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表1001万年历表?-?搜狗搜索

来源:记者节 时间:2018-10-19 11:00:19 阅读:

【www.zhuodaoren.com--记者节】

万年历表1001万年历表?-?搜狗搜索(共10篇)

万年历表1001万年历表?-?搜狗搜索(一):

公元1924年7月25号是星期几?
请用s=x-1+[x-1/4]-[x-1/100]+[x-1/400]+c公式来计算,我需要得数、步骤,哥们,快,

星期五
如何计算某一天是星期几?
—— 蔡勒(Zeller)公式
历史上的某一天是星期几?未来的某一天是星期几?关于这个问题,有很多计算公式(两个通用计算公式和一些分段计算公式),其中最著名的是蔡勒(Zeller)公式.即w=y+[y/4]+[c/4]-2c+[26(m+1)/10]+d-1
公式中的符号含义如下,w:星期;c:世纪-1;y:年(两位数);m:月(m大于等于3,小于等于14,即在蔡勒公式中,某年的1、2月要看作上一年的13、14月来计算,比如2003年1月1日要看作2002年的13月1日来计算);d:日;[ ]代表取整,即只要整数部分.(C是世纪数减一,y是年份后两位,M是月份,d是日数.1月和2月要按上一年的13月和 14月来算,这时C和y均按上一年取值.)
算出来的W除以7,余数是几就是星期几.如果余数是0,则为星期日.
以2049年10月1日(100周年国庆)为例,用蔡勒(Zeller)公式进行计算,过程如下:
蔡勒(Zeller)公式:w=y+[y/4]+[c/4]-2c+[26(m+1)/10]+d-1
=49+[49/4]+[20/4]-2×20+[26× (10+1)/10]+1-1
=49+[12.25]+5-40+[28.6]
=49+12+5-40+28
=54 (除以7余5)
即2049年10月1日(100周年国庆)是星期5.
你的生日(出生时、今年、明年)是星期几?不妨试一试.
不过,以上公式只适合于1582年10月15日之后的情形(当时的罗马教皇将恺撒大帝制订的儒略历修改成格里历,即今天使用的公历).
过程的推导:(对推理不感兴趣的可略过不看)
星期制度是一种有古老传统的制度.据说因为《圣经·创世纪》中规定上帝用了六
天时间创世纪,第七天休息,所以人们也就以七天为一个周期来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
活,而星期日是休息日.从实际的角度来讲,以七天为一个周期,长短也比较合适.所
以尽管中国的传统工作周期是十天(比如王勃《滕王阁序》中说的“十旬休暇”,即是
指官员的工作每十日为一个周期,第十日休假),但后来也采取了西方的星期制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要知道某一天是星期几的问题.有时候,我们还想知
道历史上某一天是星期几.通常,解决这个方法的有效办法是看日历,但是我们总不会
随时随身带着日历,更不可能随时随身带着几千年的万年历.假如是想在计算机编程中
计算某一天是星期几,预先把一本万年历存进去就更不现实了.这时候是不是有办法通
过什么公式,从年月日推出这一天是星期几呢?
答案是肯定的.其实我们也常常在这样做.我们先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知道
了2004年5月1日是星期六,那么2004年5月31日“世界无烟日”是星期几就不难推算出
来.我们可以掰着指头从1日数到31日,同时数星期,最后可以数出5月31日是星期一.
其实运用数学计算,可以不用掰指头.我们知道星期是七天一轮回的,所以5月1日是星
期六,七天之后的5月8日也是星期六.在日期上,8-1=7,正是7的倍数.同样,5月15
日、5月22日和5月29日也是星期六,它们的日期和5月1日的差值分别是14、21和28,也
都是7的倍数.那么5月31日呢?31-1=30,虽然不是7的倍数,但是31除以7,余数为2,
这就是说,5月31日的星期,是在5月1日的星期之后两天.星期六之后两天正是星期一.
这个简单的计算告诉我们计算星期的一个基本思路:首先,先要知道在想算的日子
之前的一个确定的日子是星期几,拿这一天做为推算的标准,也就是相当于一个计算的
“原点”.其次,知道想算的日子和这个确定的日子之间相差多少天,用7除这个日期
的差值,余数就表示想算的日子的星期在确定的日子的星期之后多少天.如果余数是
0,就表示这两天的星期相同.显然,如果把这个作为“原点”的日子选为星期日,那
么余数正好就等于星期几,这样计算就更方便了.
但是直接计算两天之间的天数,还是不免繁琐.比如1982年7月29日和2004年5月
1日之间相隔7947天,就不是一下子能算出来的.它包括三段时间:一,1982年7月29
日以后这一年的剩余天数;二,1983-2003这二十一个整年的全部天数;三,从2004年
元旦到5月1日经过的天数.第二段比较好算,它等于21*365+5=7670天,之所以要加
5,是因为这段时间内有5个闰年.第一段和第三段就比较麻烦了,比如第三段,需要把
5月之前的四个月的天数累加起来,再加上日期值,即31+29+31+30+1=122天.同理,第
一段需要把7月之后的五个月的天数累加起来,再加上7月剩下的天数,一共是155天.
所以总共的相隔天数是122+7670+155=7947天.
仔细想想,如果把“原点”日子的日期选为12月31日,那么第一段时间也就是一个
整年,这样一来,第一段时间和第二段时间就可以合并计算,整年的总数正好相当于两
个日子的年份差值减一.如果进一步把“原点”日子选为公元前1年12月31日(或者天文
学家所使用的公元0年12月31日),这个整年的总数就正好是想算的日子的年份减一.这
样简化之后,就只须计算两段时间:一,这么多整年的总天数;二,想算的日子是这一
年的第几天.巧的是,按照公历的年月设置,这样反推回去,公元前1年12月31日正好是
星期日,也就是说,这样算出来的总天数除以7的余数正好是星期几.那么现在的问题就
只有一个:这么多整年里面有多少闰年.这就需要了解公历的置闰规则了.
我们知道,公历的平年是365天,闰年是366天.置闰的方法是能被4整除的年份在
2月加一天,但能被100整除的不闰,能被400整除的又闰.因此,像1600、2000、2400
年都是闰年,而1700、1800、1900、2100年都是平年.公元前1年,按公历也是闰年.
因此,对于从公元前1年(或公元0年)12月31日到某一日子的年份Y之间的所有整年
中的闰年数,就等于
[(Y-1)/4] - [(Y-1)/100] + [(Y-1)/400],
[...]表示只取整数部分.第一项表示需要加上被4整除的年份数,第二项表示需要去掉
被100整除的年份数,第三项表示需要再加上被400整除的年份数.之所以Y要减一,这
样,我们就得到了第一个计算某一天是星期几的公式:
W = (Y-1)*365 + [(Y-1)/4] - [(Y-1)/100] + [(Y-1)/400] + D. (1)
其中D是这个日子在这一年中的累积天数.算出来的W就是公元前1年(或公元0年)12月
31日到这一天之间的间隔日数.把W用7除,余数是几,这一天就是星期几.比如我们来
算2004年5月1日:
W = (2004-1)*365 + [(2004-1)/4] - [(2004-1)/100] + [(2004-1)/400] +
(31+29+31+30+1)
= 731702,
731702 / 7 = 104528……6,余数为六,说明这一天是星期六.这和事实是符合的.
上面的公式(1)虽然很准确,但是计算出来的数字太大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仔
细想想,其实这个间隔天数W的用数仅仅是为了得到它除以7之后的余数.这启发我们是
不是可以简化这个W值,只要找一个和它余数相同的较小的数来代替,用数论上的术语
来说,就是找一个和它同余的较小的正整数,照样可以计算出准确的星期数.
显然,W这么大的原因是因为公式中的第一项(Y-1)*365太大了.其实,
(Y-1)*365 = (Y-1) * (364+1)
= (Y-1) * (7*52+1)
= 52 * (Y-1) * 7 + (Y-1),
这个结果的第一项是一个7的倍数,除以7余数为0,因此(Y-1)*365除以7的余数其实就
等于Y-1除以7的余数.这个关系可以表示为:
(Y-1)*365 ≡ Y-1 (mod 7).
其中,≡是数论中表示同余的符号,mod 7的意思是指在用7作模数(也就是除数)的情
况下≡号两边的数是同余的.因此,完全可以用(Y-1)代替(Y-1)*365,这样我们就得到
了那个著名的、也是最常见到的计算星期几的公式:
W = (Y-1) + [(Y-1)/4] - [(Y-1)/100] + [(Y-1)/400] + D. (2)
这个公式虽然好用多了,但还不是最好用的公式,因为累积天数D的计算也比较麻
烦.是不是可以用月份数和日期直接计算呢?答案也是肯定的.我们不妨来观察一下各
个月的日数,列表如下:
月 份: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
天 数: 31 28(29) 31 30 31 30 31 31 30 31 30 31
如果把这个天数都减去28(=4*7),不影响W除以7的余数值.这样我们就得到另一张
表:
月 份: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
剩余天数: 3 0(1) 3 2 3 2 3 3 2 3 2 3
平年累积: 3 3 6 8 11 13 16 19 21 24 26 29
闰年累积: 3 4 7 9 12 14 17 20 22 25 27 30
仔细观察的话,我们会发现除去1月和2月,3月到7月这五个月的剩余天数值是3,2,3,2,
3;8月到12月这五个月的天数值也是3,2,3,2,3,正好是一个重复.相应的累积天数中,
后一月的累积天数和前一月的累积天数之差减去28就是这个重复.正是因为这种规律的
存在,平年和闰年的累积天数可以用数学公式很方便地表达:
╭ d; (当M=1)
D = { 31 + d; (当M=2) (3)
╰ [ 13 * (M+1) / 5 ] - 7 + (M-1) * 28 + d + i. (当M≥3)
其中[...]仍表示只取整数部分;M和d分别是想算的日子的月份和日数;平年i=0,闰年
i=1.对于M≥3的表达式需要说明一下:[13*(M+1)/5]-7算出来的就是上面第二个表中的
平年累积值,再加上(M-1)*28就是想算的日子的月份之前的所有月份的总天数.这是一
个很巧妙的办法,利用取整运算来实现3,2,3,2,3的循环.比如,对2004年5月1日,有:
D = [ 13 * (5+1) / 5 ] - 7 + (5-1) * 28 + 1 + 1
= 122,
这正是5月1日在2004年的累积天数.
假如,我们再变通一下,把1月和2月当成是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不仅仍
然符合这个公式,而且因为这样一来,闰日成了上一“年”(一共有14个月)的最后一
天,成了d的一部分,于是平闰年的影响也去掉了,公式就简化成:
D = [ 13 * (M+1) / 5 ] - 7 + (M-1) * 28 + d. (3≤M≤14) (4)
上面计算星期几的公式,也就可以进一步简化成:
W = (Y-1) + [(Y-1)/4] - [(Y-1)/100] + [(Y-1)/400] + [ 13 * (M+1) / 5 ] - 7
+ (M-1) * 28 + d.
因为其中的-7和(M-1)*28两项都可以被7整除,所以去掉这两项,W除以7的余数不变,
公式变成:
W = (Y-1) + [(Y-1)/4] - [(Y-1)/100] + [(Y-1)/400] + [ 13 * (M+1) / 5 ] + d.
(5)
当然,要注意1月和2月已经被当成了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因此在计算1月和2月的日子
的星期时,除了M要按13或14算,年份Y也要减一.比如,2004年1月1日是星期四,用这
个公式来算,有:
W = (2003-1) + [(2003-1)/4] - [(2003-1)/100] + [(2003-1)/400] + [13*(13+1)/5]
+ 1
= 2002 + 500 - 20 + 5 + 36 + 1
= 2524;
2524 / 7 = 360……4.这和实际是一致的.
公式(5)已经是从年、月、日来算星期几的公式了,但它还不是最简练的,对于年
份的处理还有改进的方法.我们先来用这个公式算出每个世纪第一年3月1日的星期,列
表如下:
年份: 1(401,801,…,2001) 101(501,901,…,2101)
--------------------------------------------------------------------
星期: 4 2

年份:201(601,1001,…,2201) 301(701,1101,…,2301)
--------------------------------------------------------------------
星期: 0 5
可以看出,每隔四个世纪,这个星期就重复一次.假如我们把301(701,1101,…,2301)
年3月1日的星期数看成是-2(按数论中对余数的定义,-2和5除以7的余数相同,所以可
以做这样的变换),那么这个重复序列正好就是一个4,2,0,-2的等差数列.据此,我们
可以得到下面的计算每个世纪第一年3月1日的星期的公式:
W = (4 - C mod 4) * 2 - 4. (6)
式中,C是该世纪的世纪数减一,mod表示取模运算,即求余数.比如,对于2001年3月
1日,C=20,则:
W = (4 - 20 mod 4) * 2 - 4
= 8 - 4
= 4.
把公式(6)代入公式(5),经过变换,可得:
(Y-1) + [(Y-1)/4] - [(Y-1)/100] + [(Y-1)/400] ≡ (4 - C mod 4) * 2 - 1
(mod 7). (7)
因此,公式(5)中的(Y-1) + [(Y-1)/4] - [(Y-1)/100] + [(Y-1)/400]这四项,在计算
每个世纪第一年的日期的星期时,可以用(4 - C mod 4) * 2 - 1来代替.这个公式写
出来就是:
W = (4 - C mod 4) * 2 - 1 + [13 * (M+1) / 5] + d. (8)
有了计算每个世纪第一年的日期星期的公式,计算这个世纪其他各年的日期星期的公式
就很容易得到了.因为在一个世纪里,末尾为00的年份是最后一年,因此就用不着再考
虑“一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规则,只须考虑“四年一闰”的规则.仿照由公式(1)
简化为公式(2)的方法,我们很容易就可以从式(8)得到一个比公式(5)更简单的计算任意
一天是星期几的公式:
W = (4 - C mod 4) * 2 - 1 + (y-1) + [y/4] + [13 * (M+1) / 5] + d. (9)
式中,y是年份的后两位数字.
如果再考虑到取模运算不是四则运算,我们还可以把(4 - C mod 4) * 2进一步改写
成只含四则运算的表达式.因为世纪数减一C除以4的商数q和余数r之间有如下关系:
4q + r = C,
其中r即是 C mod 4,因此,有:
r = C - 4q
= C - 4 * [C/4]. (10)

(4 - C mod 4) * 2 = (4 - C + 4 * [C/4]) * 2
= 8 - 2C + 8 * [C/4]
≡ [C/4] - 2C + 1 (mod 7). (11)
把式(11)代入(9),得到:
W = [C/4] - 2C + y + [y/4] + [13 * (M+1) / 5] + d - 1. (12)
这个公式由世纪数减一、年份末两位、月份和日数即可算出W,再除以7,得到的余数是
几就表示这一天是星期几,唯一需要变通的是要把1月和2月当成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
C和y都按上一年的年份取值.因此,人们普遍认为这是计算任意一天是星期几的最好的
公式.这个公式最早是由德国数学家克里斯蒂安·蔡勒(Christian Zeller, 1822-
1899)在1886年推导出的,因此通称为蔡勒公式(Zeller’s Formula).为方便口算,
式中的[13 * (M+1) / 5]也往往写成[26 * (M+1) / 10].
现在仍然让我们来算2004年5月1日的星期,显然C=20,y=4,M=5,d=1,代入蔡勒
公式,有:
W = [20/4] - 40 + 4 + 1 + [13 * (5+1) / 5] + 1 - 1
= -15.
注意负数不能按习惯的余数的概念求余数,只能按数论中的余数的定义求余.为了方便
计算,我们可以给它加上一个7的整数倍,使它变为一个正数,比如加上70,得到55.
再除以7,余6,说明这一天是星期六.这和实际是一致的,也和公式(2)计算所得的结
果一致.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面的公式都是基于公历(格里高利历)的置闰规则来考虑
的.对于儒略历,蔡勒也推出了相应的公式是:
W = 5 - C + y + [y/4] + [13 * (M+1) / 5] + d - 1. (13)
这样,我们终于一劳永逸地解决了不查日历计算任何一天是星期几的问题.

万年历表1001万年历表?-?搜狗搜索(二):

地球年平均气温是多少?怎样计算呢?
查找资料了解地球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收集近些年的年平均气温,用适当的图表整理描述这些数据,能得到哪些信息.
近几年的平均气温是多少呢?
要具体数据噢···谢谢!

年平均气温是将12个月的月平均气温累加后除以12而得.
温室效应使地球年平均气温从早期的-21℃提高到了宜人的14℃
1986年以来,地球年平均气温连续11年高于多年平均值、且呈逐步上升趋势.
平均5-15度
1998年7月,地球平均温度是16.5摄氏度(美国国家大气与海洋总署公布).自19世纪末以来,全球气温升高了0.3-0.6度.
地球上最热的地方在撒哈拉大沙漠,那里的实测最高气温达到57.9°C.而在最冷的两极地区,曾经测量得到89.2°C的最低温.地球的平均气温约为11.2°C.但近年来,由于温室效应的影响,年平均气温政逐年升高. 地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6度(全球平均气温最底线为2度).地球气温在未来100年里会上升多少,一般的估计是上升2.5至10.4摄氏度,造成这一差距的原因是看人类能在多大程度上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万年历表1001万年历表?-?搜狗搜索(三):

EXCEL中如何在两个的工作表中查找相同数据,并返回数据的相邻单元格内容
两个工作表如下:
表一:
A列 B列
1001 返回表二A列所对应的B列内容
1004
1002
1005
表二:
A列 B列
1001 12
1002 23
1003 34
1004 15
1005 16
表一和表二的A列顺序不一样,或多或少,现在要把表二中B列的内容写回A列中.
比如,表一中1004的B列得到的是15
【万年历表1001万年历表?-?搜狗搜索】

用Vlookup函数
在你表一(sheet1)中的B列写入以下公式
=vlookup(a1,sheet2!a:b,2,0)

万年历表1001万年历表?-?搜狗搜索(四):

如何实现Access 日期查询条件?
有二张表,一张是按日期产生的《产量表》,一张是《统计表》.《产量表》是按日期建立的,想在《统计表》上产生产量合计.《统计表》由“开始日期、结束日期、产量合计”这三个字段组成.如何实现用Sql在开始日期和结束日期的区间内,从《产量表》统计出数量合计?

select min(a.日期) as 开始日期,max(a.日期) as 结束日期,sum(产量) as 产量合计
into 统计表
from 产量表 a
where a.日期 between "开始日期" and "结束日期"

万年历表1001万年历表?-?搜狗搜索(五):

关于Access数据库查询日期最大值记录
问题是这样的:表1有近15个字段,大致结构如下:
ID 记录日期 地点 联系人 XX.
c001 2013-1-1 Beijing AAA XX.
c001 2013-2-2 Beijing AAA XX.
c002 2013-1-1 Shanghai BBB XX.
c002 2013-2-2 Shanghai BBB XX.
现在要做一个查询,返回以下结果:
ID 记录日期 地点 联系人 XX.
c001 2013-2-2 Beijing AAA XX.
c002 2013-2-2 Shanghai BBB XX.
之前写的sql语句是:SELECT *
FROM 表1 WHERE (((表1.[记录日期]) In (SELECT MAX(记录日期) FROM 表1 GROUP BY ID)));
但貌似只要记录日期字段下有重复值就会将含有重复字段的整条记录查询出来.想了很多办法,均未成功.纯新手,非常苦恼,

SELECT ID , MAX(记录日期) as 记录日期, 地点 ,联系人 FROM 表1 GROUP BY ID , 地点 ,联系人;

万年历表1001万年历表?-?搜狗搜索(六):

如何求地球年平均温哪?
查找资料,了解地球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收集近些年的年平均气温,用适当的图表整理描述这些数据,能得到哪些信息.
【万年历表1001万年历表?-?搜狗搜索】

年平均气温是将12个月的月平均气温累加后除以12而得.
温室效应使地球年平均气温从早期的-21℃提高到了宜人的14℃
1986年以来,地球年平均气温连续11年高于多年平均值、且呈逐步上升趋势.

万年历表1001万年历表?-?搜狗搜索(七):

请先上网查找2012年福建省全省和九个地(市)的人口资料,把相关数据填写在表中,读出这些数,并按要求改写这些数:
福建省人口地区分布情况
地区
 
人口数/人
 
读出这些数/人
 
改写为用“万”作单位的数/人
 
全省 ______  ______  ______ 
福州市 ______  ______  ______ 
厦门市 ______  ______ ______
莆田市 ______  ______ ______
三明市 ______  ______ ______
泉州市 ______ ______ ______
漳州市 ______ ______ ______
南平市 ______ ______ ______
龙岩市 ______ ______ ______
宁德市 ______ ______ ______

2012年福建省全省和九个地(市)的人口资料,填表如下;

地区
 
人口数/人
 
读出这些数/人
 
改写为用“万”作单位的数/人
 
全省  36894216
 
三千六百八十九万四千二百一十六  3689.4216 万
 
福州市  7115370
 
七百一十一万五千三百七十  711.537万
 
厦门市  3531347
 
三百五十三万一千三百四十七  353.1347万
莆田市  2778508
 
二百七十七万八千五百零八 277.8508万
三明市  2503388
 
二百五十万三千三百八十八 250.3388万
泉州市  8128530 八百一十二万八千五百三十 812.853万
漳州市  4809983 四百八十万九千九百八十三 480.9983万
南平市  2645549 二百六十四万五千五百四十九 264.5549万
龙岩市  2559545 二百五十五万九千五百四十五 255.9545万
宁德市  2821996 二百八十二万一千九百九十六 282.1996万

万年历表1001万年历表?-?搜狗搜索(八):

年龄分段统计的问题
有一个表中有 出生年月日的日期字段,按每10岁分段统计人数SQL如何写?
年龄段 1-10 11-20 21-30 31- 40 41-50 51-60 .
人数 ? ?
我找到了一种方法.大家看看哪个更好?SELECT SUM(CASE WHEN datediff(year, 出生日期阴, getdate()) BETWEEN 16 AND 20 THEN 1 ELSE 0 END) AS "16-20", SUM(CASE WHEN datediff(year, 出生日期阴, getdate()) BETWEEN 21 AND 30 THEN 1 ELSE 0 END) AS "21-30", SUM(CASE WHEN datediff(year, 出生日期阴, getdate()) BETWEEN 31 AND 40 THEN 1 ELSE 0 END) AS "31-40", SUM(CASE WHEN datediff(year, 出生日期阴, getdate()) BETWEEN 41 AND 50 THEN 1 ELSE 0 END) AS "41-50",SUM(CASE WHEN datediff(year, 出生日期阴, getdate()) BETWEEN 51 AND 60 THEN 1 ELSE 0 END) AS "51-60", SUM(CASE WHEN datediff(year, 出生日期阴, getdate()) BETWEEN 61 AND 70 THEN 1 ELSE 0 END) AS "61-70" FROM 员工信息表

select cast(f1*10+1 as varchar(3))+"-"+cast(f1*10+10 as varchar(3)) as 年龄段,f2 as 人数
from
(select datediff(d,出生日期,getdate())/365/10 as f1,count(*) as f2 from 表名 group by datediff(d,birth_day,getdate())/365/10) a
order by cast(f1*10+1 as varchar(3))+"-"+cast(f1*10+10 as varchar(3))

万年历表1001万年历表?-?搜狗搜索(九):

生物检索表

、二歧检索表的编制和使用方法
1.分类检索表的编制原则
分类检索表是以区分生物为目的编制的表.目前,常用的是二歧分类检索表.这种检索表把同一类别的动植物,根据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的区别,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接着,再根据另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把上面的每个分支再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好像二歧式分枝一样,如此,逐级排列下去,直到编制出包括全部生物类群的分类检索表.
2.检索表的类型
(1)定距式检索表 这种形式也叫退格式检索表.在编排时每两个相对应的分支的开头,都编在离左端同等距离的地方,每一个分支的下面,相对应的两个分支的开头,比原分支向右移一个字格,这样编排下去,直到编制的终点为止.例如,定距式植物界分门检索表:
1.植物体无根、茎、叶的分化,无胚.
2.植物体不为藻类和菌类所组成的共生体.
3.植物体内有叶绿素和其他色素,为自养生活方式………………藻类植物门
3.植物体内无叶绿素和其他色素,为异养生活方式………………菌类植物门
2.植物体为藻类和菌类所组成的共生体………………………………地衣植物门
1.植物体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胚.
4.植物体有茎、叶而无真根………………………………………苔蔡植物门
4.植物体有茎、叶面有真根
5.产生孢子………………………………………………………蕨类植物门
5.产生种子………………………………………………………种子植物门
(2)平行式检索表 这种形式也叫双项式检索表,每一项两个相对性状的叙述内容都写在相邻的两行中,两两平行;数字号码均写在左侧第一格中.例如,平行式植物界分门检索表:
1.植物体无根、茎、叶的分化,无胚…………………………………………………2
1.植物体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胚…………………………………………………4
2.由藻类和菌类所组成的共生体…………………………………………地衣植物门
2.非藻类和菌类所组成的共生体…………………………………………菌类植物门
3.植物体有叶绿素或其他色素,为自养生活方式………………………藻类植物门
3.植物体无叶绿素或其他色素,为异养生活方式………………………菌类植物门
4.植物体有茎、叶,而无真根……………………………………………苔藓植物门
4.植物体有茎、叶,而有真根…………………………………………………………5
5.产生孢子…………………………………………………………………蕨类植物门
5.产生种子…………………………………………………………………种子植物门
3.检索表的使用方法
当遇到一种不知名的植物或动物时,应当根据动植物的形态特征,按检索表的顺序,逐一寻找该动植物所处的分类地位.首先确定是属于哪个门、哪个纲和目的动植物,然后再继续查其分科、分属以及分种的动植物检索表.
在运用动植物检索表时,应该详细观察或解剖动植物标本,了解各种器官按检索表一项一项的仔细查对.对于完全符合的项目,继续往下查找,直至检索到终点为止.
二、怎样编制简单的二歧检索表
在编制检索表时,首先将所要编制在检索中的植物或动物,进行全面细致地研究,而后对其各种形态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各种形态的相对性状(注意一定要选择醒目特征),然后再根据所拟采用的检索表形式,按先后顺序,分清主次,逐项排列起来加以叙述,并在各项文字描述之前用数字编排.最后到检索出某一等级的名称时,应写出具体名称(科名、属名和种名).在名称之前与文字描述之间要用“……”连接.例如,在被子植物这一大类群中,有些胚是两片子叶,有些胚只是一片子叶,于是可以根据这一对立特征及其他一些特征将被子植物分为二大类.按平行式排列编出检索表:
1.胚有两片子叶;叶片多具网状脉;花各部分的基数常是5或4……双子叶植物纲
1.胚有一片子叶;叶片多具平行脉;花各部分的基数常是3…………单子叶植物纲
三、昆虫纲常见目的分类鉴定方法
当采到一只昆虫进行分类鉴定时,首先要仔细观察它是否具有昆虫纲的特征:如成虫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一对、复眼一对,口器一个;胸部有分节足3对,翅2对(或1对或全缺).在确认该昆虫是属于昆虫纲动物后,再按昆虫的翅、触角、口器、足及变态类型和特点,逐项查昆虫纲成虫分自检索表,确定该昆虫的分类地位,属于什么目的昆虫.
四、有花植物常见科的分类鉴定方法
1.花公式与花图式
有花植物常以花和果实的结构为分类依据.
(1)花公式的编写方法 花公式和花程式是把花的形态结构用符号书写成类似数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一般花公式可以表明花各部分的组成,数目、排列、位置,以及它们彼此间的关系.
花公式的书写方法;把花的各部分用一定的字母来代表,通常用K代表花萼(Kelch),用C代表花冠(Corolla),用A代表雄蕊群(Androeciurn),用G代表雌蕊群(Gynoecium),用P代表花被(Perianth).花各部分的数目可用数字来表示,如该部分缺少时就用“0”表示,数目很多就用“∞”来表示,并把它们写于代表各部分字母的右下角处.如果某部分在一轮以上时就用“+”来表示,如果某一部分其个体相互连合就用“( )”表示.子房的位置可以在雌蕊的字母下边加一道横线表示上位子房( ),在上面加一道横线表示下位子房( ),上下各加一道横钱表示半下位子房( ).同时在心皮数目的后面用“:”号隔开的数字表示子房室的数目.辐射对称花(整齐花)用“*”表示;两侧对称花(不整齐花)用“↑”表示;♀表示雌花,♂表示雄花, 表示两性花,书写在花程式的前边.例如:
百合花:*P3+3,A3+3,G(3∶3) 表示百合花为辐射对称花,花被两轮,每轮3瓣,雄蕊两轮,每轮3个,雌蕊3个,心皮合生,3室,子房上位.
豌豆花:↑K(5),C5,A(9)+1,G(1∶1) 表示豌豆花为不整齐花(两侧对称花),萼片5个连合,5个花瓣离生,雄蕊10个,9个连合,雌蕊一心皮,一室,子房上位.
柳:♂K0,C0A2;♀,K0,C0,G(2∶1) 柳树的雌花和雄花都缺少花被,雄花的雄蕊两枚,雌花的雌蕊合生,两个心皮,一室,子房上位.
(2)花图式的绘制方法 把花的各部分用横切面的简图表示其数目、离合、排列等(见下图).用一黑圈表示花着生的花轴,用空心的弧线表示苞片,带有线条的弧线表示花萼.由于花草的中脉明显,故弧线的中央部分向外隆起突出.实心的弧线表示花冠,雌蕊和雄蕊就用子房或花药的切面形状表示.并注意各部分的位置分离或连合.
A.百合科的花与花图式;B.豆科的花与花图式
被子植物常见科的分类鉴定方法
对被子植物进行分类鉴定,一般以花和果实的形态特点为依据.例如,单子叶植物纲3个科的分科检索:
l.胚有一片子叶;叶片多具平行脉;花各部分的基数常是3
2.花的外面有外稃、内稃各一片;果实是颖果……………………………禾本科
2.花的外面无外稃和内稃;果实不是颖果
3.下位子房;花序下面有一个膜质的总苞………………………………石蒜科
3.上位子房;花序下面一般无膜质的总苞………………………………百合科
〔注〕此表系被子植物分科检索表的一部分.
【解题指导
例1 根据下列花图式和检索表进行分类检索,将结果填到空格处.
A. B. C. D.
检索表:
1.雌蕊2心皮合生,侧膜胎座,果仅隔膜…………………………………十字花科
1.雌蕊1心皮,边缘胎座,不具假隔膜
2.花辐射对称,花冠镊合状排列……………………………………………含羞草科
2.花两侧对称,花冠不为镊合状排列
3.花冠呈下降覆瓦式排列,二体雄蕊………………………………………蝶形花科
3.花冠呈上升覆瓦式排列,雄蕊10枚,分离…………………………………苏木科
析 A属于十字花科;B属于含羞草科;C属于苏木科;D属于蝶形花科.
例2 请将所给的水液做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指出水中除大草履虫外的8种数量最多的生物或细胞的名称及各自所属的门或亚门.
析 所提供的水样中有:原生动物门的喇叭虫、尾柱虫、绿草履虫、大草履虫(以上均属纤毛纲原生生物),眼虫(鞭毛纲原生生物),蛙的精子(细胞)、绿藻门绿藻纲的衣藻和颤藻.
例3 在实验台上提供金龟子、蟋蟀、菜粉蝶、胡蜂四种昆虫的标本,试根据其特征编制分目检索表.
析 进行昆虫的分类主要依据翅、触角、口器的类型和足的特点.因此先要仔细分析4种昆虫的主要区别特征,列表如下:
根据上表中4种昆虫的特征,按照二歧式原则,从翅→触角→口器的顺序,编制昆虫纲4个目的检索表,以等距式检索表为例:
1.前翅革质或角质,后翅为膜质…………………………………………………(2)
2.前翅角质,翅脉不明显,鳃状触角…………………………金龟子(鞘翅目)
2.前翅革质,翅脉明显,丝状触角………………………………蟋蟀(直翅目)
1.前翅与后翅均为膜质………………………………………………………………(3)
3.翅脉复杂呈网状,棒状触角,虹吸式口器………………菜粉蝶(鳞翅目)
3.翅脉简单,不呈网状,膝状触角,嚼吸式口器……………胡蜂(膜翅目)

万年历表1001万年历表?-?搜狗搜索(十):

相对湿度为何用温度计测量?
例如:干湿泡温度计能从湿度读数上查表得到空气的相对湿度,那么这个表又是如何得到的呢?在网上搜索未果,望高手赐教,

由于湿泡温度计的感温泡包着棉纱,棉纱的下端浸在水中,水的蒸发而使“湿泡”温度计的温度示数总是低于“干泡”温度计的温度示数.这一温度差值跟水蒸发快慢有关,而水的蒸发和空气的相对温度有关.根据两温度计的读数,从表或曲线上可查出空气的相对湿度.
另外,附表是如何制定的,这个不是太清楚.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jieri925772/

推荐访问:搜狗万年历下载 搜狗桌面万年历下载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