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蹈论文发表

来源:论文 时间:2016-08-15 10:29:21 阅读:

【www.zhuodaoren.com--论文】

民族舞蹈论文发表(一)
民族舞蹈鉴赏论文

舞蹈鉴赏—学后感

经过近半个学期的民族民族舞蹈欣赏课,我对民族民族舞蹈有了一定了解和认识。民族民族舞蹈和其他艺术形式,既有共同的规律,又有各异的特质;既有关系,又有区别。

舞蹈艺术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现的人们内在深层的情感世界,包括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从而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表达舞蹈作者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说到底,舞蹈是人体反映心灵动态的艺术,而心灵动态又是社会动态的真实写照。

民族舞蹈和各地的民俗文化又密不可分

民俗文化,是在普通人民(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它具有普遍性和传承性和变异性。民俗文化因其核心要素民俗是集体遵从的、反复演示的、不断实行的,所以具有有增强民族的认同,强化民族精神,塑造民族品格的功能。现代社会在民俗文化领域中最引人注意的莫过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

民族舞蹈是一种起源于人民生活中的肢体动作语言,以日常活动抽象化为表现形式.亦可称 为土风舞、民俗舞蹈或国际民俗舞蹈。不同于着重表演的芭蕾舞或是制式化的运动舞蹈,土风舞源自于各国不同环境、生活及风俗,与各国的特色音乐服装也有相互的搭配,表现形式十分丰富

舞蹈本生 就是 文化的载体,而民族舞蹈或者地方 舞蹈更是继承了民俗文化,甚至发扬了民俗文化。【民族舞蹈论文发表】【民族舞蹈论文发表】【民族舞蹈论文发表】

通过老师的讲授以及自己查阅资料,对各民族舞蹈风格特征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1 藏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在素称“世界屋脊”的我国西部青藏高原上,生活着能歌善舞、具有悠久歌舞传统的藏民族。几百万藏族同胞勤劳、纯朴,善于以歌抒怀,借舞抒情。银白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莽原,正好引吭高歌,河谷飞平坦的坝子上可以尽情欢舞。大自然造就了藏族人民优美的歌喉、矫健的体魄,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豪迈的现实生活则是他们即兴歌舞创作的源泉。人民在歌舞中欢庆佳节,也在歌舞中祭祀祈祷,用歌舞来伴随劳动,也以歌舞赞美爱情与生活,歌舞活动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而西藏舞蹈与歌唱艺术密切结合,以歌中有舞、舞中有歌的独特艺术风格著称。

2 傣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傣族主要聚居在我国西南地区云南省西双版纳和德宏自治区以及耿马、孟连自治县等地,那里江河纵横、绿树繁荫,蕴藏着许许多多天然的美丽。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的哺育熏陶下,以及随着社会发展和中原文化和南亚文化的影响,傣族民间舞蹈逐渐形成极具东方韵味的艺术风格。

3 彝族舞蹈的风

【民族舞蹈论文发表】

彝族人民居住在我国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地,他们能歌善舞,有着丰富多彩的舞蹈形式,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就有“烟盒情”、“打歌”、“罗作舞”、“阿细跳月”、“四弦舞”、“花鼓舞”、“铜鼓舞”等等。解放以后,在广大舞蹈工作者的努力下,彝族舞蹈也获得了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成为祖国文化百花园的一朵绚丽的鲜花。

4 维吾尔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中国维吾尔族自古居住在中国的西北部新疆,它是我国最大的省区之一,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艺术遗产,其中歌舞艺术更是绚丽多姿,因此自古以来即以“歌舞之乡”著称。维吾尔族舞蹈与其他民间舞蹈一样来自于生活。维吾尔族人民早先生活在我国北方的大草原上,后移居至西域(今新疆),由草原牧骑生活发展到地区的农业生活,在不同历史时期信奉过萨满、摩尼、佛、伊斯兰等宗教。这种经济生活和宗教文化在维吾尔族舞蹈中留下了多重的文化印迹,使之既有历史中《胡腾》、《胡旋》的风韵,又有萨满跳神的姿态;既有古波斯、阿拉伯舞蹈的神态,又有邻近民族舞风的余味。维吾尔族舞蹈在继承古代鄂尔浑河流域和天山回鹘族乐舞的传统基础上,又吸收古西域乐舞的精华,经过历代新疆各族人民的艺术创造和长期发展与演变,不断追求完善,形成具有多种形式和特殊风格的深受人民喜爱的民间舞蹈艺术。

【民族舞蹈论文发表】

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舞蹈不仅娱乐了大家的文化生活,也成为当前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精神需求,还起宣传教育的社会作用

舞蹈鉴赏是人们观看舞蹈表演时对人体动态美所产生的一种审美活动。艺术鉴赏是令人愉快的精神消费。生产以消费为目的,舞蹈作品离开了艺术鉴赏,艺术创造就失去意义,艺术作品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任何艺术作品都离不开接受与鉴赏。舞蹈艺术也一样,舞蹈艺术鉴赏作为一种精神的审美活动,是舞蹈艺术家与观众、舞蹈活动与社会之间的桥梁,是检验作品社会功能的重要途径,更是舞蹈作品实现其价值的主要依托。只有经过千百万人的鉴赏,才能最终使其成为现实的艺术,实现自己的价值:改造社会、教化人心、从而获得艺术生命。

民族舞蹈论文发表(二)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普及教育[论文]

【民族舞蹈论文发表】

试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普及教育

【摘要】民族民间舞蹈是一种深深植根于广大群众社会生活中,反映群众的生活和思想情感、理想愿望,由人民群众集体创造、集体传承的舞蹈。为了保护和弘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我们有必要对我们的民族民间舞蹈进行全民普及教育。

【关键词】中国民间舞蹈 普及教育 传统文化

我们的国家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在这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丰富多彩的东方文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正是众多文化之中的一枝奇葩。

有人认为。民族民间舞蹈是一个国家里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传统舞蹈。有人认为,所谓民族民间舞蹈是指那些非职业性的舞蹈。还有些舞蹈专家认为,纯粹的、真正的和传统的种族、民族的民间舞蹈,均为土著舞蹈。我国著名舞蹈家吴晓邦则认为,民族民间舞蹈是一种群众自己的娱乐活动,中国的民族民间舞蹈就是农民舞蹈,是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流传下来的队伍广大的农民艺术。综上所述,民族民间舞蹈是一种深深植根于广大群众社会生活中,反映群众的生活和思想情感、理想愿望,由人民群众集体创造、集体传承的舞蹈。

为了保护和弘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我们有必要对我们的民族民间舞蹈进行全民普及教育。而由于民族民间舞蹈普及教育的资料与教材比较少,这对普及教育就造成了一定的难度,所以我觉得我们以中国民族民间舞为专业的舞蹈教育者,有义务在这一领域作出自

民族舞蹈论文发表(三)
民族民间舞蹈教育论文

民族民间舞蹈教育论文

摘 要:高校的民间舞蹈老师都肩负着对民族民间舞蹈的保护和传承,因为民族舞蹈的学习和学生的民间文化素养有很大的联系,在进行教学开展的时候要以民族文化素质的开展来作为教学的目的,并要通过文化的传承来进行舞蹈的积淀。

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历史是源远流长的,有着很丰富的文化底蕴,多样的表现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我们进行舞蹈教学的基础。近几年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的设置,已经趋向规范化、体系化以及科学化。作为高校的舞蹈教育老师,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时候不但要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培养,还要培养学生的全面文化素养,让舞蹈成为他们追求的终身目标。

一、对学生进行民族民间舞蹈教育的文化意识

舞蹈的基础就是文化,要想让一个舞蹈有一个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就要对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尤其是民间舞蹈,我们在对民间舞蹈进行挖掘、保护和整理。要和当地人的审美角度一致,我们就要根据前人提供的艺术标准对民间文化进行相应的理解、加工,这样也是对民间文化的极大肯定。因为我们进行舞蹈编排的时候,如果不能够以本民族人的文化意识来进行编排,那么舞蹈只能够说是徒有其表,没有真正的文化灵魂。老师开展民间舞蹈教学的理念,也要对学生进行民族舞蹈文化背景的教学,让学生对其文化内涵有深入的了解,可见,舞蹈教育也能对学生起到很重要的促进作用。这样可以对民间舞蹈的教学进行最直接的定位。很多舞蹈的动作都是对日常生活和生产

民族舞蹈论文发表(四)
民族舞蹈与民族音乐的关系

  【摘 要】民族音乐与民族舞蹈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原始社会起,我们的祖先在劳动实践中,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就创造了劳动号子,这一民间音乐的最早形态。同时,也创造了原始巫术,这一舞蹈的最初形态。《吕氏春秋,古乐篇》中就有关于原始乐舞的记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阅。”意思是说,在葛夭氏这个原始的时代,就有三人手持牛尾跳舞并唱歌的活动形式。从原始社会起,歌与舞这两种艺术形式就是紧密联系的,歌离不开舞,舞也离不开歌。有什么样的音乐,就要有什么样的舞蹈与之相配合。

  本文旨在通过论述民族民间音乐与民族舞蹈的关系,论证艺术上专业分工的加强,并不能否定某种综合艺术的意义。歌舞结合的特点之所以能够保持,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需要,是表达群众情感的需要。
  【关键词】民族音乐;民族舞蹈;关系
  民族民间音乐对民族舞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种决定性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决定了民族舞蹈的形式
  一般来说,音乐可以离开舞蹈而独立表演和传承,但是,任何一种舞蹈形式都不能离开音乐,音乐是构成舞蹈的基本要素,舞蹈必须在形式上与音乐相统一,才能进一步去表现音乐,舞蹈的形式是按照音乐来设计的。在我国西南地区,有两种较为典型的舞蹈:长鼓舞和芦笙舞。长鼓舞是广西瑶族的民间舞蹈,长鼓舞以鼓声为主,舞者右手执鼓、左手敲击,边击边舞。舞蹈中,一人持鼓作连续低音,另一人在缓慢的节奏中敲击出富有变化的节奏,如:咚咚咚咚}咚・咚I。出于音乐上的考虑,表演者的音乐和鼓声要音量平衡并且层次突出。因此,表演长鼓舞的人数经常为两人或四人,均为双数。所以说音乐是人们进行舞蹈布局的重要依据。还有西南苗族的芦笙舞,芦笙舞曲都由引子、主部、结尾三部分构成。引子较为短小,主部一般作多次的反复演奏,结尾多是以渐弱作为终止。因此,在芦笙舞的表演过程中,人们便利用引子部分做舞蹈表演前的准备,以舞蹈造型配合散板的引子作为舞蹈的开始,主部用以丰富多样的舞蹈变化,因为音乐在此时通过芦笙吹奏技巧的运用,对音色和和声都给予更为丰富的变化。芦笙舞的尾声多是在舞蹈队列的渐行渐远中结束,因为芦笙舞是男子吹笙在前面走,女子跟在后面随乐声舞蹈。
  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决定了民族舞蹈的情绪
  在我国的北方地区――淮河以北和黄土高原。民歌的节拍多为一板三眼,有时也用一板一眼,演奏乐器多为高亢、明亮的乐器,如:板胡、唢呐,其他主要乐器有二胡等,同时北方地区的民间音乐还有热情、淳朴、喜悦的特点。在此音乐倩绪的基础上,形成了北方舞蹈的代表――秧歌舞。秧歌舞蹈在北方被称为“闹秧歌,一个“闹”字,足以表现舞蹈中蕴涵的喜悦、热烈的气氛。演员在表演时以多种表现手法将全身配合起来,尤其是手、脚动作的配合,千姿百态,各领风骚。秧歌舞具有较强的动作性适于结合音乐表演动作,更能够诠释北方民间音乐热情、喜悦的情绪。而南方地区的音乐多采用丝竹乐。丝竹乐的演奏形式是用弦乐和笙管乐合奏,同时也不用大锣大鼓之类的强烈的打击乐器。丝竹乐常用的乐器有箫、笛、笙、扬琴、琵琶、小三弦、二胡、鼓等。笛和二胡常居于主要地位,有时也用箫替代笛。丝竹乐的特点是擅长演奏柔婉、秀丽的抒情乐曲。在这种音乐影响下的南方花鼓舞蹈与北方秧歌舞蹈相比,少了情绪上的渲染和张扬,多以幽雅的舞韵、清秀的舞姿、轻巧的舞步来表现南方 “鱼米之乡”的美丽景色和美好生活。因此,音乐的基本情绪直接决定了舞蹈的清绪内涵乃至作品风格。舞蹈表演者只有在演出时,将舞蹈的情绪和音乐的情绪蹂合在一起,相互统一,才能够创造出成功的作品。
  三、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还决定着民间舞蹈的风格
  舞蹈的风格是区别舞蹈的最明显的特征,尤其在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各民族风格的舞蹈都独具特色。其中风格最独特的当数新疆维吾尔族舞蹈了。维吾尔族的舞蹈以变化多样、热情灵活为主要风格。笔者认为,这是与维吾尔族音乐密切相关的。维吾尔族多居住在沙海茫茫的戈壁滩,在戈壁烈日炎炎、干旱缺水的严酷环境下,人们对周围环境的一切感知就不得不披上幻想、神秘的面纱。维吾尔族舞蹈多在连续的旋转中戛然而止,出现一个亮相,既而舞蹈者会运用眉、眼、手等部位以及跃、旋转、垫步等动作配合音乐中穿插的短句以及调式调性的变化。维吾尔族音乐中的手鼓之所以能够成为维吾尔族音乐风格的核心,是因为典型的、独具特色的切分节奏:咚哒哒、咚哒,在演奏过程中,多是依靠手鼓击出,并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在维吾尔族舞蹈的表演过程中,经常会在一个委婉展转的散板之后,加入手鼓敲击节奏,舞蹈者伴随手鼓的节奏开始旋转。最初的速度是非常慢的,既而伴随着手鼓越来越快、越来越强烈的节奏,舞蹈者的旋转速度也不断地加快,直至主题音乐的出现。手鼓使无节奏感的连续多次旋转,受到了节奏的控制,调整了舞蹈的速度,把握了音乐的节律,从而使维吾尔族舞蹈具备了形散神不散、一张一弛、松紧结合的风格特征。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与民间舞蹈是不可分割的两种艺术形式,“载歌载舞,歌舞结合”是我国传统歌舞艺术的显著特征,直至诗歌和音乐高度发展的今天,歌舞艺术仍在民族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和民族舞蹈各有所长、互不排斥,并且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歌与舞的结合使歌舞音乐同时具有了民歌的歌唱性与旋律性和舞蹈的节奏性与动作性,这是值得我们吸取的中国民族艺术体系中最有价值的经验。

民族舞蹈论文发表(五)
关于新时期高职民族舞蹈教学设计研究

  【摘 要】本文从新时期高职院校民族舞蹈教学设计理念、作用以及策略等几个方面,论述高职民族舞蹈教学设计问题,进而促进民族舞的弘扬和发展。

  【关键词】高职;民族舞蹈;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2-0125-01
  中国民间舞蹈是由各个民族共同创造的、多元化的舞蹈文化,是各族人民的生命意识最为直接、原始、热烈的表达,具有极大的稳定性和继承性。新时期,高职院校秉承“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帮助高职学生在掌握实际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人文精神教育,也是对“以人为本”思想的深化。而民族舞蹈教学设计是高效开展民族舞蹈教学活动的前提与基础,对其进行研究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民族舞蹈教学设计理念
  高职院校的教学思想强调行业性与适应性,因而民族舞蹈教学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设民族舞蹈课程,制定教学内容,注重于培养学生的舞蹈技能,提升学生的表现力与自信心,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学生爱国、爱家乡的情怀,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同时,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梳理,根据学生的职业发展要求与地域特点选取合理的民族舞蹈形式,遵循由浅入深原则进行课堂教学。以现代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依据,转变传统的备课观,体现教育主体和学习主体的相互作用。围绕行业发展与舞蹈职业岗位需求,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准则,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的民族舞蹈教学讲求实用性,教师可以灵活改变组合结构与难度,增加相关的教学内容,扩展学生的视野,提升教学质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做到艺术观、科学观、人本观的和谐统一。
  二、新时期高职民族舞蹈教学设计的作用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依据教育教学原理、教学艺术原理,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需要使用的教学手段实行的相关策略。新时期高职院校民族舞蹈教学设计首先解决了教学内容的问题,同时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对教材、多媒体材料、网络资源等科学规划,提出满足学生需求和解决教学中碰到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对教学形式、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进行设计,指导教学实践的开展,帮助教师有目的、有步骤、有规划地教,指导学生高效的学习,从而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新时期高职民族舞蹈教学设计策略
  (一)创设情境策略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因而高职院校民族舞蹈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获得更多的知识,达到教与学的统一,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设计阶段,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接近真实的教学情境,同时把握民族舞蹈的文化背景、教材内容等要素。通过视觉刺激,使学生对民族舞蹈的舞姿韵律产生直观的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想象力。借助于民族服饰、民族音乐,为学生创设接近真实的文化情境,让学生在舞蹈实践中切实感受服饰对身体造成的影响,体验不同民族的舞蹈风格。
  (二)运用情感策略
  心理学家卢家嵋在《情感教学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情感教学,从最根本的涵义上说,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积极健康的情感对学习活动有推动、强化以及调节作用,教师在民族舞蹈教学设计阶段,应注重情感在教学实践中的积极功能,利用民族舞蹈自身的魅力吸引、感染学生,让师生双方在快乐愉悦、拥有浓厚兴趣的环境下,积极地进行民族舞蹈学习。例如“胶州秧歌”是齐鲁文化特征的反映,体现出山东人民质朴、善良、宽容、自强的精神风貌,是人民一系列积极健康精神在舞蹈活动中的展现,因而舞蹈表演具有独特的特点,如洒脱、憨直、坚韧等。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情感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可、接受民族舞蹈形式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民族文化。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积极表现给予中肯的评定与鼓励,对学生的不足及时进行必要的帮助,帮助学生战胜学习中的困难,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树立积极的民族舞蹈观念,加深对民族舞蹈的热爱,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结语
  教学设计是教育活动的先导与前提,高职院校民族舞蹈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需要教师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教学设计的作用,能够积极利用创设情境策略与运用情感策略,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发展,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慧军.高职院校的民族舞蹈教学设计研究[J].戏剧之家,2015(06).
  作者简介:
  刘广予(1986-),女,助教,目前任教于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从事于舞蹈、表演方向的教学与研究。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fanwen329551/

推荐访问:民族民间舞蹈论文 舞蹈鉴赏论文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