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调查报告

来源:各类报告 时间:2016-04-29 12:15:34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各类报告】

第一篇:《我县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加强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情况的调研报告

刚察县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11年5月4日)

为进一步促进我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确保《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顺利实施,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印发《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大课题调研方案》工作的要求,县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组织人员开展了我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建设情况的专题调研工作。通过采取现场走访、查阅资料、与乡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办公室座谈及对部分食品加工流通企业进行实地调研等方式,对我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研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主要做法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认真履行职责、依法监管,综合治理了食品流通、餐饮、消费和药品经营使用环节行为,初步规范了我县食品药品市场秩序,打击了制售假劣食品药品的违法犯罪行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刚察县食品药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各乡镇也成立了食品药品综合监管办公室,搭建了食品药品安全综合监管、组织协调的工作平台,落实了“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食品监管部门职能,监管制度也进一步健全,监管工作有序开展,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防控,为全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二)责任制得到层层落实

按照分级管理、分段负责的食品监管原则,明确了政府负总责和各部门的监管责任,努力树立食品生产经营者为第一责任人意识。农牧部门负责食品源头监管、工商部门负责流通环节监管;卫生监督部门负责消费环节监管,经济商务部门负责生猪定点屠宰环节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综合协调。县委、县政府将食品药品安全纳入政府重点工作目标考核范围,县政府与各职能部门及5个乡镇政府分别签订了食品安全责任书,各乡镇与本辖区行政村都签订了食品安全责任书,层层落实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形成了政府负总责、责任部门各负其责的监管责任体系。

(三)构建管理网络,延伸信息触角

乡镇、村两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建设成效明显。实施了“职能部门监管员、乡镇政府协管员、村(牧委会)信息员;

定区域、定任务、定人员、定责任;监管进村、进户、进企业”的“三员、四定、三进”为主要内容的食品药品安全管理网络。全县现共聘请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5人,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员31人。食品药品监管信息触角逐步延伸到行政村、牧委会,“两员”市场巡查、组织协调、宣传教育、信息上报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职能得到较好的履行。

(四)加强制度建设,构建规范责任体系

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建设,政府重视是前提,监管网络是基础,制度规范是关键。县食品药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相继印发了《刚察县农村牧区家庭宴席备案登记制度》、《刚察县食品安全联合检查、联合执法工作制度》、《刚察县食品药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农牧区食品药品安全事故问责制度》、《食品药品安全信息报告制度》、《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发布和报送制度》、《刚察县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督查督办制度》、《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不合格食品自动和强制退市制度》等一系列有关食品安全制度。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是食品安全突出特点,从完善制度着手,进一步明确细化各部门的职责,有效预防、及时控制、积极应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创新监管方式,积极探索网络监管模式

因我县药械监管力量薄弱,同时为进一步加强我县药械市场监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工作方式,降低药械监

管人员工作量,通过利用与电信部门合作建立的刚察县药械监督管理信息化应用网络系统,实现药械监管信息、制度、新闻和技术交流、公告事项等在互联网上发布,使各涉药单位能够在第一时间开展对有关假劣药械产品的自查工作,确保将群众用药危险降至最低限度。该系统自使用以来,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农牧部门开展了种子、化肥、农(兽)药、“注水肉”等专项整治活动,查处违禁使用和滥用饲料添加剂、生长激素、瘦肉精等行为;经贸商务部门加强生猪、牛羊定点屠宰管理,严厉打击私屠滥宰等不违法行为;工商部门专项整治食品流通市场,清查假冒伪劣食品;卫生监督部门专项整治餐饮业;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专项检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安全热点、难点问题。2011年2月,省食品安全整顿工作考核验收组对我县2009—2010年两年食品安全整顿情况进行全面考核验收,并给予肯定。

二、当前我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离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食品生产经营监管存在死角【关于我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调查报告】

食品加工小作坊由于经营规模较小,缺乏检验设施,环境卫生条件较差,质量不稳定等多种因素,多给人留下“散、乱、差”的印象,也不断成为“食品安全”的重灾区、“假冒伪劣”的代名词。因此,食品小作坊的监管,成为当前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点和难点。2009年6月1日实施的《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食品生产环节的监管部门为质监部门。但州质监部门依据“国家质检总局2004年颁布的《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审查通则》和2007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工作的意见》”,将面包房、馒头铺等前店后厂现做现卖食品加工坊按其主体经营行为归属零售业,不予监管,食品加工小作坊处于无人监管的尴尬境界。《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九条授权省人大制定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具体监管办法。但到目前为止,省人大尚未出台相关的地方法规,未对食品加工小作坊的监管责任作出具体规定。

(二)食品安全监管力量不足

实施从源头到餐桌食品安全监管,涉及面广、监管任务重。各监管部门,只有工商系统在个别乡镇设立工商所对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进行监管,其余部门在乡镇和行政村均未设臵专职机构和队伍。各单位普遍存在内部食品管理机构和人员编制缺乏问题,各乡镇和行政村尽管聘请了食品安全协管员和信息员,但因人数有限,又均为兼职,没有专项补贴和工作经费保证,协管积极性不高,协管水平和能力不足,监管存在很多盲区和薄弱环节。

第二篇:《关于颍东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颍东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基本情况及乡镇协管员、信息员总体情况

颍东区辖区总面积684.9平方公里,下设3个街道办事处,9个乡镇,123个社区(村委会),常驻人口62.4万。全区构建了区、乡、村三级食品安全综合监督工作网络。一是构建了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全区12个乡镇、办事处逐步建立起以乡镇(街道)主要领导为责任人,分管领导负责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各居委会、村委会明确了食品安全信息员、协管员,构成了沉底盖边的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网络。目前,全区共有协管员、信息员137名,其中协管员14名,信息员123名,遍布123个行政村。各乡镇办事处定期对他们组织培训学习,召开“两员”工作会议,以便更好的发挥“两员”的作用。如口孜镇,聘请了20名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负责收集和上报食品安全信息。冉庙乡聘请了16名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并进行了食品安全监管知识培训,制定的红白喜事申报制度已经在全市进行推广,真正做到食品安全信息报得上来,食品安全事故查得下去。河东办事处的食品安全信息网是颍东较好的食品安全网之一,信息更新快,网页维护好。二是建立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层层落实监管责任。区三届三次政协会明确提出了食品安全工作要

求,进一步明确保障全区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颍东区制定了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通过完善制度明确责任,使食品安全行政责任的追究有据可依,进一步增强了有关部门的责任意识。三是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目标督查和考核。区政府已经将食品安全工作开展情况列入考核表彰的内容,以进一步调动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工作积极性,强化工作的责任意识。【关于我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调查报告】

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工作的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区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紧紧围绕建设“平安颍东”的总目标,突出抓好农村食品安全工作,保障广大农村群众饮食安全,并根据《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和《市政府关于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坚持属地管理和部门监管相结合,全面开展了农村食品安全现代流通网、监管责任网和群众监督网建设。

(一)领导重视,认识统一,努力把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始终贯彻“人民健康大如山,人民生命大如天”的主导思想,并将“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的理念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各乡镇办事处能够把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纳入政府考核范围,列入主要议事日程,成立组织,布置工作,下拔经费,开展专项检查等。同时,根据区

食品安全委员会关于推进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工作的要求,结合颍东实际,认真抓好全区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的落实工作。

1、高度重视推进“三网”建设工作。农村食品安全“监督管责任网、群众监督网和现代流通网”三个网络建设是全区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会议部署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我区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指示精神,把农村食品安全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的重要举措。近5年来,区政府分管副区长李均杰同志在全区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多次强调,必须把“三网”建设列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把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很好的结合起来,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和区各职能部门要把“三网”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的内容,统筹安排,抓好试点,逐步推进。

2、认真调研摸索行之有效的“三网”构建模式。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紧紧围绕怎样建设“三网”,怎样确保农民群众饮食安全这一主题,深入实际,进行扎实细致的调查研究。先后到河东办事处、口孜镇、冉庙乡走访调查,了解农村食品安全的情况,调研农村食品市场的现状,查找问题,寻求对策。同时,专门到工商、商务等部门调研,听取相关职能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探索行之有效的“三网”的模式。经过调研,确立了“三网”建设的基本思路:采取以地方政府为依

托,以“创新监管、规范流通、促进发展,保障安全”为目标,区、乡、村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为基础构建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以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站、消费者联络站为基础构建食品安全群众监督网,以商务部门开展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基础,构建食品安全现代流通网,通过努力,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初步完成。

3、广泛宣传,全民食品药品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各乡镇办事处利用各种会议,广播、横幅、墙报及宣传单,公告和致广大人民群众一封信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普及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如新乌江镇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学生,他们把食品药品安全知识送进学校、走进课堂,并将没收的假冒危劣食品搬到教室,让同学们提高识假的能力。口孜镇结合EV71爱国卫生教育活动印发资料15万份,并将分管食品安全负责人电话附在后面。

(二)结合实际,落实措施,确保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建立食品安全监督机构。设立了区工商局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受理中心、工商所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受理站。二是聘请食品安全人民监督员。为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和关心食品安全工作,我区政协通过基层社区和乡镇推荐,在全区政协委员、和消费者代表中聘请了100名“食品安全人民监督员”。赋予食品安全人民监督员对当地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监

督权、质询权、建议权、举报权,并定期组织培训,帮助食品安全人民监督员更新辨假识假知识,提高线索报送的准确性。三是建立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制度。我区食安办、工商、卫生、质监、商协、畜牧、教育等部门均建立了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有奖举报采取“群众参与、集中受理、联合查处、区乡联动”的做法,整合了行政执法力量,提高了取证查处效率,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取得了初步成效。近年来,我区共接到各种举报近百件,根据举报查处案件50余起,销毁劣质食品价值十万余元,对不合格经营单位进行曝光,有力地保障了我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三)建立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对接的食品流通网。 按照食品安全“三网”建设目标,我区食品流通网的建设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同步推进,严把食品安全进货关。截至今年3月底,我区共有连锁店 92 个(其中按经营类别分:农资店24家,日用品店68家;按所在地分:乡级店22家,村级店70家),惠及12个乡镇办事处大部分行政村,总营业面积1.18万平方米,连锁农家店品牌效应明显,食品质量过关,经营状况良好,较好的体现了“政府得民心、企业得效益、农民得实惠”的宗旨。

三、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困难和问题

在我区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工作中存在很多不足和困难,主要表现在:

第三篇:《关于我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县政协食品安全专题调研组

(2009年8月27日)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影响着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构建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确保群众吃上放心食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8月上中旬,县政协专题调研组在王金成副主席的带领下,对我县食品安全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深入到我县食品药品监管、农业、畜牧水产、质监、商务、工商、卫生、教育等有关部门和龙阳镇、岩汪湖等乡镇进行了座谈和专题讨论,对种养殖基地、食品加工作坊、餐饮店、超市、农贸市场和学校食堂等食品经营主体进行实地察看。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主要成绩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有关职能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市政府的有关规定,履行职责、依法监管、综合治理了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初步规范了我县食品市场秩序,打击了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犯罪行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1.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县委、县政府切实把食品安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县食品安全领导小组与县放心食品工程办公室,搭建了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组织协调的工作平台。落实了“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部门职能;监管制度进一步健全,监管工作有序开展,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防控,为全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2.相关部门责任明确。县政府按照分级管理、分段负责的监管原则,划分了各职能部门的监管职责,明确了政府负总责,食品生产经营者为第一责任人,农业、畜牧部门负责食品源头监管,质监部门负责生产加工环节监管,工商部门负责流通环节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餐饮消费环节监管(机构改革未到位前由县卫监所代行监管),商务部门负责生猪定点屠宰环节监管,县商务局所属“放心办”负责

综合协调。将食品安全纳入政府目标考核范围,形成了政府负总责、责任部门各负其责的监管责任体系。

3. 初步构建了乡村两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延伸信息触角。创造性提出了“农村食品安全和消费维权一组一站建设工程”,即乡镇成立了农村食品安全和消费维权领导小组,村级设立了农村食品安全和消费维权联络站。目前全县已在龙阳镇、太子庙、株木山、周文庙、蒋家嘴、罐头嘴进行了试点,6个乡镇的百多个个行政村建立了食品安全联络站,切实加强了食品流通与消费环节的监管,使食品监管信息触角逐步延伸到行政村、居委会。

4.加强了标准化生产和源头管理。成立了“汉寿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县花木兰蔬菜批发市场和东套市场都建立了蔬菜农残检测室,在聂家桥生猪交易市场和南湖定点屠宰场设立了生猪检测站,开展快速检测。初步形成了检测体系框架。

5.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农业、畜牧水产部门对种子、化肥、农药等进行了专项整治,查处违禁使用和滥用饲料添加剂、生长激素等行为;质监部门专项整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打击了在食品生产加工中的掺杂掺假等违法行为;商务部门加强生猪屠宰管理,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和制售病害肉、注水肉等不违法行为;工商部门专项整治食品流通市场,清查假冒伪劣食品;卫生监督所专项整治餐饮业;放心办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打假、专项检查,重点狠抓了县城区临街设灶、农村赈酒备案等专项整治,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安全热点、难点问题。

二、当前我县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关于我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调查报告】

1.食品生产环节存在隐患。一是初级农渔产品生产源头污染比较严重。调查发现,我县部分农资经营店仍然销售甲胺磷、呋喃丹、杀虫米等高毒、高残留农药。部分种植、养殖户为谋求经济利益,在生产过程中乱用化肥、农药、生长激素,甚至非法使用违禁药品,导致农渔产品有毒、有害物质增多,药物残留量超标。二是食品生产加工业状况不容乐观。我县食品生产加工产业总体水平较低,生产规模较

小,分布较散,管理较乱,环境较差。县质监局调查统计,全县240余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及小作坊中,卫生许可获证的仅有57家,仅占总数的23.5%。全县众多的米粉、面条、糕点加工等作坊无一家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全县数十家桶装水生产企业也只有4家取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在全县已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57家企业中,获得

A 级认证的只有中央粮食储备库一家,获得B级认证的只有6家,其余50家只获得C级认证。

2、食品消费环节问题仍很突出。一是学校内及校门口的食品卫生状况堪忧。从我们对龙池、一中、二中食堂调查走访的情况来看,除龙池情况较好,一中、二中食堂都存在着食堂内环境欠整洁,防蝇、防尘设施不足等问题,学校食堂与校内超市在坚持索证索票,建立进货台帐上欠规范;校门口食品经营多为小吃群、小摊点,许多包装食品经常露天摆放,风吹日晒使食品在保质期内就已经变质,严重影响学生身体健康。二是无证照流动摊贩、“夜市排挡”问题较多。无证照流动摊贩和“夜市排挡”在县城及各乡镇均有存在,大多集中于广场、农贸市场以及学校周边等人流密集地区,这些无证照流动摊贩、“夜市排挡”无保洁、消毒等设施,卫生条件差,“三无”、假冒伪劣、过期变质食品较多,严重危害到群众健康安全。三是食品包装的安全状况令人堪忧。大量回收废旧物品制成的食品包装容器直接接触入口食品,其有害成分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可忽视,如方便袋、快餐盒、一次性口杯等。四是由于食品添加剂的检测工作比较复杂,是否存在食品加工者擅自添加或多加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掺杂掺假的现象很难发现。【关于我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调查报告】

3.食品安全检测及预警体系不健全。我县食品安全检测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食品安全检测机构低水平重复建设突出。目前,我县从事食品安全检测的机构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质监局产品质量检验所、食品药品监督局、农业局农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此外还有畜牧水产局已购臵设备正准备筹建检测中心,而获得质监部门计量认证,能够出具有法律效力检测结果的检测机构有疾控、药监和质监三家。而与此相对应的是所有食品安全监管相关部门大部分检测都是到省市完成,往返交通费除外,每批次的检测费用在千元以上。如畜牧

水产部门、农业部门有相关高级的检测设备,但却缺乏检测技术人员,即便能做的一部分检测项目,因为没有通过检测机构认证,其出具的检测结果也不能作为处罚依据。相反疾控中心有资质、有技术力量,但因为设施不全,目前只能做部分项目检测。二是检测面不宽。到目前为止,我县还未形成从农田到餐桌整个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督检测网络,除了农业部门对花木兰、东套市场的蔬菜水果进行抽检,畜牧部门对聂家桥生猪交易市场、南湖生猪屠宰场对生猪进行抽检外,市场上销售的大部分农、畜产品未经任何检验或是经“蜻蜓点水式”检测就进入百姓家直接食用,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三是检测标准较低。农业局检测过的蔬菜水果能够保证不会引发急性中毒,而不能保证慢性中毒或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畜牧水产局主要对生猪的瘦肉精、5号病等进行抽检,而对其它激素、抗生素等是否超标不作日常抽检。

4.食品安全监管经费短缺。食品监管经费未能全部列入县财政预算,列入财政预算的也远远不能满足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监管的需求。生产环节、流通环节食品抽样检测的购样费、检测费是一项不小的开支,如果不解决相关工作经费,直接影响质量监管工作的开展。

5.食品安全协调工作还不到位。一是食品监管体制改革未到位。《食品安全法》已于6月1日起实施,明确了各职能部门分段管理的职责,但从省里到县里至今没有具体改革方案。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没有食品安全管理的人员编制,《食品安全法》要求,卫生局餐饮卫生监管、食品卫生许可职责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而餐饮环节监管职责的移交由于缺乏执法主体而面临困难。另外如卫生行政如何综合协调省市直管的工商、质监、药监等部门,都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应解决的问题。二是放心办协调作用有限。放心办属县商务局归口单位,难以有效协调县直正科级单位,更别说协调工商、质监等省市直管单位了。加上放心办主任身兼蔬菜办、化学危险品管理等多个工作职责,协调工作力不从心。三是信息公开制度尚未建立。从近几年发生的在全国影响较大的食品安全事件来看,有关食品安全的官方信息往往滞后于新闻媒体,从而导致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产生一定程度的忧虑。从本次调研也可以看出,各执法部门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及食品安全的具体情况缺乏有效的内部通报制度、信息发布制度及公【关于我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调查报告】

示制度和与群众沟通互动的法定渠道及长效机制。四是乡镇食品安全工作有待加强。目前,我县所有乡镇都成立了食品安全工作班子,明确了分管领导,但由于我县食品安全考核属于安全生产考核中的一个子项,没有建立与食品安全工作重要性相匹配的考核机制,乡镇党政主职无压力,分管负责人身兼数职、精力有限,也没有专职工作人员,使得大部分乡镇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没有真正启动。

三、建议

1.健全组织体系,强化监管合力。安全食品的生产和销售是一项综合性强的系统工程,必须多部门配合。要理顺监管体制,梳理监管职能,消除责任盲区,形成合理、明确的分工。一是理顺监管体制。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组建“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切实发挥食品安全委员会协调指导作用。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分析食品安全工作的重点,统一协调指导食品安全监管和整治工作,及时解决食品安全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按照《食品安全法》规定在县卫生局设立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全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日常综合协调。二是履行监管职责。各监管部门应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职能划分,从大局出发,各负其责,相互支持,协调配合,积极发挥监管工作主力军作用。在分段负责的基础上,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联合执法和专项整治,及时查处食品质量问题严重或整改达不到要求的经营主体。三是成立乡级食品安全机构。没有成立乡级食品安全机构的乡镇,由乡镇政府牵头,乡级卫生院、工商所、农业综合服务站、畜牧站等部门参与,成立乡级食品安全机构,协助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及相关监管部门开展工作。四是健全协管网络。探索建立有效的乡村食品安全联络员激励和约束机制,实现各乡镇食品安全联络员、消费监督员、质监协管员、药品信息员“四员合一”,切实发挥基层监管作用。各监管部门应在行政执法人员专职监管的基础上,立足管辖领域,分别从乡镇、社区、村委会、居委会、相关行业协会、生产经营企业、离退休人员中聘请有一定法律知识,熟悉本领域食品安全知识和热心公益事业的社会人员担任协管员、信息员等,建立起本部门所辖领域基层全覆盖协管网络,把食品安全监管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乡、村及每一家食品企业和小作坊,消

第四篇:《关于我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食品药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为进一步了解我县食品药品安全现状,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文件精神,我办分别深入到各乡镇,县城街道等地,和工商局、质监局、农业局、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具有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职能的部门,对我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进行了一次为期3个月调研。调研采取走访查看,召开座谈会,听取相关单位和部门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情况汇报等方式进行。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食品药品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我县食品安全工作主要情况

从这次调查摸底中了解到,截止2011年6月统计,全县21个乡镇有335家餐饮单位,学校集体食堂45家,共有从业人员近2000人,当前我县食品工作分工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卫生监督局负责发放餐饮服务许可证及日常监督检查。

(二)、我县药品监管

截止2011年6月,我县共有51家药品零售药店,2家药品批发企业,2家医疗器械批发企业,3家县级医疗机构,21个乡镇卫生院,107家村卫生室,11家医疗门诊。上述单位经营使用的药品均由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的监督检查。【关于我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调查报告】

二、采取的主要监管措施

(一)领导重视,责任落实,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近年来,全县各级党政领导重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2010年,县政府根据国务院和中央编办的文件精神,成立了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明确了三个责任,即:各级政府对食品安全负总责,各有关部门对食品安全分段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对食品安全负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强了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提高了食品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全县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工作机构、人员、责任、措施都已到位,初步形成了“全县统一领导、乡镇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机制,为全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建章立制,实行目标管理,确保食品安全协调机制高效规范运转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为确保食品安全各职能部门能充分发挥应有的效能,县政府按照中央和省、州县的要求,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一系列相关文件,为全县的食品安全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今年初,县政府又与各乡镇和相关部门签订了《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从而完善了制度建设和责任监管体系建设,为开展食品安全的综合协调工作,落实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的食品安全责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分级管理,分段负责,确保食品安全

我县食品安全工作采取“以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

为辅”的方式。农业、畜牧等部门负责抓好食品源头污染的治理,确保食品源头安全;质量技术监督管理等部门负责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整治,确保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安全;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负责食品销售现场的监管,确保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经贸局负责生猪定点屠宰环节的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也依据各自的职责,切实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管理。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县食品安全监管各组成部门协调一致,尽职尽责,确保了全县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四)日常监管、专项整治与联合执法并重,食品安全工作成效显著

全县各级政府及各有关部门认真履行自身职责,大力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县质监、工商、卫生防疫、农业、经贸等执法监管部门针对食品安全的重点环节、重点场所、重点品种,强化日常监管,突出专项整治,重大节假日期间大力开展联合监督检查的执法活动;据统计,仅今年前6个月,全县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共出动行政执法人员360人次,车辆68台次,共检查各类食品生产企业和小作坊70户次,各类食品经营企业1600家次,各类食堂、餐饮摊点60家次,下架各类不合格食品2000公斤,全县辖区内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五)药品安全工作

1、扎实做好药品市场的整顿工作。

以日常监管为基础、专项检查为手段,对药品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的药品购进渠道、供货资质、储藏养护、调配使用等行为进行了全面检查,我局在药品监管工作中共出动执

法人员150多人次,车辆40多台次,检查药品经营使用单位102户次,共立案5起,结案2起。

2、巩固GSP认证工作成果,加强对企业跟踪检查力度 为巩固GSP认证成果和GSP跟踪检查,2011年4月18日我局对今年到期换证的药品经营企业负责人进行为期一天的法律法规和GSP培训,通过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开展专项检查,确保药品安全

(1)、开展从江县医疗机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调查及监督检查。根据州局《关于调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通知》的文件要求,我局对县级医疗机构163个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今年,我局重点对医疗机构检查基本药物的购进、验收、养护等环节的检查,截止6月底,我局共检查了医疗机构35家(次),出动执法人员26人(次),对不符合要求的医疗机构下达整改通知书。

(2)、开展了非药品冒充药品专项检查。为巩固第一阶段非药品冒充药品的集中整治工作成果,净化药品流通和使用环节,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我局深入地开展了第二阶段非药品冒充药品专项整治行动,对全县以及所辖21乡镇的药品经营企业进行了有重点的检查。通过检查,对2家药品零售企业涉嫌非药品冒充药品的9个品种进行抽样送检,要求其立即下柜,暂停销售处理。通过检查对净化我县药品流通市场收到了很好得效果。

(3)、其他专项检查。根据省、州稽查局转发有关文件精神,我局今年1-6月以来开展了查处假药欧亚新疝王胶囊及高效壮骨胶囊等专项检查,通过检查,我县未发现文件所述假药。

4、加强药品抽样监督工作。2011年州局下达了30个品

种药品抽检任务,目前已经抽取23个品种,保健品3个品种,协助州局快检车筛查抽样10个品种,截止目前发现不合格检品1个批次,已立案调查。

六、医疗器械质量安全工作

(一)规范医疗器械经营行为

继续加强对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监管,一是查购进渠道是否合法;二是查索要的资质证明是否齐全;三是查贮存条件是否符合规定;四是查批发行为是否规范。对辖区内的企业组织开展“回头看”行动,促进企业强化经营质量管理,进一步规范了医疗器械批发企业的经营行为。

(二)强化医疗机构使用医疗器械的行为

1、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一是查对大型医疗器械是否建立了采购、使用、维修档案;二是查对检验用医疗器械是否纳入医疗器械进行管理(具体内容有购进渠道、索要资质证明、验收登记、贮存条件、用后处理);三是查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的使用是否规范(重点是用后毁形)。

2、小型医疗机构:主要查使用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购进渠道是否合法,购进时是否索要资质证明,购进后是否按规定验收登记,用后是否按规定毁形程序进行毁形并记录。

(三)加强对口腔医疗器械的监管

针对历年来对口腔医疗器械监督管理薄弱的现况,我局对口腔诊所进行了专项整治。通过整治,使口腔诊所的负责人转变了看法,提高了认识,增强了法律意识,并督促建立了医疗器械验收记录,索要并建立了合格供货方档案。

(四)开展植入性医疗器械的专项检查

我局对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及部分乡镇卫生院进行了专

第五篇:《关于我市食品安全工作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市食品安全工作的调查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

(2005年7月20日)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我委对我市食品安全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同时,各县(区)人大对辖区内的食品安全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食品安全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

近年来,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紧紧围绕“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工作方针,组织卫生、工商、质监、农业、林牧渔业、公安、食品药品监督等多个部门,全面开展食品专项整治和“食品放心工程”,综合整治食品源头、生产加工、市场流通、餐饮消费等各个环节,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行为,及时查处食品方面的大案要案,我市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猖獗势头有所遏制,食品生产经营秩序逐渐好转,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粮、油、蔬菜、肉、水果、奶制品、豆制品和水产品的质量安全状况有所改善。

(一)开展了一系列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广泛深入地开展食品卫生专项检查和专项整治活动,是不断推进食品安全的有效手段。一是开展食品卫生许可专项整治,印发了《淮安市卫生行政许可工作规范》,进一步规范了食品行业准入条件,建立了规范的食品卫生许可程序,从许可的各个环节严格把关,避免了不符合卫生条件的单位取得卫生许可证。二是开展“五小”行业专项整治。目前,市区6808户“五小”单位,已有3289户基本上达到了创卫标准。三是开展了儿童食品专项整治。重点是开展劣质奶粉专项整治,检查奶粉经营户1787户次,封存可疑奶粉21948袋,并被集中销毁。三是开展肉制品专项整治,对生猪屠宰加工进行重点监管,严打私屠滥宰、加工注水肉和病肉违法行为。2004年市区生猪进点屠宰率达到95%以上。此外,还开展了亚硝酸盐专项整治,并在几大节日之前开展食品市场检查。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是以解决蔬菜有机磷农药残留为突破口,进行了植物产品农药残留超标整治。在粮食、蔬菜、瓜果及特许作物生产过程中,全面禁止销售、使用甲胺磷等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切断注入源头。农业、林牧等部门全面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强化农业、养殖业投入品监管。二是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成效显著。目前,全市通过省级以上认定的粮油、蔬菜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达到400.9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68.03%。2003年,洪泽

县被列为全省唯一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整体推进县,楚州区、金湖县、涟水县、盱眙县,在此之后,相继被列为全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整体推进实施县,至此,认定面积达236.64万亩,整体推进认定县(区)数和认定面积均为全省第一。三是农业标准化建设扎实推进。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省级3个,市级20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改变了我市农业长期重数量、轻质量的传统种养模式,为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奠定了基础。四是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初步建立。2001年9月,我市成立了市农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2003年12月,该中心通过了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主要负责农产品、肥料、土壤等检验测试工作。在3·29液氯泄露和4月19日前进路小青菜污染事件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此外,在市县25个市场开展了市场准入,并按有检测室、有检测员、有检测仪、有台帐、有标志牌、有公示牌、有无公害农产品销售专区或专柜、有管理制度的“八有”标准逐步规范、提高。楚州区去年起还在17个乡镇农贸市场开展蔬菜农药残留速测灵检测试点工作。五是加强了兽药饲料生产经营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组织淮阴正大有限公司、淮安天参饲料有限公司等10个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企业向社会作出“守法经营、诚信服务、让农民朋友用上放心兽药饲料”的公开承诺,与近300家兽药饲料经营企业(户)签订了“农资守法经营承诺书”,并开展专项治理工作。

(三)对食品卫生进行量化分级管理。2004年,市卫生局在大中型餐饮业、学校食堂、纯净水生产企业开展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试点工作,从卫生行政许可和日常监督两个方面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评价,按照其卫生风险度分成A、B、C、D四个等级,以此确定监督检查频次。目前,有28家单位被评为食品卫生A级单位,以苏食放心早餐等为代表的A级单位已成为我市食品卫生行业的亮点。

(四)及时处理了一批大案要案。2004年10月3日,涟水发生一起因食用含亚硝酸盐的熟食引起的中毒事件,中毒98人,死亡1人。市、县卫生部门在接到群众举报后,立即启动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时、平稳、圆满地解决了该事件,受到了省卫生厅的专门发文表彰。2004年6月份,市卫生局与工商、公安局密切配合,对淮海路菜场的水发产品进行突击检查,查获违法添加工业用氢氧化钠的水产品2000多公斤。2004年11月份,市卫生部门在接到群众举报后,在八二新村捣毁一个生产假劣有毒儿童食品“麻辣条”的窝点,共没收食品及食品原料7.2吨。

(五)初步建立了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及机制。一是健全了工作机构。为确保食品安全工作取得成效,今年6月份,市政府在原来由12个部门组成的食品安全工作协调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了由21个部门参加的“淮安市食品安全委员会”,负责全市食品安全工作指导协调工作。二是明确了部门分工。根据国务院《决定》和省政府《意见》精神,对食品安全工作实行分段监管为主、

品种监管为辅的监管方式,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分工。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质检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工商部门负责流通环节的市场秩序和食品质量的监管;卫生部门负责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其他相关部门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负起责任。三是完善了工作机制。目前,全市已初步建立了“各级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食品安全工作机制。

二、我市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食品安全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当前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仍然很多,有的还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

一是人民群众食品消费安全感不高。近年来,有毒食物层出不穷,掺假手段千变万化。有的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有的滥用或超量使用增白剂、保鲜剂、食用色素等加工食品,有的用地沟油加工食用油等。广大人民群众在选择食品时无所适从,普遍感到不安全。2002年以来,市卫生部门共接到报告食物中毒事故25起,中毒278人,死亡1人。

二是农村食品市场隐患很大。城区食品安全监管力量已经不足,而广大农村和城郊结合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基本上是盲区。大多数造假者都隐藏在农村和城郊结合部,假冒伪劣食品以其低廉的价格,大多流向农村市场,隐患很大。

第六篇:《关于我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调查报告》

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进一步了解我区食品安全现状,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区委办、区政府办《关于印发2015年度政治协商和参政议政工作安排的通知》精神,按照区政协常委会议统一安排,我和区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区民革、区农工党部分成员组成专题调研小组,于4-6月份对我区食品安全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深入到区食品药品监管分局、区质监分局、区工商分局、区卫生局、区商旅局、区发改委动检站等部门和有关市场,听取工作情况通报,召开座谈会,走访查看集贸市场,探讨加强食品安全体系建设的思路和对策。6月24日,区政协召开十三届十次常委会议,专题听取区政府关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通报,并就此协商讨论。现就调研与协商建言情况综述如下,以供区委、区政府决策参考。

一、基本情况

据调查,截至目前,全区共有5190家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含集市摊位)。按管理环节细分如下:生产环节现有58家各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具体包括23家卤肉制品、4家纯净水生产厂、11家糕点生产企业、6家各类食品分装企业、3家米面加工厂和11家其它企业;流通环节现有4028家食品经营企业(含集市摊位),具体包括15家大中型超市、56家小型超市、1035家小副食店、29个农贸市场(摊位2704个);消费环节现有1104家各类餐饮企业(含学校食堂),具体包括1028家餐饮企业、26家学校食堂、50家酒吧及咖啡厅。从事食品生产经营人员近2万人。按照量化分级管理要求,区质监分局、区卫生局分别对食品生产环节和消费环节实施了量化分级管理。目前,全区食品生产环节共有29家a类企业、28家b类企业(小作坊),并有9个产品通过qs论证。全区食品消费环节共有6家a级餐饮企业、58家b级餐饮企业、964家c级餐饮企业。

近几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各职能部门履职尽责,创新思路,完善机制,密切配合,强化措施,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多年来我区未发生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成绩来之不易。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度绩效考核目标。区政府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十件实事之一,每年提出工作目标,督促相关职能部门狠抓落实。区财政局每年安排16万元食品安全专项工作经费,并拨付7万元购买一台食品安全执法车,保障食品安全组织、协调和执法工作。2015年,按照市政府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要求,区政府安排126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2015年,根据全市创建食品安全示范街工作要求,区财政局安排了24万元的创建经费和8万元的食品抽检经费。

全区各监管部门根据工作职责和工作重点,细化目标与任务,与责任科室、责任人及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签订责任状,层层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机制,为全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各职能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各自印发了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一系列文件,有力夯实了依法行政、规范执法的工作基础。为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各监管部门制定了《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不断完善应急处置机制。2015年以来,全区共组织了2次规模较大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有效提高了我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2、明确工作职责,完善监管体系。目前,我区食品安全工作采取“以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监管体系:区食品药监分局负责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区质监分局负责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整治,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行为,确保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安全;区工商分局负责开展散装、裸装食品的专项检查,以消费者举报投诉为重点,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确保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区卫生局以食品放心工程和量化分级管理为基础,加强消费领域食品安全监管,通过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确保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区商务旅游局以生猪定点屠宰环节为监管重点,加强流通领域猪肉、酒类、蔬菜等安全监管;区发改委动检部门以规范市场检疫程序为抓手,打击销售病害动物产品和未经检疫的违法行为,保障全区畜产品安全。近几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食品安全监管各组成部门相互补位、相互配合,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工作体系,为确保全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关于我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调查报告】关于我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调查报告

3、突出工作重点,增强监管实效。近年来,各监管部门认真履行自身职责,针对食品安全的重点环节、重点场所、重点品种,加强日常监管,突出专项整治,强化重大会节的食品安全保障,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食品安全热点问题,注重畜禽统一防疫,大力开展联合监督执法,努力增强监管实效。一是强化日常巡查,消除安全隐患。通过建立食品安全巡查、抽查、备案制度,加大对生产企业食品原料进货验收制度,严格落实流通备案登记制度,督导超市、集贸市场严格落实动物产品索票、索源制度,加大食品添加剂使用备案制度的巡查力度,极大消除了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安全隐患。据统计,2015年全区食品安全各职能部门共出动行政执法人员23289人次,车辆3009台次,共检查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48492户次,取缔无证食品窝点33户,查获各类假冒伪劣和不合格食品13857.5公斤,收缴并无害化处理动物产品1162公斤。二是开展专项整治,保障食品安全。通过对汉口火车站、金家墩、新华路长途客运站等重点地段进行专项检查,对散装、裸装食品进行全面清查,对宾馆、酒店及餐饮单位的食品加工、贮存及餐具消毒措施进行督导巡查,加大对春节、“五一”、“十一”等重大节日和文博会、旅游节、赛马节、美食节等重大活动的食品安全保障力度,确保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期间的食品安全。近年来,我区先后组织开展了问题瓜子、减肥胶囊、卤制品、劣质奶粉、红心咸蛋、豆制品、米粉、放心肉及滥用食品添加剂等各项食品专项整治活动,查获假冒白云边假酒200多件,查处各种食品违法案件10余起,涉案金额27万余元,销毁假冒伪劣食品8吨,货值约11万元,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三是加强市场检测,增强监管成效。每年有针对性地对鲜活鱼类、芝麻酱、绿豆糕、芝麻糕、精武鸭脖子以及中小餐馆餐具等食品与用具进行抽检,2015年共检测512个批次,750多个项次,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加大对农产品检验检测力度,2015年共抽检蔬菜6050批次,合格率99.9%;“瘦肉精”检测1800批次,合格率100%。四是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全民意识。开展“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食品安全宣传周”等活动,推进食品安全宣传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工地,利用板报、宣传栏、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咨询服务等形式,积极营造舆论氛围。2015年以来,全区共免费发放各类食品安全法制宣传资料5万余份,有力推动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学习,切实提高了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五是创新工作思路,探索长效管理模式。依托城市网格化管理平台,发挥150名网格管理员的“流动哨”作用,通过24小时不间断的巡查,随时掌握食品安全的动态信息,各职能部门抽调执法人员组成工作专班,实行包括节假日在内的轮流值班制,及时有力地查处被投诉的食品经营单位,实现全区食品安全的“无缝管理”。

上述实践证明,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广大干部、职工为江汉一方土地保社会稳定、保食品安全、保百姓健康,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积累了好经验、好办法。2015年以来,全区未发生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我区食品安全工作在全国31城市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工作中受到国家及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我区连续三年荣获“全市食品安全先进区”光荣称号。我区食品安全依托“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做法 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

第七篇:《关于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近日,我带领部分县政协委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乡镇、社区、市场、学校、大型工地和种养基地,对我县食品生产、加工、仓储、经营、消费和安全监管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经过听取汇报,实地查看、问卷调查、座谈分析,认为目前我县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健全,工作机制完善,食品安全隐患得到控制,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食品安全问题正逐步解决。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食品安全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建立了组织协调机构

2015年1月,为了做好全县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县政府成立了XX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2015年5月,为了整合食品药品监管资源,加强对食品药品生产、加工、仓储、营销等环节的安全监管,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县政府在成立的XX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的基础上,新组建了XX县食品药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崔黎担任主任,县委常委、副县长马宏亮、张华久,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姜允宏,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马仁峰担任副主任。县委宣传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局、农委、商务办、公安局、工商局、质监局、广电局、畜牧局、教育局、文化局、法制局、菜蓝子办、商务协会等 22单位为成员。委员会下设办公室,马仁峰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从而形成子“政府统一领导、负总责,综合监管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相互配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健全了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在协调委员会的统一指导下,全县健全和完善了“三员”“四定”“三进”“四图”“两书”“一报告”“政府总督查”为主要内容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即在每个职能部门都明确设立监管员,在30个乡镇聘任了73名食品药品监督协管员、在村级设立了食品药品监督信息员337名,覆盖率达100%。经过多次培训,73名协管员和337名信息员的监督管理水平得到了提升。协调办公室印发了《XX县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两档”建设指南》,推行了食品安全信用体系“两档”建设工作。制定完善了《XX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议事制度》、《XX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工作制度》、《XX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联络会议制度》、《XX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紧急重大情况报告制度》、《XX县食品安全监督检验制度》、《XX县食品安全监管考核办法》、《XX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督察督办制度》、《协管员、信息员考核办法》等17个食品安全工作制度,并在监管工作中得到了落实,取得了较好的实效。

(三)完善了食品安全应急措施

经协调委员拟定、县政府发文印发了《XX县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并开展了两次模拟演练,协调各部门提升了食品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关于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四)界定了职能部门的监管责任

2015年9月,县政府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的通知精神,制定下发了《XX县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的通知,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理顺了食品安全监管职能,明确了监管责任。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对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并承担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的职责;县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县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县卫生局负责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县工商局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同时做好食品广告监管工作;县畜牧局负责动物疫情监测、防控及饲料监管工作;县商务部门负责牛、羊、猪定点屠宰和肉类监管工作;县委宣传部负责指导宣传工作;县广电局具体负责宣传报道工作;县教育局负责学校食堂的管理;县文化新闻出版局负责食品包装标签等印刷的管理;县公安局为执法单位保驾护航,协助重大食品案件的查处工作;菜篮子办负责蔬菜的抽验检测工作。

农业和商务等部门除协调做好上述工作外,重点做好种植养殖、食品加工、流通、消费环节的行业管理工作。其他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能也赋予了相应的工作职责。

二、食品监管体系工作开展情况

(一)县、乡(镇)政府工作情况

1、县政府成立了XX县食品药品安全协调委员会,下设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XX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具体负责指导全县食品监管体系建设工作。县协调委员会定期召开成员单位协调会议,听取工作汇报、分析查找食品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各乡镇政府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下设协管办公室,明确专人负责日常本辖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2、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为了更好地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县政府每年都与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签订了《XX县食品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制定了《XX县食品安全目标管理考核评估方案》,在年底经考核对落实《责任书》较好的单位及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对工作失责或监管不力的予以通报批评。

3、把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经费纳入县政府预算,保障县食药安协委办公室和有关部门食品监管工作所需经费,有力地支持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

(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对职能部门进一步强化责任,明确任务。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真 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fanwen117288/

推荐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安全监管责任体系建设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