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创新论文

来源:论文 时间:2016-08-16 10:57:14 阅读:

【www.zhuodaoren.com--论文】

农村金融创新论文(一)
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论文

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论文【农村金融创新论文】

【农村金融创新论文】

摘 要:大力发展各类规范化中介机构,有效提供登记、评估、过户等中介服务,降低金融产品的创新成本,推进金融产品创新工作的积极、持续开展。【农村金融创新论文】

近年来,基层人民银行根据《关于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指导意见》,并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指导辖内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及时解决。【农村金融创新论文】

1 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现状

【农村金融创新论文】

从调查结果看,目前县域金融机构在基层人民银行的积极指导下,不断加大了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力度,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难、农村和农民贷款难的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1 具体办法

1.1.1 金融产品的创新

辖内金融机构结合自身业务的发展实际,不断寻找创新的突破口,重点从贷款抵押、担保方式、金融产品载体等方面入手,努力创新金融产品,发展出了多种基本成型的金融产品。主要有以下几种产品:①以创新抵押方式为主的金融产品。包括县联社的“林权抵押贷款”“存货浮动抵押贷款”和“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县工行的“库存商品存货质押贷款”。②创新金融产品的担保方式。针对农户贷款过程中担保困难的问题,县联社在推出“农户联保贷款”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担保方式,推出了“公司+基地+农户”的新型金融产品,

农村金融创新论文(二)
农村金融改革 创新服务“三农”

  8月7日,省委常委、农工委主任李昌平在四川省农村改革座谈会上讲到,要强化金融服务,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并拓展农村产权抵押融资。

  四川农村金融改革能否借这股“东风”将金融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农村这个“被遗忘的角落”,促进“三农”更好更快地发展?
  回顾这些年的改革路径,四川在农村金融制度改革方面不乏创新之举,健全服务体系、创新金融产品、便捷金融服务、优化信用环境的基本思路,初步摸索出一些有益做法,并不断完善,让人看到了农村金融改革的一线曙光。
  村镇银行:金融支农的“源头活水”
  2007年3月1日,中国首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县惠民村镇银行挂牌开业。这是中国银监会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试点工作结出的“第一粒果子”,标志着一类崭新的农村金融机构在我国农村地区正式诞生,也是我国在着力解决农村金融供需矛盾方面迈出的一大步。
  以服务“三农”为根本宗旨的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如今依然坚挺,为助推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便利,成为金融支农的“源头活水”。
  成立之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面临不少困境:人员不足、网点少,服务“三农”却不清楚市场需求是啥……为将业务尽快向乡镇延伸,提高农户金融服务覆盖面,银行探索建立了兼顾业务推广与风险控制双重功能的农村金融业务联络员制度。业务联络员多是当地的村干部或者德高望重者、带头致富者。
  现年60岁的钟仕生,原是仪陇县新政镇嘉陵村党支部书记。当村干部几十年,在村民中颇有威望。从2008年12月开始,钟仕生便与仪陇惠民村镇银行签订了代理合同。“我们比银行更了解每家每户村民的经济状况。”钟仕生表示,他在银行与农户之间起到了桥梁作用,累计为银行推荐的存、贷款总额已经接近3000万元,经他推荐的都无不良贷款现象发生。
  目前,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有该类代理组织21个共86人,推荐存款1297户、1.7亿元,推荐贷款1846户、8543万元,户均4.6万元,业务覆盖全县25个乡、300多个行政村。
  县里有一家名为恒鑫织造有限公司的纺织企业,解决了当地700余人就业。该公司曾因资金需求需要授信600万元,但按规定,村镇银行单笔贷款最高上限只有300万元。该行联合发起行南充商业银行,最终由发起行发放500万元,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发放100万元,促成了该笔业务。
  “这是城市金融反哺农村金融的一种有效模式。”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副行长徐波表示。这种由南充商业银行、仪陇惠民村镇银行、仪陇惠民贷款公司三家联合的“三位一体”模式,有效解决了当地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的资金需求。
  如何把服务网络延伸到最底层的乡村中去,是村镇银行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此,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加快了物理网点的建设;推进助农POS机布点,不断发展金融业务联络员,有效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推广“企业+农户”,“企业+协会+农户”等信贷模式,支持农业产业发展,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创新发展“产业链互惠”模式,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持续发展;加强“银政合作”,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创业、助学、农资经营、灾后重建等提供信贷支持……在服务“三农”的信贷模式上,仪陇惠民村镇银行的不断创新为当地百姓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产权抵押:将资源变资本
  对朱奎岗来说,手中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集体土地使用证》和《房屋所有权证》,并不仅仅是“家底”,还意味着这些“财富”有发挥更大作用的可能。
  2012年初,家住郫县三道堰镇陈家船村的朱奎岗,用手中的农村房屋产权证从成都农商银行抵押担保贷款500万元,用于自家“阅江楼”乡村酒店的提档升级。“能像城里人一样用土地、房屋贷款发展农村经济,太好了!”对于郫县近年来实施的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朱奎岗很赞同。
  近年来,郫县创新运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通过深化银政合作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探索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推动农村资源向资本转变,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三年多以来,全县各类农村产权抵押贷款余额达18.1亿元,有效解决了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钱从哪里来”的难题。
  2010年,为解决土地综合整治融资载体缺失的问题,郫县花牌村经村民议事会讨论,成立了“郫县花牌集体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公司利用参与农户入股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作抵押、整理节约出的集体建设用地指标预期收益作质押,通过政策性担保公司担保向金融机构贷款1.03亿元,自主实施土地整理和新村建设,探索出一条农村产权与金融资本有效对接的路径和办法。如今,这样的“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在全县已有50家,其中25家集体资产管理公司利用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担保抵押的方式,向金融机构融资到位8.8亿元用于土地整理和新村建设。
  三道堰镇青杠树村党支部书记韩忠告诉记者,他们用集体建设用地直接抵押的方式贷款6000万元,取消了担保环节,降低了融资成本。“下一步,我们将把精力放在土地规模经营和发展现代高端农业方面。公司将土地综合整治后实现的净收益约1600万元,统筹用于青杠树村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配套建设,引进建设乡村酒店、休闲会所等高端服务业项目。场镇建设和一、三产业互动项目同步进行,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韩忠思路清晰。
  除了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贷款,郫县为破解金融资本下乡障碍,通过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合作,推动了切合当地实际的农村金融产品的创新,采取花木动产作抵押、行业协会联保的方式,成功实现7家花木企业或专业大户向成都农商银行贷款2380万元。
  “花木流动性大,如果有种植户不自觉出现偷运现象,继而产生抵押融资风险,金融机构会没有顾虑?”面对记者的质疑,郫县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局局长淳光华给出了答案:花木协会自身形成的一套自律机制会转化为金融机构认可的担保,如果哪家农户不守信,将会影响整个协会的贷款。农民多是老实人,加之郫县政府设有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风险基金,有完善的保障机制,有政策性农村产权抵押担保平台,银行对花木动产这一抵押物较为放心。
  目前,有分析人士认为,在我国现有法律框架下,农村土地是不能直接作为贷款担保的。农村产权抵押存在法律风险,是当前许多商业银行不愿开办“三权”贷款业务的主要原因。同时,农民小额贷款业务笔数多、数额小,农户居住分散、情况复杂,管理起来战线长、难度大、成本高,因此,地方银行积极性不高。对此,淳光华也有同样的感受,想要改善这种局面,就必须建立健全土地金融制度,降低农村产权抵押金融风险;尽快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规范农村产权抵押实现形式;建立土地风险评估机制,完善土地价值评估机构。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资源变资本、资本变资金,“三农”发展中的金融难题才能有效破解。
  (责任编辑:杨阳)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fanwen333881/

推荐访问:金融产品创新论文 关于农村金融的论文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