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下又云:“汉与功臣不薄。”昔萧、樊囚絷,韩、彭菹醢

来源:文言文名篇 时间:2016-06-22 09:58:50 阅读:

【www.zhuodaoren.com--文言文名篇】

第一篇:《实验班文言文单元课文加强练习》

实验班文言文课文加强练习——

《张衡传》、意向、典故、《答苏武书》

解释划线词语或按要求做题(1个问题1分,断句2分,翻译2分,最后4题3分,共70分)

1、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解释为化常识2、衡少善属文

3、观太学。句式特点

4、遂通五经,贯六艺 解释为化常识

5、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翻译

6、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翻译7、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解释为化常识

8、9、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10、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句式特点 11、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12、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13、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句式特点 14、中有都柱,傍行八道

15、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句式特点 16、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17、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句式特点18、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19、出为河间相

20、不遵典宪 21、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22、衡下车

23、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24、断句: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25、断句: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26、断句: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

27、柳的意向,至少写出两个:

28、鹧鸪的意向: 29、船的意向:

30、古诗中的“捣衣”和“砧声”意象:

31、蟋蟀的意向:32、陶朱的含义:、见背的含义:34、献芹的含义: 35、口碑的含义:

36、方寸的含义: 37、春秋的含义:

38、妻子无辜,并为鲸鲵。翻译:

39、步马之势,又甚悬绝。翻译:

40、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 翻译

41、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

翻译:

42、谁复能屈身稽颡,还向北阙,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邪?翻译:

43、断句: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

44、断句:足下又云汉与功臣不薄子为汉臣安得不云尔乎昔萧樊囚絷韩彭葅醢晁错受戮周魏见辜其余佐命立功之士贾谊亚夫之徒皆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具而受小人之谗并受祸败之辱卒使怀才受谤能不得展。

实验班文言文单元课文加强练习参考答案

1、王公即位纪年法。2、连缀,写。3、省略句或状语后置句

4、诗书礼易春秋,礼乐射御书数 5、虽然才华比世人高,却并不骄傲自大。

6、(他)总是举止稳重、淡泊宁静,不喜欢与一般的世俗之人交往。7、皇帝年号纪年。

8、不应荐,征召 9、认为才能奇特,征召 10、状语后置 11、特地征召,迁升

12、两次转任 13、状语后置 14、粗大的 15、宾语前置 16、应验。17、省略句,状语后置句。18、说……的坏话,使眼色。19、调离京城,担任。20、豪族大户21、胡作非为

22、上任(任职)之后。23、任职,辞职回家,征召任命,去世(士大夫之死专称)。

24、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25、后数日(此处断开也对)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26、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27、送别、留恋、伤感;常作故乡的象征;常作遣愁的凭借。28、离愁别绪。29、漂泊 自由 30、征人思乡 31、怀念征人 32、富商 33、谓父母去世。

34、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35、比喻众人的口头称颂。36、指人的心。37、比喻年岁、岁月或借指古代史、历史。38、妻子、儿女们是无罪的,也一起惨遭杀害。39、我军与敌军的形势已不相称,步兵与马队的力量更加悬殊。40、但您看我难道是贪生怕死的小人吗?又哪里会有背离君亲、抛弃妻儿却反而以为对自己有利的人?既然如此,那么,我之所以不死,是因为想有所作为。

42、谁还能再弯腰下拜,回到汉廷,听凭那帮刀笔吏舞文弄墨、随意发落呢?

43、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44、足下又云:“汉与功臣不薄。”子为汉臣,安得不云尔乎?昔萧樊囚絷,韩彭葅醢,晁错受戮,周魏见辜。其余佐命立功之士,贾谊亚夫之徒,皆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具,而受小人之谗,并受祸败之辱,卒使怀才受谤,能不得展。

第二篇:《2010高三模拟试题》

2011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档次 / 挡驾 氛围 / 分量 风靡 / 披靡 ......

B、 角色 / 侥幸 ..

C、 讥诮 / 剑鞘 ..徇私 / 殉职 嗜好 / 卜筮 ....拙劣 / 罢黜 手帕 / 奇葩 ....

D、 识别 / 标识 提防 / 提案 湖畔 / 装扮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忌讳 纷至踏来 自鸣得意 姹紫嫣红

B、 徇情 两全其美 出其不意 共商国是

C、 剽悍 泾渭分明 老态龙钟 先理后兵

D、 坐镇 招聘启示 额手称庆 兵荒马乱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地一项是( )

A、 中新网北京站2000年12月21日消息称,电子邮件正跃升为计算机病毒的主要

传播媒介。 ..

B、 这次敌人疯狂进攻,不过是灭亡前的回光返照罢了。 ....

C、 上海市发生在建楼房垮塌事件后,周边几幢楼的居民也安土重迁,纷纷要求退房。 ...

D、 老王精得很,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很会见风使舵,赢得了大家的欢迎。 .........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汶川地震发生后,台湾红十字总会迅速组成了几支医疗队,携带着先进的医疗器

材、药品和台湾人民的热情奔赴四川灾区。

B、上海集团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于2009年向市场推出了一款豪华轿车,做工精细,配

置齐全,安全可靠,质量上佳。

C、30年前,面对困境,中国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艰苦

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最壮丽的诗篇。

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小塘村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制订了新的税收制度,按土地

肥瘠定税收的轻重。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自2008年4月1日TD正式进行商用测试以来,用户对于TD的商用需求度并不

太高,他们经常在抱怨TD信号如何不好,终端如何缺少等问题?

B、“绝对壮观,难以用语言形容„„”在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举行的新闻发

布会上,一位老科学家激动地说。

C、加拿大等国政府态度的转变,对携公款100多亿(注意,此乃2008年统计数。)

美元外逃的众多犯罪嫌疑人来说,可谓当头一棒。

D、对温州市鹿城区委书记杨湘洪出国考察称病不归一事,区秘书的回应是“我们现

在所能能听到的消息也都是小道消息。”温州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告诉记

者:“杨书记是省管干部,对于他的事情,到现在为止,我们也是一无所知。”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12分,每小题3分)

癌症新疗法可避开化疗两大缺陷【阅读答案__足下又云:“汉与功臣不薄。”昔萧、樊囚絷,韩、彭菹醢】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针对癌细胞的新疗法,并在动物实验中取得了惊人的效果。

这种疗法有望克服普通化疗的两大缺陷:一是化疗缺乏针对性,二是癌细胞常常出现抗药性。

研究小组28日在英国《自然-生物工艺学》网站上撰文指出,他们将这一疗法用在一次效果明显的实验中,在实验鼠体内植入人类子宫癌。子宫癌是一种烈性肿瘤,对许多药物都具有抗药性,所有接受治疗的实验鼠在接受治疗70天后都摆脱了癌细胞;没有接受治疗的实验鼠则在染病一个月后死亡。

研究小组负责人珍妮弗·A·麦克迪尔米德和希曼舒·布兰巴特表示,他们所在的澳大利亚EnGeneIC制药公司在治疗身患晚期脑癌的实验犬时取得了类似成果。布兰巴特说:“我们治疗了20多条狗,取得了惊人的效果。几乎所有的狗都有所反应。有些狗病情好转。”这一实验的内容尚未公开。

一些没有参与此次研究的癌症专家表示,他们对新疗法非常感兴趣,但许多在实验鼠身上奏效的治疗方法在病人身上无效。医药专家斯蒂芬·H·弗兰德说:“我觉得这种方法很出色,非常有意思。”但他警告说癌细胞变化多端,能够“根据你所施加的压力发生进化”,因此没有哪种单一疗法能够完全治愈癌症。

EnGeneIC公司的方法是利用微细胞向癌细胞输送各种药物,包括抗癌毒素和抑制癌细胞产生抗药性的药物。

微细胞是科学家利用变异细菌培育出来的。细菌在分裂时,会分离出由细胞膜包裹的微小空囊,这就是微细胞。微细胞内部装着化学药品,外部则包裹着将其引导向癌细胞质的抗体。

科学家现在所知道的是,所有肿瘤细胞表面都不存在可以接受抗癌毒素的特定表皮分子。但百分之八十实体肿瘤的细胞表面都布满了大量用以接受一种特定激素——表皮生长因子——的受体。

科学家可以在微细胞外面包裹一种能够识别上述受体的抗体。因此与普通体细胞相比,微细胞就更容易吸附在肿瘤上。肿瘤细胞在吞噬并破坏微细胞(这是细胞对付细菌的标准防御方式),于是微细胞承载的药物便进入肿瘤细胞内部了。

EnGeneIC公司的研究人员表示,把微细胞引导向肿瘤的因素还有一个,即肿瘤周围的血管通道常存在许多微孔,细小的微细胞能够穿过微孔离开循环系统。

微细胞虽然是由细菌的细胞膜制成的,但它们似乎不会引起免疫系统的剧烈反应。布兰巴特说,这也许是因为其细胞膜上容易引发免疫系统反应的部位都被抗体包住了。【阅读答案__足下又云:“汉与功臣不薄。”昔萧、樊囚絷,韩、彭菹醢】

研究人员对身患癌症的实验鼠使用了两批微细胞。第一批微细胞里的药物能够抑制一种帮助癌细胞产生抗药性的重要基因。这种基因能够制造出一种蛋白质,帮助细胞排出抗癌毒素。这就是肿瘤对化疗药物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原因。

研究人员随后给实验鼠注射了携带化疗药物阿霉素的微细胞。经过这样两波治疗,那些携带人类结肠瘤或乳腺瘤的实验鼠体内的肿瘤得到抑制,携带抗药性较强的子宫瘤的实验鼠也摆脱了肿瘤的困扰。

但圣迭戈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罗伯特·M·霍夫曼认为,研究人员这次把人类肿瘤移植到实验鼠皮肤下方,但这一位置通常不会发生癌细胞扩散。所以此次实验并没有告诉我们,微细胞是否能攻击扩散的癌细胞。

6、对“癌症新疗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癌症新疗法是利用微细胞向癌细胞输送包括抗癌毒素和抑制癌细胞产生抗药性的各种药物,从而抑制肿瘤,摆脱肿瘤的困扰。

B、癌症新疗法已经在动物身上取得了惊人的效果,所有接受治疗的实验鼠在接受治疗70天后都摆脱了癌细胞,所有接受治疗的狗病情都有所好转。

C、癌症新疗法在实验中展现曙光,但由于癌细胞变化多端,能够“根据你所施加的压力发生进化”,因此新疗法也难以完全治愈癌症。

D、癌症新疗法在对动物进行的实验中对烈性肿瘤、晚期癌症和抗药性较强的肿瘤的治疗也有明显的效果。

7、对“微细胞”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细胞是科学家利用变异细菌培育出来的,微细胞内部装着化学药品,外部则包裹着将其引导向癌细胞的抗体。

B、微细胞虽然是由细菌的细胞膜制成的,但它们似乎不会引起免疫系统的剧烈反应,是因为其细胞膜上容易引发免疫系统反应的部位都被抗体包住了。

C、微细胞能够穿过微孔离开循环系统,而肿瘤周围的血管通道常存在许多微孔,这是极容易将其导向肿瘤的原因之一。

D、微细胞比普通体细胞更容易吸附在肿瘤上,在肿瘤细胞吞噬并破坏微细胞的时候,微细胞承载的药物便进入肿瘤细胞内部了。

8、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癌细胞常常出现抗药性,是因为它有一种能够制造特殊基因的蛋白质,帮助细胞排出抗癌毒素。

B、所有肿瘤细胞表面都不存在可以接受抗癌毒素的特定表皮分子,但都布满了大量用以接受一种特定激素——表皮生长因子——的受体。

C、有的癌症专家对新疗法非常感兴趣,认为这种方法非常出色,非常有意思,但对它能够完全治愈癌症并不抱乐观的态度。

D、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对实验鼠使用了两批微细胞,第一批微细胞携带化疗药物阿霉素,第二批微细胞携带能够抑制一种帮助癌细胞产生抗药性的重要基因的药物。

9、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EnGeneIC制药公司的实验成功意味着新疗法已经能够克服普通化疗存在的化疗缺乏针对性和癌细胞出现抗药性的缺陷。

B、新疗法在动物实物中取得了惊人效果,因此在癌症患者身上也能起到比较好的疗效。

C、皮肤下方这一位置通常不会发生癌细胞扩散,所以即便新疗法在动物身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还是不能用来对付扩散的癌细胞。

D、人们由谈癌色变到有效预防治疗癌症,说明人类在医学科技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嗟乎!子卿!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前书仓卒,未尽所怀,故复略而言之:昔先帝授陵步卒五千,出征绝域,五将失道,陵独遇战。而裹万里之粮,帅徒步之师,出天汉之外,入强胡之域。以五千之众,对十万之军,策疲乏之兵,当新羁之马。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迹扫尘,斩其枭帅。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陵也不才,希当大任,意谓此时,功难堪矣。

匈奴既败,举国兴师,更练精兵,强逾十万。单于临阵,亲自合围。客主之形,既不相如步马之势,又甚悬绝。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死伤积野,余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举刃指虏,胡马奔走;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争为先登。当此时也,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而贼臣教之,遂便复战。故陵不免耳。

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于平城,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不食,仅乃得免。况当陵者,岂易为力哉?而执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沬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勾践之雠,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切慕此耳。何图志未立而

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足下又云:‘汉与功臣不薄。’子为汉臣,安得不云尔乎?昔萧樊囚絷,韩彭菹醢,晁错受戮,周魏见辜,其余佐命立功之士,贾谊亚夫之徒,皆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具,而受小人之谗,并受祸败之辱,卒使怀才受谤,能不得展。彼二子之遐举,谁不为之痛心哉!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徒失贵臣之意,刭身绝域之表。此功臣义士所以负戟而长叹者也!何谓不薄哉?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老母终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陵虽孤恩,汉亦负德。昔人有言:‘虽忠不烈,视死如归。’陵诚能安,而主岂复能眷眷乎?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复能屈身稽颡,还 向北阙,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邪?愿足下勿复望陵!

(节选自《古文观止》李陵《李陵答苏武书》)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晁错受戮,周魏见辜 见辜:被治罪

B、当享茅土之荐 荐:举荐

C、然犹斩将搴旗 搴:拔取

D、而主岂复能眷眷乎 眷眷:依恋不舍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表明李陵“视死如归”和汉朝“汉亦负德”的一组是()

A、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迹扫尘,斩其枭帅

而执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

B、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

昔萧樊囚絷,韩彭菹醢,晁错受戮,周魏见辜

C、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举刃指虏,胡马奔走

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

D、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

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和匈奴的交战中,李陵的部下以一当千,视死如归,刀剑拼光了,箭射完了,人人手中没有一件武器,还是空手昂头奋力呼喊,争先向前,单于认为李陵是难得的人才,便想带他回匈奴。

B、李陵非常羡慕帮助越国复仇的范蠡和帮助鲁国雪耻的曹沫,他认为白白死去不如建立名节,他之所以隐忍不死是想报答国君的恩德。

C、李陵列举大量事例,有力地否定了苏武“汉与功臣不薄”的观点,也流露出对回归汉朝彻底失望的情绪。

D、历来有人认为此文是后人伪作,其目的在于揭露汉王朝对“妨功害能之臣”和“亲戚贪佞之类”备加优容,而对某些有功之人同刻薄寡恩。

四、(24分)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3分)

(2)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4分)

(3)丁年奉使,皓首而归。老母终堂,生妻去帷。(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本诗中间两联写景,作者以什么样的顺序来描写这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

一幅怎样的图景?

(2)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结合全诗,试分析诗人抒发的情感。

15、名句默写与文学常识填空。(6分)

(1)熊咆龙吟殷岩泉,--------------------------------------。(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3)边庭流血成海水,------------------------------------------------。 (杜甫《兵车行》)

(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司马迁《屈原列传(节选)》)------------------------------------。

(5)马尔克斯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的作品是--------------------------------------------。

(6)唐传奇《柳毅传》的作者是--------------------------------。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18分)

赵文秀

①那座石桥比我早生了多少年我不知道,反正从我记事起,它就稳稳地架在河上。河水汩汩地流着,我和几个小伙伴常到水边去玩,却从不上桥。我们提着裙摆、裤管,试探着朝水里走。软软的泥沙抓着小脚儿,它们从趾缝里往外钻,弄得脚痒痒的。有时候脚下有硬硬的东西,不用问那一定是蜗牛。

②常在河边玩,只是不知道为什么,那时候我从没想过要上桥。

③后来有一天,父亲领我走上石桥,他一定发现我足够大了,该学会上桥了。父亲带我到菜园去。那是座长长的石桥,我和桥栏同高,桥两侧的人行走道高出桥面。父亲每天都要

第三篇:《2015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高效精练 附加题之断句与简答》

专项突破八 附加题

(断句与简答)

一、 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 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3处)

诗有六义,其二曰赋,_赋_者_铺_也_铺_采__摛__文_体_物_写_志_也。昔邵公称公卿献诗,师箴赋。传①云:“登高能赋,可为大夫。”诗序②则同义,传说则异体。总其归涂,实相枝干。刘向云明不歌而颂,班固称古诗之流也。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

【注】① 传:这里指《国语》和《毛传》,并非单指《毛传》。② 诗序:即《诗序》,亦称《毛诗序》,研究《诗经》的著作。

【答案】 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2. 《诗经》“六义”具体指哪些?

【答案】 风、雅、颂;赋、比、兴。

3. 本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 说明什么是“赋”(或“赋”是什么),但《诗序》与“传”(《毛传》《国语》)对此有不同看法。(意对即可)

【参考译文】

在《诗经》的“六义”中第二项就叫“赋”。所谓“赋”,就是铺陈的意思;铺陈华采,舒布文辞,为的是描绘事物,抒发情志。从前周代的邵公曾说:“各级官吏献诗,主管教化的官员进箴,盲人赋诵诗。”《毛传》说:“登高能够赋诗的人,就可以当大夫。”由此可见,《诗序》把赋与比、兴同列于“六义”表现手法之中,而《毛传》和《国语》则把赋和诗区别开来,成为一种不同的文体。但是总观它们归属的途径,它们之间的关系还是十分密切的。所以刘向说,“不歌唱只朗诵的诗就叫赋”,班固称,“赋是《诗经》的一个支流”。

二、 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 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3处)

《国风》《离骚》固不论,自汉魏以来,是妙于子建,成于李杜,而坏于苏黄。余之此论固未易为俗人言也,子_瞻_以_议_论_作_诗_鲁_直_又_专_以_补_缀_奇_字_学_者_未_得_其_所_长_而_先_得_其_所_短,诗 人 之 意 扫 地 矣。

(南宋·张戒《岁寒堂诗话》)

【答案】 子瞻以议论作诗/鲁直又专以补缀奇字/学者未得其所长/而先得其所短

2. 文中“子建”“子瞻”分别指曹植和苏轼。

3. 依据文段,作者认为“诗坏于苏黄”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苏轼“以议论作诗”和黄庭坚“补缀奇字”,后世学者只得其短,使“诗人之意扫地”。(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国风》《离骚》固然不必评论,自汉、魏以来,曹植(子建)的诗作最为精妙,李白、杜甫成就最大,苏轼、黄庭坚却将诗歌创作引入歧途。我的这种言论本来不容易对俗人说呀。苏轼用议论作诗,黄庭坚又过分专注于斟酌字句,求学的人没有学到他们的优点,反而先学到他们的缺点,使诗人创作诗歌的本意全部丧失了。

三、 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 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3处)

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白马解围”四字,即作《西厢记》之主脑也。余剧皆然,不能悉指。后人作传奇,但知为一人而作,不知为一事而作。尽此一人所行之事,逐节铺陈,

有_如_散_金_碎_玉_以_作_零_出_则_可_谓_之_全_本_则_为_断_线_之_珠,无梁之屋。 (清·李渔《闲情偶寄》,有删改)

【答案】 有如散金碎玉/以作零出则可/谓之全本/则为断线之珠

2. 元曲四大家除了关汉卿、郑光祖之外,另外的两位分别是白朴、马致远,这两位的代表作分别是《墙头马上》、《汉宫秋》。

3. 用自己的话概括文本的观点。

【答案】 作传奇要突出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

【参考译文】

古人写任何一篇文章,一定有主要的剧情。“白马解围”是《西厢记》的关键剧情。其他的剧作都是这样,不能全部指出。后来的人写作传奇剧,只知道写一个人,不知道写有关这个人的主要事件。把这个人所做的事情,按章节逐一叙述,犹如散落的金子、破碎的玉石,用此可以作为折子戏,但是对于全剧而言,就犹如断线的珍珠、没有梁柱的房屋。

四、 阅读材料,完成1~4题。

1. 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3处)

宋征士陶潜,其源出于应璩,又协左思风力。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兴婉惬。每观其文,想其人德。世叹其质直,至如“欢言醉春酒”“日暮天无云”,风华清靡,岂直为田家语邪?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

(南朝梁·钟嵘《诗品》)

【答案】 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兴婉惬

2. 根据文意,请你推断“应璩”可能所处的朝代是( )

A. 春秋 B. 三国 C. 隋朝 D. 五代十国

【答案】 B

【解析】 肯定是“东晋”前面的朝代,又不会很远。

3. 根据文意,请判断《诗品》是怎样一部书( )

A. 诗歌文赋理论 B. 诗歌作品选编

C. 百科全书著作 D. 诗歌品评著作

【答案】 D

【解析】 《诗品》是一部品评诗歌的文学批评名著。

4. 钟嵘认为陶潜的诗歌有着怎样的风格?(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 简约明朗、真挚古朴、委婉和谐。(答到两点即可)。

【参考译文】

宋征士陶潜,(创作上)源自应璩,又带有左思的雄健笔力。文章干净利落,一般不用长句,言辞追求古朴,和婉惬当。每当看到他的文章,便想到他的良好品德。诗人赞叹他的诗风“质直”,至于提到“欢言醉春酒”“日暮天无云”这些诗句,真可谓风华清新,又哪是一般农夫的话语?(陶潜)是古今隐逸诗人的鼻祖。

五、 阅读材料,完成1~4题。

1. 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3 处)

宋初大臣之为词者:寇莱公、晏元献、宋景文、范蜀公与欧阳文忠并有声艺林。然数公或一时兴到之作,未为专诣;独_文_忠_与_元_献_学_之_既_至_为_之_亦_勤_翔_双_鹄_于_交_衢_驭_二_龙_于_天_路。且文忠家庐陵,而元献家临川,词家遂有西江一派。其词与元献同出南唐,而深致则过之。宋至文忠,文始复古,天下翕然师尊之,风尚为之一变。即以词言,亦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

(清·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

【答案】 独文忠与元献学之既至/为之亦勤/翔双鹄于交衢/驭二龙于天路

2. 文中的“元献”和“文忠”分别是指晏殊和欧阳修。

3. 文中的“疏隽”和“深婉”在宋词的风格流派中,分别是指豪放派和婉约派。

4. 文中的“文忠”和“元献”二人在词学成就上有何相同之处?

【答案】 ① 成就高(名气大)。② 都属于西江派。③ 都向南唐学习,成就超越南唐。

【参考译文】

宋初大臣中写词的,寇准、晏殊、宋祁、范镇与欧阳修等都是词家中有声望的。不过其他诸公也许是一时兴起写词的,不能算是专门精于此道;只有欧阳修与晏殊,学识功夫到家了,且作词勤奋,就像两只天鹅飞翔在大道之上,像两条龙腾飞在天路之间。而且欧阳修家住庐陵,晏殊家在临川,因此词家就形成了西江派。他们的词都出自南唐,但深远的意味、情趣又超过了南唐。北宋到了欧阳修的时代,文章开始崇尚复古,天下文人一致尊他为师,文风也为之一变。就拿词来说,其放达超逸开启了苏轼(的豪放),其含蓄委婉又影响了秦观的(婉约)。

六、 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 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足下又云:“汉与功臣不薄。”昔萧、樊囚絷,韩、彭菹醢,晁错受戮,周、魏见辜。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_万_乘_之_虏_遭_时_不_遇_至_于_伏_剑_不_顾_流_离_辛_苦__几_死_朔_北_之_野。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 (西汉·李陵《答苏武书》,有删改)

【答案】 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

2. 材料中多处出现人名,“萧、樊囚絷”“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中的“萧”“樊”和“陵”分别指

( )

A. 萧何

B. 萧统

C. 萧统

D. 萧何 樊於期 樊哙 樊於期 樊哙 李陵 司马迁 司马迁 李陵

【答案】 D

【解析】 注意上文中的“功臣”二字。

3. 为驳斥“汉与功臣不薄”这个观点,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说理?请加以概括。

【答案】 汉朝功臣受迫害的一些例子,苏武本人回汉朝后并未受到重赏,迫害功臣的朝臣反受重用。

【参考译文】

足下又说:“汉朝对待功臣的恩情不薄。”从前萧何、樊哙被拘禁,韩信、彭越被剁成肉酱,晁错被腰斩东市,周勃、魏其侯被定罪。况且从前你以一个轻车简从的使节身份,出使到拥有兵车万乘的匈奴,碰上一个不好的机会,以至于你伏剑自刎也不顾惜,辗转流离,茹苦含辛,差一点死在北方的荒原上。我李陵以为你该享受分封土地的待遇,得到封侯的奖赏。但听说你回国后,赐给你的钱不过两百万,官位不过是典属国,没有用一尺封地来报答你的劳苦。可是那些妨害他人建立功业、施展才能的臣子都被封为万户侯,皇亲国戚以及那一班贪婪谄媚的人都在朝廷担任高官。

七、 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 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谐之言皆也,辞浅会俗,皆悦笑也。昔齐威酣乐,而淳于说甘酒;楚襄宴集,而宋玉赋好色:意在微讽,有足观者。及_优_旃_之_讽_漆_城_优_孟_之_谏_葬_马_并_谲_辞_饰_说_抑_止_昏_暴_是_以_子_长_编_史_以_其_辞_虽_倾_回_意_归_义_正_也。但本体不雅,其流易弊。于是东方、枚皋,糟啜醨,无所匡正,而诋嫚媟弄,故其自称“为赋,乃亦俳也,见视如倡”,

亦有悔矣。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谐隐》)

【答案】 及优旃之讽漆城/优孟之谏葬马/并谲辞饰说/抑止昏暴/是以子长编史/以其辞虽倾回/意归义正也

2. 文中的“子长编史”是指《史记》中的哪一篇?

【答案】 《滑稽列传》。

3. 作者认为司马迁将“谐者”编入《史记》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 他们的言辞颠倒迂回(微妙含蓄),而用意归于正当的义理(起到了讽谏的作用)。

【参考译文】

“谐”字之所以由“言”和“皆”两字组成,就是因为所说的言辞浅显通俗,大家听了都喜悦发笑。从前齐威王喜好酣乐饮酒,淳于髡就专门给他说甘酒的事来讽谏他;楚襄王爱好欢宴集会,宋玉便作了《登徒子好色赋》来讽谏他。他们的意图都在于通过微妙含蓄的话来讽谏,颇有可取之处。到秦国的优旃谏止秦二世油漆城墙,楚国的优孟谏阻楚庄王厚葬爱马,同样都是用含蓄的言辞讽喻,阻止帝王昏庸残暴的行为。司马迁编入《史记》,就是因为他们的言辞虽然颠倒迂回,而用意却都归于正当的义理。但是谐辞这类东西本身就不雅正,所以它的流传就容易发生弊病。于是西汉的东方朔、枚皋这类文人只能吃糟食,喝淡酒,随波逐流,投人所好,对帝王的缺点和错误没有什么匡救纠正的作用,而只是说些诋毁谩辱不庄重、供人狎戏玩弄的话。所以他们自己也说,所作的赋,是属于玩乐取笑一类的东西,以致被别人看成倡优戏子一样,自己也后悔。

八、 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 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上古文字初开,实字多,虚字少。典、谟、训、诰,何等简奥,然文法自是未备。至孔子之时,虚字详备,作者神态毕出。《左氏》_情_韵_并_美_文_采_照_耀_至_先_秦_战_国_更_加_疏_纵_汉_人_敛_之_稍_归_劲_质_唯_子_长_集_其_大成。唐人宗汉,多峭硬。宋人宗秦,得其疏纵,而失其厚茂,气味亦少薄矣。文必虚字备而后神态出,何可节损?然枝蔓软弱,少古人厚重之气。

(清·刘大櫆《论文偶记》)

【答案】 《左氏》情韵并美/文采照耀/至先秦战国/更加疏纵/汉人敛之/稍归劲质/唯子长集其大成

2. 刘大櫆与方苞(方灵皋、方凤九)、姚鼐(姚姬传、姚梦谷、姚惜抱)被誉为“桐城三祖”。

3. 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观点。(不超过10字)

【答案】 写文章要恰当运用实字虚字。

【参考译文】

上古时代,文字刚产生,实字多,虚字少。《尚书》的《典》《谟》《训》《诰》,文字十分简朴古奥,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的文法还不完备。到孔子的时候,虚字已经详细而完备,于是写文章的人就能够将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神气形态全部表现出来。《左传》的情致和韵味都很美,文章光彩耀眼。到了先秦战国时代,就更加疏荡恣肆。汉朝人有所收敛,逐渐走向了劲健质实,只有司马迁能集其大成。唐朝人效法汉人,然多数趋于峭拔硬挺。宋朝人宗法秦人,得到了秦人文章疏荡恣肆的一面,但却有失于浑厚丰赡,情气韵味也显得有些淡薄。写文章必须虚字用得充分而后方能使神情姿态全部显现出来,怎么可以随便节省减损呢?如此看来,枝蔓敷展软弱无力,缺少古人那种厚重的情气。

九、 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 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

无分于东西也。”

孟子曰:“水_信_无_分_于_东_西_无_分_于_上_下_乎_人_性_之_善_也_犹_水_之_就_下_也_人_无_有_不_善_水_无_有_不_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孟子·告子上》)

【答案】 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2. 告子和孟子都以水为喻,各自意在说明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作简要分析。

【答案】 ① 告子以水不分东西而流,说明人性无所谓善,也所谓不善。② 孟子以水有明确的上下流向为喻,来说明人性向善是确定无疑的;孟子还以流水受击打而飞溅、受拦截而倒流为喻,来说明人的本性会因外在环境的影响而改变。

3. 结合上面选段孟子的观点,谈谈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

【答案】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但人的本性会受外在环境的影响而改变,因此求学请教的道理不在于别的,而在于找回他因受外在环境的影响而丢失的善心。

【参考译文】

告子说:“人性就像那急流的水,缺口在东便向东方流,缺口在西便向西方流。人性无所谓善与不善,就像水无所谓向东流向西流一样。”

孟子说:“水的确无所谓向东流向西流,但是,也无所谓向上流向下流吗?人性向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人性没有不善良的,水没有不向低处流的。当然,如果水受拍打而飞溅起来,能使它高过额头;加压迫使它倒行,能使它流上山岗。这难道是水的本性吗?形势迫使它如此的。人之可以胁迫他做坏事,本性的改变也像这样。”

十、 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 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皆知敌之仇,而不知为益之尤;皆_知_敌_之_害_而_不_知_为_利_之_大_秦_有_六_国_兢_兢_以_强_六_国_既_除___乃_亡_敌_存_而_惧,敌去而舞,废备自盈,祗益为愈。敌存灭祸,敌去召过。有能知此,道大名播。惩病克寿,矜壮死暴;纵欲不戒,匪愚伊耄。我作戒诗,思者无咎。

(唐·柳宗元《敌戒》)

【答案】 皆知敌之害/而不知为利之大/秦有六国/兢兢以强/六国既除/乃亡/敌存而惧

2. 写出柳宗元所处朝代及“古文运动”的另一著名倡导者的姓名。

【答案】 唐代。韩愈。

3. 柳宗元在本段中论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案】 敌存灭祸,敌去召过。

【参考译文】

人人都知道敌人有作为自己仇敌的一面,却不一定懂得对自己还有有益的一面;人人都知道敌人对自己有危害的一面,却不一定懂得对自己还有有利的一面。秦国有六国为敌,因此能够兢兢业业,使国家强盛起来;六国已经除灭之后,秦朝骄傲自得,不久就灭亡了。敌人存在而知道戒惧,敌人不存在就得意忘形放弃戒备而骄傲自满,恰恰足以酿成日后的祸患。敌人存在,能够提高自己的警惕,可以免除祸患;敌人不存在了,思想懈怠,反而会招致错误。能够懂得这个道理的人,他的德行就会光大,名声就会远扬。能够预防疾病的人,才能够长寿;自恃强壮的人,容易死于暴病;纵情逞欲而不知警诫的人,不是愚蠢就是混乱。我写下这篇《敌戒》诗,能够思考其中道理的人可以免除过错和灾祸。

十一、 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 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第四篇:《答苏武书》

答苏武书

作者或出处:李陵

原文:

子卿足下:

勤宣令德,策名清时,荣问休畅,幸甚幸甚。【阅读答案__足下又云:“汉与功臣不薄。”昔萧、樊囚絷,韩、彭菹醢】

远托异国,昔人所悲,望风怀想,能不依依。昔者不遗,远辱还答,慰诲勤勤,有逾骨肉,陵虽不敏,能不慨然!

自从初降,以至今日,身之穷困,独坐愁苦,终日无睹,但见异类,韦韝毳幕以御风雨,羶肉酪浆以充饥渴,举目言笑,谁与为欢?胡地玄冰,边土惨裂,但闻悲风萧条之声。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茄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晨坐听之,不觉泪下。嗟呼子卿!陵独何心,能不悲哉!

与子别后,益复无聊,上念老母,临年被戮;妻子无辜,并为鲸鲵;身负国恩,为世所悲。于归受荣,我留受辱,命也如何!身出礼义之乡,而入无知之俗,违弃君亲之恩,长为蛮夷之域,伤已!令先君之嗣,更成戎狄之族,又自悲矣!功大罪小,不蒙明察,孤负陵心区区之意,每一念至,忽然忘生。陵不难刺心以自明,刎颈以见志,顾国家于我已矣,杀身无益,适足增羞,故每攘臂忍辱,辄复苟活。左右之人,见陵如此,以为不入耳之欢,来相劝勉。异方之乐,只令人悲,增忉怛耳。

嗟乎子卿!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前书仓卒,未尽所怀,故复略而言之。昔先帝授陵步卒五千,出征绝域,五将失道,陵独遇战。而裹万里之粮,帅徒步之师,出天汉之外,入强胡之域,以五千之众,对十万之军,策疲乏之兵,当新羁之马,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迹扫尘,斩其枭帅,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陵也不才,希当大任,意谓此时功难堪矣。

匈奴既败,举国兴师,更练精兵,强逾十万,单于临阵,亲自合围。客主之形,既不相如,步马之势,又甚悬绝。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死伤积野,余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举刃指虏,胡马奔走。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争为先登。当此时也,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而贼臣教之,遂便复战,故陵不免耳。

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于平城,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不食,仅乃得免,况当陵者,岂易为力哉?

而执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沫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勾践之雠,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切慕此耳。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足下又云:"汉与功臣不薄。"子为汉臣,安得不云尔乎?昔萧、樊囚絷,韩、彭葅醢,晁错受戮,周、魏见辜。其余佐命立功之士,贾谊、亚夫之徒,皆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具,而受小人之谗,并受祸败之辱,卒使怀才受谤,能不得展,彼二子之遐举,谁不为之痛心哉!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徒失贵臣之意,刭身绝域之表,此功臣义土所以负戟而长叹者也。何谓不薄哉!

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老母终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闻,今所未有也。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

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

陵虽孤恩,汉亦负德。昔人有言:"虽忠不烈,视死如归。"陵诚能安,而主岂复能眷眷乎?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复能屈身稽颡,还向北阙,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邪?愿足下勿复望陵。

嗟乎,子卿,夫复何言?相去万里,人绝路殊,生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之鬼,长与足下生死辞矣。幸谢故人,勉事圣君。足下胤子无恙,勿以为念,努力自爱。时因北风,复惠德音。李陵顿首。

译文或注释:

子卿足下:

你努力发扬美德,在政治清明的时候建立功名,美好的名声传遍四方,真是太好了,太好了。

我远远地寄身外国,这是古人感到悲哀的事。我常远望故人,能不叫人依恋!从前蒙你不弃,从远方给我回信,尽力安慰我、教诲我,比对待骨肉亲人还要好,我李陵虽说无才,难道能不感慨!

自从投降匈奴,直到今天,身处穷困之中,独自坐着,忧愁痛苦,一天到晚没有什么好看的,只见到外族的人,穿着皮制臂套、住着氈帐来抵御风雨,吃着带臊味的肉、喝着乳浆,来充饥解渴,抬眼想说说笑笑,谁能和我共同欢乐?边地冰层发黑,土地冻裂得十分厉害,只听见使人悲哀的北风发出萧条的声响。寒秋九月,塞外草枯,夜里睡不着觉,侧耳远听,胡笳相互响着,牧马悲叫,长吟悲啸,野兽成群,边地各种声音四处响起,早晨坐着听到这些声音,不知不觉眼泪都流出来了。唉呀子卿!我李陵的心难道与众不同,能够不伤心吗? 我和你分别以后,更加觉得无聊,想到上有我的母亲,到了老年被诛,妻子儿女没有罪过,也都被当作坏人杀了;我自己辜负了国家的恩惠,为世上的人所哀怜。你回国得到荣耀,我留在匈奴遭到耻辱,这是命呀,叫人怎么办啊!我生于奉行礼义的国家,来到愚味无知的

地方,背弃了君王、父母的恩情,长期生活在蛮夷国内,真叫人伤心啊!使先父的儿子,变成戎狄一族的人,这也是我自己伤心的事!我功大罪小,不能得到汉朝君主的正确理解,辜负了我李陵一片诚挚的心意,每当想到这些,便忽然忘记了自己还活着。我不难剖出心来表明自己的纯洁,割掉脑袋来表明我的心志,但国家已对我断了恩情,我杀身也没有益处,恰恰只足以增添耻辱。所以常常因忍辱而挽臂愤慨,但又苟且活着。身边的人,见我这样,就用不能入耳的欢乐曲调来劝慰、勉励我。异地的乐曲,只能叫人听了伤心,增加忧伤罢了。 唉呀子卿!人们相互了解,可贵的是彼此知心。上次信写得仓猝,未能把我心中的话说尽,所以现在再简略地谈一谈。以前先帝拨给我步兵五千,出征远国,五位将军因故误了会合的时间,我独自遭遇敌军和他们作战。我带了行军万里的军粮,率领徒步前进的军队,出征到汉朝以外的地方,进入强大的匈奴的领地。靠着五千士兵,对抗十万敌军,指挥疲乏的兵士,抵挡着刚上笼头的战骑,可是还斩将夺旗,追逐逃亡的败兵,就象扫除尘土一样把他们消灭得无影无踪,杀了他们勇猛的主帅。我们全军战士都视死如归。我李陵不才,很少担当重大的任务,以为这时自己的功劳不可比拟。

匈奴打了败仗以后,举国动员,另外挑选精兵,强大的部队人数超过十万,单于亲自临阵督战,指挥部队包围我军。敌我双方,力量已经不能相比,我们步兵和匈奴骑兵的势力,又相差极大。我们疲劳的士兵再次作战,一个当一千人用,仍然是互相搀扶着,或者用战车装着受重伤的战士,争先恐后地拚命战斗。战死的、受伤的积满原野,剩下的不满百人,而且都是身染疾病,连兵器都扛不动。可是我振臂一呼,受伤的、有病的都振作起来了,挥刀向敌人砍去,使匈奴骑兵奔亡逃跑。我们的士兵武器和箭都没有了,人们手无尺铁,连头盔都掉了还奋力呼叫,争着冲到前面去。在这个时候,天地为我震怒,战士为我吞下血泪。单于认为不能俘虏我,便想收兵回去,可是贼臣却把我军的底细告诉了他,他便又来攻击,所以我不免作了俘虏。

从前高皇帝率领三十万士兵,被匈奴围困在乎城,那时,汉军猛将如云,谋臣如雨,可是还七天无法进餐,最后才幸免于难,何况我处于这样的境遇中,哪能轻易地脱难呢? 然而汉朝办事酌人却议论纷纷,随随便便地责怪我没有死掉。我没有死,是有罪的,但子卿看我李陵,难道是一个苟且偷生的人和一个怕死鬼吗?哪有背弃君主父母、抛弃妻子儿女,却反认为这是对自己有利的事呢?我没有死掉,是准备有所作为的。本来打算象我在上次信中说的那样,是想寻找机会,报答君主的恩德呀。我确实认为白白死掉不如建立节操,毁灭声名不如用行动报答恩德。从前范蠡没有为在会稽蒙受亡国的耻辱而死去,曹沫不因为蒙受三次打败仗的耻辱而死去,最后他们终于分别替勾践报了仇,替鲁国雪了耻。我心中深切仰慕的正是这些举动。哪里料到壮志未立,可怨恨已经产生了,计划未能实现,可骨肉亲属却已被杀了,这便是我为什么仰望苍天用手击心而流血流泪的原因。

足下又说:"汉朝对待功臣的恩情不薄。"你是汉朝的臣子,怎么能不这样说呢?从前萧何、樊哙被拘禁,韩信、彭越被剁成肉酱,晁错被腰斩东市,周勃、魏其侯被定罪。其他辅佐的臣子、立功的人士,如贾谊、周亚夫一类人,都真正是天下闻名的人才,他们具有为将为相的本领,却受到小人的谗害,同样遭到灾祸、受到侮辱。终于使他们怀抱才能,被人诽谤,有本领而不能施展,他们两位的死去,谁不为他们感到痛心呢!我的祖父将军李广,功劳谋略胜过天地间的一切人,忠义勇敢在三军中数第一,只是不合贵臣的意,就自刎在远国以外,这是珈臣义土们扛着戟长声叹息的事啊。怎么能说汉朝廷对待功臣的恩情不薄呢!

况且从前你以一个轻车简从的使节身分,出使到拥有兵车万乘的匈奴,碰上一个不好的机会,以至于你伏剑自刎也不顾惜,展转流离,茹苦含辛,差一点死在北方的荒原上。壮年时奉命出使匈奴,头发白了才回到汉地,年老的母亲死了,年轻的妻子改了嫁,这是天下很少听说、而现在没有的事。那些蛮貊民族的人,尚且还赞美你的节操,何况做为统治天下的君主呢?我以为你该享受分封土地的待遇,得到封侯的奖赏。但听说你回国后,赐给你的钱不过二百万,官位不过是典属国,没有用一尺封地来报答你的劳苦。可是那些妨害他人建立功业、施展才能的臣子都被封为万户侯,皇亲国戚以及那一班贪婪谄媚的人都在朝廷担任高官。你的待遇尚且是这样,我还有什么指望呢!

汉朝对我没有死去给予沉重的处罚,对你的守节给予很少的奖赏,想使在远方听到这些消息的臣子,见到这种势头而来归顺汉朝,这实在是难啊!所以我每当想到这些,便不后悔了。

我虽然辜负了汉朝的恩情,汉朝对我也丧失了恩德。前人有这样的话:"虽然忠心不是很强烈,却把死去看得象回家一样。"我果真能安然就义,可是君主又哪能怀念我呢?男子汉活着不能成名,死了就埋葬在蛮夷之乡。谁又能弯腰叩头,回来面对着宫殿北面的门楼,让那些办理文书的官吏搬弄笔墨呢?希望你不要再盼望我回汉朝了。

唉呀,子卿!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我们相离万里,人已经隔绝了,路也不通了,我活着成为另一世界的人,死了成为他方的鬼,永远和你生离死别了啊。希望你告诉我往日的朋友们,努力为圣明的君王服务。你的儿子很好,不要挂念,你要珍爱自己。当北风吹动时,望你再给我写信来。李陵叩头。

第五篇:《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高效精炼(一)附加题之断句与简答》

专项突破八 附加题

高效精练(一)(断句与简答)

一、 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 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3处)

诗有六义,其二曰赋,_赋_者_铺_也_铺_采__摛__文_体_物_写_志_也。昔邵公称公卿

①②献诗,师箴赋。传云:“登高能赋,可为大夫。”诗序则同义,传说则异体。总其归涂,

实相枝干。刘向云明不歌而颂,班固称古诗之流也。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阅读答案__足下又云:“汉与功臣不薄。”昔萧、樊囚絷,韩、彭菹醢】

【注】① 传:这里指《国语》和《毛传》,并非单指《毛传》。② 诗序:即《诗序》,亦称《毛诗序》,研究《诗经》的著作。

【答案】 赋者铺也铺采摛体物写志也

2. 《诗经》“六义”具体指哪些?

【答案】 风、雅、颂;赋、比、兴。

3. 本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 说明什么是“赋”(或“赋”是什么),但《诗序》与“传”(《毛传》《国语》)对此有不同看法。(意对即可)

【参考译文】

在《诗经》的“六义”中第二项就叫“赋”。所谓“赋”,就是铺陈的意思;铺陈华采,舒布文辞,为的是描绘事物,抒发情志。从前周代的邵公曾说:“各级官吏献诗,主管教化的官员进箴,盲人赋诵诗。”《毛传》说:“登高能够赋诗的人,就可以当大夫。”由此可见,《诗序》把赋与比、兴同列于“六义”表现手法之中,而《毛传》和《国语》则把赋和诗区别开来,成为一种不同的文体。但是总观它们归属的途径,它们之间的关系还是十分密切的。所以刘向说,“不歌唱只朗诵的诗就叫赋”,班固称,“赋是《诗经》的一个支流”。

二、 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 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3处)

《国风》《离骚》固不论,自汉魏以来,是妙于子建,成于李杜,而坏于苏黄。余之此论固未易为俗人言也,子_瞻_以_议_论_作_诗_鲁_直_又_专_以_补_缀_奇_字_学_者_未_得_其_所_长_而_先_得_其_所_短,诗 人 之 意 扫 地 矣。

(南宋·张戒《岁寒堂诗话》)

【答案】 子瞻以议论作诗/鲁直又专以补缀奇字/学者未得其所长/而先得其所短

2. 文中“子建”“子瞻”分别指

3. 依据文段,作者认为“诗坏于苏黄”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苏轼“以议论作诗”和黄庭坚“补缀奇字”,后世学者只得其短,使“诗人之意扫地”。(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国风》《离骚》固然不必评论,自汉、魏以来,曹植(子建)的诗作最为精妙,李白、杜甫成就最大,苏轼、黄庭坚却将诗歌创作引入歧途。我的这种言论本来不容易对俗人说呀。苏轼用议论作诗,黄庭坚又过分专注于斟酌字句,求学的人没有学到他们的优点,反而先学到他们的缺点,使诗人创作诗歌的本意全部丧失了。

三、 阅读材料,完成1~3题。【阅读答案__足下又云:“汉与功臣不薄。”昔萧、樊囚絷,韩、彭菹醢】

1. 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3处)

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白马解围”四字,即作《西厢记》之主脑也。余剧皆然,不能悉指。后人作传奇,但知为一人而作,不知为一事而作。尽此一人所行之事,逐节铺陈,有_如_散_金_碎_玉_以_作_零_出_则_可_谓_之_全_本_则_为_断_线_之_珠,无梁

之屋。

(清·李渔《闲情偶寄》,有删改)

【答案】 有如散金碎玉/以作零出则可/谓之全本/则为断线之珠

2. 元曲四大家除了关汉卿、郑光祖之外,另外的两位分别是,这两位的代表作分别是《墙头马上》、《汉宫秋》。

3. 用自己的话概括文本的观点。

【答案】 作传奇要突出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

【参考译文】

古人写任何一篇文章,一定有主要的剧情。“白马解围”是《西厢记》的关键剧情。其他的剧作都是这样,不能全部指出。后来的人写作传奇剧,只知道写一个人,不知道写有关这个人的主要事件。把这个人所做的事情,按章节逐一叙述,犹如散落的金子、破碎的玉石,用此可以作为折子戏,但是对于全剧而言,就犹如断线的珍珠、没有梁柱的房屋。

四、 阅读材料,完成1~4题。

1. 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3处)

宋征士陶潜,其源出于应璩,又协左思风力。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兴婉惬。每观其文,想其人德。世叹其质直,至如“欢言醉春酒”“日暮天无云”,风华清靡,岂直为田家语邪?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

(南朝梁·钟嵘《诗品》)

【答案】 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兴婉惬

2. 根据文意,请你推断“应璩”可能所处的朝代是( )

A. 春秋 B. 三国 C. 隋朝 D. 五代十国

【答案】 B

【解析】 肯定是“东晋”前面的朝代,又不会很远。

3. 根据文意,请判断《诗品》是怎样一部书( )

A. 诗歌文赋理论 B. 诗歌作品选编

C. 百科全书著作 D. 诗歌品评著作

【答案】 D

【解析】 《诗品》是一部品评诗歌的文学批评名著。

4. 钟嵘认为陶潜的诗歌有着怎样的风格?(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 简约明朗、真挚古朴、委婉和谐。(答到两点即可)。【阅读答案__足下又云:“汉与功臣不薄。”昔萧、樊囚絷,韩、彭菹醢】

【参考译文】

宋征士陶潜,(创作上)源自应璩,又带有左思的雄健笔力。文章干净利落,一般不用长句,言辞追求古朴,和婉惬当。每当看到他的文章,便想到他的良好品德。诗人赞叹他的诗风“质直”,至于提到“欢言醉春酒”“日暮天无云”这些诗句,真可谓风华清新,又哪是一般农夫的话语?(陶潜)是古今隐逸诗人的鼻祖。

五、 阅读材料,完成1~4题。

1. 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3 处)

宋初大臣之为词者:寇莱公、晏元献、宋景文、范蜀公与欧阳文忠并有声艺林。然数公或一时兴到之作,未为专诣;独_文_忠_与_元_献_学_之_既_至_为_之_亦_勤_翔_双_鹄_于_交_衢_驭_二_龙_于_天_路。且文忠家庐陵,而元献家临川,词家遂有西江一派。其词与元献同出南唐,而深致则过之。宋至文忠,文始复古,天下翕然师尊之,风尚为之一变。即以词言,亦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

(清·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

【答案】 独文忠与元献学之既至/为之亦勤/翔双鹄于交衢/驭二龙于天路

2. 文中的“元献”和“文忠”分别是指晏殊和欧阳修。

3. 文中的“疏隽”和“深婉”在宋词的风格流派中,分别是指和。

4. 文中的“文忠”和“元献”二人在词学成就上有何相同之处?

【答案】 ① 成就高(名气大)。② 都属于西江派。③ 都向南唐学习,成就超越南唐。

【参考译文】

宋初大臣中写词的,寇准、晏殊、宋祁、范镇与欧阳修等都是词家中有声望的。不过其他诸公也许是一时兴起写词的,不能算是专门精于此道;只有欧阳修与晏殊,学识功夫到家了,且作词勤奋,就像两只天鹅飞翔在大道之上,像两条龙腾飞在天路之间。而且欧阳修家住庐陵,晏殊家在临川,因此词家就形成了西江派。他们的词都出自南唐,但深远的意味、情趣又超过了南唐。北宋到了欧阳修的时代,文章开始崇尚复古,天下文人一致尊他为师,文风也为之一变。就拿词来说,其放达超逸开启了苏轼(的豪放),其含蓄委婉又影响了秦观的(婉约)。

六、 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 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足下又云:“汉与功臣不薄。”昔萧、樊囚絷,韩、彭菹醢,晁错受戮,周、魏见辜。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_万_乘_之_虏_遭_时_不_遇_至_于_伏_剑_不_顾_流_离_辛_苦__几_死_朔_北_之_野。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

(西汉·李陵《答苏武书》,有删改)

【答案】 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

2. 材料中多处出现人名,“萧、樊囚絷”“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中的“萧”“樊”和“陵”分别指( )

A. 萧何 樊於期 李陵

B. 萧统 樊哙 司马迁

C. 萧统 樊於期 司马迁

D. 萧何 樊哙 李陵

【答案】 D

【解析】 注意上文中的“功臣”二字。

3. 为驳斥“汉与功臣不薄”这个观点,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说理?请加以概括。

【答案】 汉朝功臣受迫害的一些例子,苏武本人回汉朝后并未受到重赏,迫害功臣的朝臣反受重用。

【参考译文】

足下又说:“汉朝对待功臣的恩情不薄。”从前萧何、樊哙被拘禁,韩信、彭越被剁成肉酱,晁错被腰斩东市,周勃、魏其侯被定罪。况且从前你以一个轻车简从的使节身份,出使到拥有兵车万乘的匈奴,碰上一个不好的机会,以至于你伏剑自刎也不顾惜,辗转流离,茹苦含辛,差一点死在北方的荒原上。我李陵以为你该享受分封土地的待遇,得到封侯的奖赏。但听说你回国后,赐给你的钱不过两百万,官位不过是典属国,没有用一尺封地来报答你的劳苦。可是那些妨害他人建立功业、施展才能的臣子都被封为万户侯,皇亲国戚以及那一班贪婪谄媚的人都在朝廷担任高官。

七、 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 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谐之言皆也,辞浅会俗,皆悦笑也。昔齐威酣乐,而淳于说甘酒;楚襄宴集,而宋玉赋好色:意在微讽,有足观者。及_优_旃_之_讽_漆_城_优_孟_之_谏_葬_马_并_谲_辞_饰_说_

抑_止_昏_暴_是_以_子_长_编_史_以_其_辞_虽_倾_回_意_归_义_正_也。但本体不雅,其流易弊。于是东方、枚皋,糟啜醨,无所匡正,而诋嫚媟弄,故其自称“为赋,乃亦俳也,见视如倡”,亦有悔矣。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谐隐》)

【答案】 及优旃之讽漆城/优孟之谏葬马/并谲辞饰说/抑止昏暴/是以子长编史/以其辞虽倾回/意归义正也

2. 文中的“子长编史”是指《史记》中的哪一篇?

【答案】 《滑稽列传》。

3. 作者认为司马迁将“谐者”编入《史记》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 他们的言辞颠倒迂回(微妙含蓄),而用意归于正当的义理(起到了讽谏的作用)。

【参考译文】

“谐”字之所以由“言”和“皆”两字组成,就是因为所说的言辞浅显通俗,大家听了都喜悦发笑。从前齐威王喜好酣乐饮酒,淳于髡就专门给他说甘酒的事来讽谏他;楚襄王爱好欢宴集会,宋玉便作了《登徒子好色赋》来讽谏他。他们的意图都在于通过微妙含蓄的话来讽谏,颇有可取之处。到秦国的优旃谏止秦二世油漆城墙,楚国的优孟谏阻楚庄王厚葬爱马,同样都是用含蓄的言辞讽喻,阻止帝王昏庸残暴的行为。司马迁编入《史记》,就是因为他们的言辞虽然颠倒迂回,而用意却都归于正当的义理。但是谐辞这类东西本身就不雅正,所以它的流传就容易发生弊病。于是西汉的东方朔、枚皋这类文人只能吃糟食,喝淡酒,随波逐流,投人所好,对帝王的缺点和错误没有什么匡救纠正的作用,而只是说些诋毁谩辱不庄重、供人狎戏玩弄的话。所以他们自己也说,所作的赋,是属于玩乐取笑一类的东西,以致被别人看成倡优戏子一样,自己也后悔。

八、 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 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上古文字初开,实字多,虚字少。典、谟、训、诰,何等简奥,然文法自是未备。至孔子之时,虚字详备,作者神态毕出。《左氏》_情_韵_并_美_文_采_照_耀_至_先_秦_战_国_更_加_疏_纵_汉_人_敛_之_稍_归_劲_质_唯_子_长_集_其_大成。唐人宗汉,多峭硬。宋人宗秦,得其疏纵,而失其厚茂,气味亦少薄矣。文必虚字备而后神态出,何可节损?然枝蔓软弱,少古人厚重之气。

(清·刘大櫆《论文偶记》)

【答案】 《左氏》情韵并美/文采照耀/至先秦战国/更加疏纵/汉人敛之/稍归劲质/唯子长集其大成

2. 刘大櫆与方苞(方灵皋、方凤九)、姚鼐(姚姬传、姚梦谷、姚惜抱)被誉为“桐城三祖”。

3. 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观点。(不超过10字)

【答案】 写文章要恰当运用实字虚字。

【参考译文】

上古时代,文字刚产生,实字多,虚字少。《尚书》的《典》《谟》《训》《诰》,文字十分简朴古奥,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的文法还不完备。到孔子的时候,虚字已经详细而完备,于是写文章的人就能够将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神气形态全部表现出来。《左传》的情致和韵味都很美,文章光彩耀眼。到了先秦战国时代,就更加疏荡恣肆。汉朝人有所收敛,逐渐走向了劲健质实,只有司马迁能集其大成。唐朝人效法汉人,然多数趋于峭拔硬挺。宋朝人宗法秦人,得到了秦人文章疏荡恣肆的一面,但却有失于浑厚丰赡,情气韵味也显得有些淡薄。写文章必须虚字用得充分而后方能使神情姿态全部显现出来,怎么可以随便节省减损呢?如此看来,枝蔓敷展软弱无力,缺少古人那种厚重的情气。

九、 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 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孟子曰:“水_信_无_分_于_东_西_无_分_于_上_下_乎_人_性_之_善_也_犹_水_之_就_下_也_人_无_有_不_善_水_无_有_不_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孟子·告子上》)

【答案】 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2. 告子和孟子都以水为喻,各自意在说明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作简要分析。

【答案】 ① 告子以水不分东西而流,说明人性无所谓善,也所谓不善。② 孟子以水有明确的上下流向为喻,来说明人性向善是确定无疑的;孟子还以流水受击打而飞溅、受拦截而倒流为喻,来说明人的本性会因外在环境的影响而改变。

3. 结合上面选段孟子的观点,谈谈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

【答案】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但人的本性会受外在环境的影响而改变,因此求学请教的道理不在于别的,而在于找回他因受外在环境的影响而丢失的善心。

【参考译文】

告子说:“人性就像那急流的水,缺口在东便向东方流,缺口在西便向西方流。人性无所谓善与不善,就像水无所谓向东流向西流一样。”

孟子说:“水的确无所谓向东流向西流,但是,也无所谓向上流向下流吗?人性向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人性没有不善良的,水没有不向低处流的。当然,如果水受拍打而飞溅起来,能使它高过额头;加压迫使它倒行,能使它流上山岗。这难道是水的本性吗?形势迫使它如此的。人之可以胁迫他做坏事,本性的改变也像这样。”

十、 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 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皆知敌之仇,而不知为益之尤;皆_知_敌_之_害_而_不_知_为_利_之_大_秦_有_六_国_兢_兢_以_强_六_国_既_除___乃_亡_敌_存_而_惧,敌去而舞,废备自盈,祗益为愈。敌存灭祸,敌去召过。有能知此,道大名播。惩病克寿,矜壮死暴;纵欲不戒,匪愚伊耄。我作戒诗,思者无咎。

(唐·柳宗元《敌戒》)

【答案】 皆知敌之害/而不知为利之大/秦有六国/兢兢以强/六国既除

/乃亡/敌存而惧

2. 写出柳宗元所处朝代及“古文运动”的另一著名倡导者的姓名。

【答案】 唐代。韩愈。

3. 柳宗元在本段中论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案】 敌存灭祸,敌去召过。

【参考译文】

人人都知道敌人有作为自己仇敌的一面,却不一定懂得对自己还有有益的一面;人人都知道敌人对自己有危害的一面,却不一定懂得对自己还有有利的一面。秦国有六国为敌,因此能够兢兢业业,使国家强盛起来;六国已经除灭之后,秦朝骄傲自得,不久就灭亡了。敌人存在而知道戒惧,敌人不存在就得意忘形放弃戒备而骄傲自满,恰恰足以酿成日后的祸患。敌人存在,能够提高自己的警惕,可以免除祸患;敌人不存在了,思想懈怠,反而会招致错误。能够懂得这个道理的人,他的德行就会光大,名声就会远扬。能够预防疾病的人,才能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gudian221744/

推荐访问:汉开国功臣 足下的恋人在线阅读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