推动法治江西建设取得新成效。【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演讲稿——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演讲稿——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个关键”,即社会公正、社会诚信、社会秩序。其中,社会公正是法治的价值追求,社会诚信是法治的重要基础,社会秩序是法治的基本要求。这“三个关键”是加强法治建设的三个支点,构成了稳定的“三角支架”。一是要确保社会公正。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理想和目标,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须体现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方面。《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重点任务等方面都对确保社会公正提出了要求,通篇贯穿了公平正义的理念。推进法治江西建设,必须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坚持把公正作为法治的生命线,使各项工作更好地促进公正、最大限度地实现公正。二是要提升社会诚信。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当前,人们普遍觉得社会诚信缺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的法治观念、法治意识淡薄。守法是最大的诚信。《决定》对提升社会诚信作出了具体部署,强调要加快建设“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等等。这些重要部署,对构建社会诚信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演讲稿——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章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演讲稿——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出自实现“三个关键”,要从“五个环节”抓起。一是从领导干部这个环节看,最重要的是树立法治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增强法治观念,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自觉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二是从立法机关这个环节看,最重要的是提高立法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是提高立法质量的根本途径;科学立法的核心在于尊重和体现客观规律,民主立法的核心在于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我们要始终遵循法治规律,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完善立法体制,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要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发挥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地位。相关政府部门在代同级政府起草地方政府规章时,要增强大局意识,坚决破除部门利益思想,防止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要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确保法律得到有效实施。三是从行政机关这个环节看,最重要的是提高严格执法能力。执法是行政机关履行政府职能、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主要方式。老百姓对法治效果最直接的感受,主要是来自对政府执法行为的感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严格执法,重点是解决执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演讲稿——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演讲稿http://

第七篇:《法治中国主题演讲稿——刘云山:领导干部要提高法治思维 》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闭幕不久,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对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提出明确要求,特别强调要发挥好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依法治国中的重要作用;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要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的能力;强调要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依据。这些要求归结起来就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法律、带头敬畏法律、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这里,我围绕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重点就领导干部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模范,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所在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要把法治中国建设的蓝图和纲领落到实处,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的态度、决心和行动。应当看到,领导干部是我们党执政的骨干力量、中坚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法治轨道上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要靠领导干部去组织、去推动,需要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法治素养有一个大的提升;领导干部负有保障法律实施、法律执行的基本职责,能不能推动和确保秉公执法、公正司法,直接关系到法治权威的树立,关系到法治秩序的形成和法治建设的成效;领导干部是法治实践的引领者、示范者,自身带头了、做好了,就能以上率下,带动全体人民弘扬法治精神,积极投身法治中国建设。

从总体上讲,当前党员干部法治观念在不断增强,依法办事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但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还存在着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领导干部不懂法、不敬法、不守法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淡薄,人治思想、长官意志严重,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凡事自己说了算,脑子里没有法律这根弦。有的认为依法办事条条框框多、束缚手脚,只要能办成事,什么办法都可以用;有的把法律当摆设,不履行法定职责,使一些法律法规变成一纸空文;有的目无法纪、滥用权力,知法犯法、徇私枉法,随意插手司法案件,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群众反映强烈。解决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法治能力不强的问题,已经成为完善国家治理、推进法治建设必须抓好的紧迫任务。

当今时代是法治时代,党领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是题中应有之义。领导干部是否称职,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看有没有法治意识、具不具备法治能力、能不能坚持依法办事。这就需要各级领导干部顺应时代要求,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努力做法治型领导干部。在学法上,应当更加全面深入,做到先学一步、高出一筹;在尊法上,应当更加坚定自觉,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守法上,应当更加严格自律,时时处处以宪法法律为准绳;在用法上,应当更加积极主动,养成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行为习惯,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动全社会树立对法治的信仰,汇聚起建设法治中国的强大力量。

二、领导干部要带头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治精神

法治理念、法治精神是法治的灵魂,涉及法治的根本性质,涉及法治建设走什么道路、把握什么原则、朝着什么方向前进等基本问题。领导干部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模范,首先要牢固树立和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治精神,在事关根本的重大问题上保持清醒认识。

一是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觉性坚定性。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建设什么样的法治体系,取决于这个国家的根本性质、基本国情和文化传统。全会鲜明提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深刻阐明“五个坚持”的基本原则,为推进法治建设确立了总遵循、总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内容,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全会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就是要把我们的法治纲领更鲜明地立起来,把我们的法治旗帜更高地举起来,向全社会释放正确而又明确的信号。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上保持高度自信和坚强定力。要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深刻认识这条道路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深刻认识这条道路的独特价值和政治优势,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不被杂音噪音所惑,决不搞全盘西化、照搬照抄。

二是增强在党的领导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自觉性坚定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党的领导和法治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否坚持党的领导是区分中国法治道路和西方法治模式的分水岭。各级领导干部在党的领导和法治关系这个核心问题上一定要保持清醒,深刻认识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在坚持党的领导问题上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含糊和动摇;深刻认识我们发展的民主是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不是西方所谓的“宪政民主”,从而划清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深刻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而决不是削弱党的领导,切实把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贯穿到法治建设全过程,把全会《决定》提出的“三统一”、“四善于”要求落实到法治建设各方面。

三是增强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的自觉性坚定性。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宪法法律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保证人民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区别于资本主义法治的根本特征。【法治中国主题演讲稿——刘云山:领导干部要提高法治思维 】法治中国主题演讲稿——刘云山:领导干部要提高法治思维 。全会《决定》明确指出,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真正做到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牢牢把握人民在法治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深刻认识我们的法治是保障人民权利和自由、规范人们行为的,是为最广大人民服务而不是为少数人服务的,切实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法治建设各方面;深刻认识人民权益靠法律保护、法律权威靠人民维护,应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人们都来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四是增强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自觉性坚定性。倡导法治、厉行法治,说到底还是要突出法的地位、强化法的作用,真正使法律法规成为社会生活的规范和人们行为的准绳。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法律是治国之重器,只有把宪法法律的权威立起来,才能使法治的力量强起来。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坚定不移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深刻认识宪法法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根本体现,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和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和尊严,保证宪法法律实施就是保证党和人民意志的实现,从而敬畏宪法法律,牢固树立对社会主义法治的信仰;深刻认识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无论职务高低、权力大小、贡献多少,都没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都没有法外之地、法外之人,都不能搞法不责众、法外开恩,始终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牢记法律红线不可触、法律底线不可越,自觉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和权利、履行职责和义务。

五是增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自觉性坚定性。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一个写在法典上,一个写在人心里,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挥着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法治与德治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并行不悖、缺一不可。很难想象,一个缺乏道德责任感、缺乏向上向善精神的社会,能够培育出遵守规矩、遵守法治的社会环境。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法治和德治的辩证关系,强化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的意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更好地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为依法治国创造良好人文环境。要坚持身教重于言教,切实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按照共产党人的道德标准从政、为官、做人,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引领社会风尚、培育法治文化。

三、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重在付诸实践、知行合一,切实把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体现到工作实践之中,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想问题、作决策。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大背景下干工作、作决策,必然受到严格的法律约束。如果没有法治思维,不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就无法落实。现在,各方面都在讲新常态,新常态就要有新观念,而新观念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树立法治思维。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拍脑袋决策,一些地方重大项目盲目上马,常常留下半拉子工程、烂尾工程,还有的决策违背公共利益,导致内幕交易。出现这些问题,一个重要原因是违背依法决策的原则,没有遵循基本的法定程序。法律不是点缀,更不是累赘,而是有效决策、正确决策的基本保障。这就要求领导干部每作一项决策,都要认真想一想是否有权决策、有多大权限决策,想一想决策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法定程序是什么、法律责任是什么。全会《决定》提出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这必将对领导干部养成依法决策、依法办事的习惯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第二,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促进发展。法治是改革的压舱石、发展的助推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改革的命运、发展的成败。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触及的深层次问题增多,各种风险和挑战增多。改革能不能健康有序、行稳致远,越来越取决于法治体系是否健全,取决于厉行法治是否有力。【法治中国主题演讲稿——刘云山:领导干部要提高法治思维 】文章法治中国主题演讲稿——刘云山:领导干部要提高法治思维 出自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anjiang85474/

推荐访问:坚持依法治国以德治国 以坚持为主题的演讲稿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