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项规定问责机制的思考

来源:各类报告 时间:2016-08-16 10:21:17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各类报告】

八项规定问责机制的思考(一)
基层领导干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常态化机制的意义与思考

基层领导干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

常态化机制的意义与思考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12月4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这充分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为民、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做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通过反复研读规定要求,并结合基层工作实际,对基层领导干部落实“八项规定”常态化机制有自己的一些体会和认识。

一、基层领导干部落实“八项规定”常态化机制的意义 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意义深远,他是新时期我们党能否始终得到全国人民群众衷心拥护,是否能够构筑更加坚强团结战线的关键和保障。

一是更加有助于领导干部转变工作作风。“八项规定”提出要转变“文风”、“会风”,归其宗旨就是要转变领导干部工作作风。作风问题,本质是一个政治问题,是人民群众判断干部水平、评价党的形象,进而观察党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重要窗口。领导干部转变工作作风,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可靠保证,是提高行政效能的根本途径,是确保创先争优活动取得成效的直接动力;同时,转变基层干部作

风也是纯洁党的肌体、拒腐防变的重大举措,是党的思想建设和干部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党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中央提出改进作风的八项举措,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指明了方向。能够使我们基层领导干部更加深刻地领会改进作风的重要意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身体力行,把精力投入到维护群众利益、克服民生困难上来。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党始终得到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使我们党更加坚强团结,进而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夺取新的更大的胜利。

二是更加有助于领导干部密切干群关系。“八项规定”提出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这就要求我们基层领导干部要学会深入群众,在贴近群众中不断汲取工作动力。明确告诉我们,基层领导干部本质就是来自于基层人民群众,做的就是群众工作,所以要亲民,要多下基层去和群众联系,善于转变思维方式,对群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群众才能真正给予理解、积极支持。更要把身子扑在基层,把群众利益举过头顶,常到农家走动,了解他们的心愿,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要进一步精简会议,减少发文,把更多的时间留给村干部、留给群众,尽可能的和群众打成一片,与村干部、老百姓一起静下心来谋发展,建设新农村,走好致富路。

三是更加有助于领导干部厉行勤俭节约。勤俭节约是中

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八项规定”中提出要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住房、车辆配备等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规定,这正是传承和延伸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使我们基层领导干部清楚地认识到厉行节约不仅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而且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规定明确要求领导干部时刻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不奢侈浪费、贪图享受,严格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每一分钱,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让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成为全社会公民的一种自然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进程。 二、基层领导干部落实“八项规定”常态化机制的建议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则是我党克难制胜、推动事业发展的又一大“法宝”。作为基层领导干部如何才能贯彻落实好这“八项规定”,个人认为必须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抓学习贯彻,坚持做到认识到位。全区领导干部必须把学习贯彻“八项规定”和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重大部署结合起来,和学习贯彻新《党章》结合起来,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性,深刻领会“八项规定”的精神实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

央与省、市委的要求上来。特别是县级领导干部更应该把“八项规定”作为转变作风的准绳和标杆,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以自身的示范表率,影响和带动全区所有干部进一步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全面推动郾城又好又快发展。全区各级各部门应该深入学习宣传中央和省市关于改进领导干部工作作风的规定,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认真遵照执行。

二是抓会务会风,坚持做到精简到位。全区各级各部门都要坚持务实、节俭、高效的原则,严格各类会议活动审批程序,从严控制会期和规模。少开会,开短会,开解决问题的会,各类会议能并则并,能减则减,严控全局性大会次数。未经批准,各单位不举办节庆、庆典活动。确有必要召开工作现场会、交流会议、联席联谊会议、座谈会议,须经批准,并严格控制参会人数、会议时间、接待标准。会场不摆放鲜花、香烟、水果,不发纪念品、包、笔、笔记本等物品。会议过程中不讲套话空话,讲真话短话,讲管用的话,提倡脱稿讲话,领导讲话控制在40分钟以内,不超过一个小时。汇报一般控制在15分钟,发言一般控制在8分钟以内。除大型会议外,原则上不印发领导讲话材料,开门见山地布置工作、研讨解决问题。

三是抓调查研究,坚持做到朴实到位。全区各级领导干部要结合“驻包联”活动和县级领导分包乡镇、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等活动,多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认真搞好调查研究,了解真实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切忌走过场、搞形式。同时,要结合“五型干部”创建活动,将学习型队伍建设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结合工作实际,学以致用,做到政治理论实时学、业务理论深入学、先进模范对比学;将调查研究作为开展工作的基础、检验工作的标准、完善工作的根据,制定各项政策前必须首先实地调研,并在政策制定后不定期开展督查落实,及时将反馈意见作用于政策完善。

四是抓铺张浪费,坚持做到节约到位。要进一步压缩单位公用行政经费支出。严格执行节油、节水、节电等节能指标,倡导低碳环保健康的工作方式。坚持做到办公室无人时不开电脑、不开灯和空调。要求所有基层领导干部不以任何名义进行一般性考察和照顾性外出参观。严格执行公款消费各项管理规定,严禁同城相互吃请,工作日午餐一律严禁饮酒。接待用餐严控标准和陪餐人员,以郾城家常菜为主,不摆香烟、不上高档酒。接待不打欢迎标语、不送礼品特产、

八项规定问责机制的思考(二)
国有企业建立健全问责机制 推动“两个责任”落实的思考

国有企业建立健全问责机制

【八项规定问责机制的思考】

推动“两个责任”落实的思考

福建煤电股份有限公司 谢海斌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落实“两个责任”重大决策部署,是中央针对反腐倡廉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新举措,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在新时期的重大创新。对国有企业来说,落实“两个责任”既是改革发展的推动力,又是健康稳定的重要保障。那么,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建设推动“两个责任”的落实,如何抓住关键呢?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要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强化责任追究,不能让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十八届中纪委五次全会提出:“没有问责,责任就落实不下去。今年开始,尤其要突出问责”。中央文件和习总书记讲话明确了问责对于推动“两个责任”落实的关键作用。笔者结合实际,就国有企业当前建立健全问责机制存在问题和如何进一步建立健全问责机制推动“两个责任”落实做了一些调研和粗浅思考。

一、国有企业建立健全高度重视落实“两个责任”问责机制存在问题的思考。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工作,在教育、制度、监督和落实党风建设责任制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积极推动“两个责任”落实,各层级企业纪委进一步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落实好纪委监督责任,在聚焦中心、突出主业上做了积极探索。但从实际情况看,当前国有企业党风建设依然存在责任不明、落实不力、追究不严等问题,突出反映在建立健全落实“两个责任”问责机制上存在问题。

1.存在问责制度不健全现象。在落实“两个责任”过程中,存在着问责制度不健全现象。有的停留在对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实施分工层面,没有建立问责制度;有的侧重在干部违反作风问题的处理没有深入到落实党风建设责任的问责;有的对监督检查考核渠道程序不规范不明确;有的单位问责制度不能依法依规等等。

2.存在对问责机制认识模糊不清问题。问责机制的建立和健全主要目的是推动“两个责任”的落实,但在一些单位仍然对问责机制存在认识模糊不清的问题。如存在把问责等同于“出现问题进行追究”的错误认识,没有把问责贯穿于落实“两个责任”的全过程,而是在出了问题之后对有关人员进行处理,影响问责制度的实施和作用的发挥。又如存在把问责机制简单理解为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而对党员干部履责落

【八项规定问责机制的思考】

实党风建设情况跟踪不到位,不能促进各级管理人员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再如对问责认识为犯了错误的结果,没有让各级管理人员认识到责任和权利的一致性,没有认识到不作为、不担当的危害,导致有的管理人员在生产经营中缺乏工作责任感和主动性。

3.存在问责制度与企业生产经营工作内容相脱离现象。国有企业的工作中心是做好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推动企业发展,问责机制如果脱离了具体的工作内容,那么就没有针对性和时效性。一些单位存在问责制度脱离中心,导致监督检查产生不到位问题,中心重点抓不牢掌握不准。

4.存在监督体系不完善的问题。问责机制的建立健全,必须形成对“两个责任”落实的责任清单的监督机制,才能按照问题导向开展全方位的问责、追责。当前,在一些国有企业中,存在着监督体系不完善和监督渠道不畅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问责机制的通行。

5.问责效果不明显。问责机制的不健全,直接导致问责工作成效无法体现。问责效果不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一些不正之风难以得到根除,官僚主义、奢靡之风等不正之风在一些企业依然较为严重地存在,没有得到严厉打击和根治;二是违反八项规定屡有发生;三是信访举报较

多,腐败案件数量没有下降;四是内控制度仍有待健全;五是个别企业”三重一大“决策仍不规范等等。

6.纪检监察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建立健全问责机制,还需要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纪检监察队伍。当前,一些企业存在人员少、业务培训不多、兼职不利工作开展等一些问题。

二、国有企业如何建立健全问责机制推动“两个责任“落实的思考。

落实“两个责任”对国有企业发展意义重大,推动“两个责任”落实要抓住建立健全问责机制这个关键。那么,有必要认真思考分析国有企业如何建立健全问责机制。

1.问责的主体客体要“明”。建立健全问责机制,首先必须明确问责的主体,也就是由谁进行问责;其次是要明确问责的客体,也就是对谁追究责任。党章赋予各级纪委对下级党委和纪委的监督执行问责职责,因此,纪检监察部门是国有企业中对党风建设责任制实施问责的主体,必须在党委和上级纪委的领导下,实施问责。根据“两个主体”要求,各级党委要切实把党风建设当做分内之事,应尽之责,党委主要负责人是从严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其他成员要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既管事又管人,做到工作职责和掌握的权力管到哪里,党风廉政建设的职责就延伸到哪【八项规定问责机制的思考】

里。各级党员干部作为直接责任人,要时刻肩负党员责任。纪委必须履行监督责任。因此,问责的客体包括各级党委、纪委、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及其他成员、直接责任人。明确问责的主体和客体,才能解决纪委不愿监督、不敢问责的问题,促进纪委挺直腰杆开展问责,查实结果和过程,追究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真正问责到具体责任人,并上追负责人。同时,监督责任不落实,也要坚决追究纪委责任和纪委负责人责任。

2.问责的范围要“细”。细化问责的范围和项目是落实问责的关键。首先要按照“两个责任”的要求,根据“谁主管谁负责,谁负责谁担责”的基本要求,明晰责任主体的“责任清单”,按照党风建设责任制全面梳理细化职责权限,分清党委主体责任与纪委监督化,再进一步细分到岗位和每一个党政领导干部。其次要坚持“一案双查”,对违反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的,对“四风”问题突出和发生顶风违纪问题的,对出现系统性腐败案件的,要既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又追究领导责任。三是问责范围细化要分清履职情形,对不履行职责,不正确履行职责的“不作为”、“乱作为”、“不担责”等情形区分标准进行问责。

【八项规定问责机制的思考】

3.问责的程序要“清”。建立健全问责机制,必须严格规定问责程序,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履行相关程序,明确每个环

八项规定问责机制的思考(三)
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的认识和思考(彭昌根)

浅谈基层如何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八项规定问责机制的思考】

改进作风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2年12月4日召开会议,审议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乡镇处于行政体系的最底层,工作千头万绪,又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乡镇干部不作风问题影响重大。【八项规定问责机制的思考】

广大基层干部的思想、工作作风状况总体上是好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工作作风漂浮,不深入村居社区,不了解实情,盲目决策;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不会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搞强迫命令等等。这些问题尽管发生在少数基层干部身上,但如不认真纠正,任其蔓延将严重影响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党风正则人心齐,人心齐则事业兴。联系乡镇基层实际,如何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现就加强和改进基层干部作风提出几点思考。

第一,干部思想教育常态化。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加强思想教育是夯实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的基础。当前干部作风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思想素质不高,党性修养不强造成的,必须进一步强化和改进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

教育,开展经常性的学习教育,真正做到思想上再纯洁、政治上再坚定、工作上再务实、生活上再朴素,使作风建设的要求在党员干部的思想上真正扎根。

思想教育既要结合新形势和党员干部自身素质提升需求,扎实有效和坚持不懈地对党员干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教育,进行党的理想、信念、宗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又要紧扣干部思想实际和工作需要,开展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教育,进一步指引领导干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开展工作,教育干部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普遍关心、最困难的问题,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通过经常性的开展集中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利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筑起抵制各种腐朽思想侵蚀和各种利欲诱惑的思想道德防线。

第二,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现在,绝大部分乡镇都实行包村帮户工作责任制。包村帮户工作责任制要取得显成效,前提是工作纪律严肃,干部廉洁自律,认真工作。建立干部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提供保障,树立典型,兑现干部适当的精

神和物质奖励,增强干部荣誉感事业心和责任意识,才能确保基层工作见见有人抓,件件抓落实,促进工作作风切实转变。

第三,把优良党风带进家风。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也是由每一个家庭所组成的。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家属、家庭起着重要重用。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古训告诉我们,做一名家属,既要带好一个家,又要当好贤内助;当好贤内助就要修身治家,乐于奉献;当好贤内助就要心胸开阔,顾全大局;当好贤内助既关心支持,理解尊重丈夫或妻子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不能自己的家属“走后门”。只要所有的基层党员干部带头树立良好的家风,所有的家庭风气好了,就会促进整个社会风气好转。

关口镇规划所 彭昌根

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的认识和思考

关口镇规划所 彭昌根

中央政治局“八项规定”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对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作出了新部署,是十八大精神的具体体现,顺应时代要求,满足群众期盼,彰显新一届党中央的执政新风。贯彻落实好“八项规定”,必将极大地促进党的工作作风根本好转,有力地促进和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一、“八项规定”彰显了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信心决心 “八项规定”从实际出发,对新时期我们党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作出了新部署,直面时弊、掷地有声,展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实干兴邦”的执政新风,彰显了从严治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鲜明态度,引起了极大反响,国内外好评如潮。

满足群众期盼。作风问题是老问题,联系群众是老传统。全党上下为了促进作风好转,出台了不少文件,也开了不少会,但这一“老大难”始终未能有效根除。特别是一些老问题屡经整治,屡有反复,犹如顽疾,令老百姓非常厌恶,严重损害了我们党的形象。人民群众迫切希望我们党继续弘扬

过去的优良作风,密切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增进同老百姓的鱼水深情,成为群众永远信得过的贴心人。“八项规定”主动回应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从群众最不满意、最不高兴的地方入手,坚决解决作风老问题,抓到问题关键处,改到群众心坎上,项项顺应民心,条条反映民意,引起社会关注,备受各界赞扬。“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只要我们严格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就一定能增加党在群众心中的分量,取得信任,赢得民心,成为永远带领群众不断前进的主心骨。

抓住问题要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抓住要害无法根本解决。随着经济发展、观念变化、条件改善,出现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奢侈浪费现象日益突出的问题,甚至发展到了见怪不怪、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程度。事实证明,对这些沉痼顽疾,不对准要害、猛击穴位,不下大功夫、痛下猛药,无法根本改变。故而“八项规定”是“规定”,而非过去的“文件”或“要求”,体现从严的思想,是动真格的,就如同革命战争年代人民军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样,是铁的纪律,必须做到、必须执行。同时,“八项规定”是中央政治局对自身作出的约束,中央政治局成员以身作则、带头执行,特别是总书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以行动影响全党,蕴含着强大的正能量,形成了正面示范效应,抓住了问题的要害和关键,体现了新一届党中央改进工作作

八项规定问责机制的思考(四)
关于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思考

  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作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中央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执行八项规定,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带动了社风民风的好转。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骨干和重要支柱,是国家的脊梁,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顶梁柱的作用。与之相适应的,国有企业应该在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方面带头作表率,争当践行八项规定的典范,进一步倡导和促进良好的社风民风,夯实共产党执政的基础。

  一、充分认识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的重要意义
  八项规定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的高度自觉。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巨大的成就面前,中国共产党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们清醒看到当前一些沉疴痼疾正侵蚀党的躯体,一些党内和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存在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如何遏制党风政风滑坡,如何倡导新型的社风民风,如何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如何消除因为脱离群众而出现亡党亡国的危险,是当前摆在党中央面前的重大难题。在这样形势下,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作出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这个举措既是对群众诉求的一个及时回应,也是新一届领导集体自加压力和高度政治责任感的体现。
  八项规定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是新形势下对党的优良作风的继承和发展。八项规定要求改进调查研究,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安排群众迎送,不铺设迎宾地毯,不摆放花草,不安排宴请。习近平上任后首次离京考察,全程不封路、不清场、不铺红毯,饭菜和住宿简单,李克强等中央领导在一些会上要求不念稿子,说话要简短。这不仅生动地展现了党的群众路线和工作作风,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重要的实践意义,是新形势下对党的优良作风、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八项规定将行为准则和规范固化为制度,有利于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干部行为和作风问题的危险,在于它不像违法犯罪类腐败那样劣迹昭彰、是非分明,很多时候似乎只是“讲究”了一点、铺张了一些,多花了些钱财、多用了些人力。然而,腐败官员落马的众多案例一再证明,正是这些看似无伤大雅的“小腐败”积聚着违法犯罪“大腐败”的危险。因此,从源头上遏制腐败,要从干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小节”抓起,管住干部的行为,将行为规范以制度形式固化,八项规定就是对干部行为准则和规范的固化。
  二、国有企业在贯彻落实八项规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思想认识不到位,存在不以为然的观念。少数党员干部认为吃点、喝点、拿点、收点不是大事,不要大惊小怪,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抓经济工作上,而不是计较个人的小节。有的人认为国有企业的任务是搞好生产经营,目前社会的大环境就是这样,你不讲点排场,不请不吃不送,就没有办法拿到工程,为了企业的发展,作风问题让一让步吧。这些错误的思想认识,背离了党中央的要求,是党性不纯、觉悟不高、认识不到位的表现,必须切实加以纠正。
  国有企业违反规定的现象屡见不鲜,存在执行不严的问题。八项规定出台后,仍有个别企业和少数党员干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甚至顶风违纪。2013年1月,重庆国企高管谢华骏等3人因涉不雅视频被免职;2月,珠海国企高管周少强等人,一顿饭就喝了12瓶红酒,被群众戏称为“学酒哥”; 9月,国资委召开视频会议,通报公款旅游、公款吃喝、大办婚宴收受礼金等5起顶风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10月,国资委系统召开中国铁建“天价招待费”事件通报会,对相关人员进行了处理和问责;自7月以来,每月都有大国企或者央企重要高管被查,十八大后15名大型国企高管落马。国有企业及国企干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被查处,表明部分国有企业贯彻执行八项规定还不够严格,国有企业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的体系还有待完善。
  监督管理不到位,存在暗度陈仓的问题。国有企业一些领导干部对上级政策始终抱有怀疑、抵制、涂改的态度。他们从不会“上有政策”,就“下有贯彻”,最好的态度就是等等看看,而多数则是以“对策”对“政策”,以绕道走作变通。存在公务宴请转入环境奢华的偏远私人会所,采取分开发票或变通入账的方式报销大额招待费用等暗度陈仓现象。
  三、国有企业抓好八项规定贯彻落实的对策建议
  强化思想教育要到位,重实效。要从思想教育入手,把贯彻落实八项规定与加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结合起来,与反对 “四风”紧密结合起来。要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刻剖析产生“四风”的思想根源,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要通过思想教育,把国有企业的干部职工培养成八项规定的自觉执行者和监督者,树立企业干部作风的典范和标兵。
  抓作风转变要领导带头,重表率。“风成于上,俗化于下。”领导干部的作风好了,一个企业的党风就会好起来,职工群众就会拥护我们,就能推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负责人要以身作则,放下“官架子”,出门调研不搞迎来送往,要拿起“笔杆子”,重要讲话自己提笔准备,要常进“群众门”倾听群众的心声。
  抓好制度建设要细化,重规范。执行八项规定,制度建立是重点,制约和监督权力是核心。要加强整体规划,健全和完善制度体系。一要抓执行标准的细化。八项规定个别实施办法、措施还有待于进一步细化。二要建立健全公示制度。重点把管好用好国有资产特别是“三公”经费作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最基础的环节来抓。三要建立考核保障机制。把八项规定的贯彻落实作为党员干部绩效考核、选拔任用、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的重要内容,引导和督促广大党员干部把八项规定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抓好贯彻落实要动真格,重执行。制度的好坏,很大程度上讲,还是要看执行效果。各企业制定的规定、实施办法要具体、好操作。一是要严把关。二是要真执行。着力整治 “四风”,严厉查处讲排场、比阔气、挥霍公款、铺张浪费等行为。三是要重常态。不搞一阵风,要建立严格执行的长效机制,严防虎头蛇尾,紧一阵、松一阵,煮成夹生饭。
  抓好贯彻落实要强监督,重约束。一要深化纪检监督。纪检监察部门首先应把八项规定执行情况纳入企业党风廉政建设检查的重要内容,加强“小金库”治理、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检查、企业负责人年薪外收入清查、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等工作。要认真推广运用“签字背书”这个新方法,健全责任机制,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二要深化财政监督。充分发挥企业财政监督管理职能,适时开展企业领导职务消费、会议费、业务招待费等预算支出检查。三要深化审计监督。审计部门要把八项规定执行情况纳入各项审计的必审内容,严查在执行规定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四要深化社会监督。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国有企业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正确认识落实八项规定对于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要充分认清纠正“四风”的长期性、复杂性,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企业领导干部要从自身做起,从严要求,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广大职工群众要坚决克服心存侥幸、等待观望、“避风头”等心理,切实担负起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把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把中央规定精神落到实处,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不断巩固贯彻落实八项规定成果,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
  (作者单位:中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八项规定问责机制的思考(五)
企业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思考

  摘 要:中央“八项规定”是中国共产党抓好党风建设的重要举措,一定要抓好贯彻落实。文章对基层企业如何领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精髓,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的精神,分析存在不足,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形成制度的长效机制,促进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进行思考。

  关键词:企业 八项规定 落实 思考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2-272-03
  2013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会议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作风如何,对党风政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具有重要影响。抓作风建设,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良好党风带动政风民风,真正赢得群众信任和拥护。要下大决心改进作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国石化集团党组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结合集团公司实际,制定了《贯彻落实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实施细则》。作为基层企业如何领会中央“八项规定”的精髓,落实“八项规定”的精神,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形成制度的长效机制,促进企业反腐倡廉工作的有效开展,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一、企业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意义重大、深远,毋庸置疑。对于当前广州石化这样的国有特大型企业而言,面临着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十分不利的因素,制约企业的效率与发展,建立落实“八项规定”长效机制,对于党员干部转变作风提高效率,对于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联系职工稳定职工队伍,对于勤俭办厂提高效益,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仍然存在不容忽视问题
  广州石化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是特大型石化企业,公司地处中国南方市场中心,拥有明显地缘经济优势。经过40多年的持续发展,广州石化现有原油综合加工能力132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22万吨/年。经过长期形成的企业“永不言败,勇于拼搏”的工作作风,绝大部分党员、领导干部思想纯洁,总体管理规范。自“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公司制定了《细化落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的措施》,通过坚持深入基层,开展各级领导班子定点联系“五个一”活动,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出国(境)活动,改进新闻报道,严格廉洁自律,加强监督检查;开展廉洁文化建设,引导党员干部廉洁从业,加强责任文化建设,加大追责力度,更是清风拂面,成效喜人。但是,个别单位和个别党员干部,在贯彻落实“八项规定”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容忽视的现象和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上存在严重偏差。少数人存在“与己无关”的错误思想,认为“八项规定”针对的是高级干部和中央机关的问题,与基层与自己无关,个别人存在“小事思想”,认为八项规定针对的是小事,既解决不了大问题,违反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少数人存在“一阵风”看法,有的说是走过场,有的认为一阵风过去就无所谓;还有存在“影响发展”的论调,八项规定实施以来,遏制了奢靡之风,就出现了不利于和地方周边搞好协调、影响工作的说法;有的认为“八项规定”是“一般号召”的思想,认为工作干好了,请请吃,公车私用等都不是违反纪律问题。还有的存在“法不责众”、“内部沟通”、“外人不知”等等想法,错误思想和偏差认识仍顽固,较长期存在。二是违规现象仍不时发生。通过对实际的调查不难发现,一些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少,或者到基层解决问题少,指责命令多;一些领导干部对职工群众不了解、不关心等等。三是对违规规定监管不到位。主要存在落实“八项规定”措施不具体,机制不健全,对党员干部的监督不到位。
  (二)有利于企业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效率
  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关键是转变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对于国有特大型企业来说,领导干部是企业的“火车头”、“领头羊”,转变工作作风,不仅是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的可靠保证,更是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效率,保障企业稳定发展的根本途径。贯彻执行“八项规定”精神,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工作作风,有助于践行“对社会负责、对企业负责、对员工负责”和“严细、创新、和谐、发展”的企业使命和核心价值理念,有助于党员班干部树立大局意识、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执行力。能够使各级管理人员按照“八项规定”精神要求,改进作风,身体力行,把精力投入到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利益、克服行业困难的各项工作中去,从而带领广大职工群策群力、战胜困难。
  (三)有助于企业密切干群关系
  中央“八项规定”提出要改进调查研究,深入基层了解真实情况,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要求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要深入一线深入基层,了解职工的生产、生活情况,为一线职工排忧解难。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的重要性,就在于通过深入基层和职工群众,与职工群众打成一片,进而稳定职工队伍,为企业发展提供人力保障。
  (四)勤俭办厂提高效益的要求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八项规定”提出要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业有关规定,严格车辆使用、各种待遇的规定,正是传承优良传统。厉行节约不仅关系党和企业的形象,而且是针对当前复杂困难的炼化企业形势的有力举措,关系到企业的成本和效益,关系到炼化企业是否能够在市场中生存。建立落实“八项规定”精神要求领导干部按照“精细严谨、务实创新”、“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等优良传统的要求,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因此,建立落实“八项规定”长效机制十分迫切。
  二、企业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现状及存在问题
  以广州石化为例,企业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督导工作;通过组织基层单位对机关管理部门的测评活动;通过开展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的专项督导工作;发现企业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督导情况
  纪检监察部门按照公司《关于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整改工作专项督导的通知》精神,组成督导组先后对下属直属单位的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项督导。
  督导组通过对照检查、专题座谈、问卷测评、个别访谈等方式,重点检查掌握各单位班子及成员整改方案和党员群众关心关注的突出问题整改情况,督促各单位班子及成员按照制定的计划和具体措施,扎实做好整改落实工作,确保整改承诺切实兑现,让职工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并结合企业“从严管理年”活动,强化从严管理,切实提升执行力。
  督导组组织职工群众对各单位领导班子及班子成员整改情况进行了满意度测评,领导班子整改情况满意度最高为98%,最低为65%,34个单位平均满意度为85%。满意度在平均线(85%)以上的单位有19家,在平均线(85%)以下的单位有15家。
  通过专项督导主要发现以下问题:
  1.管理制度的执行力不强,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工作存在“重形式,轻落实”问题。
  2.管理和服务部门的服务意识不够,对基层反映的情况和建议,调查研究和耐心解释不够,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帮助基层解决问题不够。
  3.经营一元钱节约一分钱的观念不强,在各项管理费使用没有真正做到按需要进行开支。
  4.领导干部深入班组和现场不够,内部管理制度执行力不够,存在老好人思想。
  5.召开的会议次数多、时间长、准备的材料多、会议的效率低,存在陪会现象
  (二)基层单位对机关管理部门的测评活动
  机关和服务单位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开展现场办公,改善服务质量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2014年4月份,纪检监察部门组织了生产和辅助生产单位领导干部约150人,对20个机关和服务单位就深入基层情况、反映问题及时处理情况、现场解决问题情况和文明礼貌情况进行了测评,从测评情况来看,深入基层满意率仅39%,一般53%,差8%;反映问题及时处理满意率38%,一般57%,差5%;现场办公解决问题满意率35%,一般59%,差6%;文明礼貌满意率59%,一般39%,差2%。
  (三)落实八项规定专项督导工作
  根据广州石化“八项规定”贯彻落实情况效能监察实施方案,督察组对直属单位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在深入基层、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出国(境)活动、改进新闻报道、严格廉洁自律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督察组走访了18个单位,组织了一次大型测评,对车辆管理和会议管理情况等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督查发现存在的问题。
  1.会议多、会议效率不高的现象仍然存在。例如:督察组分别对工程管理部、化工二部、炼油一部三个单位2-4月领导班子成员参加公司、专业管理部门、本单位召开的会议情况进行了调查。
  2014年2-4月化工作业部领导班子参加会议情况,不含临时一些专题会议;
  2014年2-4月工程管理部领导班子参加会议情况,不包括临时召开的一些专题会议。
  通过数据分析,炼油作业部与化工作业部会议差不多,从了解情况来看,作业部主要领导和设备、工艺副部长参加分公司召开的会议较多,调查中了解到炼油、化工每月部门统一规定的例会8~9个,机关管理部门主要领导会议较多,其他领导干部会议较少。在调查中,受访人员反映主要问题是:会议主办单位和参会单位会前准备不够,汇报发言主题中心不突出;会议时间较长,汇报发言不精炼;存在陪会现象;会议要求和决定事项跟踪落实不够。
  2.公务、交通用车需要进一步规范。享受车改补贴的领导干部,在执行车改有关规定方面不到位,少数单位领导干部出差存在公车接送现象,部分单位领导干部存在非生产用车现象。
  3.领导干部“五个一”活动和机关管理干部HSE定点联系制度需要更加注重实效。督察组抽查了今年1-6月记录。公司领导班子成员“五个一”基本按照要求开展,副总师参加“五个一”活动情况参差不齐,基层作业部有相当一部分单位没有开展,机关领导干部HSE定点联系开展活动情况,存在送记录本办公室签名现象。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不规范。
  4.接待费管理需要进一步规范。督察中发现,少数单位职工加班,用接待费在明珠宾馆用餐;单位职工调动、离退休迎送,也存在用接待费现象,这些均超出了接待费使用范围;个别对外接待存在不规范现象。
  5.个别单位在车辆使用中存在不规范现象。
  三、企业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长效机制的建议
  落实“八项规定”对于国有炼化企业而言,既是紧迫的长期的、又是系统的艰巨的要求,那么,如何结合实际,建立落实“八项规定”的长效机制呢?
  (一)要形成良好的工作推进和保障机制
  建立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的长效机制,必须要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良好的工作推进和保障机制确保全局形成联动的关键。一是要强化组织领导。要紧紧围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健全完善组织领导和机制,强化企业各级党的领导干部抓作风建设的责任意识和主体作用,并形成长期抓、抓长期、全局抓、抓全面;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常态化工作格局。二是强化思想教育。要在国有炼化企业掀起一股“学习八项规定、改进工作作风”的学习浪潮,坚持正面教育,弘扬和贯彻八项规定精神,要开展实践教育,使各级管理人员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性,领会“八项规定”的精神实质,进而做到知行合一。三要强化领导示范,不管是改进文风、会风和调查研究之风,还是做好群众关心的吃喝宴请、迎来送往和公车私用等问题,各级领导干部都是落实“八项规定”的标杆。各级党员干部是否能够起到模范表率作用,关系到“八项规定”长效机制的建设。
  (二)形成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的具体制度
  落实八项规定,要解决规定不硬、措施不具体、执行不严格的问题,关键是要形成落实“八项规定”的具体制度,要明确规范的“红线”,避免出现模糊界定,要明确罚则,避免变通。一是要建立改会风改文风制度,紧持务实、勤俭、高效原则,从严控制会议,做到少开会,开短会,能并则并,能减则减,会议提高效益。要改进文风,减少发文数量,严格发文程序,精简文件简报,提高文件效率。二是要建立调查研究联系群众制度。各级领导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加强调查研究,不搞走过场、搞形式,更忌给基层工作带来干扰。制定政策、开展决策前要先调研,多听职工群众意见和建议,把职工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开展工作的标准和根本。三要建立公车使用,业务接待、办公费用支出等具体规定并严格执行。
  (三)要结合企业日常管理形成精细管理制度
  企业是生产经营的一个过程,所有的落脚点和出发点都体现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建立落实八项规定长效机制,要结合实际形成精细管理制度。一是要强化作风建设,形成良好的经营工作运行机制。要严格出勤制度,加强履职考核,把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与工资收入密切挂钩。二是要对非生产性支出严格管理,严格八项费用、公车使用的管理,严格无实质内容的考察调研。三是要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精细化管理制度,对工程项目招标投标、工程项目验收、检维修管理、物资采购、产品进出厂等,规范流程,堵塞漏洞。
  (四)要建立健全监督问责长效机制
  好的制度只有得到贯彻执行才是实现好的效果的唯一途径。落实“八项规定”最有效的办法是强化监督检查,保持高压态势,明确罚则,从严从快查处违反八项规定问题。一要加强纪律监督,把监督执行八项规定作为纪检监察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完善监督检查办法,提高执行力。二要加强群众监督,加强宣传,让各级党员干部落实“八项规定”情况接受职工群众监督,拓宽监督平台、畅通监督渠道。三是要追责问责。要对违反“八项规定”行为不放过,对贯彻落实八项规定态度不坚决、措施不到位、工作中弄虚作假、群众反映强烈的、顶风违纪的,严肃实施问责,同时追究有关领导责任。
  参考文献:
  [1] 王琦.加强干部作风建设,锤炼廉洁干部队伍.才智,2015(4)
  [2] 中央纪委研究室正局级副主任 孙飞.走出思想误区,落实八项规定.中国纪检监察报,2013.7.2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
  (责编:若佳)

八项规定问责机制的思考(六)
基于审计视角谈八项规定的落实

  [摘 要]“三公经费”支出问题的管理与治理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中央要求进一步落实“八项规定”的同时强调审计署重点严格审查“三公经费”的支出,可见“三公经费”治理问题的解决已迫在眉睫。笔者分析了“三公经费”现行存在的问题,结合审计需注意的几个方法,就完善“三公经费”的治理提出了几点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三公经费;问题;建议与对策
  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13年6月25日召开了专门会议,习总书记在此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会议精神要求进一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密切联系群众,强调要着力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审计署为此也出台了一系列的实施意见,为进一步加大中央“八项规定”落实情况的审计力度,以促进工作作风的改进,工作机制的创新,要求每年审计部门对各地区“三公经费”的安排使用情况进行严格审查。从近年来审计和审计调查、专项检查的情况反映来看,“三公经费”有一些成功管理经验,但在“三公经费”的界定、支出和管理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的工作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完善。
  一、“三公经费”存在的问题
  1.“三公经费”的概念界定模糊。
  “三公经费”的概念层出不穷,“三公经费”主要是指用于因公出国、公务用车的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等方面的费用,且主要以财政拨款安排给所属单位。换言之,因公出国费指公务人员出国的支出,主要反映在住宿费、差旅费、杂费等方面;公务车的购置及运行费指公务车的购买及使用支出,主要反映在公车的购置费、维修费、燃料费等方面;公务接待费指各类公务接待支出,主要反映在各单位自行规定的公务招待方面。目前理论界对“三公经费”还没有具体细分,因而容易造成“三公经费”公开内容的不统一,各部门都根据自己所理解的内容进行公开,或者在公开内容上有所选择,起不到强有力的监督制约作用;也导致公众对“三公经费”的理解走上误区,认为“三公经费”就是政府部门公费旅游、公车私用、公款吃喝花的钱,损害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因而审计工作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按各部门的实际支出列支,真正做到“掀起你的盖头来”。
  2.“三公经费”的费用标准模糊。
  根据政府单位会计预算科目分类主要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基本支出”,另一类是“项目支出”,没有“三公经费”这一科目。换言之,基本支出的资金是源于各级财政的直接拨款;项目支出是用于各单位按照分工职能不同的日常政务和专项行政活动。根据近年来审计工作情况来看,“三公经费”主要列支在支出分类的“行政运行”、“一般行政管理事务”等科目上,可见归类上较乱,也缺乏直观反映具体花费的明细。各行政事业单位(部门)为了隐匿“三公经费”数字过大,部门核算人员有意采用错记、其他票据报销或将费用混入会议费等其他会计科目中,可谓是采用各类奇招方式隐瞒实际的“三公经费”支出。伴随着规范差旅费、会议费管理等一系列节约举措的出台,我国将厉行勤俭进一步严控“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
  3.转移给下属单位列支。
  我们现有的行政机构绝大部分都有下属单位(企业),而现有的行政机构本应在自己单位账面列支经费,但却直接将其转移到下属单位(企业)列支,其重要目的就是为了逃避审计监督。如:CCTV-1台《焦点访谈》栏目曾经就某省工业局组织多起公款出国旅游,让其下属企业为其报销费用29.6万元这一事件曝光过。
  4.制度约束乏力,领导重视度缺乏。
  中国是个有着几千年封建文化传统的国家,受到历史文化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包括预算内及预算外的资金,部分单位党政机关预、决算公开制度未建立,很难掌握具体数目,缺乏对“三公经费”的预算约束机制,而且也缺乏明确的问责机制。
  二、“三公经费”审计运用方法
  1.审计范围应由被审计单位延伸至下属单位。
  由于中央禁令,使得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支出有了较大的限制。一般情况下,本单位无法开支的事项就转移到下属机构或企、事业单位列支。因而审计工作人员在审计前,应从总体上把握被审计单位是干什么的、充分调查被审计单位内部机构的设置及其附属的二级机构(单位)部门职能、人员的安排,充分搜集被审计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有关资料,便于分析确定被审计单位在实质上或名义上控制的下属单位。
  2.审计注意账内延伸至账外。
  随着中央禁令的出台,存在一部分行政单位将资金转移至账外列支“三公经费”的现象。审计人员可根据历年的审计结果,如:查阅被审计单位的历史档案资料,搜集整理有用的信息,进而确定下一步审计思路,并注意分析判断和核实,重点关注对设置账外账的单位及有无账套乱支“三公经费”行为。尤其要注意审计时不能就账审账,而应顺着资金流将审计由账内延伸至账外,紧密跟踪账外账的活动轨迹。对于异常开支、大额等情况,应进一步跟踪资金流向,对专项资金应重点审查管理费的开支情况,而且在必要情况下可以做好外部调查工作。
  3.审计内容由合法性延伸至效益性。
  我们可以从体制、机制、制度等层面找出对加强管理确实有效的建议,一方面既能促进党风的进一步好转,另一方面又能从根本上推进“三公经费”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如“三公经费”审计我们可以使用绩效审计:审查“三公经费”对履行政府职能是否有利,对本单位业务活动是否所必需,对应有的管理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否有产生。
  三、加强“三公经费”治理的建议与对策
  根据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去年中央“三公经费”减少了35%,31个省份减少了26%。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明确提出2015年之前,力争实现全国市县级政府“三公经费”全部公开。“三公经费”今后的审计工作将是摆在审计工作人员面前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国家“经济卫士”的审计署今后也将会陆续出台一系列实施细则。从近几年的审计情况来看,要贯彻落实好“八项规定”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增设预算科目。
  一是增设“三公经费”政府分类预算科目。现有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里政府支出分类科目分成支出经济分类科目与支出功能分类科目,这两者中都没有直接反映“三公经费”的具体明细科目,“三公经费”支出缺乏预算具体明细科目,支出的随意性大。
  2.强化内部控制建设,设立统一标准。
  “三公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而财政预算是我国的专门法律,需无条件执行。审计监督“三公经费”的开支重在日常管理,我们必须有效遏制“三公经费”支出中存在的隐匿、异常等问题。虽然现行我国提出“三公经费”只减不增,但目前“三公经费”支出的无据可依,随意性大、滥用无度的现状仍然存在。因而通过对“三公经费”的审计监督,推动政府各部门强化内部控制建设,应在财政部门统一标准的基础上,规范“三公经费”使用行为,加强资金运行监管,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如:一是制定出台行政机关公务配车制度,完善“三公经费”审批制度;二是完善公务接待制度,实行公务呈批制度;三是公务消费实行公务卡一事一结算制度,有效避免使用假发票报销的情况;四是在公费出国方面,严格制定出国(境)制度。
  3.强化约束力,加大问责力度。
  “三公经费”随着不断细化纳入财政预算,且基本向社会公开,其约束力已经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在社会舆论监督的同时,一方面“三公经费”审计监督的目的应放在强化制度约束力上,通过提出有深度且多角度的审计建议与意见,推动领导干部或部门主动接受制度和政策约束,从而自觉加强对“三公经费”的控制、规范管理与使用,进而从根本上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另一方面要建立行政部门问责和奖惩制度,对各行政单位“三公经费”严重违反规定的“三公”消费行为进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对预算执行情况好的进行公开表彰奖励,有效提升“三公经费”的运行效力。
  ・・・・・・参考文献・・・・・・・・・・・・・・・・・・・・・・・・・・・
  [1]杨芹.论财政监督和“三公”消费.[J].China's foreign Trade(下半月),2012,(7).
  [2]高志红.“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J].审计与理财,2011,(10).
  [3]刘家义.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审计研究,2010,(5).
  [4]黄中平,等.在转方式中迎来发展契机[N].经济日报,2012-01-18(15).
  (作者单位: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fanwen332887/

推荐访问:问责背后的思考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