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语录

来源:伤感语录 时间:2018-08-01 18:00:05 阅读:

【www.zhuodaoren.com--伤感语录】

禅宗语录一:项目管理之禅宗语录3


管理技能网权威发布项目管理之禅宗语录3,更多项目管理之禅宗语录3相关信息请访问管理技能网。
【导语】美好的东西总是相通的,适合的,有用的。无用论者害怕改变,懒于思考,否定是最好的借口和自我保护!
  PMP有用吗?
  徒弟问师傅:师傅,西方的PMP到底适不适合中国企业的项目管理呢?
  师傅说:你听过中国的古典音乐吗?
  徒弟:听过。
  师傅说:那你听过西方的古典音乐吗?
  徒弟:也听过。
  师傅说:听了有什么感觉?
  徒弟:美,很美,能引起人灵魂最深处的共鸣。
  师傅说:这两种完全用不同的乐器和乐章演奏的音乐,感觉是共同的——美。美好的东西总是相通的,适合的,有用的。无用论者害怕改变,懒于思考,否定是最好的借口和自我保护!
  02
  —
  计划不如变化快?
  徒弟问师傅:师傅,为什么每个老师上课讲PMP的时候都会说:“计划不如变化快”呢?
  师傅说:人们承诺永远的时候,谁也没骗人,只是…人生无常啊。
  徒弟:人生无常?这跟PMP有没有关系吗?徒弟不明白。
  师傅说:人生无常,项目也无常啊。在做项目过程中,常常是非日常工作推迟了日常工作,并扼杀了所有的计划和基本变化。因为风险无处不在,因为临时工作不断的干扰,偏离计划无法避免,但也有应对之法:那就是在做计划时给每项任务都预留一定的储备时间,并尽早完成自己手中的任务。最好的方法是把储备时间变成缓冲时间,采用关键链法,由项目经理统一管理效果最好。
  03
  —
  迷茫,浮躁,何解?
  徒弟问师傅:师傅,我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常常感到迷茫,浮躁,看不到前途,遇到困难,我老是想逃避,怎么办?
  师傅说:有时候,逃避并不是生活中唯一的选择。有些人有些事,有些项目早就命中注定,无论用什么方式,无论经历怎样的挫折,命运的暗线早已纠缠在一起,项目终究会完成,你终究会成长,世界终究会不断变化,前途终究依然还是前途。
  徒弟:我该如何度过眼前的困惑呢?
  师傅说:梅兰芳曾教导家人:做人,一是说话让人结缘,二是做事让人感动;说话让人结缘,就能让你在工作中更容易得到他人的帮助,拥有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做事让人感动,能让你工作更出色,可以让领导看到你良好的业绩,给你机会提拔你。还记得师傅上课时讲的曾国藩的故事吗?一定要悟透P(拍)M(马)P(屁)的精髓。

禅宗语录二:王阳明经典语录【60句】


好词好句网权威发布王阳明经典语录【60句】,更多王阳明经典语录【60句】相关信息请访问好词好句网。
【导语】什么是心学?心学讲了什么?这是一个复杂到爆炸的问题!无数人看了无数本书,最后除了无数个问号,啥也没懂。从《知行合一王阳明》这本书中摘取了60句王阳明一生最经典的语录,只要读懂这60句,就了解了庞杂难懂的心学体系,就读懂了王阳明这个人。
  
【一、立什么志就是什么样人】
  年轻时候的王阳明志向高远,爱好广泛,是一个天赋卓绝的年轻人,这样一个年轻人却有着一身傲骨,宁可蹲大狱,也要为正义说话。
  1、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2、世人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
  3、我已超脱了得失荣辱,只是还无法超脱生死。
  4、昨日衣蟒戴玉,大家都说荣耀,可脱衣就寝,只是一身穷骨头,何曾添得分毫?所以,荣辱不在人,人自迷耳。
  5、人非要经历一番不同平时的劫难才能脱胎换骨,成为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人。
  6、为了自己相信的正义要勇敢去拼,不要做缩头乌龟,否则就是活千年,不过是千年的禽兽。
  7、人人都是圣人,谁也不比任何人差。
  
【二、空想而不实践,就是一场空】
  王阳明年轻时痴迷于佛教,吸取了许多禅宗的思想,但等到他心学大成后,却对佛学大加批判,认为只在心上做,终是无用。
  1、禅宗说了‘人人都有佛性’后就枯坐,什么都不管了。说了‘佛向心头做’后就真的在心头做,不去实践。而我说了‘在心上用功’后,必须去实践。
  2、佛道之学和圣学只是一张纸的距离,所以不容易辨别,只需要立志于圣学,将来必能看透。
  3、亲情与生俱来,如果真能抛弃,就是断灭种性
  4、佛教徒总说自己不执着于‘相’,其实这些都是执着于君臣、父子、夫妻的‘相’,所以他才逃避。
  
【三、孝道是发自内心的行为】
  百善孝为先,在王阳明心学体系下,孝不用学,它就是发自良知的行为。
  1、如果真有孝顺父母的心,就会去做孝顺父母的事。孝顺这个道理就在你心中,如果它在外面,比如在父母身上,倘若父母去世了,难道它就消失了?
  2、宇宙中最真的孝,就是不让父母担心。知道了这个,你就知道怎么去孝顺父母了。
  3、人心中本就有孝心、仁心,所以不必去外面寻求任何东西,只要让心中的孝心和仁心自然流露就万事大吉了。
  4、做儿子的对于父母错误的言行无法指责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哭泣,怎么可以奉迎他的错误呢!
  5、人世间所有父母希望的其实是儿女平安,锦衣玉食并不重要。那么,将心比心,我们希望的其实也是父母平安,心平安,身平安。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是你的身心要平安,否则,这都是空谈。
  
【四、兵法之道奥妙在于不动心】
  王阳明不仅仅是一位思想家,更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的用兵之道讲究虚虚实实,对将领则要求不动如山。
  1、虚虚实实,让敌人的心慌乱,动起来没有章法,就能趁势而入,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
  2、敌人只要心中生疑,这仗就赢了。
  3、有些人就是平时学问不到位,一临事,就慌乱失措。那些急中生智的人的智慧可不是天外飞来的,而是平时学问纯笃的功劳。
  4、敌人气势正盛,就应该趁他们取得胜利疏于防备时向他们进攻,怎么能在这个关键时刻后退呢?
  5、哪里有什么技巧,只是努力做学问,养得此心不动。如果非要说有技巧,那此心不动就是唯一的技巧。
  6、只有在平时有克制的能力,在自己的良知上用全功,把自己锻造成一个泰山压顶色不变,麋鹿在眼前而目不转的人,才能不动心。
  
【五、真理不在书本上,就在我们的心中】
  王阳明将朱熹的天理与内心联系在了一起,朱熹认为天理要从书中去寻找,王阳明则认为心外无理,天理就在我们的心中。
  1、心中有个能知是非善恶的良知,所以一切道理都在心上,就是:心即理。
  2、真理已在心中,我们去实践,只是去验证这个真理,其实最终目的就是磨炼我们的心。
  3、天理是在心中,但由于世俗的浸染和自己的不注意修心,天理虽然没有离开心,可却被蒙蔽了。
  4、天理固然在心中,但如果一个意志力不坚定的人,生活在一个肮脏的环境里,天理就很难显现。
  5、耳朵不能听是非,省了多少闲是非;口不能说是非,又省了多少闲是非;心知道是非就够了。
  6、生死关容易过,可心上的关却难过
  7、一切真理都在心中,所以不需外求
  8、世人因为不知道‘达到至善’的关键在于我们自己的心,以为天下的万事万物各有自己的道理,因此掩盖了评判是非的标准,使‘心为统帅’的简单道理变得支离破碎、四分五裂。
  9、良知提醒我们,要把万物和自己当成一个整体,对万物说,我爱着你的爱,痛着你的痛,伤悲着你的伤悲,快乐着你的快乐
  
【六、良知,就是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
  王阳明的心学就是致良知之学,所谓良知,就是与生俱来的道德意识。时刻保持内心的光明,然后按照良知的指引前进,则前路也必定光明。
  1、每个人与生俱来心中就有圣贤之道,因为我们心中与生俱来就有能知是非善恶的“良知”,而做圣贤就是要通过自我努力实现最真实的自我。
  2、心如明镜,物来则照,不要刻意去追求。
  3、只要时刻拂拭自己的内心,让良知不要被人欲遮蔽,就都能成功。
  4、人人心中都有良知,人人心中的良知都会得出一个真理。伯夷、叔齐虽然死了,但他们的良知却在每个人心中。
  5、应视功名利禄如浮云,要勇敢地去做事,不必计较事成之后的荣耀。有荣耀是我幸,无荣耀是我命,这就是良知给我们的答案。
  6、你的意念所到之处,正确的就知道正确,错误的就知道错误,不可能有丝毫的隐瞒。
  7、真正的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良知!良知告诉你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那就去做,不必顾虑、不必计较。
  8、我们心里的良知是应对万事万物的法宝,无须去外部寻求任何帮助。
  9、有些人平时不肯行善积德,内心有所欠缺,所以害怕。若平时依良知做事不违神灵,坦荡光明,又有什么可怕的?
  10、良知是个直性子,对于不公,它给出的答案就是:马上反抗。
  11、“至圣先师”孔子说的话,如果它不能和我的心相符,那就是错的,就不是真理;而贩夫走卒说的话,如果它能和我的心符合,那就是对的,就是真理。
  12、绝不要先以恶意去推测别人,否则自己就先变恶了,一旦如此,就是丧失良知的表现。
  
【七、“知行合一“的无边威力】
  知行合一,“知”是“良知”,也就是内心,“行”是“实践”,“知”与“行”是一体的。
  1、真理就在心中,但必须去事上练,只有去实践了,才能更深刻地体会这一真理。而且,这两者是不可分的,正如知行合一一样。
  2、安定情绪,物我两忘,不是什么都不想,死人才什么都不想呢。
  3、无事时,将好色、贪财、慕名等私欲统统搜寻出来,一定要将病根拔去,使它永不复发,才叫痛快。
  4、名与实相对。务实的心重一分,求名的心就轻一分。若全是务实的心,就没有一丝求名的心。如果务实的心犹如饥而求食,渴而求饮,还哪里有时间和精力好名?
  5、要祛除声色货利的私欲,就要在静坐时把那些好色好名好利的祸根都搜寻出来,然后祛除。
  6、面对外来评价,尤其是毁谤时,非但不要动怒心,而且还要把它当成是磨炼强大内心的机遇。
  7、天下任何事物本来就没有善恶,它所有善恶全是人强加给它的。
  8、天下之事,有的貌似礼但实质上不是礼;有的貌似非礼但实质上就是礼。
  9、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10、装模作样成一个圣人去给别人讲学,人们看见圣人来了,都给吓跑了,怎么能讲得好呢?唯有做一个愚夫笨妇才能给别人讲学。
  11、除非是死灰槁木、耳聋眼瞎之人,虽然听见、看见了。只要心不去跟随它也就行了。
  12、静并非不动,动也并非不静。戒慎恐惧就是念头,为何要区分动和静?
  13、随时随地而变化、变通,如此才是真正拥有智慧的人。
  14、人必须要有为自己着想的心方才能克除想念私欲的心,能够克除想念私欲的心,才能成就自己。
  15、只要做到用良知去发家致富,那就符合天理,谁说君子不能谈利?
  16、不去议论别人的是非,在要责备别人的时候,把它当作自己的一大私欲加以克制。
  17、仕途如一张网,进入后就会被沾上不得转身,所以千万不要沉浸在里面,要懂得站在网上看。但也不是不作为,看明白,然后进入网中去做,做完就赶紧撤出来,这样才能不被仕途牵引,不被功名利禄所累。

禅宗语录三:王阳明十大经典语录及背后的故事


好词好句网权威发布王阳明十大经典语录及背后的故事,更多王阳明十大经典语录及背后的故事相关信息请访问好词好句网。
【导语】王阳明,被当年明月称为“千古第一等人”,他官至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精通儒释道三家,开创出了堪称儒学新局面的心学,被认为是可直追孔孟的大圣人,他还领兵平乱剿匪,用极少的代价闪电般地彻底击败了数倍于己的敌人。作为史上极少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王阳明为后世留下了很多经典语录:
  
【1、“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故事背景:
  1483年,王阳明在北京的私塾读书。有一天,他一本正经的问老师:“何谓第一等事?”这话的意思其实就是问,人生的终极价值到底是什么?
  他的老师吃了一惊,从来没有学生问过他这样的问题,他看了看王阳明,笑笑,又思考了一会,才做出他自认最完美的回答:“当然是读书做大官啊。”
  王阳明显然对这个答案不满意,他看着老师说:“我认为不是这样。”
  老师不自然地“哦”了一声:“怎么?你还有不同的看法?”王阳明夸张地点头,说:“我以为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2、“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故事背景:
  有一年春天,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间游玩。朋友指着岩石间一朵花对王阳明说,你经常说,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这朵花,在山间自开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吗?难道你的心让它开,它才开的;你的心让它落,它才落的?
  王阳明的回答很有味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3、“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
  故事背景:
  他在一座寺庙中看到一个枯坐的和尚。据知情人透露,这个和尚已不视不言静坐三年。
  王阳明笑了笑,就绕着和尚走了几圈,像是道士捉鬼前的作法。最后他在和尚面前站定,看准了和尚,冷不防的大喝一声:“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这句话就是传说中禅宗和尚的禅机。所谓禅机,就是用含有机要秘诀的言辞、动作或事物来暗示教义,让接收方触机领悟。
  不知是王阳明的禅机触动了和尚,还是王阳明的大嗓门惊动了和尚,总之,和尚惊慌的睁开眼,“啊呀”一声。
  王阳明盯紧他,问:“家里还有何人?”
  和尚回答:“还有老母。”
  “想念她吗?”
  和尚不语。一片寂静,静的能听到和尚头上的汗水流淌的声音。最后,和尚打破了这一死寂,用一种愧疚的语气回答:“怎能不想念啊。”
  
【4、“我以落第动心为耻”】
  故事背景:
  1496年,他在会试中再度名落孙山。有人在发榜现场未见到自己的名字而嚎啕大哭,王阳明却无动于衷。大家以为他是伤心过度,无法动用悲伤的表情了,于是都来安慰他。
  他的脸上略过一丝沧桑的笑。他说:“你们都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
  
【5、“光不仅在烛上”】
  故事背景:
  一个叫徐樾的弟子在岸边如信徒朝圣一样虔敬的希望和王阳明见面,王阳明答应了。徐樾还处于王阳明心学的初级阶段——静坐,他确信在静坐中理解了王阳明心学,得到了真谛。王阳明就让他举例子说明,徐樾就兴奋的举起例子来,他举一个,王阳明否定一个,举了十几个,已无例可举,相当沮丧。王阳明指点他道:你太执着于事物。徐樾不理解。王阳明就指着船里的蜡烛的光说:“这是光。”在空中画了个圈说,“这也是光。”又指向船外被烛光照耀的湖面说,”这也是光”,再指向目力所及处,“这还是光。“徐樾先是茫然,但很快就兴奋起来,说:“老师我懂了。”王阳明说:“不要执着,光不仅在烛上,记住这点。”徐樾拜谢而去。
  
【6、“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故事背景:
  1528年阴历十一月二十八日夜,王阳明从一个美的出奇的梦中醒来,他问弟子:“到哪里了?”
  弟子回答:“青龙铺(今大余县青龙镇赤江村)。”
  王阳明又问:“船好像停了?”
  弟子回答:“在章江河畔。”
  王阳明笑了一下:“到南康还有多远?”
  弟子回答:还有一大段距离。
  王阳明又是一笑,恐怕来不及了。
  他让人帮他更换了衣冠,倚着一个侍从坐正了,就那样坐了一夜。第二天凌晨,他叫人把周积叫进来。周积匆忙的跑了进来,王阳明已倒了下去,很久才睁开眼,看向周积,说:“我走了。”
  周积无声的下泪,问:“老师有何遗言?”船里静的只有王阳明咝咝的呼吸声。
  王阳明用他在人生中最后的一点力气向周积展现了一个微笑,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7、“你死都不怕,还在乎一条内裤么?”】
  故事背景:
  关于“盗贼也有良知”这个论点,王阳明并非信口开河,而是有事实依据。据说他在庐陵担任县令时,抓到了一个罪恶滔天的大盗。这个大盗冥顽不灵,面对各种讯问强烈顽抗。
  王阳明亲自审问他,他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说:“要杀要剐随便,就别废话了!”
  王阳明于是说:“那好,今天就不审了。不过,天气太热,你还是把外衣脱了,我们随便聊聊。”
  大盗说:“脱就脱!”
  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天气实在是热,不如把内衣也脱了吧!”
  大盗仍然是不以为然的样子:“光着膀子也是经常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
  又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膀子都光了,不如把内裤也脱了,一丝不挂岂不更自在?”
  大盗这回一点都不“豪爽”了,慌忙摆手说:“不方便,不方便!”
  王阳明说:“有何不方便?你死都不怕,还在乎一条内裤吗?看来你还是有廉耻之心的,是有良知的,你并非一无是处呀!”
  
【8、“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故事背景:
  有一天,那个个性极强的王艮出游归来,王阳明问他:“都见到了什么?”
  王艮以一副异常惊讶的声调说:“我看到满街都是圣人。”
  我们应该注意,王艮这句话别有深意。王艮来拜王阳明为师前就是狂傲不羁的人,拜王阳明为师后,也未改变“傲”的气质,王阳明多次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王艮不相信。他始终认为圣人是遥不可及的,所以他说的“我看满街都是圣人”这句话,是在讥笑王阳明的言论:“你瞧,那些在大街上的凡夫俗子都是圣人,我怎么就不相信,天下会有这样多圣人啊。”
  王阳明大概是猜透了王艮的心意,于是就借力打力:“你看到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王艮尴尬的一笑:都是圣人。
  王阳明点头说:对!人人都是圣人,谁也不比任何人差。
  
【9、他一疑,事就成了】
  故事背景:
  王阳明的这个计谋用两个字就可以概括:造假。他伪造了各种迎接正规军南昌的公文,在这些公文中最耀眼的就是正规军的人数,粗算一下,大概有十万人。公文中还声称,约定在本年六月二十日合围南昌城,二十一日发动拂晓总攻。在另外的公文中,王阳明“回复”说,不要太急躁,为了避免重大伤亡,攻城是下策,应该等朱宸濠出城后打歼灭战。
  他还伪造了答复李士实和刘养正投诚的书信,在信中,他对两人弃暗投明的态度表示深深的欣赏,并且答应两人,在平定朱宸濠后会给两人升官发财的机会。他再伪造朱宸濠手下指挥官们的投降密状,让人去和平时与朱宸濠结交的人相谈,在会谈结束后故意把这些公文遗落。自然,这些伪造的公文统统都到了朱宸濠手里。
  有地方官员对王阳明这些造假计谋不以为然,他们问王阳明:“这有用吗?”
  王阳明不答反问:“先不说是否有用,只说朱宸濠疑不疑。”
  有官员不假思索的回答:“肯定会疑。”
  王阳明笑道:“他一疑,事就成了。”
  
【10、胜负之决只在此心动与不动】
  故事背景:
  有弟子问王阳明,用兵是不是有特定的技巧(用兵有术否)?王阳明回答:哪里有什么技巧,只是努力做学问,养的此心不动,如果你非要说有技巧,那此心不动就是唯一的技巧。大家的智慧都相差无几,胜负之决只在此心动与不动。
  王阳明举个例子说,当时和朱宸濠对战时,我们处于劣势,我向身边的人发布准备火攻的命令,那人无动于衷,我说了四次,他才从茫然中回过神来。这种人就是平时学问不到位,一临事,就慌乱失措。那些急中生智的人的智慧可不是天外飞来的,而是平时学问纯笃的功劳。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haoci821252/

推荐访问:禅宗经典语录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