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浪潮》观后感

来源:观后感 时间:2018-11-14 08:00:08 阅读:

【www.zhuodaoren.com--观后感】

电影《浪潮》观后感(共10篇)

电影《浪潮》观后感(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9分)
“谁需要影评?”这个本来不成问题的问题,现在却成了电影界必须探讨并加以厘清的一大命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基于电影的产业化和商业化势头的加剧,影片公映需要营销性质的推广,而原为艺术评论的专业影评渐显不适应。随着媒体功能扩大和互联网优势发展,出现了媒体影评和博客影评,在它们的竞争和排挤之下传统的专业影评渐显刻板乏力。再者,观众审美水平的提升,也乐于拥有自己的话语权。诸如此类种种原因,促使电影的评论同文学一样也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变成由专业影评、媒体影评和网络影评“三足鼎立”的格局。
  综观国际影评界,近20年来有许多电影评论家都已经放弃或中止了原先的工作。据统计,目前全美国仅有31位知名评论家仍在写影评文章。在影专业评人众多且写影评历史悠久的英国,如今影片发行商都无视影评人,常常绕过他们而直接请媒体发表对新片的“佳评”。其他一些电影大国的情况也不妙,许多影评人封笔或改行,许多影评杂志发行量剧减。大概只有英国电影学会主办的《画面与音响》还有“新片必评”栏目。
  专业影评何以如此消退,如此缺失?上个世纪50年代,法国《电影手册》在安德烈·巴赞的带头掌舵之下,特吕弗、候麦、里维特等年轻编辑们撰写了那么多的影评文章,为《四百下》、《喘息》等摇旗呐喊,进而催生了20世纪最伟大的电影运动之一——“法国新浪潮”运动。上个世纪60——70年代,善辩又善评的宝琳·凯尔在《纽约客》、《信徒评论》等期刊上,“先发制人”或“隔夜评论”,为许多“新好莱坞”作品“保驾护航”,其犀利而激情的评论“一锤定音”,让该学派的许多影片未映先轰动或者起死回生。这位早先在影院整理影迷观后感、中年才从事影评的才女曾力捧罗·奥特曼的电影为“美国自有声电影以来一部最出色的战争喜剧片”,帮助后者奠定多角色、多线索“复式叙事大师”的地位。同一时期,身兼理论家的安德鲁·萨里斯在《乡村之声》杂志以及《美国电影:导演和导演创作》-书中极力推荐“作者论”,借以提升导演在好莱坞制作体系中的地位。再看罗·艾伯特,从《芝加哥太阳极》到电视专题节目,一直大力推荐介绍艺术上乘的经典影片和“被遗忘的影片”,所写的影评文章(每篇约3000字)居然荣获“普利策奖”,并引发许多年轻影迷争看“旧片”。他的评论集《伟大的电影》连出了两版。
  那么,专业影评今天是否还需要,是否还派用场?赞成者认为,之所以需要,是因为它有助于总结电影制作的普遍规律和发展趋向,让电影健康地发展下去;反对者则认为,专业影评已经失去市场价值,“谁在乎它”,理应淘汰。
  当前世界电影在进入高速发展期的同时也在经受变革,遇到各种“瓶颈”问题。比如影片制作高度商业化和娱乐化,压得艺术电影的空间越来越小,其观众大量流失;3D诚然将大批观众拉回电影院,但过于泛滥而忽视“好影片”的其他要素;许多电影大打明星牌,每片必由明星担纲,甚至上百位明星联袂演出一片,致使拍摄成本猛涨,等等。这些情况需要专业影评人从电影艺术专业层面进行深入冷静客观的研究,因此,笔者认为,专业影评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选自《文汇报》2010.08.04)
小题1:下列关于需要探讨“谁需要影评?”这个命题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随着电影的产业化和商业化势头的加剧,影片公映注重的是营销,原先为艺术评论的专业影评已经渐显不适应。
B.随着媒体功能扩大和互联网优势发展,在媒体影评和博客影评的竞争和排挤之下,传统的专业影评渐显刻板乏力。
C.随着观众审美水平的提升,他们也乐于拥有自己的话语权,媒体影评和博客影评对传统的专业影评产生了冲击。
D.当今电影的评论同文学一样也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形成了专业影评、媒体影评和网络影评“三足鼎立”的格局。
小题2:下列关于对专业影评的消退和缺失这一现象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上个世纪50年代,法国出现了20世界最伟大的电影运动之一——“法国新浪潮”运动。
B.上个世纪60~70年代,美国宝琳·凯尔的影评,让许多影片未映先轰动或者起死回生。
C.近20年来有许多电影评论家都已经放弃或中止了原先的工作。据统计,目前全美国仅有31位知名评论家仍在写影评文章。
D.在英国,如今影片发行商都无视影评人,常常绕过他们而直接请媒体发表对新片的“佳评”。
小题3:说说作者对专业影评持有什么样的态度?(3分)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当前世界电影在进入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在经受着变革,专业影评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


小题1:D项是因果倒置。
小题2:“让许多影片未映先轰动或者起死回生”错,应是“让‘新好莱坞’作品未映先轰动或者起死回生”。
小题3:略

电影《浪潮》观后感(二)

哪位大侠帮我弄篇电影《我的1919》观后感啊.
急用.电影《我的1919》观后感,

当夕阳染红了天空,当冰冷的铁门上出现了一个雄壮的身体当荧屏上打出“1919年……中国历史的分界线”我突然想大声的呼喊“我是中国人,我愿为祖国奉献我的青春.”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曾派军队支持战场,在法国像这样葬着中国人的公墓也随处可见……”这是中国代表队在巴黎和会上摆出来的证据,虽然铁证如山,但谈判还是以失败告终.政府不行人民在.一支一支人民组成的队伍在肖克俭的带领下站起来了.他们向和会示威,向法国政府示威,但他们没有坚实的后盾,最终还是被镇压下去了.看完了这些我不知是激动还是感动,在心里一百次的默念着:我愿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即使让我倒在血泊中,我也毫无怨言.在我倒下的时候我会问苍天,这是为什么?中国是个战胜国,理应受到公平对待,但事实却是这样的不公平,难道真的像男主角说的那样“弱国无外交吗?”是的,就是这样,苍天也这样的回答.一幕血淋淋的历史就被记载了下来.弱国无外交,这个惨痛的教训,使后来的人聪明多了,他们不再茫目的依靠,在血与肉的搏斗中渐渐的找到了自己的目标.丰交先富国,虽然中国走上这条路曲折、坎坷,走到今天我们可以自豪的说我们离梦想不远了,你看!我们有领先世界水平的科研成果,有现代化设备的工厂,有可以与世界水平相抗衡的科技人员,有雄厚的资本,有……这一切的成果都是那些在和会上轻视中国的代表队所想不到的吧!否则,他们会超过像附势日本那些的讨好我们,那部血淋淋的历史就不会出现在近代史上了.弱 国无外交!我们会永远的记住,但绝不会让它在中国的历史上重演.看完《我的1919》更使我认识到,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应该做些什么.目前我国正处于发展时期各个领域还不成熟,祖国了还要大量有先进水平的人才.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同时,我会学精我的专业知识,把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我相信中国的电信业将在我们这一代更加的完善,要不了多久,你将会在世界市场上,最耀眼的位置看到中国电信业的产品.在将来的某一天,如果你在荧屏上看到《我的1919》请你不要惊奇,也一定不要错过,那将是一个让你耳目一新的感受!
通过这部电影,我们感受到中国人民赤诚的爱国之心,也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失败了,它会永记在我们心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它更激励我们发愤图强,学习更多知识,长大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和会最终拒绝了中国的正义要求,竟决定由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这是不能容忍的事情,就算中国政府在软弱,人民的暴动还是不可以压制的.由此,国内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但是软弱的北洋政府竟逼代表团曲从列强旨意,在和约上签字.国内随即爆发了“六三”运动,爱国浪潮一潮高过一潮.巴黎的留学生、华侨也纷纷要求代表团拒绝签字.最后,顾维钧和王正廷以民族大义为重,拒绝签字.这是唯一一个战胜国不签字的.是的,这一切的一切是因为--弱国无外交,这使我想起邱吉尔的话: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战胜国打着维护世界和平、公平的旗号,谁不在为各自的利益打着算盘?当强国与弱国的利益相碰撞时,他们谁不在牺牲任由宰割的中国?连同情中国的也不例外.个人力量是微小的,靠别人的同情支持更是不可取的.我们不怨恨那些出卖中国的外国首领,站在他们的立场上,衡量自己与他人得失时,我们又能说什么呢.外交的失败,引起国内觉悟者尤其是学生的不满,于是民国五月四日,三千余名学生齐集街头以示抗议,而后引发全国范围内的罢课、罢工、罢商,这样一向以蛮横闻名的北洋政府做出让步.而这次运动不自觉地将工人阶级联合起来,为以后运动作了启示.后人评价之高,恐怕让当事人也是始料不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轫,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新起点  1919年6月18日.“中国人是永远也不会忘记这沉重的一天”,弱国无外交吗?弱国更需要用外交手段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巴黎和会上的那一幕,久久地在我的心头萦绕.弱国无外交,落后要挨打,这一惨痛的教训,使我明白了许多.就让这沉痛的教训停留在历史的1919吧!历史已成历史,愤怒激励着生活在现代的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也永远也不敢忘记这惨痛的历史,回归现实,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迎接挑战.看完《我的1919》更使我认识到,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应该做些什么.目前我国正处于发展时期各个领域还不成熟,祖国瞭还要大量有先进水平的人才.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同时,我会学精我的专业知识,把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我相信中国的电信业将在我们这一代更加的完善,要不了多久,你将会在世界市场上,最耀眼的位置看到中国电信业的产品.在将来的某一天,如果你在荧屏上看到《我的1919》请你不要惊奇,也一定不要错过,那将是一个让你耳目一新的感受!

电影《浪潮》观后感(三)

《放牛般的春天》观后感 作文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电影,剧情是描写一个原本在院长眼中,是一群不守规矩,没有教养、无可救药的孩子,如何在一位教音乐的代课老师耐心教导下,脱胎换骨,蜕变成温文儒雅,乖巧懂事的可人儿。

电影中的院长,对孩子不仅没有耐心,而且往往对犯了过错的孩子,处以严酷的体罚,例如:将小孩单独关在禁闭室,无视这些孩子的惊恐害怕,马修老师则完全不同,他对孩子充满了爱心,对犯错的孩子,也不是一味偏袒,而是给予他们改过的机会,在他的循循善诱下,每位孩子都拾回了他们的自信,找到了属於自已的春天

在学习的路途上,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力,可以说是无远弗介,一位坏的老师,可以毁掉一个孩子的一生,反之,一位好的老师,往往一句温柔的鼓励,一个肯定的眼神,就可以让他人眼中,毫无希望的坏学生,重新找到他们自己人生的方向。

当一位好老师如此重要,却非常困难,因为面对一群不同个性,不同资质的学生,如何因材施教,实在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在我看来,“「耐心」是一位好的老师,最须要拥有的,对学生不要时常大吼大叫,甚至拳脚相向,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只要用爱心与信心,总有一天,学生们会蜕变成美丽的蝴蝶,为老师带来骄傲的。

一个名叫“石池”的学校有着一群特别的学生,他们就像校名一样:掉落在池底的顽石。所有的老师都管不住他们,唯一行得通的便是校长的暴力管理。孩子们就这样活着。

看完影片之后,才知道这个“放牛班”与真正的“放牛”一点关系也没有,所谓“放牛班”指的是一帮问题少年,他们的性格,脾气和他们短短的却复杂万分的人生历程,而春天,是一种希望,是一种“重新”之意,一种冬天过后又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象征。中国博大精深的五个字翻译后,一种隐喻恰到好处的展示了影片所想表述的含义。

马修,一位失意的音乐家,成了孩子们的新班主任。在与孩子们的相处中,马修寻找到了一座新的“桥梁”,一座真正能和孩子们沟通的桥梁——音乐。那虽然不是什么名曲,只是为孩子们普写的乐章,但它同样可以震撼人心。最起码震撼了我的心,在我眼里那群顽劣孩子让我厌恶,可后来从他们的歌声中我分明感受到了什么。它是天籁之音,是爱的天空里最动人的乐章。

不,又不全是爱。影片总让我记得一些凌散的,与主题丝丝连连缠绕,却又无关紧要的片断。还记得那个五音不全,吹口琴,唱着“秃老头,秃老头,你死定了……”的那个孩子,还记得那个个子很小,不会唱歌的孩子,也还记得那个已经不能用五音不全来形容,让人无法听的孩子……他们都受到了马修老师的音乐肯定,虽然有点沾不上边:女中音,指挥助理,谱架。但他们都被音乐所震撼,洗礼了心灵。

一位法国音乐教师——马修,他好似一个善良的牧人。他用爱找回了一群迷失的羔羊。用爱照亮了前往之路,用爱为他们指引方向。我想说:这不是奇迹,而是爱的奇效.在管教寄宿学生时,将学生组成了一个合唱团,用音乐启发孩子的潜能,让野男孩个个成为发光的小天使,用纯净的音乐唤回他们冰冷已久的心。我清楚地记得其中一句对白:“等等,他是我唯一的男低音”这句话饱含了他对教育事业的尽心尽责;对人平等,不分贵贱,一视同仁的态度。马修在接受校长任务时所提出的三个要求:不体罚学生,让我来处罚犯事的学生,不透露他们的名字,也无一不体现了他对幼小心灵人性的关怀。他是在用爱来感化这帮所谓“无法救药”的问题少年。

音乐与爱是紧紧相连,不可分割的。他们都有着净化人类心灵的作用。这让我想到声乐课,音乐欣赏课上,庄晔,陈新坤老师也总反复的强调爱对音乐作用的巨大。以及爱和音乐间的相互作用。是的,伟大的音乐家们在用爱谱写出一篇篇优美的旋律,而人类也在被这些旋律所感化,所提升。

当写满了爱的纸飞机飞满了整个校园,马修的为师之道获得了肯定,同时音乐的魅力也得到了一览无遗的肯定。这也让我想到另一个于这部电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大家都很熟悉的电影《音乐之声》,玛丽亚也同样在用爱和音乐来教育孩子。

读过一些关于该片的评论,许多人认为是法国电影受“新浪潮”影响以来的一次回归。因为该片运用的是最简单最古典的技法,通过走“人性”和“温情”的路线获得观众的青睐。的确,正如一位电影评论家所言:“不同于一般的运用悲剧拼命煽情的悲情电影,或极尽夸张搞怪的爆笑喜剧,《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让人因为喜悦而泪流满面的电影。这也创造了法国电影新概念——阳光情感电影。这部没有美女、暴力;没有动作、凶杀和商业元素的好电影成为了本年度法国人的心灵鸡汤。”

不可否认,温情是个好东西。没有特别激动人心的场面,也没有特别叫人难以接受的痛苦悲情。《放牛班的春天》就是那种从头至尾都可以让人保持微笑的片子。尤其是看着那些顽童们可爱纯真的一面,心底焕发出的某种“本真”的天性。所有的成年人都需要回归的时刻。我们需要的就是这么一锅浓浓的,温暖的心灵鸡汤。

电影《浪潮》观后感(四)

豫剧《花木兰》300字的观后感
是戏曲,不是电影和动画= =
【电影《浪潮》观后感】

父亲经常以历史题材写一些文学作品,在他的书房里,放着许多有关历史的书.也许是耳濡目染的结果,久而久之,我对历史和文学也产生了兴趣,一有空总想到他的书房里翻书.一天,一本《花木兰传记》映入我的眼帘.花木兰这位女强人可闻名中外.于是,我便专心致志地看起来.当我看完时,心中久久不能平静.花木兰的形象在我的脑海里萦绕,我的思绪飞向历史上狼烟弥漫的战争空间.我好像看见敌人像潮水般涌来.在汹涌澎湃的敌军浪潮前,花木兰一马当先,冲入敌阵,一匹白龙马犹如一道白色的闪电,她手中的银枪舞起一股白色的旋风,敌人触着者死,碰着者亡.她所向披靡,锐不可挡,敌人在她的枪下一个又一个地倒下,恐惧中一片鬼哭狼嚎……我又好像看见她经过12年浴血奋战,立下赫赫战功之后,骑在白龙马上的那副矫健威武的形象.她的战友以佩服的眼光望着她,老百姓捧着美酒欢呼着从四面八方涌向她,天子竖起大拇指从京城里出来走向她……在崇高的荣誉面前,她微笑着面对与她并肩作战的战友,谦恭地朝着淳朴忠厚的百姓,婉言谢绝天子对她的“尚书郎”的厚封和“百千强”的赏赐,朝着大家说:“我浴血奋战不是为了这些,而是为了国家不受侵犯和老百姓安居乐业.我本来是老百姓的一员,还让我回家做我的老百姓吧……” 想到这些,我的眼睛禁不住湿润了.花木兰,这位了不起的英雄,她的心灵是多么的纯洁和高尚,她的思想是多么的朴实和坚强,她的青春是多么的富有和美丽,她的精神是多么的伟大和闪光!此时此刻,我想起了《雷锋日记》中的一段话:“青春啊,永远是美丽的,但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那些力争上游的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懊悔,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缅怀英雄,我心潮澎湃.英雄生长的时代已经随着历史的变迁,成为过去,我们已经迈向21世纪.我们是在共和国的阳光里出生的少年,我们的一切条件比起过去的英雄来,不知要优越多少倍.花木兰、黄继光、董存瑞……他们在那样艰苦的年代能够成为英雄,能够为国家和人民立下那么大的功劳,能够为家乡争得那样的光彩,难道我们在这样美好而幸福的时代,不努力学习,天天向上,成为祖国有用的人才吗?“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超旧人.”对于中华民族史上所有英雄的精神,我们一定要学习之,发扬之!

电影《浪潮》观后感(五)

影响世界历史的一百件大事(读后感),求解!

  1汉谟拉比法典的颁布
  ——现存的最早法典
  2.古埃及文明的兴衰
  ——悠远而神秘的文明
  3.特洛伊战争
  ——富有神话色彩的一段历史
  4.摩西出埃及
  ——古代犹太民族的苦难历程
  5.佛教的创立
  ——影响深远的东方宗教
  6.希腊开创民主制
  ——西方民主制度的先河
  7.古希腊哲学的诞生
  ——西方哲学的奠基
  8.希波战争
  ——东西方并立格局由此开端
  9.亚历山大东征
  ——伟大的希腊化时代
  10.布匿战争
  ——双雄争夺地中海霸权
  11.屋大维开创元首制
  ——罗马进入帝国时代
  12.北匈奴西侵与日耳曼人大迁徙
  ——西罗马帝国灭亡的肇因
  13.耶稣的诞生
  ——基督教的兴起和传播
  14.拜占庭帝国的崛起
  ——灿烂的欧洲古典文化
  15.伊斯兰教的创立
  ——伊斯兰世界的起源及形成
  16.日本大化革新
  ——日本进入封建社会
  17.查理大帝由教皇加冕
  ——教俗双重统治的建立
  18.诺曼人征服英格兰
  ——大不列颠岛上的民族融合
  19.十字军东侵
  ——打着圣战旗号的侵略
  20.自由大宪章的订立
  ——诸侯对王权斗争的胜利
  21.大学的创设
  ——中世纪欧洲社会文明的发展
  22.蒙古帝国的扩张
  ——促进东方文明的西传
  23.黑死病横扫欧洲
  ——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瘟疫
  24.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兴起
  ——伊斯兰文明的空前强盛
  25.百年战争
  ——英、法王权的巩固
  26.文艺复兴
  ——欧洲人的黎明
  27.新航路的开辟
  ——欧洲人的地理大发现
  28.拉美玛雅文明的消失
  ——追寻失落的文明
  29.路德的宗教改革
  ——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30.尼德兰革命
  ——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
  31.无敌舰队的覆灭
  ——英国开始成为“海上霸主”
  32.哥白尼创立日心说
  ——科学向神学的挑战
  33.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
  ——难以企及的文学高峰
  34.牛顿创立经典力学
  ——近代科学的理论基础
  3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
  36.法国启蒙运动
  ——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浪潮
  37.彼得一世改革
  ——促使俄国现代化的变革
  38.蒸汽机的发明和运用
  ——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标志
  39.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
  ——现代经济学的奠基
  40.美国独立战争
  ——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41.法国大革命
  ——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42.拿破仑对外战争
  ——统一欧洲的伟大构想
  43.拉美各国独立战争
  ——殖民地人民的觉醒
  44.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45.欧洲的1848年革命
  ——反专制暴政.反民族压迫
  46.达尔文提出进化论
  ——影响深远的社会思潮
  47.美国南北战争
  ——为国家的统一而战
  48.美国两党制的形成
  ——西方民主制度的典型
  49.意大利的统一
  ——结束分裂割据的局面
  50.俾斯麦统一德意志
  ——一个军事帝国的产生
  51.巴黎公社起义
  ——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52.日本明治维新
  ——“脱亚入欧”近代化转型
  53.维多利亚时代
  ——“日不落帝国”强权的象征
  54.美西战争爆发
  ——美国开始向外侵略的标志
  55.第二次科技革命
  ——人类跨入电力新时代
  56.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学
  ——人类认识自我的一次革命
  57.顾拜旦倡导现代奥运会
  ——奥林匹克精神的复兴
  58.萨拉热窝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59.俄国十月革命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60.巴黎和会的召开
  ——世界列强的分赃会议
  61-普朗克提出量子论
  ——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新认识
  62.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改变人类宇宙观的理论
  63.经济大危机横扫世界
  ——自由资本主义的终结
  64.希特勒在德国上台
  ——法西斯主义的兴起
  65.日本二·二六事件
  ——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
  66.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绥靖政策的破产
  67.日本偷袭珍珠港
  ——导致美国加入二战的事件
  68.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世界和平初露曙光
  69.决战中途岛
  ——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70.斯大林格勒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伟大转折点
  71.诺曼底登陆
  ——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登陆行动
  72.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决定二战后国际格局的会议
  73.原子弹的研制和使用
  ——结束二战却开启了核战争
  74.联合国诞生
  ——战后国际合作的新格局
  75.以色列国的建立
  ——引起中东战云密布的重要因素
  76.印巴分治及克什米尔问题
  ——影响南亚和平的症结
  77.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
  ——两大阵营的冷战由此开始
  78.朝鲜战争
  ——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失败的对外战争
  79.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生命密码的破译
  80.电子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
  ——信息时代的到来
  81.苏共二十大
  ——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
  82.越南战争
  ——使美国遗臭万年的战争
  83.加加林首航太空
  ——人类进入太空时代
  84.第三世界的兴起
  ——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与日俱增
  85.古巴导弹危机
  ——美苏间的一次核赌博
  86.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成立
  ——同西方强国斗争的锐利武器
  87.电影的诞生
  ——历史从此变得亲切而透明
  88.日本的崛起和发展
  ——创造经济发展的奇迹
  89.东欧剧变
  ——政治钟摆从左向右
  90.南斯拉夫解体与波黑冲突
  ——巴尔干火药桶再冒烟
  91.德国统一
  ——“柏林墙”倒塌改写欧洲史
  92.8.19事件与苏联解体
  ——两极对抗格局的终结
  93.北约与华约势力的消长
  ——东西两大阵营的对抗
  94.海湾战争
  ——令人瞠目结舌的高科技战争
  95.南非废除种族隔离制度
  ——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件大事
  96.欧盟的成立
  ——欧洲走向一体化
  97.艾滋病的迅速蔓延
  ——现代社会的瘟疫
  98.比尔.盖茨建立微软“帝国”
  ——信息时代的神话
  99.绵羊“多利”的诞生
  ——生物克隆技术走向成熟
  100.“9.11事件”
  ——恐怖主义成为世界焦点
  
  这是我的读后感(茶)

电影《浪潮》观后感(六)

观看电影《大决战》,并写一篇观后感

《大决战——辽沈战役》读后感
星期三下午,我在网上观看了《大决战——辽沈战役》.这场战役十分精彩.下面就有我来给你们讲一下里面的剧情简介吧!要认真看哦!
剧情简介是:国共内战时共有三个大战役,辽沈战役是第一个战役,但他造就了共产党战胜国民党的有利条件.一九四八年3月,为了适应解放战争形势的需要,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他们率领了中央机关和解放总部离开了东北,来到了河北省与刘少奇、朱德等相讨目前形势.及时把握住战略决战的时机,并决定首战残击已处处困境的东北国民党军卫立煌集团,命令东北野战队主力南下北宁线.并封闭蒋军后路.
林虎提出首先攻打长春,来残灭沈阳援敌之战役计划,四八年七月,林彪致电军委.决定按照毛泽东的意见.南下北宁线作战.在此期间,蒋介石对东北蒋军的撤与守,曾反复研究.出于政治利害的考虑,最后决定将主力撤至锦州,等待国际局势变化.九月十二日,辽绅战役开始.十月十四日,东野主力向锦州发起总共,仅用三十一小时便攻克锦州,歼敌十余万人.接着长春宣告解放.未几,沈阳、营口亦相继解放.在东北野战军南下北宁线同时,华东野战军胜利举行了济南战役,中央军委决定发起淮海战役.
我觉得解放军战士们十分英勇,不怕敌人的炮火勇敢前进,就是死也还是前进.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奋发向前,不怕牺牲,不灰心的精神,为祖国妈妈争得许多许多的荣誉!让它永远闪耀!

电影《浪潮》观后感(七)

电影观后感,随便一篇

《举起手来》观后感
  这部电影是一部以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为题材的战争喜剧电影,情节很简单,故事的缘起是由保护国宝——一尊金身菩萨开始的,一位中国农民和一队鬼子兵展开了斗智斗勇的周旋战斗.最后敌人严重受挫,八路军和老百姓取得了圆满成功.保护国宝的过程中,适时的夸张还有阴错阳差使日本鬼子丑态百出,让所有观看此片的中国人都能大出一口胸中恶气.
  看完这部影片,不由让我想起了小时侯看过的电影,那个时候经常看的就是打仗的片子,然后好人坏人一目了然.对坏蛋是切齿的恨,对英雄是由衷的敬.《举起手来》这部电影我觉得很有过去那种风格,入木三分的夸张把敌人的愚蠢放大到了极点,放声大笑的同时更明白了是非美丑,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我们要正视战争,回归和平!
  其中有一段令人开怀大笑:日本兵搜不到金佛,企图将出村的唯一路线——石桥炸毁,然后再在村里慢慢搜查.当日本并点燃导火线,正在洋洋得意时,村民的驴
  在片尾,一位幸存的日本兵蹒跚着走上山头,看着落日发呆.突然,远处传来一句刚劲有力的话:“举起手来!”被吓呆了的日本兵缓缓地把手举了起来……
  这一幕,不正表明了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人民举手投降了吗?侵华日军对中国的“三光政策”就此终结;对中国人民残暴的蹂躏和践踏就此终结;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抵制和抗争中就此结束.中国人民终于可以不当亡国奴了.
  看到这一幕,我心里感觉十分的畅快,也感觉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纪念,在这样的日子看这样的影片对我震动很大.一方面我祈望和平,让战争远离人类;另一方面我知道只有国家富强才不会再受人欺负.拿破仑一世说过“中国,那是一个沉睡的巨人,让他睡吧,因为当他醒来时,他将震撼世界.”是啊,现在,21世纪,中国终于向世界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声了!
  看完后,我心中感慨万分,我想:做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拥有很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我们应该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用我们努力的学习、用我们优良的品质、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回馈社会,建设好我们的祖国.想到这儿,我静静地坐在书桌前,写下了此文……

电影《浪潮》观后感(八)

观后感:电影《神奇话筒》观后感 作文

今天是星期五,我们学校组织了三、四、六年级的同学去看一部电影《神奇话筒》。电影的主人翁马禾和佘蓓斯朵娃还有一只小狗尧纳旦,用话筒来到了雅古波的奶奶家里,和别的孩子一样,他们也去学校上学。可是神奇话筒的秘密被学校的捣蛋头子路得维克发现了,路得维克用话筒把雅古波变成了老头,把雅古波的朋友王霖变成了卡通人,让学校消失,把所有老师变成了原始人,把自己的爸爸妈妈变进了卡通片,还从卡通片里变出了两个坏孩子来当他的助手。又把女王变成了小狗。最后小狗尧纳旦偷回了神奇话筒。

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我觉得这一个小小的话筒折射出一个人的心灵,话筒落到了正义一方人的手里,一切将变得更美好。落到了邪恶一方人的手里,一切将变得糟糕。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做人要做一个好人,不要做坏人,要像内心善良的雅古波一样热爱学习,敢于和邪恶作斗争。不要像路得维克一样,贪心、贪玩、不劳而获,打起神奇话筒的注意。所以在平时学习中,我们要好好学习,敢于和困难作斗争。如果像路得维克一样,后果将不堪设想。

指导教师:郦一飞【电影《浪潮》观后感】

电影《浪潮》观后感(九)

《2012》电影观后感9篇 作文

《2012》电影观后感

2012观后感:唯有我们能够拯救自己

2012的观后感作文

2012观后感300字

2012电影观后感:假如世界毁灭

电影《2012》观后感

2012观后感:面临世界末日

2012 世界末日

2012——世界末日

选择——电影《2012》观后感

电影《浪潮》观后感(十)

电影《一九四二》观后感 作文

那是一个为了生存而不顾一切的年代。 那是一个一条人命值两块饼干的年代。 那是一个人尸只能为狼狗所食的年代。 一九四二。一个可怕而又可悲的年代。——题记 一九四二年,河南省发生大旱灾。灾民们纷纷离家逃荒。因为日本的入侵,救济的缺失,这一场灾难,夺走了河南三百万人的生命。 “与此同时,世界上还发生着这些大事:斯大林格勒战役、甘地绝食、宋美龄访美和丘吉尔感冒。”这是电影中的独白,现在读来觉得颇为讽刺。在那个时代,与那些“国际时事”相比,死三百万人算什么?更何况,这三百万人不是打仗的士兵,只是普通的平民百姓而已。腐败的政府官员都尽可能远离灾区,将兵力撤出河南,蒋介石忙于战争的前线,决定甩开河南这个“包袱”,而日本侵略者,只因灾民中混有军队士兵,便驾驶轰炸机进行大规模的轰炸。黑烟滚滚,沙石四溅。在这个战火四起的年代,灾民们无处可逃。 他们只能在心里怀着一点渺茫的希望,在那不知通往生还是死的无尽道路上不断前行。 每天都会有无数人倒在逃荒的道路上,然而又有谁去关心呢?当活着已经成了一种奢望,当食物已经变成衡量生命价值的唯一计量单位,在日军轰炸机的阴影下,所有人都自身难保。人尸为狼狗所食的惨烈可怖的情景,见证了那个时代人命的卑微和人性的泯灭。 然而,我们庆幸,在那个时代,总还有那么几个闪光的片段能深深地感动我们。花枝,一个普通平凡的逃荒者,一个母亲,她坚强、现实,把孩子看得比任何人任何事都重要。在逃荒的路途中,她凭借自己护犊的本能,一路为自己和孩子的生存而不惜一切代价地坚持。白修德,一个美国的记者,作为“局外人”,他大可不必卷入这场灾难之中,然而他有作为人的本性的善良和作为记者的责任感。他随着灾民们历经了种种苦难,突破重重阻碍,将河南大旱的现实和真像告诉全世界,让河南的灾情得到了重视,获得了救济。在大灾大难之中,终究还是有那些温暖我们的存在。 《一九四二》是一部讲述那个年代灾难的电影,它既体现了当时人们深深的苦难,又体现了灾难之中那些感动我们的一次次闪光。 它讲述的那些故事,在今天,带给了我们最强大的震撼和最深刻的思考。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944465/

推荐访问:德国电影浪潮观后感 互联网时代浪潮观后感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