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来源:各类报告 时间:2016-03-20 09:30:38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各类报告】

第一篇:《关于兴义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设计(社会调查)评审表

题 目 关于兴义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姓 名 教育层次 开放教育专科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分 校

指导教师 教 学 点

关于兴义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兴义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

目前,全兴义市共有公办中小学1419所,其中农村中小学1395所,占全兴义市总数的98.3%;全兴义市共有中小学生388 968名,其中农村中小学生249 294名,占全兴义市总数的64.1%。可见,我兴义市教育工作的大头在农村。

现在,全兴义市实有公办教师22 367人,其中农村15 937人,占全兴义市的71.25%。其分布情况是:全兴义市小学12 649人,其中农村10 225人,占全兴义市的80.83%;全兴义市初中7145人,其中农村5281人,占全兴义市的73.91%;全兴义市高中2573人,其中农村431人,占全兴义市的16.75%。从这组数据不难看出,我兴义市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也在农村。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在兴义市委、兴义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关心支持下,我兴义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得到加强,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教师学历层次进一步提升。截止到2007年底,全兴义市农村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9.53%,农村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7.66%,农村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82.16%;二是农村教师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兴义市开展农村中小学音、体、美教师的短期培训,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口语强化培训等,缓解了农村中小学音、体、美和英语教师短缺的问题。各县(兴义市、区)也把教师继续教育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采用了多种有效方式对农村教师进行培训。三是支援农村教育工作进一步拓展。兴义市教育局出台了《关于兴义市城镇中小学教师轮换任教工作意见》(兴义市人字【2005】74号),将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列为教育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并把此项工作与特级教师推荐、教师的评模推优、职称评定工作挂钩。截至目前,全兴义市中小学离岗全职、在岗兼职、轮岗支教教师达1087人。各级教研机构还不定期组织教学能手、特级教师送教下乡,推进了优质教师资源的共享。四是师德建设进一步规范。2004年,兴义市教育局党委下发了《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对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每年进行一次集中评议和整改。利用兴义市电视台“行风大家谈”、兴义市广播电台“百姓热线”等平台,召集有关科室进行纠风热线解答。各级教育纪检监察机关设立了师德师风监督举报电话,各级中小学建立了师德记录档案、从社会上聘请了监督员。五是聘用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兴义市人事局、教育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兴义市教育系统事

业单位推行聘用制工作的通知》(兴义市人字【2005】56号),兴义市教育系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全面推行。高平兴义市教育局对原有的请销假制度进行了修订,对危重病人和其他无法继续执教的教师,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办理提前退休手续,予以妥善安置。对聘任困难的教师进行再培训,仍无法返回教学岗位的实行转岗安置;六是教师补充机制进一步形成。各县(兴义市、区)采取有效措施,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面向社会择优招聘各类具有教师资格的青年教师充实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2003年以来,全兴义市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1389人,其中充实到农村中小学973人。

三、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师总量不足,部分学科教师短缺。从总体上看,我兴义市现在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处于超编状态。但实际情况是:教师总量不足,部分学科教师短缺。调研中发现,我兴义市目前大多数农村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师、音乐教师、美术教师、体育教师紧缺现象比较突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也出现短缺。因国家没有明确标准,兴义市430所寄宿制学校普遍缺少生活教师,生活教师配备工作已成为寄宿制学校当务之急的一件大事。目前全兴义市农村中小学教师学科结构性缺编情况是:农村小学1398人,农村初中376人,农村高中64人,合计1838人。

2. 教师年龄偏大,缺乏新鲜血液。年龄偏大问题在我兴义市农村中小学较为普遍,尤其以小学更为突出。在农村教育工作实际中,年龄偏大并没有体现出经验丰富的优势,却更多地表现出对教育改革的淡漠、知识的老化和教学质量的下滑。这种不合理的师资结构状况直接损害着农村儿童、少年依法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表现出我兴义市农村与城兴义市在教育发展方面的不均衡。同时,农村小学教师新生力量又得不到及时补充,导致我兴义市农村学校教师年龄结构出现断层,为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

3. 代课教师在岗不在编较多,正式教师在编不在岗的不少。在我兴义市,目前农村中小学存在着两大倾向:一是在编不在岗教师487人,二是在岗不在编的雇用代课教师数1704人。

为数不少的在编不在岗教师的客观存在,不仅降低不了财政负担,而且加重了在岗教师的工作量,对在职教师队伍稳定还产生了负面影响,严重影响了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较多的在岗不在编的雇用代课教师的客观存在,是我兴义市农村教育现实发展中的无奈之举,这一现象的长期存在直接关系着民生问题,关系到我兴义市农村改革发展

与和谐社会建设,严重影响着城乡教育的统筹发展和农村公共事业的建设。

4. 培训经费缺口较大,队伍素质有待提高。近年来,全兴义市教育投入不断增长,但从结构上看仅仅是一种维持性的投入,发展性的投入水平还不高。省教育厅、财政厅(黔教计字【1998】40号文件)规定:“每年用于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不少于当地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总额的2.5%,由财政部门在教育经费中专项安排,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使用。”目前我兴义市还没有建立稳定的、制度化的教师培训经费拨付机制,除了个别经济基础较好的县(兴义市)能补充部分培训经费外,绝大部分县(兴义市、区)还没有专门的教师培训经费,许多应该开展的培训工作不能正常进行,严重制约了我兴义市农村中小学教师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5. “民转公”教师成为“主力军”,队伍缺乏生机活力。调研中发现“民转公”教师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约有5000余人,占三分之一,成为目前我兴义市农村中小学的“主力军”。客观地说,这部分教师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我兴义市农村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今天仍在支撑着我兴义市农村教育事业的大厦。但是,他们中只有极少数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大多起点学历偏低、达标学历是通过后期进修培训取得,因此存在专业素质不高的缺憾。在强力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他们中的大多数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表现为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教育技术缺乏,甚至出现了上不了课的现象,学生不喜欢、家长不满意、社会不认可。可见,目前的“民转公”教师基础差、人数多、年龄偏大、知识老化,已成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四、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形成及原因分析

1. “账面超编,实际缺编”的原因。

(1)编制标准不合理。现行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是由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编制办于2001年联合制定的。制定于2001年的教师编制标准,因当时没有考虑到寄宿制学校对生活教师和工勤人员编制的客观需求。另外,本世纪初开始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新增部分学科,对专业教师的需求也有所增加,还有小学五年制向六年制过渡,企业学校移交地方等,较早制定的教师编制标准难以适应这种变化。因而,现行编制标准已经过时。表现为不切合农村教育实际、过于强调规模效益、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

(2)教师岗位编制挤占严重。在教师整体缺编的同时,学校实际缺编问题就更为突出。其主要原因是实际在岗教师的编制被非教学工作人员挤占。在我兴义市农村教师队伍中,在编不在岗的人数不少,调研中发现,虽然原因是方方面面的,但可归纳为以

下三类:一是长期重病、进修、产假;二是下海做生意;三是被有关部门借调或抽调。因此,教师编制岗位实际挤占严重,加剧了学校实际教师编制的短缺。

(3)教育投资短缺。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新体制实行以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投资短缺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以县为主的新体制实际上是教育投资主体责任由乡镇向县级政府的一次转移。对于我兴义市一些经济基础薄弱的县(区)而言,教师的工资始终是占据全县财政支出的最主要部分,有的更是“吃财政饭”,除了依靠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本身并无力负担全县的教育支出,农村教育投资因此处于短缺状态。由于县(区)级财力的紧张,地方政府尽可能地压缩教师编制,不少学校长期处于缺编难补的状态,教育部门依据实际需要提交的教师进编申请往往遭到财政部门的否决。经费短缺问题成为制约教师缺编问题的根本原因。

2. 小学教师知识老化的原因。

(1)“民转公”教师大多知识老化。民办教师转公办教师时,要求必须是1986年以前任教的民办教师,年轻教师多被辞退,留下来的教师普遍知识老化。

(2)中学的选拔抽调。农村初中教师紧缺,很多乡镇是从小学抽调教师,其中大多是年轻和高学历的教师,这使得小学教师知识老化问题更显突出。

(3)小学教师停止补充。“民转公”教师知识老化,小学教师总体超编,堵塞了招聘毕业生充实小学教师队伍的进口,使得小学教师队伍引不入源头活水。

3. 代教人数多的原因。

(1)农村中小学在刚性的教师编制约束下,学校的教师数量无法满足学校教学的实际需要,为了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学校只好雇用代课教师。

(2)“民转公”教师知识老化,自己的知识结构不能适应新课程要求,也无法让家长满意,加上校长疏于管理、兴义市场的诱惑力、财政拨款的工资保障,一些“民转公”教师干脆选择了自费雇用代课教师“顶岗”。

(3)尽管在我兴义市严格执行了教师资格制度,包括各类学校聘用临时代课教师也把具有相应教师资格证作为前提条件之一,但我兴义市目前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已有34 747名,也就是说我兴义市教育系统以外有12 310名的教师储备资源,他们迫于就业压力,一些人把先步入代课教师行列作为一种临时选择。

4. 队伍缺乏活力的原因。

目前,我兴义市农村中小学实行的是“一人、一编、一卡”的刚性编制管理。这一制度堵塞了教师正常流动的渠道,影响了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教育行政部门无法根据

第二篇:《“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教师进修学校关于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王 德 军

一、目的与内容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开展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对策研究,弄清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了解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形成相应的对策,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咨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抓好农村教育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理应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部分,也是发展的一个难点,调查研究。对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进行调查,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依据,为此,课题组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现状”的调查。

二、调查方法与实施情况

1、调研人员的组成。

为在短时间内打好“调查研究”这一攻坚战,我们以课题组成员为主,增调了部分培训系统教师,这些同志既有长期从事教师培训的工作经验,又有承担过“十五”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素质,很符合此次调研工作的要求。

2、样本的抽取。

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采用分类抽样法比校好。于是把我区16个乡镇划为高、中、低三个层面,从中各抽取一个乡镇,这样,最后被抽取为二级样本的是杨树、大岭、料甸三个乡镇,他们在不同层面上代表了我区教育的发展情况及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3、调查实施过程。

第一,利用统计表进行统计调查,对象包括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三个乡镇及基层学校。

第二,访谈调查,访谈对象包括:校长6名、教师23名。

第三,问卷调查,发出教师问卷1100份,学生问卷1200份。

4、调查情况汇总

从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三个乡镇获得教师、学生自然状况、教育经费投入,教师培训等数据62份。

取得校长防谈记录6份,教师防谈记录23份。

收回有效教师问卷1100份,有效学生问卷1186份

三、现状与分析

对调查材料进行统计分析后,归纳了以下调查结果。

1、教育发展较快,投入仍显不足。

截止2006年10月,我区共有小学152所,在校学生33211人,初中33所,在校学生22209人,普通高中7所,在校学生8565人,职耿高中2所,在校学生1558人,全市教师5815人,其中小学教师2831人,初中教师2099人,高中教师885人。关于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几年来,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教育,教育投入逐年有所增加,在危房改造,办学条件改善上超强投入;在推进网络建设,发展多媒体教学等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上超大投入;在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上积极投入,教育公用经费得到保障,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我区教育投入居哈市前列,教育发展居哈市前列,这是区委、区政府重视教育的结果,也是教育界领导和全体教师努力的结果。

同时,调查也反映出教育在投入上的不足:一是学校教育经费比较紧张,制约着教育的发展,一部分学校负债运转;二是教育资源短缺,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向深层次的开展;三是教育师工资整体偏低,学校也很少有福利待遇。

2、教育工作稳步推进,教师自然状况存在不足。

我区教师整体上看思想素质、业务素质比较高,我区是黑龙江省首批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区,教师了解和掌握新的教育理念比较早而快。新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能及时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信息化教育走在全省前列,并在全国产生影响,教师采取多种方式接受教育信息,丰富自己的知

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在校本研修及教学工作中进行不断的有益探索,新课改要求的教育教学方法广泛应用到实践中。我区教师在哈市组织的各类业务大赛中优势明显。构建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教育教学成果显著,我区初高中的毕业率和升学率在哈市居十一县(市)之首。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发展农村教育的重要时期,教师队伍的不足也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一是农村教师,特别是村级小学教师年龄偏大,35—45岁及以上教师占多数,且这部分教师学历较低,教学能力与新课改教学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二是中年以上教师健康状况不佳65%患有慢性疾病;三是尽管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得到了很大的改进,但也存在一定问题,80%以上的学生对教师特“尊敬”与“喜欢”的心态,但也有42%的学生认为教师应该改进“对生的爱心”,改进“对新知识传授方法”,在交流方式上学生首选的是与同学交流,其次是写日记,不大愿意与教师和家长交流,尽管这样,学生的内心却很希望与教师交流,希望与教师成为朋友,希望教师公平地对待每一名学生,可以说,教师能否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和内心,应首先从教师做起,而不是学生。

3、在发展中发现困惑,在困惑中寻求发展。

在教师专业化的大环境下,教师积极寻求自己的专业发展。我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探索,积极研究,丰富自己,发展自己,在教育教学中他们存在的主要困惑是:

(1)学生厌学,学习积极性不高,少部分学生难以管理。相当一部分家长不重视教育;(2)农村教育资源短缺,无法适应新课改对教育教学的要求;(3)在专业发展上,缺乏有效的专业指导;(4)信息技术不能真正走进课堂,由于经济和技术问题,设备利用率不高;(5)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存在矛盾,对教师的评价缺少科学性;(6)工作量大,很少有研究专业发展的时间。

4、教师培训作用突出,培训效果有待加强。

阿城区的教师培训工作走了突出的贡献。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师德也得到了明显加强。几年来,我们组织了新课程的通知培训

和学科培训,计算机的初中级培训,贫困地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新教师培训,校长提高培训,后备干部培训,师德建设培训,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教育教研培训。相关教师和校长参加了哈市、省、国家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70%的教师参加培训的时间是7——10天。与此同时,重点支持和开展了校本研修工作,校本研修的形式多样,如:集体备课、问题式研讨,教师沙龙、“说、讲、评活动”、反思交流、推出优秀教学设计等。

对各级培训部门组织的培训,教师既感到有必要、有收获、又感到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形式化的东西多,方式单一。60%的教师认为培训对教学和科研的帮助“一般”,还认为专家的讲座理论多,实例少,没有贴近教学实际,收获不大。他们希望组织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培训,同时创新培训方式方法,更好地贴近家村教师的实际,如深入乡校就近指导,希望有更多外出学习的机会。

调查表明,现在“支教”教师的作用不太大,支教教师在素质、能力、敬业态度上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应对支教教师有严格的选拔标准和制约机制,从而把优秀的教师选派到农村真正发挥指导和示范作用。

5、“普九”与控辍

多年来,我区把“普九”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下大力量抓实抓牢,“双高”普九成绩稳固,得到上级的肯定,“普九”工作难度大,工作艰巨,结合农村工作实际,总结普九工作经验,我们分析了产生流失生的原因,根据原因,制定对策,“普九”成果得到巩固。

现阶段在农村教育中产生流失生的原因有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具体表现为:(1)个别学生小学学习基础差,到中学成为学困生或者在中学由于主客观因素对学习不感兴趣,厌学而成为学困生。(2)少数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3)相当一部分家长认为读书无用,不如去挣钱,不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4)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影响了家长对教育子女的积极性。(5)高校教育收费过高,普通家庭难以承受,使家长望而却步。

四、对策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的一项战略举措,也是发展农村教育的新契机,农村教育即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必须加快发展,为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建设一支合格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是发展农村教育的关键,而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涉及的因素比较多,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缩小城乡差距。投入的不足,制约着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的进步,一定要为农村教育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

2、改革教学内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农村适用型人才。分流学生的毕业去向,能升学的升学,不能升学的可以学到农村适用的职业技能,使他们能就业、乐业、创业,也使家长看到投资教育的价值所在。

3、创新教师培训的方式方法,使教师专业得到快速、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农村教师参加培训提供经济支持和创造使更多教师参加培训的条件。切实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形成教师的教育教学风格与特色,强化教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方法,真正提高教学成绩和育人质量。

4、做好“普九”工作,加大“控辍”力度。在控辍工作中,要强化政府干预的力度,加强“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力度。通过不同形式提高家长的文化素质,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控辍合力。要使高校教育收费确定在群众能承受的范围内,高等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就业情况,政府和社会要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这也是为义务教育控辍工作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关于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5、建立科学的切合实际的学校、教师、学生评价机制,为教师发展和学生成才创造条件。

6、学校要加强科学管理,既要强化依法制校,又要构建和谐校园,突出人文关怀。

2006年10月10日

第三篇:《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关于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我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

目前,全市共有公办中小学1419所,其中农村中小学1395所,占全市总数的98.3%;全市共有中小学生388 968名,其中农村中小学生249 294名,占全市总数的64.1%。可见,我市教育工作的大头在农村。

现在,全市实有公办教师22 367人,其中农村15 937人,占全市的71.25%。其分布情况是:全市小学12 649人,其中农村10 225人,占全市的80.83%;全市初中7145人,其中农村5281人,占全市的73.91%;全市高中2573人,其中农村431人,占全市的16.75%。从这组数据不难看出,我市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也在农村。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关心支持下,我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得到加强,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教师学历层次进一步提升。截止到2007年底,全市农村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9.53%,农村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7.66%,农村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82.16%;二是农村教师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开展农村中小学音、体、美教师的短期培训,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口语强化培训等,缓解了农村中小学音、体、美和英语教师短缺的问题。各县(市、区)也把教师继续教育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采用了多种有效方式对农村教师进行培训。三是支援农村教育工作进一步拓展。市教育局出台了《关于全市城镇中小学教师轮换任教工作意见》(晋市人字【2005】74号),将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列为教育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并把此项工作与特级教师推荐、教师的评模推优、职称评定工作挂钩。截至目前,全市中小学离岗全职、在岗兼职、轮岗支教教师达1087人。各级教研机构还不定期组织教学能手、特级教师送教下乡,推进了优质教师资源的共享。四是师德建设进一步规范。2004年,市教育局党委下发了《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对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每年进行一次集中评议和整改。利用市电视台“行风大家谈”、市广播电台“百姓热线”等平台,召集有关科室进行纠风热线解答。各级教育纪检监察机关设立了师德师风监督举报电话,各级中小学建立了师德记录档案、从社会上聘请了监督员。五是聘用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市人事局、教育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市教育系统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工作的通知》(晋市人字【2005】56号),全市教育系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全面推行。高平市教育局对原有的请销假制度进行了修订,对危重病人和其他无法继续执教的教师,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办理提前退休手续,予以妥善安置。对聘任困难的教师进行再培训,仍无法返回教学岗位的实行转岗安置;六是教师补充机制进一步形成。各县(市、区)采取有效措施,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面向社会择优招聘各类具有教师资格的青年教师充实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2003年以来,全市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1389人,其中充实到农村中小学973人。

三、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教师总量不足,部分学科教师短缺。从总体上看,我市现在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处于超编状态。但实际情况是:教师总量不足,部分学科教师短缺。调研中发现,我市目前大多数农村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师、音乐教师、美术教师、体育教师紧缺现象比较突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也出现短缺。因国家没有明确标准,全市430所寄宿制学校普遍缺少生活教师,生活教师配备工作已成为寄宿制学校当务之急的一件大事。目前全市农村中小学教师学科结构性缺编情况是:农村小学1398人,农村初中376人,农村高中64人,合计1838人。

2. 教师年龄偏大,缺乏新鲜血液。年龄偏大问题在我市农村中小学较为普遍,尤其以小学更为突出。在农村教育工作实际中,年龄偏大并没有体现出经验丰富的优势,却更多地表现出对教育改革的淡漠、知

识的老化和教学质量的下滑。这种不合理的师资结构状况直接损害着农村儿童、少年依法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表现出我市农村与城市在教育发展方面的不均衡。同时,农村小学教师新生力量又得不到及时补充,导致我市农村学校教师年龄结构出现断层,为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

3. 代课教师在岗不在编较多,正式教师在编不在岗的不少。在我市,目前农村中小学存在着两大倾向:一是在编不在岗教师487人,二是在岗不在编的雇用代课教师数1704人。

为数不少的在编不在岗教师的客观存在,不仅降低不了财政负担,而且加重了在岗教师的工作量,对在职教师队伍稳定还产生了负面影响,严重影响了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较多的在岗不在编的雇用代课教师的客观存在,是我市农村教育现实发展中的无奈之举,这一现象的长期存在直接关系着民生问题,关系到我市农村改革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严重影响着城乡教育的统筹发展和农村公共事业的建设。

4. 培训经费缺口较大,队伍素质有待提高。近年来,全市教育投入不断增长,但从结构上看仅仅是一种维持性的投入,发展性的投入水平还不高。省教育厅、财政厅(晋教计字【1998】40号文件)规定:“每年用于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不少于当地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总额的2.5%,由财政部门在教育经费中专项安排,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使用。”目前我市还没有建立稳定的、制度化的教师培训经费拨付机制,除了个别经济基础较好的县(市)能补充部分培训经费外,绝大部分县(市、区)还没有专门的教师培训经费,许多应该开展的培训工作不能正常进行,严重制约了我市农村中小学教师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5. “民转公”教师成为“主力军”,队伍缺乏生机活力。调研中发现“民转公”教师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约有5000余人,占三分之一,成为目前我市农村中小学的“主力军”。客观地说,这部分教师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我市农村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今天仍在支撑着我市农村教育事业的大厦。但是,他们中只有极少数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大多起点学历偏低、达标学历是通过后期进修培训取得,因此存在专业素质不高的缺憾。在强力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他们中的大多数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表现为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教育技术缺乏,甚至出现了上不了课的现象,学生不喜欢、家长不满意、社会不认可。可见,目前的“民转公”教师基础差、人数多、年龄偏大、知识老化,已成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四、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形成及原因分析

1. “账面超编,实际缺编”的原因。

(1)编制标准不合理。现行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是由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编制办于2001年联合制定的。制定于2001年的教师编制标准,因当时没有考虑到寄宿制学校对生活教师和工勤人员编制的客观需求。另外,本世纪初开始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新增部分学科,对专业教师的需求也有所增加,还有小学五年制向六年制过渡,企业学校移交地方等,较早制定的教师编制标准难以适应这种变化。因而,现行编制标准已经过时。表现为不切合农村教育实际、过于强调规模效益、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

(2)教师岗位编制挤占严重。在教师整体缺编的同时,学校实际缺编问题就更为突出。其主要原因是实际在岗教师的编制被非教学工作人员挤占。在我市农村教师队伍中,在编不在岗的人数不少,调研中发现,虽然原因是方方面面的,但可归纳为以下三类:一是长期重病、进修、产假;二是下海做生意;三是被有关部门借调或抽调。因此,教师编制岗位实际挤占严重,加剧了学校实际教师编制的短缺。

(3)教育投资短缺。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新体制实行以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投资短缺并没有

得到有效缓解。以县为主的新体制实际上是教育投资主体责任由乡镇向县级政府的一次转移。对于我市一些经济基础薄弱的县(区)而言,教师的工资始终是占据全县财政支出的最主要部分,有的更是“吃财政饭”,除了依靠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本身并无力负担全县的教育支出,农村教育投资因此处于短缺状态。由于县(区)级财力的紧张,地方政府尽可能地压缩教师编制,不少学校长期处于缺编难补的状态,教育部门依据实际需要提交的教师进编申请往往遭到财政部门的否决。经费短缺问题成为制约教师缺编问题的根本原因。

2. 小学教师知识老化的原因。

(1)“民转公”教师大多知识老化。民办教师转公办教师时,要求必须是1986年以前任教的民办教师,年轻教师多被辞退,留下来的教师普遍知识老化。

(2)中学的选拔抽调。农村初中教师紧缺,很多乡镇是从小学抽调教师,其中大多是年轻和高学历的教师,这使得小学教师知识老化问题更显突出。关于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3)小学教师停止补充。“民转公”教师知识老化,小学教师总体超编,堵塞了招聘毕业生充实小学教师队伍的进口,使得小学教师队伍引不入源头活水。

3. 代教人数多的原因。

(1)农村中小学在刚性的教师编制约束下,学校的教师数量无法满足学校教学的实际需要,为了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学校只好雇用代课教师。

(2)“民转公”教师知识老化,自己的知识结构不能适应新课程要求,也无法让家长满意,加上校长疏于管理、市场的诱惑力、财政拨款的工资保障,一些“民转公”教师干脆选择了自费雇用代课教师“顶岗”。

(3)尽管在我市严格执行了教师资格制度,包括各类学校聘用临时代课教师也把具有相应教师资格证作为前提条件之一,但我市目前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已有34 747名,也就是说我市教育系统以外有12 310名的教师储备资源,他们迫于就业压力,一些人把先步入代课教师行列作为一种临时选择。

4. 队伍缺乏活力的原因。

目前,我市农村中小学实行的是“一人、一编、一卡”的刚性编制管理。这一制度堵塞了教师正常流动的渠道,影响了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教育行政部门无法根据教育发展情况和教师水平发展情况合理配置教师。学校缺乏自主用人权力,学校管理教师职能弱化,想引进的没有办法引进,想淘汰的没有办法淘汰。教师的紧迫感和进取心逐渐淡漠,加上培训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终身学习体系尚不够完善,正常流动渠道又不畅通,队伍必然缺乏生机和活力。关于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五、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1. 做好编制的重新核定工作。建议市委、市政府对我市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重新核定,实行动态管理的对策。重新核定编制,要充分考虑我市许多农村学校地处丘陵山区、教学点分散、教学班较多但每班学生少的实际,以教学班数量、课程设置和寄宿制学校实际为依据,以师生比为参照,科学、合理地核定教师编制,制定出台我市农村中小学教师定编办法。

2. 采用定向招录教师的办法。要充分考虑结构的合理性,把复合型教师作为今后农村小学阶段招录教师的重点;要实行定向招录,多招录一些愿意在农村长期工作的教师;要减少单向的行政措施,多采取双向承诺的招录措施,解决当前教师队伍在年龄、性别、学科上的布局结构不合理问题。建议市委、市政府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结合我市农村教育实际,出台我市农村学校教师补充办法,形成在每个学年的第一学期前对农村学校补充一次新教师的制度,促进我市农村教师队伍结构的逐步改善。

3. 建立农村教师的退出机制。要高度重视当前农村中小学中仍然存在着大量的代课教师这一突出问题,尽快建立不合格教师离开教育行业的退出机制。从政府投入农村教育经费预算中,安排“农村教师分流安置专项经费”,提供相应的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及必要的医疗服务,让那些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而且难以提高自身水平的教师退出教师岗位,形成农村教师队伍的退出机制,为农村教师的补充和交流提供人员编制空间。落实(晋教人【2003】41号五部委文件)精神,对在职教职工中因身体原因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按文件要求实行内部退养,不再占用编制。对因长期有病不能继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按国家规定办理病退手续。

4. 加大教师培训和民办教育工作的力度。建议市委、市政府督促各县(市、区)政府落实责任,逐步加大对农村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并建立起相应的拨付、落实、监察制度,确保足额用于教师培训;要加强培训机构力量的整合,转变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模式,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积极组织实施以“新理念、新技术、新课程”和师德教育为重点的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农村中小学要建立完善教师师德师风和教书育人考评制度和教师师德档案,将思想品德和教书育人实绩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主要内容,考核结果作为职称晋升和评优奖励的主要依据。要构建开放的办学制度和运行机制,大力提倡社会办学,发展民办教育,加强教师交流,全面规范社会力量办学活动,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社会力量办学事业健康发展。

5. 严格教师队伍管理。要加强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切入点推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杜绝现有教师队伍中存在的借调、顶岗等现象,刹住教师队伍超编进人和在编不在岗等不正之风;要加强对农村教师的考核管理。建立科学的农村教师考核淘汰机制;对德、智、体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年纪大、体弱多病、不能适应新课程教学的教师),出台相应政策,尽快让其离岗或转岗,加快农村教师队伍更新步伐,尽快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

6. 建立长效支教体制。要在全市范围内实行中小学校长、教师定期交流制度,促进中小学校长、教师在城市(乡镇)学校与农村学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定期交流,优化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师资力量的均衡配置。要鼓励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建立农村学校教师的良性补充机制,有效推进长效支教体制的建立健全。

7. 加强对临时代课教师的管理。建议市委、市政府对各地在当前教师短缺情况下探索出的一些临时性措施加以规范,原则上,不缺编的任何学校不得聘用临时代课教师,缺编学校聘用临时代课教师必须保障临时代课教师的最低待遇,临时代课教师的招聘、管理、工资统一划归县(市、区)教育局管理,待时机成熟要逐步、彻底清退临时代课教师。

8. 改革现行校长队伍建设机制。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校长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领导。因此,要进一步为农村教育发展打造一支“领头羊”队伍,必须改革现行校长队伍建设机制。推行“公开选拔、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的校长选拔聘任机制,让我们的校长能够真正担负起领导教师专业发展的重任。

9. 进一步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建议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我市统一的中小学教师工

资标准,尽快缩小和消除不同地域之间教师工资待遇的差别,实现“三个同酬”:城乡教师同酬、中小学教师同酬、教师与公务员同酬。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农村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机制,将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的责任主体由县(市、区)政府提升到市政府。同时,要全面落实农村边远贫困山区和山区村镇学校教师岗位津贴制度,认真解决并不断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提高农村中小学艰苦工作岗位对于优质教师的吸引力,解除农村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后顾之忧,鼓励教师终身从事农村教育事业。

10. 大力加强教育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要坚决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各种现行教育法规,并要大力加强教育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各县(市、区)政府全面履行对义务教育投入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的法定责任,实行教育财政经费“三个单列”。还要逐步建立健全各县(市、区)政府财政教育经费投入目标责任制度,把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保障作为考核各县(市、区)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推进我市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经费保障机制的建立健全,推动我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

第四篇:《关于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发展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快我市农村教育发展,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是前提,也是关键。为此,市政协常委会把我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确定为一项重要协商议题。20**年9月17日至26日,市政协责成陈改玲副主席,组织部分教育界委员,分赴我市六县(市、区),对我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调研。调研主要采取听取汇报、数据统计、座谈访谈、实地考察等方法和形式进行。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

目前,全市共有公办中小学1419所,其中农村中小学1395所,占全市总数的98.3%;全市共有中小学生388968名,其中农村中小学生249294名,占全市总数的64.1%。可见,我市教育工作的大头在农村。

现在,全市实有公办教师22367人,其中农村15937人,占全市的71.25%。其分布情况是:全市小学12649人,其中农村10225人,占全市的 80.83%;全市初中7145人,其中农村5281人,占全市的73.91%;全市高中2573人,其中农村431人,占全市的16.75%。从这组数据不难看出,我市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也在农村。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关心支持下,我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得到加强,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教师学历层次进一步提升。截止2015年底,全市农村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9.53%,农村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7.66%,农村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82.16%;二是农村教师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开展农村中小学音、体、美教师的短期培训,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口语强化培训等,缓解了农村中小学音、体、美和英语教师短缺的问题。各县(市、区)也把教师继续教育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采用了多种有效方式对农村教师进行培训。如XX县从2015年起实施了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组建了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师培训机构,至今已对全县240所项目校的校长、教导主任、骨干教师320人进行了工程技术培训及提高培训;XX县去年冬季,邀请国家副总督学郭振有同志、著名语文专家田玉博士和数学专家吕传汉教授等作专题讲座,效果很好;三是支援农村教育工作进一步拓展。市教育局出台了《关于全市城镇中小学教师轮换任教工作意见》(晋市人字【2005】74号),将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列为教育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并把此项工作与特级教师推荐、教师的评模推优、职称评定工作挂钩。截止目前,全市中小学离岗全职、在岗兼职、轮岗支教教师达1087人。各级教研机构还不定期组织教学能手、特级教师送教下乡,推进了优质教师资源的共享。此外,各县(市、区)也积极创新支教形式,收到了实效。比如,XX市在今年暑期与山西师大签订了教师培训协议,从2015年起,师大每年将派近100名在校学生到XX市农村学校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实习支教,同时,高平教育局根据教学需求在优秀教师中选派人员到师大进修学习;四是师德建设进一步规范。2015年,市教育局党委下发了《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对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每年进行一次集中评议和整改。利用市电视台“行风大家谈”、市广播电台“百姓热线”等平台,召集有关科室进行纠风热线解答。各级教育纪检监察机关设立了师德师风监督举报电话,各级中小学建立了师德记录档案、从社会上聘请了监督员。如城区教育局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开展了多渠道、多形式的师德教育;阳城教育局把师德考核与教师年度考核相结合,与评聘专业技术职务、年内评优评模奖惩相挂钩,提高了师德建设的实效性;五是聘用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市人事局、教育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市教育系统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工作的通知》(晋市人字【2005】56号),全市教育系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全面推行。XX市教育局对原有的请销假制度进行了修订,对危重病人和其他无法继续执教的教师,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办理提前退休手续,予以妥善安置。对聘任困难的教师进行再培训,仍无法返回教学岗位的实行转岗安置;六是教师补充机制进一步形成。各县(市、区)采取有效措施,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面向社会择优招聘各类具有教师资格的青年教师充实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XX县建立了教师长效补充机制,县政府决定从2015年起,每年补充100名教师,以缓解自然减员导致的教师短缺;XX县在2015年出台了《XX县人才储备制度》,促进了全县教师队伍建设。2015年以来,全市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 1389人,其中充实到农村中小学973人。

三、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我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

1、教师总量不足,部分学科教师短缺

从总体上看,我市现在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处于超编状态。但实际情况是:教师总量不足,部分学科教师短缺。调研中发现,我市目前大多数农村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师、音乐教师、美术教师、体育教师紧缺现象比较突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也出现短缺。【关于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关于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因国家没有明确标准,全市430所寄宿制学校普遍缺少生活教师,生活教师配备工作已成为寄宿制学校当务之急的一件大事。

当前,全市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超编情况是:农村小学核定教师编制数9624人,实有教师10225人,超编601人;农村初中核定教师编制数5153人,实有教师5281人,超编128人;农村高中核定教师编制数430人,实有教师431 人,超编1人;合计,超编730人。

目前全市农村中小学教师学科结构性缺编情况是:农村小学1398人,农村初中376人,农村高中64人,合计1838人。

2、教师年龄偏大,缺乏新鲜血液

年龄偏大问题在我市农村中小学较为普遍,尤其以小学更为突出。目前,我市共有农村小学教师10225人,其中45岁以上教师3842人,占教师总数 37.58%;36岁—45岁的教师2705人,占26.46%。可见,从年龄结构上看,整体趋于偏大。比如,XX县工作年限满30年和男教师满55周岁、女教师满50周岁且工作年限满20年的老教师1058名,占到教师总数的22%;XX县苏庄小学现有公办教师19人(含长期病休4人),雇用代教1 人。公办教师中年满50周岁以上的12人,占63%,41—49周岁5人,占26%,40周岁以下的仅2人。

在农村教育工作实际中,年龄偏大并没有体现出经验丰富的优势,却更多地表现出对教育改革的淡漠、知识的老化和教学质量的下滑。这种不合理的师资结构状况直接损害着农村儿童、少年依法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表现出我市农村与城市在教育发展方面的不均衡。同时,农村小学教师新生力量又得不到及时补充,导致我市农村学校教师年龄结构出现断层,为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

3、代课教师在岗不在编较多,正式教师在编不在岗的不少

在我市,目前农村中小学存在着两大倾向:一是在编不在岗教师为数不少,二是在岗不在编的雇用代课教师数量较多。

当前,我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在编不在岗的情况是:农村小学337人,农村初中128人,农村高中22人,合计487人。在岗不在编的情况是:农村小学1435人,农村初中253人,农村高中16人,合计1704人。

这是两组让人心痛的数据。为数不少的在编不在岗教师的客观存在,不仅降低不了财政负担,而且加重了在岗教师的工作量,对在职教师队伍稳定还产生了负面影响,严重影响了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较多的在岗不在编的雇用代课教师的客观存在,是我市农村教育现实发展中的无奈之举,这一现象的长期存在直接关系着民生问题,关系到我市农村改革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严重影响着城乡教育的统筹发展和农村公共事业的建设。

4、培训经费缺口较大,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近年来,全市教育投入不断增长,但从结构上看仅仅是一种维持性的投入,发展性的投入水平还不高。省教育厅、财政厅晋教计字【1998】40号文件规定:“每年用于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不少于当地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总额的2.5%,由财政部门在教育经费中专项安排,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使用。”目前我市还没有建立稳定的、制度化的教师培训经费拨付机制,除了个别经济基础较好的县(市)能补充部分培训经费外,绝大部分县(市、区)还没有专门的教师培训经费,许多应该开展的培训工作不能正常进行,严重制约了我市农村中小学教师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5、“民转公”教师成为“主力军”, 队伍缺乏生机活力

调研中发现“民转公”教师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约有5000余人,占三分之一,成为目前我市农村中小学的“主力军”。客观地说,这部分教师在七、八十年代为我市农村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今天仍在支撑着我市农村教育事业的大厦。但是,他们中只有极少数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大多起点学历偏低、达标学历是通过后期进修培训取得,因此存在专业素质不高的缺憾。在强力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他们中的大多数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表现为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教育技术缺乏,甚至出现了上不了课的现象,学生不喜欢、家长不满意、社会不认可。可见,目前的“民转公”教师基础差、人数多、年龄偏大、知识老化,已成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四、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形成及原因分析

(一)“账面超编,实际缺编”的原因

1、编制标准不合理。现行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是由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编制办于2015年联合制定的。制定于2015年的教师编制标准,因当时没有考虑到寄宿制学校对生活教师和工勤人员编制的客观需求。另外,本世纪初开始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新增部分学科,对专业教师的需求也有所增加,还有小学五年制向六年制过渡,企业学校移交地方等,较早制定的教师编制标准难以适应这种变化。因而,现行编制标准已经过时。表现为不切合农村教育实际、过于强调规模效益、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由于我市属于山区和半山区,农村小学单师校较多,许多山区中小学学生数成班率低,以学生数核编无法满足正常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如XX县有189所单师教学点,共有学生2130名,但按1:21的标准测算,只能配备101人,而实际每校至少得安排1名教师,这样就超出编制88名。

2、教师岗位编制挤占严重。在教师整体缺编的同时,学校实际缺编问题就更为突出。【关于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文章关于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出自名,也就是说我市教育系统以外有12310名的教师储备资源,他们迫于就业压力,一些人把先步入代课教师行列作为一种临时选择。

(四)队伍缺乏活力的原因

目前,我市农村中小学实行的是“一人、一编、一卡”的刚性编制管理。这一制度堵塞了教师正常流动的渠道,影响了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教育行政部门无法根据教育发展情况和教师水平发展情况合理配置教师。学校缺乏自主用人权力,学校管理教师职能弱化,想引进的没有办法引进,想淘汰的没有办法淘汰。教师的紧迫感和进取心逐渐淡漠,加上培训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终身学习体系尚不够完善,正常流动渠道又不畅通,队伍必然缺乏生机和活力。此外,“四个规则”的缺失,也是重要根由。“退出规则”缺失——不合格教师出不去、“吸入规则”缺失——优秀人才进不来、“价值规则”缺失——农村教师职业认同感差、“提高规则”缺失 ——农村在职教师提高难。

五、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我市220多万人口,多数分布在农村,农村教育是我市教育工作的大头和重点,搞好农村教育是我市教育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当前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的迫切需要。结合我市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要做好编制的重新核定工作。建议市委、市政府对我市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重新核定,实行动态管理的对策。重新核定编制,要充分考虑我市许多农村学校地处丘陵山区、教学点分散、教学班较多但每班学生少的实际,以教学班数量、课程设置和寄宿制学校实际为依据,以师生比为参照,科学、合理地核定教师编制,制定出台我市农村中小学教师定编办法。

二要采用定向招录教师的办法。要充分考虑结构的合理性,把复合型教师作为今后农村小学阶段招录教师的重点;要实行定向招录,多招录一些愿意在农村长期工作的教师;要减少单向的行政措施,多采取双向承诺的招录措施,解决当前教师队伍在年龄、性别、学科上的布局结构不合理问题。建议市委、市政府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结合我市农村教育实际,出台我市农村学校教师补充办法,形成在每个学年的第一学期前对农村学校补充一次新教师的制度,促进我市农村教师队伍结构的逐步改善。

三要建立农村教师的退出机制。要高度重视当前农村中小学中仍然存在着大量的代课教师这一突出问题,加大对临时代课人员清退力度,尽快建立不合格教师离开教育行业的退出机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充分肯定长期工作在农村中小学艰苦岗位上的中老年教师为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所做出的贡献,从政府投入农村教育经费预算中,安排“农村教师分流安置专项经费”,提供相应的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及必要的医疗服务,让那些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而且难以提高自身水平的教师退出教师岗位,形成农村教师队伍的退出机制,为农村教师的补充和交流提供人员编制空间。建议市委、市政府对县(市、区)到校后的编制“可用度”进行专项检查。落实晋教人【2003】41号五部委文件精神,对男年满55、女年满 50周岁的教职工因身体原因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按文件要求实行内部退养,不再占用编制。对因长期有病不能继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按国家规定办理病退手续。

四要加大教师培训和民办教育工作的力度。建议市委、市政府督促各县(市、区)政府落实责任,逐步加大对农村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并建立起相应的拨付、落实、监察制度,确保足额用于教师培训;要加强培训机构力量的整合,转变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模式,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积极组织实施以“新理念、新技术、新课程”和师德教育为重点的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农村中小学要建立完善教师师德师风和教书育人考评制度和教师师德档案,将思想品德和教书育人实绩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主要内容,考核结果作为职称晋升和评优奖励的主要依据。要构建开放的办学制度和运行机制,大力提倡社会办学,发展民办教育,加强教师交流,全面规范社会力量办学活动,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社会力量办学事业健康发展。

五要严格教师队伍管理。要加强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切入点推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杜绝现有教师队伍中存在的借调、顶岗等现象,刹住教师队伍超编进人和在编不在岗等不正之风;要加强对农村教师的考核管理。建立科学的农村教师考核淘汰机制,包括教师德、智、体评价考核机制,定期对农村教师进行专业知识考核,对基本适应现行课程教学,但理念和专业知识不足的教师,分期分批进行强化培训,尽快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对德、智、体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年纪大、体弱多病、不能适应新课程教学的教师),出台相应政策,尽快让其离岗或转岗,加快农村教师队伍更新步伐,尽快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关于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各类报告

第五篇:《县初级中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县政协20**年调研视察计划安排,10月下旬,李俊海副主席牵头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及相关单位负责人,采取听取汇报、察看现场、专访、召开座谈等方式,对我县初级中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专项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县教育局关于对我县初级中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汇报;现场察看了XX县旦八中学、XX县保安中学。召开了专门座谈会,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初级中学4所。分别为志丹中学、保安中学、旦八中学、杏河中学,4所初级中学共有教职工368人,专任教师288人,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97.9%,学历达标率100%;4所初级中学共有在校学生4165名,其中志丹中学1436名,保安中学1543名,旦八中学974名,杏河中学212名。

二、主要成效

近年来,我县在教师队伍建设上下了很大功夫,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学校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一是选好校长。从事业用人、科学用人的高度出发,创新实行“三个打破”,即:大破城乡地域界限、打破学校类别界限、打破论资排辈惯性原则。放宽校长竞聘条件,将校长的治学管校能力、建设队伍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作为重要评聘依据,今年,8月份组织了XX县第五轮中小学校(园)长聘任工作,圆满完成了全县36个校(园)长岗位的招聘工作,4所初级中新聘了2名校长,分别为志丹中学和杏河中学两所学校,开创了校长队伍建设工作新局面。二是配好中层。按照“四制”改革相关要求,通过校长提名,学校上报意见,组织考察,从教育系统后备干部库中挑选了年富力强、业务娴熟、敢抓敢管的骨干充实到学校中层队伍中,为学校工作的全面有序开展提供了强劲的干部保障。三是管好校长。实行校长管理岗位目标责任制和年度绩效考核制,采取专项考评与常规督查相结合的办法,每学年度对各学校专项考核两次,严格兑现奖惩。每年7月份,对全县校(园)长的履职情况和办学绩效进行了全面的考核,同时对校长任期内经济责任进行了审计,在考核、审计中发现问题、整改问题,在评估、奖惩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校长队伍管理机制。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一是加强了教师管理制度建设。2015年由教育局和人社局联合出台了《XX县中小学教师管理暂行办法》,2015年由教育局、人社局和财政局联合出台了《XX县中小学教职工绩效工资实施暂行办法》。严格执行教职工请假制度和教职工绩效考核制度,全面落实了教师绩效工资,严格兑现奖优罚劣。二是加强教师量化考核。2015年出台了《XX县中小学学科教师量化考核暂行办法》,按照考核评价体系,全面客观评价每位教职工,并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把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评优树模、骨干认定、绩效工资兑现、职称评审、调整调动和提拔任用的主要依据。建立健全了优教优酬、优教劣汰的教育管理机制,今年暑期,按照量化考核实行末尾交流任教制度,从中学调整交流5名教师到小学任教。三是加强教师培训。建立师资培训机制,大力实施教师全员培训工程,采取“送出去、请进来”和校本研修相结合的办法,在继续依托国培计划、省培计划、远程培训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校际交流和校本培训等形式来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全面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领。四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了“以校为本”的师德师风建设机制,以学校为基点,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大力弘扬师德师风建设先进典型。今年3月份,教育局党委、教育局印发了《向陕西省最美教师贾培迎同志学习的决定》,在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和教师中迅速掀起“向贾培迎同志学习,做人民满意教师”的热潮,并把此项活动与加强教师德师风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学习,增强广大教师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全社会营造了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五是加强“双常规”管理。进一步规范了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与此同时扎实开展德育工作,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组建家长委员会,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德育网络。大力推进教研教改工作,4所初级中学树立了以校本培训为首要途径的“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发展理念,以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继承传统的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做法,促进全体教师共同发展。旦八中学的国家级课题“自主学习”顺利通过国家课题组的结题验收,保安中学的“少教多学”,杏河中学的“先学后教,自主导学”等课题正在探究申报中。六是加强班主任工作。今年年初,制定出台了《XX县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各学校实行班主任坐班制度,落实了班主任工作职责,提高了班主任待遇。

(三)均衡发展义务教育。近年来,教育局紧紧抓住“创建省级教育强县”和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为契机。一是确定了目标任务。积极筹措资金,进行校舍维修,保证了各学校无危房、无建筑安全隐患,改善了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二是推进盟区学校管理制。建立了以重点校为中心校的“盟区学校”,实行盟区校捆绑式发展和责任捆绑式考核,由盟区中心校校长担任盟区长,对盟区实施统一管理,积极组织盟区内各学校开展工作,为推进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初级中学组中建立了志丹中学和杏河中学,保安中学和旦八中学两个盟区组织,加强了教育教学的交流互动,实现了城乡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有效提高了基层学校办学质量,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四)抓安全、促稳定,教育各项事业得到稳步发展。一是夯实安全责任。为统一指导学校安全工作,教育局印发了《学校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开展地质灾害排查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防汛工作的紧急通知》等文件,进一步夯实了学校的安全工作责任。二是加强安全教育。狠抓学校安全教育,4所初中利用集会、班会、安全警示片、板报、标语等,在师生中广泛开展了“关注安全、珍惜生命”安全教育。学校开设安全教育课,在安全教育周和安全教育日期间进行安全演练,提高了广大师生的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三是狠抓学校传染病防控和食品安全工作。按照学校传染病防控和食品安全工作要求,配合县食品药监督管理局开展了学校饮食安全大检查,各学校均建立和健全了食堂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严格实行各种食物原料定点采购和索证制度,并建立台帐。四是全面实施教育惠民工程,严格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认真实施学生“蛋奶工程”,将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三、存在问题

(一)编制教职工数不能满足开足开齐课程的需要。【县初级中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县初级中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志丹中学实有教职工160人,编制数156名;保安中学实有教职工83人,编制数74名;旦八中学实有教职工75人,编制数72名;杏河中学实有教职工50人,编制数63名。按照开足开齐课程要求,全县每年女教师请产假多;每年全县到退休年龄的教师数达70-80名的双重压力。4所初级中学编制教职工数不能满足开足开齐课程的需要。

(二)术科教师稍有短缺。按照标准配备术科教师,志丹中学现有30个教学班,还缺体育教师1名,信息技术教师1名;保安中学24个教学班,还缺体育教师1名,音乐教师1名;旦八中学19个教学班,还缺音乐教师1名,美术教师1名,信息技术教师1名;杏河中学6个教学班,还缺单乐教师1名,美术教师1名。另我县至今无一名具有持心理咨询课从业资格证的教师。

(三)教师流动快,队伍相对不稳定。近几年来全县各学校转行人数较多,2015年95名,2015年36名,2015年21名,加之基层学校教师调整到县城学校任教等因素;导致教师队伍相对不稳定,影响了学校的教师队伍稳定成长。

(四)师德师风建设有待于加强。就目前教师队伍整体状况而言,其主流是好的,素养是高的,能力是强的,大体能胜任和适应当前教育事业的需求。但是,以高标准严要求来衡量,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作风不实。部分教师敬业意识不强和奉献精神不强,缺乏勤学苦练、奋发有为的精神。二是服务不优。对待学校分配的工作消极对待,出工不出力,不能“静不下心来教书,潜不下心来育人“,把自己的心思、时间和精力花在教书育人之外。

(五)教师工资待遇低。教师工资待遇低,除过正常的档案工资以外,几乎没有其它收入,加之学校管理严格,对因病因事请假的教职工在绩效工资中扣除工资较多,与其它行业的干部职工相比工作强度大,自由支配时间少,不允许从事第二职业,教职工中多数人员经济拮据,生活困难,教师感到社会地位低下。

四、意见或建议

(一)通过招聘人才,不断增添教师队伍的新生力量,可为我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不光要留住现有的好教师,同时要招进更多的人才发展我县教育。建立健全教师的补员机制。根据教育规律和发展需要,由教育、人事、编办部门联合实行核编、定编,建立正常的补员机制,做到以实际需求设岗定编。

(二)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氛围。通过严格的教师考核评价,建立切合实际的激励机制,大力表彰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校管理等方面做出显著成绩和突出贡献的教育工作者,对学校教学质量提高起关键作用的骨干教师予以重奖。奖励要按实际大小分别确定,拉开档次,不能搞平均分配“吃大锅饭”。具体实施细则由县教育局制定,县财政额外注入专项奖励资金进一步稳定教师队伍。

(三)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认真组织教师进行思想政治学习,提高教师的爱岗敬业奉献精神。结合《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细化教师道德行为规范,健全师德考核机制,把师德表现作为教育考核的事要内容作为聘任、奖励的重要依据、进一步促近师德教育的经常化、制度化。经常弘扬先进、宣传典型促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事业心、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不断加强教师敬业爱业教书本人、为人师表的自觉性。

(四)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建立骨干教师体系,从整体上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县财政要增加培训经费,扩大教师的培训面,让青年优秀教师积极参加国家级的优质资源培训。

关于我县老年人社会保障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政协XX县委员会

根据县政协2015年调研视察计划安排,10月下旬,高峰副主席牵头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及相关单位负责人,采取听取汇报、察看现场、专访、召开座谈等方式,对全县老年人社会保障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县民政局关于对我县老年人社会保障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汇报;现场察看了XX县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县灵皇地台社区、双河乡白杨树湾村互助幸福院。座谈会上广泛听取意见,集思广益、协商提出了推进全县老年人社会保障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及建议。

一、我县老年人社会保障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特点和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把老年人社会保障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摆上重要位置。

全县共辖7镇1乡4个中心社区1个街道办200个村委会5个社区居委会1007个村民小组160347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16340人,占人口数的11.54%,70岁和80岁以上人口分别为4880人和1326人。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养成问题解决得好与不好,关系到全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一是进一步健全了养老服务政策,为了深入贯彻上级有关法律法规,县上先后制定印发了《XX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XX县高龄老人生活保障补助发放办法》、《XX县老年人优待办法》、《XX县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和办法,为全面实施好养老服务工作提供了制度保证。二是狠抓责任落实。县政府主管领导每年与各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进一步落实了工作职责。三是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县上成立了相关工作领导小组。民政部门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各乡镇成立了民政工作站。抽调政治素质好、业务精、群众观念强、工作得力的干部调整充实到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中。建立了统一的高龄老人管理信息平台,初步形成了高效、顺畅、有序的工作运行机制。四是坚持经常深入高龄老人家中调查研究,及时召开会议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安排部署工作。五是通过认真办理政协委员提出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中的一些好建议和意见,促进工作规范运行。

(二)、强化学习宣传,努力营造全民关心老年人社会保障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良好氛围。

为了切实增强全民关心养老工作的意识,始终把学习宣传作为一项基础工作常抓不懈。首先,定期组织县乡两级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学习养老服务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每年定期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列入个人年度考评档案。锻造一支业务过硬的精干队伍。其次,组织各乡镇和民政局部门广大干部学习养老服务工作基本知识,营造浓厚的学习关心养老服务工作的热潮。【县初级中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文章县初级中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出自,我县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健全广覆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一是关于老年人参保情况:截至目前,全县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2492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67583人,参保率达98%,基本养老服务补贴覆盖率达9%。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基本生活保障110人,纳入社会管理服务的企业退休人员比例达到90%以上,60岁以上老年人纳入城乡低保共3412人,占城乡低保总人数的30%。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分别为39651和89784人,参保率分别为94%和84.28%。继续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凡60周岁的农村老年人独生子女补助金由每人每月5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00元,增长率50%。二是关于老年津贴发放情况:规范建立了县级高龄补贴发放信息平台和高龄老人信息数据库,全县共有70—90周岁以上老年人4880人,80—90周岁1326人90—99周岁118人,100周岁以上2人,按照70—79周岁每人每月50元;80—89周岁每人每月100元;90—99周岁每人每月400元;100周岁及以上每人每月600元标准,每月发放老年人生活保健补42.62万元,发放率达到100%。目前为全县65周岁以上老年人办理优待证330个,老年人持《优待证》可免费乘坐公交车,进入公园、景点、公益性文化设施、公共体育健身场所。三是关于老年活动场所建设情况:加强老年文化体育教育服务,确保老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全县共有县级老年大学1所,在校学员130人,老年教育参与率3%,老年活动中心均设有乒乓球、台球、舞蹈、健身、棋牌、鼓乐等多种活动室。室外建有网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并有一处晨练场和室内外健身场地,给老年人提供了良好的健身场所。建成乡镇文化站13处,农村社区文化中心13处,同时,县全民健身指导站、老体协也积极发挥作用,为100个村配送了乒乓球台、台球桌、麻将桌椅、按摩椅等活动器材。目前各乡镇(街道)均建有文化广场,60%的村建立了老年活动基地,100多个村(居)委会基本实现体育健身器材全覆盖。基层体育健身设施覆盖率达53%,老年体育人口占全县老年人口的40%,全面提高了老年人文化娱乐水平。四是关于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县共有老年医疗保健医疗机构14所,老年性痴呆、抑郁症等精神疾病早期识别率达93%;结合社区养老工作要求,设立13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为60岁老人查体一次。共为60岁以上老人建立健康档案16340份,其中,其中结果为健康的老人数是25323人,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人数为17193人。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老年人每年不少于4次访视,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家庭病休、家庭出诊、社区护理和社区康复等服务,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和指导,提高老年人防病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2、加快敬老院设施建设,提高敬老院管理服务水平。近年来,我县持续加大投入,坚持高水平、高质量、高标准推进敬老院规划建设,创新服务和管理,努力把敬老院建设成为全县五保老人的温馨家园。由县财政投资3000多万元,新建1所高标准县城中心敬老院和2所区域敬老院,总占地面积达20亩,总床位数达到450张,全部为花园式布局、园林式庭院、宾馆式管理,集生活居住、娱乐、休闲、医疗保健于一体。全县共有农村五保老人334人,在敬老院集中供养251人,集中供养率达75%,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0张,为农村五保老人和孤寡老年人提供了强有力的养老保障基础。为了保证老人们的物质生活,在落实我市五保供养标准(集中供养每人每年5200元,分散供养4700元)的基础上,财政每年投入近30万元,按时供应肉、蛋、奶,确保老人达到每天“一个鸡蛋、一两肉、一袋奶”的生活标准。在各敬老院中深入开展了“五星级敬老院”创建活动,大力规范服务流程和工作程序,提升敬老院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3、大力发展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积极探索敬老院社会化养老模式。一是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农村互助幸福院。现有金丁镇胡新庄社区、顺宁镇保娃沟门社区、双河乡白杨树湾村三所农村互助幸福院,总建筑面积150平方米,现有床位30张,入住老人24人,在建的顺宁镇桑树坪村互助幸福院、顺宁镇白草台村互助幸福院、顺宁镇纸坊中心社区杨庄村互助幸福院、双河乡麻子沟村互助幸福院、旦八镇沙渠村互助幸福院,建设试点以房养老房500余套。在全县形成了多形式、多层次的养老服务机构网络。二是积极推进社会化养老试点。在实现五保老人应保尽保的前提下,在13个乡镇(中心社区、街道办)均建1所综合性老年活动中心,开展社会化养老试点工作,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三是加强养老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抓好养老服务业从业培训,定期组织全县敬老院养老服务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和外出学习;全面加强养老服务业从业人员及养老志愿者的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技能。

4、全面加强老龄工作体系建设,促进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一是积极响应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严格按中省市有关规定执行,2015年以来,我县老龄专项规划颁布率为70%,县级以上老龄机构覆盖率为100%,乡镇(社区)老龄工作人员配备率为45%。二是大力开展结对帮扶城乡空巢老人活动,组织社区党员干部、低龄健康老人150人(老年志愿者80人,占53%)采取“一对一”或“多对一”结对的形式,共结成帮扶150对,为城乡高龄、独居、生活困难、行动不便、子女长期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提供精神关爱服务,扩大老年人社会参与。三是尽力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全县共有老年人法制宣传联络员14名,全县共开展送法下乡活动30余次,举办老年人专场法制报告会13场,各级法律机构共解答老年人咨询500余次,办理涉及老年人各类权益的法律援助案件多件,法律援助覆盖率100%,养老机构护理员执证上岗人数占3%

二、当前我县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社会养老服务机构不够完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公办养老机构总体上规模小、床位少,功能不全,服务能力有限。服务目标人群主要是优抚、“三无”、“五保”老人等传统意义上的民政救助对象,覆盖面偏窄;服务内容主要是为老人提供吃、住和看护,休闲娱乐、康复健身等服务不足;存在着公办养老机构服务要求不断提高与政府财力不足的矛盾,形成了复杂的公办敬老院入住率低的局面,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二是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难以运行,市场运行机制尚未形成。三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较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以居家养老的老人为服务对象,具有社区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支持两类功能,是解决家庭日间无人或者无力照护的社区老年人养老问题的重要平台。但由于受资金投入人员场地等因素的影响,我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和服务内涵需进一步提高、完善。

(二)社会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素质有待提高。一是现有社会养老服务队伍总体素质不高。全县现有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绝大多数是就近招收的年龄较大的农民工,他们基本没有接受社会养老服务的专业培训,只能对老年人进行最基本的生活照料,难于提供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专业化的养老服务,高素质的老年人社区管理人才和专业化服务人才严重不足。二是社区抵偿和志愿服务人员少,现有志愿服务活动常常具有阶段性、临时性的特点,缺乏长期运行的制度保证。三是后继乏人。一方面由于老年人护理工作脏、累,且责任大,一般人不愿从事并且看不起这个职业;另一方面社会养老服务人员待遇总体偏低,致使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进人难、留住专业人员更难。

(三)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存在结构性矛盾。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养老服务需求的数量不断增加,层次不断提高。在有选择机构养老意愿的老人中,除自我保障和支付能力较弱的老人外,大多数老人不仅要求养老机构能满足基本的吃住,而且还要求满足医疗保健、精神文化生活等配套服务。而我县现有养老机构均为社会福利机构,主要功能是满足“三无”、“五保”老人等优抚对象的基本生活保障,在配套实施以及服务质量和水平方面与老年人需求层次不断提高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致使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出现了结构性矛盾。

三、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是适应传统养老模式转变、满足人民群众养老需求的必由之路,是让老年人安享晚年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当务之急。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老有所养”的战略目标,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的方针,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越来越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关心、社会广泛关注、群众迫切期待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

(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养好的社会养老氛围。一要通过各种宣传形式,广泛宣传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问题和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的重要性,增强全社会对发展社会化养老事业的关注和支持。二要广泛开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制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规的宣传力度和执法监督力度,进一步提高全体公民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自觉性和法律意识。三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广泛开展敬老、养老、助老的道德教育,教育和引导人们认识到“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尊重今天的老人就是尊重明天的自己”,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尊老、敬老、爱老、养老的意识,不断强化家庭养老的责任。四要引导全社会摒弃单纯依赖政府发展社会养老事业的观念。【县初级中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各类报告http://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fanwen36674/

推荐访问: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