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三首教学反思5篇

来源:教学反思 时间:2016-04-27 10:10:03 阅读:

【www.zhuodaoren.com--教学反思】

第一篇:《5 古诗词三首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5 古诗词三首

一、教材解读

《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泊船瓜洲》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通篇立意亦含蓄悠远。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长相思》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二、设计意图及不足:

对于古诗教学,我觉得应让学生多读古诗,从读古诗中谈出自己对古诗的理解。但我在讲古诗词三首时,让学生读的少,学生没有从古诗中找出重点词来理解古诗的意境,而对诗人当时写古诗的背景更理解不透,弹不出自己的感受,读不出自己的感受。以后再讲古诗词这样的课文,我会让学生从中找重点词、句来表达古诗的意思,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小组讨论,谈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让学生激起学习古诗的兴趣。

第二篇:《反思5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掌握“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等词语。 2、根据重点段落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从“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了解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初步感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精神境界。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点:从“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了解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境界。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季羡林与小作者的对话内容。 一、开门见山,直入课题。 出示季羡林简介。 师:今年已经九十八岁高龄了,从 1935 年起,曾经留学德国十年,被德国这个爱花的民族,被德国人与众不同的 养花深深感动。1985 年他又一次来到德国,勾起了他的回忆,写下一篇精美的短文(齐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 的。 题目中有一个地方很有意思(反义词) ,注意读好,一齐再读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随着季老的介绍去欣赏德国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初读课文,把握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注意把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完后想想,围绕着花,每一个自然段写了 什么。 2、出示两个新词。 wǎn 莞尔一笑 抽读。 师: “莞尔一笑”是怎样的笑? chà yān 姹紫嫣红 抽读。 师: “嫣”写的时候哪儿要特别注意?在生字表边上写一写。 再齐读一遍。 3、交流:说说围绕着花,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4、师:我们已经看到了全文的脉络,接下来,请同学们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试着根据重点段落来归纳课 文主要内容。课文四个自然段,二、三自然段是重点。谁来把两个自然段的意思连起来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三、研读课文,领略风情。 1、师:文中第三自然段有一句话就说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找出来。 出示: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师:这句话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是“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第二层是“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这两层意思是并 列的,所以中间用了分号隔开。 2、浏览课文,文中哪些语句具体在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哪些语句具体在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分别找 出来。 A、交流: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出示: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 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师:自由读读这段话,怎么就能看【古代诗词三首教学反思5篇】

【古代诗词三首教学反思5篇】

出德国人养花是给别人看的? ①“花朵都朝外开” 1 ②“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师:在这儿“花的脊梁”是什么? 师:假如你就是屋子的主人,你为什么要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让花都朝外开? 这时,你只能看到花的脊梁,你的心情怎样? 师:德国人养花真是与众不同,非常奇特呀! (板书:奇特。 )齐读。 B、交流: “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 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师:自己再读读这段文字,从哪些地方,让你看到了美丽的景色,让你陶醉其中? 交流 预设一: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感情朗读(注意:任何、家家户户、都、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等词) 齐读。 预设二:花的海洋、应接不暇。 “花的海洋” 师:你是怎样理解“花的海洋”? ②“应接不暇” 师:什么是“应接不暇”? 有感情朗读 C、 (看图)师:同学们,我们一起走在这样的街上,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我们看了左边又想看(右边) ,看了楼上又想看(楼下) ,看了近处又想看(远 处) ,看了这条街,还想看(那条街) 。 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还想到了什么? 想象说话 交流 师:这里的鲜花如此美丽,如此壮观,让人应接不暇呀,我们欣赏到了德国奇丽的景色。 (板书:奇丽) ④写一写:假如你就是一名游客,你想对花的主人说些什么呢? 写后先读给同桌听,再全班交流: 3、师:美丽的大街,花香醉人,心旷神怡,这样的奇丽景色离不开人们崇高的思想境界,这种境界就是课文中说的 ——(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 师:联系上文说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是什么吗? 投影出示:我为人人——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人人为我——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师:我为人人——我把花种在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我看到什么? 人人为我——我走在街上, “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我又看到什么? 是师:啊,这多么有意思呀!所以作者说——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出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 师:你读懂这句话了吗?“颇耐人寻味”是什么意思? 你觉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种境界有什么让我们“颇耐人寻味”呢? 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师:我为人人,这是在

奉献美;人人为我,这是在收获美。原来在奇丽的景色背后,竟隐藏着如此崇高的思想境界 呀! 4、师:这种耐人寻味的境界过了四五十年了都没有改变。1985 年,季老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了……(引读) “我 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 。 师:当主人问他德国有什么变化没有时,他说……(引读)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2 师: “美丽”指什么? 师:鲜花是美丽的,在季老眼里,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也是美丽的 再次齐读,出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师: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老师把这八个字的顺序调换了一下,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 思辨,交流。 师: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其实包含了我们对人处事的态度。 “我为人人” ,表面上看,似乎是别人受益,但其实 最终受益的是自己。就像课文中,如果人们不把鲜花种在窗外,那我们又怎能欣赏到如此奇丽的景色呢? 就像在这次四川汶川地震,人员死伤,城市乡镇遭到毁灭性打击,全国人民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有的捐款捐物,有 的献血,还有的来到灾区直接参与抗震救灾。我想,我们清河小学 504 的同学也一定做了你们的贡献,是吗? 同学们,从你们的行动中,我为你们“我为人人”的思想深深地感动。虽然我们的捐款对于抗震救灾只是杯水车薪, 但是我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心存“我为人人”的思想,都为灾区人民尽一点自己的帮助,四川一定会重建美好的家园。 3

第三篇:《《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古代诗词三首教学反思5篇】

四年级下册的第一课是《古诗词三首》,内容以写景为主,分别是古诗《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和词《忆江南》。因为学生已初步掌握了“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的学习古诗的方法,但在理解诗意时语言表达不够通顺,直译的比较多,能加入自己理解的同学不多。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上,引导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发言,比一比谁说得更完整,更优美。“悟诗情”是古诗教学的难点,特别是《独坐敬亭山》和《忆江南》都表达了诗人特定环境中复杂的心情,我计划指导学生掌握一种新的悟诗情的方法,那就是联系时代背景。

教学之后,我感到成功的地方有三点:

一、学生参与率高。因为我班学生发展不均衡,两极分化较明显,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充分的思考时间,我布置学生提前预习,要求他们借助注释,独立理解诗意,写在预习本上。课堂上,学生先四人一组互相交流理解诗句意思,再汇报交流。因为预习充分,在理解诗意和比较诗与词的不同时,发言的学生比以前多了,积极性也高了。当我发现学生对“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一句理解有困难时,及时引导,实现了帮助者的角色。

二、时代背景补充及时。在“知诗人”环节,学生介绍了诗人的成就及学过的相关古诗,我则补充写作背景:李白少年时就博览群书,以才闻名天下,很有文采。他写这首诗时正被权贵迫害,被迫离开长安整整十年,长期流落他乡,让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世态的炎凉。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写下了《独坐敬亭山》这首诗。这段资料的补充拉近了学生与诗人、与作品的距离,帮助他们理解李白当时的孤独与寂寞,以及李白与敬亭山互为知己、惜惜相怜之情。

三、赏读诗词,想象画面。古诗词教学有个“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诗”的共性规律——这是我执教《忆江南》的努力方向。我的整个设计思路是:了解词的知识,从 “江南好”入手,充分感受描绘江南美景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指导学生读出江南风光的柔美、热情,读出这两个短短的句子所蕴含的对江南风光的深刻理解与感触,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江南好”。然后,让学生通过对作者在江南时的作为以及之后回洛阳后的生活的简单了解,将“忆江南景”过渡到“忆江南人”,提升诗歌情感,厚重“忆”的意义!【古代诗词三首教学反思5篇】

当然,与理想的课堂相比,这节课的教学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古代诗词三首教学反思5篇】

一、因为担心时间不够,任务完不成,设计时目标定得比较低,课堂密度不够。

二、教师在学生汇报时评价激励不够,放手不够,还是自觉不自觉地进入传授角色,讲

得多。

三、教师的语言不够丰富,对学生表达的引领不够。

四、鼠标控制不灵,影响了教学时间和情绪。

五、课终缺少质疑问难环节。

第四篇:《五下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古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五年级下册第二组《古诗词三首》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儿童生活的画面。在诗词中我们能清晰地窥见千年以前的孩子的生活场景,感觉那遥远的、古人童年的生活,那一幕幕生活的场景,经诗人的妙笔,就变得生动、鲜活起来,虽事隔千年,却犹如发生在身边。

在教学本课时,我放手让学生根据书中和词语手册上的注释,自己弄懂诗句意思,然后比较三首古诗词,体会其内容上的相似之处,感悟童年生活因环境的各异,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在写法上让学生体会诗与词的不同,诗结构匀称,有韵律,读起来琅琅上口;词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词有词牌名。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还注重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如《舟过按仁》中“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这句话写的是吃饱饭的牧童休息时的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教学时让学生想象: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还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亮,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图中插图中河面上为什么起波浪?难道真的用伞作帆能前进?或许是顺风顺水罢了?学完本课后,让学生尝试着把感兴趣的一首诗或词改写成一个故事,使诗中的人物更生活化。通过改写,让学生走进诗歌,与古代诗人进行心灵对话,领略古代诗歌的深邃意境,认识祖国古代文化的灿烂悠久,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祖国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帮学生从根本上把握诗词语言的含蓄凝练性与跳跃性的特点,从另一个角度感悟作品的境界。

第五篇:《5上古诗三首教学反思》【古代诗词三首教学反思5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古代诗词三首教学反思5篇】

平坝县逸夫小学 王琨

对正在经历童年的孩子来说,童年是最贴近自己的,本册的《古诗词三首》为大家展示了千年以前的儿童生活,虽然年代久远,但童真童趣依然,极易引起孩子兴趣,产生共鸣。

诗词的意境大多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于是在学《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时,我用了直观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诗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普通的农家小院图,学生感受到一种平凡、美好,从词中读出“村居”的美好画面进行描述,进入词中要表达的意境;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出示一个天真孩童卧在溪边剥莲蓬图画,看图描叙小儿“卧剥莲蓬”的动作、神态,品味“无赖”,体会孩童的天真可爱。联系生活中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理解到这是一种喜爱。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我给孩子出示了一对白发夫妇面带醉意的画面,让学生说他们会用乡音亲热的说些什么呢?孩子们有猜测是谈论丰收的、谈论他们可爱的小儿子的、谈论大儿子能干、谈论二儿子懂事…. 之后再品味了“醉”字,难道仅仅是因为酒而醉吗?我让学生看着画面去体会,学生很自然地说出他们看着三个儿子都那么可爱,生活那么平静,是为这种幸福的生活而陶醉。

乡村生活虽简朴但却不失优美,夫妻恩爱,孩子勤劳可爱,温馨的生活令人陶醉。最后我让学生一边想象画面,一边有感情的朗读。

用画意解诗情,以更直观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诗人精心营造的意境,体会字里行间传达的情意,更好的理解了诗词。

第六篇:《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5篇》

篇一: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对正在经历童年的孩子来说,童年是最贴近自己的,本册的《古诗词三首》为大家展示了千年以前的儿童生活,虽然年代久远,但童真童趣依然,极易引起孩子兴趣,产生共鸣。

诗词的意境大多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于是在学《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时,我用了直观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诗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普通的农家小院图,学生感受到一种平凡、美好,从词中读出“村居”的美好画面进行描述,进入词中要表达的意境;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出示一个天真孩童卧在溪边剥莲蓬图画,看图描叙小儿“卧剥莲蓬”的动作、神态,品味“无赖”,体会孩童的天真可爱。联系生活中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理解到这是一种喜爱。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我给孩子出示了一对白发夫妇面带醉意的画面,让学生说他们会用乡音亲热的说些什么呢?孩子们有猜测是谈论丰收的、谈论他们可爱的小儿子的、谈论大儿子能干、谈论二儿子懂事…. 之后再品味了“醉”字,难道仅仅是因为酒而醉吗?我让学生看着画面去体会,学生很自然地说出他们看着三个儿子都那么可爱,生活那么平静,是为这种幸福的生活而陶醉。

乡村生活虽简朴但却不失优美,夫妻恩爱,孩子勤劳可爱,温馨的生活令人陶醉。最后我让学生一边想象画面,一边有感情的朗读。

用画意解诗情,以更直观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诗人精心营造的意境,体会字里行间传达的情意,更好的理解了诗词。

篇二:

上完《古诗词三首》我首先对自己的实际教学进行了反思,发现一节课下来自己的过渡语言单一,无法全面引领学生走进古诗文的意境,一节课执教两首古诗容量大,总感觉学生理解得不够透彻。

古诗的情感常常蕴含在富有音乐美的语言之中。要通过反复朗读、吟唱才能入境、察情。意境,是创作者的审美体验、情感与经过提炼、加工后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诗不同于小说,它不可能像小说那样,按照生活矛盾发展的过程,铺叙开去。诗人是从这一过程中截取几个最感人的镜头,用跳跃含蓄的语言,创设出一种画外有画、言外有意、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来表达审美体验,反映生活本质的。入境,是读古诗的根本,设计教学时我充分考虑了这点,但在实际教学时却忽视对意境的描述和渲染,因而效果并不明显,学生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浅层次上。在《乡村四月》教学中我扣住文眼“才、又”,突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给人一种“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启示。如果此时我能有意识地对乡村劳动场面进行一番描述,相信这些生活在城市的孩子能很快感染气氛,入情入境。

古诗的语言极为精炼。仅仅通过接触语言来学习古诗,学生对古诗画面美的理解就会是笼统的、模糊的。画家用线条、颜色表示形体,诗人则用语言来绘色绘形。高超的“画笔”,可使“画中有诗”,而美妙的“诗笔”又可使“诗中有画”,从而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我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了一幅幅美丽的乡村图画,

再次反思自己的教学,的确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生怕在课堂上讲的不够,却忽视了对学生拓展的训练,“广积粮”的教学意识将我们引入另一片崭新的天地。中国历史悠久的古诗词数不胜数,如何在小学阶段达到一定的目标,靠的不是老师一首一首地讲,而应该是有意识地将学生引入古诗词的意境,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阅读,主动积累。

篇三:

虽然教了这个班快一年了,但是我很遗憾地说,由于病假,我没有给他们讲过古诗词。【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5篇】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5篇。因此,我要把我应该教给学生的东西在这篇课文中全部教给他们。课前,我慎重地做了思考,精心备课,上课了,反倒有些紧张了。好在我的认真和付出感染了这些天真、懂事的孩子,他们学得很认真,也很轻松。

第一,课时的安排,朗读单独占用一节课。我用了四节课讲了三首古诗词,但是并不低效。这是从我班的学情出发的。我班学生对古诗文的朗读可以说很差劲,声调、节奏都不行。因为朗读不出感情和韵律来,所以学生不爱古诗。我国是诗的国度,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精粹。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培养孩子们热爱诗歌就是传承中华文化的核心了。要让孩子们喜欢诗,就要让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因此,我将朗读作为落实所有目标的重点目标和前提。我采用教师泛读、听读录音来实现这个目标,而且逐字逐句,有条不紊。为了激发孩子们读诗的热情和认真,我采取了小组赛读个人风采读及男女生赛读等多种形式。孩子们学得很认真,字正腔圆,咬文嚼字,感情基调和节奏把握的很好。看着孩子们那收获时的那一张张笑得灿烂的脸,我觉得我的苦心得到了安慰。

第二,对诗词的理解上,我采取了每首诗一节课的策略。这样的考虑是出于孩子们以前背古诗意思绝大多数是死记硬背的考虑。这样的学违背了诗词教学,而且既不深刻,有没有乐趣。《乡村四月》我采取了详讲的教学方法,但是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观察课文插图,结合课下注释,说说前两句写了哪些景物?请你发挥想象并结合诗意给这些景物加上形容词,然后再将这些词语串联起来,通顺地表达诗句的意思。第二首《四时田园杂兴》采取了半引导半自学的方式教学,第三首《渔歌子》更是要求学生模仿前两首古诗的教学方式自学,可以先找出前两句都写了哪些景物等。可以说,这样做大大凸显了学生自主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和独立性。放手让学生们去做,你会收到意外的惊喜,孩子们也会收获意外的自信。

总之,要想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从学情出发,就要尊重学生的乐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四:

《古诗词三首》 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一、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古诗词具有语言凝练、意象丰富的特点,而小学生因为生活积累不多,情感体验有限,在阅读中获得的表象往往很笼统、模糊,此时就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本身的品读尽情展开想象,通过“猜猜诗人的心情”、“你就是诗人”、“创设情境,想象说话”等,让学生与古诗词进行灵性的对话,从古诗词生动的语言中猜度诗人的心境,进而陶醉在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之中。如在教学《独坐敬亭山》时,学生从诗的题眼就看出诗人李白此时心情很是孤独,还可以从前两句感受到,尤其是“飞尽”和“独去”等感受到的。然后我便追问:“那假如你就是诗人,你看到鸟儿们都离你远去,就连天上的云也离你而去,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一生说:“鸟儿们,你们为什么都走了,留下

来陪我说说话吧!”还一生说:“云儿莫走,同我一起聊聊天。”还有一生说:“我本来就很孤独了,你们为什么还要离我而去,真让我伤心呀!”这样,学生切身体会到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当学到后两句的时候,有学生说:“老师,我觉得李白并不孤独,因为有敬亭山在陪伴着他。我是从‘两不厌’感受到的。”“那你觉得李白会把敬亭山当作什么?”“当作他的最知心的朋友。”“我觉得李白把敬亭山当作自己的亲人。”“是呀,既是朋友,又是亲人,所以怎么看也看不够。那么李白可能会对敬亭山说些什么呢?”我追问道,“请拿起笔,你就是李白,你把敬亭山当作什么,你就对他说说话吧!”几分钟过后,有学生说道:“李白说:‘老朋友,谢谢你,在我最孤独的时候能陪我说说话。’敬亭山好像在说:‘别灰心,我支持你!’”“多好的一对知心朋友呀!”我评价到。又有一生说:“我把敬亭山当作是自己的母亲,母亲好像在说:‘孩子,别怕,有娘在,要大胆的往前走。’”还有同学说:“我把敬亭山当作朋友,好像说:‘朋友,别泄气,有我这个朋友在,与你同行。’”透过这一句句想象的话语,我们似乎又感受到李白此时并不孤独,对诗的意境有了更深的理解。

二、采用多种方法,便于理解诗的意境。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情和画意融为一体。如果把字、词、句的意思嚼烂了喂给学生,这样的诗歌教学意象全无,学生也必生烦腻之心。但如果放手让学生去自学,教师少讲或不讲,又怕贻误了某一个知识点。有没有两全齐美之策?我想到的是:把简笔画引入到古诗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了解诗意,有感情地朗读,然后动动手,动动笔,用“画”激趣,借“画”入境,以“画”悟情。

如在教学《望洞庭》和《忆江南》两首诗时,我主要采用用简笔画的形式把你所理解的古诗所描绘的画面画出来,请一两名同学到前边画,其余学生在本子上画,然后再去评议。如在画《忆江南》一诗时,有同学画了一个圆形的江,有的学生就指出,“江”应该是长的,“湖”才是圆的。有的同学只画出一条江,两岸的树木开满了花,也有同学提出疑议说:“诗句中说得很清楚‘日出江花红胜火’,江边的花在太阳出来的时候比火还要红,所以应该把太阳画上。”瞧,既能调动学生学诗的积极性,又能将诗句理解得更为深刻。

篇五:

本课古诗词教学总体看很成功,这三首诗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五年级的学生是积累了一些表达思乡怀亲的诗词的,所以,我就利用学生的积累,引入新课的学习,让学生一下子就能抓住课文的思想情感。

三首古诗词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一样的,但是表达的方法各异,《泊船瓜洲》是写景抒情,《秋思》则是叙事抒情,《长相思》则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基于这个特点,我在让学生初读课文,理解内容之后,把三首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教学。【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5篇】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是“小练笔”将本课古诗词任选一首改写成小短文。孩子们的兴趣十分高。想象也比较丰富有趣。如;张籍写的《秋思》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被学生们改写的丰富多彩,就连语文很差的学困生吕哲很勇敢地诵读了自己改写的短文,写得也很有意思,她读完后班级立刻响起一片掌声,全班为她鼓掌。本课的二诗一词同学们都有选择习作。习作效果很好。以往我有时教学时间紧常常忽视这种小练笔,而今看来着实是个失误。往往这种小练笔更能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激发他们学习语文,运用祖国汉字表达的激情。这篇小练笔我布置孩子们写在小作文中,我准备进一步引领孩子们去欣赏品评,并在今后的习作中引领孩子们品评欣赏更多的快乐!

不足之处: 从作业反馈来看,个别孩子不能准确把握本课基本翻译,如:绿、还、见、开封…看来他们没有认真学习,有走神的大有可能,今后我要加强对他们的引导。

"

第七篇:《乡村四月教学反思5篇》

乡村四月教学反思一:

小学古诗,乍一看,十分简单,只是二十多个字而已,但,就因为它是语言的精华,知识、情感的蕴酿非常丰厚,而这些,都得利用课堂的四十分钟去挖掘、去体会。

《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着重写人,四月到了,农活多了,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又是蚕桑又是插秧,突出了“乡村四月”的劳动紧张、繁忙,给人一种“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启示。整首诗就是一幅色彩明丽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诗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学一首诗,如果仅仅只是了解大意,一节课下来效果应该是非常令人满意的,但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不仅仅是停留在这一层,诗中的美景美人得靠同学们自己去体会。如何让同学们悟到诗中的美,就需要老师利用多方教学资源来做好引导。课中,以画为线索,导出诗中静的颜色,动的鸟声、春雨和农民忙种,明确诗人的赞美之情,在这个过程中,我时时以学生们的现实生活为基础,让思维飞向课堂外的田野,乘机训练学生的口头作文。总结升华文本时,以此时的农民在想些什么来引出时间对农民朋友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升华至对我们大家的意义。课上完了,问了问学生,他们回答我说知道哪是写景哪是写人,我不禁长吁了一口气,最基础性的目标总算达到了,至少这四十分钟里他们不是一无所获。

但课中仍存在不少瑕疵:首先是情境的创设缺少诗的意境美。在学生们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时,如果适时播放一点轻音乐,加上老师满怀深情的诵读,我想,他们的语词一定更加的淋漓尽致。其次是知识面的扩充不够。对于作者,仅仅只是停留在程序上的介绍,学生们的印象不深。在这首诗的学习过程中,也缺少对同学们积累古诗的引导,没有起到“一节课的结束是课外阅读的开始”的作用。另外,也使我意识到,教师语言的行云流水并不代表入情入境,我的课堂用语少了那份诗歌所应具备的“款款深情”,有时觉得它只是一个过程,毫无美感和凝练可言,现在想来,这样的“桥”又怎能使学生走向美的享受呢?的确,颇感惭愧。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一次历练一点进步。我认识到:课,不仅仅靠课堂来积累,它的精美来至于长期的沉淀。所以,加强自身修养,将成为我的重要课题。

二:

我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设计:首先是激情导入。让学生产生对古诗词的热爱,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乡村四月教学反思5篇】乡村四月教学反思5篇。接着是明白诗题和知晓作者。我一直觉得,对诗题的理解和对作者的了解,往往能过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古诗。

语文教学注重以读为主。古诗教学中的读更为重要,只有进入诗歌意境的最高层次的读诗境界,才能领悟到我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所以,我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读诗的训练。共分两个环节。第四环节是初读古诗,让学生大至的了解。第六环节是在了解的基础上带着感情再次读诗,这个环节叫做感悟升华。整个过程,力争做到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出感觉,读出魅力!

第五个教学环节,我是让学生以我的一个问题为主线,放手让他们自学。但又不敢放的太开。因为这不是我的学生,我怕放开会收不回来。在这个环节里我觉得缺少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设计里有,但一紧张忘记了。原计划个体学完之后合作交流,这样经过小组的智慧,就能更好的完成,找出诗中事物这一环节。这只能是一点缺憾了!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完成了我预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说话能力、写作能力、朗读能力等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三:

《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写人,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又是蚕桑又是插秧,突出了"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给人一种"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启示.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在初读部分我做得还不是很到位.我在初读中安排了三个层次的朗读.第一个层次是希望学生通过朗读能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二次的朗读,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由读能够读懂一些字词的意思.而第三次的朗读,则是希望学生能够读出一点节奏和韵味来,把握这首诗的情感基调.在教学过程中,我第一个层次的朗读掌握的还可以.但在第二个层次上的目标实现得还不是很好.自身对于课堂也还很陌生,所以在引导学生读懂字词方面还不是很全面,比如说:"山原"这个古今用法不是很相同的也没有引导学生去了解."白满川","雨如烟"等也没有很好地让全体学生一起去理解.

这里如果再加个环节,让学生联系注释话讲讲这几句的意思,可能学生对文 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今天,我执教的是第六单元的第23课古诗词三首,我想就这一课做一做自己的课后的反思:首先,教学伊始,我板书课题,并且相机提问学生从课文题目中了解到 了什么,是的,这一课里包含着古诗和词,具体来说是两首古诗,一首词,在这时,其实我可以在重点引导一下,我们在发言的时候尽量准确和全面,另外,可以相 机提问古诗和词的区别在哪里。至于区别,我想我应该在课前做好准备,课后查查才发现古诗和词的区别大概如下:句式不同,诗有绝句和律诗,五言、七言之分, 词有小令、中调和长调之分并且有词牌名,另外也有其他方面的不一样,但基于学生的年龄和认知大致掌握即可。第二个环节,走进第一首诗《乡村四月》,首先回 忆第六单元的单元专题,是啊!你是否已经闻到了乡村人家门前屋后的花香了呢?你是否已经看到乡村人家的涓涓细流了呢?你是否已经听到乡村人家的婉转动听的 鸟鸣了呢?这些语言,

我应该之前在心中多念几遍不至于在课堂上显得生疏做做,还可以邀请同学闭目想象。带着这种感官之旅,精神之旅,走进这首乡村四月。第 三个环节邀请会背的同学背诵,并且相机表扬他们知道一天之计在于晨,抓住一天当中最宝贵的时间做最有价值的事情,请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乡村四月教学反思5篇】文章乡村四月教学反思5篇出自己的预习新知,在此也可以指生动情朗读,教师相机板书重点词语的意思:山原、川、子规、了等词语的意思,这样学生在交流新知的时候可以从这个角度去交流。 第六个环节,学生带着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再读古诗,然后一起合作讨论相关的前置性作业,。第七个环节,学生反馈前置性作业。第八个环节,共同理解古诗后两 句,由情入手: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第九个环节,大致理解前两句诗意,重点找出描写的景物都有哪些。第十个环节,观赏《乡村四月》一课的视 频。

我将继续对其中的某些环节做重点反思:在第五个环节,可以相机提醒学生,这些重点词语在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中又有什么意思呢?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并告诉学 生古今之异。同时,这也是,我们在学习以后的文言文要重点注意的,总之,我们在作文、观文的时候、莫要望文生义。第六个环节,可以安排为小组合作朗读古 诗,提示形式多样:一人一句、齐读、男女生合作,读完之后再来讨论前置性作业。第七个环节,学生发言的速度和质量不行,我会好好总结并给学生做以指导。第 八个环节,我应该提前弄清楚作文的分类,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从而引导学生给诗的后两句分类。

这是我第一次,运用生本课堂践行古诗教学,不是很成功,那么我会知不足而后进,争取上出更精彩,更优秀,更高质的生本课堂!

五:

源于本人对古诗词的热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也十分注重研究古诗教学。古诗词是我国文学体裁中最美的。我想,古诗的教学,也应该是语文教学中最美的课堂。古诗怎么上?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热点话题。今天,我也只是斗胆一试。

这次教学活动,我执教的是《乡村四月》这首诗。我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设计:首先是激情导入。让学生产生对古诗词的热爱,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接着是明白诗题和知晓作者。我一直觉得,对诗题的理解和对作者的了解,往往能过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古诗。

语文教学注重以读为主。古诗教学中的读更为重要,只有进入诗歌意境的最高层次的读诗境界,才能领悟到我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所以,我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注 重对学生读诗的训练。共分两个环节。第四环节是初读古诗,让学生大至的了解。第六环节是在了解的基础上带着感情再次读诗,这个环节叫做感悟升华。整个过 程,力争做到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出感觉,读出魅力!

第五个教学环节,我是让学生以我的一个问题为主线,放手让他们自学。【乡村四月教学反思5篇】教学反思憾了!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完成了我预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说话能力、写作能力、朗读能力等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由于城村之间这种学生间的差距,我觉得自己的设计还不尽完美。这节课还存在诸多不足。比如:教学方法的运用;自己评价语言的使用以及自己文学修养的深度等 等。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在教学中多研究,多琢磨,学生感受古诗语言的魅力。喜爱上古诗。

"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ziwo109420/

推荐访问:诗词五首教学反思 古代诗词三首ppt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