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报告显示,2010年有15个省份收不抵支,缺口达679亿元;2011年收不抵支的省份虽然减少到14个,但收支缺口高于2010年,2011年

来源:各类报告 时间:2016-10-05 11:20:02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各类报告】

【一】: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

郑秉文: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社会保障国际论坛暨《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发布式,中国养老基金地区失衡与财务可持续研讨会现在开始!

李扬: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中央已经确立了一系列新的工作方针,也确立了新的工作风格,在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上,我们看到民生问题受到了极大的重视,比以往更加重视。习近平总书记著名的20分钟就职演讲中,一连用了“十个更”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障民生的设想。他说: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这十个“更”对大家是极有冲击力的。其中就有更好的社会保障,可见这个事情已经列入我们国家非常重要的议事日程。

今天我们开这个会,应当说是落实十八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一个重要的事情,我们希望这个会能够继续年年开下去,对于更好的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战略部署。

我们知道社会保障问题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追溯历史,一般都是追溯到德国近现代时期,资本主义从原始、野蛮的状态开始摆脱,二次大战以后大部分国家都建立了复杂或简单的社会保障制度。这套制度运行这么多年之后有很多的进展,但是也暴露了许多问题,这次危机又一次集中爆发,所以现在关于社会保障问题债务因此次危机的发生,又是在全世界热议,大家都在讨论,特别是讨论欧洲问题的时候,其中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它的社会保障看来是过于超越了他们自己的国力,超越了国情。

在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比较晚,当然我们要追溯历史的话,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从建国初期是隐含在就业制度中,当然只是对一部分人,在国有企业中就业的这样一部分人,他们的就业等于他们有了社会保障。改革之后,社会保障作为一项单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制度单独提出来,它的建设取得了稳定、长足的发展。现在应当说已经受到收到了大家广泛的关注。

中国当前社会保障制度有很多的内容,其中养老金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支柱,中国当前的养老金制度是在改革开放后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逐步建立起来的,“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是我们多年以来所坚持的基本方针,也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制度目标。但是,离这样一个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 就“广覆盖”而言,理论上而言,随着新农保和城居保的引入,制度全覆盖已基本全实现,但是基本养老各项制度分人群设计、相互间尚未制定衔接办法,即便同一险种各地执行的政策也有差异,从而造成了重复参保和转移接续困难的问题。国家审计署去年的审计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国有110.18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重复参加了该项保险或新农保和城居保,水平很低,由于制度设计上有问题,衔接上有障碍,所以出现了有重复参保的问题。造成财政多补贴5133.58万元,2.45万人重复领取养老金3569.46万元,全国共有240.4万人跨省拥有两个以上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这是审计署审计出来的结果,这个结果非常值得我们关注。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关于养老的问题,究竟是一个需要在县级、市级、省级还是全国统筹的问题,这是一个争论的问题,如果拿到全国统筹,从而消除消灭刚刚所说的重复问题,就需要重新设计制度,不仅是重新设计养老制度,恐怕还要重新设计我们的财政制度,尤其是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就“多层次”而论,虽然我国养老金制度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多支柱理念建立起来,但是企业年金的覆盖面一直非常有限,税收优惠激励不足和针对中小企业而设计的计划发展滞后,是导致企业年金发展过慢的两个重要原因。这也造成了我国养老金制度必须高度依赖基本养老金的尴尬现象,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这无疑给未来的政府财政带来巨大的压力。今天提供的《报告》认为,尽管企业年金基金规模在2011年中大幅度提高,但主要得益于覆盖人数的增长,但其覆盖面仍然十分狭窄,对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影响也十分有限。针对此,《报告》指出,如果没有大的政策出台,很难指望企业年金在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未来几十年中担负构建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的重任。

年金还有与人口老龄化这样的基本事实之间矛盾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是非常突出的问题,我自己觉得今后恐怕会越来越突出,因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中国经济现在结构性减速,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口开始老龄化。老龄化的问题涉及多方面,其中养老制度是应对老龄化不可或缺的制度安排。

从“可持续”上看,基本养老保险短期支付压力不大,但未来财务状况堪忧,表面上看,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几年积累了大量的收支节余,为养老金待遇的按时足额发放提供了保障。但是这些余额大部分来自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补贴。该《报告》发现,如果剔除1998年以来中央财政补助,有14个省份累计节余将为负数合计付2066亿元,《报告》认为财政补贴掩盖了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收支存在的缺口。这种得益于政府补贴的基金累计节余的快速增长,长期来看是不可持续的。因为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经济增长将进入结构性减速的通道,财政收入的增长也会相应趋缓,指望长期财政补贴的代价显然是越来越高昂。这里面又指出了又一对矛盾,人口老龄化以及相应的养老保险支出,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可能相比过去十几年而言,也是结构性下滑,最近这些年来一直看到年均超20%几的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经济学界普遍认为这种状况随着我们国家经济增长速度结构性减速很有可能落到一位数。这种情况下,矛盾就会凸显,累积累计几年就会成为很大的问题。

最后,我们国家的养老制度中还出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一方面是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是一些省份在剔除财政补贴后却收不抵支,《报告》认为,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财务状况存在的这种巨大差异性,是各省之间不同的历史债务、制度赡养率,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流动空间分布等四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报告也认为,解决半数省份收不抵支的出路在于全国统筹,当然在推进这项改革时,我们必须切实规避统筹层次提高后所形成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这又提出了一个大的问题。就养老而言,就一个国家的政策目标体系而言,养老应当是一个全社会的公共品,根据对应的原则,全社会的公共品应当由中央财政来承担,但是这种制度涉及到很多的方面,确立了支出的责任之后还有收入的来源问题,还有收入来源和支出责任对应问题,总之涉及到的问题非常复杂的,而且看起来影响面非常大的,整个财政制度和养老制度改革问题,这个问题现在看起来是提到我们面前了。过去也存在,但是现在随着人口老龄化,随着经济减速,随着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的下降,所有这些问题都必须解决,否则,会形成非常大的问题,应当说欧洲目前面临的问题是非常值得我们警惕的一种可怕的前景。

《报告》还预计未来五年内这种趋势会进一步加剧,窗口疮口期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少数省份收不抵支的财务失衡状况,总之作为第一部反映中国养老金制度发展状况的第一部报告,可以看成是破冰之旅履,对于我们理解和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立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战略部署具有极大的启发性和参考价值。我衷心忠心希望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继续把这本报告写好,使之成为中国社会制度保障理论和研究的重要载体,成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政策的策源地,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谢谢各位!

郑秉文:李扬发表了很好的看法,比如说提高统筹层次对财政体制重塑的问题,比如说财政和社会保险之间的关系问题,比如说提高统筹层次需要注意的经济学上的问题,道德风险、逆向选择这些信息经济学当中的重要现象。

王建伦:社会保险不仅仅是养老保险,养老保险也涉及到不同险种之间的关系,社会保险和保障还有相应的关系,逐步拓展发布的内容,并且根据我们对世界国际社会的社会保险,特别是养老保险以及其他各项保险制度的了解,来逐步地的加强分析比较,不仅仅是我们自己的比较,自己是横向的比较,我们还应该有一个纵向的,作为世界各个国家的比较,这样才能看出来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每一个国家适应的保险关系是什么样的,它要改变或者改革,或者政策调整的依据是什么,怎么来调整,调整的基本点应该是哪一点。特别是最近几年,国际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观察、了解、研究社会保险制度的机会。随着每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发展变化的基本原因,社会保障的它的内容我们应该了解些什么问题。这样一个比较研究能够不断的提高完善我们国家社会保障事业和社会保险这项基本制度,从国家基本的政治经济,社会政策当中应该怎么走,基本走向,我们可以减少这种担忧。同时,我也希望世界社会保障保险研究中心,应该通过这样的研究、分析和比较不断的来提高自己,我们这个研究中心在国内、国际上的权威性,以及促进我们国家社会保障和保险事业发展的功能。

十八大对于社会保险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现在关键的是要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这是当前的一个重点。并且提出来扩大社会保险保障基金的投资渠道,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这是最近几年第一次提出这样的问题。并且很肯定,扩大投资渠道,建立投资运营的制度,是从事社会保

险工作以及各个方面的专家多年来都希望解决的一个问题,只有这样一个问题解决了,可持续发展才有一定的水平和基础。要确保基金的安全,满足保值增值的要求,才有一定的手段。

这次论坛的题目,中国养老基金地区失衡,因为有很多历史上,经济上,各个方面的原因,不是一蹴而就就可以解决的。财务财政的可持续性,这也正是建立更可靠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基础。我们这样的研究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我们希望这样的研究能够使大家通过这次研讨会提出一些基本观点,执行的路线和渠道,对于政策的制定和开启研究这方面问题提供的一些基本思路。

每个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都是和这个国家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等等相关联的。尤其是我们现在,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对要全面推开一个城镇化一体化建设,这样对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社会保险提出的问题就不仅仅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一些表面的问题,还有更深层次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我建议我们的学界各个方面应该对这个问题深入的、实事求是的,在我们国家现实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研究,这样才能促进我们国家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才能使我们国家建成一个符合大家要求的,更能保证大家安全的社会保险制度。

郑秉文:大家也注意到,这次分报告五是由证监会的同志提供的,去年以来,关于养老基金与资本市场的互动引起了广泛的注意。事实上,截止到前两三个月,我们企业年金基金已经形成4200亿的规模,它是经过完全市场化运作的,就是在资本市场,从2004年市场化运行以来,总的来说还是非常好。

刘新华(证监会副主席):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实现社会保障的全民覆盖的目标,并且要着力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渠道,建立社保基金投资运营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我谈一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点,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同时也面临很大的挑战,近年来,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的成绩非常明显,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金制度已完善,参保覆盖面不断扩大,退休人员待遇不断的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规模也不断的扩大。城市和农村居民社保提前在制度上完成了覆盖,成为我们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重要进程。这些成绩的取得表明我们国家社会保障事业方面极大的向前,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建设还是滞后,不仅资金规模相对较少,保障能力有限,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明显,而且资金管理分散,运营效率不高,保值增值的压力很大,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保障体系的建设仍然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很重要的任务。刚才专家提出来无论是数据上,还是指导理念上都可能面临的一些调整,才能使得养老保险可持续的发展下去。特别是要尽快缩小不同养老计划待遇的差别,促进不同类别的保险制度的互联互通,衔接转换。我国的养老保险体制建设面临的一些过去没有过的新的挑战,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依靠廉价劳动力的产业有的将面临不可持续,出现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沿海向中西部的转移,甚至向东南亚部分国家转移的情况。来自民生建设的压力加大,由于我国养老保险体制建设相对滞后,养老金的储备显著不足,养老金整体向后递延,可能导致企业负担的增大甚至难以承受。第三,在我们现阶段,养老保障资金的结构,管理的体制相对比较落后,养老金尚未形成推动经济转型的力量。各国实践可以看出养老金应该是实体经济最重要的长期的资金来源,这一点对我们实现重要的经济转型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这是我想谈的第一点。

第二点,养老金是老百姓的养命钱,在养老金的投资管理方面一定要高度重视资金的安全和保值增值,各国的实践时间来看,取得重大进展的国家和地区,养老保险的投资都是十分的重要,通过投资养老金获得了比较好的回报。随着养老金规模的不断扩展,投资的范围也不断的扩大,保值增值的空间也应该是得到了拓展,如何使得我们养老金保值增值,这就显得不仅是一个投资渠道的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实现养老金的可持续的问题。刚才说了养老金是老百姓的养命钱,我们必须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养老金的安全、完整、增值,努力实现养老金的保值增值,这是我们促进养老社会保险发展的基本要求。总结国外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到养老金的投资管理也有一些基本的原则,主要包括这么几个方面:1、对投资的项目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要实行分散投资,既不能看到一个好的项目,一个好的资产就全部进去,又要进行不同资产类别的组合,这种组合要包括安全性比较高的,类似国债,同时也包括一些公司债,股票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投资标的底,而且要根据不同的性质养老资金安全性的要求和风险承受能力进行不同比例资产的配置制。2、进行专业化投资。养老金的管理必须实现专业化,要经过市场化的遴选机制选择专业的机构投资者,透明度高,运作规范,为养老金的安全运营和保值增值提供比较好的保

障。3、坚持长期投资的原则,国际上的养老金作为机构投资者一般会秉承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理念,投资周期往往达到十年,甚至三十年,使得最终能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回报相适应。国际的这些经验表明,随着养老制度体系的改革完善,养老金作为长期资金不断的积累和沉淀,不仅有利于改善民生,而且有利于改善金融体系结构,促进长期资本的不断形成,并为经济转型提供间接但是非常有利的支撑,这是第二个想法。

第三个想法,养老金的管理体制上应借鉴国际先进的经验,探索集中化的管理模式,不断拓展养老金的融资渠道。观察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有的做法,我们可以看到,养老金的集中化管理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典型的例子就是类似新加坡和挪威,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挪威的全球养老主股权基金等等,具体的这些例子大家都可以在不同的渠道获得,并且可以看到,这些例子恰恰是集中管理模式带来了比较好的回报。这种集中管理能够提升管理的透明度,也有利于加强监管,在养老金管理过程当中,我们也必须看到,要坚持市场化的导向,通过市场化筛选机制选择专业化的投资管理机构,有助于获得相对稳定的投资回报。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远期养老金产生的缺口已经引起了专家、学家、部门,乃至政府的关注,现行养老保障体系也将面临一些挑战,因此我们必须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提前筹划建立稳定、可靠、多层次的养老资金来源渠道,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包括发行债券、划转土地出让金,以及划拨上市公司国有股权,以及金融机构的股权等多种方式来筹措资金,使得我们的养老保证基金的规模不断扩大。 中国证监会作为资本市场的监管者,将忠实的履行自己的监管职责,努力为养老金保证体系的建设提供有效的服务,创造更加公平、有序、透明的市场环境,全方位的为实体经济做好服务。

郑秉文:世界上一个最现代化的社会保障法案是1935年美国的社会保障法案,中国的《社会保险法》酝酿讨论了五六年、四五年,通过实施了一两年。在整个过程当中,我们面临很多立法上的考验和挑战,我们大家也会看到,《发展报告》的第八章,我们编制和开发了中国社科智讯•养老金指数2011,通过这个指数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问题,我们编制这个指数是从“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12字方针分解出来的,分解出十四个二级指标。可以从侧面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一个客观的分析,什么较好,什么较坏,我们的差距在哪儿,这是一个多维度的标识,如何看待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我们立法过程当中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我们执法过程当中又有什么困难。

信春鹰:中国的《社保法》由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2010年通过,可以说这是全世界最年轻的一部社会保险法,同时也是覆盖面最大的社会保险法。因为在这部法律之下,中国差不多14亿人口在制度上被纳入了社会保险制度当中,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社保法》通过之后,最近这两年我们也高兴的看到,郑秉文教授和他的团队近两年都推出了《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社保法》对于中国的养老制度确定了这样一个基本方针,“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前9个字相信已经做到了,最大的问题就是“可持续”。说到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设计,带有与生俱来的缺陷,这是我们社会现实一个困境的反映。比如说我们这个制度的设计,没有能够解决碎片化的问题,因为社会保险从理论意义上来说,它应该把所有的社会成员看成是一个整体,而我们的制度没有,而是在现状下分别为不同的社会群体设立不同的养老保险体制,比如说我们有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就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而行政事业单位,行政和事业有的时候还不完全一样,所以这个制度本身就是碎片化的。由于这种设计,除了不同的社会职业人群的养老保险差异,最重要的就是地区差异。地区差异的原因,一个是统筹层次太低,尽管理论上现在说养老保险已经做到了省级统筹,而且法律要求是要尽快做到全国统筹,实际上我们都知道,我们离这个目标差距还很远,即使是省级统筹,也和我们理解的那个真正的统筹有很大的差距。

第二点,政府投入的能力差别比较大,欠发达的西部省区财政投入能力极其不足,这样就使得本来已经很拮据的养老金储备更加捉襟见肘,而保障的水平也很低。《社会保险法》通过以后,因为有了法律制度的支持,我们从《报告》中也得到一些数据,2011年社会养老保险的收入比前一年增长了25.6%。但是深层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各级财政对社会养老保险支出的补贴力度在不断的加大,养老保险依赖政府投入的态势不断的加剧,特别是有一些省区,有的统计是13个,14个,有的地方实际上已经开始从银行贷款来支付社保,这是一种很危险的情况。世界的经验表明,养老保险过度依赖公共财政迟早会遇到可持续

的问题,我们看当下的欧洲,我们看现在出现财政危机的那些国家,他们的养老保险无一不遇到了极大的挑战和问题。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有特殊的问题,“未富先老”。从制度上来说,我们的制度本身就有很多的缺陷,它是对现实妥协的一个产物。但是同时,这个制度一经产生就遇到了人口结构快速变化,社会尚未准备好,这些大的问题都出现了,对我们这个制度是非常大的挑战。 人口老龄化和财务可持续的问题是摆在世界各国政府面前的问题,而对中国来说,这个问题更为严峻。

郑秉文: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由三条腿组成的,美国无论是学术著作还是官方戏言都说它是三条腿组成的,它是一个三条腿的板凳。在中国,我们的养老资产大致上也是三摊,一摊是基本养老保险,一摊是企业年金,还有一摊是8800亿的储备资产,我们这三条腿尽管跟美国的不一样,但是我们也是三条腿。可是,都是三条腿,我们的每一条腿却都有一些问题。我们的第一条腿,形成了22000亿的空账。第二条腿,我们的政策始终不是那么完整的。我们的另外一条腿不是那么强大,只有8000亿,合起来也就是1000亿美元多一点,与我们占第一支柱的比例,占GDP的比例,占资本市场规模的比例相差悬殊。虽然这三条腿都很短,我们这三条腿还都在天天长大。

戴相龙:世界上养老事业发展新的动态,对我们了解和推动我们国家养老保障事业是有帮助的。一是人口趋势,全球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正在面临人口老龄化调整,中国正处于人口加速转型期。全球65岁及以上的人口,1950年是8%,2050年达到16%。2011年,65岁及以上人口各个国家的比例,50年以后增长幅度是多少,日本只增长16%,因为它已经相对老龄化,俄罗斯增长45%,韩国增长138%,中国增长165%。也有更大的,秘鲁是248%,越南是282%,增长了2.8倍,将来的增长会更快。到了2050年,美国老年抚养比为33%,印度是22%,中国接近40%,即2.5个劳动力抚养一个老年人,低于日本,高于印度等国。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积累的方式为未来退休人员赎回养老金,现收现付制和积累制,使用积累制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全球的趋势。养老金支出高度依赖个人账户积累的有澳大利亚、智利、墨西哥、瑞士等,中度依靠个人账户积累的有美国、英国、巴西、南非,个人账户只作为补充的有法国、德国、意大利。从现在来说,企业按照平均工资20%纳入基本账户,这就是现收现付的账户,个人缴8%列入个人账户,这就是积累账户,只占整个养老金收入的28%,我们72%是基本账户,28%是积累账户,积累账户的钱本来就不太多。

四是养老金储备规模占GDP的比例各个国家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世界银行统计的养老金储备,它是公共养老金,像美国用社会保障的都是属于养老金储备。同时加上主权财富基金,像我们这样的财富储备基金可以把这个加起来,加起来是多少呢?养老金储备占GDP的比例最高的是挪威,为83%左右,日本是25%,美国是15%,中国只占到GDP的2%。但是如果把三个制度加在一起,公共养老金,补充养老金,个人储蓄,养老金的储蓄如果加在一起,2011年美国共有17.9万亿,它当年GDP的总量才15万亿,所以它这三项加起来比它的GDP还多。我们国家GDP去年是47万亿,如果今年增长7.7%,那就是超过50万亿了,但是我们只是两三万亿的养老金积累。这个数字很能反映一个国家的财政体系的健康状况,反映一个国家这一代人对下一代人代际之间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今后要科学发展,这个指标是很重要的。

五是在现行养老金的计划下,各国养老金替代率存在很大差异,世界银行列了36个国家,到2050年,养老金替代率最高的为95%左右,最低的只有35%左右,世界银行认为,目标替代率在70%左右。

六是公共养老金和储存养老储备金的规模,应该与长期的目标和预期风险保持一致。世界银行社保局认为,中国所设立的全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规模只能填补部分养老金收支缺口,需要对中国养老保险长远的筹资缺口进行了解,这样才能及时知道潜在的需要,进而对筹资方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fanwen444133/

推荐访问:中国社保网养老金查询 中国社保网养老金计算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