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各类报告 时间:2016-05-02 12:16:12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各类报告】

第一篇:《2014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4年1月20日在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云南省省长 李纪恒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是本届政府履职的第一年。面对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省内自然灾害频发等严峻形势,省人民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坚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有机统一,科学谋划、从容应对,攻坚克难、锐意进取,采取一系列既利当前、更谋长远的举措,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稳中有快的良好态势。

一年来,我们把扩大内需稳增长放在首要位置,出台了稳增长“28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定期分析经济形势,强化经济运行调节,着力化解各种矛盾,推动我省经济稳中向好发展;把简政放权、激发活力作为重要抓手,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深入开展服务基层年、项目落地年和作风转变年活动,充分激发市场创造活力和发展内生活力;把国家向西开放作为战略机遇,充分依托沿边区位优势,务实推进与东南亚、南亚国家以及泛珠三角、长三角区域和周边省区市的交流合作,扩大全方位开放;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民生优先,将70%以上的公共财政资金投向民生领域,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妥善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让全省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把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作为工作方法,紧紧抓住产业建设年、固定资产投资冲万亿、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首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救灾防灾减灾等大事、要事、难事、急事,科学配置资源和力量,统筹抓好各项工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经过努力,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迈上万亿新台阶,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17‰,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2%左右,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2.9%,主要指标增幅位居全国前列,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基本完成,本届政府工作实现良好开局。

(一)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三大战役”进展顺利。滇中产业聚集区建设积极推进,蒙自经开区、杨林工业园区升格为国家级园区,工业园区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526亿元。扶持培育850户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新培育30个省级小企业创业基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工程、小微企业信用贷款试点工作成功启动,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6.1%。县域产业发展、富民强县等工作得到加强。

三次产业稳步发展。启动高原特色农业“十百千”行动计划,昆(明)曲(靖)绿色经济示范带建设快速推进,首批40个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和37个省级农业庄园建设顺利展开,农产品网络营销力度加大,粮食总产量达1824万吨、增产74.9万吨,肉类总产量达610万吨、增产27万吨,新增木本油料基地257万亩。着力推动工业跨越发展,“3个10千亿工程”建设深入推进,蔗糖产业振兴3年行动计划全面启动,“两烟”实现税利1450亿元,北京汽车集团云南产业基地落户瑞丽。建筑业保持较快增长。启动实施服务业发展3年行动计划,商贸、物流、休闲健康、养生养老等服务业加快发展。扎实推进旅游强省建设,昆(明)玉(溪)红(河)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10大历史文化旅游项目、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旅游总收入达2111亿元。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正式启动,企业上市工作力度加大,省内金融机构与境外金融机构的双边、多边合作加强,“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扎实开展,积极推动保险机构融资支持交通、水电、城市建设,全年完成银行各项信用融资2500亿元以上、直接融资800亿元以上。

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新一轮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启动实施,组织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科技项目133项,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开发一批重大新产品,新增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个,创新型(试点)企业达238家,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能力有效提升。推进千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加强重点用能单位特别是六大高耗能行业企业能耗在线监测预警,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新进展。质量兴省战略稳步推进,企业的质量和品牌意识进一步树立。

(二)基础设施建设迈出新步伐

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3年攻坚战全面打响。创新思路、创新举措,全年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913亿元。大理—丽江、昆明绕城高速西北段、锁龙寺—蒙自、昆明—武定、保山—腾冲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全省高速公路营运里程达到3200公里;南北大通道、龙陵—瑞丽等在建高速公路加快推进,镇雄—毕节、富宁—那坡等省际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昆明—广通复线、玉溪—蒙自铁路建成运营,新增铁路复线运营里程106公里;昆明地铁1

号线载客运营;沪昆、云桂、蒙河等在建铁路建设步伐加快,成昆铁路扩能永仁—广通段、成贵铁路云南段开工建设。澜沧江五级航道二期工程、库区航运建设取得进展。西双版纳机场改扩建工程投入使用,昆明长水国际机场配套项目和泸沽湖、沧源机场加快建设,澜沧、蒙自、昭通、腾冲机场项目前期工作进展。

水利、能源、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深入实施兴水强滇战略,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建成通水,滇中引水工程进入立项审批阶段,新开工建设骨干水源工程45件,建成山区“五小水利”52.8万件,水利建设投资突破300亿元。鲁地拉、溪洛渡等水电站投产发电,全省电力装机容量达到6300万千瓦,城乡电网升级改造步伐加快;中缅天然气管道建成通气,石油炼化基地建设稳步推进。4G无线通信工程建设启动,“三网融合”试点、昆明区域性国际通信出入口加快建设,网络信息安全不断加强。

(三)城乡发展呈现新变化

城镇化发展步伐加快。深入推进城镇上山,实施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项目80个。启动实施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一批城市综合体和乡镇“一水两污”项目开工建设。滇西南和滇东南城镇群规划编制完成。切实维护转户农民权益,210万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城镇化率达到40.48%。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提高新农村省级重点村建设补助标准,完成重点村建设1500个。启动701个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稳步推进文化惠民示范村建设,294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1.5万公里,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85万亩,改造中低产田地320万亩,解决29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

片区扶贫攻坚全面实施。4个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全面推开,启动怒江州扶贫攻坚,宁蒗扶贫攻坚大会战和富源整县推进扶贫开发成效明显。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全面加强定点帮扶和沪滇对口帮扶合作。独龙江公路隧道即将贯通,独龙江乡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工作取得重大成效。完成1万个自然村整村推进、56个扶贫开发整乡推进,全年减少农村扶贫对象100万人以上,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2014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深入推进“七彩云南保护行动计划”和“森林云南”建设,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完成营造林850万亩,改造低效林402万亩,治理陡坡地80万亩。加大力度保护和治理滇池、抚仙湖、洱海等九大高原湖泊,大力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公园体系建设。积极创建普洱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持续推动低碳省试点工作,切实维护全省各族人民的生态福祉。

(四)民生保障取得新进展

就业保持总体稳定。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工作,城镇新增就业31万人,帮助零就业家庭2757户实现就业。农村新增转移就业97万人。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各项惠民增收措施落实到位,农民家庭经营性、工资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持续增长。最低工资标准增长15%以上,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每人每月平均增加193元。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各类社会保险参保人数累计达4440万人,稳步提高基本医保覆盖面和待遇水平,新农合、城镇居民和职工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80元,启动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试点,解决了103万城镇低收入人口和467万农村贫困人口最低生活保障。棚户区改造五年规划启动实施,组织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地震安居工程建设50万户,建成23万套城镇保障性住房、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10件惠民实事全部办结。学前教育3年行动计划实施效果明显;义务教育公共财政投入加大,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得到提高;推动解决民办代课教师遗留问题,职业教育稳步发展,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加大、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省、州(市)重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红河哈尼梯田申遗成功,隆重节俭举办第13届亚洲艺术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能力稳步提升。“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深入推进,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事业繁荣发展。全面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 示范点创建工程,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取得新成效。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工作取得新进展。

抗灾减灾工作及时有效。扎实做好宁蒗“6·24”地震、彝良“9·7”地震、镇雄“1·11”泥石流滑坡、洱源“3·3”地震、迪庆“8·28” “8·31”地震等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年度重建任务全面完成。全面推进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建设10项重点工程,基本建成应急救灾指挥信息系统,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

(五)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集体林权制度等改革不断深化,统筹城乡发展和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深入推进。省级重大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中心挂牌运行,16个州(市)和129个县(市、区)政务服务中心建成使用,取消、下放和调整省级行政审批项目433项。开展结构性减税,“营改增”试点启动实施。旅游综合改革、国资监管和国有企业、医

药卫生、城镇发展、财税、价格、投融资和涉外经济等体制改革步伐加快。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取得新进展。

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升。首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21届昆交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取得圆满成功。促成召开桥头堡建设第二次部际联席会议,顺利承办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四方联合工作组第一次会议,强化国家相关部委和云南省上下联动、协调推动的桥头堡建设机制。进一步深化与台港澳及部分省区市的经济合作,成功举办首届滇缅合作论坛和中国云南—老挝北部合作特别会议暨工作组第六次会议。务实推进沿边开放,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总体规划、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红河综合保税区成功获批,出台支持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和磨憨、河口跨境经济合作区的政策措施。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58.3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25亿美元,引进省外到位资金3968亿元人民币。

(六)民主法治和政府自身建设得到新加强【2014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民主法治建设扎实推进。认真执行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省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省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依法治省和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法规规章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地方性法规草案2件,制定省政府规章5件。法制宣传教育、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工作得到加强。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综合运用信访、调解、行政复议等多种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妥善处置中石油云南炼油项目相关事件,安全生产治理整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禁毒防艾、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扎实开展,“平安云南”建设取得新实效。

同时,省政府和政府各部门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明确了整改措施,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政府职能和作风进一步转变,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提升。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云南省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省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克难奋进的结果,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监督、支持、帮助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和衷共济、通力协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广大干部群众,驻滇部队、武警官兵,中央在滇单位和各类驻滇机构,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向所有关心支持云南建设发展的海内外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还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主要是:产业发展总量偏小、层次不高,调结构转方式、化解产能过剩任务艰巨;工业企业经营困难,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快;民营经济发展不足,国有经济活力不强;节能减排

第二篇:《2015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代省长 陈 豪【2014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政府工作回顾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起步之年,也是在困难复杂的经济环境中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云南省委的领导下,省人民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努力改善群众生活,奋力抗击自然灾害,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统筹抓好各项工作,保持了经济平稳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全省生产总值增长8.1%,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7%,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8%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7.1%。重点推进了八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保持经济平稳增长

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省政府领导带队开展调研督查,坚持定期研究经济运行情况和召开全省经济形势分析会,及时出台稳增长16条等系列政策措施。合力推进20个重大建设项目和20项重要工作,实施万亿元重点项目投资计划,集中开工739个重大项目。强化预算执行和资金支出管理,清理和盘活存量资金,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扎实推进高原特色农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稳步发展,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再创新高,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全面部署工业转型升级,研究出台汽车等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加快中石油炼油项目建设,分类优化园区布局。果断关闭整合小煤矿,推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坚决淘汰炼铁、

水泥、黄磷等落后产能,分类推动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结构调整,节能降耗目标基本完成。健全刺激消费政策,培育健康养老等消费热点,推动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发展,旅游强省建设取得新进展。银行融资2806亿元、直接融资1214亿元。新一轮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扎实开展。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通过引入战略合作伙伴、设立铁路建设基金、组建港航投资公司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综合交通建设投资超过1000亿元。玉磨、祥临、弥蒙、叙毕(云南段)铁路项目建议书获得国家批复,丽香、保瑞铁路开工建设,蒙河铁路和昆明地铁2号线投入运营。昆明南绕城、楚广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新昆嵩、蒙文砚等23条高速公路建设全面启动。泸沽湖、沧源、澜沧机场建设加快推进。金沙江中游库区航运基础综合建设项目开工。水利建设投资达338亿元,新开工建设骨干水源工程40件,建成“五小水利”工程50万件,德厚、阿岗大型水库获国家立项,滇中引水工程前期工作有重大进展。梨园、观音岩等在建重大水电项目进展顺利,骨干网架及送电通道建设加快。新增石油天然气干支管道2200公里,五个州市开始通气用气。昆明区域性国际通信出入口建设、三网融合和智慧城市试点进展顺利。

(三)加大城乡协调发展力度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有序转移农业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2%,红河州、曲靖市、大理市被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积极稳妥推进城镇上山,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成效明显,有效保护了坝区基本农田。开工建设70个城市综合体,新增生活污水管网1373公里,基本建成25万套城镇保障性住房。推进新农村试点示范建设,完成750个省级重点建设村、500个美丽乡村、30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建设任务,村庄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建成农户科学储粮设施21万套。加快区域扶贫开发步伐,实施整村、整乡、整县、整州推进工程,减少农村扶贫对象100万人以上。生态治理力度不断加大,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新进展。高原湖泊水质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全面实施,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污染减排工作有效推进。我省被列为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西双版纳州和玉龙县列入全国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国家公园管理体制试点成效明显。

(四)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加快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以简政放权为突破口,共精简160项省级行政审批事项。商事

登记制度改革成效显著,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6.5%。农村土地制度、集体林权、统筹城乡发展、水价水权、供销社等改革取得进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省属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取得突破。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实现良好开局,“三农”金融改革创新和服务便利化不断推进。出台了开放型经济、教育卫生、财税体制和生态文明等改革方案。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一批重大项目列入国家规划,第2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22届昆交会成功举办,桥头堡建设第三次部际联席会议协调推进了一批重大事项。瑞丽、磨憨、河口、临沧等开放试验区、边(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步伐加快,红河综合保税区顺利通过国家预验收,昆明长水国际机场72小时过境免签获国家批准。对外贸易快速增长,进出口总额296.2亿美元。与泛珠三角、长三角、港澳台的合作交流务实推进,滇沪、滇冀合作水平不断提升,侨务工作不断加强。引进省外到位资金52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7亿美元。

(五)持之以恒保障和改善民生

财政支出重点向民生领域倾斜,云岭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云岭职工人才工程和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深入推进,启动实施“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工程,贷免扶补工作扎实开展,城镇新增就业36.5万人,扶持12万人创业,最低工资标准再次提高。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通高中教育、现代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稳步发展,加快推进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筹建工作。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稳步实施,“文化大篷车· 千乡万里行”五年任务顺利完成。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开展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启动加快中医药发展行动计划。推进社会保障扩面提标,主要险种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城乡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20元。初步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加快,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大力实施“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努力提高竞技体育水平。10件惠民实事全面完成。

(六)切实加强民族宗教工作

深入实施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兴边富民工程、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等专项规划,民族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向纵深推进,创建工作部省联席会议制度得到巩固,实施了10个示范县、65个示范乡镇、469个示范村建设项目,涌现出贡山独龙江乡、巍山永建镇、昆明金星社区等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典型,大理州和西双版纳州被列为全国首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和“十项精品、百名人才”工程初见成效。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

【2014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动,藏区、边境一线和城市民族工作持续加强。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开展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妥善解决民族宗教领域热点、难点问题,巩固发展了各民族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

(七)有序有效开展抗灾救灾

一年来,全省经受住了地震、台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考验和挑战。特别是盈江、鲁甸、景谷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直接指导下,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人民子弟兵舍生忘死、冲锋在前,全力抓好抗灾救灾。坚持把抢救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紧急转移安置和救治受灾群众,迅速抢修基础设施,做好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防范工作,避免严重次生灾害发生。及时开展卫生防疫,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落实“八包八保”等措施,全力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灾区生产生活秩序良好,恢复重建工作全面展开,群众生活安定、人心稳定。鲁甸抗震救灾成为我省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军地合作最好、投入力量最大的行动。景谷防震减灾工作扎实有效,在震级高、震源浅的情况下损失小、伤亡少。全省抗灾救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2014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八)着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紧紧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加大社会治理工作力度。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深入开展食品放心工程专项整治,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持续向好。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专项整治,严肃查处曲靖“4·07”“4·21”重大煤矿事故,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强化。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加快推进,社会化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进一步健全。依法维护征地拆迁中的群众利益,妥善安置水利水电移民,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进一步强化公共安全管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处置昆明“3·01”暴恐、晋宁“10·14”冲突等事件,持续开展第三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平安云南创建工作不断深化,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的局面。

在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同时,我们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公务接待制度,全面清理超标办公室和公务用车,减少和规范公务出国,进一步精简会议和文件,政风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云南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离退休老同志,向驻滇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干

警,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关心、支持云南发展的中央各部门、兄弟省市区和海内外友好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去年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省发展最困难的一年,虽经艰辛努力,但全省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仍低于年初确定的目标。这既受宏观经济下行、投资增长乏力、房地产市场调整,工业产品价格下滑、生产要素成本上升、企业经营困难、自然灾害频发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也暴露出我们对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估计不足,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措施落实还不尽到位等主观方面的问题。

综合分析判断,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有待解决的问题。转型升级步伐急需加快,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创新创业环境亟待改善。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居民增收渠道不多,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仍然较低,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任务繁重。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亟需增强,行政效率不高,不作为、乱作为、选择性作为等问题仍然存在,一些领域腐败问题突出。能否破解这些难题,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是对我们的严峻考验。我们必须保持定力,积极作为,攻坚克难,扎实有序有效推进各项工作,努力创造新的业绩,决不辜负全省各族人民的期望。 二、2015年工作总体要求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云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九届八次、九次全会部署,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围绕把云南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推进依法行政,着力实施创新驱动,着力强化风险防控,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 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

全省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36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继续下降。

第三篇:《2013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李纪恒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和第十一届省人民政府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2年是本届政府履职的最后一年。省人民政府按照省第九次党代会的部署和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变中求新,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巩固了经济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生持续改善的良好局面。重点推进了8个方面的工作:

全力以赴稳增长冲万亿促跨越。狠抓大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支持,一批重大项目获国家核准。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经济形势分析会,及时研究解决发展中的难题,相继出台了稳增长28条、财税17条、工业跨越发展20条、发展高原特色农业31条等政策措施,加大土地、资金、煤电油气运等保障力度。扎实开展调研督查活动,20个重大建设项目和20项重要工作年度任务全面完成,“三个一百”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全省经济增速逐季回升,总量跨上1万亿元台阶。

集中力量加快实体经济发展。对全省工业跨越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园区经济、县域经济、民营经济等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推进,创新谋划滇中产业新区,全力实施工业发展“3个10千亿工程”,加快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精心策划建设10大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加快推进旅游二次创业,旅游总收入达1702亿元。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民营经济比重提高到44%。

扩大开放推进桥头堡建设。与国家部委和央企累计签订84份战略合作协议,第一次部际联席会议顺利召开,桥头堡建设总体规划成功获批,中国—南亚博览会落户昆明,中缅油【2014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气管道、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起步良好,跨境经济合作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成功组织出访大湄公河次区域五国,赴粤、港、澳、沪、苏、浙、津、川、黔等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重视与周边省区市的互利合作,大力推进“央企入滇”、“民企入滇”。成功举办第二十届昆交会等系列活动。 加大力度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强金融改革创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等改革取得新成效。积极开展医疗保障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五项重点改革。教育统筹综合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文艺院团体制改革、下放土地供地权改革和开远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稳步推进,出台丰枯期企业差别电价及居民阶梯电价政策。

扎扎实实做好“三农”工作。抓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切实加大农业农村投入,抗旱减灾有序有力有效。粮食总产量达1827.8万吨、增长4.5%,肉类总产量达540万吨、增长

【2014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3.5%。特色产业基地和示范园区建设步伐加快,新增经济作物和经济林木700多万亩。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0户、农业专业合作社3748个。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346万亩,营造林1000万亩以上,新建木本油料基地500万亩以上,实施陡坡地生态治理80万亩。开展1万多个自然村的新农村项目建设。农业总产值达2680亿元、增长7%,大旱之年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

破解瓶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省在建铁路项目达11项,玉蒙铁路、六沾二线建成运营,铁路投资快速增长;丽江机场高速、石锁高速公路建成通车,18座“索改桥”顺利完工,新开工建设南北大通道3段高速公路;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投入运营,泸沽湖机场正式开工,红河、沧源、澜沧机场通过国家审批。新开工建设52件重点水源工程项目,建成山区“五小”水利工程42万件,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有望近期实现试通水。糯扎渡、向家坝、功果桥等水电站一批机组建成投产,水利水电移民得到妥善安置。39个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2014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投入运行。

统筹兼顾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实施新10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民族贫困地区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省水平。启动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对民族自治地方、边境地区、人口较少民族、散居民族地区和特困民族地区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预计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50万人。286万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大力推进城镇上山工作,低丘缓坡开发利用试点全面开展,新增城乡建设用地规模260.9万亩。

着力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启动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困难群众的补助标准和收入稳步提高。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29.3万人。加强市场监管,建立价格调节基金,物价保持基本稳定。社会保障实现制度全覆盖。新开工建设31.8万套城镇保障性住房、实施53.3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解决了317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实现村村户户通电。全力以赴抗灾救灾,宁蒗“6?24”、彝良“9?7”等地震抢险救灾取得决定性胜利,恢复重建工作全面展开,完成盈江“3?10”地震第一阶段恢复重建任务。为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为7万多名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等10件惠民实事全部办结。

经过努力,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3%,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7%,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2‰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2%,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1%。这里,我向大会郑重报告,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已全面完成,第十一届省人民政府工作划上圆满句号。

回顾本届政府履职的五年,我们走过的道路极不平凡。五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

共云南省委的正确领导下,省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克服重重困难,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启动实施“十二五”规划,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途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这是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的五年。我们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力抗击持续特大旱灾以及地震、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奋力推进经济发展,建成了一大批事关长远和全局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全省经济总量从4772.5亿元增加到10309.8亿元,翻了一番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实现了翻番。铁路运营里程超过2600公里,高等级公路超过13000公里,机场总数达12个,昆明轨道交通建设快速推进。全面实施兴水强滇战略,滇中引水工程通过水利部审查,建成大中小型水库227座、“五小”水利工程180多万件。电力装机突破5000万千瓦。昆明区域性国际通信出入口初步建成,开通中老、中缅国际光缆。城镇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城镇化率由29.5%提高到39.3%。

这是农业农村发展实现重大跨越的五年。我们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不断创新发展举措,加大工作力度,农业农村发展呈现喜人局面。粮食生产连创历史新高,五年增加288.4万吨。肉、禽、蛋、奶产量大幅增加,特色经济林木和经济作物总面积由7500万亩增加到1.1亿亩,烟叶、茶叶、甘蔗、花卉、咖啡、核桃、橡胶等产品种植面积、产量稳居全国前列,农产品出口总额连续多年保持西部第一。新建、改建农村公路超过10万公里,乡镇公路通畅率达到92.6%,建制村公路通达率达到98%。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920万人。

这是改革开放步入新阶段的五年。我们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国有企业、政府机构、财税、投融资和旅游综合改革持续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取得积极进展,金融服务实现乡镇全覆盖。教育、文化、科技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农垦改革取得突破,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圆满完成,供销社“二次创业”成效显著,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完成,水

务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入。我们坚持以开放促发展,精心谋划、积极推动桥头堡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年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68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9.6亿美元,引进省外资金7529亿元,口岸进出主要指标实现倍增,开放水平明显提高。

这是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我们把70%的财政资金投向民生领域,下大力气解决了一大批民生问题。义务教育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高到72%,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特殊教育快速发展。呈贡大学城基本建成,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25%。顺利完成三年医改任务,覆盖城乡的全民医保体系基本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得到加强,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取得阶段性成果,重大疫病防控水平和食品药品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明显。严格落实安全责任,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5%。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大力开展整村、整乡推进和易地扶贫等工作,深入实施“兴边富民”工程,农村贫困状况得到缓解。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成效显著,公益性乡村债务化解稳步推进。全面取消二级公路收费。重大文化设施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家书屋工程效果良好,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迅速提升,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城乡公共体育设施条件逐步改善。

这是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五年。我们深入推进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和森林云南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建设迈出新步伐。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建成自然保护区158处。以滇池为重点的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综合治理取得新进展,洱海保护成为全国湖泊治理典范。完成营造林5100万亩,森林防火、资源林政管理得到加强,森林覆盖率超过53%。江河流域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9万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面积2.9万平方公里。127个县(市、区)建成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圆满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以地震、地质、气象和生物灾害为重点的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坝区80%以上的耕地和山区集中连片优质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

第四篇:《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二一一年一月二十一日在云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省长 秦光荣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各位代表连同《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克难奋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严峻考验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云南省委的正确领导下,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奋力前行,全面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为“十一五”发展划上了圆满句号。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1.9%,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分别增长8.1%和13.2%,城镇登记失业率

4.21%,人口自然增长率6.3‰,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6%,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66.7%。除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7%,略高于3%左右的控制目标外,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均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

一年来,我们全力以赴抗大旱,夺取了抗旱救灾的全面胜利。2009年以来,我省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秋、冬、春、初夏连旱,不仅持续时间长,而且灾情严重、影响面广、危害程度深。全省50%的人口受灾,广大城乡居民饮水出现困难,需要救济的生活困难群众大幅增加;农业生产受到重创,上千万亩小春作物绝收,减产近一半;水电发电量急剧下降,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受到影响;持续的高温干旱大风天气,导致森林火情、火灾频繁发生。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帮助下,省委、省政府把抗大旱、保民生、抓生产、促发展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累计筹集资金38.5亿元,共计1600万人次投入抗旱救灾,奏响了顽强拼搏、攻坚克难的时代强音。我们把群众生活放在抗旱救灾工作的首位,有效解决了近1000万人、2200多万头牲畜饮水困难,有效保障了灾区823万缺粮灾民的基本生活。我们坚持抗旱救灾和发展生产“两手抓”,针对严峻的春耕生产形势,及时研究采取“小春损失大春补、粮食损失经济作物补、种植业损失畜牧业补、农业损失非农补”的工作措施,有效弥补了旱灾带来的损失。我们采取超常规措施,严格火源管控,出动60多万人巡山扑火,消除火灾隐患7000多处,扑灭森林火灾578起,最大程度地降低了森林火灾次数和损失。

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抗旱救灾斗争中,我省各级党委、政府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经受了重大考验,全省人民的精神意志和勇气毅力经受了重大考验,党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进一步巩固。大灾之年取得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好成绩,全省农业增加值1106亿元,增长4%;粮食总产量1650万吨,增长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583元,是改革开放以来增加最多的一年。

一年来,我们努力破解发展难题,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针对形势变化,我们继续丰富和完善应对金融危机和扩大内需的一揽子计划,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

5529亿元,增加1000多亿元,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1万亿元。全省铁路在建项目达13个,9条高速公路、52条二级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建设全面推进,新开工建设42件骨干水源工程,建成40万件“五小水利”工程,新增发电装机容量500多万千瓦,昆明市轨道交通工程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针对产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我们对茶、酒、生物医药发展和休闲度假酒店建设分别进行研究推动,制定出台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文件;实施“央企入滇”,与16户中央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设标准厂房400多万平方米,设立了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基金,并争取到了国土资源部对云南旅游产业改革发展的特殊土地政策支持。努力壮大烟草产业,两烟创利税850亿元,继续为云南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全省生产总值新增1000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实现2606亿元,增长14.7%;旅游业总收入增长24.2%,突破1000亿元大关。

一年来,我们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民生和生态建设得到加强。全省财政民生投入达1570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69%,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普遍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全年新增城镇就业24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65万人。又解决了6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城乡各类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工作继续推进,在37个县实施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472万城乡群众纳入低保。及时研究采取20条措施稳定物价,并安排1.2亿元资金实施临时价格补贴,缓解了物价上涨给困难群众造成的生活压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顺利推进。以“两基”迎“国检”和研究制定《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重点,继续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加快发展,中小学校舍改造建设、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高校新区建设等工作取得新成效。文化建设得到重视,文化产业和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启动实施了《七彩云南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和“森林云南”建设计划,推进“三江”流域生态保护和水土流失治理规划;滇池治理全年投入资金53亿元,牛栏江—滇池补水项目已投入资金30多亿元,对程海、杞麓湖水污染防治进行了专题研究部署。

一年来,我们积极主动推进桥头堡建设前期工作,对外开放合作迈出了坚实步伐。配合国家46个部门、160多人组成的调研组,开展了桥头堡建设的调研和专项文件的制定,明确了桥头堡建设的思路、目标和主要任务,推动桥头堡战略上升到国家层面。对东南亚、南亚国家开展了两次重要访问,产生了广泛影响。积极推进中越、中老、中缅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南亚国家商品展顺利落户昆明,昆交会的层次进一步提高、内容更加丰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口岸通关项目整合成效明显。全省外贸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实现进出口总额133.7亿美元;引进外资13.3亿美元,增长46%左右;引进省外到位资金突破1300亿元,增长28%。

随着2010年的胜利收官,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全面完成。回顾过去五年,我省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通过全省人民的生动实践和埋头苦干,云岭大地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

这是经济实力和质量大幅提升的五年。顺应全省人民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我们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不折腾、不懈怠,一心一意推动经济

平稳较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翻番。经过五年努力,我省经济总量从3462亿元增加到7220亿元,年均增长11.8%,人均生产总值从7809元增加到15749元;第一产业增加值从662亿元增加到110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从1426亿元增加到322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从1375亿元增加到289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041亿元增加到2500亿元;财政总收入从766亿元增加到1809亿元,财政支出从766亿元增加到2286亿元。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五年工业投资突破6000亿元,是“十五”的3.7倍;启动实施10大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深入推进旅游二次创业,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实施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启动“质量兴省”战略,促进标准化工作,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了大幅度提高。

这是基础设施全面改善的五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我们坚定信心、砥砺奋进,以非常决心、非常措施、非常办法,不仅在较短时期内有效化解了危机的影响,而且抢抓中央扩大内需的机遇,实施了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2008年至2010年争取到中央基本建设投资41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十五”期间的5600亿元增加到1.86万亿元,增长2.3倍。全省公路总里程达20.9万公里、新增4.1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630公里、新增1209公里,高等级公路通车里程达9135公里、新增4141公里,改造和建设农村公路10万公里;铁路在建项目总里程超过2200公里;昆明新机场建设全面推进,丽江等5个支线机场改扩建基本完成。完成综合交通投资2669亿元,是“十五”的3.16倍。电力装机容量达3700万千瓦,新增2400万千瓦,解决了25.8万户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完成能源投资3240亿元,是“十五”的3.7倍。通信服务进一步改善。“润滇工程”项目全部开工,全省蓄水库容新增12亿立方米。城镇建设得到加强,涌现出了一批亮点突出的特色小镇,城镇化率从29.5%提高到36%。

这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我们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以空前的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全省三分之二的财政资金投向民生领域,累计达5126亿元,比“十五”增加3207亿元,增长1.67倍。全省财政累计支农资金达980亿元,比“十五”净增620亿元,对农户的各种补贴达到18类。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065元,年均实际增长8.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952元,年均实际增长9.9%,高于全国增长水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乡低保、社会救助等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政策覆盖面逐年扩大,补助标准不断提高。累计教育投入1700亿元,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改革和发展。投入111亿元排除中小学D级危房860万平方米,基础教育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五年增加近50万人,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翻了一番多、规模已超过普通高中;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20%,呈贡高校新区累计竣工300万平方米,入住学生达8万人。坚持“大办卫生、多办医院”,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超百亿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近9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基本药物制度覆盖全省80%的人口。着力实施文化惠民,公共博物馆实现免费开放,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5%和96%。人口计生、体育等工作得到全面加强。

这是生态文明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的五年。我们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在全省唱

响生态立省、环境优先的主旋律,努力推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先后启动实施了“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森林云南”建设、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治理、节能减排等重大举措。特别是拉开了滇池治理总体战的序幕,累计投入161亿元,初步遏制了滇池水质恶化的势头。累计造林3620万亩,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3%。累计淘汰落后产能4796万吨,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生物多样性保护范围由滇西北扩大到包括滇西南地区在内的9个州(市)44个县(市)。全省县以上城镇248个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已建成投运105个,城镇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提高到70%以上。

这是改革开放实现重大突破的五年。我们着力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增强发展活力,全省农村综合改革、国企改革,以及投融资、行政审批、财税、金融等改革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基本完成,昆明和红河综合改革试点、省直管县财政改革和扩权强县试点、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等都取得重要进展。我们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推进开放合作,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中缅油气管道及炼化基地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46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7亿美元,引进省外到位资金4087亿元,分别是“十五”的3倍、5.6倍和5.7倍,其中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增长了2.6倍,对南亚国家的贸易增长了4倍。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多年持续争取,云南沿边开放开发得到中央重视,确立了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这一重大战略,从根本上提升了云南在全国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地位,必将开创我省对外开放的全新局面。

这是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五年。面对各种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我们及时有效开展抗灾救灾,累计救助灾民3700万人次,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从云南“无灾不成年”这一省情特点出发,更加积极主动地推进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从2008年起实施的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10大能力建设已累计投入资金100多亿元,研究部署了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10项重大举措,五年防汛抗旱减灾投入达330多亿元,气象灾害得到有效防治,生物灾害防治也不断加强。建成省救灾物资储备中心,组建了省、州市、县三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和10多支专业应急队伍。把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加强民生的重大部署,也作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重大举措,五年累计投入232亿元资金、完成246万套(户)保障性住房建设,其中城镇建成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共31.2万套,农村累计改造危旧房215万户。

这是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的五年。针对我省边疆民族地区发展普遍滞后、群众生活困难的实际,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先后实施两轮“兴边富民工程”,累计投入325亿元,加大对25个边境县的扶持;全省投入财政扶贫资金达133亿元,五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265万人;藏区、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特困民族地区的发展进一步加快。切实维护稳定安宁的社会局面,推进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建设,社会治安秩序不断好转;先后开展两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取得明显成效;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和公共消防安全形势持续好转。广

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城乡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全省宗教事务、国家安全、监狱、劳教等工作得到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和统计调查、史志、档案事业更加繁荣和进步,工会、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红十字、慈善、残疾人等事业健康发展。国防建设不断推进,军政军民团结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巩固。

这是政府自身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的五年。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切实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着力提高政府依法履职、依法行政能力。认真执行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决议,自觉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省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重视科学民主立法,五年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41件,制定发布省政府规章29件;坚持推进基层民主,广泛开展“民主法治村”和“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活动;实施“五五”普法教育,行政复议、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工作有序开展;推进执法监督,审计、监察等部门和新闻媒体的监督职能进一步发挥。我们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从2007年开始,先后在全省推进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建设,共出台16项制度,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全省行政审批事项精简了36%,累计问责4430人;在全国率先建成覆盖全省的“96128”政务查询专线,主动公开政府信息近200万条,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正式运行;行政成本得到有效控制,购车、接待、出国等费用连续几年实现零增长。

五年的实践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一定要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努力保持来之不易的良好发展势头;一定要始终坚定不移地把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务实工作的精神相结合,强化抢抓机遇的意识,积极主动破解发展难题,全力以赴推进工作落实;一定要始终坚定不移地调结构、转方式,把产业培育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不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一定要始终坚定不移地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一定要始终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破解制约发展的思想束缚和体制机制障碍,充分发挥好沿边开放的优势;一定要始终坚定不移地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不断巩固民族团结进步的大好局面。这些宝贵的经验是我们积累的重要精神财富,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好、运用好。

各位代表,回首“十一五”的工作,我们深深感到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总揽全局、英明领导的结果,是省委创新思路、正确决策的结果,是人大、政协积极帮助、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真抓实干、共克时艰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界朋友,向驻滇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和公安政法干警,向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兄弟省区市,向关心支持云南建设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云南仍然是一个欠发达省份,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存在,前进的道路上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最主要的是:发展方式粗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调结构转方式任务艰巨;群众收入普遍较

第五篇:《2015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5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代省长 陈 豪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政府工作回顾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起步之年,也是在困难复杂的经济环境中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云南省委的领导下,省人民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努力改善群众生活,奋力抗击自然灾害,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统筹抓好各项工作,保持了经济平稳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全省生产总值增长8.1%,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7%,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8%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7.1%。重点推进了八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保持经济平稳增长

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省政府领导带队开展调研督查,坚持定期研究经济运行情况和召开全省经济形势分析会,及时出台稳增长16条等系列政策措施。合力推进20个重大建设项目和20项重要工作,实施万亿元重点项目投资计划,集中开工739个重大项目。强化预算执行和资金支出管理,清理和盘活存量资金,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扎实推进高原特色农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稳步发展,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再创新高,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全面部署工业转型升级,研究出台汽车等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加快中石油炼油项目建设,分类优化园区布局。果断关闭整合小煤矿,推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坚决淘汰炼铁、水泥、黄磷等落后产能,分类推动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结构调整,节能降耗目标基本完成。健全刺激消费政策,培育健康养老等消费热点,推动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发展,旅游强省建设取得新进展。银行融资2806亿元、直接融资1214亿元。新一轮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扎实开展。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通过引入战略合作伙伴、设立铁路建设基金、组建港航投资公司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综合交通建设投资超过1000亿元。玉磨、祥临、弥蒙、叙毕(云南段)铁路项目建议书获得国家批复,丽香、保瑞铁路开工建设,蒙河铁路和昆明地铁2号线投入运营。昆明南绕城、楚广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新昆嵩、蒙文砚等23条高速公路建设全面启动。泸沽湖、沧源、澜沧机场建设加快推进。金沙江中游库区航运基础综合建设项目开工。水利建设投资达338亿元,新开工建设骨干水源工程40件,建成“五小水利”工程50万件,德厚、阿岗大型水库获国家立项,滇中引水工程前期工作有重大进展。梨园、观音岩等在建重大水电项目进展顺利,骨干网架及送电通道建设加快。新增石油天然气干支管道2200公里,五个州市开始通气用气。昆明区域性国际通信出入口建设、三网融合和智慧城市试点进展顺利。

(三)加大城乡协调发展力度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有序转移农业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2%,红河州、曲靖市、大理市被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积极稳妥推进城镇上山,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成效明显,有效保护了坝区基本农田。开工建设70个城市综合体,新增生活污水管网1373公里,基本建成25万套城镇保障性住房。推进新农村试点示范建设,完成750个省级重点建设村、500个美丽乡村、30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建设任务,村庄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建成农户科学储粮设施21万套。加快区域扶贫开发步伐,实施整村、整乡、整县、整州推进工程,减少农村扶贫对象100万人以上。生态治理力度不断加大,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新进展。高原湖泊水质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全面实施,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污染减排工作有效推进。我省被列为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西双版纳州和玉龙县列入全国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国家公园管理体制试点成效明显。

(四)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加快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以简政放权为突破口,共精简160项省级行政审批事项。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成效显著,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6.5%。农村土地制度、集体林权、统筹城乡发展、水价水权、供销社等改革取得进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省属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取得突破。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实现良好开局,“三农”金融改革创新和服务便利化不断推进。出台了开放型经济、教育卫生、财税体制和生态文明等改革方案。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一批重大项目列入国家规划,第2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22届昆交会成功举办,桥头堡建设第三次部际联席会议协调推进了一批重大事项。瑞丽、磨憨、河口、临沧等开放试验区、边(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步伐加快,红河综合保税区顺利通过国家预验收,昆明长水国际机场72小时过境免签获国家批准。对外贸易快速增长,进出口总额296.2亿美元。与泛珠三角、长三角、港澳台的合作交流务实推进,滇沪、滇冀合作水平不断提升,侨务工作不断加强。引进省外到位资金52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7亿美元。

(五)持之以恒保障和改善民生

财政支出重点向民生领域倾斜,云岭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云岭职工人才工程和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深入推进,启动实施“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工程,贷免扶补工作扎实开展,城镇新增就业36.5万人,扶持12万人创业,最低工资标准再次提高。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通高中教育、现代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稳步发展,加快推进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筹建工作。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稳步实施,“文化大篷车· 千乡万里行”五年任务顺利完成。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开展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启动加快中医药发展行动计划。推进社会保障扩面提标,主要险种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城乡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20元。初步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加快,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大力实施“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努力提高竞技体育水平。10件惠民实事全面完成。

(六)切实加强民族宗教工作

深入实施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兴边富民工程、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等专项规划,民族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向纵深推进,创建工作部省联席会议制度得到巩固,实施了10个示范县、65个示范乡镇、469个示范村建设项目,涌现出贡山独龙江乡、巍山永建镇、昆明金星社区等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典型,大理州和西双版纳州被列为全国首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和“十项精品、百名人才”工程初见成效。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藏区、边境一线和城市民族工作持续加强。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开展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妥善解决民族宗教领域热点、难点问题,巩固发展了各民族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

(七)有序有效开展抗灾救灾

一年来,全省经受住了地震、台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考验和挑战。特别是盈江、鲁甸、景谷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直接指导下,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人民子弟兵舍生忘死、冲锋在前,全力抓好抗灾救灾。坚持把抢救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紧急转移安置和救治受灾群众,迅速抢修基础设施,做好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防范工作,避免严重次生灾害发生。及时开展卫生防疫,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落实“八包八保”等措施,全力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灾区生产生活秩序良好,恢复重建工作全面展开,群众生活安定、人心稳定。鲁甸抗震救灾成为我省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军地合作最好、投入力量最大的行动。景谷防震减灾工作扎实有效,在震级高、震源浅的情况下损失小、伤亡少。全省抗灾救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八)着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紧紧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加大社会治理工作力度。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深入开展食品放心工程专项整治,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持续向好。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专项整治,严肃查处曲靖“4·07”“4·21”重大煤矿事故,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强化。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加快推进,社会化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进一步健全。依法维护征地拆迁中的群众利益,妥善安置水利水电移民,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进一步强化公共安全管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处置昆明“3·01”暴恐、晋宁“10·14”冲突等事件,持续开展第三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平安云南创建工作不断深化,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的局面。

在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同时,我们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公务接待制度,全面清理超标办公室和公务用车,减少和规范公务出国,进一步精简会议和文件,政风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云南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离退休老同志,向驻滇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关心、支持云南发展的中央各部门、兄弟省市区和海内外友好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去年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省发展最困难的一年,虽经艰辛努力,但全省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仍低于年初确定的目标。这既受宏观经济下行、投资增长乏力、房地产市场调整,工业产品价格下滑、生产要素成本上升、企业经营困难、自然灾害频发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也暴露出我们对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估计不足,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措施落实还不尽到位等主观方面的问题。

综合分析判断,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有待解决的问题。转型升级步伐急需加快,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创新创业环境亟待改善。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居民增收渠道不多,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仍然较低,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任务繁重。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亟需增强,行政效率不高,不作为、乱作为、选择性作为等问题仍然存在,一些领域腐败问题突出。能否破解这些难题,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是对我们的严峻考验。我们必须保持定力,积极作为,攻坚克难,扎实有序有效推进各项工作,努力创造新的业绩,决不辜负全省各族人民的期望。

二、2015年工作总体要求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云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九届八次、九次全会部署,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围绕把云南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推进依法行政,着力实施创新驱动,着力强化风险防控,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

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

全省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36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继续下降。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这是中央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我们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判断上来,深刻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们面临许多新变化、新情况和新问题,但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只争朝夕和科学求实的态度,一心一意谋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推进结构调整,坚持不懈推动提质增效,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

第一,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抓住新机遇。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宏观经济形势更加复杂多变,但同时也孕育着难得的发展机遇。【2015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2015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国家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建设长江经济带等战略,为我省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国家全力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实施创新驱动,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提质增效,为我省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国家实施差别化经济政策,持续推进西部大开发,为我省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我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发展基础日益加强,人民群众求发展、谋幸福愿望强烈,为富民强滇提供了不竭动力。新机遇带来新希望,新机遇带来新发展。我们必须进一步坚定信心、乘势而上,扬长补短、精准发力,振奋精神、勇于担当,用好用活用足机遇,把握发展主动权,努力确保经济合理增速,实现稳中提质、稳中求快、稳中向好,打造云南经济升级版。

第二,积极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促进新发展。

打破传统思维惯性,树立发展新思路、新理念。进一步认清我省在国家战略中的发展定位,创新沿边开发开放模式,坚持面向国际开放与扩大国内合作并重,发挥连接东南亚、南亚重要大通道优势,加快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进程,综合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我省由边缘地区和“末梢”变为开放前沿和辐射中心,着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进一步找准政策着力点,创造性地落实国家支持政策,充分发挥桥头堡战略和民族、边疆地区等重大政策的叠加效应。进一步找准加快发展支撑点,努力从国家深化改革开放和重大战略推进、推动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促进扩大消费和消费结构升级等方面,结合我省实际,找准发展路径,在滇中和沿边培育形成一批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进一步找准与国家“十三五”规划的结合点,争取更多对全局具有牵引作用的重大项目进入国家盘子,通过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努力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第三,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培育新动力。

打造新的增长动力和竞争优势,聚集创新要素是关键,必须把创新驱动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强化政策创新,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制定符合实际的差别化激励政策,努力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强化科技创新,增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努力抢占生物资源开发等特色优势领域技术制高点,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效能,增强传统产业竞争新优势,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强化人才工作创新,培养与引进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广泛吸引各类创新创业人才,制定人才激励、试行股权激励等政策,集聚和培养更多的企业家和领军人才。强化制度创新,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培育市场化的创新机制,营造公平公开、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健全企业创新激励机制,为全面推进创新驱动战略提供制度保障,促进创新活力不断迸发。

第四,坚定不移转方式调结构,谋求新突破。

转方式调结构是经济发展的趋势所向,也是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关键所在。必须加大产业优化升级力度,加快推动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做大做强优势支柱产业,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提高产业规模效益和聚集发展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积极培育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着力改造传统产业,加快传统产业和信息产业融合步伐,延长产业价值链条,扩大产业增值环节,改变产业散小弱状况。下决心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化解过剩产能。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通过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实现在发展中升级、在升级中发展,形成产业融合、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第五,全面深化改革和加强法治建设,营造新环境。

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和保障。要围绕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推进改革,借鉴先进经验,提高改革方案质量,抓好改革措施落地,积极推进改革试点,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推动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引导和规范社会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以法治保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依法平等保护企业杈益,实现法无禁止即可为。加大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依托改革深化与依法治省协同推进的巨大效应,最大限度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使云南成为干事创业的热土。

第六,加快建设人民满意政府,塑造新形象。

坚持以人为本,让各族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是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始终心系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更好服务群众,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的要求,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心低收入群众生活,更加关注维护人民合法权益,更加重视社会大局稳定,促进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建设人民满意政府,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迫切需要。我们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持之以恒推进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加强公务员队伍管理,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树立廉洁奉公、务实高效的良好形象。

三、2015年工作重点

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十项工作。

(一)切实增强内需拉动,推动经济平稳增长

扩大内需是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战略基点。稳增长就是要更好地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和消费的基础作用。

多管齐下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围绕补短板、调结构,持续加大综合交通、产业和民生等领域投资力度。聚焦“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重点,精心实施好列入国家计划的重大项目,开工一批投资强度大、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超前谋划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省级继续抓好20项重大建设项目,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力争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

多措并举促进大众消费。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促进消费转型升级,实施养老健康家政、信息、旅游、住房、绿色、教育文化体育等6大领域消费工程,加快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继续落实商贸流通企业奖励政策,加大商贸流通企业培育、批发市场改造和乡镇农贸集贸市场建设力度,优化城市快销物流仓储设施布局,推动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改善消费环境。力争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以上。

多方协调加强要素保障。强化国土、环保、林业、金融等部门责任,提高投资项目要素保障水平。统筹平衡煤电油气运市场供需,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着力化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强化经济运行预测监测和政策储备,健全防范和化解风险长效机制,保持稳增长措施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发展条件

基础设施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前提。要着力加快路网、航空网、能源网、水网、互联网“五网”建设,形成有效支撑云南发展、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的综合基础设施体系。

抓好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畅通国际大通道为重点,全面完成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3年行动计划。新开工建 本文来自http://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fanwen123231/

推荐访问: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县政府工作总结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