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头对外深度融合

来源:各类报告 时间:2018-10-21 18:00:13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各类报告】

三头对外深度融合(共10篇)

三头对外深度融合(一):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据此回答1~2题。
1、中国经济之所以要融入世界经济,从根本上看是
[     ]
A、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B、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C、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D、市场经济平等性特征的表现
2、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面对新形势,我国要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实施“________”战略。
[     ]
A、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B、走出去
C、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D、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

1、C     2、B

三头对外深度融合(二):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们必须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关于“走出去”的措施有
①到境外投资办厂                        ②对外承包工程
③劳务输出                              ④购买外国国债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D




三头对外深度融合(三):

三网融合中的三网是什么意思?【三头对外深度融合】

中国的电信网、有线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这三个网合成一个线了

三头对外深度融合(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是扩大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生产能力关键所在;工业化和信息化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孪生子”,其深度融合是产业升级的方向和动力;而信息化能有利地推进其他“三化”,要素的整合将会进一步诱发新的技术创新和流动,从而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新四化”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9分)
(2)根据材料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生活》有关分配的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9分)


(1)①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城镇化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3分)
②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是产业升级的方向和动力,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3分)
③要素的整合将会进一步诱发新的技术创新和流动,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料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3分)
(2)①存在的问题:居民所得在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中占的比重呈下降趋势,政府和企业所得占比呈增加趋势,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3分)
②对策建议: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职工工资和居民收入的正常增长机制);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促进社会公平)。(6分)
(每点2分,考生提出的其他建议,只要符合题意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试题分析:本题题型为意义类。本题紧扣热点即十八大关于“新四化”的分析展开,要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等方面论述,作答时一定要扣住材料,又不拘泥于材料。
(2)试题分析:本题题型为是什么和措施类(怎么办),题目中包含两个小问。首先要读图并且提取信息,对于图标要分析出来其变化趋势和走势,找出问题所在。作答时一定要扣住教材,不能随意乱答,注意政治语言的准确性。

三头对外深度融合(五):

为什么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内在要素

  《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简称《“十二五”科技规划》)已向全社会正式公开发布.《“十二五”科技规划》的制订,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着力凝聚科技界和社会各界的智慧,描绘未来5年我国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路线图”.《“十二五”科技规划》的实施,对于我们牢牢把握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实现科技发展新跨越,应对全球发展格局深度调整新形势,确立国家核心竞争优势,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必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创新驱动的紧迫性进一步凸显.党中央、国务院对新形势下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十分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温家宝总理在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加快科技发展是全面参与国际竞争并赢得主动的迫切要求,是抢抓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机遇,实现经济科技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任务,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并要求以推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为核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中央精神,认真落实《“十二五”科技规划》的部署和任务,牢牢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机遇,在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上有更大的突破、更大的作为.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形势和新任务,科技发展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
  从国际发展的趋势来看,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各国面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的压力,经济发展对于发现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求更加急迫.另一方面,世界科技发展正孕育着新的革命性突破,信息、生物、新能源、纳米等前沿技术领域呈现群体突破的态势,以智能、绿色和普惠为特征的新产业变革蓄势待发,科技创新将从根本上改变全球竞争格局和国民财富的获取方式.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周期明显缩短,不断创造新的需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催生新一轮经济繁荣.面对新的竞争态势,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在推出激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积极抢占未来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全球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变革时代.
  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看,“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不会改变.但是,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物质消耗、要素投入和低成本比较优势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持续,资源能源难以支撑,生态环境难以为继,而新的发展方式和竞争优势尚未形成.我国正处在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阶段,迫切需要把自主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使自主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动力.
  从科技发展的现状来看,党的十七大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全面贯彻实施,推动我国科技发展进入重要跃升期.2010年我国研发人员全时当量达到255万人年,占全球总量的1/5,居世界首位;全社会研发支出达到7062.6亿元,各类企业研发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的比重达到73.4%;国际科学论文数从2005年世界第五位跃升至世界第二位;本国人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世界第三位,技术交易市场规模达到3906亿元,已经形成较完备的科研基础条件体系.
  我国整体科技发展水平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一些科研领域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但是,科技发展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比较薄弱、缺乏核心技术,高层次创新人才缺乏,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任务十分艰巨.
  根据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和进程,充分考虑国内外发展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十二五”期间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和突出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内在动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以创新促转型,以转型促发展,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二、充分发挥科技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支撑引领作用
  “十二五”期间,科技工作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主线,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深入实施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把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根本任务,把支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主攻方向,把科技惠及民生作为本质要求,把增强科技长远发展能力作为战略重点,把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作为强大动力,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实现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性跨越,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奠定坚实基础.
  (一)加快实施科技重大专项,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是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既代表着科技创新方向,也代表着产业发展方向,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要发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核心引领作用,在能源环保领域,着力于先进安全核电、可再生能源和大型油气田、水污染治理等一批对产业发展整体带动性强、对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等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技术和系统集成,支撑引领能源结构转型;在网络信息领域,着力研发核心电子器件、高端芯片、基础软件、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宽带移动通信,促进新型智能网络技术发展;在生物领域,抓住新药创制、传染病防治和分子育种等先进技术,带动生物医药、生物种业等产业转型,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和农业科技进步作出贡献;在先进制造领域,以高档数控机床、重大装备制造和大型飞机等高端制造为重点,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强的重大战略产品,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要把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作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抓手、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力争取得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
  选择对国家长远发展具有带动作用的先导性战略高技术领域进行部署,重点推动科学前沿、高新技术融合创新.根据我国现有和潜在的优势,重点推进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物联网技术及应用、半导体照明、清洁能源、智能电网、网络安全、生物种业、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发展,要重点攻克智能物流系统、新材料与器件、深海探测、深地勘探等核心关键技术,进一步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要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二)前瞻部署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
  优化和完善基础研究布局,促进基础学科协调均衡发展,推动跨学科研究,培育和支持新兴交叉学科.重点加强凝聚态物质和效应研究、系统生物学、脑与认知科学、化学复杂体系、暗物质和暗能量等前沿科学领域的研究,加强蛋白质、量子调控、纳米、发育与生殖、干细胞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重大科学问题探索.重视技术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加强对于热传导、摩擦学、结构学、振动噪声、应力腐蚀、断裂力学等影响和制约产品的可靠性、耐久性和长寿命的基础研究.瞄准世界前沿技术发展重点,在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太赫兹技术、全光通信网等战略必争的高技术方向,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抢占战略制高点.加强对空间、海洋、地球深部的探测研究,推进载人航天计划和“嫦娥计划”,有效进入并和平利用空间.发展深水油气、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的技术及重大装备,发展地球深部与复杂地质条件高效勘探技术,提高国家资源保障能力.整合构建一批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和创新服务平台.在重点学科和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科技领域,规划和建设一批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和国家(重点)实验室.
  (三)运用高新技术加快改造传统产业
  加强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和重点产业振兴.加快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重点突破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行业的节能减排和低碳技术,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发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加快发展创意产业、研发设计与服务、现代物流等知识型现代服务产业,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快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形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技术水平较高、规模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
  (四)切实加快农业农村科技创新
  加快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技术,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切实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继续实施粮食丰产工程,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加强生物育种、先进农业装备设施、现代农用物资等技术研发,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强化循环农业、生态节水、农副产品深加工、农产品与食品安全控制等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施农业科技园区、农村清洁社区、农村信息化、科技特派员等科技行动,构建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加快农村科技创业,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强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引导科技和现代生产要素向农村集聚,促进城乡公共科技服务均等化.
  (五)大力提升科技改善民生的能力
  加强人口健康、环境保护、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等重点领域的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实施医药健康科技行动,重点开发疫苗、抗体、诊断试剂和临床诊疗技术.强化中药现代化,加强民族医药研究.加强生产安全、食品安全、防灾减灾、重大突发事件应对等技术研发和系统集成,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推进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建设示范工程.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生态保护与治理、环境污染源控制等技术研发与示范.制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科技行动规划,加强气候变化的科技问题研究.
  三、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科技要更好发展,更好地承担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必须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十二五”期间,要紧紧围绕科技与经济结合这个核心任务,切实加强、深化科技体制的改革和创新,着力解决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步伐.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加强科研道德伦理和诚信体系建设,加强科学普及,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一)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十二五”时期科技改革发展的重大目标.重点是进一步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深入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发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深化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建设,继续推动知识创新工程,建立完善现代院所制度,加强研究型大学建设,稳定支持重点学科、重点领域的基础性和公益性科研活动.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围绕国家区域发展布局,深化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大力推动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建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创新体系,推进国防科技与工业基础、科技资源布局的结合.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推动科技中介服务活动的市场化、社会化.加快推进科技管理改革,探索建立新型科技计划管理体系,提高科技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推进科技管理的法制化进程.
  (二)加强科技资源的统筹协调
  提高科技资源的使用效率,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工作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调整优化全国科技力量布局.要进一步完善中央与地方、各部门之间科技工作的会商机制和沟通协调机制,促进科技政策与经济政策的统筹协调,中央和地方科技资源的统筹配置,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的统筹部署,形成目标统一、分工协作的科技工作新格局;进一步推进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开放和资源共享,建立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新机制,鼓励人才有序流动;进一步加大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的支持力度,加强科技中介、创新孵化器、生产力中心、技术交易市场的建设.
  (三)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进力度
  要推动企业把技术创新作为内在的需求,提高自身创新能力,不断改进产品,满足社会需求.要鼓励企业的创新行为,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和方式,完善并落实财税金融等各类激励措施,制定促进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激励政策,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进一步完善科技评价和奖励等政策措施.要进一步加强科普工作,鼓励支持民间发明创造.
  (四)着力增加全社会科技投入
  “十一五”以来政府财政科技投入保持了较大增幅,带动了以企业为主体的全社会研发投入快速增长.根据新阶段科技与经济发展需要,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仍是“十二五”的艰巨任务.首先是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中央财政科技投入保持不低于“十一五”期间的年均增长幅度,同时有效调动地方财政加大科技投入.要通过多种政策措施,继续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推进科技金融,积极促进民间资本投向科技创新.
  (五)造就宏大的创新人才队伍
  以高端人才为引领,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组织开展“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深入实施“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人才计划,培养造就和引进一批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团队.加强面向生产一线的实用工程人才、卓越工程师和技能人才的培养.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和科技评价体系,营造科学民主、学术自由、严谨求实、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
  (六)进一步扩大科技对外开放
  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扩大科技对外开放,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交流.要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推进平等互惠的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加大参与国际科学计划的力度,支持我国科学家参与国际组织的领导工作,发挥我国在国际技术标准制定中的作用.要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技术交流和交易,支持海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鼓励和支持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研发中心,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走出去.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以推动先进技术转移和应用为重点,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科技援助.
  实现“十二五”科技改革发展目标,进而在下一个5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坚定信心,奋发有为,为顺利完成《“十二五”科技规划》任务、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而扎实奋斗!

三头对外深度融合(六):

民族经济交流的表现和意义
(1)丝绸之路
(2)西部大开发

  一、古老的“丝绸之路”
  中国的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影响最大.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就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此后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沿用至今.丝绸之路在世界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这是亚欧大陆的交通动脉,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同时也是古代中国、印度、希腊三种主要文化交汇的桥梁,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
  二、伊犁地区在古“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地位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地处祖国的西北边陲, 新疆西部, 总面积 5.61万平方公里.西面与哈萨克斯坦接壤, 边境线长421公里.伊犁历史上是“丝绸之路 ”北道要冲, 是向西开放的门户, 有“塞外江南”、“瓜果之乡”的美称.欧亚大陆桥的贯通, 使伊犁成为中国通往欧洲的陆上通道, 伊宁作为伊犁州的首府,其战略地位更显十分重要, 是中国西北的屏障.
  三、“新丝绸之路”的构想
  中国古老的“丝绸之路”是公元前2世纪以后的1500年间联系欧、亚、非三大洲唯一的陆上国际商道,一度辉煌无比,曾成就了古代东西方文明和谐交流的佳话.而现在,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在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这条古老的丝路有望复兴,“新丝绸之路”呼之欲出,重新构建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便捷通道.中国境内一号线路“京疆经济道”起于北京、天津;二号线路“鲁疆经济道”起于连云港、日照;三号线路“沪疆经济道”起于上海;四号线路“广疆经济道”起于香港、深圳、广州;五号线路“川疆经济道”起于成都.以上五条“经济道”及其沿途城市,由中国境内的铁路、公路、航路干线联通,组成中国内陆“新丝绸之路经济网”,经新疆西行穿越中亚、西亚地区,连接欧洲的铁路网,抵达荷兰的鹿特丹、比利时的安特卫普等欧洲口岸,形成“超级国际内陆经济道”.“新丝绸之路”的崛起,将为中国经济特别是陕、甘、宁、青、疆西部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并将把更多的实惠,带给东、中、西部的百姓.
  中亚地区是这条欧亚大动脉的枢纽,而地处中亚腹地的新疆伊犁地区,长期以来都与中亚五国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和联系.因此,我们提出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府伊宁为立足点,以中央实现少数民族“富民固边”的思想为指导,构筑改革开放时期的“新丝绸之路”,以振新民族经济发展,推动西部大开发进程,建设和谐社会.
  (一)构筑“新丝绸之路”的意义
  1.有利于深入进行西部大开发
  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丰富的自然资源是西部省区共同的优势,也包括新疆,但新疆真正无可替代的是有别于西部其他省区的、能够构建西出通道的区位优势.而伊宁独特且重要的地理位置,更是成为了西部开发中最具潜力的宝地,必将在东西合作中,成为祖国西北边疆最先发展起来的一个地区,从而推动其他地区的发展.
  2.有利于实现本地区的双向辐射
  新疆在我国发展和稳定大局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战略地位,而伊犁地区则是新疆战略地位体现的主要载体.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在欧、美、日等国际市场受到较大程度影响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与中亚、南亚、西亚经济有很大且长期的互补性,有着广泛深入拓展的空间.中国能源和矿产资源的短缺,需要通过进口,而这些短缺的能源和矿产资源恰恰是中亚国家拥有较多的资源.石油、天然气、铜、铅、锌等在中亚国家都蕴藏丰富.而中亚国家作为内陆国家,在交通、资金和技术方面也需要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的帮助.
  构筑一条新发展时期的“新丝绸之路”,能有效地实现以中亚为市场辐射的经济圈,同时也可以直接承接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将沿海地区中对中亚地区的贸易产品生产基地设在伊犁,直接出口中亚,继而重新筑起我国改革开放时期的“新丝绸之路”.
  3.有利于探索“富民固边”新模式,建设和谐社会
  中蒙、中朝、中缅等边境状况的实践充分证明,发展是长治久安、有效抵御分裂势力影响的基础,少数民族“富民固边”的新模式的实质就是以发展促稳定,以稳定保发展.伊犁地区与哈萨克斯坦、蒙古国、俄罗斯接壤,与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历史联系密切,经贸往来频繁.生活在这些地区的居民语言相通、生活习俗相似、宗教信仰相同.经贸合作也能促进文化传播.融合是和谐的基础,越深度融合,繁荣发展,互利双赢,越能保证边境安宁稳定.
  (二)“新丝绸之路”内容构想
  1.形成以伊宁为中心的中亚物流中心
  伊犁地区沿边有霍尔果斯、巴克图、吉木乃等8个国家一类口岸,特别是霍尔果斯口岸,已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公路口岸.伊宁市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首府城市,是全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临近霍尔果斯、都拉塔、木扎尔特三个口岸,自古以来就是祖国内地与中亚、西亚的交通咽喉和商贸集散地,扼东西交通之要冲.1992年被中央确定为沿边开放城市,是祖国西部最大的沿边开放城市,是新亚欧大陆桥西部桥头堡和连接中亚的主要窗口.
  目前,乌鲁木齐已经成为辐射中亚的商贸中心,这个地位是确定的.伊宁的更大优势在于建立面向中亚的物流中心,这一优势是新疆其他地方不可比拟的,甚至比乌鲁木齐更有优势.因为物流中心所服务的对象不仅仅是商贸业,更重要的还在于产业基地,主要是出口加工,而伊宁市必然会成为新疆重要的出口加工基地.建设国际商贸中心,伊宁市的城市支撑目前虽已有规模,却略显不足,那是三、五年以后的奋斗目标;但建立国际物流中心,伊宁市已具备城市支撑的各项基础和条件.以建立进出口商品集散地为目标,突出货物集散、配送和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形成高层次、规范化、适应货物流通快速发展要求的大物流区域.
  2.扩大中国对外贸易
  当前,中亚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新兴市场之一.在全球传统出口市场一路下滑的大背景下,我国面向中亚的对外贸易不降反升.近几年,伊犁自治州实施的“外贸强州”战略取得突破性进展,外贸进出口屡创历史新高,为自治州的“十一五”规划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08年,伊犁州直对外贸易额首次位居全疆第一.
  中亚五国每年需要从中国大量进口纺织品、轻工产品、食品、机电、音像制品等;中国需要从中亚国家进口的主要是钢铁、铜、铝、羊毛、皮革等原材料产品.我们要进一步优化进出口结构,加快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积极扶持地方产品出口,努力扩大外购产品出口规模,坚持“外引内联、东联西出、西来东去”的方针;同时要加快调整进口结构,改变原来“重出口、轻进口”的观念,积极引导企业加强先进技术设备、国内紧缺的原材料及资源和环保产品的进口,以促进对外贸易又好又快的发展.
  随着精伊霍铁路(精河-伊宁-霍尔果斯口岸)的建成运行,依托伊宁火车站、伊宁航空港、国道218线形成的立体通商网络,伊犁地区的地缘优势进一步凸现,将成为新疆与中亚国家经贸往来重要的中心,必将在中国西部形成一个资金、人才、商品、信息集聚的高地,形成面向中亚,辐射西亚、南亚的商品集散中心、经贸信息中心、文化交流中心.
  3.加快振兴本地经济
  (1)加工制造业的振兴
  将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把生产基地设在本地区,产品直接出口,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就业岗位,如棉制品加工、水果产品加工等.国内已有不少大型企业将制造工厂直接设在了伊犁,生产的产品直接出口中亚地区.如四川长虹集团就与新疆伊犁物源公司联袂,在新疆伊犁地区霍尔果斯口岸建立长虹彩色电视机组装厂,产品全部出口中亚国家.据长虹集团的负责人称,电视机在中亚国家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而且中亚市场对长虹品牌非常认可.在霍尔果斯口岸和在伊宁建立电视机生产基地,是长虹的战略选择之一.
  (2)旅游业的创新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有欧美和日本、韩国等地游客提出,希望新疆能够开通丝绸之路北道旅游线路.据自治区旅游部门的人士介绍,丝绸之路中道的旅游开发已经很成熟,南道基本荒芜,目前还不具备大规模开发的条件,而“丝绸之路旅游”又急需更新换代的产品,因此,古老的丝绸之路北道旅游开发势在必行.而伊犁作为丝绸之路北道上的重要地区,区内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旅游业也成为其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来自伊犁州的统计显示,2007年,旅游接待人数达到495万人次,旅游收入6.8亿元,拉动相关行业收入增长29.2亿元.
  ①合理规划地区内部旅游
  素有“塞外江南”美称的伊犁,既有雪山冰川、长河落日的雄浑,又有桃红柳绿、渔舟晚歌的景象.巍巍天山作屏,滔滔伊河为环,是古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新亚欧大陆桥中国西部的桥头堡,东西方文化交流荟萃之地.大气磅礴的秀美山川本是亘古自然的造化,一经同绚丽多姿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灿烂悠久的历史人文相结合,再引入精巧别致的现代气息,必将游人络绎,带来源源财富.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将以那拉提草原风情游为龙头,以伊宁民俗风情游为核心,以霍尔果斯口岸边境游为突破口,大力开发“自然生态游、历史文化游、民俗风情游、冬季冰雪游、跨国边境游”五大产品体系,力争两年内将那拉提旅游景区建设成国家5A级景区,成为中国的“旅游名州”.
  ②积极联合跨区域旅游
  早在2006年,来自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五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的五十多名专家学者及文物管理部门人员就在新疆吐鲁番达成了“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吐鲁番初步行动计划”. 丝绸之路联合申遗是整个亚太地区第一个作为“文化线路”申报的世界遗产,一旦申报成功,将为丝路沿线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发展带来崭新的契机,伊犁作为丝路上重要的必经之地,和相邻的其他中亚国家可以联合起来,做大做强跨区域的国际旅游产业.
  ③开发多元化旅游商品
  伊犁传统的旅游商品主要有冬不拉、草原石人、哈萨克、维吾尔族服饰、民族餐饮用具,全国知名的素有“新疆茅台”美誉的伊犁大曲和伊犁苹果,还有哈萨克族的手工刺绣、木雕、羊角鞭,锡伯族香袋、伊宁马鞍等旅游商品,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极富装饰性,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与此同时,伊犁可以充分利用口岸众多的优势,将旅游纪念品的内容扩充到周边其他国家和地区,让游客能很方便的购买到来自俄罗斯、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土耳其等国家的商品,如哈萨克斯坦的香烟、俄罗斯的套娃、具有伊斯兰风情的头巾等等.旅游商品类型多样,能更大程度上刺激旅游者的购买欲望,从而也能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
  4.加强民族间文化交流,实现“富民固边”
  伊犁的主体少数民族为哈萨克、维吾尔、乌孜别克和塔吉克等民族,与中亚五国的主体民族形成众多跨境而居的现象.他们语言文字相通,风俗习惯相近,宗教信仰一致,行为方式近似,这种历史造就的深厚的民族、宗教、文化情结和长期以来密切的不间断的经济社会文化联系,形成了向中亚开放独特的、深厚的人文资源优势.
  地区间有计划地开展区域文化、学术、艺术交流,策划和举办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单项或综合性体育比赛、运动会,这些都能加强民族间的文化交流,稳定边境社会,共建和谐环境.
  5.打造“中亚经济圈”的桥头堡
  2008年10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第七次总理会议在与我国新疆伊犁大面积接壤的哈萨克斯坦举行.会议表现出成员国多种更务实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合作需求,其多种需求给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新疆伊犁带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特别是温家宝总理在会上的讲话和四点建议,更成为推动伊犁乃至新疆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强大动力.
  四、结语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党中央正确方针路线的指引下,新疆的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以伊犁为桥头堡构筑起的“新丝绸之路”,顺应时代的潮流,在合作中求发展,共同推进西部大开发进程.我们相信在党和国家的关怀支持下,在上海合作组织的大力推动下,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这条“新丝绸之路”必将会迈向成功,一个更加美丽富饶的伊犁,将以崭新的形象和无穷的魅力展现在世人面前.
  (伊宁市委宣传部供稿) (本文来源:人民网 )

三头对外深度融合(七):

科技创新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作用
从 1科技在文化中的作用 2文化传播与交流 3文化发展与创新 三方面来答 8分 大概三四个点 急!

科技创新的本质特征是促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核心内涵是不断提升文化发展的科技含量,重点内容是打造文化科技产业链.科技创新一方面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过程中发挥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在推进文化创新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推进文化科技创新的基本路径:实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个层面的文化科技创新工程,推动文化创意、技术创新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强化创新型文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并发挥重大科技项目的带动作用,加强文化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三头对外深度融合(八):

解决一个大气压强的问题
假设在我们学校有一个教室完全密封,不是说气体压强由深度决定吗,那外头几十千米高的深度,和屋里的两三米,当然屋里头空气压强小,外头空气压强大,教室会被挤扁啊!

大气压强在各个方向都有——互相抵消,就是这样.举个栗子:你见过密封的罐头自然压扁么?(这位同学想多了)并且这里说“深度”不合适吧.气体压强不是有深度决定的啊亲,它只于高度有关,高度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压越低.望采纳!祝学习进步!

三头对外深度融合(九):

结合对立统一规律,谈谈你对于我国改革开放的认识【三头对外深度融合】

  中国共产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是有其深刻的国内国际背景的.必须充分认识改革开放的目的和性质.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必须坚持改革,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判断改革和各方面成败得失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在改革过程中要始终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新发展和我国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三头对外深度融合(十):

英语翻译
“三网融合”是社会各界多年来一直关注的一个焦点和热点.以三大业务业分割三大市场的时代已经结束,“三网融合”已成为信息业发展的重要大趋势.

Merger" is the community has for many years been a focus of concern and hot spots.To the three major business industry segmentation of the market three times over,"the three network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industry has become the major trend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fanwen928268/

推荐访问:三次产业深度融合 产学研深度融合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