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英雄議論文

来源:论文 时间:2018-12-02 11:00:06 阅读:

【www.zhuodaoren.com--论文】

崇尚英雄議論文(共8篇)

崇尚英雄議論文(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以“心灵伟大的英雄”为话题,自拟题目,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罗曼•罗兰在《〈名人传〉序》中说:“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在今天这样一个不少人崇拜物质的时代,你还会去关注“靠心灵而伟大”的人吗?你崇尚他们的“英雄精神”吗?

【等级作文】
我眼里的真英雄
常听说,某某伟大,因为某某成就了一番事业;某某伟大,因为某某升官并发了财。于是有人认为这些人就是英雄人物。其实,自古以来,就不是以成败得失论英雄的。真正的英雄应该是心灵的伟大与崇高者。
回首中国革命走过的漫长历程,谁也不能否认毛泽东是伟大的英雄。他在革命危急关头,力挽狂澜,指引中国革命走向光明,成为新中国的缔造者。如果没有这样的英雄,中国人民可能还要在黑暗中摸索很久。毛泽东之所以成为英雄,原因就在于他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博大胸襟和高瞻远瞩的目光。历史上的“唐宗宋祖”,便“稍逊风骚”;而“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也是“只识弯弓射大雕”。
带领中国人民迈向富裕生活的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更是全世界公认的英雄人物。一首《春天的故事》唱出了中华儿女对这位老人的无限深情和敬意。邓小平之所以成为中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原因也在于他有放眼世界的博大胸襟,把中国这个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大潮。如果没有这样的英雄,中国人民又怎能走上富裕之路?
毛泽东、邓小平这样的伟人,改变的是一个时代,他们拥有博大的胸襟,产生了博大的思想,而博大的思想又使他们成为真正的英雄。
一部《三国演义》记载了众多的历史人物,或许有人会说,那里面的许多人物都是英雄。曹操不是英雄吗?当然不是,曹操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奸雄,因为他为了一己之私“挟天子以令诸侯”,不惜发动战争,屠杀生灵。周瑜是英雄吗?也不是,因为他心胸狭窄,气量太小,不能容人。诸葛亮是英雄吗?也不是,因为他充其量只是智慧的化身。关羽是英雄吗?更不是,他只是一介武夫。其他历史人物也都不能称为英雄,他们与真英雄的区别就在于他们想的做的只与他们那个集团利益的得与失有关,而不是普天之下人民利益的得与失。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体现了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博大胸襟,从忧国忧民不为个人私利的角度来说,杜甫才是封建时代的真英雄。正如罗曼•罗兰在《〈名人传〉序》中所说:“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
总之,我认为:只有靠心灵伟大的人,才是真英雄。
 (本文原始得分:93)
【批阅意见】
引述有关涉及国家大业材料的议论文,往往容易落入空套,甚至变成空洞的政治说教。本文的可贵之处,却正在于取材虽大,并不空泛,反而显现较为开阔的视野与大气,避免了枯燥的教条罗列,从而显出一定的文采与气势。作者紧扣住“博大胸襟”这一论说点,集中表达了对“真英雄”的理解,也表露了他真实的思考与感受。
当然,本文对历史人物的评说也有些瑕疵。以是否考虑“普天之下人民利益的得失”这个标准来衡量《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也许过于苛求,值得推敲。评价历史人物(更何况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人物)是较为复杂的问题,要想在一段文字中对几个人物都作出精当的评价,是很难的。尽管如此,作者如此直言他们不是英雄,还是值得鼓励,毕竟我们也不能苛求中学生如历史学家那样评说历史。作者着力表述“我眼里”的英雄,把自己的所思所感和盘托出,表露真性情,毫不虚饰,倒是增强了本文的个性色彩。可评90分左右。

崇尚英雄議論文(二):

明是非,知荣辱 作文

这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时代。无论是父辈,还是正在成长中的我们,都会将时代精英、先进模范,作为自己一生学习的楷模;在我们的内心世界里,都有过自己叱咤风云的英雄梦。

其实,价值观念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改变,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是崇尚保尔·柯察金,还是崇尚比尔·盖茨,去追捧雷锋还是去追捧刘翔,都不是对与错的问题,关键是我们应该从他们的身上学什么,怎么学。

对比不同时代让人们崇尚的英雄,尽管他们的壮举不同,但是他们身上都有着许多同样的特质,比如炽热的爱国情怀,敬业爱岗的精神,充满爱心的奉献等等。

现在,我们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讲社会主义荣辱观,并非唱高调和空谈,诸如热爱祖国、诚实守信之类的基本准则,其实就是最为基础的道德标准和价值判断。明是非,知荣辱,将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极大的影响,是其未来发展的坚实基础,是我们走向成功的路标。

价值观的建立和荣辱观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从小事做起,坚持不懈的过程。每一天,我们都可能面临着是非荣辱的选择:考试中,有一道题我不会答,是作弊得高分,还是承认自己不会而去努力补习;路过十字路口,是停下脚步遵守信号灯,还是快步抢行……

同学们,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正在茁壮成长,确立什么样的是非标准,坚守什么样的荣辱判断,将决定国家的未来和自己的人生。

举手之间,都是善、恶、美、丑;

点滴之中,均有是、非、荣、辱。

明是非,知荣辱,少年的信念将奠定人生的基础。

崇尚英雄議論文(三):

知荣明耻 作文【崇尚英雄議論文】

这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时代。无论是我们的父辈,还是正在成长的当代青年,都会将民族英雄、时代精英、先进模范,作为自己人生观最初形成时的学习楷模,行为标杆;在内心世界里,都有过自己叱咤风云的英雄梦。但是,人们又分明发现,当代青年崇尚的英雄,追捧的楷模,与父辈相比,有着很大的差别。有些在上一代人心目中不可动摇的英雄,被青年人所质疑;而许多当代青年推崇的偶像,也为中老年人所不齿。
这究竟是代沟问题,还是是与非、美与丑、荣与辱颠倒的问题?我们觉得,这不是事情的本质。因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影响,对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都会打下时代的深刻烙印,其荣辱观也就有不同的体现。在一个开放、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社会,年轻人接触到越来越多来自不同文化的东西,从日本漫画、韩国电视剧到美国大片,这些外来文化夹带着它们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对年轻人产生影响,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他们的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与此同时,中国传统文化的很多东西,比如儒家的道德伦理观,温良恭俭让等行为方式,对年轻人影响变得越来越小。在没有战火硝烟的成长环境中,董存瑞、保尔•柯察金已变得那么遥远模糊;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使比尔•盖茨、周杰伦却显得那么耀眼夺目。我们该以怎样的价值判断面对复杂的社会变革,在冲突矛盾中坚守怎样的道德原则?什么样的英雄应该成为我们追崇的对象,人生的标杆?其实,价值观念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改变,是很正常的现象。崇尚保尔•柯察金还是比尔•盖茨,追捧雷锋还是刘翔,都不是对与错的问题,而关键是我们当代青年在他们身上学什么,怎么学。如果我们羡慕比尔•盖茨的财富世界第一,自己也渴望一夜暴富,幻想能过上纸醉金迷的生活,那必然使我们的人生观扭曲,荣辱观颠倒。
对比不同时代让人们崇尚的英雄,尽管他们壮举不同,业绩迥异,但在他们身上同样有着许多共性的特质,比如炽热的爱国情怀,敬业爱岗的精神,坚韧不拔的信念,恪尽职守的坚持,诚实守信的品格,艰苦奋斗的历程,充满爱心的奉献,等等。离开里面的任何一条,恐怕他们就不会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也就不会成为英雄。这些共同点,就是我们崇尚英雄最为基础的价值理念,是对不同时期偶像人物的共同选择。
现在,我们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讲社会主义荣辱观,并非唱高调和空谈,诸如热爱祖国、诚实守信、团结互助、辛勤劳动、遵纪守法之类的基本准则,其实就是最为基础的道德标准和价值判断。这些东西,将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影响,是其未来发展的坚实基础,是我们走向成功的路标。
年轻人正处于价值观形成时期,其品性人格也尚在培养塑造之中,现在选择什么榜样作为学习的楷模,坚持什么样的荣辱判断,决定的是自己未来人生。
恐怕每个人都能随口举出这样的例子: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学生时代的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奋发读书。少年时的信念和理想,决定了这些大人物日后的成功。即便不谈这些名家典故,我们自己都会有这样的经历:体现在日常的一些习惯,一些规则,一些观念,是怎样影响着我们此后的选择。
很难想像,一个在简历中“注水”的大学生,能够在工作中诚实守信;一个好高骛远的年轻人,能够突然有所成就;一个连自己的亲人都不知道关爱者,能够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
同个人成长一样,价值观的建立和荣辱观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从身边小事做起,坚持不懈的过程。每一天,我们都可能面临是非荣辱的选择:今天考试,有一道题我不会答,是作弊得高分,还是承认自己不会而去努力补习;路过十字路口,是停下遵守信号灯,还是快步抢行;看到别人有困难,是热心相助,还是冷漠处之;面对艰难,是自强不息,还是自暴自弃、碌碌无为。
所以我认为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爱党爱国,爱校爱集体,不忘历史,勇挑重担,不做有损于国家、社会和集体利益的事情。勇敢肩负起当代青年建设国家的历史使命。
二、服务社会,甘于奉献,乐于助人,不计个人得失,反对自私自利。在奉献中体现自身价值,立志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祖国和家乡的建设贡献力量。
三、勤奋学习,锐意创新,砺练本领,提升素质,反对愚昧无知。努力在知识创新、素质拓展上下功夫,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
四、尊重劳动,珍惜成果,不怕苦、不怕累,反对好逸恶劳。以脚踏实地的作风投身于社会实践中,努力营造热爱劳动的良好氛围。
五、团结友爱,互助相长,倡导奉献,积极进取,反对不文明行为。促进人与人相互关爱,共建文明社会。
六、树诚信意识,养诚信习惯,担诚信责任,反对见利忘义。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搭起诚信的桥梁。
七、知法守法,学法护法,明辨是非,反对违纪违规现象。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遵守校纪校规,维护良好秩序。
八、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崇尚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养成厉行节约的习惯。
举手之间,是善恶美丑;点滴之中,有是非荣辱。
明是非,知荣辱,少年的信念将奠定人生的基础。

崇尚英雄議論文(四):

围绕真善美,弘扬社会正气写一篇900字的作文.

城市公交驾驶员的职业道德是指驾驶员在参加职能活动中,从思想到行为应当遵循的道德范畴和行为准则,在改革开放和讲竞争、求效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驾驶员职业道德出现了各种纷繁复杂,纵横交错的职业心理,我们的道德观,价值观也发生了各种改变.一些人的所作所为跌过了社会道德底线.使好心、做好事、救他人反而给自己惹麻烦的事件时有发生.一些人往往见死不救、遇难不帮.除了少数人本来就麻木不仁以外,许多人不敢或者不愿给自己惹上麻烦.
弘扬社会正气、倡导文明新风,是全社会应该努力的方向,我们215路驾驶员蒲小立的英雄事迹被西安人民广播电台设置为典型案例,喜获2012年一季度“百姓英雄”称号.
当大家看到蒲小立的喜报时,都在谈论道德问题,崇尚英雄等话题,极大地鼓舞了这个不断扩大驾驶员队伍的士气 ,蒲小立这位“百姓英雄”不仅在职工中树立了一个标杆,也在职工中提倡了一种导向、追求,使“百姓英雄”充分发挥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使更多的驾驶员有信心弘扬社会正气,倡导文明新风,争做传播城市精神文明的使者

崇尚英雄議論文(五):

我也追星 作文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敬的人。这些人,可能是伟人、专家、学者……我心中崇敬的人就是贝多芬。
贝多芬,全名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是十八世纪后期以来世界最著名的德国音乐家。1792年到音乐之都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他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曲《悲怆》、《月光曲》、《暴风雨》、《热情》等等。他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后人尊称为“乐圣”。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钢琴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最后一位,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我崇敬他的坚强性格。虽然他失聪,但是他于1803年完成的《第三交响曲》,说明他没有放弃他深爱着的音乐事业,这种永不放弃的精神正是我崇敬他的原因之一。我崇敬他那百折不挠的意志。贝多芬的一生是坎坷的,1797年后,贝多芬患了耳聋病,病情逐年恶化。对一个音乐家说来,再没有比这一打击更沉重的了!当他真切地感觉到自己的耳朵越来越聋时,他几乎绝望了。人生似乎不值得活下去了: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还有比听不见他喜欢听而且靠它生活的甜美声音更不幸的事情吗!但正是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他创造出一首首让世人折服的音乐巨作。这些作品,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我崇敬他的伟大贡献,他是人类艺术上最伟大的创造者之一。他一方面有着卓越的音乐天赋、另一方面他那百折不挠的意志,形成他作为音乐家的特殊品质。他通过自己的创作,特别在他的九部交响曲中,反映了那个时代伟大的人民运动和最进步的思想。他以时代和个人的命运为题,他的九首交响曲像珍珠一样永远闪闪发光。
贝多芬,是我心中的明星。他的坚强,让我为了我心中的一个梦想而努力,我们应该用全部力量与未来任何困难勇敢搏斗。只要我们心中有那一盏盏不灭的灯,我们就能镇静。从容地向它奔跑,虽然有时荆棘会刺破我们的脚,虽然有时会有小河阻挡我们前进的路,但坚毅是坚不可摧的,它的坚固比得上任何一座碉堡。

崇尚英雄議論文(六):

作文给(英雄人物)的一封信怎么写

杨利伟叔叔:
您好!
你的名字早已是家喻户晓了,无论谁提起您,总要竖起大拇指称赞到:“好样的,航天事业的英雄,中国人民的骄傲.”
二零零三年十月十六日,这天让所有中国人骄傲的日子,让外国人震撼的日子,相信这天对您来说一定有一层特别的意义.对于您,我就像阅读一本《百科全书》,有一千零一个疑问,您在飞机上做了什么?看见了什么?太空是什么样的……
十月十六日早晨,您披着巡天60余万公里的征尘,自天外归来,您首次在太空中度过了二十一个小时,成功返回.是您这位英雄,让中国的航天技术得到了世界的肯定.当您走出舱门时轻轻的微笑和“神州五号”发射时的冲天巨响一样,震撼了中国和世界,当您在太空上飞行的二十一小时里,亿亿万万颗炎黄子孙的拳拳之心和那颗在太空中遨游的中国心一起跳动.我们屏息,我们期待,我们欢呼,我们流泪,之后,您带回了中国的愿望,世界的赞叹,您——回来了,中国——成功了!
灿烂的阳关洒满了中国的航天事业,您正从航天城的大门走出,刹那间,震天的锣鼓敲起来了,航天城霎时变成了“狂欢城”,一张张脸上都写满了笑意.这笑,是您,这位伟大的航天英雄带来的.
杨利伟叔叔,您的成功给中国铺上了一层前进的阶梯.当“神州五号”发射成功的消息传遍世界之时,身在外国的中华儿女异口同声地说到:“别人再不敢小瞧咱们了”.在日本,华夏儿女抓起电话喊到:“我要为‘神州’干杯”!在新加坡,龙的传人从心底呼唤:“飞翔吧,伟大的中华民族”!
杨利伟叔叔,要对您说的话很多很多……千言万语成一句——谢谢您,给中国与成功之间铺上了一座坚固的桥梁.
祝您
给中国带来更多的惊喜!
敬爱的解放军叔叔们:  
你们好!  
我是一名21世纪的小学生.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每当我面对香喷喷的饭菜,漂亮的新衣服看到现在如此和谐的社会……我总会想:现在人民的幸福,科技的发达,社会的和谐……不都是建立在解放军战士的脊背上吗?  
记得有一个同学对我说:“战士们与敌人殊死搏斗,奋不顾身,是不是对青春和生命太不珍惜了?”这个问题让我觉得十分荒唐.我认为,一个人,一个中国人,应该明白世界上最热烈,最伟大的爱是属于为正义与和平而战的军人的.我想:你们曾经生活在前沿阵地的战士,比我们更懂得生活的甜美.可是为了军人神圣的使命,你们甘愿与死神为邻,将一腔热血泼洒在祖国的边疆,用宝贵的生命筑成钢铁般牢不可破的又一座“长城”,让青春在那战火分飞的土地上绽放出灿烂的花朵.这一切都是为了国家的安全,为了亿万人民的幸福!  
记得1952年10月.黄继光在“甘岭战役”上,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罪恶的射击孔,壮烈牺牲了.战士们踏着黄继光用生命开辟的道路冲上山顶,歼灭守敌1200多人.  
当代青年崇尚诚实,崇尚纯洁的美,你们不也是这样吗?有一个酷爱足球的战士,负伤失去了双腿.当他看到他的母亲送给他一个崭新的足球时,他哭了.但继而又自豪地说:“妈妈,我再也不能再绿茵场上奔跑了,在也不能做足球场上的守门员了;然而我却是一个真正的‘守门员’,我用自己的身躯抵挡了敌人那罪恶的枪弹,卫护了我亲爱的祖国母亲……我是幸福的!”我听到这件事后,真为我们的战士感到自豪和骄傲!  
此致  
敬礼!   
         一位敬佩你们的学生:+++【崇尚英雄議論文】

崇尚英雄議論文(七):

文章千古事
要详细一点.

文章千古事
——漫话记叙文写作

孔庆东

唐朝有个诗歌爱好者,人称老杜.一辈子混得不大好,但是心气儿很高.由于安史之乱,颠沛流离了许多时,却庆幸自己“生常免租戍,名不隶征伐.”其实他不过在工部当过一阵国家公务员,享受了些个福利待遇,于是就咬定牙根吃秤砣,赤胆报国.他居住的茅屋透风漏雨,冻得夜里睡不着,心里想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老杜不过是个封建社会中层官僚,究竟靠着什么精神支柱使自己活得如此苦中作乐,如此境界超迈,如此鲁迅雷锋焦裕禄呢?有句诗透露了这个奥秘:“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人生是短暂的,穷达是相对的.但文章是可以跨越时空、指向永恒的.中国古人很早就识破了这个玄机,所以孔子可以视富贵如浮云,司马迁可以忍辱而偷生.他们知道,自己的生命会流动在自己的文章里,千古奔涌.魏文帝曹丕一语道白了这个真谛:“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也.”把文章视为“不朽”之路,这使得中国早早就成为了文章大国.中国人把生命中最精华的部分贯注到了文章里.从遣词造句,到布局谋篇,从微言大义,到草蛇灰线,中国的文章群星璀璨,气象万千.仅以记叙类文章来说,无论写人还是记事,无论志怪还是列传,都穷精极微,言深旨远.用道家的话说,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用儒家的话说,则是“极高明而道中庸”.
中国记叙文之妙,要举例子,那是恒河沙数.随便先举个鲁迅的《范爱农》吧.这篇文章若放到古代,那就是《范爱农列传》.鲁迅是写列传的高手,最有名的是阿Q列传、孔乙己列传、祥林嫂列传等.不过那几个传主均非历史真人,属于先生凭空杜撰的,因此现在叫小说,一般不再跟“记叙文”一块混事儿.不过咱们心里要明白,“小说”本来也是“散文”,虽然分出去单过了,可爹妈还是要认.按照中国的老规矩,天下的文章只有两种:散文和韵文.不讲究韵律之文,便是散文.散文里写人记事的,叫记叙文.小说不过是“虚构的记叙文”而已.当然,韵文里也有“虚构的记叙文”,但那不叫小说,人们给另外起了些个名,叫“叙事诗”,叫“弹词”,叫“大鼓书”什么的.所以,咱们不要被咱们自己发明的种种名目给迷惑了.孔夫子当年在“驷马难追”驾校给学生们上“赶车技术”专业课的时候说:“咱们车老板儿的眼睛,要风吹不昏,沙打不迷呀!”(电影《青松岭》台词)赶大车如此,看文章又何尝不是这个道理呢?
所以说,《范爱农》跟《孔乙己》,在“文理”上是相通的.你说历史上没孔乙己这么个人,可是你又对这个形象终生难忘,那不就等于有这么个人吗?你说范爱农是个历史上的真人,可也许哪天出来几个专家一考证,说范爱农本属虚构,而孔乙己倒确有其人.那又如何解释呢?
其实无论真实还是虚构,我们都是依靠各种“叙述”来判断的.叙述学的道理很复杂,我们不在这里展开探讨.咱只说一点:小说跟记叙文一样,都蕴涵着和遵循着叙述学的普遍规律.我们觉得是虚构的叙述文字,就叫小说,反之就叫记叙文.倘若遇到不容易判断是否虚构的,或者虚虚实实比例模糊的,搞不准七实三虚还是七虚三实的,往往就可以脚踩两只船,或曰小说,或曰散文.比如鲁迅的《一件小事》,有记叙、有描写、有议论、有抒情,又是第一人称,写得老实巴交的,跟鲁迅的个人生活也吻合,那就可以看成散文.但叫它小说也未尝不可,因为有人物、有情节、有场面,而且文章本身无法证明实有其事,第一人称也是近代以来小说家的惯用伎俩,特别是鲁迅自己把它编入号称“小说集”的《呐喊》,所以很多教科书都视之为小说.
再说《范爱农》,查鲁迅生平和中国近代史,确实有这么一位老兄,大体事迹基本可靠,鲁迅又把它编入号称“回忆散文集”的《朝花夕拾》,那么应该归属散文无疑了.可是文章里的“回忆”颇有“艺术加工”之嫌,这个古怪而孤独的范大哥,不免令人联想到鲁迅的小说人物吕纬甫、魏连殳之流,刻划手段何其相似啊.另外,范大哥在文中称呼作者“老迅”,这分明是不合实情的,因为那时的周树人先生还没有发明“鲁迅”这个笔名,范爱农只可能叫他“老周”、“豫才兄”或者“周老大”、“周扒皮”什么的,绝不可能未卜先知地叫出《狂人日记》作者的昵称来.所以说,百分之百真实的散文是没有的,百分之百真实的回忆也是没有的.真不真,关键要看诚不诚.古人强调“诚于中而形于外”,内心真诚了,虚构出来的东西也流芳千古,内心不诚实,句句大实话也一样面目可憎,用鲁迅评论某部小说的话说:其诞生就是死亡.
小孩子爱听寓言不爱听社会新闻.寓言虽然是虚构的,却能够直接刺透人生的真实,社会新闻是“写实”的,却往往遮蔽掉生活的本质.成年人跟小孩儿相反,自以为理性了、成熟了,看不起寓言,喜欢看社会新闻,以为里边说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事儿,其实恰恰是不自觉地逃避了生活的真实,把浮嚣的浪花当成全部的大海了.
可见,《范爱农》这样的文章,里边有几分真实、几分虚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那份“修辞立其诚”的写作态度.《范爱农》写得好,写得栩栩如生、感人肺腑,这不就是作者对朋友的一片赤诚么?能够让你所喜爱之人的名字深入人心、长久流传,这便是最大的真诚了.古人说最大的孝顺不是听父母话、养父母老,而是“扬名显亲,光宗耀祖”,而一切道德功业都是依靠文章得以传承的,那文章岂不就是“千古事”么?
鲁迅善于为虚构人物作传,也善于为真实人物作传.除了范爱农,他写的韦素园、章太炎、刘和珍、柔石、藤野先生、长妈妈,不也“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么?郭沫若先生评价蒲松龄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我们可以借用这句话说,鲁迅先生是“写亲写友高鬼一筹”.
中国现当代作家里写人的高手,大概能组成一个加强排.汪曾祺在这个排里,至少可以当个副班长.不过汪曾祺分不清自己写的是小说还是散文,人家说是什么他就表示同意,散文集小说集都编得有点乱——从孔子到鲁迅,高手都是这样的.比如他写的《故乡人》,你要非说是小说,也没人跟你抬杠.好比买千里马,能够日跑千里就得了,你非得计较是黑是黄是公是母,也没人拦着,你自己尽管研究着.也有一路好心的学者,给这种文章单起了一名,叫“散文化小说”.北大的小说理论专家马振方先生认为:“散文化小说,是小说园林中一座精致的小洋房.”这个比喻十分精彩.我们应该从“精致”二字入手,去体会、去品鉴.忘了名目去看文,再忘了文去看人,最后人文俱忘,得到一片光明澄澈的心,这才是语文的高尚境界.禅宗所谓“过河拆桥”,庄子所谓“得鱼忘筌”也.
想把一个人物写好,方法有很多.但是挖空心思去琢磨“方法”,又不一定能够写好.鲁迅和汪曾祺都不是先设计好了“方法”才去写作的,他们首先是“要写”,然后才是“会写”.鲁迅说“吟罢低眉无写处”,老舍自称“写家”,他们是何其看重那个“写”啊.如果我们对于笔下的东西没有“要写”的心情,那种种“方法”恐怕都无用武之地,最后恐怕采用的方法都是“挤牙膏”.老杜迫切地要写一写“石壕吏”,于是拿起笔来就写道:“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侯方域真挚地要写一写“李香君”,于是开篇便说:“李姬者,名香……”但是你说他们没有“方法”么?当然是有的,如同我们走路和吃饭,似乎是不用动脑的自然动作,但其中自有大方法在,而且是“炉火纯青”的方法.西方人看中国人使用筷子,觉得神奇高超,仔细研究其使用方法,编成《中国魔棍之操作基本原理及实用技巧》出版.古代有个很崇尚“与国际接轨”的青年学者,跑到赵国首都去学习走路,由于太注意“方法”,把腿学残了,后来就改行卖拐了.
心中有东西要写,才能避免没话找话,无病呻吟.“要写”好比一盏明灯,把你所写的那间屋子照得亮堂堂的,下边具体“怎么写”,就不难纲举目张了.现在的人写文章,经常不是自己“要写”,而是别人“要”自己“写”.例如老师命题的作文,领导布置的报告,给单位起草的计划,请太太审查的检讨……因为心中不大爱写,就往往在“方法”上开动脑筋,结果很容易导致文风恶化,“良心大大的坏啦”.社会上某些怪招迭出的作文辅导班,更是在歪门邪道上发挥了推波助澜的效用.20分钟就写出一篇妙笔生花的奇文,这样的“快餐学生”长大后真正有成就有德行的,笔者既没见过也没听说过.
其实古往今来的好文章,多是平铺直叙的.
“惟十有三年,春,大会于孟津.”很平实吧?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很朴素吧?
“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十八日,段祺瑞政府使卫兵用步枪大刀,在国务院门前包围虐杀徒手请愿,意在援助外交之青年男女,至数百人之多.”有啥说啥吧?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堂堂正正吧?
目的明确、充满自信的好文章,根本用不着在写法上故弄玄虚.巴金先生多次强调自己是“无技巧”作家.“写作目的”明确了,“写作方法”往往会随之涌来,水到渠成.你看司马迁写了那么些列传,体例、方法都差不多,却不使人因为“雷同”而感到厌烦,这里的关键在于他知道为什么要写,他要让笔下的人物随着文字“藏之名山,传之后世”.他把一些反抗正统秩序的“自掌正义”之士写入《游侠列传》,这本身就是惊世骇俗之举.至于具体写法,如同评书里常说的,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朱家的材料少,就简略些;郭解的材料多,就详尽些.关键是通过这些“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的游侠,写出了“缓急,人之所时有也”这个重大的人生命题.当法律不能保护个人的时候,当正义遭受摧毁的时候,当世道善恶不明的时候,如何拯救我们的灵魂,一部《史记》深深触及了这个千古疑问,因此它才超越了一般的“帝王家谱”,成为历史著作中的翘楚.写记叙文者经常担心自己会把文章写成“流水帐”,其实形式上的流水帐不一定是缺点,或许还可能是“大巧若拙”的一种表现,真正值得担心的是思想上的流水帐.鼓吹那些用华丽的辞藻、跳跃的文句、刁钻的视角写出来的毫无思想冲击力的时装模特式的所谓“美文”,其为害恐怕是相当深远的.
记事跟写人的道理差不多.写人要写灵魂,记事要记本质.“本质”是个哲学词儿,纠缠起来说不清,那咱们换个说法,就是你想通过记叙那件事情干点啥?过去的长篇小说,前面的“内容提要”都写着“通过”什么什么表达了什么什么,歌颂了谁谁,鞭挞了谁谁,显示出了啥啥啥……看多了比较烦,后来就都不这样写了,都改成花里胡哨的一堆格言警句,勾引人先买回家去再喊上当.其实回想一下,以前那种写法老老实实,有一说一,道出了记事的“本质”.
比如5分钟内发生的一件事,可以写成多长的文章?十个字可以,百字可以,千字可以,万字也可以,甚至一百万字也可以!如果你不抓住“本质”,你就可以无穷地分解那5分钟,一直写到地老天荒.有个大学生上午在宿舍睡懒觉,班主任去找他,他说:“我数十个数就起来.”于是他数着:“1,2,3……7,8,9,9.1,9.2,9.21,9.22,9.221……”他可以随时结束,也可以永远数下去,因为0到10之间存在着无穷多个点.事件也是这样,任何“一件事”都包含着“无数件事”.在事件的迷宫里不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那你就会变成个没头的苍蝇,所以说,“路线是个纲”啊.你看看《三国演义》前半部写了多少年间的事情,后半部写了多少年间的事情,你就会明白,记事的能力,其实也是我们驾驭世界的能力.曹丕同学讲的“经国之大业”,一点不夸张啊.《勾践灭吴》,那八位美女献给吴国太宰嚭的部分,写成个十六集连续剧没问题吧?但是作者没那么低级趣味,他要表达的是什么?他要表达的不是“勾践灭吴过程中的轶闻趣事”,而是“勾践通过采取哪些得力措施”最终“遂灭吴”,进而启示读者“吴何以灭,越何以兴”.所以你看作者删繁就简,只写了几个方面,喀喀喀,数了不到十个数,勾践就起来了.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会奇怪萧红《一条铁路的完成》的写法了.文章里几乎没铁路什么事,连个扳道岔的都没写.写的是帝国主义要在中国修铁路,学生游行抗议,而最后铁路还是修成了.萧红是个没学过什么正规写作“方法”的文学天才,她脑子里想写一个茅盾先生《子夜》、《春蚕》那般宏伟的大题目——帝国主义的铁路是吸取我们被压迫民族膏血的大针管啊,但奔涌到她眼前的却都是自己跟同学们一起游行的画面.于是,她不虚矫,不拔高,津津有味地把当年的游行经过娓娓道来——她直面自己的真实记忆.真实的画面组合好了,事件的“意义”也就喷薄而出了.记叙文不用把观点直接写出来,但记叙文跟议论文一样,是要有观点的,尚书《泰誓》和《齐桓公伐楚盟屈完》都是有观点的,这是许多写作者都没有注意的吧.
不但记叙文是有观点的,我们的每一句话都是有观点的.“今天下午有零星小雪”和“老师在黑板上写板书”都是有观点的,这些道理比较深了,有兴趣以后咱再聊.这里顺便说到鲁迅先生的《萧红作〈生死场〉序》,序言可以写成很多种文体,一般只要跟所序之书有关系即可.鲁迅这篇序言饱含着对年青的文学新人萧红的一片真情,“我的心现在却好像古井中水,不生微波,麻木的写了以上那些字.这正是奴隶的心!——但是,如果还是扰乱了读者的心呢?那么,我们还决不是奴才.”这是普通的“记叙”么?怎样理解此中的“观点”呢?顺便再读读萧红的《祖父死了的时候》,就知道萧红也是真情之人.真情的文章,即使罗里罗嗦,笔法乱成了“百花错拳”,也仍然好看.文章千古事,得益于千古有真情也.
像郁达夫,像朱自清,像冯至,也都是真情之人.但是他们的记叙文有时候沉湎于事件的褶皱里,似乎暂时忘记了“本质”,有的人喜欢,也有的人遗憾.比如毛泽东说过朱自清的文章好是好,就是“不神气”,毛泽东喜欢鲁迅的文章,说是“很神气”.毛泽东说的那个“神气”是什么意思,大家去体悟体悟吧.
当代作家都是从小学开始正规学习过作文“方法”的,很多还是大学中文系毕业,像王蒙啊、贾平凹啊、金庸啊,还被请到大学里当教授、当文学院长,所以平均的写作技巧比现代作家要高.但是技巧高的作品却不一定能够成为经典,正像枪法好、杀敌多的士兵不一定被当作英雄.什么样的记叙文能够成为经典?论讲究技巧的有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论不讲究技巧的有夏衍的《包身工》,还有半讲究半不讲究的《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它们的共同点何在?鲁迅先生说的“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恐怕是一切作文和做人的“警世恒言”.什么获奖文章,什么满分作文,什么状元妙文,都不要盲目崇拜,树为好文章的标准.那么我们当代人如何超越时代局限,继承中国优良记叙文的传统呢?
功夫恐怕在作文之外.孔子说:“出门如见大宾.”——曾国藩也对此话很重视.周恩来说:“外事无小事.”写文章其实也相当于“出门”,因为文章要见很多人;也相当于“外事”,因为涉及思想交流.如果把写人记事提高到这个层次来理解,就不难激发出自己的真情,写小人物如写帝王将相,记小事件如记天下兴亡,字字句句皆成世界,妙法自在其中矣.
遥想我们中国记叙文的祖师,盲左腐迁,都是“发愤著述”,谁关注他们学过什么写作方法.古人早都看破,他们不过是“一肚皮不合时宜”而已.从孔子到鲁迅,他们有一腔真情要对千古诉说,千古也因了他们而绚烂多姿.说到了今天,作者们尚未尽兴.不要紧,中国的路还正长,“中华民族”这篇宏文,还有待孩儿们继续写下去也.写得好不好,历史自有“寸心知”的.

崇尚英雄議論文(八):

从他处识英雄,从绝处读侠气 作文

帝王将相繁华梦,兴亡成败转头空,传说尽诉英雄事,莫论沉浮自风流。

豪侠小说是晚唐传奇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类,当时,一方面因为藩镇割据,地方军阀各霸一方,多招募游侠之士;另一方面,民众在动乱的生活中,也幻想有特异能力的人为他们主持公道,豪侠小说便顺应这样的形势和社会心理兴起。而在唐传奇里,它又常与爱情故事纠缠在一起,如同花开并蒂,佳树双生,相得益彰,相映生辉。而我读完《跋扈天朝的飞扬旧事——唐传奇》一书,对《虬髯客传》印象尤其深刻。

传奇,这两个字本身就充满了遐想的气氛,即便是杜撰,即便这仅来自民间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口耳相传的津津乐道,也能使人心向往之。《虬髯客传》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虚实相生而又真假莫辨,虬髯客在那个群雄逐鹿的年代里自闯出一片明净的天空。

虽然这篇小说很有警告那些企图篡夺王位的人不要动摇李唐正统地位的意味,但并不妨碍我对于虬髯客的喜爱。虬髯客以一种最神秘的姿态出现,又以一种最洒脱的姿态离开。关于他的描写,虽明明知道是虚构,却仍在眼前幻化出他的形象。袍裾翩飞的李白,隐居山谷梅妻鹤子的林和靖,一位欲上青天揽明月,一位疏影横斜月黄昏,还有那风雪夜归的林教头,他们的身上都有虬髯客的影子——不羁,洒脱。我想最适合形容他的该是骄傲,因这骄傲,他进退有据,因为骄傲,他不屑做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小人,甚至于远避东海自成一番事业。他的骄傲成就了他的英雄传奇,成就了他的侠气。

什么是英雄?英雄不该是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固执,那最终害人亦害己。我们的民族向来崇尚“有志者,事竟成”,在那个百业萧条、战乱不休的年代,虬髯客又是一方豪强,早有称霸之心。然而,当他为李世民的气度所折服之后,毅然放弃多年的经营,甚至转赠钱财助其成事,这份胸襟又怎是普通英雄可比的?多年的努力说放就放,立身处世,这份避让、服输,甚至于化敌为友的合作精神,这份明智坦荡,该是真名士自风流!这是败也洒脱的英雄。而且在那个“拥兵自重,唯我独尊”的时代,他的低调更是塑造了他的特别。虬髯客不拘礼节且不过分,家藏百万却甘处“末位”,食人心肝但不滥杀无辜,“烈士不欺人,故无畏”,他的光风霁月,他能隐于幕后,更是对那些习惯张扬的“英雄”的讽刺。

什么是侠士?红拂女、李靖和虬髯客被后世称为“风尘三侠”。司马迁对游侠作了简单的概括:“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而武侠中更是有两种永远鲜明的主题,一是“华山论剑”,一是“笑傲江湖”,即一称霸一归隐。虬髯客称霸不成后毫不拖泥带水地归隐,散尽家财,体现了他性格中的豪爽与慷慨。红拂女身为女奴,却独具慧眼,黛玉说“美人巨眼识穷途”,她大概是羡慕红拂的。红拂身上带着初唐女子的果决与胆识,而她更是超出当时女子太多。李靖本为布衣却不畏权贵,有胆有识……侠士不是一种名称,该是一种风骨。

观现今社会,物质生活的丰富决定了再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的悠然心境,对侠士的淡然似乎总是少了些味道,而我们的高调英雄难道还少吗?我相信,在被我们忽视的角落,那些真正的侠士,真正的英雄一直都在。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fanwen958625/

推荐访问:高中议论文崇尚英雄 崇尚英雄作文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