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各类报告 时间:2016-04-12 10:07:57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各类报告】

第一篇:《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1月

16日

陈武)

2014年01月22日 15:46 来源:广西日报

[打印本稿]

[字号 大 中 小]

[手机看新闻]

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陈武作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1月16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自治区主席 陈武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是本届政府扎实开局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全区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稳增

长、调结构、强后劲、促改革、惠民生作为重中之重,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凝心聚力,克难攻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向好。初步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4万亿元,增长10.3%;财政收入突破2000亿元,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1.1万亿元,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5000亿元,增长13.3%;外贸进出口总额328.4亿美元,增长11.4%,其中出口增长20.9%;工业企业利润700亿元以上,增长25%。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向“两个建成”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解难题促发展,在复杂环境中经济较快增长。2013年的压力和困难是近年来少有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在上半年之前连续6个季度下滑,部分重点行业产能利用率偏低,重点产品价格连续下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货物周转量增速均为十年来较低。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多次专题研究重点产业和园区、铁路、公路、机场、能源、投融资以及财政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等问题,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稳定生产、扩大销售,努力破解稳增长难题,扭转了经济下滑趋势,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二)着力调结构促转型,在优化升级中产业稳步发展。以强工业、促旅游、重非公为抓手,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培育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新增长点。农业稳定发展,工业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粮食总产量突破300亿斤,创8年来新高,糖料蔗、蚕茧、水果、蔬菜、水产品等优势农产品实现增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9%,造纸与木材加工业成为我区第9个千亿元产业,淘汰了一批落后产能,高耗能行业比重下降,高技术产业比重上升。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增长超过30%,旅游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增长20%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私营企业实有户数增长高于20%,非公有制工业对全部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80%。

(三)着力抓投资上项目,在扩大内需中积蓄发展后劲。突出抓好高铁、高速公路、港口、机场、能源、重点园区等建设,开展“民企入桂”活动,促进了一大批重大项目开竣工。高铁运营里程1067公里,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开通运营12对高铁动车。新建成4条高速公路,其中2条通车运营。建成水运泊位能力2800万吨,其中沿海1700万吨,西江航运干线南宁以下Ⅱ级航道建成,全区港口吞吐量近3亿吨。南宁国际机场新航站楼主体完工,建成河池机场。岩滩水

电站扩建工程第1台机组投产发电,红沙核电站一期工程进入设备安装阶段,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49万千瓦。中缅天然气干线管道(广西段)建成投产,县县通天然气工程全面启动。桂中治旱乐滩水库引水灌区一期工程等一批水利项目取得新进展,水库除险加固新开工810座、完工1048座。我区正式进入高铁时代,为下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变革生产生活方式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着力抓机遇创优势,在改革开放中增强动力活力。去年,中央提出“广西要成为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为我区确立了新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我们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加快向东开放,深化与西南、中南的合作,争取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密切与粤港澳的经济联系,开展“美丽广西港澳行”等系列招商引资和互访活动,签约一批高质量项目。扩大对东盟的开放合作,把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和马中关丹产业园区建设成为中马两国投资合作的旗舰项目,加快建设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争取国家批准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规划建设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成功承办第1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中国-东南亚民间高端对话会、中越青年大联欢等重大活动。加强桂台合作,赴台开展桂台经贸文化合作系列活动,第9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我区成功举办。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取消行政审批事项215项,下放审批权限152项,财政预决算公开、“营改增”、国有资产管理和国有企业改革、农村金融改革、食品药品监管体制等改革扎实推进。这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为广西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五)着力推动协调发展,在优化布局中壮大特色经济。发挥北部湾经济区引领和带动作用,加快沿海港口建设和提级改造,积极培育壮大临港产业集群,加强重点产业园区建设,推进同城化发展。进一步提升西江黄金水道通航能力,推动西江经济带和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规划建设,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扎实推进桂西资源富集区建设,加快铝工业基地、水电和有色金属工业基地、蔗糖和锰工业基地的改造升级。各市县积极培育和扩大自身优势,发展取得了新的成效。确定了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思路和目标任务,大力促进产城融合、城乡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南宁五象、柳州柳东、桂林临桂、梧州苍海、钦州滨海新城等城市新区建设,预计全区城镇化水平达到45%,提高1.5个百分点。

(六)着力建设美丽广西,在加快发展中促进生态文明。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为主要内容的“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取得显著成效,乡村环境卫生和面貌明显改善。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推进清洁生产,

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创建国家低碳工业试点园区,推动绿色循环发展,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加强火电、水泥、畜禽养殖等重点领域污染物减排工作。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环境安全隐患大清查大整治取得初步成效。实施“绿满八桂”工程,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1.8%。全区环境空气质量和主要河流水质总体保持良好,近岸海域水质总体稳定。

(七)着力加强社会建设,在改善民生中增进社会和谐。全区公共财政用于民生领域支出2402.2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75.3%,科技、教育、卫生、文化、民政、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效,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新增就业和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分别达到51万人和82.7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3.3%。城镇职工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初步统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790元,分别增长9.7%和13%。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2%。贫困人口减少85万。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40%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提高到90%、78%和25%。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各项保险待遇水平进一步提高,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合)率稳定在97%以上。深入推进诚信计生。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稳步发展,建成1500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率先在全国推出(数字)农家书屋,对外文化交流合作不断扩大。农村危房改造23.7万户,新开工城镇保障性住房15.1万套、基本建成12.9万套。解决农村388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建制村沥青(水泥)路通畅率达到82.6%。10项为民办实事工程全部完成。大力推进平安广西、法治广西建设,全面提高社会综合治理能力,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扎实做好“一村一警”警务机制改革、社区矫正、普法教育、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工作,推进信访问题源头治理,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八)着力加强政府建设,在改进作风中提高行政效能。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通过“三服务”“四清理”解决一批基层、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完善一批为民务实清廉的制度。深化政务公开,推进网络问政和政务服务体系建设。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约法三章”,压缩“三公”经费,自治区本级压减一般性支出1.3亿元,调整用于改善民生;停止新建政府性楼堂馆所;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取消一批节庆、论坛、展会等活动。推进依法行政,提请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8件,制定政府规章13件。实行政府重大事项集体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认真执行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

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结率100%。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

一年来,外事、侨务、统计、审计、工商、税务、海关、检验检疫、海事、通信、邮政、供销、地震、地矿、人防、公安、司法、消防、保密、测绘、气象、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体育、决策咨询、参事、文史、哲学社会科学、地方志、档案、宗教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妇女儿童等事业取得新进步。国防教育和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边海防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双拥共建工作取得新的成绩。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促进少数民族聚居区繁荣发展。

在严峻复杂的环境下,我们顶住了压力,经受住了考验,虽然增长略低于年初预期,增速有所放缓,但质量效益提升了,结构优化了,为我区调结构、促改革、强后劲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自治区党委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和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结果,是全区各族人民团结拼搏、开拓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桂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关心支持广西发展建设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及海内外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保持经济长期较快增长的动力较弱,增加投入的难度加大,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化解过剩产能压力较大,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安全生产事故和环境安全事件仍时有发生,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社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政府职能转变不够,“四风”问题还需深入整治。我们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扎实做好工作,努力解决存在的问题,决不辜负全区各族人民的期望!

二、2014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一年,也是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成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目标的重要一年。国家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国-东盟合作进入新的“钻石十年”、国家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上升

第二篇:《2014年广西全区主要城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广西全区主要城市政府工作报告

一、 南宁市 2014年南宁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4年2月12日在南宁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 周红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3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持续下行的经济压力,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政府和各族人民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团结奋斗,攻坚克难,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803.54亿元,增长10.3%;财政收入473.66亿元,增长12.2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77.52亿元,增长16.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75.01亿元,增长2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50.84亿元,增长14.01%。实际到位区外境内资金729.23亿元,增长10.28%;直接利用外资(自治区全口径)5.8亿美元,增长15.45%;外贸进出口总额44.2亿美元,增长

6.6%。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涨2.1%。被评为“国家节水型城市”“2013中国最佳休闲城市”,实现社会管理综合治理“长安杯”三连冠、“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七连冠,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在省会/副省级城市排第八位,位次较2012年提升了9位。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调结构促转型,经济质量效益取得新提高。

以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升级。全市科技财政投入6.21亿元,增长20.43%,高于当年全市经常性财政收入增幅15.58个百分点。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及发明专利拥有量连续4年位居全区第一,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48.67%。高新技术企业163家,总产值突破860亿元。南宁市科技企业孵化基地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世界上直径最大的铝合金圆锭在南南铝试产成功;广发重工集团“中广轨道1号盾构机”正式下线,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零的突破。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二次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24个百分点,电子信息等六大重点产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53.01亿元,增长23.13%,占全市的60.79%,其中,电子信息、铝精深加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分别达47.5%、35.4%。工业投资完成728.13亿元,增长19.22%,南南铝等35个投资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投产或部分投产,中恒、研祥等82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新增10亿元企业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家。全市亿元企业达548家,增加55家,拉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2.23个百分点,富士康南宁公司产值157.2亿元,实现百亿元工业企业零的突破。创新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奖惩分明、与发展业绩考评挂钩的待遇分配机制,做大做强园区工业,广西—东盟经开区成功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三大国家级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达47.90%,工业产值超百亿园区6个。淘汰一批小淀粉、小酒精、小造纸等落后产能,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降幅达5.22个百分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1%。新增限额以上企业154家,限额以上企业消费品零售总额664.3亿元,增长17.73%。金融业增加值241.11亿元,增长12.4%,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7.96%。实现旅游总收入478.15亿元,增长18.39%。举办香港时尚购物展、南宁名品推广周等各类专业会展105场。房地产开发投资416.37亿元,占全区25.79%;商品房销售面积702.6万平方米,增长11.7%。大力支持非公经济发展。民间投资1486.87亿元,增长30.98%,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75.56%。个体工商户24.84万户、私营企业9.23万家,非公企业上缴税收198.2亿元,增长14.43%。

(二)强保障促增收,“两个倍增”计划取得新成效。

深入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全市农业财政投入37.32亿元,增长15.44%,高于当年全市经常性财政收入增幅10.59个百分点。发放农资综合补贴4.5亿元、种粮农民直接补贴2760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78.15亿元,增长4.91%;粮食总产量223.44万吨,再创历史新高,香蕉、茉莉花、木薯、甜玉米产量保持全国第一;新增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16.2万亩,总量超过100万亩,占全区18.8%。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00家。建成30个标准化生态养殖基地,新增蔬菜基地7030亩、林下经济7万亩。实施行政村通畅工程,建成通村路384.34公里。完成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38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495个,解决33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完善“三位一体”扶贫大格局,各级财政投入资金2.63亿元,扶持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10万亩,修建屯级道路410条487.74公里、桥梁14座,解决29万名群众行路难问题。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9万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685元,增长13.4%。深入实施城镇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九连涨”,人均达1621.23元/月;最低工资标准提高至1200元/月,增幅20%。加强就业援助,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38亿元。城镇新增就业8.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17元,增长10%。

(三)重招商优服务,以投资促增长取得新佳绩。

紧盯世界500强、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市四家班子领导率团赴粤、港、澳、台等地区开展招商活动,抓住全国工商联执委会在邕举办的机遇,全力以赴招大商引强企,成功引进绿地集团等6家世界500强企业,宝能、万科、研祥、海王等国内20多家金融、地产、电子、医药等行业龙头企业落户南宁。加强投资软硬环境建设,南宁投资环境满意度排名全区首位。建立市领导联系服务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新机制,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109.74亿元、增长29.16%,更新改造投资728.33亿元、增长23.08%;自治区、市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559项,完成投资743.48亿元;城建项目477项,完成投资220.9亿元,增长16.44%。

(四)抓改革促开放,发展动力取得新增强。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积极推进统筹城乡改革。出台《南宁市农村住宅建设管理及推荐户型奖励办法》,重点推进坛板坡等12个综合示范村建设。首次将政府性基金、社保基金纳入全口径预算,首次将社保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纳入同级人大审议。将28家国有独资及国有控股企业,按行业、资源整合重组为九大集团(公司)。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授予三大国家级开发区管委会105项行政许可项目、127项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将8大类89项行政审批、行政处罚等管理事项委托或授权五象新区管委会,市政务服务中心进驻五象新区,实现五象新区项目审批“不过江”目标;强化行政审批职能、事项、人员“三集中”,全市279项行政审批事项再次提速,承诺提速率平均达50%以上。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全面启动六县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基本完成,88.44%的政府投资建设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范围。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成功服务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中国—东南亚民间高端对话会议、第二届中越青年大联欢活动等。进一步推进内地与香港、澳门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示范城市建设。鼓励企业“走出去”,全市申报境外投资企业18家,投资总额4.32亿美元,增长58%。

(五)抓建设优环境,城市宜居水平取得新提升。

突出五象新区开发建设。新区管委会挂牌成立,全面推行“一线决策、一线审批、一线协调”工作法,项目开工不断创造新的“五象速度”。统筹做好市政基础设施、公共与配套设施等专项规划,重点片区规划进一步完善。积极探索区域连片土地统征统储和集中安置方式,开工建设12个安置点,妥善解决1.3万人安置问题。落实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招拍挂”出让土地面积、征地完成量分别占市本级的44%、40%、50%。实施项目130项,完成投资153.62亿元。广州恒大等30多家国际、国内知名企业落户五象新区,兴业银行、太平保险等9家金融、保险机构集聚金融街,总部基地95%以上的土地已落实项目,投资达500多亿元。加快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轨道交通1号线完成投资32.58亿元,2号线顺利开工,轨道交通第二轮规划(含3、4、5号线)已报国家发改委审批。南桂、南柳及南宁至钦北防高铁相继开通,市辖区内高铁里程306.27公里,南宁迈入高铁时代。南宁吴圩国际机场新航站楼主体完工,火车东站及周边路网建设全面推进。城市道路“白改黑”工程完成224条。

良庆大桥开工建设,白沙大道3座立交桥、金湖广场下穿隧道等工程如期建成通车。经强力攻坚,历经9年建设的民主铁路立交桥、凌铁大桥建成通车,历经8年建设的长堽路打通至快环。扎实推进旧城改造。完成投资约51.7亿元,水街片区旧城区改建、老南宁·三街两巷旧城改造项目顺利推进,完成新阳路292号等20个土地熟化项目。重拳整治“两违”,拆除违法建设面积381.4万平方米、清理违法占地面积506.5万平方米。抓好“中国水城”建设。完成投资50.05亿元,增长81.1%。邕江两岸综合整治示范段(3.4公里)、良庆河综合整治工程三期如期建成,邕宁水利枢纽、江北引水干渠开工建设,老口水利枢纽完成投资13.4亿元,民歌湖、相思湖、明月湖等环城水系进一步提升。提升“中国绿城”水平。完成投资19.5亿元,增长34.96%。完成新造林24.49万亩,村屯绿化130个。成功举办第三届广西园林园艺博览会,五象湖公园成为新亮点。民族大道、五象大道、竹溪大道等城市精品线路的园林景观进一步提升,城市绿化、美化、彩化三年行动计划成效凸显。全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提高0.3、0.23个百分点和0.21平方米。环境空气质量(AQI指数)优良率达75%,在省会城市(直辖市)中名列第六。

(六)办实事惠民生,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进步。

全市财政涉及民生支出292.74亿元,比上年增支33.58亿元,占全市财政支出的69.87%。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市社会保险参保608.28万总人次(不含新农合)。投入3.4亿元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五保户、孤儿供养标准,覆盖城乡居民248.48万人次。安排社区惠民资金3520万元,解决一批社区居民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房19900套、基本建成17856套,新增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2568户、分配入住保障性住房6295套。全面发展教育事业。教育支出70.32亿元,增长6.43%,高于当年全市经常性财政收入增幅1.58个百分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安排2.33亿元,受益学生40万人,率先在全区实现市辖县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覆盖。完成幼儿园建设项目386个,创建自治区级示范幼儿园6所、市级示范幼儿园37所,超额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建成12所城市中小学校,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学生12.6万人,占全区33.18%。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提高4.31、0.56、0.62个百分点。加快发展卫生事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38%;726万人次参合农民获医疗费用补偿,补偿基金19亿元,基金使用率111%。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5元。全力实施防治艾滋病攻坚工程、母婴健康“一免二补”幸福工程、地中海贫血防治计划、中医药民族医药重点工程和壮瑶医药振兴计划,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实现中医科全覆盖。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8.37‰,出生人口性别比同比下降2.75个比值。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市财政投入4500万元完成129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成功打造“一声所爱·大地飞歌”2013新民歌音乐季,汪小敏等3位选手成功入选央视春晚。《天琴传说》获全国曲艺优秀节目展演优秀剧目奖,实现南宁曲艺全国夺奖零的突破。南宁电视台与6家境外媒体成功举办跨国春晚《春天的旋律》,节目信号覆盖泰国等东南亚10国及北美、欧洲、大洋洲等地区。安排5000万元专项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中国—东盟创意乐园(锦园)项目落地,天天演项目《锦·宴》对外公演。村村通广播电视乡镇无线覆盖新增25万人。保护和弘扬壮族文化遗产,武鸣县获“中国歌圩文化之乡”称号。推进体育事业发展。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达49%。成功举办2013南宁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南宁国际龙舟赛等5项国际体育赛事。高标准做好第四十五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筹备工作。全力稳定物价。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挂钩机制,开通菜篮子工程平价直销车20辆、设立农副产品平价商店26家,实行“一元菜”供应。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投入58.12亿元,自治区10项、南宁市20项为民办实事工程104个子项完成100项,4个子项正在收尾,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七)抓规范严管理,社会和谐稳定取得新成效。

推进“平安南宁”建设,新增3000个网络高清监控摄像头,严厉打击“两抢一盗”,案件发案数和刑事案件发案数分别下降15.98%、23.05%。狠抓安全生产工作,年内无重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年度考核综合排名全区第一。开展乳制品等重点食品、餐厨废弃物及废弃油脂等十大专项整治行动,市、县(区)、乡镇(街道)食品药品监管体系改革工作走在全区前列。“智慧南宁”建设成为国家试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试点、全国少数民族流动

人口服务管理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平里静脉产业园开工建设,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厂基本竣工,城市污水截污及管网建设实现新突破,市本级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85%和100%,邕江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强力推进“美丽南宁·清洁乡村”活动,打造示范点138个,乡村脏乱差现象得到明显改善。大力开展“美丽南宁·整洁畅通有序大行动”,营造了整洁畅通、文明有序的城市环境,实现了“100天新变化、200天新提升”的工作目标,得到了全市人民的高度评价。

(八)改作风提效能,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加强。

加强政府立法,完善交通、食品安全、信用体系、违法建设查处等重点领域的制度建设。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按程序起草、审议、发布文件,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5件,出台政府规章4件、废止3件。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1.7万多条,信息公开量继续保持全区首位。推进“一服务两公开”向基层延伸,98.4%的乡镇(街道)和43.9%的行政村(社区)建成政务服务中心,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任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全市会议召开数量同比下降31.63%;处级干部因公出国(境)人数下降35.01%,科级干部因公出国(境)人数下降52%;公务接待费用下降24.95%,公务用车运行经费下降7.2%,节庆、论坛活动经费下降61.9%;腾退办公用房1380间、40887平方米,清理、停止楼堂馆所建设项目21个。积极开展信访工作,接听“市长公开电话”来电4.03万个,受理“人民网市长信箱”留言618条,妥善处理群众来信3234件、来访2378批9030人次。强化对政府投资项目、重大政策执行等审计监督,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共办理自治区和市级人大代表议案建议261件、政协委员提案338件,办结率100%。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

一年来,我市外事、侨务、司法、统计、人防、保密、口岸、水库移民、地震、供销、农机、机关事务管理、地方志、档案、宗教、新闻出版、消防、海关、海事、检验检疫、税务、工商、质监、国家统计南宁调查队、通信、邮政、供电、测绘、气象、水文、参事、哲学和社会科学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妇女儿童等事业取得新进步。国防教育和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少数民族聚居区繁荣发展。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在困难和压力多年来少有的情况下,我们顶住了压力,经受住了考验,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委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和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结果,也是全市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邕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关心支持南宁发展建设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及海内外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做大经济总量的任务十分繁重;科技带动能力较弱,创新驱动发展亟待加强;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依然不少,改革攻坚面临重重挑战;城乡发展不平衡仍然突出,新型城镇化建设任重道远;社会和谐稳定压力依然存在,社会治理仍需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干部作风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等。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不掩饰、不回避,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全市各族人民的期望!

二、2014年工作安排

2014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自治区党委十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了“两个建成”的奋斗目标。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提升南宁首位度的决定,提出力争两年打基础、三年大跨越,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抓改革、促发展、惠民生,实现南宁首位度大提升的目标。

各位代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提醒我们,扎实做好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决不能把发展简化为生产总值,只盯住眼前的增长速度,而是要统筹全局,稳中求进,用改革的精神、思路、办法,激发市场活力,释放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坚信,在市委的正确领导

下,经过全市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市委确定的奋斗目标一定能够实现,首府南宁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首位度一定会得到大提升!

201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和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自治区党委十届四次全会、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精神,以抓改革、促发展、惠民生为主基调,始终保持高于全区平均水平的发展速度,突出全面深化改革、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扩大开放合作,举全市之力办好第四十五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奋力提升首府南宁在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首位度,加快建设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城市、宜居的壮乡首府和具有亚热带风情的生态园林城市。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财政收入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涨幅控制在4%左右;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氨氮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按自治区下达的目标完成;城镇化率59.2%;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5件;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1%,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2%;城镇新增就业人数7.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各位代表,实现上述目标,有机遇、有条件、有潜力,但也有挑战、有难度、有压力,我们必须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努力工作,争取更好更快的发展。【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一)以改革创新为统领,推动发展活力新增强。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做好行政审批事项“接、放、管”,市本级的行政审批事项,能减就减,能放就放,能取消就取消,坚决控制新增行政审批事项,对保留事项依法管好。创新和完善重大项目联合审批、预约审批、缺项审批、分段审批等审批方式,探索建立“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完成”审批模式,推行“网上受理、网上流转、网上审批、政务中心出件”审批流程,解决部门和政务中心两头受理问题。加快建立网上政务服务大厅,实现所有审批项目的实时公示。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打造公平、开放、便捷的发展环境。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构建和完善覆盖政府所有收支的全口径预算体系。继续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扩大绩效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覆盖面。实施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稳步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开和“三公”经费公开。探索编制全市各级政府性债务收支计划,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完善市区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创新市本级与城区财政利益共享机制。整合各类产业发展资金,建立健全财政促进产业发展机制。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的长效机制。让预算更加透明,支出更加规范,公共财政更好地为民服务。

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试点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城市低效土地开发利用等改革。加快农村集体土地和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通过出让、租赁、入股等方式依法进行流转,建立完善土地租赁、转让、抵押二级市场,逐步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纳入城乡统一的土地交易市场。完善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的保障机制。确保土地利用更加集约高效,土地收益分配更加公平。

深化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创建多元可持续的城镇建设资金保障机制,争取发行市政建设债券,更多地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建设、运营。健全城市基础设施服务合理收费机制。完善城市规划制定、实施、监督的地方性法规,强化规划指导和约束。制定出台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政策。破除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障碍,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城镇化进程,共享现代化成果。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重点加大九大集团(公司)改革力度,竞争类的国企加快推向市场,将国资重点集中在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等关键领域。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和鼓励各种非公资本参

第三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全文

——2015年1月27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

议上 自治区主席 陈武

2015年02月04日15:40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自治区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进取,精准发力,克难攻坚,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5673亿元,增长8.5%;财政收入2162.4亿元,增长8.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8.7%和11.4%,城镇登记失业率3.1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1%。在困难超出预期的情况下,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实现了稳中提质、稳中增效、稳中有进。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综合施策克难题,稳中求进取得新成效。贯彻落实中央稳增长决策部署,针对新常态下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多次专题研究并实施38条稳增长举措,突出抓好重点领域投资、“县县通高速、市市通高铁、片片通民航”、棚户区改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服务业发展、扩大消费、加工贸易倍增计划、新型城镇化、生态环保建设、教育、扶贫等工作,有效激发了三大需求。固定资产投资13287.6亿元,增长16.7%。棚户区改造获得贷款授信1242亿元、放款230亿元,均排全国前列,完成投资106.74亿元。金融机构贷款增量创2010年以来新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进出口逆势上扬,增长23.5%,加工贸易增长63.6%,对进出口增长贡献率达42.2%。经济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突破1000亿元,增长14%,税收增速高于财政收入3.6个百分点,非税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下降2.3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提高到46%。

(二)调整结构强产业,提质升级呈现新亮点。深入实施工业强桂战略,推进“1131”工程年度项目330个,其中重大产业升级项目50个,年中新增2.5亿元专项资金帮助企业应对风险解难题。铝、糖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新的进展,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7%,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1%。电子信息成为第10个千亿元产业,汽车、石化、机械产业突破两千亿元,食品产业突破三千亿元,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增至5个,汽车产销均超200万辆。工业结构趋向优化,高技术产业、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增长均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提高1.1个百分点。加大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7%,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9.3%。实施服务业百项重点工程,新增安排2亿元专项引导资金推动金融、商贸、物流、信息等服务业发展,加快建设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和20个特色旅游名县,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7.4%和26.5%,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65.9%。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扎实推进20个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11个自治区级农业科技园区、50万亩“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水果、蔬菜、蚕茧、水产、木材等农林产品稳产增产,粮食产量连续两年超过1500万吨,实现“四连增”。

(三)“两路”齐推实支撑,基础设施迈上新台阶。以“县县通高速、市市通高铁”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河池至都安、靖西至那坡、百色至靖西、桂平至来宾武宣段、南宁外环等高速公路,新增里程442公里,新增武宣、德保、靖西、那坡4个县通高速公路,通达80个县(市、区),通达率73%。贵广、南广高铁开通运行,建成南宁东站,完成桂林北站改造,高铁新增里程443公里,新增梧州、贵港、贺州3个市开通高铁,贯通区内10个市,通达全国13个省份,“12310”高铁经济圈初步形成。建成南宁机场新航站区、河池机场。开工建设大藤峡水利枢纽等重大工程。长洲水利枢纽三四线船闸、老口枢纽船闸建成通航,新增1000吨级航道563公里;沿海港口新增能力3802万吨,集装箱完成112万标箱,增长11.6%;全区港口吞吐量突破3亿吨。抓好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新增市政道路556.8公里,城镇供水、燃气普及率分别提高到75%、89%,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80%以上。

【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四)深化改革破障碍,体制机制释放新红利。实施166项改革任务,年度重点推进47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取消、下放和调整168项行政审批事项,62个区直和中直部门公布行政审批事项清单,93.7%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下放到市县审批核准备案。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成效显著,新登记公司制企业和注册资本分别增长93.8%和171%。创新投融资机制,修订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缩小企业投资核准范围;设立首期各50亿元的北部湾产业投资基金和广西铁路投资发展基金,引进利用保险资金100亿元支持重大项目建设。财税体制和财政资金管理改革取得重要进展,“营改增”扩围试点顺利推进。北部湾经济区推行通信、金融、社保、户籍等同城化,港口、园区管理等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量在西部和边境省区中保持第一;农村金融改革由试点转入全面实施;有效防控金融风险。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耕地“小块并大块”等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国资国企、事业单位、文化、教育、卫生计生、扶贫、农民工工作等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取得新进展。

(五)扩大开放聚合力,内外合作拓展新空间。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沿海、沿边、沿江开放全面拓展。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与广东签订共同行动计划,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进入实质性联合推进阶段。继续扩大面向东盟开放,成功举办以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第11届中【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第八届泛北合作论坛,“南宁渠道”作用进一步发挥,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务实推进,中马“两国双园”、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平台加快建设,马中关丹产业园钢铁项目一期正式动工,中国·印尼境外经贸合作区建成运营,钦州保税港区二、三期和北海出口加工区B区一期工程通过验收,爱店口岸升格为国家一类口岸。加强与东盟各国的技术合作,分别与泰、柬、老、缅共建技术转移合作中心。深化与西南中南区域合作,与周边省达成共识,推进产业园区、交通、能源、生态、港口、旅游等一批合作事项。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实施北部湾经济区口岸通关一体化方案,推动“三个一”合作和“六市一关”,大大缩短了企业办理查验时间。

(六)“双核驱动”强引擎,“三区统筹”构建新格局。全面实施“双核驱动”战略,推进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左右江革命老区统筹发展。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修编完成,重点实施产业增量提质、区域性航运中心建设等八大工程,14个重点产业园区发展迅猛,超500亿元的园区达到6个,产业集聚效应凸显,经济增长继续领先全区。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获得国家批准实施,启动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统筹推进重大项目166项,微软创新中心、国光西部产业园、粤桂(贵港)热电循环经济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承接产业转移取得新进展。编制完成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推动有色金属、锰等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边境贸易、特色旅游和现代农业。

(七)保障民生补短板,社会事业得到新发展。公共财政支出更多地向基层和民生倾斜,重点解决教育、扶贫、就业、社保等领域的突出问题,民生支出占比提高到77.1%。扎实推进教育振兴“双千计划”“八大工程”,新建各级各类学校201所,改扩建学校6885所,新增学位24.7万个,新增教师1.5万多人,解决39.29万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问题,保障142.46万农村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提高到90.3%,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为70.4%、82%和27.3%,增幅为历年最高。实现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县县全覆盖、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免学费全覆盖。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47.7%。创新工作方式和机制,实施更加科学精准有效扶贫,减少贫困人口96万。解决了352.2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796座。城镇新增就业47.7万人,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74.86万人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医保等社会保险待遇水平提高,社会救助制度进一步健全。加强基层建设,圆满完成村(居)“两委”换届选举,提高县及县以下公务员津补贴标准。保障性住房新开工20.16万套、基本建成11.92万套,其中完成棚户区改造10.62万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6.74万户。新农合覆盖面达99.03%。公共医疗卫生、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持续提升。落实单独两孩政策。成功举办第4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深入推进“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2%,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率达95.6%,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93.1%,近岸海域水质保持稳定。桂林、环江喀斯特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10项为民办实事工程全面完成。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能力明显提升。有效应对“威马逊”强台风等自然灾害。平安广西、法治广西建设加快推进,安全生产、信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安全、反恐处突、缉毒禁毒、边境防控、社区矫正、普法教育、水库移民安置等工作进一步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八)为民务实转作风,政府建设出现新气象。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务院“约法三章”,切实解决“四风”问题。压减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的文件、全区性会议及评比、达标、表彰等活动,撤销一批领导小组、议事协调机构。清理政府性楼堂馆所,对机关事

业单位实行控编减编,压缩“三公”经费支出。基本完成自治区本级、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统筹推进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完善政务服务、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加强廉政建设,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完善监察制度。向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7件,制定政府规章10件。组织清理行政审批事项设定依据、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规定和工商登记前置性审批依据。健全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结率100%。进一步密切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联系。

一年来,外事、侨务、统计、税务、质量技术监督、海关、检验检疫、海事、通信、邮政、供销、地震、地矿、人防、公安、司法、消防、保密、测绘、气象、水文、新闻出版广电、决策咨询、参事、文史、哲学社会科学、地方志、档案、宗教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妇女儿童、残疾人等事业取得新进步。国防教育和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边海防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双拥共建工作取得新成绩。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促进各民族和谐相处繁荣发展。

一年来,全区上下从实际出发,迎难而上,采取了很多好的举措,自治区出台政策精准发力,各部门狠抓落实工作得力,各市发展特色经济切实有力,企业面对风险应对给力,全区各族人民凝心聚力,大家都蛮拼够搏的。虽然经济增长减速,但基本面持续向好,呈现不少积极性变化。在我区经济增长旧的动力逐渐减弱,新的动力尚未形成,深层次矛盾与短期困难交织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十分不易。实践证明,困难越大,越要增强信心、砥砺前行,只要我们毫不动摇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毫不动摇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广西特色优势,毫不动摇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奋斗,就一定能够把广西改革发展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就一定能够开创我区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

一年来所取得的成绩,是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自治区党委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和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结果,是全区各族人民团结拼搏、开拓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劳动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桂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关心支持广西发展建设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及海内外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投资增长乏力,三产增速缓慢,稳增长的基础不牢;市场需求持续低迷,传统资源型产业和部分企业发展困难加剧,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新的增长点不多,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凸显;政府职能转变亟待加大力度,各项改革措施有待进一步落地。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措施,积极化解难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

二、2015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广西法治建设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内外发展环境依然错综复杂,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仍然很大,我区既面临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又有后发展欠发达地区的差异性特征,固有的矛盾更加突出,新问题、新情况、新挑战也不断出现。但总的来看,我区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国家重点实施“一带一路”开放战略、支持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宏观经济政策进一步优化,改革开放的红利、活力进一步释放。

我区打造“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构建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全面实施“双核驱动”战略,谋划加快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一系列稳增长措施的政策效应将进一步显现。这些都将给我区发展增添更大的动力,也为我们做好改革发展各项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总量提质、分量提速,紧紧围绕实现“两个建成”目标,深入实施“双核驱动”战略、构建“三区统筹”格局,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突出创新驱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合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财政收入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进出口总额增长14%,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下达指标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3.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城镇化率4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新增就业40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以内。

确定上述目标,主要是从适应新常态、实现“十二五”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资源环境支撑等综合因素考虑。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我区既要保持合理较快的发展速度,更要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既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稳增长,又要做好打基础利长远强后劲的工作。我们要树立新的理念,谋划新的举措,努力提高推动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实实在在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素质、整体水平和整体竞争力。为此,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挖掘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促进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要促进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围绕以下方面积极发现和培育新增长点。围绕构建比较完善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农业、水利、交通、市政、能源、环保、服务业等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构建富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通过产业化创新、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围绕构建基本均等的公共服务体系,增加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不断改善民生;围绕建设和谐友好的现代生态文明体系,加强环境治理,发展生态经济;围绕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镇化和工业化融合,推动产城一体;围绕补服务业短板,创新供给激活消费需求,培育养老健康家政、信息、绿色、住房、旅游休闲等新的消费热点。我们将花更大力气,活市场、实创新、宽政策,把这些新的增长点挖掘透、培育好,为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新的强力支撑。

(二)增强投资和消费双拉动,统筹“三驾马车”协调发力。

我区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既要继续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关键性作用,又要着力增强消费拉动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提高外贸出口贡献率。

抓好投资和项目建设。努力开辟投资新领域,扩大有效投资,做好投资大文章。今年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693项,年度投资2008亿元。其中:基础设施293项,投资984亿元;现代产业296项,

第四篇:《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全文實錄)

人民網北京3月5日電 今日上午9時,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李克強總理代表國務院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

以下為政府工作報告全文實錄:

一、2013年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是本屆政府依法履職的第一年,任務艱巨而繁重。面對世界經濟復蘇艱難、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自然災害頻發、多重矛盾交織的復雜形勢,全國各族人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從容應對挑戰,奮力攻堅克難,圓滿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令人矚目的重大成就。

——經濟運行穩中向好。國內生產總值達到56.9萬億元,比上年增長7.7%。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2.6%。城鎮登記失業率4.1%。城鎮新增就業1310萬人,創歷史新高。進出口總額突破4萬億美元,再上新台階。

——居民收入和經濟效益持續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9.3%,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650萬人,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縮小。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2.2%。財政收入增長10.1%。

——結構調整取得積極成效。糧食產量超過1.2萬億斤,實現“十連增”。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到46.1%,首次超過第二產業。中西部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繼續提高,區域發展協調性增強。全社會用電量增長7.5%,貨運量增長9.9%,主要實物量指標與經濟增長相互匹配。 ——社會事業蓬勃發展。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領域取得新進步。神舟十號遨游太空,嫦娥三號成功登月,蛟龍深潛再創紀錄,這表明中國人民完全有能力、有智慧實現建成創新型國家的目標。

過去一年,困難比預料的多,結果比預想的好。經濟社會發展既有量的擴大,又有質的提升,為今后奠定了基礎。這將鼓舞我們砥礪前行,不斷創造新的輝煌。

一年來,我們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採取一系列既利當前、更惠長遠的舉措,穩中有為,穩中提質,穩中有進,各項工作實現了良好開局。

一是著力深化改革開放,激發市場活力和內生動力。在國內外環境錯綜復雜、宏觀調控抉擇兩難的情況下,我們深處著力,把改革開放作為發展的根本之策,放開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用好政府這隻“看得見的手”,促進經濟穩定增長。

我們從政府自身改起,把加快轉變職能、簡政放權作為本屆政府開門第一件大事。國務院機構改革有序實施,分批取消和下放了416項行政審批事項,修訂政府核准的投資項目目錄,推動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各地積極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大幅減少行政審批事

項。擴大“營改增”試點,取消和免征行政事業性收費348項,減輕企業負擔1500多億元。這些都為市場鬆了綁,為企業添了力,全國新注冊企業增長27.6%,民間投資比重上升到63%。全面放開貸款利率管制,在全國進行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試點。啟動不動產統一登記。簡政放權等改革,極大地激發了市場活力、發展動力和社會創造力。

我們推動開放向深度拓展。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探索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構想。打造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與瑞士、冰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實施穩定外貿增長的政策,改善海關、檢驗檢疫等監管服務。成功應對光伏“雙反”等重大貿易摩擦。推動高鐵、核電等技術裝備走出國門,對外投資大幅增加,出境旅游近億人次。開放的持續推進,擴大了發展的新空間。 二是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確保經濟運行處於合理區間。面對跌宕起伏的經濟形勢,我們保持定力,明確守住穩增長、保就業的下限和防通脹的上限,隻要經濟在合理區間運行,就集中精力抓住轉方式調結構不放鬆,保持宏觀政策基本取向不動搖,以增強市場信心、穩定社會預期。

去年上半年,出口大幅波動,經濟持續下行,中央財政收入一度出現多年少有的負增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一度異常升高,國際上出現中國經濟可能“硬著陸”的聲音。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堅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不採取短期刺激措施,不擴大赤字,不超發貨幣,而是增加有效供給,釋放潛在需求,沉著應對市場短期波動,保障經濟運行不滑出合理區間,讓市場吃了“定心丸”,成為經濟穩中向好的關鍵一招。去年財政赤字控制在預算范圍內,廣義貨幣M2增長13.6%,符合調控要求。

在保持總量政策穩定的同時,積極盤活存量、用好增量。優化財政支出,整合壓縮專項轉移支付。中央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一般性支出壓減5%,各地也壓減一般性支出,騰出的資金用於改善民身、發展經濟。對小微企業實行稅收優惠,600多萬戶企業受益。通過審計,摸清全國政府性債務底數。加強金融監管和流動性管理,保持金融穩健運行。

三是注重調整經濟結構,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針對阻礙發展的結構性問題,我們注重精准發力,運用市場手段和差別化政策,在優化結構中穩增長,在創新驅動中促轉型,推動提質增效升級,為長遠發展鋪路搭橋。

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推進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點,支持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全面完成1.5萬座小型水庫除險加固,新解決農村6300多萬人飲水安全問題。加強生態保護與建設,全國森林覆蓋率上升到21.6%。

加快產業結構調整。鼓勵發展服務業,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第四代移動通信正式商用。積極化解部分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矛盾。推進節能減排和污染防治,能源消耗強度下降

3.7%,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分別下降3.5%、2.9%。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提前通水,中線一期主體工程如期完工。推進地下管網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拓展油氣和電力輸配網絡。非化石能源發電量比重達到

22.3%。加強民航、水運、信息、郵政網絡建設,鐵路、高速公路運營裡程均超過10萬公裡,其中高速鐵路運營裡程達到1.1萬公裡,居世界首位。

推進創新驅動發展。全社會研發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超過2%。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知識、技術創新等工程。超級計算、智能機器人、超級雜交稻等一批關鍵技術實現重大突破。

四是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財政收支矛盾較大的情況下,我們竭誠盡力,始終把改善民生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注重制度建設,兜住民生底線,推動社會事業發展。

保障群眾基本生活。實施大學生就業促進計劃,應屆高校畢業生絕大部分實現就業。加強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服務和職業培訓,對城鎮就業困難人員進行就業援助。推進養老保險、社會救助制度建設,城鄉低保標准分別提高13.1%和17.7%,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提高10%。新開工保障性安居工程660萬套,基本建成540萬套,上千萬住房困難群眾喬遷新居。 推進教育發展和改革。啟動教育扶貧工程,實施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學生貧困改善計劃惠及3200萬孩子。對集中連篇特困地區鄉村教師發放生活補貼,貧困地區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人數比上年增長8.5%。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基本醫保總體實現全覆蓋,城鄉居民基本醫保財政補助標准增加到人均280元。基本藥物制度覆蓋80%以上村衛生室。28個省份開展大病醫療保險試點。啟動疾病應急救助試點。全面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農村免費孕前檢查使600萬個家庭受益。

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健康發展。推出一批文化精品,擴大公益性文化設施向社會免費開放。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強文化市場建設,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長15%以上。完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成功節儉舉辦第十二屆全國運動會。

五是改進社會治理方式,保持社會和諧穩定。面對自然災害等各種突發事件,我們有序有力,堅持以人為本,依法依規、科學應對,既進行有效處置,又探索建立新機制,以提高社會治理水平。

去年,我國發生四川蘆山地震、甘肅岷縣漳縣地震、黑龍江鬆花江嫩江流域洪澇、南方高溫干旱、沿海強台風等嚴重自然災害,出現人感染禽流感疫情。我們健全分級負責、相互協同的抗災救災應急機制,中央統籌幫助支持,地方就近統一指揮,最大限度保護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加強安全生產和市場監管。完善相關機制,嚴肅查處重大安全事故並追究有關人員責任,重特大事故下降16.9%。重組食品藥品監管機構,深入開展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對嬰幼兒奶粉質量按照藥品管理辦法嚴格監管,努力讓人民吃得放心、用得安心。

推進依法行政,國務院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修訂法律34件,提出廢止勞動教養制度

議案,制定修訂行政法規47件。完善信訪和調解聯動工作體系,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

全面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堅決反對“四風”,嚴格執行“約法三章”。中央國家機關“三公”經費減少35%,31個省份本級公務接待費減少26%。加大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力度,一批違法違紀分子受到懲處。【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去年是我國外交工作開創新局的一年。習近平主席等新一屆國家領導人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海合作組織峰會、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東亞領導人系列會議等重大多邊活動,訪問一系列國家,取得豐碩成果。周邊外交工作進入新階段。經濟外交取得新進展。同發展中國家交流合作邁上新台階,同主要大國關系在互動中穩定發展,在重大國際和地區事務及熱點問題上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堅定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我國的對外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過去一年的成就來之不易。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結果。我代表國務院,向全國各族人民,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表示誠摯感謝!向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台灣同胞和海外僑胞,表示誠摯感謝!向關心和支持中國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各國政府、國際組織和各國朋友,表示誠摯感謝!

過去一年政府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思路和做法,要在今后的實踐中繼續堅持、不斷探索與完善。同時,我們清醒認識到,前進道路上還有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是:經濟穩中向好基礎還不牢固,增長的內生動力尚待增強。財政、進瑞等領域仍存在一些風險隱患,部分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宏觀調控難度增大。農業增產農民增收難度加大。一些地區大氣、水、土壤等污染嚴重,節能減排任務艱巨。就業結構性矛盾較大。住房、食品藥品安全、醫療、養老、教育、收入分配、征地拆遷、社會治安等方面群眾不滿意的問題依然較多,生產安全重特大事故時有發生。社會信用體系不健全。腐敗問題易發多發,公職人員中不廉不勤現象仍然存在。這些問題,有的是發展過程中產生的,有的是工作不到位造成的。對存在的問題,政府要先從自身找原因、想辦法。民之所望是我們施政所向。要牢記責任使命,增強憂患意識,敢於擔當,毫不懈怠,扎實有效解決問題,決不辜負人民的厚望。

二、2014年工作總體部署

2014年,我國面臨的形勢依然錯綜復雜,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並存。世界經濟復蘇存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一些國家宏觀政策調整帶來變數,新興經濟體又面臨新的困難和挑戰。全球經濟格局深度調整,國際競爭更趨激烈。我國支撐發展的要素條件也在發生深刻變化,深層次矛盾凸顯,正處於結構調整陣痛期、增長速度換擋期,到了爬坡過坎的緊要關口,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同時要看到,我國發展仍處在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工業化、城鎮化持續推進,區域發展回旋余地大,今后一個時期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有基礎也有條件。我們必須防微慮遠,趨利避害,一定要牢牢把握發展的主動權。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把改革創新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各個環節,保持宏觀經濟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增強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全面深化改革,不斷擴大開放,實施創新驅動,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加快轉方式調結構促升級,加強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實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大力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和經濟發展同步。加強對增長、就業、物價、國際收支等主要目標的統籌平衡。這裡,著重對兩個目標加以說明。

關於經濟增長。我國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還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必須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保持合理的經濟增長速度。經過認真比較、反復權衡,把增長預期目標定在7.5%左右,兼顧了需要和可能。這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相銜接,有利於增強市場信心,有利於調整優化經濟結構。穩增長更是為了保就業,既要滿足城鎮新增就業的需要,又要為農村轉移勞動力進城務工留出空間,根本上是為了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實現今年經濟增長目標有不少積極因素,但必須付出艱辛努力。

【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關於價格水平。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左右,考慮了去年漲價翹尾影響和今年新漲價因素,也表明我們抑制通脹、保障民生的決心和信心。我國農業連年增產,工業品總體上供大於求,糧食等物資儲備充裕,進出口調節能力較強,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具備許多有利條件。但今年推動價格上漲的因素不少,不能掉以輕心,必須做好物價調控,切實防止對群眾生活造成大的影響。

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任務,要把握好以下原則和政策取向。

第一,向深化改革要動力。改革是最大的紅利。當前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必須緊緊依靠人民群眾,以壯士斷腕的決心、背水一戰的氣概,沖破思想觀念的束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全面深化各領域改革。要從群眾最期盼的領域改起,從制約經濟社會發展最突出的問題改起,從社會各界能夠達成共識的環節改起,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積極推進有利於結構調整的改革,破除制約市場主體活力和要素優化配置的障礙,讓全社會創造潛力充分釋放,讓公平正義得以彰顯,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第二,保持經濟運行處在合理區間。完善宏觀調控政策框架,守住穩增長、保就業的下限和防通脹的上限,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今年擬安排財政赤字13500

第五篇:《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4年3月5日上午9时,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以下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一、2013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本届政府依法履职的第一年,任务艰巨而繁重。面对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自然灾害频发、多重矛盾交织的复杂形势,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从容应对挑战,奋力攻坚克难,圆满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重大成就。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6%。城镇登记失业率4.1%。城镇新增就业1310万人,创历史新高。进出口总额突破4万亿美元,再上新台阶。

——居民收入和经济效益持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3%,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650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2.2%。财政收入增长10.1%。

——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粮食产量超过1.2万亿斤,实现“十连增”。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中西部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继续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全社会用电量增长7.5%,货运量增长9.9%,主要实物量指标与经济增长相互匹配。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取得新进步。神舟十号遨游太空,嫦娥三号成功登月,蛟龙深潜再创纪录,这表明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有智慧实现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

过去一年,困难比预料的多,结果比预想的好。经济社会发展既有量的扩大,又有质的提升,为今后奠定了基础。这将鼓舞我们砥砺前行,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一年来,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采取一系列既利当前、更惠长远的举措,稳中有为,稳中提质,稳中有进,各项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

一是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在国内外环境错综复杂、宏观调控抉择两难的情况下,我们深处着力,把改革开放作为发展的根本之策,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我们从政府自身改起,把加快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作为本届政府开门第一件大事。国务院机构改革有序实施,分批取消和下放了416项行政审批事项,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推动工商登记制度

改革。各地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大幅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扩大“营改增”试点,取消和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348项,减轻企业负担1500多亿元。这些都为市场松了绑,为企业添了力,全国新注册企业增长27.6%,民间投资比重上升到63%。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在全国进行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试点。启动不动产统一登记。简政放权等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发展动力和社会创造力。

我们推动开放向深度拓展。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与瑞士、冰岛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实施稳定外贸增长的政策,改善海关、检验检疫等监管服务。成功应对光伏“双反”等重大贸易摩擦。推动高铁、核电等技术装备走出国门,对外投资大幅增加,出境旅游近亿人次。开放的持续推进,扩大了发展的新空间。

二是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确保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面对跌宕起伏的经济形势,我们保持定力,明确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只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就集中精力抓住转方式调结构不放松,保持宏观政策基本取向不动摇,以增强市场信心、稳定社会预期。

去年上半年,出口大幅波动,经济持续下行,中央财政收入一度出现多年少有的负增长,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一度异常升高,国际上

出现中国经济可能“硬着陆”的声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采取短期刺激措施,不扩大赤字,不超发货币,而是增加有效供给,释放潜在需求,沉着应对市场短期波动,保障经济运行不滑出合理区间,让市场吃了“定心丸”,成为经济稳中向好的关键一招。去年财政赤字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广义货币M2增长13.6%,符合调控要求。

在保持总量政策稳定的同时,积极盘活存量、用好增量。优化财政支出,整合压缩专项转移支付。中央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一般性支出压减5%,各地也压减一般性支出,腾出的资金用于改善民身、发展经济。对小微企业实行税收优惠,600多万户企业受益。通过审计,摸清全国政府性债务底数。加强金融监管和流动性管理,保持金融稳健运行。

三是注重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针对阻碍发展的结构性问题,我们注重精准发力,运用市场手段和差别化政策,在优化结构中稳增长,在创新驱动中促转型,推动提质增效升级,为长远发展铺路搭桥。

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推进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支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全面完成1.5万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新解决农村6300多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全国森林覆盖率上升到21.6%。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服务业,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第四代移动通信正式商用。积极化解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推进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能源消耗强度下降3.7%,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下降3.5%、2.9%。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提前通水,中线一期主体工程如期完工。推进地下管网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油气和电力输配网络。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达到22.3%。加强民航、水运、信息、邮政网络建设,铁路、高速公路运营里程均超过10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1万公里,居世界首位。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全社会研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知识、技术创新等工程。超级计算、智能机器人、超级杂交稻等一批关键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四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财政收支矛盾较大的情况下,我们竭诚尽力,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制度建设,兜住民生底线,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应届高校毕业生绝大部分实现就业。加强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对城镇就业困难人员进行就业援助。推进养老保险、社会救助制度建设,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13.1%和17.7%,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10%。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660万套,基本建成540万套,上千万住房困难群众乔迁新居。

第六篇:《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5年1月27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自治区主席 陈武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自治区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进取,精准发力,克难攻坚,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5673亿元,增长8.5%;财政收入2162.4亿元,增长8.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8.7%和11.4%,城镇登记失业率3.1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1%。在困难超出预期的情况下,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实现了稳中提质、稳中增效、稳中有进。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综合施策克难题,稳中求进取得新成效。贯彻落实中央稳增长决策部署,针对新常态下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多次专题研究并实施38条稳增长举措,突出抓好重点领域投资、“县县通高速、市市通高铁、片片通民航”、棚户区改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服务业发展、扩大消费、加工贸易倍增计划、新型城镇化、生态环保建设、教育、扶贫等工作,有效激发了三大需求。固定资产投资13287.6亿元,增长16.7%。棚户区改造获得贷款授信1242亿元、放款230亿元,均排全国前列,完成投资106.74亿元。金融机构贷款增量创2010年以来新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进出口逆势上扬,增长23.5%,加工贸易增长63.6%,对进出口增长贡献率达42.2%。经济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突破1000亿元,增长14%,税收增速高于财政收入3.6个百分点,非税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下降2.3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提高到46%。

(二)调整结构强产业,提质升级呈现新亮点。深入实施工业强桂战略,推进“1131”工程年度项目330个,其中重大产业升级项目50个,年中新增2.5亿元专项资金帮助企业应对风险解难题。铝、糖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新的进展,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7%,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1%。电子信息成为第10个千亿元产业,汽车、石化、机械产业突破两千亿元,食品产业突破三千亿元,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增至5个,汽车产销均超200万辆。工业结构趋向优化,高技术产业、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增长均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提高1.1个百分点。加大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7%,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9.3%。实施服务业百项重点工程,新增安排2亿元专项引导资金推动金融、商贸、物流、信息等服务业发展,加快建设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和20个特色旅游名县,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7.4%和26.5%,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65.9%。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扎实推进20个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11个自治区级农业科技园区、50万亩“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水果、蔬菜、蚕茧、水产、木材等农林产品稳产增产,粮食产量连续两年超过1500万吨,实现“四连增”。

(三)“两路”齐推实支撑,基础设施迈上新台阶。以“县县通高速、市市通高铁”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河池至都安、靖西至那坡、百色至靖西、桂平至来宾武宣段、南宁外环等高速公路,新增里程442公里,新增武宣、德保、靖西、那坡4个县通高速公路,通达80个县(市、区),通达率73%。贵广、南广高铁开通运行,建成南宁东站,完成桂林北站改造,高铁新增里程443公里,新增梧州、贵港、贺州3个市开通高铁,贯通区内10个市,通达全国13个省份,“12310”高铁经济圈初步形成。建成南宁机场新航站区、河池机场。开工建设大藤峡水利枢纽等重大工程。长洲水利枢纽三四线船闸、老口枢纽船闸建成通航,新增1000吨级航道563公里;沿海港口新增能力3802万吨,集装箱完成112万标箱,增长11.6%;全区港口吞吐量突破3亿吨。抓好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新增市政道路556.8公里,城镇供水、燃气普及率分别提高到75%、89%,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80%以上。

(四)深化改革破障碍,体制机制释放新红利。实施166项改革任务,年度重点推进47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取消、下放和调整168项行政审批事项,62个区直和中直部门公布行政审批事项清单,93.7%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下放到市县审批核准备案。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成效显著,新登记公司制企业和注册资本分别增长93.8%和171%。创新投融资机制,修订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缩小企业投资核准范围;设立首期各50亿元的北部湾产业投资基金和广西铁路投资发展基金,引进利用保险资金100亿元支持重大项目建设。财税体制和财政资金管理改革取得重要进展,“营改增”扩围试点顺利推进。北部湾经济区推行通信、金融、社保、户籍等同城化,港口、园区管理等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量在西部和边境省区中保持第一;农村金融改革由试点转入全面实施;有效防控金融风险。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耕地“小块并大块”等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国资国企、事业单位、文化、教育、卫生计生、扶贫、农民工工作等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取得新进展。

(五)扩大开放聚合力,内外合作拓展新空间。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沿海、沿边、沿江开放全面拓展。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与广东签订共同行动计划,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进入实质性联合推进阶段。继续扩大面向东盟开放,成功举办以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第1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第八届泛北合作论坛,“南宁渠道”作用进一步发挥,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务实推进,中马“两国双园”、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平台加快建设,马中关丹产业园钢铁项目一期正式动工,中国·印尼境外经贸合作区建成运营,钦州保税港区二、三期和北海出口加工区B区一期工程通过验收。加强与东盟各国的技术合作,分别与泰、柬、老、缅共建技术转移合作中心。深化与西南中南区域合作,与周边省达成共识,推进产业园区、交通、能源、生态、港口、旅游等一批合作事项。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实施北部湾经济区口岸通关一体化方案,推动“三个一”合作和“六市一关”,大大缩短了企业办理查验时间。

(六)“双核驱动”强引擎,“三区统筹”构建新格局。全面实施“双核驱动”战略,推进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左右江革命老区统筹发展。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修编完成,重点实施产业增量提质、区域性航运中心建设等八大工程,14个重点产业园区发展迅猛,超500亿元的园区达到6个,产业集聚效应凸显,经济增长继续领先全区。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获得国家批准实施,启动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统筹推进重大项目166项,微软创新中心、国光西部产业园、粤桂(贵港)热电循环经济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承接产业转移取得新进展。编制完成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推动有色金属、锰等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边境贸易、特色旅游和现代农业。

(七)保障民生补短板,社会事业得到新发展。公共财政支出更多地向基层和民生倾斜,重点解决教育、扶贫、就业、社保等领域的突出问题,民生支出占比提高到77.1%。扎实推进教育振兴“双千计划”“八大工程”,新建各级各类学校201所,改扩建学校6885所,新增学位24.7万个,新增教师1.5万多人,解决39.29万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问题,保障142.46万农村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提高到90.3%,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为70.4%、82%和27.3%,增幅为历年最高。实现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县县全覆盖、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免学费全覆盖。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47.7%。创新工作方式和机制,实施更加科学精准有效扶贫,减少贫困人口96万。解决了352.2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796座。城镇新增就业47.7万人,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74.86万人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医保等社会保险待遇水平提高,社会救助制度进一步健全。加强基层建设,圆满完成村(居)“两委”换届选举,提高县及县以下公务员津补贴标准。保障性住房新开工20.16万套、基本建成11.92万套,其中完成棚户区改造10.62万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6.74万户。新农合覆盖面达99.03%。公共医疗卫生、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持续提升。落实单独两孩政策。成功举办第4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深入推进“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2%,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率达95.6%,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93.1%,近岸海域水质保持稳定。桂林、环江喀斯特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10项为民办实事工程全面完成。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能力明显提升。有效应对“威马逊”强台风等自然灾害。平安广西、法治广西建设加快推进,安全生产、信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安全、反恐处突、缉毒禁毒、边境防控、社区矫正、普法教育、水库移民安置等工作进一步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八)为民务实转作风,政府建设出现新气象。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务院“约法三章”,切实解决“四风”问题。压减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的文件、全区性会议及评比、达标、表彰等活动,撤销一批领导小组、议事协调机构。清理政府性楼堂馆所,对机关事业单位实行控编减编,压缩“三公”经费支出。基本完成自治区本级、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统筹推进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完善政务服务、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加强廉政建设,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完善监察制度。向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7件,制定政府规章10件。组织清理行政审批事项设定依据、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规定和工商登记前置性审批依据。健全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结率100%。进一步密切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联系。

一年来,外事、侨务、统计、税务、质量技术监督、海关、检验检疫、海事、通信、邮政、供销、地震、地矿、人防、公安、司法、消防、保密、测绘、气象、水文、新闻出版广电、决策咨询、参事、文史、哲学社会科学、地方志、档案、宗教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妇女儿童、残疾人等事业取得新进步。国防教育和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边海防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双拥共建工作取得新成绩。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促进各民族和谐相处繁荣发展。

各位代表!

一年来,全区上下从实际出发,迎难而上,采取了很多好的举措,自治区出台政策精准发力,各部门狠抓落实工作得力,各市发展特色经济切实有力,企业面对风险应对给力,全区各族人民凝心聚力,大家都蛮拼够搏的。虽然经济增长减速,但基本面持续向好,呈现不少积极性变化。在我区经济增长旧的动力逐渐减弱,新的动力尚未形成,深层次矛盾与短期困难交织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十分不易。实践证明,困难越大,越要增强信心、砥砺前行,只要我们毫不动摇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毫不动摇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广西特色优势,毫不动摇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奋斗,就一定能够把广西改革发展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就一定能够开创我区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

各位代表!

一年来所取得的成绩,是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自治区党委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和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结果,是全区各族人民团结拼搏、开拓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劳动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桂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关心支持广西发展建设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及海内外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投资增长乏力,三产增速缓慢,稳增长的基础不牢;市场需求持续低迷,传统资源型产业和部分企业发展困难加剧,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新的增长点不多,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凸显;政府职能转变亟待加大力度,各项改革措施有待进一步落地。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措施,积极化解难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

二、2015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广西法治建设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内外发展环境依然错综复杂,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仍然很大,我区既面临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又有后发展欠发达地区的差异性特征,固有的矛盾更加突出,新问题、新情况、新挑战也不断出现。但总的来看,我区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国家重点实施“一带一路”开放战略、支持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宏观经济政策进一步优化,改革开放的红利、活力进一步释放。我区打造“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构建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全面实施“双核驱动”战略,谋划加快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一系列稳增长措施的政策效应将进一步显现。这些都将给我区发展增添更大的动力,也为我们做好改革发展各项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总量提质、分量提速,紧紧围绕实现“两个建成”目标,深入实施“双核驱动”战略、构建“三区统筹”格局,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突出创新驱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合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财政收入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进出口总额增长14%,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下达指标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城镇化率4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新增就业40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以内。

确定上述目标,主要是从适应新常态、实现“十二五”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资源环境支撑等综合因素考虑。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我区既要保持合理较快的发展速度,更要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既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稳增长,又要做好打基础利长远强后劲的工作。我们要树立新的理念,谋划新的举措,努力提高推动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实实在在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素质、整体水平和整体竞争力。为此,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挖掘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促进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要促进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围绕以下方面积极发现和培育新增长点。【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围绕构建比较完善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农业、水利、交通、市政、能源、环保、服务业等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构建富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通过产业化创新、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围绕构建基本均等的公共服务体系,增加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不断改善民生;围绕建设和谐友好的现代生态文明体系,加强环境治理,发展生态经济;围绕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镇化和工业化融合,推动产城一体;围绕补服务业短板,创新供给激活消费需求,培育养老健康家政、信息、绿色、住房、旅游休闲等新的消费热点。我们将花更大力气,活市场、实创新、宽政策,把这些新的增长点挖掘透、培育好,为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新的强力支撑。

(二)增强投资和消费双拉动,统筹“三驾马车”协调发力。

我区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既要继续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关键性作用,又要着力增强消费拉动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提高外贸出口贡献率。

抓好投资和项目建设。努力开辟投资新领域,扩大有效投资,做好投资大文章。今年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693项,年度投资2008亿元。其中:基础设施293项,投资984亿元;现代产业296项,投资713亿元;民生及社会管理61项,投资235亿元;生态环保43项,投资76亿元。优化投资结构,鼓励引导资金特别是社会资本投向重大基础设施、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城镇化建设、社会事业、生态环保等领域。突出抓好今年和“十三五”初期开工建设的重大项目前期工作。

升级和扩大消费需求。新常态下,消费正由模仿型排浪式向个性化、多样化转变。要瞄准群众消费需求变化,培育引导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热点,扩大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消费,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升级旅游休闲消费,鼓励养老健康家政消费。推动内贸流通转型升级,扩大和完善销售网络。推进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升级和扩大消费的前提是提高老百姓消费能力,要多渠道促进城乡居民增收,重点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措施,同步完善工资制度,政策向低职务人员倾斜,向条件艰苦的偏远乡镇和长期在乡镇工作的人员倾斜,实行乡镇工作补贴,在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进一步提高村干部待遇。

提高出口贡献率。加强服务,支持外贸企业拓展市场,促进对外贸易扩量提质。深入实施加工贸易倍增计划,加快建设加工贸易产业园区,打造南宁、北海、钦州、梧州等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促进集聚发展、跨越发展,力争加工贸易增长18%。做实边境贸易,积极推动边民互市贸易转型升级,引导边境经济从通道经济向口岸经济转变,打造加工贸易产业带。

(三)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比较完善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基础设施建设既解决民生所需,又扩大投资、增强后劲。要继续以“两路”为重点,优化交通网络对接高铁时代,推动能源、水利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发展支撑能力。

公路方面。加快县县通高速公路建设,着力打通省际通道,力争梧州至贵港、马山至平果、来宾至马山、灌阳至凤凰、柳州至武宣5条高速公路主体建成,新增里程597公里,新增6个县通高速公路,通达86个县(市、区),通达率79%。开工贵港至隆安、乐业至百色、南宁经钦州至防城港段改扩建、崇左至水口以及南宁吴圩机场第二高速公路,力争开工荔浦至玉林高速公路。建成一、二级公路1000公里以上,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沥青(水泥)路。

铁路方面。围绕“12310”目标加快铁路建设。竣工投产云桂高铁南宁至百色段、湘桂铁路柳南段电气化改造项目,高铁通达11个市。开工合浦至湛江、柳州至梧州、柳州站站房扩建项目,加快规划建设贵阳至南宁客运专线。推进洛湛铁路永州至玉林段扩能、南昆铁路百色至威舍段增建二线、焦柳铁路怀化至柳州段电气化、南宁至凭祥铁路扩能等项目前期工作,建设钦州保税港区铁路集装箱办理站。

水运方面。北部湾港重点建设一批深水航道和泊位,开工铁山港区航道疏浚二期和西港区北暮作业区7-8号泊位等项目,建设钦州港30万吨级进港支航道和金鼓江航道,建成中石化北海炼化项目石化码头、国投钦州煤炭码头等,推进钦州2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防城港40万吨级码头及航道前期工作。增开北部湾港至东盟国家班轮航线,增加远洋班轮挂靠。西江黄金水道重点解决碍航问题,提高航道等级,建设现代化港口,加快贵港航运枢纽二线船闸等项目建设,力争建成崇左港将军岭作业区一期、百色田东港祥周作业区一期等项目,开工西津二线船闸和贵港华电码头等项目,推进梧州至广州段Ⅰ级航道前期工作。

民航方面。新开工梧州机场迁建、柳州机场航站楼扩建和南宁伶俐、桂林兴安等通用机场项目,加快建设桂林机场T2航站楼,推进南宁机场第二跑道和玉林、北海新机场、柳州机场迁建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推进若干通用机场的规划建设,实现北部湾航空公司挂牌运营,筹建桂林航空公司。加大通往东盟国家和国内重点城市的航班密度,争取更多东盟航线经停,实现南宁、桂林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分别突破1000万人次和700万人次。

能源方面。加快建设鹿寨上大压小热电联产、防城港电厂二期、钦州电厂二期扩建、合山电厂上大压小第二台机组、神华国华广投北海电厂一期等项目,建成投产红沙核电一期1号机组及一批风电、光伏发电等项目。发展生物质、沼气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加快骨干输电线路和城乡配电网建设改造,推进500千伏金中直流工程。抓好红沙核电二期、钦州热电厂等项目前期工作。

水利方面。加快建设大藤峡和老口、邕宁水利枢纽、桂林防洪及漓江补水枢纽、桂中治旱乐滩水库引水灌区一期等项目。积极推进落久和洋溪水利枢纽、驮英水库及灌区、桂中治旱乐滩水库引水灌区二期、西江干流治理、百色灌区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完成农田水利灌溉渠道防渗配套7500公里,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550万亩。力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开工300座、完工250座,建成河堤及护岸工程200公里。

(四)大力推进调结构促转型,加快构建富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要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做强二产,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壮大三产,加快农业现代化提升一产,进一步增强经济整体竞争力。

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工业是调结构、转方式的主战场,更是稳增长的强大引擎,必须把工业转型升级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改造提升食品、汽车、机械、有色金属、石化、冶金、建材、造纸与木材加工等传统产业,促进产业向中高端发展。实施铝、糖等产业“二次创业”,创造新业态,增强竞争力。铝业重点推进铝电结合,拉长产业链,发展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糖业在抓好“双高”基地建设的同时,谋划产业多样性发展的新路径,大力发展综合利用和深加工。依托独特资源优势,支持贺州、来宾、河池等市打造碳酸钙低碳产业链。积极培育先进装备制造、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发展智能制造、轨道交通、海工装备及飞机制造、北斗卫星及应用、机器人、3D打印、地理信息等高端产业,促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现代制造业融合。抓好柳州新增40万辆乘用车和20万辆电动汽车、防城港钢铁基地冷轧热轧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建设。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重点园区转型发展,继续支持每个市建设1到2个重点园区,加快30个产城互动试点园区建设。

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现代服务业提升工程,把服务业发展成为我区国民经济的大产业。制定实施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重点谋划和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新型专业市场、创意与文化、软件与信息服务、金融商务、健康养生养老、教育、旅游休闲等九大类服务业集聚区,积极发展新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实施服务业百项重点工程,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发展冷链物流、物联网、物流信息平台等现代流通业态。深度挖掘我区长寿养生的优势资源,规划设立养老服务综合改革实验区。推进“电商广西、电商东盟”工程,深入开展“电子商务进万村”活动,启动广西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服务,培育专业、规范、高效的科技服务机构。以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为重点,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推动旅游业跨越发展 本文来自

提升现代特色农业发展质量。发展现代农业,当前最紧迫的就是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要积极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争取部分市县成为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房使用权、林权抵押担保试点。稳步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加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等金融奖补政策资金2亿元。建立和完善农业综合服务体系,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000家以上。抓好农业基础提升工程,继续推进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逐步实现每个涉农县(市、区)都有一个自治区级或市级示范区。抓好农业科技园区和现代农业技术展示、特色作物科技创新、良种繁育、标准化示范等基地建设。培养新型农民。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继续稳定粮食生产,加强粮食仓储建设。开展特色农业产业“品种品质品牌”提升行动。自治区安排22.32亿元建设80万亩“双高”糖料蔗基地。支持农产品加工流通,推进南菜北运农产品流通综合试点,实施好“广西特产行销全国”活动。抓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质量安全。开展清洁化标准化生态养殖,发展现代畜牧业。提升发展海洋渔业,规划建设标准现代渔港,发展现代远洋捕捞,建设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和海洋牧场。加强与东盟海产品养殖和加工合作,建设中国—东盟海上渔业走廊。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

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从相克到相生的转变,做好环境保护“加减法”,节约集约利用自然资源,高效高值利用环境容量,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文章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出自

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实施节能减排降碳工程,重点推进节能技术改造和工业能效提升。依法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新上“两高一剩”项目。严格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大黄标车及老旧车淘汰力度,全面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严格环境保护监管、执法。加强西江流域水环境和北部湾海洋生态保护治理,强化天然林、珠防林、海防林保护和建设,推进重金属污染治理、石漠化治理和退耕还林工程。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加强九洲江等跨界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治,建立建设项目占用水域补偿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自治区本级安排14.64亿元推进“美丽广西·生态乡村”建设,全面开展“村屯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三个专项活动。我们要精心呵护“山清水秀生态美”的特色品牌,让老百姓呼吸上更清新的空气、喝上更洁净的水、吃上更安全的食品,生活得更健康、更长寿!

(六)加强民生和社会事业建设,加快构建基本均等的公共服务体系。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改善民生是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担起民生工程的重大责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继续优先发展教育。教育是民生之重。加快推进教育振兴“双千计划”和“八大工程”,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等方面实现新突破。自治区本级增加投入10.23亿元,确保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7%,为打造广西教育升级版奠定坚实基础。新建学校312所,其中幼儿园181所、义务教育学校125所、普通高中6所;认定多元普惠幼儿园1000所;启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推动高校分类管理、分类建设、转型发展,加快建设北部湾大学;建设好20个协同创新中心、20个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00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新增8000名左右农村中小学特岗教师和200名左右中等职业学校特岗教师。鼓励、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让更加优质、更加公平的教育资源惠及全区人民。

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实施精准扶贫是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有效举措。加快贫困群众增收脱贫步伐,力争减少贫困人口85万人以上,扶贫生态移民搬迁10万人左右。加大产业、旅游、教育、科技扶贫力度,增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其中自治区本级增加生态移民扶贫工程资金1.15亿元,实施好“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和金融扶贫“百千万”工程,推进“雨露计划”、扶贫小额信贷和生态移民搬迁,加快滇桂黔石漠化广西片区扶贫攻坚步伐。完善扶贫绩效考评机制,全面落实扶贫对象帮扶到户举措,使贫困群众真正拔穷根、挪穷窝、摘穷帽,早日过上小康生活。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创业。就业是收入之源、民生之本。按照“就业优先”原则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充分发挥小微企业在促进就业中的积极作用,继续加强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困难人员就业创业工作。自治区本级增加农民工创业专项扶持资金3亿元,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产业转移。加快7个国家西部地区农民创业园建设。完善公共投资促进就业机制,夯实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健全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让广大群众都有事干、有钱挣、有奔头。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自治区级统筹,探索医疗保险、生育保险自治区级统筹。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和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推进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医保城乡统筹试点,加快“金保工程”信息化建设,力争实现全区社会保障“一卡通”。自治区本级增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财政补助资金6.83亿元。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从320元提高到380元。加强社会救助、城乡低保、慈善和减灾救灾等工作,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努力消除群众生活的后顾之忧。

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充分挖掘利用我区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强化文化精品创作,发挥漓江画派等文化品牌的作用,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文化事业大繁荣,提升我区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加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自治区本级安排资金3亿元,建设1500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实施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建设100座台站。建成200个示范(数字)农家书屋,扩大公共文化设施场所免费开放,完成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进左江花山岩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发展文化创意、网络服务、数字动漫等新型业态。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加快公共体育设施免费向社会开放,努力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打好文化、体育对外交流“东盟”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

统筹推进卫生计生事业。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构建分级诊疗体系。抓好县级公立医院等改革,全面推进新农合市级统筹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力争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7%以上。加强基层公共卫生建设,加大基层医疗卫生设施投入力度,建设一批项目,着力缩小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差距。启动免费定向医学专科生培养项目,实施基层医疗机构“特岗计划”。实施好单独两孩政策,持续推进诚信计生。发展中医药民族医药。鼓励和引导社会办医、医养结合,构建多元化办医格局。让人民群众病有所医,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抓好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要强化责任落实,深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专项整治。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完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预警体系,化解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应急、反恐处突等能力建设。依法规范互联网管理,净化网络环境。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落实政府法律援助责任,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维护公平正义,保障社会和谐,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安全、更加安心、更加安定。

抓好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筹措资金520亿元继续实施10项为民办实事工程,重点抓好“千村通公路”、260万农村居民安全饮水、千万农户住房保险、20万套城镇保障性住房、一批幼儿园、5000个自治区级绿化示范村屯等六个方面的民生项目,确保建成一个、见效一个、惠及一片。民生无小事,我们要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持续增进人民福祉,努力把“福”字写得更大!

(七)深入实施“双核驱动”战略,推动“三区统筹”协调发展。

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推进区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是经济新常态下的重大任务,也为经济转型升级打造更广阔的空间。要倾力打造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两大核心增长极,加快振兴左右江革命老区,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

升级发展北部湾经济区。着力抓好基础设施、产业升级、港口物流等256个重大项目。积极引进上下游产业链项目,打造石化、修造船、冶金、镍铁合金新材料等特色产业集群,重点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海工装备、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争取国家在我区设立海洋研究机构。建设港航合作、边贸合作、软件与信息服务、滨海高端度假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推进与西南中南地区无水港合作,大力发展海铁联运和远洋运输,切实降低物流成本。加快户籍同城化、港口建设管理运营、重点产业园区发展、人才管理使用、行政管理等改革创新。启动凭祥综合保税区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升级为综合保税区。全面推进经济区同城化发展,出台统一的养老、工伤、失业、城镇基本医疗、生育等保险政策和管理办法。

加快西江经济带崛起。围绕交通、产业、生态、城镇化、开放合作、公共服务六大建设,全面实施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自治区本级今年安排7亿元专项资金,继续推进基础设施大会战166个重大项目,加快打通西江黄金水道经脉,打造快速互联互通交通体系,打牢能源水利保障支撑。大力承接粤港澳等产业转移,完善重大产业布局,创建西江高新技术产业带。用好国家赋予的流域可持续发展、对外开放、金融、土地等先行先试政策。设立珠江—西江产业投资基金。建设千里生态廊道,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振兴左右江革命老区。制定实施左右江革命老区重大工程建设攻坚3年行动计划,今年自治区财政统筹安排3亿元专项资金,同时利用各有关方面和社会资金,围绕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深化以面向东盟为重点的开放合作等六大任务,实施好重大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经济、扶贫攻坚、惠民富民等五大工程,让老区焕发新活力。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优化城镇空间格局,发展北部湾城市群、珠江—西江城镇带、沿边城镇带,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提高区域性城市集聚力。深入实施大县城战略,建设好20个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实施城市承载力提升百项建设工程、百镇建设示范工程和进城农民安居工程等“十大工程”。推进贺州“多规合一”和柳州、来宾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争取将具备条件的县有序改市。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生态宜居城镇。自治区本级将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资金25.5亿元,推进棚户区改造14.33万套、农村危房改造13.5万户。加快供水设施建设,新增和改造供水能力90万立方米/日,新建和改造供水管网1000公里,设区市、县城和重点镇的公共供水普及率分别达到95%、85%和75%。推进县县通天然气工程,力争实现城镇燃气普及率90%以上,天然气利用覆盖14个设区市和60个县。抓好宽带城市示范、宽带网络优化提速工程,推进三网融合。

(八)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提升开放合作水平。

开放合作是我区发展的根本出路,越是发展,越要加快开放。通过新一轮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打造开放新优势,再创经济发展新红利。

深化全方位开放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以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年为契机,进一步拓展与东盟交流合作,办好第1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论坛。充分利用泛北部湾、大湄公河次区域等合作平台,争取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等投资,加快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建设,推进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在国家支持下筹划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办好中国—东盟电子商务峰会。着力抓好中马“两国双园”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和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东兴、凭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现有边境经济合作区的扩区调整。着力做好中国(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凭祥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申报工作。积极拓展与欧美日韩澳新等国合作。继续深化与西南中南地区合作,推动规划建设南广、贵广高铁经济带。积极推动两广一体化,深化与港澳台合作。加快推进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等跨省合作园区建设。

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实现进出口货物在北部湾经济区自由流转,全面实施多部门“三个一”合作,建设“单一窗口”,推进全区及与珠三角、西南中南区域通关一体化,申报西江流域综合保税区。推动重点口岸扩大开放和升格,争取铁山港口岸正式开放,加强口岸基础设施、电子口岸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积极推动中越、中马“两国一检”查验新模式。

加大引进来走出去力度。坚持招大引强,重点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加工贸易倍增等方面引进更多的龙头项目,实现招商引资质优量增。开展好“跨国公司暨世界500强八桂行”“央企广西行”等活动。鼓励和支持我区优势企业开拓东南亚、非洲等市场,加大在境外矿产资源、农业、林业领域的国际合作,以工程承包带动设备出口和劳务输出。

(九)以问题为导向全面深化改革,最大限度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

改革就是要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要不断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强化已出台改革方案的落地,以问题为导向,重点推进行政审批和管理、投融资、土地利用、财税、金融等改革,统筹国资国企、教育、文化、规划体制、价格、食品药品监管、统计等其他改革,制定改革新措施,推动经济社会新发展。

深化行政审批和管理制度改革。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今后原则上不再新设行政审批事项,根据国家部署及时全面清理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进一步为基层、企业和各种市场主体松绑放权。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推行一口受理、限时办理、规范办理、透明办理、网上办理,完善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管理,做好“接、放、管”。深入实施商事制度改革,推行“先照后证”。整合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和各类检验检测认证机构。【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两会专题

强化土地利用和供给管理。按照集中统筹和分级保障、总量控制与动态管理的原则,统筹安排建设用地指标,做好自治区统筹推进重大项目、重要民生项目、重大产业项目用地保障。根据国家新要求,建立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执行动态管理机制,将市、县、区已批准用地的供地率与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挂钩,盘活存量用地,解决供地率低的问题,争取各市、县、区供地率达到60%以上,使土地利用更加集约高效。调整完善土地利用规划。加强耕地保护,加快耕地后备资源开发。

加强财税管理改革。全面贯彻落实新的《预算法》,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依法组织财政收入,硬化预算约束,落实支出主体责任,加快支出进度,全面推行预算绩效管理。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清理整合规范并公开专项资金,加强结余结转资金管理,全面清理整顿财政专户,盘活存量资金,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支持重点园区、重点产业、重点项目,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建设。加大对基层的财力补助力度。清理规范各项财税优惠政策。推广政府购买服务。清理甄别政府性债务并规范管理。推进“营改增”和消费税等税收制度改革。

改革创新金融服务。加快推进沿边金融综合改革,通过扩大跨境人民币贷款规模、设立人民币投贷基金、境外发债、引进外资股权投资等方式,打通人民币双向流通渠道,积极引入境外资金。全面深化农村金融改革,重点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和农业保险体系建设,加快构建自治区、市、县三级农村融资担保体系,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深入实施“引金入桂”战略,积极发展金融市场主体,推动设立民营银行、合资证券公司、法人寿险公司、地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发展地方小微金融机构,完善金融组织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充分发挥银行融资主渠道作用,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引进保险资金支持重大项目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积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各位代表!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关系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我们要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建设,增进团结和谐,推动繁荣发展,打造更加亮丽的民族团结进步品牌。启动2018年自治区成立60周年社会公益性项目筹备工作。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支持国防和军队改革,广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确保边海防安全稳定。依法保障公民特别是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继续做好外事、侨务、宗教、统计、人防、气象、地震、水文、测绘、参事、史志、档案等工作。围绕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组织编制好“十三五”规划。

三、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按照“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要求,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为人民谋利益。

(一)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惩处失职、渎职。制定公布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和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自治区本级全面推行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在北部湾经济区和国家级重点园区探索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推进政府事权规范化、法律化,强化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职责,强化市县政府执行职责,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严厉惩处假冒伪劣、蓄意污染环境、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等行为,建立科学的抽查制度、责任追溯制度、经营异常名录和黑名单制度。培育和规范中介组织。加强新常态下对经济运行的监测和预警。

(二)强化行政依法决策。进一步加强政府立法工作,配合人大常委会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完善地方法规,提请审议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管理条例等6项地方性法规草案,针对灾害防御、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问题制定出台相关政府规章。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加强新型智库建设,多听取民意、多集中民智,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加强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和风险评估、执行效果评估。制定出台自治区政府法律顾问工作规则,聘请知名法律专家、执业律师作为政府法律顾问,稳妥推进公职律师发展,提高依法决策能力和水平。

(三)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根据不同层级政府的事权和职能,按照减少层次、整合队伍、提高效率的原则,合理配置执法力量,减少市县两级政府执法队伍种类,加强市县两级政府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理顺行政强制执行体制,进一步完善综合执法机构建设,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健全完善执法依据、程序公开制度。严格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切实规范执法行为。

(四)加强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加强对政府内部权力的制约,完善纠错问责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充分发挥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的作用,加大政府重大投资项目、民生资金和项目、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等审计力度,严肃整改问责。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向人大报告。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

(五)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向社会全面公开政府职能、法律依据、实施主体、职责权限、管理流程、监督方式等事项,着力推进行政审批、财政预算决算和“三公”经费、保障性住房、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价格和收费、征地拆迁、招投标等重点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以及以教育、医疗为重点的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加强互联网政务信息数据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政务公开信息化。建立健全各级政务服务体系,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六)加强廉洁政府建设。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之以恒纠正“四风”,严格控制“三公”经费,严肃财经纪律,倡俭治奢,对违反规定的要严肃处理。严格公共资金、公共资源、国有资产监管。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制度,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完成全区行政机关和参公单位公务用车改革。

各位代表!

广西正处在改革攻坚、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繁重,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咬定发展不放松,蹄疾步稳向前走,尽职尽责,扎实工作,克难攻坚,为完成今年和“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加快实现我区“两个建成”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七篇:《2015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5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代省长 陈 豪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政府工作回顾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起步之年,也是在困难复杂的经济环境中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云南省委的领导下,省人民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努力改善群众生活,奋力抗击自然灾害,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统筹抓好各项工作,保持了经济平稳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全省生产总值增长8.1%,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7%,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8%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7.1%。重点推进了八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保持经济平稳增长

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省政府领导带队开展调研督查,坚持定期研究经济运行情况和召开全省经济形势分析会,及时出台稳增长16条等系列政策措施。合力推进20个重大建设项目和20项重要工作,实施万亿元重点项目投资计划,集中开工739个重大项目。强化预算执行和资金支出管理,清理和盘活存量资金,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扎实推进高原特色农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稳步发展,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再创新高,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全面部署工业转型升级,研究出台汽车等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加快中石油炼油项目建设,分类优化园区布局。果断关闭整合小煤矿,推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坚决淘汰炼铁、水泥、黄磷等落后产能,分类推动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结构调整,节能降耗目标基本完成。健全刺激消费政策,培育健康养老等消费热点,推动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发展,旅游强省建设取得新进展。银行融资2806亿元、直接融资1214亿元。新一轮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扎实开展。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通过引入战略合作伙伴、设立铁路建设基金、组建港航投资公司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综合交通建设投资超过1000亿元。玉磨、祥临、弥蒙、叙毕(云南段)铁路项目建议书获得国家批复,丽香、保瑞铁路开工建设,蒙河铁路和昆明地铁2号线投入运营。昆明南绕城、楚广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新昆嵩、蒙文砚等23条高速公路建设全面启动。泸沽湖、沧源、澜沧机场建设加快推进。金沙江中游库区航运基础综合建设项目开工。水利建设投资达338亿元,新开工建设骨干水源工程40件,建成“五小水利”工程50万件,德厚、阿岗大型水库获国家立项,滇中引水工程前期工作有重大进展。梨园、观音岩等在建重大水电项目进展顺利,骨干网架及送电通道建设加快。新增石油天然气干支管道2200公里,五个州市开始通气用气。昆明区域性国际通信出入口建设、三网融合和智慧城市试点进展顺利。

(三)加大城乡协调发展力度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有序转移农业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2%,红河州、曲靖市、大理市被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积极稳妥推进城镇上山,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成效明显,有效保护了坝区基本农田。开工建设70个城市综合体,新增生活污水管网1373公里,基本建成25万套城镇保障性住房。推进新农村试点示范建设,完成750个省级重点建设村、500个美丽乡村、30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建设任务,村庄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建成农户科学储粮设施21万套。加快区域扶贫开发步伐,实施整村、整乡、整县、整州推进工程,减少农村扶贫对象100万人以上。生态治理力度不断加大,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新进展。高原湖泊水质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全面实施,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污染减排工作有效推进。我省被列为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西双版纳州和玉龙县列入全国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国家公园管理体制试点成效明显。

(四)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加快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以简政放权为突破口,共精简160项省级行政审批事项。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成效显著,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6.5%。农村土地制度、集体林权、统筹城乡发展、水价水权、供销社等改革取得进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省属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取得突破。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实现良好开局,“三农”金融改革创新和服务便利化不断推进。出台了开放型经济、教育卫生、财税体制和生态文明等改革方案。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一批重大项目列入国家规划,第2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22届昆交会成功举办,桥头堡建设第三次部际联席会议协调推进了一批重大事项。瑞丽、磨憨、河口、临沧等开放试验区、边(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步伐加快,红河综合保税区顺利通过国家预验收,昆明长水国际机场72小时过境免签获国家批准。对外贸易快速增长,进出口总额296.2亿美元。与泛珠三角、长三角、港澳台的合作交流务实推进,滇沪、滇冀合作水平不断提升,侨务工作不断加强。引进省外到位资金52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7亿美元。

(五)持之以恒保障和改善民生

财政支出重点向民生领域倾斜,云岭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云岭职工人才工程和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深入推进,启动实施“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工程,贷免扶补工作扎实开展,城镇新增就业36.5万人,扶持12万人创业,最低工资标准再次提高。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通高中教育、现代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稳步发展,加快推进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筹建工作。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稳步实施,“文化大篷车· 千乡万里行”五年任务顺利完成。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开展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启动加快中医药发展行动计划。推进社会保障扩面提标,主要险种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城乡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20元。初步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加快,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大力实施“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努力提高竞技体育水平。10件惠民实事全面完成。

(六)切实加强民族宗教工作

深入实施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兴边富民工程、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等专项规划,民族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向纵深推进,创建工作部省联席会议制度得到巩固,实施了10个示范县、65个示范乡镇、469个示范村建设项目,涌现出贡山独龙江乡、巍山永建镇、昆明金星社区等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典型,大理州和西双版纳州被列为全国首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和“十项精品、百名人才”工程初见成效。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藏区、边境一线和城市民族工作持续加强。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开展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妥善解决民族宗教领域热点、难点问题,巩固发展了各民族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

(七)有序有效开展抗灾救灾

一年来,全省经受住了地震、台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考验和挑战。特别是盈江、鲁甸、景谷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直接指导下,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人民子弟兵舍生忘死、冲锋在前,全力抓好抗灾救灾。坚持把抢救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紧急转移安置和救治受灾群众,迅速抢修基础设施,做好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防范工作,避免严重次生灾害发生。及时开展卫生防疫,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落实“八包八保”等措施,全力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灾区生产生活秩序良好,恢复重建工作全面展开,群众生活安定、人心稳定。鲁甸抗震救灾成为我省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军地合作最好、投入力量最大的行动。景谷防震减灾工作扎实有效,在震级高、震源浅的情况下损失小、伤亡少。全省抗灾救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八)着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紧紧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加大社会治理工作力度。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深入开展食品放心工程专项整治,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持续向好。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专项整治,严肃查处曲靖“4·07”“4·21”重大煤矿事故,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强化。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加快推进,社会化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进一步健全。依法维护征地拆迁中的群众利益,妥善安置水利水电移民,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进一步强化公共安全管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处置昆明“3·01”暴恐、晋宁“10·14”冲突等事件,持续开展第三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平安云南创建工作不断深化,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的局面。

在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同时,我们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公务接待制度,全面清理超标办公室和公务用车,减少和规范公务出国,进一步精简会议和文件,政风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云南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离退休老同志,向驻滇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关心、支持云南发展的中央各部门、兄弟省市区和海内外友好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去年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省发展最困难的一年,虽经艰辛努力,但全省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仍低于年初确定的目标。这既受宏观经济下行、投资增长乏力、房地产市场调整,工业产品价格下滑、生产要素成本上升、企业经营困难、自然灾害频发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也暴露出我们对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估计不足,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措施落实还不尽到位等主观方面的问题。

综合分析判断,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有待解决的问题。转型升级步伐急需加快,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创新创业环境亟待改善。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居民增收渠道不多,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仍然较低,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任务繁重。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亟需增强,行政效率不高,不作为、乱作为、选择性作为等问题仍然存在,一些领域腐败问题突出。能否破解这些难题,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是对我们的严峻考验。我们必须保持定力,积极作为,攻坚克难,扎实有序有效推进各项工作,努力创造新的业绩,决不辜负全省各族人民的期望。

二、2015年工作总体要求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云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九届八次、九次全会部署,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围绕把云南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推进依法行政,着力实施创新驱动,着力强化风险防控,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

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

全省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36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继续下降。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这是中央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我们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判断上来,深刻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们面临许多新变化、新情况和新问题,但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只争朝夕和科学求实的态度,一心一意谋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推进结构调整,坚持不懈推动提质增效,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

第一,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抓住新机遇。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宏观经济形势更加复杂多变,但同时也孕育着难得的发展机遇。【2015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2015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国家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建设长江经济带等战略,为我省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国家全力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实施创新驱动,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提质增效,为我省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国家实施差别化经济政策,持续推进西部大开发,为我省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我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发展基础日益加强,人民群众求发展、谋幸福愿望强烈,为富民强滇提供了不竭动力。新机遇带来新希望,新机遇带来新发展。我们必须进一步坚定信心、乘势而上,扬长补短、精准发力,振奋精神、勇于担当,用好用活用足机遇,把握发展主动权,努力确保经济合理增速,实现稳中提质、稳中求快、稳中向好,打造云南经济升级版。

第二,积极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促进新发展。

打破传统思维惯性,树立发展新思路、新理念。进一步认清我省在国家战略中的发展定位,创新沿边开发开放模式,坚持面向国际开放与扩大国内合作并重,发挥连接东南亚、南亚重要大通道优势,加快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进程,综合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我省由边缘地区和“末梢”变为开放前沿和辐射中心,着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进一步找准政策着力点,创造性地落实国家支持政策,充分发挥桥头堡战略和民族、边疆地区等重大政策的叠加效应。进一步找准加快发展支撑点,努力从国家深化改革开放和重大战略推进、推动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促进扩大消费和消费结构升级等方面,结合我省实际,找准发展路径,在滇中和沿边培育形成一批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进一步找准与国家“十三五”规划的结合点,争取更多对全局具有牵引作用的重大项目进入国家盘子,通过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努力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第三,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培育新动力。

打造新的增长动力和竞争优势,聚集创新要素是关键,必须把创新驱动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强化政策创新,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制定符合实际的差别化激励政策,努力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强化科技创新,增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努力抢占生物资源开发等特色优势领域技术制高点,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效能,增强传统产业竞争新优势,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强化人才工作创新,培养与引进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广泛吸引各类创新创业人才,制定人才激励、试行股权激励等政策,集聚和培养更多的企业家和领军人才。强化制度创新,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培育市场化的创新机制,营造公平公开、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健全企业创新激励机制,为全面推进创新驱动战略提供制度保障,促进创新活力不断迸发。

第四,坚定不移转方式调结构,谋求新突破。

转方式调结构是经济发展的趋势所向,也是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关键所在。必须加大产业优化升级力度,加快推动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做大做强优势支柱产业,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提高产业规模效益和聚集发展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积极培育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着力改造传统产业,加快传统产业和信息产业融合步伐,延长产业价值链条,扩大产业增值环节,改变产业散小弱状况。下决心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化解过剩产能。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通过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实现在发展中升级、在升级中发展,形成产业融合、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第五,全面深化改革和加强法治建设,营造新环境。

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和保障。要围绕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推进改革,借鉴先进经验,提高改革方案质量,抓好改革措施落地,积极推进改革试点,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推动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引导和规范社会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以法治保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依法平等保护企业杈益,实现法无禁止即可为。加大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依托改革深化与依法治省协同推进的巨大效应,最大限度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使云南成为干事创业的热土。

第六,加快建设人民满意政府,塑造新形象。

坚持以人为本,让各族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是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始终心系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更好服务群众,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的要求,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心低收入群众生活,更加关注维护人民合法权益,更加重视社会大局稳定,促进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建设人民满意政府,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迫切需要。我们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持之以恒推进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加强公务员队伍管理,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树立廉洁奉公、务实高效的良好形象。

三、2015年工作重点

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十项工作。

(一)切实增强内需拉动,推动经济平稳增长

扩大内需是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战略基点。稳增长就是要更好地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和消费的基础作用。

多管齐下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围绕补短板、调结构,持续加大综合交通、产业和民生等领域投资力度。聚焦“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重点,精心实施好列入国家计划的重大项目,开工一批投资强度大、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超前谋划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省级继续抓好20项重大建设项目,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力争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

多措并举促进大众消费。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促进消费转型升级,实施养老健康家政、信息、旅游、住房、绿色、教育文化体育等6大领域消费工程,加快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继续落实商贸流通企业奖励政策,加大商贸流通企业培育、批发市场改造和乡镇农贸集贸市场建设力度,优化城市快销物流仓储设施布局,推动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改善消费环境。力争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以上。

多方协调加强要素保障。强化国土、环保、林业、金融等部门责任,提高投资项目要素保障水平。统筹平衡煤电油气运市场供需,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着力化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强化经济运行预测监测和政策储备,健全防范和化解风险长效机制,保持稳增长措施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发展条件

基础设施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前提。要着力加快路网、航空网、能源网、水网、互联网“五网”建设,形成有效支撑云南发展、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的综合基础设施体系。

抓好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畅通国际大通道为重点,全面完成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3年行动计划。新开工建 本文来自http://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fanwen73573/

推荐访问:广西政府工作报告2016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