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各类报告 时间:2016-03-15 07:38:54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各类报告】

第一篇:《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5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

一、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复杂严峻。全球经济复苏艰难曲折,主要经济体走势分化。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多重困难和挑战相互交织。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克难攻坚,完成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全面深化改革实现良好开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启新征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迈出坚实步伐。

一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的主要标志是,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增速稳,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3.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4%,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

就业稳,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高于上年。价格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进”的总体特征是,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增强。经济结构有新的优化,粮食产量达到1.21万亿斤,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3个百分点,达到51.2%,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由46.9%提高到48.2%,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

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快于东部地区。发展质量有新的提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8.6%,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超过2%,能耗强度下降4.8%,是近年来最大降幅。

人民生活有新的改善,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快于经济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2%,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232

万人;6600多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出境旅游超过1亿人次。改革开放有新的突破,全面深化改革系列重点任务启动实施,本届政府减少1/3行政审批事项的目标提前实现。这份成绩单的确来之不易,它凝聚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坚定了我们奋勇前行的决心和信心。

过去一年,困难和挑战比预想的大。我们迎难而上,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实施定向调控,保持经济稳定增长。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态势,我们保持战略定力,稳定宏观经济政策,没有采取短期强刺激措施,而是继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实行定向调控,激活力、补短板、强实体。把握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上下限,抓住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结构性问题,定向施策,聚焦靶心,精准发力。向促改革要动力,向调结构要助力,向惠民生要潜力,既扩大市场需求,又增加有效供给,努力做到结构调优而不失速。

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行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拓宽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范围,扩大“营改增”试点。加快财政支出进度,积极盘活存量资金。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采取定向降准、定向再贷款、非对称降息等措施,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小微企业、“三农”贷款增速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分别高

4.2和0.7个百分点。同时,完善金融监管,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二是深化改革开放,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针对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我们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以释放市场活力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啃了不少硬骨头,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体制改革全面推进。

扎实推动重点改革。制定并实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预算管理制度和税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专项转移支付项目比上年减少1/3以上,一般性转移支付比重增加,地2015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得到加强。存款利率和汇率浮动区间扩大,民营银行试点迈出新步伐,“沪港通”试点启动,外汇储备、保险资金运用范围拓展。能源、交通、环保、通信等领域价格改革加快。启动科技资金管理、考试招生、户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等改革。

继续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作为改革的重头戏。国务院各部门全年取消和下放246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评比达标表彰项目29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149项,再次修订投资项目核准目录,大幅缩减核准范围。着力改革商事制度,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达到1293万户,其中新登记注册企业增长45.9%,形成新的创业热潮。经济增速放缓,新增就业不降反增,显示了改革的巨大威力和市场的无限潜力。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扩展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新设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稳定出口,增加进口,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继续提升。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196亿美元,居世界首位。对外直接投资1029亿美元,与利用外资并驾齐驱。中国与冰岛、瑞士自贸区启动实施,中韩、中澳自贸区完成实质性谈判。铁路、电力、油气、通信等领域对外合作取得重要成果,中国装备正大步走向世界。

三是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增强发展后劲。在结构性矛盾突出的情况下,我们积极作为,有扶有控,多办当前急需又利长远的事,夯实经济社会发展根基。

不断巩固农业基础。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实现粮食产量“十一连增”、农民收入“五连快”。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农业科技和机械化水平持续提升,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进度加快,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345万亩,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3万公里。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启动实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有序进行,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加快成长。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支持发展移动互联网、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等新业态快速成长,众多“创客”脱颖而出,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同时,继续化解过剩产能,钢铁、水泥等15个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年度任务如期完成。加强雾霾治理,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指标超额完成。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新建铁路投产里程8427公里,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1.6万公里,占世界的60%以上。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1.2万公里,水路、民航、管道建设进一步加强。农网改造稳步进行。宽带用户超过7.8亿户。经过多年努力,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惠及沿线亿万群众。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扩大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政策实施范围,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科技人员创新活力不断释放。超级计算、探月工程、卫星应用等重大科研项目取得新突破,我国自主研制的支线客机飞上蓝天。

四是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增进人民福祉。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持续增加民生投入,保基本、兜底线、建机制,尽管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支出压力加大,但财政用于民生的比例达到70%以上。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完善就业促进政策,推出创业引领计划,高校毕业生就业稳中有升。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又提高10%。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740万套,基本建成511万套。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9.97%和14.1%,残疾军人、烈属和老复员军人等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提高20%以上。

2015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继续促进教育公平。加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建设,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国家助学贷款资助标准大幅上调。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补助政策扩大到三年。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28个省份实现了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连续两年增长10%以上。经过努力,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超过4%。

深入推进医药卫生改革发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扩大到所有省份,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基本建立,全民医保覆盖面超过9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深化,县乡村服务网络逐步完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市达到1300多个。

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重大文化惠民项目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向“户户通”升级。实施文艺精品战略,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群众健身活动蓬勃开展,成功举办南京青奥会。

五是创新社会治理,促进和谐稳定。我们妥善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有序化解社会矛盾,建立健全机制,强化源头防范,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去年云南鲁甸、景谷等地发生较强地震,我们及时高效展开抗震救灾,灾后恢复重建顺利推进。积极援非抗击埃博拉疫情,有效防控疫情输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事故总量、重特大事故、重点行业事故持续下降。着力治理餐桌污染,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

我们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法等法律15件,制定修订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等行政法规38件。政务公开深入推进,政府重大决策和政策以多种形式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完成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改革信访工作制度。法律援助范围从低保群体扩大到低收入群体。加强城乡社区建设,行业协会商会等四类社

第二篇:《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一、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复杂严峻。全球经济复苏艰难曲折,主要经济体走势分化。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多重困难和挑战相互交织。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克难攻坚,完成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全面深化改革实现良好开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启新征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迈出坚实步伐。

一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的主要标志是,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增速稳,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3.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4%,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就业稳,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高于上年。价格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进”的总体特征是,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增强。经济结构有新的优化,粮食产量达到

1.21万亿斤,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3个百分点,达到51.2%,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由46.9%提高到48.2%,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快于东部地区。发展质量有新的提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6%,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超过2%,能耗强度下降4.8%,是近年来最大降幅。2015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人民生活有新的改善,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快于经济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2%,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232万人;6600多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出境旅游超过1亿人次。改革开放有新的突破,全面深化改革系列重点任务启动实施,本届政府减少1/3行政审批事项的目标提前实现。这份成绩单的确来之不易,它凝聚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坚定了我们奋勇前行的决心和信心。

过去一年,困难和挑战比预想的大。我们迎难而上,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实施定向调控,保持经济稳定增长。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态势,我们保持战略定力,稳定宏观经济政策,没有采取短期强刺激措施,而是继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实行定向调控,激活力、补短板、强实体。把握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上下限,抓住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结构性问题,定向施策,聚焦靶心,精准发力。向促改革要动力,向调结构要助力,向惠民生要潜力,既扩大市场需求,又增加有效供给,努力做到结构调优而不失速。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行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拓宽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范围,扩大“营改增”试点。加快财政支出进度,积极盘活存量资金。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采取定向降准、定向再贷款、非对称降息等措施,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小微企业、“三农”贷款增速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分别高4.2和0.7个百分点。同时,完善金融监管,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二是深化改革开放,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针对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我们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以释放市场活力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啃了不少硬骨头,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体制改革全面推进。

扎实推动重点改革。制定并实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预算管理制度和税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专项转移支付项目比上年减少1/3以上,一般性转移支付比重增加,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得到加强。存款利率和汇率浮动区间扩大,民营银行试点迈出新步伐,“沪港通”试点启动,外汇储备、保险资金运用范围拓展。能源、交通、环保、通信等领域价格改革加快。启动科技资金管理、考试招生、户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等改革。

继续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作为改革的重头戏。国务院各部门全年取消和下放246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评比达标表彰项目29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149项,再次修订投资项目核准目录,大幅缩减核准范围。着力改革商事制度,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达到1293万户,其中新登记注册企业增长45.9%,形成新的创业热潮。经济增速放缓,新增就业不降

反增,显示了改革的巨大威力和市场的无限潜力。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扩展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新设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稳定出口,增加进口,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继续提升。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196亿美元,居世界首位。对外直接投资1029亿美元,与利用外资并驾齐驱。中国与冰岛、瑞士自贸区启动实施,中韩、中澳自贸区完成实质性谈判。铁路、电力、油气、通信等领域对外合作取得重要成果,中国装备正大步走向世界。

三是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增强发展后劲。在结构性矛盾突出的情况下,我们积极作为,有扶有控,多办当前急需又利长远的事,夯实经济社会发展根基。

不断巩固农业基础。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实现粮食产量“十一连增”、农民收入“五连快”。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农业科技和机械化水平持续提升,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进度加快,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345万亩,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3万公里。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启动实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有序进行,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加快成长。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支持发展移动互联网、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等新业态快速成长,众多“创客”脱颖而出,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同时,继续化解过剩产能,钢铁、水泥等15个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年度任务如期完成。加强雾霾治理,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指标超额完成。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新建铁路投产里程8427公里,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1.6万公里,占世界的60%以上。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1.2万公里,水路、民航、管道建设进一步加强。农网改造稳步进行。宽带用户超过7.8亿户。经过多年努力,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惠及沿线亿万群众。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扩大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政策实施范围,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科技人员创新活力不断释放。超级计算、探月工程、卫星应用等重大科研项目取得新突破,我国自主研制的支线客机飞上蓝天。2015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四是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增进人民福祉。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持续增加民生投入,保基本、兜底线、建机制,尽管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支出压力加大,但财政用于民生的比例达到70%以上。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完善就业促进政策,推出创业引领计划,高校毕业生就业稳中有升。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又提高10%。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740万套,基本建成511万套。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9.97%和14.1%,残疾军人、烈属和老复员军人等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提高20%以上。

继续促进教育公平。加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建设,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国家助学贷款资助标准大幅上调。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补助政策扩大到三年。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28个省份实现了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连续两年增长10%以上。经过努力,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超过4%。

深入推进医药卫生改革发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扩大到所有省份,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基本建立,全民医保覆盖面超过9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深化,县乡村服务网络逐步完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市达到1300多个。

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重大文化惠民项目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向“户户通”升级。实施文艺精品战略,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群众健身活动蓬勃开展,成功举办南京青奥会。

五是创新社会治理,促进和谐稳定。我们妥善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有序化解社会矛盾,建立健全机制,强化源头防范,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去年云南鲁甸、景谷等地发生较强地震,我们及时高效展开抗震救灾,灾后恢复重建顺利推进。积极援非抗击埃博拉疫情,有效防控疫情输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事故总量、重特大事故、重点行业事故持续下降。着力治理餐桌污染,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

我们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法等法律15件,制定修订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等行政法规38件。政务公开深入推进,政府重大决策和政策以多种形式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完成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改革信访工作制度。法律援助范围从低保群体扩大到低收入群体。加强城乡社区建设,行业协会商会等四类社会组织实现直接登记。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了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 我们严格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正“四风”。严格执行国务院“约法三章”,政府性楼堂馆所、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编制、“三公”经费得到有效控制。加大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一批腐败分子得到应有惩处。

我们狠抓重大政策措施的落实,认真开展督查,引入第三方评估和社会评价,建立长效机制,有力促进了各项工作。

一年来,外交工作成果丰硕。习近平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出访多国,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亚欧首脑会议、达沃斯论坛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亚信会议第四次峰会、博鳌亚洲论坛。积极参与多边机制建立和国际规则制定。大国外交稳中有进,周边外交呈现新局面,同发展中国家合作取得新进展,经济外交成果显著。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我们与各国的交往合作越来越紧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负责任大国形象日益彰显。

各位代表!一年来取得的成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不懈奋斗的结果。我代表国务院,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表示诚挚感谢!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表示诚挚感谢!向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各国朋友,表示诚挚感谢!

今天,正值元宵佳节,在这里,也向各位代表和委员致以节日问候,并祝福全国人民幸福安康!

我们既要看到成绩,更要看到前进中的困难和挑战。投资增长乏力,新的消费热点不多,国际市场没有大的起色,稳增长难度加大,一些领域仍存在风险隐患。工业产品价格持续下降,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发展方式比较粗放,创新能力不足,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农业基础薄弱。群众对医疗、养老、住房、交通、教育、收入分配、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还有不少不满意的地方。有些地方环境污染严重,重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政府工作还存在不足,有些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少数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乱作为,一些腐败问题触目惊心,有的为官不为,在其位不谋其政,该办的事不办。我们要直面问题,安不忘危,治不忘乱,勇于担当,不辱历史使命,不负人民重托!

二、2015年工作总体部署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现代化,根本要靠发展,发展必须有合理的增长速度。同时,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口,体制机制弊端和结构性矛盾是“拦路虎”,不深化改革和调整经济结构,就难以实现平稳健康发展。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切实抓好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不懈依靠改革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有质

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2015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深度调整之中,复苏动力不足,地缘政治影响加重,不确定因素增多,推动增长、增加就业、调整结构成为国际社会共识。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还在加大,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凸显,今年面临的困难可能比去年还要大。同时,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有巨大的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发展基础日益雄厚,改革红利正在释放,宏观调控积累了丰富经验。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定必胜信念,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新的一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稳增长调结构的紧要之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民生保障,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我们要把握好总体要求,着眼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坚持稳政策稳预期和促改革调结构“双结合”,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进出口增长6%左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能耗强度下降3.1%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继续减少。2015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经济增长预期7%左右,考虑了需要和可能,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与经济总量扩大和结构升级的要求相适应,符合发展规律,符合客观实际。以这样的速度保持较长时期发展,实现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就会更加雄厚。稳增长也是为了保就业,随着服务业比重上升、小微企业增多和经济体量增大,7%左右的速度可以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各地要从实际出发,积极进取、挖掘潜力,努力争取更好结果。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把握好以下三点。

第一,稳定和完善宏观经济政策。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预调微调,更加注重定向调控,用好增量,盘活存量,重点支持薄弱环节。以微观活力支撑宏观稳定,以供给创新带动需求扩大,以结构调整促进总量平衡,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增效。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62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700亿元,赤字率从去年的2.1%提高到2.3%。其中,中央财政赤字1.12万亿元,增加1700亿元;地方财政赤字5000亿元,增加1000亿元。处理好债务管理与稳增长的关系,创新和完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适当发行专项债券。保障符合条件的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防范和化解风险隐患。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盘活存量资金,提高使用效率。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进一步减轻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负担。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2%左右,在实际执行中,根据经济发展需要,也可以略高些。加强和改善宏观审慎管理,灵活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增长。加快资金周转,优化信贷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让更多的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2015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第二,保持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我国发展面临“三期叠加”矛盾,资源环境约束加

大,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高投入、高消耗、偏重数量扩张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推动经济在稳定增长中优化结构。既要稳住速度,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确保居民就业和收入持续增加,为调结构转方式创造有利条件;又要调整结构,夯实稳增长的基础。要增加研发投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强质量、标准和品牌建设,促进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提高、水平提升,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实现在发展中升级、在升级中发展。

第三,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当前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减弱,必须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改造传统引擎,打造新引擎。一方面,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加大政府对教育、卫生等的投入,鼓励社会参与,提高供给效率。这既能补短板、惠民生,也有利于扩需求、促发展。

另一方面,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我国有13亿人口、9亿劳动力资源,人民勤劳而智慧,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千千万万个市场细胞活跃起来,必将汇聚成发展的巨大动能,一定能够顶住经济下行压力,让中国经济始终充满勃勃生机。政府要勇于自我革命,给市场和社会留足空间,为公平竞争搭好舞台。个人和企业要勇于创业创新,全社会要厚植创业创新文化,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

今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我们要在完成“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的同时,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理念和科学的方法,做好“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谋划好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

四、协调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

稳增长和调结构相辅相成。我们既要全力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又要积极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行稳致远。

加快培育消费增长点。鼓励大众消费,控制“三公”消费。促进养老家政健康消费,壮大信息消费,提升旅游休闲消费,推动绿色消费,稳定住房消费,扩大教育文化体育消费。全面推进“三网”融合,加快建设光纤网络,大幅提升宽带网络速率,发展物流快递,把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搞得红红火火。建立健全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召回制度,严肃查处制售假冒伪劣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扩大消费要汇小溪成大河,让亿万群众的消费潜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增加公共产品有效投资。确保完成“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任务,启动实施一批新的重大工程项目。主要是:棚户区和危房改造、城市地下管网等民生项目,中西部铁路和公路、内河航道等重大交通项目,水利、高标准农田等农业项目,信息、电力、油气等重大网络项目,清洁能源及油气矿产资源保障项目,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等项目,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项目。

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加到4776亿元,但政府不唱“独角戏”,要更大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更多领域。铁路投资要保持在8000亿元以上,新投产里程8000公里以上,在全国基本实现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联网,使交通真正成为发展的先行官。重大水利工程已开工的57个项目要加快建设,今年再开工27个项目,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资规模超过8000亿元。棚改、铁路、水利等投资多箭齐发,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使巨大的内需得到更多释放。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三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

今年粮食产量要稳定在1.1万亿斤以上,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坚守耕地红线,全面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进土地整治,增加深松土地2亿亩。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加快新技术、新品种、新农

第三篇:《2015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5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5年1月20日在成都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代市长 唐良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面对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一系列重大部署和省委省政府“三大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总体战略和五大兴市战略,及时出台了稳增长二十二条措施,坚定信心、克难奋进、主动作为,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全市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迈上万亿元台阶,增长8.8%左右;实现固定资产投资66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25亿元,增长1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00亿元,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6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478元,分别增长9%和11.5%。天府新区获批成为国家级新区。

一、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一是工业经济快速增长。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重点产业快速发展,突出发展电子信息、汽车、石化、轨道交通等产业,加快发展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电子信息、汽车、机械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达到2800亿元、1300亿元、1070亿元。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捷普生产基地、一汽铸造等重大项目建成投运,东风神龙乘用车等项目开工建设,超大型数据中心等项目进展顺利,438个工业重大项目完成投资620亿元,产值过百亿工业企业增至9家。加强节能减排,初步建立合同能源管理奖励全覆盖机制,全年淘汰落后产能企业55户。

二是现代服务业加快提升。预计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080亿元,增长8%。商贸物流、金融服务和总部经济等服务业核心功能进一步增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取得新成绩,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5000亿元,“新三板”挂牌上市企业24家,荣获2014中国城市物流杰出成就奖。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健康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连锁经营、同城配送等新型业态发展迅速,会展节庆拉动消费超过580亿元,接待旅游总人数1.86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663.4亿元、增长25.1%。加快推进32个市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重大服务业项目完成投资1050亿元。

三是都市现代农业稳中提质。预计实现农业增加值360亿元,增长3.6%。深入实施“米袋子”“菜篮子”工程,新增粮食规模化经营面积17.9万亩,新建益民菜市(菜店)55家,粮食、蔬菜、肉类和水果等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全国都市现代农业暨“菜篮子”工程现场会在成都召开,并推广成都经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粮经产业综合示范基地、现代农业精品园区、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带加快建设,粮经复合种植模式和标准化生产全面推广,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值突破900亿元。新建高标准农田27.8万亩,东风水库大坝枢纽工程基本建成。

四是自主创新能力切实增强。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六大工程。编制完成轨道交通、生物医药、航空等产业技术路线图,参与制定2项国际标准和74项国家标准,企业累计建成各类研发机构738个。出台高校院所协同创新十条政策,推动校院地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新孵化载体和协同创新产业基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成都创新基地等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加快推进。设立债权融资风险资金池和创业天使投资引导资金,打造“科创通”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累计建成孵化器、孵化苗圃、大学科技园、科技楼宇等创新创业载体84家、在孵企业6500家。启动创新驱动发展试点示范区建设,成都高新区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取得积极进展。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力推进

一是成都天府新区建设提速。编制完成直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创新科技城、秦皇寺中央商务区和锦江生态带“一城一区一带”加快建设,新川创新科技园规划建设全面铺开。西部国际博览城、中铁西南总部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签约引进中建西南总部等重大项目129个。天府大道二期、剑南大道等骨干道路基本建成,天府新城污水处理厂、华阳东220KV变电站等基础配套项目加快建设。兴隆湖开始蓄水,鹿溪河生态区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成都天府新区完成投资1383亿元。

二是城市基础功能明显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力推进,成都新机场抓紧申报立项,成绵乐客专、成灌快铁彭州支线建成投运,五环路西段试通车,成渝客专、成兰铁路、成安渝高速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市域快速通道路网更加完善,新邛快速路建成通车,城乡公交一体化稳步推进。缓堵保畅工程深入实施,城区骨干道路综合整治和重要节点改造加快,地铁3号线等5条线路7个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地铁2号线东延线开通运营,新开通免费社区巴士45条、定制公交15条,常规公交出行分担率提高2个百分点。成都第二水源李家岩水库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一期开通运行,率先在全国副省级城市实现村村通光纤,成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和国家信息惠民试点城市。

三是城镇建设取得新进展。中心城区更新步伐加快,“北改”工程深入实施,棚户区、城中村和“三无”院落改造提速,“北改”项目建成投运67个,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启动1.7万户。新型卫星城、区域中心城综合承载力增强,现代化小城市建设、特色镇打造和一般场镇改造步伐加快,26个镇入选全国重点镇。135个幸福美丽新村示范村启动建设。基本完成芦山“4·20”地震邛崃受灾乡镇农房维修加固和重建任务。基本划定市域城镇开发边界、工业集中发展区(点)范围,初步建立市域空间规划管制体系。

四是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成果,启动实施“四改六治理”十大行动。市容市貌管理切实加强,城市道路病害、违规户外广告、标识标牌等专项治理初见成效,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加快完善。深入实施城乡环境治理,开展违法排污单位和百村容貌综合整治,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黑臭河渠综合治理,启动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危险废弃物处置厂和新建污水处理厂一期建成投运,中心城区空气质量达标率上升24.9个百分点,率先在全国副省级城市实现乡镇(街道)环保机构全覆盖。切实加强城乡生态建设,划定市域生态保护红线和环城生态区生态用地边界,积极打造城镇生态隔离区,新增绿道216公里,香城、花田等5个环城生态区农田湿地建成开放,白鹤滩湿地公园被确定为国家级湿地公园,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8.1%,获批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三、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

一是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启动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和企业、个体工商户年度报告制,积极推进电子营业执照,新登记企业增长56.5%。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49项公共资源进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集中交易,完善中小微企业投融资平台,民间投资占全市投资比重提高到57%。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落实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7家企业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民营经济占全市GDP比重提高到48.2%。

二是统筹城乡改革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发展工业、商贸物流和旅游业,稳妥推进农民住房抵押、担保、转让试点,各类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超过100亿元。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不断完善,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3443家。全面推行农村小型公共基础设施村民自建,自建项目完成投资2.34亿元。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建设深入开展,启动建设7个示范片。成功获批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荣获第七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

三是社会治理改革有序推进。创新社区治理机制,推进信息化支撑、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社区居委会实现全域直选,社区网格化管理被评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最佳案例。深化社会组织管理改革,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扩大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范围,鼓励开展公益志愿服务,全市社会组织增至8117个。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健全群众权益表达和协调机制。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圆满完成征兵工作任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四、对外开放水平加快提升

一是投资促进成效明显。预计实际到位内资337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00亿美元。抓住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用好财富论坛和华商大会后续效应,突出重点地区、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招商,签约引进英特尔骏马晶圆集成测试中心、北车成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华侨城文化旅游等重大项目420个,落户世界500强企业增至262家。借力西博会、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等重大活动,依托新川创新科技园等平台,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提升投资促进实效。强化项目统筹协调和跟踪服务,健全企业诉求解决机制,被评为中国最佳营商环境城市。

二是外经外贸稳定增长。预计实现进出口总额3429.8亿元,增长9.3%,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额居全国第三、西部第一。加快以“全域通”、“区港联动”为支撑的关区通关一体化建设,进一步健全口岸服务体系,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青白江成都铁路临时对外开放口岸获批设立,外贸便利化水平明显提升。“蓉欧快铁”稳定开行,中亚列车开通运行,率先在中西部开通直飞美国客运航线,国际客货航线增至78条,双流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达3771万人次。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新增境外投资项目100个,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营业额增长30%。

三是对外交流不断拓展。成功举办中德对话论坛等国际会议,国际政要来访增多,新增以色列和新西兰驻蓉总领馆,外国驻蓉领事机构增至12个。中新政府间合作新平台积极推进。设立国际友城留学生政府奖学金和公务员交流奖学金,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城市达61个,荣获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合作奖。成功组织“2014伦敦成都周”、“铁人三项”世界杯等国际文体交流活动,城市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四是区域合作务实推进。主动发挥“首位城市”作用,认真落实成渝经济区成都城市群发展规划。推动成都经济区交通、通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成都经济区区域协同创新,探索实施水污染、秸秆禁烧跨区域联防联控,实现成都经济区异地就医即时结算。【2015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2015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地区合作进一步加强。

五、城乡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是就业社保体系加快完善。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投入民生领域895亿元,174项为民办实事民生工程项目全面完成。健全就业服务体系,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城镇新增就业24.3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7.2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9.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完善城乡社保体系,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城乡养老保险关系无缝衔接,6.3万名重度残障人、4680名低保对象纳入社会养老保险,最低月工资标准、低保标准分别提高16.7%、15.3%。竣工保障性住房2.3万套,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106亿元。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综合发展,探索医养融合服务新模式,为14.3万名困难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建成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74个,新筹建养老床位9300张。成功创建全国残疾人文化建设示范市,连续三年蝉联新华社评选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第一名。

二是教育卫生服务更加优质。深入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总量,完成城乡中小学标准化提升工程,编制完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实施优质教育资源远程推广计划,新增公办和公益性幼儿园74所,义务教育“择校热”有所缓解,教育发展指数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全国试点,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200家基层公益性医疗机构设备更新提升。全面实施“单独两孩”政策。成为全国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示范试点城市。

三是公共文化服务明显提升。巩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成果,积极开展“三下乡”、公益电影进影院等文化惠民活动,获批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国家级试点,被评为中国最具文化软实力城市。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成功举办2014成都创意设计周、第五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和第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成都广告产业园获批国家级产业园区。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圆满完成第一届世界太极拳锦标赛承办任务,成功举办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入围中国足球发展试点城市。

四是法治成都和平安成都建设扎实推进。加强社会治安管理,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加强特殊人群和虚拟社会管理。严格食品药品和重要消费品安全监管,开展食用油、乳制品、调味品、中药材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推动肉菜溯源系统“提质扩面”,实现食品药品从生产到消费全程统一监管。加快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安全社区建设,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攻坚年行动,强化油气管道、粉尘防爆、重大火灾隐患等专项整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0.4%。积极开展“法治大讲堂”、“法律七进”等普法活动,村社法律服务工作室实现全覆盖。积极回应群众信访诉求,初步建立逐级负责、链条管理的信访调处工作体系,依法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社会继续保持安定和谐。

六、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一是依法行政深入推进。认真落实依法治市实施纲要,推进行政权力规范运行,强化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完善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和清理,组建了市级法律顾问团,农村产权纠纷仲裁工作荣获第三届中国法治政府奖。严格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1301件,办复率100%,满意和基本满意率99.85%。

二是行政效能有效提升。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动态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市级行政部门分别取消、调整行政许可27项、22项。政务中心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市级集中审批整体授权率99.6%,现场办结和按时办结率均达100%。加快建设网上政务大厅和移动政务大厅,强化市长公开电话和“96960”行政效能投诉热线建设。深化政务信息公开,完善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公开制度,强化财政资金使用、公共资源配置等重点领域的信息公开,健全政策文件日常解读人制度,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3000余件。

三是廉洁政府建设切实加强。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持续聚焦“四风”问题深查实改,全市“三公”经费下降27.3%,市政府文件、全市性会议分别减少5.7%、13.3%。切实抓好中央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落实,认真开展“庸懒散浮拖”等五项专项整治,政府作风持续改善。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着力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强化项目招标、政府采购、土地出让等重点领域监管,始终保持了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

国家安全、防灾减灾、应急管理、消防、人防、保密、气象等工作不断加强,民族宗教、侨台、统计、档案、参事、地方志、移民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妇联、工会、科协、残联、红十字会、哲学社会科学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在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受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及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等多重因素影响,预计我市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未能实现年初预期的目标。但经过全市上下的努力,全市经济社会仍然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弥足珍贵。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支持监督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和岗位上辛勤劳动、作出贡献的全市人民,向给予我们支持与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大力支持我们工作的中央和省驻蓉单位、解放军和武警驻蓉部队,向关心支持成都建设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人华侨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宏观经济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不容低估,企业扩产意愿下降,投资增速回落明显,工业提速乏力,新的消费热点带动不足,增长动能转换尚需时日,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够,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创新驱动有待加强,经济转型升级的任务仍然艰巨;实体经济发展的要素瓶颈制约仍然存在,项目用地难、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较为突出;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大城市病”未得到根本缓解,城市建设管理转型升级任务仍然艰巨;人民群众关心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一些重大改革虽已陆续展开,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突破还不够;有的政府工作人员改作风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还不够强,“四风”问题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仍不同程度存在。对此,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高度重视、科学谋划,不以事艰而退避,不以任重而不为,采取更有针对性、更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让全市人民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2015年工作安排

2015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的一年。按照市委部署,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三次、四次、五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实施“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总体战略和五大兴市战略,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统筹发展”工作主基调,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推进经济建设,全面加强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2015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65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进一步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减少。我们要突破思维定势、转变思维方式,创新工作方法、狠抓工作落实,奋力完成今年发展目标和“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同时编制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重点抓好九个方面工作。

一、以稳中求进、统筹发展为基调,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坚持同步提升经济规模总量和质量效益,更好发挥投资拉动增长的关键作用和消费拉动增长的基础作用,全面提升开放合作水平,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是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投资是经济发展的底盘,抓好投资不仅能做强发展支撑,还能更好地促进消费。要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用好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等机遇,紧贴天府新区、“北改”、棚户区改造、交通、能源、水利、环保等重点领域,抓紧储备一批、签约一批、实施一批重大项目,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做强发展支撑。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发挥好财政投资在基础设施、民生事业等方面的引导作用,不断提升产业投资比重,加强技术改造、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投资。全面增强社会投资活力,深化银企合作,健全以产业引导基金等方式为主的财政支持体系,积极开展PPP模式试点。实施重点项目760个以上、投资2100亿元以上。

二是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充分发挥世界美食之都、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中国会展名城的品牌效应,大力挖掘旅游消费潜力,强化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旅游与文化创意等产业融合发展,联合周边市州打造精品旅游景区、线路和产品,吸纳更多外部消费,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购物天堂。培育发展绿色消费、信息消费、文体消费、健康消费等消费热点,探索体验式消费等新型消费模式,促进个性化、多样化消费。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严格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消费预期、提振消费信心。进一步优化城乡市场环境,健全城乡市场流通体系,严格市场监管,优化市场秩序,加大消费维权力度,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

三是提升开放合作水平。营造“林秀鸟自来”的投资环境,拓展对外开放空间,提升全球资源整合能力,深度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提高招商引资专业化水平,用好重大投资促进活动、高端会展等平台,引进更多核心竞争力强、带动力大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实际利用外资超过70亿美元。推动高质量“走出去”,积极争创中国(成都)内陆自贸试验区,提升发展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鼓励优势企业走出去开拓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推动成都产品、成都服务更广泛、更深入地走向世界。加强国际经贸合作,强化新川创新科技园、中法成都生态园等合作园区建设,依托“8+1”合作机制加强与芝加哥的商贸合作,积极争取中新政府间第三个合作项目。全面深化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的合作,完善成渝合作机制。强化“首位城市”作用,推进成都平原城市群协同发展。

二、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取向,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根基,是推动成都科学发展、领先发展的支撑。要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做强主业,完善配套,拉长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话语权。

一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编制实施成都制造2025发展纲要,抓紧培育壮大千亿产业集群,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的比重,加快形成多点支撑、多元支撑的工业发展格局。率先发展信息安全、节能环保装备制造、页岩气、航空与燃机、新能源汽车等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突出发展电子信息、轨道交通、汽车、石化等重点优势产业,大力发展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北斗产业,推动冶金、建材、食品、轻工等传统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转移。推进一汽大众四期、京东方扩能、英特尔骏马、南车成都产业基地、新筑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等 本文来自

二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编制实施服务业2025发展规划,突出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电子商务、养老健康服务等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加强要素市场建设,提高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2015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文章2015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出自

三、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按照“四化一驱动”改革要求,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增强城市发展动力和活力。

三是着力深化社会治理机制改革。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社会各方面参与社会治理,推动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以增强社区功能、减少社区负担为重点,深入推进基层治理机制改革,进一步厘清基层自治组织职能,建立社区公共服务准入制度,鼓励农村小型公共设施村民自建,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城乡社区自治能力。推进社会组织管理改革,支持社会组织依法加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鼓励发展志愿者队伍,更好发挥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加快推进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推广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果。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四、以增强创新能力为核心,切实强化创新驱动发展

更多运用改革力量激发创新活力,聚集创新要素、汇聚创业力量,以高新区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引领,努力打造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先试区,加快建设西部领先、国内一流的创新型城市。

一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六大工程,编制实施创新型城市建设2025规划。支持成都高新区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完善产业规划,优化空间布局,创新实施先行先试政策,打造创新驱动发展引擎;支持成都天府新区规划建设成都科学城;支持区(市)县开展创新驱动发展试点示范。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科技中小企业成长计划,支持大型企业建立联合研发中心。强化关键共性技术突破,完善重点产业技术路线图,力争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轨道交通等重点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科技成果。支持企业加强标准研发,鼓励企业开展市场创新、管理创新、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中心,开工建设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测服务中心。

二是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认真落实“成都十条”,强化校院地协同创新,支持在蓉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权和所有权改革,鼓励科技人才直接面向市场、直接进入产业体系和市场环节,支持科技人才创办领办企业。围绕主导优势产业发展,依托高校院所优质学科和专业,推动企校(院)政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环高校特色知识经济圈和科技创新产业园,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在蓉转化。统筹规划高校院所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功能,推动高校与城市协同发展。

三是营造良好创业环境。启动实施“创业天府”计划,大力培育大学生创业先锋,壮大创新创业队伍,让“知识青年”转化为新型产业力量,形成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局面。拓宽创业资本渠道,设立大学生创业天使投资基金,吸引国内外风投、创投机构聚集蓉城,支持创业和创新企业发展。深入实施成都人才计划,依托在蓉重点高校和国家级创新平台,引进更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深化“科创通”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大力发展创客空间、新型孵化器等创业载体,完善研发设计、技术交易、知识产权保护等科技服务,激活创新资源,增强创新发展的活力。

五、以再造产业成都为目标,加快建设成都天府新区

抓住天府新区成为国家级新区的机遇,以打造内陆开放经济高地、宜业宜商宜居城市、现代产业集聚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目标,加快建设国际化现代新城。

一是完善规划加快建设。完善新区发展规划,优化新区城市功能、道路交通、产业布局和生态建设体系。坚持以国际视野建百年工程,加快新区起步区建设,重点抓好“一城一区一带”、新川创新科技园、“一路一带”国际合作园建设。加强新区骨干路网建设,加快“三纵一横”二期、“三横一纵”工程建设步伐,推进天保大道、兴隆湖环湖路等道路和地铁1号线3期加快建设,构建以天府新城为中心、辐射周边的快速通道体系。健全区域协调推进机制,携手资阳、眉山片区联动发展、同步崛起。

二是加快现代产业集聚。高水平建设汽车产业功能区、空港经济开发区、现代制造业功能区、轨道交通产业园及新材料产业功能区等产业园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总部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配套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推动新区二三产业“两业并举”。加强统筹协调和要素保障,加快成都科学城、西部国际博览城等项目建设,确保保利国际等重大项目开工。强化招大引强,围绕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签约落户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

三是着力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坚持功能复合、职住平衡,加快大源、中和等组团的商业、商务、交通和生活配套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和市政配套,加快新区学校、医院、变电站、消防站等公建配套和农民安置小区建设。提升新区生态环境质量,加快建设新区中央公园、天府新城污水处理厂,完成兴隆湖生态水环境综合治理、锦江生态带综合治理,打造滨水城市的靓丽景观。

六、以提升城市品质为抓手,提高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

坚持一流标准,推动城乡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互联互通,强化重点区域改造,加强“小街区规制”规划建设,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构建双核共兴、一城多市的网络城市群发展格局。

一是着力优化中心城区功能。深入实施“北改”工程,强化火车北站、八里庄等重点区域改造,健全医院、学校、菜市场等公建配套,加快建设畅通城北、宜人城北、发达城北。加快成都化工四厂、内燃机总厂生活区等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完善老旧院落安防、绿化等设施,改造中心城区老旧院落400个,完成远郊县市“三无”院落整治,调迁改造城区老旧市场14家以上。加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升城区无线局域网覆盖能力。力争开工建设李家岩水库、市自来水七厂二期。加强历史文化遗存遗迹保护,大力传承成都历史记忆,留住城市文化根脉和发展“年轮”,让人们记得住乡愁。

二是着力强化中小城镇建设。按照独立成市的要求,加快发展新型卫星城和区域中心城,优化规划、完善功能,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合理分工产业和功能。加快建设现代化小城市,强化产业支撑,提升综合服务和社会管理功能。加快特色镇建设和一般场镇改造,提升城镇内涵品质,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增强辐射带动发展的能力,促进就地城镇化。统筹推进新农村综合体、新村聚居点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村一体发展,创建幸福美丽新村示范村100个以上。完成芦山“4·20”地震邛崃受灾乡镇灾后重建。

三是着力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坚持交通先行,加快构建内畅外通、区域辐射、联动世界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做好成都新机场、成都新机场高速、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启动成彭高速扩能改造工程,推进成兰铁路、西成客专、川藏铁路、成蒲铁路、北站扩能改造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力争成渝客专、成安渝高速、五环路建成投用。完善市域交通路网,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力争大件路外绕线、成温邛快速路、五洛路、沙西线快速改造工程建成通车。强化城区环线重要节点立交改造和射线通道建设,加快建设地铁3号线等5条线路,启动建设地铁6号线,开通运行地铁1号线南延线,开工建设有轨电车示范工程,大力发展大容量公交,进一步提高公交分担率,努力让市民出行更加方便。

四是着力营造国际化城市环境。提升国际化生产服务配套功能,加快区域通关一体化建设,发挥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效应。完善国际化生活服务配套,规划成都领馆区,引进更多国际学校、国际医院等涉外服务项目。加强多层次国际交流,争取设立更多驻蓉领事机构和国际组织分支机构,发挥国际友城、国际会议、国际合作项目等的影响和作用,加强对外宣传推介,提升城市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

七、以优化人居环境为重点,大力打造宜人成都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城市综合管理制度建设,扎实推进“四改六治理”十大行动,坚持“天天归零”的理念,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一是加强城市综合管理。强化市容市貌治理,加强道路井盖、排水管网、架空管线等市政设施综合整治,强化户外广告招牌清理改造,扩大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加快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建设,完善中心城区餐厨垃圾收运体系,完成120条中小街道路面“黑化”。加强交通环境治理,统筹重大城建项目施工,科学组织重要节点交通,完善智能交通信息系统,健全市域交通导识标志,推进停车泊位和停车换乘系统建设,扎实开展货车、出租车专项治理,严格施行成都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加强违法违章建设治理,强化主要城市道路、交通枢纽、城市公园等区域违建整治,坚决杜绝新增违法建设。

二是加强城乡环境治理。下大力气治理大气雾霾,强化城乡快速通道路面、建筑工地扬尘整治,加大餐饮油烟整治力度,加强企业环境监管和污染治理,加快淘汰燃煤锅炉,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联防联控,落实烟花爆竹燃放管理规定,努力从源头上控制雾霾,改善全市空气环境质量。强化河渠污染治理,加快城区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厂建设,完善城市地下管网收集系统,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力争国控断面水质继续改善,实现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完善农村垃圾收运体系和处置设施,加大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三是加强城乡生态建设。坚持用生态的办法保护生态环境,提升中心城区绿地系统,加快城市公园、街头绿地建设,积极推广绿色建筑,中心城区新增公共绿地10万平方米。加快环城生态区建设,加强绕城生态带复耕植绿,强化河湖水系连通建设,构建环城湖泊湿地生态体系。严守市域生态保护红线,打造城镇生态隔离区,发展城市走廊间组团式绿地,加强龙门山、龙泉山生态屏障建设,抓好天保二期、野生动植物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争创国家生态市和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

八、以增进民生福祉为追求,全面加快城乡社会事业发展

坚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把发展成果更多转化为惠民实效,努力让全体市民过上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生活。

一是健全就业社保体系。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被征地农民等重点人群就业,着力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推进职业技能素质提升工程,完善就业失业监测统计制度,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提升社会保障和救助水平,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深化医疗保险总额控制、付费方式改革,加强城乡养老保险市级统筹,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前期工作,适时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和低保标准,实现城乡低保标准分圈层统一。提升城乡住房保障水平,实行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房并轨运行,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新建保障性住房4800套。健全城乡多元养老服务体系,建立经济困难老人基本养老服务补贴等制度,分层分类推进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提升养老服务标准化水平,新筹建养老床位10000张,让老人干干净净活出尊严、舒舒服服活出品质。【2015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两会专题

三是深化平安成都建设。提升社会治安水平,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严重暴力、网络犯罪、非法集资和“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完善反恐防暴预警应急机制,不断提高市民的安全感。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水平,深入推进溯源管理和市场准入,严厉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构建食品药品社会多元共治机制,启动市食品药品安全检验检测研究院提档升级工程。强化突发事件预测、预警和预防。提升信访工作法治化水平。做好国防动员工作,启动创建新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严格安全生产责任,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动态监管体系,强化道路交通、人员密集场所、建筑工地、危化品、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切实保障城市安全、市民安宁。

此外,今年我们还将为市民办“十件实事”,包括城市改造、环境治理、扶贫解困、就业促进、教育助学、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百姓安居、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九、以提高城市治理能力为导向,强化政府自身建设

经济社会加速转型,要求城市治理方式随之转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法治为基的现代城市治理核心理念,强化政府自身建设,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一是建设法治政府,提升依法治理水平。法治是现代城市治理的基石。要大力推进依法治市,强化政府依法行政、企业合法经营、市民守法自律,营造全民尊法信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严格执行市人大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主动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听取市政协的意见,认真办理政协提案。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意见,高度重视社会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加快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和程序清单,完善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追究制和责任倒查制,健全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入实施“六五”普法,大力开展“法律七进”活动

二是建设效能政府,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大力推进简政放权,以进一步减程序、减费用、减时限为重点,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和规范行政许可事项,取消全部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大幅减少投资项目前置审批,消除行政审批“灰色地带”。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加大财政预算、重大建设项目、公共资源配置、公益事业建设等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做到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拓展政务大厅功能,推进全程网上审批,让市民少跑路、少受累。加强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建立城市治理信息系统,统筹推进感知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云计算基础设施、地理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信息的高效传递和智能响应,为治理城市提供及时、准确、科学的服务,降低治理成本、提高治理效率。

三是建设廉洁政府,提升政府公信力。落实“三严三实”要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巡视反馈问题的整改措施,严防“四风”问题回潮反弹,推进政风进一步好转。坚持抓改革发展与反腐倡廉“两轮同轴、力度统一”,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大财政资金分配、重大项目审批、重大物资采购招标等重点领域审计力度,强化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推进廉洁成都建设。完善债务管控机制,强化“三公”经费管理,稳妥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把更多的财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科学理政、团结共事,将真抓实干作为政府工作的座右铭,打造守规矩、有作为的公务员队伍,努力以政府的勤奋指数,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数、城市的繁荣指数。

各位代表,今天的成都,已站在“新常态、万亿级”的新起点,踏上了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新征程。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团结一心、坚定信心、开拓创新,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为成都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而努力奋斗!

2015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一)

名词解释

1.科技创新六大工程:是指企业能力提升工程、产业升级牵引工程、区域创新示范工程、校院地协同创新工程、科技人才发展工程、创新环境优化工程。

2.“科创通”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是指我市运用互联网思维和信息化手段建立的创新资源服务平台。平台以促进科技企业成长发展为主导,具备“聚集、服务、撮合、孵化”四位一体核心功能,通过线上和线下为科技企业与机构、高校院所、创新团队提供精准服务,打造覆盖企业成长全过程的不同服务需求的科技服务资源共享体系。

3.“全域通”:是成都海关实施的四川全域通关一体化的简称,主要覆盖四川省境内,通过取消成都关区内两地间传统转关手续提高通关效率,简化通关手续,节约物流成本。

4.“区港联动”:是指在综保区与港口(空港、陆港)之间实现通关一体化。

5.“法律七进”:是指开展的法律进机关、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寺庙、进企业、进单位活动。

6.政策文件日常解读人制度:是指政策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出台后,机关面向公众对制定背景、采取的主要措施及条文进一步明确界限所作说明的一项制度

7.“公私合作”(PPP)模式:是指政府与私人部门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而建立的“全过程”合作关系,以授予特许经营权为基础,以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为特征,通过引入市场竞争和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公共产品或服务质量和供给效率。

8.体验式消费:是指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以消费者为中心,以满足消费者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动等体验需求为主线,创造能够使消费者参与、值得消费者回忆的一种情景消费。

9.“8+1”:2013年12月23日,国家商务部会同北京、上海、天津、青岛、沈阳、杭州、武汉、成都八个城市与美国芝加哥市签署的《关于建立“中国市与美国芝加哥市贸易投资合作联合工作组”的谅解备忘录》。

10.成都十条:是指成都《促进国内外高校院所在蓉协同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在加快高校成果处置和收益分配改革、建设成果转化载体、促进成果转化运用、激励人才创新创业、强化资金支持等方面制定的10条政策措施。

11.“三横一纵”:是天府新区道路交通建设项目的简称,“三横”为沈阳路(原天保大道)、广州路、深圳路(货运通道创新大道段),“一纵”为益州大道南延线。

12.小街区规制:是指由中小街道分割围合、街区规模在50亩左右、公共服务设施就近配套的开放街区模式。

13.独立成市:指中小城市既要与特大中心城市密切联系,但又功能完整、职住平衡、配套完善、相对独立。

14.五环路:是指成都市第二绕城高速公路。

15.“四改六治理”:“四改”是指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老旧院落改造、老旧市场改造;“六治理”是指大气雾霾治理、河渠污染治理、交通秩序治理、市容市貌治理、违法建设治理、农村环境治理。

16.“一场一馆一池”、“两个中心”:“一场一馆一池”是指一个体育场、一个体育馆、一个游泳池,“两个中心”是指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和国民体质监测中心。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fanwen20545/

推荐访问:政府工作报告2015全文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