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水平二武术

来源:教学反思 时间:2016-08-29 10:50:53 阅读:

【www.zhuodaoren.com--教学反思】

小学体育水平二武术(一)
光明路小学(水平二) 体育教案武术基本手型

枣庄市市中区光明路小学巴蜀

《武术基本手型》教案设计

水平二 体育教案

《武术基本手型》教学设计

光明路小学 巴 蜀

一、指导思想: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利用游戏来激发兴趣,让学生从兴趣中找到乐趣,从乐趣中找到学习的窍门,从而喜欢参加各种游戏活动,自觉体验运动所带来的快乐。还采取以竞赛的形

式把男女生个各分成四小组来进行练习、教师集中示范讲解、巡视指导等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了解武术,培养其热爱祖国思想品质。

二、教材分析:

小学武术教材是以基本功、基本的动作为主要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结合课程特点,本节课以手型教学内容,主要淡化运动技术的竞技性和规范性,着重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水平二学生在已有的身体素质上来进行本次课的武术基本功的学习,能更好的发展学生的协调、灵敏等素质,以及促进骨骼、肌肉等发育,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学情分析:

1、有利条件:水平二学生具有兴趣广泛、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的好奇心较强,模仿能力更强的特点,所以在本课教学的设计中,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我采用了看图学习,并且注重诱导、启发、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创新。

2、不利条件:虽然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技能基础,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不稳定,容易产生满足,从而导致厌学的倾向,对学习新的技术动作带来了一定的阻力。因此在教学时多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步学习新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

1、使90℅以上的学生能正确掌握武术的三种基本手型,并能很好的运用。 2、发展学生的协调、灵敏、柔韧等能力

3、激发学生的爱国注意热情及对武术的兴趣、陶冶情操。

五、教材重难点

重点:正确掌握基本手型

难点:展示武术“精,气,神”的风格

六、场地器材

带有手型的图片若干

七、教学流程

采用情景教学法、模仿教学法、诱导法、分解示范讲解法、分组法、游戏法。教师示范展示,语言上积极的引导和启发,动作上指导、帮助、纠正。通过观察、体验、观摩、互比、评价等,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与练,理解掌握动作,增强体质。在组织上,以学生集体学练和分组相结合,通过相互学习、互练、互比、互相纠正动作的形式进行合作练习激励学生,自学自练,达到动作协调准确、到位,节奏分明,动与静、形与神的统一。

自主学习:老师语言的激励、引导表演,创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观看教学图片,学生通过观看老师表演以及看图获得的信息,自己学习武术基本动作。

【小学体育水平二武术】

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相互的讨论、学习交流,自主练习,自己动手、动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完成拳、掌、勾的学习,有能力的可以根据老师的表演,把手型串联起来。

小组评价展示:两个人一组,一人喊口令并且做动作,另一人观察动作,并及时的做出评价,纠正动作。小组表演结合个人展示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会相互评价,取长补短,修正自己思想,同时影响其他同学,从而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建立自主创新的意识。【小学体育水平二武术】

八、教案

授课年级: 三年级 人数:40人 任课教师:

小学体育水平二武术(二)
二年级水平一武术教案

办学理念:为学以安 为学以德

成都市郫县安德学校【小学体育水平二武术】

课题解析:二年级武术教学教案

单位名称:成都市郫县安德学校体育教研组

【小学体育水平二武术】

日 期:2012年4月

【小学体育水平二武术】

授课课题:习武先学武德 授课年级:二年级 授课地点:郫县安德学校 授课时间:2012年3月 授课教师: 授课人数:45

一、 课题:习武先学武德

二、 教材解析:中国是武术的主要发源地,武术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新体育课程改

革方案提出“强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它在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以及弘扬民族精神上所起的的作用是任何一个教材无法比拟的。

三、 学情分析:低年级是发展武术兴趣的黄金时期,该年级学生喜欢模仿,对武术无比向

往、充满憧憬。他们适宜用游戏、武术操的形式来完成一些武术基本动作的学习和基本功的训练,在玩乐中体会武术的乐趣,更重要是能让他们在练武中懂得武德,学到武德。

四、 单元计划

2

五、 第一课时计划:

3【小学体育水平二武术】

4

5

小学体育水平二武术(三)
小体育水平二教学内容

三至四年级体育教学内容

1

2

小学体育水平二武术(四)
践行新课程理念 革新小学体育口令教学

  口令在体育教学中具有目标明晰、内容精要、语言凝练的特征,使用得当可以对学生心理、情感和课堂教学氛围产生良好的影响,提高学生接受体育知识和掌握运动技能的水平。新课程强调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均获得发展,强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这种背景下,改革传统的体育口令教学势在必行。

  一、正确认识口令的作用
  “三分动作,七分口令”,口令教学,值得我们重新认识探索。小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最常见的问题是复杂技能动作的错误,而要纠正小学生的这个错误,我们可将这个较复杂的动作拆分成若干个要点,然后配以相应的口令,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采用分解教学法进行教学,口令的灵活使用能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在太极拳教学中,口令节奏的控制能够形象地传达出太极拳的行云流水,受到学生欢迎。
  笔者在小学体育教学设计、组织、反思等方面,都重视口令教学的作用,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口令依次分为:队列口令、基本体操口令、数字口令、武术口令、信号口令,并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结果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小学体育口令教学现状及其不足
  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小学体育口令教学普遍具有随意性、盲目行,它的有效性、科学性还值得我们进一步提高。究其原因,在三个方面值得我们反思:
  1. 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单调,导致了口令教学的单调乏味。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对体育训练内容基本都产生了一种审美疲劳,相应的单调口令也使学生在听觉上产生了疲劳,难以达到应有的兴奋状态,让学生懒散应付,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 不规范的表述,使小学生在体育老师的口令面前举止失措。有相当的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的基本内容重视不够,口令的表述常常很不严密,很不规范,如经常将“两臂侧平举”错误表述为“两手侧平举”等,让学生产生歧义,动作出错,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
  3. 口令的滥用或随意性,使得口令教学难以凸显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严重影响小学体育教学效果,影响学生体育运动水平和身体素质的提高。
  三、小学体育口令教学革新方略
  小学体育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每个因素都要在“三维目标”上有所促进;口令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必然导致学生上课延时、纪律散漫、精神疲沓、动作出错,教学有效性大打折扣等不良结果。因此,要想真正落实体育新课程理念,必须重新认识口令教学的重要性,不断革新小学体育口令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为此,笔者在这三个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从内容和形式上丰富口令教学。口令教学的目的最终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动作,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在这个目标之下,口令的内容和形式可以丰富多彩。例如,在形体项目之类的教学中,就可以变换口令方式,由原来单一的口喊“1、2、3、4”改变为结合音乐的节奏,这样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在一般的运动项目教学中,都可以在遵循基础口令的前提下,为简单的教学内容设计新颖、适用的口令。
  2. 规范口令的表述。小学体育教师必须对口令教学的重要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继而严格要求自己,准确、规范地表述口令。口令表述是体育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基本语言之一,这种基本的语言功底过关了,才可能取得比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才可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实现专业化的发展。
  3. 由被动口令变为主动口令,由单人口令变为众人口令。小学体育教师在使用口令教学时,也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老师在自己设计、运用口令时,最好能鼓励小学生参与口令的互动,形成师生间口令的应答状态,或同班不同组之间的竞赛状态,或男女同学间的趣味竞技状态,大大增强口令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调整学生的精神状态。
  总之,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贯彻实施新课程理念,就必须重视口令教学并使其易懂好用易记,增强其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性,必须不断参照体育新课程标准,适时调整口令教学,使其内容和形式都日益丰富多彩。
  ( 作者单位: 广东江门市范罗冈小学)
  责任编辑 萧 田

小学体育水平二武术(五)
加强武术文化建设彰显武术特色学校

  【摘要】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着许多璀璨迷人的民族文化和各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武术特色学校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它能更加有效地培养武术人才,推动和促进体育特色教育的发展。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系列活动,推动校园武术文化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关键词】武术文化 意义路径 内容成果
  1武术特色学校校园文化研究的意义
  1.1文化传承的需要。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而武术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显现中华民族的特征。它是承载着别于其他体育运动显著特性的文化标识。在武术进入现代体育运动后,武术有识之士提出“竞技武术力争进奥运会”的口号,这对弘扬传统武术和保持新编武术特色,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而且武术文化在不同时期,不同年代所起的作用非同寻常。但是,也有一些人担心,不少濒临失传的传统武术拳种。可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灭绝”,担心新编武术项目失去传统特色后,将会论为“舞术”,或者异化为自由搏击。而且目前中华武术要立足于全球文化中,必须体现本土文化特色。因此,必须让学生知道家乡的武术文化历史发展,功能作用等。这就要在校园进行武术特色文化建设,使之得到传承和发扬。
  1.2特色教育的需要。
  我校是省、市、县武术传统项目特色学校。学校也把武术这一特色体育教学作为县教育局对我校的发展性评估项目。因此,只有进一步地加强校园武术特色文化建设,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武术竞技水平,使体育特色更鲜明。
  1.3学生发展的需要。
  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省委省政府的《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教育局要求全县各校开展了阳光体育工程,大课间两操活动等。这一系列活动说明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已经充分认识到了体育对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壮美人生的意义,以及培养学团结、合作、坚强、献身的友爱精神,弘扬民族精神的积极作用,武术文化在这方面的作用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需要,必须从武术文化入手,让学生了解学习武术基本功,这就需要校园武术文化建设。
  1.4实施地方课程需要。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将在有条件的学校开设书法、传统工艺、民族传统体育等课程。各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加强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基地建设,推动相关学科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又因为武术文化是一定区域内群众共同创造的,并供群体共同享用的文化财富,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它适合走进校园,被学生接受。这就充分说明校园武术文化建设也是编写实施地方课程的需要。
  2校园武术文化建设路径
  2.1以省武术传统项目学校为依托,进行校园武术文化建设实践研究。
  2.1.1浙江大学武术教授季建成说:“中华武术是一种文化,弘扬中华传统武术、武德,发展传统武术精神,我们责无旁贷。”因此,我们开展了本土武术文化研究。我们将家乡取得骄人武术成绩的人与事进行了搜集。像成为奥运火炬手的“武林女侠”杨娴,天台文武学校舞龙队《亮剑》在省首届体育大会开幕式中取得了规定套路第一名,全国太极拳冠军。武坛最佳教练员余红霞在第七届浙江国际传统武术比赛中,她的学生一举获得79枚金牌,让全世界都知道了天台。然后将这些搜集到的材料进行归纳整理,融入到校园武术文化中。
  2.1.2建构校园武术文化特色环境,提高学生武术素养。美国教育家布莱森说:“任何一所学校环境都在默默地对孩子们发表演说。”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说过:“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现代教育也愈加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在学生人文精神养育中的作用。校园武术文化的建设,最重要的是在学校中形成浓郁的武术文化艺术的氛围,使学生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校克服了资金上的困难,建起了占地面积920平方米的武术训练厅,武术器材室,解决了雨天学生不能开展武术训练的困难,不断添置购买武术训练器械物品,如:地毯、刀、剑、棍、服装等。其次,还在校园的墙上张贴着:“习武能健身,人人争参与,弘扬中华武术,发展体育运动,练好武术,做个合格加特长的学生”等图片标语。校园黑板报、班级学习园地等都不定期刊出武术文化,让每一堵墙壁都会说话。
  2.1.3利用各级课题的牵动开展各种措施研究。我们利用参与县教育局卢良永副局长省级课题《天台山文化育人功能的开发与实践研究》,由此进行市、县两级五个校园武术文化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推动了校园武术文化建设。
  2.2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系列活动,推动校园武术文化建设。
  2.2.1武术进课堂,传播武术文化。每逢下雨天,在室内体育课时,教师讲一些天台山武术名人成长足迹的故事,学武的好处,天台武术发展史等。使校园武术文化建设更加深入,实现了“人人习武知武”的育人格局。
  2.2.2武术进社区,推广武术文化。江泽民同志曾经提出:“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强他们的社会经验……”因此,我们根据天台人民风习俗,春节期间,带领优秀的武术队员,敲锣打鼓进社区,为社区群众表演武术套路。让学生在表演中巩固提高校园武术文化建设成果。
  2.2.3在表演中,展示武术文化。为了凸现校园武术文化建设的成果,我们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大型开幕式武术表演活动,如:我县文化旅游节的开幕式,每届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开幕式,全国跆拳道暨亚运会选拔赛的开幕式等。
  2.2.4编写地方教材,传承武术文化。为了使学生在武术课上,既有理论知识的学习,又有教师指导下的实践学习。我们结合学校实际,编写了具有地方特色,图文并茂的武术教材,《天台县赤城街道第四小学地方课程特色教材――武术》。   2.2.5自编自做武术操,弘扬武术文化。研究中,我们根据县教育局要求,在学校中开展“特色操”活动,于是,我校体育组教师编写了一套融健身与武术表演为一体的少年功夫武术操。每天在做好广播操的同时,做好武术特色操。
  2.2.6为来访友人表演,交流武术文化。为了进一步做好校园武术文化建设,扩大对外交流,传递友谊。我校每次对来校访问的韩国、日本中小学生表演武术套路,有效地交流了武术文化建设成效,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2.2.7建立武术队,培养武术人才文化。为了选好人才,出好人才,学校成立了武术队,吸收各班习武兴趣浓厚,武术成绩优秀的学生选拔到武术队来,进行武术专项训练。其次,学校每年都举办暑假武术兴趣班,进行夏令营活动,进行强化武术专项训练,培养拔尖武术人才。
  2.2.8举行手抄报,感知武术文化。为了使武术文化更加深入到学生中间,全校学生进行武术手抄报比赛活动,并将比赛中编得较好的手抄报张贴在学校的宣传窗上,让学生观看阅读,从而使学生更加了解武术文化内涵,武术竞技知识,习武的好处……
  2.2.9举行武术比赛活动,推进武术文化。学校在一年一度的体育节中,分年级举行群体武术、个人武术套路比赛。通过比赛来提高学生武术竞技水平,增强学生体质,这一活动既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又推进武术文化建设促使武术竞技水平不断提高。
  2.2.10在文艺表演中,融入武术文化。在武术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中,我们在校文艺会演中自编自演了快板《把武术文化发扬光大》、歌曲《四小武术之歌》,相声《学武术》,童谣《武术拍手歌》,诗歌朗诵《我爱武术》。尤其是在各级各类的文艺会演中,音乐老师把武术动作与文艺结合,融入到表演当中,使表演更加精彩,节目质量得到了提高。
  3校园武术文化建设内容
  3.1普及武术竞技教育,夯实学生人文底蕴。
  为了扎扎实实地开展校园武术文化建设,学校将武术文化的各种竞技套路进行分类,像太极拳、南拳、小洪拳、刀术、棍术等进行归类,将各类内容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学习中的难易程度有计划地列入综合实践活动之中,对学生进行普及教学,以此来夯实学生武术人文底蕴。像皇都村的南拳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皇都南拳历史沿革》,天台东乡灵溪村的著名拳师诚甫(1894――1965),人称“少荣根”拳神――“小洪拳”,天台武术名家成长足迹,取得的业绩等内容进行了搜集和挖掘后,带入校园进行文化建设。
  3.2弘扬民族传统精神,激发学生爱乡热情。
  校园武术文化建设研究,我们把它作为一种人文教育。其目的是培育学生“热爱家乡、吃苦耐劳、顽强拼搏、勤奋好学”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感受浓厚的民族精神和人文气息。
  4校园武术文化建设成果显著,特色教育硕果累累。
  4.1武术文化为体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传统的创作素材,走向艺术舞台,促进体艺特色更鲜明化、理性化、特色化。如《大刀进行曲》,就是根据传统武术文化动作以文艺形式融入舞台艺术创作而成的。此节目代表县参加台州市少代会开幕式表演荣获优胜奖,充分体现了武术文化娱乐功能。学校已连续8年获得县文艺会演一等奖,获奖节目都包含着武术文化的建设,因此表演时呈现出与众不同独特艺术风格,成为全县每次文艺会演比赛的一道亮点,得到评委一致好评。
  4.2武术文化建设培养了一大批武术优秀人才,像就读于该校的赤城街道墙头曹村曹某某就是天台山走出的一位武林高手。他现在已是少林寺第13代弟子,多次出访亚洲各国,并担任教练,使天台山武术文化走出国门,享誉亚洲。学校先后被评为省、市、县武术传统项目学校,多次获浙江省体育教学先进学校,浙江省群众体育业余训练先进集体。像2006年学校在省武术比赛中,夺得甲组、丙组和团体三项冠军。2009年有7人次在浙江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上获奖,在台州市体育竞赛青少年武术套路锦标赛中有18人次获奖。迄今为止,学校在地(市)级以上武术比赛中获得金牌600多枚(省级56枚,国家级8枚)、银牌333枚,铜牌326枚,连续13年获台州市武术比赛团体总分第一名,向部队、省市运动队、大专院校输送武术专项人才100多人,每年向县中小学生运动会输送了许多体育尖子生。学校的武术教学取得的可喜成绩多次被《中国体育报》、《中国教育报》等报刊报道,实现了特色立校,特色强校这一素质教育目标。现在人们只要说起武术就会想到该校,因此,学校的名气越来越大,每年都有学生家长带着孩子慕名前来该校读书学武。
  4.3育人成果成为对外交流窗口,课题研究不断深入。武术文化建设宣传了天台山武术文化。像美国芝加哥太极拳学院院长徐逢元先生多次访问赤城四小,交流武术文化,学校武术队员多次为来访的友人,各级来校视察的领导表演武术。课题《武术特色学校规范化建设思路与实践研究》、《武术文化进校园,促进体育特色教育发展思考与实践研究》分别获市优秀结题。《发扬天台山武学文化推动体艺特色活动研究》、《校园体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研究》、《武学文化进校园 提升育人功能研究》县结题。
  4.4校园武术文化建设案例、论文获奖突出。课题研究以来,课题组成员除积极参加研究外,还不断地总结研究成果,使研究更加深入。研究中我们还撰写研究论文、案例等,其中许鹏飞、梁秋萍、干雪红老师撰写的《发扬继承武学文化,推进武术特色教育》、《优化环境,推进武术文化育人功能研究》分别获县一等奖;奚友舜、王亚丽老师写的《搞好班级武术文化建设,提升育人功能》获县二等奖;余优超、厉必爱老师写的《习武育人》、《感谢你,武术的魅力》案例获三等奖。
  4.5通讯报道陆续发表,武术文化美名扬。
  为激励传承武术文化优秀人才,发扬他们勇于抓先的精神,练出成绩,多出武术人才,出好武术人才,不断地推动校园武术文化建设。我们积极撰写有关武术文化通讯报道,并发表在各级各类的报刊上。如:《孜孜以求在武坛》、《乐为武坛育新苗》等20多篇文章,很好地宣传了武术文化。
  4.6促进阳光体育的开展,成绩喜人。
  通过校园武术文化建设后,自编了校本武术教材,使学生大课间做起了自编的武术操,促进了阳光体育的开展,也取得了喜人成绩。学校在赤城街道体育运动会上获得了五连冠,被县教育局评为开展阳光体育先进学校。2009年获县小学生男排比赛第二名,2010年获县小学生男排比赛第一名。
  【参考文献】
  [1]金烈忠《爱我天台》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8月
  [2]王伟《学校特色发展:内涵、条件、问题与途径》 中国教育学刊2009年6月
  [3]科进《以特色管理使学校内涵发展》教学与管理2009年6月
  [4]王伏才《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上等教育科研 2009年9月
  [5]李才强《武术与文化》 中华武术2008年7月
  [6]杨建英 《校园文化的力量》 小学教学研究2010年9月
  [7]《武术》一书 1978年1月 人民体育出版社。
  [8]《小学体育教材》 武术 260面 1978年12月 人民教育出版社

小学体育水平二武术(六)
小学体育教学中发展体能特点探讨

  摘 要: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小学生的体能却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反而出现了大幅度下滑的情况,体能主要通过体育锻炼来获得,体育对学生体能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重视小学体育教学,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体能,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从体育课程与学生体能的关系入手,通过分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发展体能的特点,探讨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能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生理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技术
  学校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增强学生的体质,这也是体育教学的价值所在。体能属于体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通过体育锻炼来获得,可以说,体育对于学生体能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体能主要分为与动作有关的体能以及与健康有关的体能两类内容,其中前者包括灵敏性、速度、反应、平衡性以及协调性;后者则包括肌肉力量、心肺功能、柔韧性以及肌肉耐力等。发展学生的体能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改变学生的形体,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实现“健康第一,终身教育”的理念,更好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因此,要重视小学体育教学,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体能,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体育课程与学生体能
  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体育要以学生为中心,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我们可以看出,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的身体发展。小学体育课程对体能有着明确的要求,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对身体健康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能够掌握关于身体健康的知识,学会必要的、科学的健身方法,使学生经过长期的锻炼,能够增强体能,提高身体健康水平,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体育课程,学生达到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体能发展,增强学生的体能,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从而达到不同层次的体能发展。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发展体能的特点
  小学生处于特殊的年龄段,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体能训练要根据小学生特定的心理特点以及生理特点进行,科学地制订 体能训练的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1.符合学生的生理特点
  小学生的内脏器官的发育落后于运动器官的发育,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体能特点,对于学生身体发育的一些薄弱环节要进行科学的保护。学生的骨骼比较柔软,软骨较多,而且关节的支撑力较弱,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体能训练要避免采用一些大重量、大负荷的器械进行练习,这
  样会阻碍学生骨骼的发育,造成脊柱变形。因此,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理特点,制订科学的训练计划。
  2.避免专项化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多样化训练手段,使体能训练充满趣味性,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大量的运动技能,还要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体能的全面发展。对于小学生的体能训练,体育教师避免采用专项的体能训练方式,要采用多种训练方式和训练手段,科学地安排训练,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表现出自己的运动天赋,增强自身体质。
  3.以技术为中心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体能就要充分掌握体能训练的基本方法,对于体能训练要以技术为主,要确保学生动作的正确性,这样才能科学地进行体能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耐力、速度、协调力、柔韧度等。然而,在这个过程中,要避免单一刺激,充分协调小学生各运动器官的素质,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体能发展。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能发展策略
  1.明确体育教学目标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体能发展的情况,制订出全面、系统的计划。在小学阶段,体育教学要根据体育的教学目标,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目的,制订出完善的训练系统,为学生的健康生长发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根据小学生体质健康的标准,结合学生的生理特点,制订出了体能练习的计划,增强学生的体能,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例如,教师根据小学生的不同年龄段,制订了练习计划,一、二年级主要是发展学生的柔韧素质,还可以加上一些奔跑练习,关节灵活性练习等;三、四年级主要是发展学生的爆发力以及速度素质,还可以加上一些腰腹力量练
  习等。
  2.改革体育教学内容
  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体能,教师要改革体育教学内容,要让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身体和学习实际,积极地组织体育教学,
  定期组织一些体育竞技活动,比如,乒乓球、武术等,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运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锻炼中增强自己的体质,提高体能。体育竞技活动包括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宣传阶段,首先让学生了解竞技运动的目的和意义,并介绍活动的要求。第二个阶段是锻炼阶段,教师教给学生运动的技巧,使学生能够在锻炼中学会这项技能,在锻炼的过程中,增强了体质,提高了身体素质。第三个阶段是检验阶段,通过开展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运动的兴趣。例如,为了发展学生体能,教师组织了一次乒乓球竞赛,首先,体育教师给学生明确了乒乓球竞赛的目的以及一些比赛的规则,让学生对乒乓球竞赛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其次,教师详细地教给学生关于乒乓球的技巧,比如,握球、发球、攻球、直拍反手反打反拉等,然后教师给予学生一个月的练习时间。为了更好地进行竞赛,学生们进行刻苦的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身体得到了锻炼,增强了体质,发展了体能。第三个阶段是竞赛阶段,通过竞赛检验学生的练习效果。运用这种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提高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还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发展了体能,使学生能够全面健康地发展。
  3.开发多种体育课程资源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开发多种课程资源,促进学生体能素质发展。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现在很多学校把民俗体育引入了体育教学中,对民俗体育进行开发和设计,有助于丰富体育课程资源。对于民俗体育开发的资源有武术操、舞狮、扇舞、舞龙等,它具有可操作性、科学性、人文性的特点,对于学生的体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武术操,可以按照操的形式与特点进行分类编排,可以从伸展、体侧、体转、跳跃等运动结合武术的步法、手型和身法等一些基本动作进行有效的训练。扇舞是一种传统的文化活动,它优美、轻快,学生对其充满了兴趣,也特别乐意去接受它。教师可以运用“扇子”这种小器材结合扇舞的特点,编制出符合学生的扇操,这不仅安全方便,还具有美感,使学生从上肢、腰部到腿部都得到了锻炼。把民俗体育引入体育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乐意进行体育锻炼,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体能素质。
  总之,要重视小学体育教学,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体能,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夏璐.学生的体能如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高[J].新课程,2013(2).
  [2]朱赤宇.强化小学六年级体育教学中的体能训练[J].中国科教创新导报,2010(12).
  [3]陈亮.小学体育教学中发展体能的实践研究[J].辽宁教育,2012(11).
  (作者单位 江苏省吴江市盛泽实验小学)
  编辑 李建军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ziwo366927/

推荐访问:小学体育武术教案 小学体育武术说课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