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理念与实践创新

来源:工作计划 时间:2016-09-05 10:09:37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工作计划】

教育信息化纵深推进中技术支持的理念创新及实践研究
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理念与实践创新(篇一)

教育信息化纵深推进中技术支持的理念创新及实践研究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纵深推进过程中,要把握当前教育信息化纵深推进方向,创新工作理念,厘清工作思路,整合与改造业务流程,制订详细的行动计划,建立技术支持服务体系。一是通过建立“高速、稳定、便捷、安全”的校园网络环境和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础数字资源环境,搭建高质量的教育信息化的实施环境;二是通过创建技术支持优质服务团队以及提高师生信息素养,培养高素质的教育信息化实施主体,保障以空间教学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持理念创新

一、引言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根本途径和重要标志。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一系列战略规划的出台,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成为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近些年的实践证明,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0年以来,湖南省部分高职院校以基于云计算的“职教新干线”为基础,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探索空间资源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兴起了一场从“传统”到“空间”的教学创新与变革,使得“黑板板书+多媒体展示”的传统教学模式向“电子白板+多媒体展示+空间资源课程”的现代教学模式转变。以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为基础的空间教学,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方向。

技术支持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环境、条件和保障。在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云计算等一系列先进信息技术不断融入课堂教学中,其应用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扩大,这给学校信息部门的技术支持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首先,信息技术应用深度的不断扩大,要求信息部门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做好先进技术的承接和传播工作,提供良好的教育信息化条件和环境;其次,信息技术应用广度的不断扩大,要求信息部门拓展服务范畴,与教务、科研等部门配合,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广大师生信息素养,不断缩小与教育信息化需求之间的差距,保障教育信息化的顺利推进。

如何建立技术支持服务体系,为教育信息化进一步推进提供环境、条件和保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技术支持的理念创新

(一)技术支持工作的内涵塑造

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理念与实践创新(篇二)

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吴小红

四川省宜宾市电教馆

【摘要】 什么是教育信息化?什么是教育现代化?这是当前我们面临的“教育信

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课题的一组最基本的理论问题。本文试图在当前两个概念尚无

清晰定义理论表述的情况下,诠释教育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的定义,论述其各自的内

涵及其相互关系,并以西部某市在这个观点引领下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实际,进行教育

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理论和实践的探讨,以期深化我们的思考,明晰我们的认识,拓

展我们的思维,端正我们的工作方向。

【关键词】教育现代化 教育信息化 区域教育信息化

引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为当前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教育如何与科技结合,

与信息技术融合,让我们的教育插上信息化的翅膀,实现现代化的夙愿,作为西部地

区地级城市的电教工作者,感到肩上的责任和压力。本文以一个城市的区域推进教育

信息化来剖析笔者眼中的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以理清信息化工作推进过程中的思

路。

教育要现代化,源于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视察北京景山学校时的著名题

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三十年来,我们围绕教育要

现代化这个命题进行了众多深刻的理论探讨和丰富广泛的教育实践,给中国的教育带

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我们走进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之时,仍然免不了还要孜孜以求地探究关于

教育要现代化这个重大课题。

一、对教育现代化的诠释

对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诠释,既是一个理论研究,又是一个教育实践。教师学者

们少不了对这个概念作出精要的定义。但是,要准确地界定其内涵和外延,的确是仁

者见仁智者见智,许多描述性的说法也还值得商榷。笔者按照自己的认识和工作实践,

对教育现代化这个概念作出自以为的较为清晰的定义。

教育现代化,是指在人类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国家(或地区)遵循教育动

态发展的规律,构建相对完整的现代教育系列指标体系,用以对教育进行全方位的测

度、指导和支撑,形成与人类社会高速发展相适应的高水准教育形态。

这个定义至少可以给我们以下的提示:

其一,人类社会高速发展。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是现代化的

一个重要标志,信息化必然带动现代化是一种强大趋势,其发展势态令人惊奇。单纯

的传统教育模式培养的学生难于适应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在中国,推进教育均衡、教

育公平是新世纪教育的攻坚课题,我们有条件借助高速发展的现代科技力量去破解教

育发展的难题。

其二,教育动态发展规律。任何事物都具有可变的属性。世界经济的发展、科

技的发展、教育的发展总是如同长江后浪推前浪,是动态的、发展的。无论是从宏观

{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理念与实践创新}.

或者微观的角度看,我们都必须永远坚持运动的、前进的哲学观点,一切静止的观点

都是错误的。

其三,相对完整的现代教育系列指标体系。指标是一种量标,表现一种水准。{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理念与实践创新}.

完成指标是一个过程,达到一种高度。系列指标是水准和高度的集合,是系统的、完

整的。现代教育系列指标集合包括信息社会里大量现代教育信息的采集、筛选、传递

和使用,包括大量的现代教育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包括大量教育信息和技术的监测、

检测,都能够代表国家(或地区)教育进入先进和发达国家普遍流行的标准。

其四,对教育进行全方位的测度、指导和支撑。教育全方位涵盖教育所有领域,

包括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机制、教育制度、教育队伍、教育内容、

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技术、教育环境、教育管理、教育发展、学习兴趣、学习

方式等各个方面,对教育所有领域进行测度、指导和支撑,就是通过运用现代教育系

列指标体系,对教育所有领域的理论和实践予以测评、指导,从而形成有力支撑。

其五,高水准教育形态。形态近乎于状态。过去两千多年,我国的教育形态是以

传统、封闭为基本特征的低水准形态,以传统教育著称全球的中国教育已经不断显示

其苍白和缺失的一面。自从有学校出现以后,我们的教育开始从传统和封闭中起步走

来。随着世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世界教育的科技含量比例不断加大,未来十年的

中国教育必须走出一条崭新的“高速公路”。 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引领我们冲破

传统,去认同一种以开放、交流为基本特征的新的高水准教育形态。

勿容置疑,要实现教育现代化,是绝非可以一踵而就的。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信息

社会,人的发展和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是教育发展至关重要的两大要素。依靠教育

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依靠教育现代化推动社会现代化,是我们科教兴国、建设现

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二、对教育信息化的诠释

世界多国都十分重视教育信息化,我们国家教育信息化的脚步也在不断加快。

今年三月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中明确规定了教育信息化在信息

资源、信息执行力、群众满意度等方面的要求。根据这些要求,我们可以给出教育信

息化的定义如下: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人类社会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在教育教学领域广泛运

用、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实现教育思想、理念、方法、手段全方位创新,形成覆盖教

育全领域、与信息科技同步高速发展的高水准信息化体系。

我们可以这样诠释所规定的定义。

其一,运用紧跟世界信息科技高速发展潮流的教育技术。这种技术是中国教育现

代化的物质性基础,这种技术的使用将促进中国教育的全面改革,是千百年以来对教

育最具影响的技术革命。

其二,深度融合是核心。只有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于教育教学领域,教育的发展和

创新才会有价值,才会体现出现代教育的生命力。教育部领导同志指出,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理念与实践创新}.

的核心是深度融合(2)。现代教育技术伴随学校教育已经有大约一百年的历史,多半

是从思想教育、直观教学、兴趣教法等方面美化课堂、美化教学。如果站在信息、自

主的高度来认识,教学内容与教育方法的融合对于人的发展来说,其深度是远远不够

的。所谓深度融合,实际上就是提高教育的生产力水平。即是说,一定要改变在传统

模式的框架内教育水平和教育产品相对低下的状态。当现代教育技术正确、广泛应用

于教育教学和管理之后,必然会在视角、思维、观念、行为等等方面促进人的发展,

包括教师和学生的发展,让人在广阔的信息社会中更自由、更充分、更愉快的激发出

更加理想的精力、智力和能力。

其三,实现教育全方位创新。创新是教育发展的生命之所在。没有创新,我们

就不能构建起与人类社会高速发展相适应的高水准教育,就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

日益增长的需求,就不能实现科技兴国战略。而现代信息科技进入教育领域,有力促

进教育的发展和变化,促进教育思想、理念、方法、手段全方位的创新,正如《国家

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

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其四、形成覆盖教育全领域、与信息科技同步高速发展的高水准信息化体系。教

育部提出的“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学习空间人人通”是形成覆盖教育

全领域的基本任务。近年来,我们开展了教育信息化校校通、班班通、数字化校园、

教育城域网、教育资源平台、教学平台、管理平台等建设,实施了远程教育工程,取

得了相当可观的成绩。但是,我们的教育离形成覆盖教育全领域、与信息科技同步高

速发展的高水准信息化体系还差距遥远。我们必须加大基础设施、应用平台、信息资

源、信息安全、信息应用等方面的建设力度,建成与信息科技同步高速发展的高水准

{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理念与实践创新}.

信息化体系,为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提供坚实保证。

综前所述,我们明确了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和外延,并以此指导我们

的区域教育信息化实践。笔者所在的四川省宜宾市,多年来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推

进教育信息化,虽然地处西部,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积累了一些经验,感悟

较多,体会颇深。

三、运用新理念指导区域教育信息化实践

四川省宜宾市地处西部,位于四川盆地边缘的川滇黔结合部,全市人口550万,{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理念与实践创新}.

正在向着百万人口大城市迈进。近些年来,这里的经济指标在全省的排名连年攀升,

这里的教育年年有创意,年年大发展,人民群众对于教育的满意度越来越高。

“要坚持平民教育,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大力推进教育公平,更加重视农村教育发

展”,“千方百计改善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努力使学校成为当地的建筑和人文标志”。

市委书记杨冬生在全市在教育工作大会上讲出心里话。

“做一名求真务实的市长,做一名亲民爱民的市长” “全市教育改革发展,就是要着力解决‘上好学’的问题,实现‘学有优教’的追求”。

市长在全市教育干部培训班如是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颁布和

今年3月教育部出台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是中国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发

展战略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围绕这个战略,市委、市府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四川

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

这是一个地方与全国同步走向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文件,历史从这里翻开了教育信息化

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新篇章。2012年,宜宾市紧紧围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广

泛运用、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思想、理念、方法、手段全方位创新,构建覆盖全市教

育领域的高水准信息化体系”,实施了一系列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新举措。

举措一、成立市政府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并把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

局长任办公室主任,日常工作由市电教馆和技术装备所共同承担,各区县也相应成立

机构。机构的建设和落实为教育信息化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举措二、2012年6月,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规格最高的教育工作会,市委副

书记、市长主持,市委书记作主题讲话。会议印发了一份重要文件----《关于贯彻落

实<四川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实施意见》,文件中高

标准提出建设具有我市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奋斗目标和任务,制定出了信息化建设措施

方法和具体指标要求,各区县完成的阶段性目标。明确要求所属的翠屏区、临港区、

南溪区等一类地区在2015年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其余八个县在2020年基本实

现教育现代化。全市这个纲领性文件的颁发,有如一声春雷,让社会注目,让教育振

奋,让广大教师和电教工作者备受鼓舞。

举措三:全市教育改革发展七大重点改革试点工作之一---教育现代化先行试验

区建设试点。在全市教育工作会上,市人民政府与翠屏区人民政府、宜宾市临港经济

区管委会签定了教育信息化先行区建设责任书。责任书的签订无疑让教育信息化工作

迈进了一大步,市政府和区政府将拿出专项资金对先行区和试点乡镇给予专项补助。

宜宾市的两个县级先行区信息化建设将用试点先行的实例,为全市的信息化建设做出

表率和模式。市政府在先行试点工作中对其他区县也提出要求,除先行区外其他区县

要确定两个乡镇作为试点,也支持有条件的区县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

设和信息化队伍建设,为实现教育现代化要求的个性化、数字化、开放性、国际性提

供条件,并在经费和具体工作等各方面作了安排布置,为开创我市教育信息化新局面

举旗亮剑。

举措四:市政府启动建设了十项对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和增强教育服务能力具有

支撑作用的重点建设工程,其中一项就是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程。整项工程对中小学

校园网、数字化校园和市级教育管理平台都有明确在要求。“到2020年,全市所有

中小学班级均能开展多媒体教学,所有教育办公及管理实现信息化,教育管理信息系

统实现全覆盖”(3)。

宜宾市教育局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在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发展目标、

重点项目、政策措施等方面,落实“优质资源共享、学校信息化、教育管理信息化、

可持续发展能力、信息化基础能力”五个行动计划,结合宜宾教育精神“建成全省教

育强市和川南人才高地”的实际,做好区域范围内的顶层设计。

一是形成了《2012年教育信息化工作实施意见》和《分年度实施方案(2012—

2020年)》,具体规划和部署全市区县和学校信息化建设。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dangzheng380001/

推荐访问: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教育信息化创新案例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