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后花期知渐近

来源:作文 时间:2018-07-21 11:00:05 阅读:

【www.zhuodaoren.com--作文】

一:[腊后花期知渐近]高考作文提升品位 高考作文素材:古典诗词名句赏析


高考网权威发布高考作文提升品位 高考作文素材:古典诗词名句赏析,更多高考作文提升品位 高考作文素材相关信息请访问高考网。
【导语】作文是语文考试的重中之重,想要作为写出品位,可以多背多记一些古典诗词,灵活运用。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 高考作文素材:古典诗词名句赏析》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

【第一篇:乡思离情篇】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  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  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  9.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  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  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  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  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  15.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  16.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  17.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  18.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  1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  20.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  21.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  2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  2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  2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25.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唐.韦应物>  2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  27.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  28.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唐.杜牧>  29.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宋.黄庭坚>  30.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唐.赵瑕>  31.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宋.苏轼>  3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
【第二篇:述志抒怀篇】
1.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战国.楚.屈原>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  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战国.屈原>  4.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魏.曹操>  6.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北朝民歌.>  7.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晋.陶渊明>  8.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南朝.宋.鲍照>  9.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李世民>  10.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唐.李白>  11.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  1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  13.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唐.岑参>  14.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唐.刘禹锡>  15.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唐.李白>  16.少年心事当拂云------唐.李贺>  17.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  1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  19.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  20.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  21.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  22.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  23.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不妨有卧龙------唐.窦庠>  24.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  25.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宋.张孝祥>  2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  27.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  28.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  29.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燮>  3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  31.浊酒难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清.秋瑾>
【第三篇:时令节日篇】
1.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王安石《元日》  3. 池塘生春草, 园柳变鸣禽。——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  4.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宋.辛弃疾《青玉案》  5.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唐.杜牧《江南春绝句》  6. 困人天气近清明——宋.苏轼《浣溪沙》  7.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宋.晏殊《破阵子》  8.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  9.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唐.李山甫《寒食二首》  10. 更能销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宋.辛弃疾《摸鱼儿》  11.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宋.李清照《如梦令》  12.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有约》  13.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14.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唐朝.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15.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16.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宋.苏轼《赠刘景文》  17.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清.赵翼《野步》  18.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19. 满城风雨近重阳——宋.潘大临《断句》  20. 腊后花期知渐近,寒梅已作东风信——宋.晏殊《蝶恋花》
【第四篇:花鸟虫鱼篇】
1.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宋.张道洽《岭梅》  2. 春城无处不飞花——唐朝.韩鸿《寒食》  3. 折得一枝香在手, 人间应未有——宋.王安石《甘露歌》  4.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  5.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6.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7.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8.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宋.王安石《咏石榴花》  9.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0.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  11.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宋.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12.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宋.晏殊《踏莎行》  13. 阳春二三月, 草与水同色——晋.乐府古辞《孟珠》  14. 江南二月多芳草, 春在蒙蒙细雨中——宋.释仲殊《绝句》  15.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6.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  17.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唐朝.元稹《菊花》  18. 林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19.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20.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汉乐府民歌《江南》  21.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53. 里《小池》  22.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宋.周邦彦《苏幕遮》  23.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24.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25. 天涯何处无芳草——宋.苏轼《蝶恋花》  26.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7.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初春小雨》  28.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唐。孟浩然《春晓》  29.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  30.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然——唐.杜甫《绝句二首》  31.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32.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3.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唐.杜甫《曲江二首》  34.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宵——唐.刘禹锡《秋词》
【第五篇:日月风雨篇】
1.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唐.杜甫《羌村三首》  2.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原游》  3.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4.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唐.白居易《暮江吟》  5.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  6.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 月怀远》  7. 明月却多情, 随人处处行——宋.张先《菩萨蛮》  8.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三国.魏.曹植《怨歌行》  9. 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晋.陆机《拟明月何皎皎》  10.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唐朝.王维《鸟鸣涧》  11. 月光如水水如天——唐.赵嘏《江楼感旧》  12.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唐.李白《把酒问月》  13. 暮雨不来春不去,花满地月朦胧——宋.贺铸《江城子》  14. 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唐朝--岑参《暮秋山行》  15.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  16.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唐.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17. 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唐朝.杜牧《秋思》  18. 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  19.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唐朝.刘长卿《别严士元》  20.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宋.苏轼《元月廿七日望湖楼醉书》  21.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唐.李贺《雁门太守行》  22.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3. 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内树,若个是真梅——唐.东方虬《春雪》  24.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唐朝.李白《北风行》  25.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唐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第六篇:天地山水篇】
1. 雄鸡一唱天下白——唐.李贺《致酒行》  2.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3. 野旷沙岸净, 天高秋月明——(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  4. 天苍苍, 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齐)北朝民歌《敕勒歌》  5.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唐.李白《蜀道难》  6. 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7.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8.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9.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10.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  11.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元.张养浩《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  12.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13.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宋.苏轼《题西林壁》  14.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15.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16.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17.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8.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19.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20.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1.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腊后花期知渐近]精选欧阳修的全宋词集


能力训练网权威发布精选欧阳修的全宋词集,更多精选欧阳修的全宋词集相关信息请访问少儿综合素质训练网。
这篇《精选欧阳修的全宋词集》是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欧阳修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采桑子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 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返照波间。水阔风高扬管弦。
采桑子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

三:[腊后花期知渐近]2017年冬月是几月?农历十二月的别称是什么?


日历网权威发布2017年冬月是几月?农历十二月的别称是什么?,更多2017年冬月是几月?农历十二月的别称是什么?相关信息请访问日历网。
【导语】早在几千年以前,古人就已经会利用月亮的运动规律来进行季节和月份的划分。在古代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农耕社会,淳朴的老百姓利用每个月特有的事物对每一个月份进行了命名,于是便有了“冬月”这个别称。那么冬月是几月呢?整理内容如下,欢迎阅读

冬月是几月
  冬至曾是“年”已是由来已久,冬至习俗原是周代年俗的残余。但随着年代日益久远,及历法的变迁,逐步被淡忘。冬月是几月,现在很多人应该还很模糊,大家不妨一起来了解下。
  
  阴历冬月是农历十一月,也称冬月或葭月,是农历一年中第十一个月份(如果之前没有闰月),仲冬,建子之月(鼠月),律中黄钟。据《封禅书》载:“黄帝得宝鼎神策,是岁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纪,终而复始。”这就是说在黄帝时便以冬至为元旦(朔旦)了,不只是“沿袭”周代(“姬家”)“建子春”,冬至曾是“年” (“岁首”“元旦”)已是由来已久,后来“冬至大如年”的由来原是因为“冬至曾是年”。冬至习俗原是周代年俗的残余。但随着年代日益久远,及历法的变迁, 冬至节曾是年节已逐步被淡忘。
  相传在很久以前,居住在哀牢山一带的彝族,由于山高坡陡,自然环境恶劣,灾害极为频繁,常常遭遇各种伤害。主要原因是人烟稀少,居住分散,犹如一盘散沙, 没有凝聚力,因而常常遭受外敌的入侵和欺侮。人们就从四面八方聚拢到一起,形成了人类古老的原始部落。并推举有最高威望的长老作为部落首领。彝族称为“兹 摩”。“兹摩”率领族人生产劳作,安排部落内部一切事务,调解各种纠纷,因而使部族内部形成合力,为战胜自然灾害,抵御外敌入侵,发展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此出现了尊老爱幼,团结互助,安居乐业的景象。
  一月,农历一月也叫正月,吴自牧在《梦梁录·正月》中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唐人苏味道在《正月十五夜》诗中描述:“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正月又称端月,那是秦朝为避始皇之名讳,秦始皇名政,又作正,故而把正月改为端月。《后汉书·冯衍传》中说:“开岁发春兮,百卉含英。”这里的“开岁”也是指农历一月。
  二月,“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人叶绍翁的诗句中的红杏,花开二月故称杏月。又因二月为春季之中,所以又叫仲春。《尔雅·释天》说:“二月为如。”又据郝懿行义疏云:如者,随从之义,万物相随而出,如如然也。阴历二月因而又称如月。
  三月,春夏秋冬四季,三个月为一季,春季中排行老三,因此把三月叫做季月。“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唐人张旭描写的景致为暮春季节,落英缤纷,好似溪水流霞,于是三月的别称又为桃月。此外三月还有晚春、暮春、蚕月等别称。
  四月,农历四月为麦子成熟的时候,《礼记·月令》说:“?孟夏之月?麦秋至。”蔡邕在《月令章句》解释为:“百谷各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四月便称麦月。从季节气候而言,四月为梅雨季,时值梅子黄熟,阴雨时间较长,唐柳宗元所作《梅雨》云:“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所以把四月叫作梅月。四月的别称还有叫余月。《尔雅·释天》说:“四月为余。”郝懿行义疏云:“四月万物皆生枝叶,故曰余。余,舒也。”
  
  五月,农历五月最常用的别称为仲夏,它排行夏季之中。五月五日为端午节,旧时农家用菖蒲叶与艾叶等扎悬于门首,用以驱邪,因称五月为蒲月。《尔雅·释天》说:“五月为皋。”郝懿行义疏解释为,“皋者,同高也,高者上也,五月阴生,欲自不而上,又物皆结实,……。”故五月又称为皋月。
  六月,“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唐代王昌龄的《采莲曲》?这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蓬,在暑月为人们带来阵阵凉意,故把六月称为荷月。在《易·系辞上》说,“日月运行,一寒一暑。”又有六月叫做暑月之说。此外,还把六月称为季夏、焦月、溽暑等,如在《礼记·月令》上有“孟夏之月其臭焦。”“季夏之月土润溽暑,大雨时行。”
  七月,秋季的头一个月谓新秋。古时,瓜果成熟也在秋天,“米谷豆子,秋收冬藏”,把七月叫做瓜月。有一种兰花在初秋开放,故又把七月称为兰秋和秋月。
  八月,秋季的八月居中,谓之仲秋。《尔雅·释天》中云:“八月为壮。”郝懿行义疏解释说,“壮者,大也。八月阴大盛,《易》之大壮,言阳大盛也。”故称八月为壮月。“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唐人宋之问把月中的桂花飘香都吹落人间了,何况乡间山歌里唱道:“八月里来桂花香”,民间又把八月称为桂月。
  九月,“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把主霜雪的女神青女绰约仙姿描写得美妙绝伦,其摄入魂魄的精髓便是经得起严寒考验的特性。九月的别称除了霜月外,还有季秋、菊月、朽月等。黄巢的《菊花》诗歌吟:“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陈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而把九月称为朽月,虽无处考证,或许是因有的草木入冬后衰老、枯落之故。
  十月,农历十月的别称有:初冬、开冬、露月、良月等。《尔雅·释天》中说:“十月为阳。”郭璞的注解为:“纯阴用事,嫌于无阳,故以名玄。”《后汉书·马融传》说:“至于阳月,阴慝害作,百草毕落。”乡间开冬之后,旧时娶亲嫁女等操办喜事便选在入冬,此时收成已毕,正值农闲,良辰美景多可入选。
  十一月,《礼记·月令》:“?仲冬之月?命之曰畅月。”郑玄的注解为“畅,犹充也。”因此农历十一月的别称为畅月。孔颖达还注解为:“言名此月为充实之月,当使万物充实不发动也。”而孙希旦的集解是,“畅,达也。时当闭藏而畅达之,故命之曰畅月,言其逆天时也。”冬季之中,按序列也把十一月叫作仲冬,此外还有幸月、葭月、龙潜月之说,无可考。
  十二月,“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王安石的咏梅诗,已把寒冬梅花倔强的风骨和报道春之将至的信息描写得恰到妙处。从周代开始,古人把阴历十二月作为腊祭的日子,以狩猎禽兽祭先祖。据《荆楚岁时记》:“十二月八日为腊日。”杜甫《腊日》,自古以来,农历十二月为冰天雪地的代名词,故又称之为冰月、严月。
````````````````````````````````````````````````````````````````````````````````````````````````````````````````````````````````````````````
农历十二月份别称
  月是历法中的一种时间单位,传统上都是以月相变化的周期作为一个月的长度,一个月(太阴月)的长度大约是29.53日,即一轮“朔望月”。在旧石器时代的早期,人类就已经
  会依据月相来计算日子。迄今,朔望月仍是许多历法的基石。一年分为12个月;中国农历一年也为12个月,农历的闰年为13个月,多出的一个月称为闰月。
  
  一月
  通常称:正月、元月、端月、孟月、征月、初月、嘉月、三微月、陬月、孟春、开岁、发岁、献岁、芳岁、华岁、早春、春王、孟阳、孟陬、首阳、新正、夏正、三之日、青阳、三阳、初春、始春、元春、太簇、首春、元阳、正阳、寅月、泰月。
  正月:正阳之月。
  柳月:正月银柳插瓶头,又称柳月。
  端月:是指农历的正月,一年的开始为“正”。
  二月
  通常称:杏月、丽月、花月、令月、如月、仲春、酣春、仲阳、竹秋、四之日、中和、花潮、夹钟、大壮、卯月、绀香。
  杏月:二月,大地吐绿,万物迎春,杏花含苞欲放,所以二月冠以美丽的名称——杏月。
  “二月红杏闹枝头”,又称杏月。
  三月
  通常称:桃月、桐月、蚕月、季春、末春、暮春、晚春、杪春、莺时、桃浪、雩风、樱笋时、上已、寒食、三春、阳春、故洗、央月、辰月。
  桃月:三月桃花粉面羞,又称桃月。到了三月,桃花怒放,绮丽芬芳,自然称“桃月”。
  春晚、晚春、暮春:三月春晚,即晚春、暮春。
  暮春:即夏历三月,或阴历三月。
  蚕月:夏历三月。三月,是养蚕的月份,所以叫“蚕月”。
  上春:指孟春正月。
  春日:夏历三月。
  四月
  通常称:梅月、麦月、仲月、阴月、乏月、麦秋月、清和月、余月、槐月、孟夏、初夏、维夏、槐夏、麦候、麦序、纯阳、正阳、朱明、麦秋、仲吕、乾月、槐序、已月、卯月。
  槐月:万物枝长叶茂青翠欲滴,槐树也绽开了黄白色的花瓣儿,有人称四月为“槐月”。四月:四月槐花挂满枝,又称槐月。
  五月
  通常称:榴月、蒲月、恶月、皋月、午月、仲夏、天中、郁蒸、小刑、鸣蜩、满月、端阳、端月、蕤宾。
  蒲月:五月初五端午节,许多人家悬挂菖蒲、艾叶於门上,用以避邪,因此,五月又称“蒲月”。
  六月
  通常称:荷月、季月、焦月、暑月、溽月、且月、伏月、季夏、精阳、徂署、荔月、天贶、林钟、遁月、未月、水无月。
  荷月、伏月:六月三伏赤日炎炎,许多植物在酷夏的灼烤下无精打采,只有荷塘中的荷花亭亭玉立,精神抖擞,因而,便称之“伏月”或“荷月”。
  
  七月
  通常称:兰月、瓜月、凉月、巧月、相月、桐月、霜月、孟秋、初秋、上秋、首秋、早秋、新秋、瓜时、兰秋、肇秋、中元、夷则、否月、申月。
  巧月:七月七日是我国妇女向天上的织女星“乞巧”的月份,乞求织女使她们心灵手巧。所以,七月就叫“巧月”。
  八月
  通常称:桂月、壮月、仲秋、仲商、正秋、中秋、桂秋、竹小春、南吕、酉月。
  桂月、壮月、仲秋:农历八月,一曰桂月,二曰壮月,因居秋季之中,又叫“仲秋”。
  仲秋、中秋、仲商、桂秋、正秋、商吕:在民间,人们根据节气、农事、花期等又将八月称为仲秋、中秋、仲商、桂秋、正秋、商吕。
  桂月:八月桂花遍地香,又称桂月。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人们争相吟颂的佳景,八月美名曰“桂月”,自然是名副其实了。
  九月
  通常称:菊月、朽月、玄月、亥月、青女月、季秋、凉秋、三秋、杪秋、穷秋、暮秋、晚秋、季商、暮商、霜序、重阳、菊秋、无射、菊序、元月、剥月、戌月。
  深秋、暮秋、穷秋、凉秋、霜商、商序:在民间,人们根据节气、农事、花期等将九月
  称为深秋、暮秋、穷秋、凉秋、霜商、商序。
  菊月:九月菊花傲秋霜,又称菊月。到了农历九月,万木萧瑟,落叶纷纷,独有那婀娜多姿、热烈怒放的菊花给人们以活力和温暖,“菊月”被世人看作是九月的代称。
  十月
  通常称:良月、小春月、阳月、孟冬、开冬、上冬、初冬、小阳春、梅月、阳春、应钟、坤月、亥月。
  阳月:十月芙蓉显小阳,又称阳月。
  阴月:十月叫成“阴月”的理由据说是源自古代阴阳学说,十月要“纯阴用事,嫌於无阳,故以名之。”
  小阳春:指农历十月,现在还习惯称夏历十月为“小阳春”。
  孟冬:初冬,指农历十月。
  十一月
  通常称:葭月、龙潜月、畅月、辜月、子月、复月、仲冬、一之日、霞月、冬月、长至、黄钟。
  辜月:十一月叫“辜月”,有吐故纳新的意思,正像古人所曰:“十一月阴生,欲革故取新也。”
  冬月:冬月葭草吐绿头,又称葭月。
  十二月
  通常称:冰月、除月、腊月、蜡月、严月、涂月、嘉平月、二之日、清祀、寒冬、大吕、严冬、临月、岁杪、丑月。
  腊月: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腊月梅花吐幽香,又称腊月。腊月是农历十二月,因在十二月里要摘腊祭,这种称呼在秦朝时就已经家喻户晓了。
  民间谚语对十二月份进行了形象生动的描述:正月银柳插瓶头,二月红杏闹枝头,三月桃花粉面羞,四月槐花挂满枝,五月初五端午节,六月三伏赤日炎,七月七日乞巧节,八月桂花遍地香,九月菊花傲秋霜,十月芙蓉显小阳,冬月葭草吐绿头,腊月梅花吐幽香。
````````````````````````````````````````````````````````````````````````````````````````````````````````````````````````````````````````````
一年十二个月的由来
  西方国家常用神话故事或者诸神名字命名一年中的十二个月,而在我国古代,月份的划分和命名是一件极为复杂的事,对于现代人而言,也是极为遥远而神秘的,农历月份的别称中所蕴含的深意,让人难以捉摸。
  
  当月亮绕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月亮的黑暗半球对着地球,这时叫“朔”,是农历每月的初一;当月亮绕行至地球的后面,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对着地球,这时叫“望”,一般在农历每月十五或十六日。从朔至望,月亮在天空变幻的脸庞让古代中国人定下“月”的时间概念。
  民间俗称的农历,实际就是我国传统的夏历,源自夏朝时代。中国古代传统历法是阴阳历,兼顾月相变化和太阳周年视运动的周期,此外,古代历法也参看北斗星“勺柄”的指向,若是指向北方,这时候就大概到了冬至,这个月为“子月”,接下来就是“丑月”、“寅月”。
  春秋战国时代有所谓夏历、殷历和周历,这三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岁首的不同,周历以通常冬至所在的建子之月(即夏历的十一月)为岁首,殷历以建丑之月(即夏历的十二月),而如今我们用的农历,也就是夏历,是以“寅月”为正月(秦朝时正月叫“端月”),称为“斗建寅月”。
  春秋战国时代,不同地区所使用不同的历法制度,因此有说法将“夏历、殷历、周历”合称为“三正”。所以,先秦古籍里纪时的历日制度并不统一,《春秋》或《孟子》多用周历,《楚辞》和《吕氏春秋》用夏历。而《诗经》则要看具体诗篇,如《小雅·四月》用夏历,《豳风·七月》周历和夏月并用。
  所以,在诗经的《豳风·七月》篇中,“一之日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804131/

推荐访问:君子兰花期后花箭处理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