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阿扁叶蜂生物习性与防治技术论文

来源:论文 时间:2016-08-24 09:49:41 阅读:

【www.zhuodaoren.com--论文】

松阿扁叶蜂生物习性与防治技术论文(一)
松阿扁叶蜂防治技术

松阿扁叶蜂防治技术

摘要: 针对天水市油松、落叶松松阿扁叶蜂危害猖獗的情况。通过2 a的试验防治,总结出了人工控除茧内幼虫,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和进行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技术。其防治效果显著,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松阿扁叶蜂;防治;技术;

松阿扁叶蜂发生量大,习性特殊,幼虫以丝做巢,咬断针叶拖入巢内取食危害。危害期长,叶损失量大,取食推进速度快,每年5月上旬至6月下旬暴发危害,盛期单株虫口密度在143~1 128头间,平均单株虫口466头/株。在危害盛期,严重危害区林分约经20余天可将整个树冠针叶全部食光,使整个枝桃被丝网缠绕,虫巢累累,形成一片片枯黄景象。该虫的危害不仅给松树的生长和材积造成严重影响,而且连续危害2~3 a后,可造成油松、华山松树势衰弱,出现枯枝枯梢,甚至整株死亡现象,给林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1 防治指标研究【松阿扁叶蜂生物习性与防治技术论文】

1.1 食叶量测定

【松阿扁叶蜂生物习性与防治技术论文】

从初孵幼虫开始进行室内饲养,每个养1头幼虫,每6盒分1组,共分5组,进行两个重复,共饲养幼虫60头,统计测算幼虫期及幼虫各龄期的平均食叶量(cm)。

【松阿扁叶蜂生物习性与防治技术论文】

1.2测定30 cm单枝平均蓄叶量(cm)

在防治实施区随机选择35个没有受害的健康单枝(单枝长度为30 cm,单枝上所生小侧枝不能超过5 cm),测定其针叶数(针),取其平均值。再在每个单枝上按机械到样的办法等距离的选取每10束针叶,测定针叶长度,到其平均值(cm)。【松阿扁叶蜂生物习性与防治技术论文】

1.3防治指标值的确定

根据防治阈值的叶量损失率和上述研究结果,计算松阿扁叶蜂各龄幼虫的防治指标参考值。

2防治技术

2.1 人工防治在松阿扁叶蜂防治实施区组织劳力,于冬春季控除越冬幼虫和蛹。

松阿扁叶蜂生物习性与防治技术论文(二)
不同药剂防治松阿扁叶蜂药效研究

不同药剂防治松阿扁叶蜂药效研究

摘要 进行不同药剂防治松阿扁叶蜂药效研究,结果表明:2%噻虫啉微囊悬浮剂及3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可分散油悬乳剂对松阿扁叶蜂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持效期长,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 松阿扁叶蜂;2%噻虫啉微囊悬浮剂;3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可分散油悬乳剂;防效

商洛市商州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营造了大面积的油松纯林,目前油松林面积达10.9万hm2,松阿扁叶蜂在商州区大部分油松林分中不同程度危害,发生面积达2.9万hm2,成灾面积0.9万hm2。

松阿扁叶蜂在商洛市商州区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落叶层下表土中结茧越冬,次年3月中旬化蛹,4月上旬为化蛹盛期,4月中、下旬成虫羽化交配、产卵,4月下旬为产卵盛期,5月上、中旬卵孵化为害油松针叶,5月中、下旬进入危害盛期,6月上旬幼虫开始下树,6月中旬老熟幼虫全部下树入土越夏越冬[1-2]。

近几年,当地多以2%敌敌畏烟剂对松阿扁叶蜂进行熏杀防治,不仅防治效果不佳,而且对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污染。为明确白僵菌、噻虫啉对松阿扁叶蜂的防治效果,特进行该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松阿扁叶蜂生物习性与防治技术论文】

供试油松林分位于商洛市商州区板桥镇魏李村,当地海拔850~900 m,年平均气温13.5 ℃,7月平均气温25 ℃,1月平均气温0.4 ℃,≥10 ℃的有效积温平均为3 911 ℃,无霜期206 d,年日照时数2 123 h左右,年均降水量715 mm,主要集中在7—8月,是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山地季风性气候。林分面积20 hm2,平均林龄35年,郁闭度0.7,坡度28°,松阿扁叶蜂虫口密度标准树218头/株。该林分是商州区松阿扁叶蜂多年主要发生区,5月中旬油松阿扁叶蜂已进入2~3龄幼虫期,该时期也是防治的最佳时间[3-4]。

1.2 试验材料

供试药剂:3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可分散油悬乳剂、2%噻虫啉微囊悬浮剂(江西省天人生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敌敌畏烟剂(黑龙江平山林业制药厂生产)。其他材料:塑料防虫网、清水、红油漆、塑料挷带、水泥标桩、3WF-3背负式机动喷雾喷粉机。

1.3 试验设计

松阿扁叶蜂生物习性与防治技术论文(三)
小秦岭保护区松阿扁叶蜂传播特点与防治技术研究

小秦岭保护区松阿扁叶蜂传播特点与防治技术研究

摘要:松阿扁叶蜂是松树的重要食叶害虫之一。在河南省主要分布在卢氏、灵宝,危害油松造成大面积成灾。小秦岭保护区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的灵宝市西部小秦岭山中,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大面积人工造林,现有油松林面积3.5万余亩。多分布在前山交通较为方便之处,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屏障和生态林业的核心组成部分。自2000年起,我局设立松阿扁叶蜂森林病虫害监测样地,对松阿扁叶蜂进行了生物特性观测和生态学调查,并进行了测报及防治技术的研究,有效地控制了松阿扁叶蜂在本区的危害。本文就本地区松阿扁叶蜂的传播特点进行简要分析,并着力探讨其传播途径和防治技术。

关键词:松阿扁叶蜂;传播;防治

一、松阿扁叶蜂的概述

【松阿扁叶蜂生物习性与防治技术论文】

松阿扁叶蜂,成虫体黑色,背腹面高度扁平,头胸部具黄色块斑,前足径节具2 端距;触角丝状,柄节及鞭节端部黑色,中间黄色;翅淡灰黄色,透明,翅痣黄色,翅脉黑褐色,顶角及外缘有凸饰,色较暗,微带暗紫色光泽。雌虫体长13-15 mm,头及腹部黄色斑块较淡,触角34-38节;雄虫体长10-12 mm,触角32-36节,柄节只背面为黑色,腹部腹面黄色。卵:舟形,浑白色,长3mm,孵化前变成浅灰色。幼虫:体扁平,长17-25mm,绿色,背深绿色,头褐色,越冬后部分变成淡绿色,侧脊泛红。蛹:雌蛹棕黄色,长15-19mm,雄蛹浅黄色,长11-13mm,蛹羽化前呈黑色。

二、松阿扁叶蜂的传播特点

(一)个体成长速度快

我们采用林间系统调查和树冠下罩网定点观测的方法,对松阿扁叶蜂的生长发育规律即生活史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松阿扁叶蜂在本区一年一代,各虫态发育相对整齐。每年6月下旬(25日前后)老熟幼虫下树,在树冠下土中越夏越冬,第二年3月下旬(22日前后)开始化蛹,4月中旬为化蛹盛期,蛹期13-17天。5月上旬(8日前后 )成虫大量羽化,成虫羽化后从土层中爬出,数小时后即可飞翔,交尾产卵。雌雄交尾多在10-15时进行,可多次交尾。交尾后40分钟左右开始产卵,每产一粒卵,卵产于前一年生针叶或新生针叶的背面,产卵时间可持续 4-5天,每个雌虫平均产卵36.8粒,最多达42 粒。5月中旬为产卵盛期,卵期14-18天,5月下旬幼虫大量孵化进入为害期,6月中旬至下旬为危害盛期,6月下旬幼虫老熟下树,为害时间35-40天。

(二)对树木的选择性强

松阿扁叶蜂对树种的选择,也有一定的规律。通过对松阿扁叶蜂的生活习性以及相关数据的研究,松阿扁叶蜂对油松选择性,达到了66%以上;对华山松的

松阿扁叶蜂生物习性与防治技术论文(四)
不同药剂防治松阿扁叶蜂药效研究

  摘要 进行不同药剂防治松阿扁叶蜂药效研究,结果表明:2%噻虫啉微囊悬浮剂及3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可分散油悬乳剂对松阿扁叶蜂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持效期长,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 松阿扁叶蜂;2%噻虫啉微囊悬浮剂;3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可分散油悬乳剂;防效
  中图分类号 S7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8-0128-01
  商洛市商州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营造了大面积的油松纯林,目前油松林面积达10.9万hm2,松阿扁叶蜂在商州区大部分油松林分中不同程度危害,发生面积达2.9万hm2,成灾面积0.9万hm2。
  松阿扁叶蜂在商洛市商州区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落叶层下表土中结茧越冬,次年3月中旬化蛹,4月上旬为化蛹盛期,4月中、下旬成虫羽化交配、产卵,4月下旬为产卵盛期,5月上、中旬卵孵化为害油松针叶,5月中、下旬进入危害盛期,6月上旬幼虫开始下树,6月中旬老熟幼虫全部下树入土越夏越冬[1-2]。
  近几年,当地多以2%敌敌畏烟剂对松阿扁叶蜂进行熏杀防治,不仅防治效果不佳,而且对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污染。为明确白僵菌、噻虫啉对松阿扁叶蜂的防治效果,特进行该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供试油松林分位于商洛市商州区板桥镇魏李村,当地海拔850~900 m,年平均气温13.5 ℃,7月平均气温25 ℃,1月平均气温0.4 ℃,≥10 ℃的有效积温平均为3 911 ℃,无霜期206 d,年日照时数2 123 h左右,年均降水量715 mm,主要集中在7—8月,是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山地季风性气候。林分面积20 hm2,平均林龄35年,郁闭度0.7,坡度28°,松阿扁叶蜂虫口密度标准树218头/株。该林分是商州区松阿扁叶蜂多年主要发生区,5月中旬油松阿扁叶蜂已进入2~3龄幼虫期,该时期也是防治的最佳时间[3-4]。
  1.2 试验材料
  供试药剂:3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可分散油悬乳剂、2%噻虫啉微囊悬浮剂(江西省天人生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敌敌畏烟剂(黑龙江平山林业制药厂生产)。其他材料:塑料防虫网、清水、红油漆、塑料挷带、水泥标桩、3WF-3背负式机动喷雾喷粉机。
  1.3 试验设计
  试验根据所用药剂及施用方式不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2%噻虫啉微囊悬浮剂1 000倍液喷雾(A)、2%噻虫啉微囊悬浮剂1 500倍液喷雾(B)、3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可分散油悬乳剂1 000倍液喷雾(C)、3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可分散油悬乳剂1 500倍液喷雾(D)、2%敌敌畏烟剂熏蒸(E)、空白对照(CK)。不设重复,处理A~D面积均为300 m2,油松林株数分别为121、101、158、135株,处理E面积为600 m2,油松林株数为282株,CK面积为200 m2,油松林株数为136株。
  1.4 试验方法
  3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可分散油悬乳剂于8:00—10:00进行喷药;2%噻虫啉微囊悬浮剂处理林分山坡较缓,郁闭度较小,于晴朗无风的8:00—10:00进行喷药;2%敌敌畏烟剂处理放烟时间选在6:00—8:00,利用此时林内形成上山风的特点,形成的烟雾从山下向上蔓延,将2%敌敌畏烟剂按25 m×26 m布点,人工依次进行林间放烟。各处理施药前选择固定样株5株,用红漆标记,逐个样枝进行虫口数量调查,推算整株的虫口密度,调查后用塑料虫罩套住样枝[5-6]。
  分别于药后1、3、5、7、9 d逐样树统计松扁叶蜂幼虫死亡数量,并做好记录。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2%噻虫啉微囊悬浮剂对松阿扁叶蜂有较好的防效,处理A、B防效均达到98%以上,喷药后1~3 d为松阿扁叶峰死亡高峰期,说明2%噻虫啉微囊悬浮剂对松阿扁叶峰幼虫防治效果显著,药液浓度越大,杀虫越快,杀虫率越高。试验观察结果表明,在喷药时未孵化的卵,药后继续孵化出幼虫,说明2%噻虫啉微囊悬浮剂及3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可分散油悬乳剂对松叶峰卵孵化没有影响。2种剂型在林间试药后9 d仍有幼虫死亡,说明药效持续时间较长。白僵菌使幼虫拒食难受缓慢死亡,防治效果达到80%以上,说明其是慢性长效生物杀虫剂;处理E防效较差,防效仅达到45%,说明2%敌敌畏烟剂在空中飘浮持续时间短,已受风力气流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2%噻虫啉微囊悬浮剂及3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可分散油悬乳剂对松阿扁叶蜂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持效期长,可推广使用,建议3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可分散油悬乳剂使用1 000倍液(林分郁闭度较大),2%噻虫啉微囊悬浮剂使用1 000~1 500倍液(地势较缓,林龄和郁闭度小,水源方便)。2%敌敌畏烟剂适宜在坡度陡、难以进行作业防治、林龄较大无水源的条件下使用。
  4 参考文献
  [1] 杨杰,刘宏亮,杨生文,等.噻虫啉防治落叶松红腹叶蜂林间药效试验[J].青海农林科技,2012(3):65-66.
  [2] 何燕,李继光,赵骥.固原林区落叶松红腹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试验[J].陕西林业科技,2004(3):38-41.
  [3] 党政武,周书剑.松阿扁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J].陕西林业科技,2010(3):44-46.
  [4] 李金玲,董金宝.白僵菌防治落叶松红腹叶蜂林间药效试验[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2):16-17.
  [5] 杨大宏,王小纪,周明清,等.松阿扁叶蜂防治试验[J].陕西林业科技,2007(1):36-37.
  [6] 陈大庆,杜永昌,汪有奎,等.四种药剂防治云杉阿扁叶蜂试验研究[J].甘肃林业科技,2000(2):39-41.

松阿扁叶蜂生物习性与防治技术论文(五)
红松人工林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摘要:作为主要人工林树种之一,红松人工林在推广种植过程中暴露出很多问题。单一林分下红松人工林稳定性差,生物多样性低,病虫害严重等问题十分严重。本文对红松人工林常见病虫害进行详细介绍,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对东北地区的红松人工林造林提供帮助。

  关键词:红松人工林;病害;虫害;防治
  红松是东北主要用材林树种之一,也是具有生态价值的绿化造林树种。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及人为干预的增加,红松人工林的生产条件及林分组成发生了变化。随之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红松病虫害的种类成逐年增加趋势。因此,深入了解红松人工林常见病虫害种类,并依据不同的病虫害提出适宜的防治办法和营林技术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红松人工林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危害
  1.1 红松人工林主要病害
  (1)红松疱锈病 红松疤锈病主要发生在树干及下部枝条,主要危害弱立木,树龄越小越益感染,主要危害红松幼苗和20年生以下的红松幼树枝干的皮部,是及严重的毁灭性病害。发病初期病状不明显,从树皮部肿胀、变软,随后病部扩大成海绵状,产生裂纹,病部流有淡黄色蜜涕,第二年病部产生锈孢子囊,成熟后释放锈孢子。树皮块状分裂成呈现血迹状斑痕。
  (2)红松落针病 红松落针病主要危害幼龄林及苗木的针叶。发病初期,感病针叶灰绿色,部分叶片上成黄绿色斑点,后迅速变为黄褐色,直至全叶枯黄脱落,严重影响红松林木的生长。
  (3)红松烂皮病 红松烂皮病是一种枝干溃疡病,主要危害长势较弱的幼树。引起红松烂皮病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异常及管理不善。发病初期,感病部位会长满疹状的病原菌子囊盘,病部表皮黑色粗糙状,受感染的枝干枯亡。其松针呈黄绿色,后逐渐变为褐色或黑褐色,逐渐脱落。
  (4)红松根朽病 红松根朽病是受真菌蜜环菌侵染而引起的,衰弱的植株易被侵染,而健康木很少被侵染。感染初期树冠变稀,针叶变细,颜色无光,随着侵染程度的加深可导致全冠枯死,红松的基础干基肿大,溃烂。
  1.2 红松人工林主要虫害
  红松主要虫害可以分为叶部虫害、枝干病虫害及球果病虫害三类[1,2]。叶部虫害主要有:云杉黄卷蛾、落叶松毛虫、红松阿扁叶蜂、松阿扁叶蜂、带岭新松叶蜂等;枝干虫害主要有:松大蚜、红松球、红松枝缝球蚜、红松皮下球蚜、红松干蚧、西伯利亚吉丁虫、长角灰天牛、小灰长角天牛、松幽天牛、云杉大黑天牛、双斑松天牛、四斑松天牛、松皮天牛、松大象、松树皮象、松梢象甲(松黄星象)、红松切梢小蠹、松纵坑切梢小蠹、云杉毛小蠹、红松根小蠹、黑根小蠹、红松干小蠹、松六齿小蠹、松十二齿小蠹、云杉八齿小蠹、北方瘤小蠹、中穴星坑小蠹、东北四眼小蠹、松枝小卷蛾、红松实小卷蛾、松梢螟、赤松梢斑螟等;球果虫害主要有:红松球果种蝇、红松球果螟、油松球果螟、红松球果种小蜂等。红松小蠹类害虫是主要危害弱立木,主要表现为被侵害的松梢枯黄下垂。红松螟虫类害虫对红松的危害表现为幼虫钻蛀取食,严重影响红松成才质量。而球果类害虫则影响红松球果及种子质量,严重时可造成绝产。
  2 红松人工林病虫害防治
  首先,红松人工林病虫防治需要采用有效的营林方式,改变单一林分结构,营造阔叶混交林,提高种群多样性,从而起到生物防治的作用。一定要防止为方便集约经营而营造大面积红松纯林的方式,通过留阔抚育的方式对红松人工进行人为干预,从而提高人工红松林质量,抵御病虫害的发生。
  其次,已经感染病虫害的红松林要针对不同病虫害,采用不同的方式及时喷涂抑菌剂等化学药剂,伐除病株,适时间伐,预防病虫害孳生蔓延。
  最后,通过人工林抚育,及时进行透光抚育,改善林内环境,预防病原菌侵害及虫害发生。适时采摘球果,及时清除断枝,烧毁或掩埋种球加工剩余物,减少球果螟幼虫数量,从而降低红松林虫害风险。
  参考文献:
  [1] 武兰义, 任凤伟, 张凤杰, 等. 红松人工林主要病虫害种类及营林治理技术. 辽宁林业科技. 2006.5:15-18,25.
  [2] 张树军. 红松人工林主要病虫害种类及营林治理技术研究.农业与技术. 2014,34(1):68.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fanwen352011/

推荐访问: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