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实践课程

来源:教学反思 时间:2016-07-25 13:46:19 阅读:

【www.zhuodaoren.com--教学反思】

社会科学实践课程(一)
《纲要》课程社会实践方案及选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社会实践方案

为贯彻落实《关于改进和加强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有关实践教学的改革方案,现制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社会实践方案。

一、实践目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的理论性较强,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史、国情,对“四个选择”的必要性和正确性有深切的体会,应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开拓进取的精神,关心社会现实问题,将书本知识与社会现实联系起来,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去深化对理论的认识,深刻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加深对“四个选择”的理解。

二、内容要求

教师设计和组织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应紧扣教材的主要内容,突出重点;必须关心大学生的思想和理论需求及生活实际,重点研究具有代表性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将思想统一到党的基本基本路线和思想认识路线上来,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通过参观、走访、调查、搜集、查阅有关资料以及小组讨论等方式,来提高自己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撰写调查报告或研究论文的能力。

三、操作思路

在《纲要》的教学计划中拿出4课时集中做社会实践教学,具体安排2周的课程时间进行社会实践教学。整个实践过程由学生自主选择,包括确定组长、组内分工、实践题目、实践内容和组织方式等,最后由学生形成的文字材料,作为评判学生社会实践成绩的主要依据。教师应指导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取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分析、综合,在此基础上撰写出社会实践报告或论文。 指导教师的工作进度与要求:见附表一。

社会实践报告的基本要求和参考题目:见附二。

四、考核方式:

社会实践采取写报告或论文的方式,要求每个小组提交一份2000字以上的社会实践报告(或论文)。为防止“搭便车”现象,要求小组成员(除组长外)同时递交一份500字左右的体会文章。教师要及时评阅学生的实践报告(或论文),为了充分展现学生对该项实践活动的参与度,还要结合学生在整个实践教学活动中的表现,综合评定每个学生的社会实践学习成绩,并按20%的比例计入《纲要》课程的总评成绩。

《基础》与《纲要》教研室

2013年3月

附表一:指导教师的工作进度与要求

附二:社会实践报告的基本要求和参考题目

报告要求:观点正确;结合史实;联系实际(要结合社会实践的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感想或对今天中国的启示);独立完成。

报告格式:见思政部网页的“社会实践报告书表格”。报告后面请附“参考资料”。

考核:

每个小组要交一份2000字以上的实践报告,实践报告交打印稿。

除这份报告外,小组成员(除组长外)还要结合实践的内容或实践的过程,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谈谈你的体会、感想。500字左右的短文可以是打印稿也可以是手写稿。

学生的实践学习成绩按20%的比例计入《纲要》课程的总评成绩。

参考题目

1.寻访历史足迹,缅怀先人梦想

附:可参观、走访、调查的地方(供参考)

上海博物馆:人民大道201号

孙中山故居:卢湾区香山路7号

邹容墓:徐汇区华泾路1000弄

上海鲁迅纪念馆:虹口区甜爱路200号(鲁迅公园内)

蔡元培故居:静安区华山路303弄16号。

宋教仁墓:闸北区共和新路1555号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兴业路76号

【社会科学实践课程】

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老成都北路7弄30号

张闻天故居:浦东新区机场镇闻居路50号【社会科学实践课程】

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青浦区练塘镇朱枫公路3516号

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陈化成纪念馆:宝山区友谊路1号

四行仓库“八百壮士英勇抗日”纪念地:闸北区光复路31号

2.读经典著作,思先辈梦想(如: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社会科学实践课程】

3.太平天国理想天国美梦破灭告诉我们……

4.洋务派“自强”、“求富”梦想破灭给我们的启示

5.资产阶级变法维新救国梦的夭折给我们的启示

6.资产阶级共和国梦想在中国受挫给我们的启示

7.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给今天中国的启发

(联系十八大报告)

8.从两次国共合作看当前国共两党关系(联系十八大报告)

9.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给目前党的建设的启发

(联系十八大报告)

【社会科学实践课程】

10.国民党政府陷入全民包围并迅速走向崩溃给我们的启发

(联系十八大报告)

社会科学实践课程(二)
什么是综合实践课程

什么是综合实践课程【社会科学实践课程】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的、直接体验的、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的主题为课程基本内容,以学生个性养成为课程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相结合,也可以单独开设,但课程目标的指向是一致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以学习者的经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进行课程的整合,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软化学科界限;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强调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主动解决问题,加强中小学生的综合活动学习。学习方式强调学生亲历,注重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是开放的,学习的时空突破课堂时空的局限,向社会生活领域和自然环境延伸。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自然的了解、对社会的了解与参与,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建立新的学习方式;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使学生具有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和创造精神。

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性 :

1.综合性

综合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性。综合性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所面对的完整的生活世界决定的。学生的生活世界由个人、社会、自然等基本要素构成,这些基本要素是彼此交融的有机整体。学生的生活世界是由各种复杂的关系构成的,它们相互交织在一起。在这些关系中,学生与自然、学生与他人或社会、学生与自我的关系是生活世界中最普遍的关系。学生处理这些关系的过程,就是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教育价值的活动过程。

因而,学生个性发展不是不同学科知识杂汇的结果,而是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不断探究世界与自我的结果。从而综合实践活动便具有了超越严密的知识体系的、分门别类的学科的界限,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的综合性特点。

对任何主题的设计和实施都必须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综合实践活动必须立足于人的生活世界的综合性和个性的整体性,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全、完整的发展。

2.实践性

【社会科学实践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而非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和实施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实践,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自觉地把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结合。

3.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的课程领域,它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活动方式等方面都具有开放性特点。

4.生成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生成性。这是由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取向和该课程的开发所决定的。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并获得实际的发展性的体验,因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就是在该课程的实施过程之中。学生参与了活动过程本身,也就在过程中获得逐步的发展,并且学生通过对过程中的体验进行反思,有利于觉醒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能力。如果学生游离于活动过程,那么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综合实践能力是难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发展起来的。

5.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的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他们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及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方案和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综合实践活动开放的活动领域或活动内容、开放的活动方式和活动过程,为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了条件。

什么样的课程不是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要符合其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点。任何把综合实践活动当作一门具有知识体系的学科来“教”的做法,都不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规定。一般来说,具有以下其中基本特征的课程,都难以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规定,或者说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不能:

以书本和教室空间为中心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认知性的课程,而是实践性的课程。实践性课程客观地要求学生具有开放的实践情景和适当的开放的活动空间。尽管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求学生收集资料,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并在教室里进行讨论、交流,但从总体上说,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不能局限于文本的学习和活动,不能局限于教室空间进行活动。不能以书本和教室空间为中心。否则,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是难以真正体现的。

以书本和教室空间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往往会使学生远离实际的自然情景、社区背景和学生自身日常生活,不利于增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感性认识和实际体验。同时也容易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各门认知性的学科课程的延伸,从而窄化了综合实践活动,使得综合实践活动演变成了课堂活动。

以系统知识获得为目的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不以认知目标为主,而是以各种行为目标和情感目标为主,因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不能以系统知识的获得为目的。尽管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有利于学生深化已有的知识和各种认识,但不是为了使学生获得系统的书本知识。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要处理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学习的关系。既不能完全脱离学科课程的学习,又不应把综合实践活动变成一门学科课程来实施。

以教师讲授为主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实践活动,它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亲身体验,积极实践。因而,不能以教师的讲解、告诉为主。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可能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方法引导、活动规则等方面的讲解。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不能以教师在教室里讲解、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来展开。

以笔头和书面作业为主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形成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利用已有知识和能力解决生活情景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强调学生的实践体验和各方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因而,综合实践活动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从文献到文献、从书本到书本的笔头作业或书面作业上,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作业来开展活动过程。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如果离开了“实践”环节,离开了学生的自主实践、离开了活生生的活动情景,这门课程也便名存实亡了。

社会科学实践课程(三)
社科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社会实践

社科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社会实践

调查报告

一:基本请况:

二:组员名单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ziwo293989/

推荐访问:开放性科学实践课程 青马课程社会实践报告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