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生活会给领导提意见

来源:民主生活 时间:2018-09-01 08:00:11 阅读:

【www.zhuodaoren.com--民主生活】

民主生活会给领导提意见(共8篇)

民主生活会给领导提意见(一)

《沧浪之水》读后感

[《沧浪之水》读后感]《沧浪之水》,一部名满天下的官场小说,《沧浪之水》读后感.表面上看来,它与法律并无关联,但仔细分析,却可以发现,它所描绘的由权力、异化与潜规则等诸多元素所汇集而成的现实图景.中医药学研究生毕业的主人公池大为毕业分到卫生厅后,先是作为人才被一把手马局长看好,但他心性高傲,不习惯做奴才状,又压抑不住心中的正义感和使命感,书呆子气地公然在民主生活会上给局长提意见,终于不可救药地被踢到一个备受冷落的部门,一挂就是六七年.没有职位,没有权力,在机关里就等于零.房子、车、钱,一样都没有.开始时他还能继续维系自尊,但当孩子出生后,在妻子董柳无限的埋怨和鄙视中,在老同学们志得意满的对比中,在目睹着样样不如自己的同僚升迁后小人得志的样子后,在孩子烫伤心急如焚但无人关心、无人探望后的耻辱后,他丢弃了清高,做出了选择--向权力低头.后来的一切发展得出人意料的顺利,池大为虚掷了六七年时间,但在下一个六七年里完成了从科员到正厅级的嬗变,他抓住了各种时机:妻子给马局长的孙女扎针救命、打小报告出卖他人、揭发密谋推倒马局长的小群体…迅速变成了马局长的心腹,一步一个台阶地攀爬了上去.房子从筒子楼的单身宿舍变成两室一厅、三室一厅,再变成最显赫的庭长楼,永远告别了和岳母、妻子、儿子同住一间房的尴尬与屈辱,刷洗了调动工作不成与求人办事遭遇的种种耻辱.权力的滋味原来这么好.进入了仕途的轨道,主人公也经受了另一种心灵拷问.除了贪污受贿之外,领导干部该犯的错误他都犯了,领导干部该享受的他也都享受了.之所以能够拒收60万元的贿金,能够拒绝接受心仪的妙龄女子孟晓敏做情人的诱惑,并不是因为他的思想境界高,而是他舍不得权力,担心被人抓住把柄丢了官位.直至自己终于荣登厅长的宝座之后,他内心深处还想着做一些实事,改变一些现状,但很快他就发现行不通.官场上的惯性太大了,就像一股洪流推着他往前走,根本停不下来.熙熙攘攘,皆为利来,人来人往,皆为利往.说穿了,无非是利益二字在作怪!既得利益阶层怎么可能放弃自己的种种好处,又怎能容许新任厅长独享清誉,损害自己的利益?于是乎,当池大民想搞改革时,遭受到了巨大的阻力,终于不了了之.六七年的时间,池大为完成了性格上的脱胎换骨,坐什么位子思考什么问题.当手下的小青年小龚说出一些不好听的真话时,他毫不犹豫地象当年的马局长那样把他拨拉到中医学会那个死角去,美其名曰"熬一熬他的性子".坐在厅长的位子上,他忘记了自己当初受到的种种委屈,而是将其视之为理所当然,而把说真话当成不刹不可的歪风邪气来对待.权力真能如此彻底地改变一个人,能够让一个人醉心权势并乐此不疲.一任任干部们都在作着同样的事,在位时拼命挥霍权力,享受权力带来的尊荣和利益,退位后倍感失落,心理失衡.该省最年轻的厅长池大为也不会例外.在面对深山里父亲的坟墓时,池大为失去了勇气.他的父亲池永旭在文革中被错划为右派,实际上他不过是为善意提意见的人作证,但当他被打倒后,他给作证的那个人反倒踩了他一脚.池永旭被发配到深山里做乡间医生直至终老.那是一位受人尊重的知识分子,他从不后悔自己说真话,不抱怨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独善其身,生活的艰苦与命运的多桀并不曾动摇过他的原则和信念.池大为在父亲坟前忏悔自己不能坚守,但转过身,他仍是名利场里那义无反顾的斗士.宦海遨游的时间越长,他心中的挣扎与痛苦就越少.这部小说对权力的刻画达到了一个相当的深度.以前,只是常识性的知道,权力是有力的,权力是强大的,但是却从未清晰的了解,权力所拥有的力量原来可以如此的宽广深厚,如此的可惧可畏,读后感《《沧浪之水》读后感》.握有权力的人的一句话,甚至是一个念头,就能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这种改变,可以囊括一切,超越时间.阎真所想要着力揭示的,也许就是他多次提及的"某些无法抗拒的力量".我想,这种力量从大的方面说,就是身处世纪末的中国(实际上也适合于当今的中国),所存在的政治体制、社会文化、人际伦理等不以人意为转移的客观因素.而从小的方面来说,这种力量又具体的体现为官场圈子里的游戏规则.这一规则是不正式的,也是不成文的,但又是无比真实、实际起支配作用的,因而也可以说是一种"潜规则".进入圈子里的人,都毫无例外的要受游戏规则的统治,否则就会被排除出局.游戏规则决定了身处每一等级之上的人所扮演的角色,而角色又决定了他的想法与行为.也就是说,规则规定着屁股,屁股又规定着脑袋.每个圈里人,都是被如此地被规定着.其实,这是一部悲剧.这部悲剧所诉说的,就是上个世纪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物质主义与拜金主义的泛滥,与传统政治中权力规则的流毒相勾连之后,对置身其中的知识分子的精神与信仰的迫害.这种迫害被展现的淋漓尽致,可以说整部书的叙事脉络,就是作为具有理想主义情怀的知识分子代表的池大为,被现实的无形力量刺痛、残害并最终征服的过程.阎真所展现出来的理论景象,同时也可以说是一种权力与金钱对人的同化与统治,也即马克思所谓的"异化".如今,不是人控制着权力与财富,而是每个人都在不知不觉之中成了权力与金钱的奴隶.这种异化,让人痛苦,但又令人极度无奈,无法挣脱.正如阎真所说的那样,人,在一生的旅途中,变得只追求过程,而不问或者无法过问最后的结果--目标与意义,而这就同时也决定了,在面对每一件事情时,人们又会变得不择手段,只求功利结果的获取.现实取代了意义,"位子"、"房子"、"票子"才是实在的意义.而圈子里的人,想要获得"尊严"就得过一种没有尊严的生活.知识分子想要保有的尊严,却需要牺牲它自己才能获得,这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反讽.而这种最后所获得的"尊严",已经是异化了的尊严,它象征着物质主义的胜利.掩卷而思,自认为此书最大的可取之处,也许就在于,借由它,我们也许可以获得一种必要的理解力.因为,任何在一般人看来极不合理的事物或许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与根据.对于真正身处其间的人来说,他所作出的看似匪夷所思的行动或许都有其现实的正当性与合法性.其实,黑格尔的这句名言本意并非如此,我们对它有着误解,其本意是一切不具有合理性的东西都是不应当存在的.但是,误解有时也是有意义的."误解"背后所折射出的是一种强大的现实合理性.一旦误解与现实相结合,那么该理论也就变成了一种现实,而误解也就获得了某种正当性.但是,承认某些现实的合理性并不意味着就要保留它、肯定它或者任由它摆布."愤青"的精神仍然需要,尤其是在这样一个捉摸不透、亟待修整的历史时期,思辨与创新理应内化为时代的精神.但光有这种精神又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加需要的是对现实的深刻探知.就好像阎真一样,穿透表层的迷雾,发掘出孕于不合理之中的合理性.因为只有把握并理解了这些现象的内在生成机理,才不至于对一个问题走向极端,才能真正进行理性的思考.所以,理解,并不意味着认同;理解,也并不意味着接受;理解,是为了获得思考的素材,是为了收获去伪存真的力量.如今,民主与法治已然成为时代的最强音,迈向法治国家的脚步变得前所未有的坚强有力,我们与法治理想的距离也正在逐渐缩短.但是,传统政治的弊垢并未涤清,相反在某些地方,还有愈演愈烈之势.中央集权的体制,在带来强大的号召能力与调控能力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渲染了个人崇拜主义与英雄主义,这就更加刺激了人们对权力的追崇.民主机制与官僚考评系统的不完善,使得官员们往往是在对自己的上司而非作为人民政府主人的民众负责.如此,权力成为"领导"的私权,散发着神奇的光芒,让人仰视,给人诱惑.这正如王亚南先生在《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书中所说,"官僚政治,像斩了头随即又新生起来的九头蛇似的怪物,许久以来就以其不绝的\"复活\"而在人们心目中、特别在官僚意向中,显示其\"永生\"."这个世界,黑与白似乎已成了两个极端,而且这两个极端本身也正变得模糊不清,介于二者之间的灰色地带则越来越广阔.而承载着公平、正义与秩序价值的法律,有能力向这一灰色地带开炮吗?现实诚然可悲,但我们不能因失望就陷入了历史的不变论与循环论之中(这也是阎真一再强调要反对的,但他限于写作的主题与目的,并未明确指出前进的方向).人活着,就要怀有一点希望,追求一点意义,做一点实事,这样才好.纵然我们是布衣韦带之士,也应为之努力,并心存期待.MSN()  〔《沧浪之水》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民主生活会给领导提意见(二)

公民能过网上留言方式给政府提意见和建议,参与社会政治生活,这其中体现了公民( )
①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②通过政务公开参与民主管理
③通过舆论监督制度行使监督权进行民主监督
④参与网上评议政府的活动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民主生活会给领导提意见】

A

民主管理与村务公开相对应,而且材料与政务公开无关,②错误;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④错误;答案为A。

民主生活会给领导提意见(三)

在和各民主派中央充分协商的基础上,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的“中国梦”。“中国梦”凝聚了中华亿万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成为出席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诸多代表热议的话题。“中国梦”的主要动力有三大来源:第一,追求经济腾飞,生活改善,物质进步、环境提升;第二,追求公平正议,民主法制,公民成长,文化繁荣,教育进步,科技创新;第三,追求富国强兵,民族尊严,主权完整,国家统一,世界和平。在三大动力来源的基础之上,中国有远见、有胆识、有智慧的公民、团体及领导人,应该及时准确地找到整合协调这三大动力源的共同支点,形成发展进步的兼容合力。
结合材料,说明社会各界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的作用。(15分)

① 人民政协作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和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在“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 ② 人大代表关于“中国梦”的热议,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实现“中国梦”的国家机关;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科学民主行使审议权、提案权、表决权和质询权,努力实现“中国梦”。 ③ 国务院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中国梦”的实现要由其负责具体实施。 ④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中国梦”的提出是党对国家的政治领导的体现。 ⑤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人民的梦”,所以我们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努力实现个人、社会、国家的梦想。 (任选四个主体对应相关《政治生活》术语的表达给满分,每点3分。)




民主生活会给领导提意见(四)

党中央提出全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大力倡导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①对国家政治生活的直接领导
②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
③以提高自身能力为奋斗目标
④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A.②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

A

民主生活会给领导提意见(五)

在人民网的显著位置,设置了“地方领导留言板”。在这里,网民可以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发表意见和建议,各级领导干部也积极针对网友提出的问题给予答复并设法解决。这个平台拉近了网民和领导、政府部门的距离,受到广大网民的欢迎。这是因为
[     ]
①网络问政有助于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②公民可以通过网络参政议政,行使国家权力 
③网络问政拓宽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渠道 
④网络问政扩大了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民主生活会给领导提意见(六)

西藏民主改革50年来,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自治区各族人民的努力,也离不开
[     ]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②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③同步富裕的根本原则
④全国各地的大力援助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民主生活会给领导提意见】

D

民主生活会给领导提意见(七)

材料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而解决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为了群策群力解决好这一问题,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召集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行各界代表进行座谈,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
材料二:为贯彻党中央精神,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增加用于解决民生问题的财政支出。各级地方政府也根据本地实际采取各种措施,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促进社会和谐。 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哪些关系?请运用相关知识分别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党和人民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执政为民。(2)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是参政党,二者是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3)政府和人民的关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机构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4)党和政府的关系。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对国家的政治领导;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政府的政策措施是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国务院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各级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根据本地实际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体现了我国是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

民主生活会给领导提意见(八)

议论性散文与作文的各个段落之间有什么联系?应当怎么写?

(一)议论文的说服性
议论文是对某个议论对象,提出见解或主张并说明理由,使读者信服的文章.它的基本特点是议论的说服性.
议论文展开议论是以说服读者为目的的.它无论对什么问题、什么事物展开议论,无论在议论中表达什么见解,提出什么主张,讲述什么道理,或者反驳他人的什么观点,都是为了达到说服读者,令读者信服的目的.如果说,说明文的基本特点是它的解说性,要把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向读者解说清楚,那么,议论文的基本特点则是它的说服性,从思维类型上来说,要回答出“为什么”,要讲出道理来说服读者.叶圣陶说:“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而议论文却以‘说服他人’为成功.”(《文章例话》)这正说明了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议论文不但要论说对某一议论对象的见解,表示作者的态度(即观点),而且要阐明为什么提出这种见解,为什么抱这种态度.这个阐述“为什么”的过程,就是证明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证明,必须由论题、论点、论证几个部分组成.这几个部分也就是构成议论文特点的要素.它们各自担负着不同的任务.
论题,是指作者在文章中提出来要进行论述的问题,是论证的对象.
论题并不表明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如“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个设问句,无所判定,不表示判断,只表达发问,等待回答.“论权威”、“青年运动的方向”,“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也不是判断.它们都规定和限制文章的论述范围和论述的重点,决定着议论展开的方向和途径,是贯穿全文内容、组织结构的线索.论题一般都出现在标题或序言中,论题的表达方式是设问句,如“什么是人才学”,也常用突出主要意念的词组,如“青年运动的方向”等.一篇文章论述的论题是全文论述的中心,不仅议论文的议论部分要围绕它,就是非议论性的内容也要服从它,它是全文内容的中心线索,起着统摄全文的作用.
论点,又叫论断,在逻辑学上,论点就是真实性需要加以证实的判断.它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和表示的态度.它是整个论证过程的中心,担负着回答“论证什么”的任务,明确地表示着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论据,是用来证实论点的根据,在逻辑学上,它是用来确定论题的真实性的那些判断.在证明中,它担负着回答“为什么”的任务.
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性论据和理论性论据两类.事实性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事实性论据包括个别事例,概括性事例和数字.理论性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它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党在不同时期内的路线、方针、政策、科学的定义、法则和规律,一般的公理、常识以及成语、谚语等等.
论证,就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逻辑过程和方法,也就是指材料和观点有怎样的逻辑联系,例如论据和论点之间呈演绎推理或归纳推理的联系.它担负着回答“怎样证明”的任务.
议论文不分长短,皆须具有论题、论点、论据、论证几个要素.这些要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缺一不可.共同完成证明任务.
(二)安排要富有逻辑效果
在论点与论据的安排中展开论证,是议论文写作的重要环节.安排得好与差直接关系到文章的中心论点能否得到突出,能否有说服力量.安排得好,不但思路顺畅,层次分明,而且富有逻辑说服效果;相反,不但思路滞涩,层次不清,而且缺乏逻辑说服力量.可见,富有逻辑效果地安排论点、论据展开论证,在议论文的写作中是多么的不可忽视.
各种文体的文章的安排规律基本上是相同的,但由于各种文体思维形式的不同,安排也有各自的特点.议论文不同于描写记叙的文章.它主要是按照事理的逻辑联系进行安排的.议论文一般是按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次序来安排,表现在文章中是序论、本论、结论三部分.人们常把它称为“三段式”.这“三段式”是个基本型.由于论题、论点、论据的广泛,内容的各种各样,不仅序论、本论、结论三个大部分变化多端,就是其中每个小的部分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分析问题,如何解决问题,也是变化多端.
1、序论
序论,是议论文的开头部分,即是提出问题,明确中心论点,使读者对文章所要论述的内容,首先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并引起注意.常见的序论写法有如下几种:
A 直接申明自己的主张和看法,提出中心论点.例如:
有步骤、有选择地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使引进工作更好地为国民经济高速服务,这是当前一项重大的经济方针.
B 交代背景,说明写作的目的和原因.例如: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什么?这是早经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解决了的问题.但是这些年来,由于“四人帮”的破坏和他们控制下的舆论工具大量的歪曲宣传,这个问题被搞得混乱不堪.为了深入批判“四人帮”,肃清其流毒和影响,在这个问题上拨乱反正,十分必要.
C 提示内容,对全文作扼要的介绍.例如《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第一段: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是一个总题目.为了叙述的方便,分为十二个小题目.在这里,也要说到敌我矛盾的问题,但是重点是讨论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D 因事设问,启人思考.例如:
武钢孟宪成同志对一米七轧机工程所提的意见,十分肯定,很值得我们认真读一读,想一想.花费了全国人民节衣缩食攒下来的钱,引进了当代最先进的轧钢设备和技术,为什么收不到应有的经济效果?今后怎样减少以至杜绝这种得不偿失的建设工程?
E 从日常生活现象落笔.例如;
笼里养着两只母鸡,一只爱唱,另一只喜静.主人根据母鸡下蛋之后报唱的现象,以为所有的蛋都是那只唱鸡产的,因此很偏爱它,捉得蟑螂也专是喂给它吃,但日子一久,秘密揭穿了:原来那只唱鸡下蛋很少,而不叫的那只却一天一个,且蛋刚落地就一声不唱离开鸡窝,由那只唱鸡站在蛋边大喊大叫.
下文便由此及人,主张人要少高谈阔论,多干实事.
G 引经据典,说古道今.例如《不要打错了屁股》说的是领导干部有了错误,要引咎自责,不要向下推卸.它的开头是这样的:
《龙文鞭影》中有一则《库狄杖吏》的故事:“南北朝库狄连姓,愚鲁,居室常患蝇,乃呼门吏杖之.曰:汝所司何事!乃故放其入来.”本来门吏只负责看家护院,哪里管得了苍蝇,可是愚蠢的库狄却以不忠于职守把苍蝇放进来为罪名,把门吏痛打了一顿.这就是打错了屁股.
上述叙论部分的开头,只是几种常见的类型.
序论是议论文之首,在一篇文章中具有重要作用.好的序论简明扼要,既能鲜明的提出问题,统领全文,又能引人入胜.抓住读者.
2、本论
本论是议论文的分析问题部分,也是论证中心论点的重点部分.它的任务是分析问题,组织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或反驳谬论的错误.
这一部分的安排和论证层次要有严密的逻辑性.论点和论据的联系,论述的先后次序,文章的层层推理,这些都要根据事理的内在规律,并考虑说服效果来组织安排.要做到纲举目张,环环相扣,使观点和材料有机地,富有逻辑效果地统一起来.
本论的安排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A 并列式
并列式也叫平列式.它的安排特点是对中心论点所涉及的几个主要问题,分别进行论述.几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平列的,它们从不同角度来表现文章的论点.如张友渔的《论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围绕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正确地运用社会主义法制,以保证“四化”的顺利进行这一论点.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社会主义法制在当前的重要作用;切实保障法律实施是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关键.
B 推进式
推进式也叫递进式.它的安排特点是根据各层次之间的层层深入、步步发展的关系来进行论述.如周恩来的《要造成一种民主风气》郑重论述艺术民主的问题.文章开头部分就指出:现在有一种不好的风气,就是民主作风不够.接着,文章针对“一言堂”,不让别人讲话的弊病,对症下药,阐明“我们所发表的意见,都允许大家讨论、商榷”的道理.最后集中分析批判“五子登科”(套框子、抓辫子、挖根子、戴帽子、打棍子)的坏风气,只有去掉“五子登科”的坏风气,民主风气才能建立起来.再如陶铸的《崇高的理想》由远到近,从古到今,围绕中心论点,步步深入地阐发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最崇高,最伟大的理想.
C 推进和并列的结合式
这样安排的文章,一般是篇幅较长的.这样的文章往往是以安排形式为主,中间杂以别一种安排形式.如《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开头提出问题,接着就对各个阶级进行分析,然后综合起来得出结论.文章步步深入,层层展开,用的是推进式.然而,在对各阶级分析的那一层次中,又逐一分析了地主买办阶级、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用的是平列式.就整篇来而言,这叫推进式中包括着平列式.作者运用这种结合形式,完满地表达了文章的内容,收到了好的表达效果.
以上是议论文本论安排的三种基本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本论部分究竟采取哪种,这要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决定,不能随意安排.
3、结论
结论,是议论文的解决问题部分.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做出答案.结论是全文的综合与概括,总结与提高.
(三)论证的方法
议论文的写法主要是论证.论证,从形式逻辑角度说,是运用论据证实论点的全部逻辑推理过程,这个过程表示论据和论点之间是用何种逻辑的方法联系起来或统一起来的.
那么,论点和论据究竟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呢?或者论据是以怎样的方式证明论点的呢?这就是论证方法的问题.论证的方法同推理形式有联系,但又不尽相同.它是多种多样的,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灵活地运用.下面介绍几种比较常用的.
1、举事例
举事例就是用典型的具体事实作论据来证明论点.通常所说的“摆事实”就是这种方法.这是运用归纳推理形式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易于掌握,用得也普遍.
举事例论证,最重要的是注意论据和论点方向的一致性和紧密的统一,不可有距离.例如有一篇文章谈到写作要勤于观察,勤于思考问题时,举例道:
著名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就善于观察生活,提炼素材,写了大量的悲喜剧以及诗歌,终于成了不朽的艺术大师.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在傍晚乘凉时发现苹果往地上掉,为什么不往天上掉?经过反复实践,终于得出了地球表面上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引力这一科学论断.
这里,举莎士比亚一例还可以,虽然说得不够透彻,但与论点总还有一定的直接关系;举牛顿的事例则不恰当,因为他虽然也观察、思考,但非写作中的事.
2、事理引申
这种方法是用人们已知的事理论据来证明论点.这是运用演绎推理形式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所以又有叫“演绎法”的.例如下面一段文字:
坚决执行中央的路线、政策和发扬民主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中央的决策是在广泛地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央允许同志们遵照正常的组织程序提出意见,但是绝不准从事党章所不允许的活动.这就是说,我们并没有限制民主.但是,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不允许随便发表和中央相对立的意见或不一致的意见.我们大家都晓得,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
这里面提到的“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就是一个大家已知的“大道理”,用它来证明“干部和党员都要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坚决执行中央的路线、政策”这个论点是很有力量的.
运用事理论证常常表现为引用名言警句.名言警句具有公认的真理性,用它们来证明某一具体事物的真实性,是极有说服力的.这类例子很多,就不再赘述.
使用事理论证,特别是引用名言警句立论,应注意:
A 引用的事理与论点真正构成一种紧密的内存联系.
B 对于引语一般要作一些阐明、说明,不要引完就单下结论,以免给人浅薄的感觉.
C 除了由于论辩的需要,必须引用大量的论述外,引语要力求简洁.作者要善于抓住引语的精华.
3、反证
顾名思义,反证不是从正面直接来证明论点,而是从反面间接地证明论点.这是运用演绎推理形式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先看下面一例:
如果反对实事求是,反对从实际出发,反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那还说得上什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呢?那会把我们引导到什么地方呢?很明显,那只能把我们引导到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只能引导工作的损失和革命的失败.
这段文字中“如果”之后用的便是反证法:不是从正面讲实事求是会怎样,而是从反而讲不实事求是会怎样,来证明实事求是的意义.在论证中,凡是为了证明自己主动提出的论点的正确,先证明与这个论点相矛盾的另一个论点是错误的,或者为了证明对方论点是错误的,先证明与其相矛盾的另外一个论点是正确的,都是反证法.
4、类比
这种方法是将一类事物的某些相同方面进行比较,以另一事物的正确或谬误证明这一事物的正确或谬误.这是运用类比推理形式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例如:
回顾苏联托洛茨基派在一九二三年这一年中反党篡权活动的史实,我们不难看出:王张江姚“四人帮”一九七六年在我国进行的篡党夺权活动,在很多方面就是托洛茨基匪帮的故伎重演.在本质上“四人帮”和托洛茨基匪帮没有什么不同,他们都是穷凶极恶的野心家,祸国殃民的害人虫,不择手段的阴谋家,彻头彻尾的反革命.这两个黑帮在共产党员和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伟大领袖逝世前后,走的是同样的阴谋篡党夺权的反革命道路,遭到的也是同样的人心丧尽,完全破产的可耻下场.
“四人帮”与托洛茨基派有许多相同之处,可以类比.通过类比,“四人帮”篡党夺权的反革命面目暴露得更加清楚.
在进行这种类比论证时,特别应当注意所类比的事物一定是一类,具有本质方面的相同点,如同上例.如果不属一类事物,虽有某些相似之点,只可以比喻,而不能类比,例如把革命人民对反动派的坚决斗争同武松对老虎的斗争相比,只能说是比喻而不能类比.
最后谈谈练基本功的问题.基本功对拿笔杆子的人很重要,不练是不行的.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绘画的人常画,唱歌的人常唱,而搞文字的人怎么可以几个月不写东西呢?……
这里,写作、绘画、歌唱可以类比,因为这些都属于文艺创作的范围,有相同的本质属性.
5、对比
对比,是将论据中截然相反的两种情况进行比较.因为比较的双方形成鲜明的对照,互为衬托,所以,这种方法特别能突出一方面的性质,具有很强的论证力量,因而,用得也很普遍.
对比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横比”,一种是“纵比”.“横比”是把同一时期的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例如《赞牺牲精神》,开始列举了太原工学院副教授栾弗,归国定居的年轻女科学家赵芬,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九旬老人徐良董,浙江省象山县无机轻体板材厂女青年郭秀莲与王竹平等人,为建设四化甘愿牺牲一时一已的利益直至个人生命的模范事迹,作者热情地赞扬了人们的牺牲精神.接着,文章批评另外一些人:
可惜,现在有些人还缺少这种牺牲精神.他们脑子里装的不是党和人民的利益,不是四化大业,而是个人眼前的“实惠”.不是吗?……这种极端利已者的人生观,和前面那种人相比,显得何等渺小,和我们今天的历史重任何等不相称?
牺牲精神是可贵的、高尚的,由于以利已广义者的人生观来反衬,显得更为可贵、高尚.真善美与假恶丑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在写作中能够经常运用这种论证方法.
“纵比”是把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的不同情况作比较.比如现在有些文章在论述党的某一经济政策的正确性时,往往讲到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生产形势,群众生活过去与现在的变化,使用的就是这种对比方法.
6、因果互证
这是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的一种论证方法.它可以用原因来证明作为论点的“结果”;以原因的必然性证实结果的必然性.例如刘少奇的《人的阶级性》中的一段:
人的阶级性,是由人的阶级地位决定的.这就是说,一定集团的人们,长期站在一定阶级地位,即站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地位,以一定的方式,长期的生产着,生活着与斗争着,即产生他们的特殊生活样式、特殊的利益、特殊的要求,特殊的心理、思想、习惯、观点和气派,及其对其他集团人们与各种事物的特殊关系等等,而与其它集团的人们不同,或者相反.这就形成了人们特殊的性格,特殊的阶级性.
这段文字先讲了结果,亦即论点,然后讲促成这结果的原因,也就是论据.
7、比喻
用比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可以叫做“喻证法”.这是运用类比推理形式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喻巧而理至”,恰到好处的比喻往往能帮助说清道理.所以,这种方法也被广泛地应用于论证中.这类例子多得很.例如毛泽东在《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一文中针对一些同志对实行“精兵简政”政策的意义认识不足,一连用随季换衣,孙悟空对付铁扇公主,“黔之驴”等三件事作比喻,深入浅出地加以阐明.再比如前面讲“引论”时举例的《下蛋、唱鸡及其它》一文,通篇是用鸡的形象来帮助说明问题的,给人的印象是具体的生动的,比喻是一种帮助说理的好方法,但由于任何比喻都是缺陷的,特别是同论点缺乏本质上的内在联系(有些喻体完全是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事物),所以,它不能作为论证的主要方法.要透彻有力的论证问题,主要还是靠对实际材料进行研究.《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说理透彻,令人心悦诚服,主要不是靠几个比喻,而是靠对当时形势的科学分析.
8、归谬法
“归谬”,就是导致谬误.这种方法是先假定对方的论点是对的,然后用它作为前提,导出一个显然是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这种方法仅用于反驳错误观点.
上面列举了几种主要的、常用的论证方法,其中,除了“归谬法”专用于驳论文章外,其余几种对于立论、驳论文章都是适用的.
论证方法作为人类思维活动形式的反映,是不难把握的.有时,我们所以感到难,除了由于书本介绍有关知识时显得过于零碎、抽象的原因之外,也有学习脱离实践的原因.联系实际,任何理论、知识都容易理解,也容易把握.掌握论证的方法,也是这样.只要把这方面知识的学习同我们日常的认识活动联系起来,再借鉴报刊上的优秀文章,又坚持练笔,一定会很熟练的运用这些方法.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dangzheng857619/

推荐访问: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