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itle:"规范讲经"

来源:汉语词典 时间:2018-09-23 18:00:07 阅读:

【www.zhuodaoren.com--汉语词典】

intitle:"规范讲经"(共7篇)

intitle:"规范讲经"(一):

孔的多音字组词

孔就一个音.
孔kǒng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孔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部首笔画
部首:子 部外笔画:1 总笔画:4
五笔86:BNN 五笔98:BNN 仓颉:NDU
笔顺编号:5215 四角号码:12410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5B54
基本字义
1.
小洞,窟窿:~穴.~眼.~洞.~方兄(指钱,因旧时的铜钱有方形的孔,恢谐含鄙意).
2.
很:~急.~武有力.
3.
量词,用于窑洞:一~土窑.
4.
姓.
详细字义
〈副〉
1.
(象形.金文字形,象小儿食乳之形.婴儿吃奶容易过量,因以表示过甚之意.本义:甚,很) 同本义 [very]
其新孔嘉.——《诗·豳风·东山》
2.
又如:孔亟(甚急);孔多(很多);孔明(很完备;很洁净;很鲜明);孔疚(很痛苦);孔虔(非常虔诚);孔圣(很圣明)
〈名〉
1.
小窟窿 [hole;opening;aperture]
孔,窍也,空也.——《玉篇》
孔德之容.——《老子》二十一章
2.
王注:“孔,空也.”
反古之道.——《礼记·中庸》.注:“谓晓一孔之人.”
自钱孔入.——宋· 欧阳修《归田录》
3.
又如:钥匙孔;鼻孔;孔口(洞口);孔窍(洞孔)
4.
孔夫子的省称 [Confucius].如:孔老(孔子与老子);孔林(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园);孔周(孔子与周公的并称);孔府(孔子后裔直系子孙“衍圣公”的住宅)
5.
孔雀的省称 [peafowl]
孔翠(翠鸟)群翔,犀象竞驰.——左思《吴都赋》
6.
又如:孔盖(以孔雀的羽毛装饰的车盖);孔翠(孔雀和翠鸟)
7.
姓.
〈形〉
1.
嘉,美 [good; fine]
故古人名嘉,字子孔.——许慎《说文解字》
2.
通达 [open;clear]
辟在西南,不当孔道.——《汉书·西域传》
3.
大 [great].如:孔硕(硕大);孔德(大德)
〈量〉
1.
洞穴、窑洞、油井、石桥等的量名.如:一孔石桥;一孔油井
常用词组
1.
孔道 kǒngdào
(1)
[pass;passage providing the means of access to a place]∶通往某处必经之关口
(2)
[thoroughfare]∶大道;大路
(3)
[teachings of Confucius]∶孔子之道
2.
孔方兄 kǒngfāngxiōng
[money] 亦称“孔方”.即钱,中国旧时铜钱外圆内孔方形,故称(鄙视意,谐称)
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 黄庭坚《戏呈孔毅父》
3.
孔怀 kǒnghuái
[brother] 兄弟的代称
兄弟孔怀.——《诗·小雅·常棣》
4.
孔急 kǒngjí
[urgent] 非常急迫
厂商求才孔急,人力供应失调
5.
孔径 kǒngjìng
[bore diameter;aperture] 孔的直径
6.
孔孟之道 kǒngmèngzhīdào
[the doctrine of Confucius and Mencius] 指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及其思想道德
7.
孔庙 kǒngmiào
[Confucian temple] 祭祀孔子的庙宇
8.
孔目 kǒngmù
[small official] 古代职掌文书事务的小官吏
9.
孔桥 kǒngqiáo
[bridge] 机器阈座上分隔出入口的金属条
10.
孔雀 kǒngquè
[peacock;peafowl] 东南亚和东印度群岛产的一种非常大型的陆栖雉类(属名Pavo),有羽冠,雄的尾毛很长,展开时像扇子,有绿孔雀和白孔雀两种.群居在热带森林中或河岸边,羽毛可做装饰品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向东南飞,每飞五里,就徘徊一阵.徘徊,犹疑不决.汉人诗常以鸿鹄徘徊比喻夫妇离别,此诗开头也有这个意思.用这两句诗引起下边的故事,古代民歌中常用这种写法.)——《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1.
孔雀石 kǒngquèshí
[malachite] 一种Cu 2 CO 3 (OH) 2 矿物,由绿色碱式碳酸铜组成,为铜矿石,可做装饰品(如花瓶)之用
12.
孔尚任 Kǒng Shàngrèn
[Kong Shangren] (1648—1718) 清戏曲作家.字聘之、季重,号东塘、岸堂、云亭山人,山东曲阜县人,孔子六十四代孙.早年隐居石门山,康熙帝于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南巡至曲阜,被召讲经,受到赏识,破格授国子监博士,累迁户部主事、员外郎等职.著作有《桃花扇》
13.
孔疏 kǒngshū
[Kong"s annotation] 唐朝初年孔颖达作《左传正义》来解释晋朝杜预的《春秋左传集解》,简称为“孔疏”.疏,对旧注作解释和发挥(凡是解释经的叫“注”)
14.
孔武有力 kǒngwǔ-yǒulì
[strong and powerful] 非常威武有力
15.
孔隙 kǒngxì
[hole;small opening] 空隙
16.
孔穴 kǒngxué
[cavity;hole] 孔洞;洞穴
17.
孔子 Kǒngzǐ
[Confucius] (公元前551—前479) 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幼年生活贫困.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子.50岁时任鲁国司寇,摄行相事.后同学生周游列国,终不见用.晚年致力教育事业,传弟子有3000人,著名者72人.政治上主张“正名”,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实相副,以巩固等级名分和社会秩序.提倡德治教化,反对苛政.伦理思想上宣传“仁”.“仁”是符合等级制度的言行规范,又是维护家长制的精神支柱,是品德素养恭、宽、信、敏、惠的总称.教育思想上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知新”.重视因材施教.现存《论语》集录孔子言行
18.
孔子学说 孔教 Kǒngzǐ Xuéshuōkǒngjiào
[Confucia-nism] 孔子的和他的弟子的学说,其特点是强调对孝、仁、义、礼、智、信等基本道德的实践和修养,该学说在历史上已成为中国大部分伦理、教育、政治以及宗教的基础——亦称“儒家学说”(儒教)
隐藏更多释义
以下结果由HttpCN提供字形结构
汉字首尾分解:子乙 汉字部件分解:子乙
笔顺编号:5215
笔顺读写:折竖横折
孔的英文翻译
以下结果由译典通提供词典解释
1.
an aperture
2.
an opening
3.
a hole【intitle:"规范讲经"】

intitle:"规范讲经"(二):

北宋三次兴学的名称和主要人物是?

宋初,官方忙于加强中央集权,防范地方割据势力,未开放地方官学的兴办,中央也只是继承了原来的国子监.到北宋中叶,统治秩序已基本稳定,于是先后有三次兴学之举:
(一)庆历兴学
由范仲淹(989-1052年)主持推动.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任参知政事,主持朝政,积极筹划兴学,当年九月奏上的《答手诏条陈十事》,作为庆历新政的纲领,其中前四项都与科举教育改革有关.在范仲淹的推动下,宋祁、王拱辰、张方平、欧阳修等八人合奏:“教不本于学校,士不察于乡里,则不能核名实;科举束于声病,学者专于记诵,则不足尽人材.”呼吁兴学以培养人才.次年,朝廷正式下诏兴学,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诏州县立学,选部属官或布衣宿学之士为教授,并立听讲日限,规定士须在学校习业300日,方许应举.这项措施旨在避免学校流于形式,沦为单纯为应试举人取解的场所,进而保障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第二,振兴太学,选用拥护新政的著名学者石介、孙复主持太学讲席,将胡瑗(993-1059年)的苏湖教法引进太学.胡瑗字翼之,江苏泰州人,与孙复、石介并称“宋初三先生”,是北宋著名教育家.他早年在苏州、湖州两地州学讲学二十余年,主持苏湖州学期间,一反当时盛行的重视诗赋声律的学风,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主张“明体达用,”设立经义斋和治事斋,创行分斋教学制度.经义斋主要学习六经经义,属于“明体”之学;治事斋分为治民、讲武、堰水、历算等科,属于“达用”之学,学生可以主治一科,兼学其他科.胡瑗的苏湖教法,创立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选修制度,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是最早的.
第三、设立四门学,允许八品至庶人子弟入学,扩大了中小庶族地主子弟入学深造的机会.
第四、改革科举考试方法.科举考试先策论,后诗赋.
庆历新政实施不过一年多,便在旧官僚权贵集团的强烈反对下失败,兴学也告夭折.但毕竟促成了宋代学校教育的兴起,一些改革措施对后世也有重大影响.
(二)熙宁兴学
宋神宗继位后不久,再次出现改革的政治局势,朝野上下就围绕着学校和科举如何培养、选拔人材的问题,展开热烈争论,开始了内容更为广泛、深入的变法运动.主持和推进熙宁兴学的代表人物,是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和学者王安石 (1021-1086年).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进士出身.早在嘉佑三年(1058年),他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提出了涉及教育、科举、吏治弊病的系统改革方案.王安石认为,造成当时社会种种弊端(如:财力日困、风俗日坏)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材不足,用人不当.为此,他在上书中提出了“教,养,取,任”的造就人才的四项纲领:
“教”是培养人才.要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学校系统,要使“朝廷礼乐刑政之事,皆在于学.”这样才能培养出“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的人才.
“养”是给人才以合理待遇.即“饶之以财,约之以礼,裁之以法”.要保证人才有充足的物质待遇,同时以制度和道德规范来约束他们,对违反者以法制裁.
“取”是选拔人才.要通过自下而上的推荐、选拔,经严格考核,“然后随其德之大小、才之高下而官使之”.
“任”是任用人才.要根据人的专长任以适当职务,并“使之得行其意”,充分施展个人才干.只要胜任,就应保持稳定,不要频繁调动;如不称职,就应坚决罢免.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大计.此后,朝廷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的兴学诏令.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改革太学体制.熙宁四年(1071年),在太学实施三舍法,将太学生员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个等级,生员依学业程度,通过考核,依次升舍.初入学为外舍生,原无限定名额,相当于预科生或旁听生,后定额为700人.外舍升内舍,内舍升上舍,上舍生定员100人.平时有品行(“行”)和学业(“艺”)的考察记录,每月由任课教师举行“私试”,每年由学校举行“公试”,外舍生考试和平时行艺合格者可依次升入内舍.内舍生定员200人,每两年由政府派员与学校会同举行上舍试,考试和平时行艺合格者可依次升入上舍.优等者荐入中书,上舍生可兼任学正、学录之职,其中学行卓异者,可由太学主判、直讲荐于中书,直接作官,等于科举及第.其他人根据学业成绩,可分别得到免发解、免省试的待遇,等于减少了部分科举考试的程序.三舍法的实行强化了学校的职能,使在校的学业与前途直接挂钩,从而有力地保障了日常教学的进行,并使得学校教育的课业与考试更加规范化.王安石的长远目标是通过三舍法使学校取士逐步取代科举取士.
随着三舍法的推行,太学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元丰二年(1079年)扩充太学为80斋,斋各5楹,每楹30人.外舍生扩大员额为2000人,内舍生300人,上舍生100人.为了保障太学的正常教学及其经费开支,每年拨钱2500缗作为教育经费,又从州县田租、屋课息钱之中提取部分钱款补充学费之不足,为宋代太学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经济保障.
第二,颁布《三经新义》.为了统一经学,熙宁六年(1073年)设经义局,王安石亲自修撰《诗》、《书》、《周礼》三经义.由朝廷正式颁行,成为官方考试、讲经所依据的标准教材.
第三,举办专门学校,以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才.熙宁五年(1072年),复置武学.熙宁六年(1073年)设置律学.此外,还设置了医学,分为方脉科、针科、疡科,设教授一员,学生300人.
第四、扩建和整顿地方官学.一是设置诸路学官,学官任免由中央政府直接控制,全权负责管理当地教育,地方当局不得随意干预学校事务.朝廷还为地方学校拨充学田,从而在物质条件上为州县学校的维持提供了保障.熙宁四年(1071年),诏令诸州“给学田十顷为学粮,原有学田不足者益之,多者听如故.”在诸州普设学田,解决了多年来州县学校经费不济的问题,为州县学校的长远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崇宁兴学
王安石辞职和宋神宗去世后,朝廷内部新旧两派展开了拉锯式的斗争,政策反复多变.到宋徽宗即位后,打起继承先皇(神宗)之政的旗号.崇宁元年(1102年),尚书右仆射兼门下侍郎蔡京奏请兴学贡士,朝廷随之发布一系列诏令,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州县普遍设学.县学亦置小学,在各地方学校也实行三舍法.县学生可升入州学,州学生可贡入太学.至此,形成了遍布全国州县的学校网络,无论在数量上、规模上,还是在分布的范围上,都远远地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兴学.
第二,扩建太学.崇宁元年(1102年)在京城南郊营建太学之外学,赐名辟雍,仿《周官》外圆内方之制,屋1872楹;太学专处上舍、内舍生,外学专处外舍生.诸路贡士初至,也皆入外学,经考试合格补入上舍、内舍后,方可正式进入太学.上舍名额200人,内舍600人,外舍3000人.
第三,以学校取代科举取士.由于天下已普遍设学并实行三舍升级制度,崇宁三年(1104年)诏罢科举,士人全部由学校升贡,每岁考试上舍生如礼部试法.次年赐上舍生35人及第,以后又间行科举,与舍选并行.宣和三年(1121年)恢复科举旧制,但太学仍保留崇宁定制.
第四,兴办专门学校.崇宁三年(1104年)设置书学、画学、算学等专业学校,采用太学三舍法考选取士.崇宁时期的画学是中国古代惟一举办过的专门美术学校.
来源:《中国教育史》

intitle:"规范讲经"(三):

按照上下文连贯的要求,横线上应填的选项是(   )(2分)
葱岭脚下则是五颜六色的石头,紫红、黛青、黧黑、奶白、豆绿。传说,这里是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地方,不周山就是葱岭。这色彩缤纷的石头,就是女娲补天之石吗?
                                     。在这块沧桑的大地上,今天,一代一代新中国的建设者们,远离家人,从内地来到边疆,润色葱岭、美化葱岭。
①唐朝在此设立了“葱岭守捉”,高僧玄奘经此讲经月余,然后去天竺国取经。②当年周天子姬满曾驾着八骏到过这里。③1876年左宗棠率军挺进新疆,驱除外寇,拱卫了这片神圣的国土。④汉朝的都护曾到此驻守。
A.③①④② B.②④①③
C.①④②③ D.④①③②

B




intitle:"规范讲经"(四):

写一篇游记,要求用到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的方法

“常德德山山有德”,德山位于德山经济开发区,是常德的经济命脉,它因尧舜时期善卷先生在此布善施德而得名,后又有宣鉴禅师在此讲经悟婵,是“德”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于是,我慕名而来,参观德山美景.
那是在暑假中,我和爸爸同学来到了德山经济开发区,在附近的一个酒店住了下来,准备第二天游览德山风光,参观德山人文景观.
第二天,我们早早地就起床,开始了旅途,刚进入德山森林公园,我们就沉醉其中,放眼望去,看到的除了树还是树,细细谛听,除了鸟叫就是蝉鸣,好像我们被绿树包围了似得.我们向前走去,来到了德山著名的人文景观:乾明寺,这时,乾明寺的晨钟响了,晨钟的回声在德山上空回响,清晨的朝阳也在这时侯缓缓升起,把整个德山都映照的通红,在这样的美景下,我们走进了乾明寺,乾明寺中很紧,只闻虫和鸟等小动物的呢喃细语,乾明寺总共有五座寺庙,常德四宝中的上有五君定乾坤就是指的这里.
再往上走去,来到了德山最有名的景点:孤峰塔.孤峰塔共有7层,孤峰塔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初名“文峰塔”,与北岸笔架城遥相映衬,象征常德人杰地灵,文运昌盛,塔梯成螺旋形,我们登上第一层,只见绿树葱茏,满面的碧绿的绿树环绕着我们,树高大且宽大茂密,聚集了德山之灵气,美丽十足.来到第二层,沅江已经隐隐约约可以看到,景色迷人.紧接着我们进入了第三层,江水已经映入我们眼帘,而且越往上走越清晰,到了第六层,已经完全可以看江水和大树,的的确确是一种享受.登到最高峰,朝下望去,云雾中模糊的可以看到路面和房屋,好像有种把常德大地踩在脚底的感觉,清澈的沅江,浩浩荡荡穿城而过;葱茏的德山,像一块绿宝石镶嵌在沅江的岸边,异常美丽.这时,一辆火车从大桥驶出,十分壮观.
夜晚,我们又来到了这美丽的德山,看着皎洁的明月在夜空中浮现,沅江水中的船的灯光,犹如水上飞翔的萤火虫,在这夜空中缓缓移动,我们的旅途也在这皎洁的月光的水上的“萤火虫”中结束了.
啊,德山,便利的交通,美丽的景色,发达的经济,还有人们良好的素质.这就是德山,别致生趣的德山.【intitle:"规范讲经"】

intitle:"规范讲经"(五):

在世界戏剧舞台上,中国戏曲艺术最鲜明的特色是什么

  综合性、虚拟性和程式性.
  首先,中国戏曲是一门综合性艺术.从戏曲剧本上看,它在文学方面的综合程度几乎达到了无体不备的状态.诗、歌、赋、骈、散文、小说……所有文学体裁的艺术成分都被它囊括进来,通过吸收、融化,作为开展戏剧冲突和塑造人物的手段.从舞台演出上看,它是时间艺术(如音乐)和空间艺术(如美术)的融合;而作为表演艺术,它又集中了唱、念、做、打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从中国戏曲的发展构成上来看,它是民间歌舞、滑稽戏、说唱艺术等多种不同的表演艺术因素不断交融的结果.汉魏时期有杂技、歌舞及“百戏”、“散乐”同台演出的传统,隋唐时期也有在庙里讲经、说书,进行多种技艺表演的习惯.到了北宋,“勾栏”、“瓦舍”的出现,为加强各种艺术之间的竞争,促进不同艺术形式的相互融合,提供了一个十分有利的场所.中国戏曲也由此诞生.所以说,同世界各国的戏剧艺术相比,中国戏曲的高度综合的特点是十分突出的.
  其次,中国戏曲的另一个艺术特征是它的虚拟性.虚拟,是戏曲反映生活的基本手法.生活的无限性和艺术反映生活的有限性,使得戏曲不得不采用变形的方式来解决生活和艺术的关系.在中国的传统美学思想体系中,艺术表现生活的最高境界是追求一种神似,也就是说,不强调一种外形的真实,而是要求捕捉描写对象的神韵与本质.这一点在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中国戏曲的虚拟性手法主要表现在对舞台的时间和空间的灵活处理上.运用一种假定性,使演员与观众之间达成一种默契:有限的舞台空间和时间变成了不固定的、流动的时空.在戏曲演出的过程中,演员按照编导的意图,尽情地赋予舞台上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以无限的涵义:如一个圆场代表了十万八千里,几声更鼓表示夜尽天明……而这一切都能令观众接受和认可.戏曲的虚拟性还表现在对舞台上各种生活内容的假定性反映.中国戏曲是在物质条件贫乏、舞台技术落后的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舞台上的种种物质实体就要通过演员的表演和观众的联想得到显现.比如戏曲舞台上的开门、关门、上楼、下楼、骑马、下马、登船、下船等动作,并没有真实的门、楼、马、船等物,而是借助演员的动作和观众的想象去完成的艺术创造.这种高度的艺术概括形成了中国戏曲独特的舞台面貌.
  再有,程式性也是中国戏曲的一个重要的艺术特征.“程式”一词带有规范化的涵义,它是戏曲反映生活的主要表现形式.戏曲的程式不仅体现于表演身段,而且体现在剧本体制、脚色行当、音乐唱腔、化妆服装等各个方面.以表演身段为例,程式动作是生活动作的舞蹈化.换句话说,也就是戏曲赋予生活动作一种比较固定的技术格式.在舞台上,演员表现生活的日常动作既不是生活真实的照搬,又要表现得得体、形象、美观,成为一种观众看得懂的富有节奏化的舞蹈动作.戏曲的程式是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高度提炼和概括,其中蕴含了中国民族独特的戏剧美学思想,是使戏曲区别于其他艺术品种的根本属性.因此我们说,如果戏曲取消了程式,那么它的艺术个性就会随之丧失.
  自己输入,如有错误,见谅.

intitle:"规范讲经"(六):

在教室墙上写的大字,要求是对联,成语,并要求说出其中的激励与含义.
现在是高中,写得要有点深刻含蕴的,不能过于幼稚.若要新意的流行语,俗语什么的也很OK,只要能说出写理由,含义就行了.

  挂角囊萤百尺竿头还进步 悬梁刺骨九天云路竞登先.
  两句内容包含的都是刻苦学习的典故.
  “挂角”典故:据新旧《唐书》记载:隋末李密年轻时,听说包恺在缑山,欲前往寻之.于是便骑牛外出,挂《汉书》于牛角,一面手握牛鞭,一面翻书阅读.恰巧被越国公杨素在路上看到了,催马紧随其后问道:“何处书生,如此好学?”李密认识杨素,乃下牛再拜,自报姓名.杨素问所读何书,李密回答说是《项羽传》.杨素与之交谈,很是惊叹.从此,李密“挂角读书”便流传开来.
  “囊萤”典故: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百尺竿头”典故:“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出自一则佛教典故.据宋代释普济《五灯会元》记载,当时有位高僧名叫景岑,号招贤大师,其佛学造诣极高,常被各地请去传道讲经.一天,他应邀到佛寺讲经时,有僧人施礼请他解答关于佛教最高境界——十方世界的问题.为了说明十方世界究竟是怎么回事,招贤大师当场唱了一句偈语:“百尺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意为如果道行的修养到了百尺竿头那样的境地不再前进,那么,虽然了得,却还不是纯真,即使修到百足竿头的顶端,仍然不能松劲,绝对不能自满,也绝对不能中辍,继续用心去做,仔细去做,才会取得更大进步.形容刻苦学习,不断进取的结果.

intitle:"规范讲经"(七):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唐代著名的慧宗禅师常为弘法讲经而云游四方。有一回,他临行前吩咐弟子看护好寺院里的数十盆兰花。弟子们深知师父酷爱兰花,因此,十分殷勤地侍弄它。但一天深夜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弟子们一时疏忽,将兰花遗忘在外。第二天,弟子们望着眼前破碎的花盆后悔不迭。几天后,慧宗禅师返回寺院,众弟子忐忑不安地上前迎候,准备领受责罚。然而慧宗禅师却神态自若,宽慰弟子们说:“当初,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就是这一句平淡无奇的话,令在场的弟子们大彻大悟,如醍醐灌顶……
请以“学会快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对自己微笑
早晨起来,对自己微笑,让自己带着美好的心情出门;夜晚归来,对自己微笑,祝福自己有一个甜甜的美梦。
是的,对自己微笑,是我们拥有快乐的重要方式。
有人说:生命是有限的旅程,快乐是路旁的小花。如果你只顾着前方的目标而匆匆赶路,是看不到它们的。那么不管你的目标有多大,你都感受不到快乐的存在。相反,当你放慢步子,留意一下路旁的小花,这并不会耽误你的行程,却使你的旅程变得更加充实,让你觉得生活充满了盎然生机。
是的,生活中不是缺少快乐,而是缺少发现快乐的慧眼。能够生活在这样一个和平安定的国度里,你不觉得快乐吗?有父母的爱护、老师的关怀、同学的友好,你不觉得快乐吗?上天能够赐予你一个完完整整的躯体,你不觉得快乐吗……
总而言之,快乐无时无刻不藏在我们身旁,只是有待我们去发现。
唐代慧宗禅师当初是为了让自己快乐而种兰花的,虽然由于弟子们的疏忽,导致自己钟爱的兰花遭暴风雨袭击而受损,但他并没有因此而生气;相反他“若无其事”的宽宏大量让弟子们少了一份恐惧,而多了一份快乐。同时,也给自己少添了一份烦恼。看来,让人快乐其实很简单,只要不生气就可以了。
范仲淹留下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牺牲个人的幸福而换取千万人民的幸福,用个人为国为民的“忧”,来换取千万人民的“乐”,谁能说这样活着很累呢?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为了国家、为了人民甘愿做牛做马也在所不惜,看来快乐的真谛是建立在他人幸福、大家都幸福的基础上的。
所以,亲爱的朋友们:我们无需整天皱着眉头,一副杞人忧天的样子;看一看路旁的小花吧,听一听小鸟的啼鸣吧,细心体味一下人间的温情吧!你一定会觉得快乐就在身旁。
对自己微笑,快乐就在你的眼前
解剖:作者以轻快的笔调,来谈“快乐”这个话题,文章如行云流水,一路读来,让人轻松愉快,又颇受教益。


写作提示:现实生活中,有人时常心为物役,患得患失,让过多的欲望占据心灵。正因为如此,本来可以很快乐很幸福的我们,在心态浮躁之中,错过了多少快乐和幸福!所以以后,大可用兰花的启示来为自己宽心:我不是为了生气而工作的;我不是为了生气而交往的;我不是为了生气而读书的;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生活的……从此,我们将那棵快乐的兰花栽种于心田,拥有兰心蕙质,我们的心境就会盈满快乐。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891640/

推荐访问:净空法师讲经 刘素云讲经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