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

来源:记者节 时间:2018-10-20 11:00:06 阅读:

【www.zhuodaoren.com--记者节】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共9篇)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一):

“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方向)”英文怎么翻译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wa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二):

一个语病题,请解析
病句:从中西医结合到新医学完成的过程,必须是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种力量同时发展,不断使中西医结合向深度广度发展.提问:这个句子缺宾语,为什么会缺宾语呢?缺谁的宾语?

其实是个复句,问题出在前一句话上,即“从中西医结合到新医学完成的过程,必须是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种力量同时发展”.
主干 过程 是 ? 缺的这个问号就是你所说的宾语.其实称之为英语中的表语更合适,不过中文无表语一说.
可改为:从中西医结合到新医学完成的过程,必须是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种力量同时发展的结果.只有这样,才能使中西医结合不断向深度广度发展.
更好的改法如下,不是加宾语,而是改谓语.这样更顺畅.改后如下:
从中西医结合到新医学完成的过程,必须依靠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种力量,使中西医结合不断向深度广度发展.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三):

英语翻译
中西医结合取得了丰富的、卓有成效的成果,用中西医结合诊治常见病、多发病、难治病已较普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便利与好处.

The combination of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has achieved abundant and effective results.The combination of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is generally utilized in the treatments of common diseases, frequently-occurring diseases and refractory diseases, which brings great convenience and advantages to our lives.

建议中医(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用咱专有缩写形式 TCM来代替,不然写全称会使译文显得很臃肿.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四):

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文。(60分)
世界上最著名的杂志之一《生活》的办刊核心是“去看生活;去看世界;去见证伟大的事件;去端详穷人的面孔和伟人的手势;去看奇异的事物——机器、军队、人群、丛林和月亮的影子;去看人的杰作——他的画作、高楼和发现;看墙后的,看房内的;看危险的;看男人爱的女人和孩子们;去看并享受着快感;去看并震撼;去看并领悟。”
生活中有太多的美丽、精彩、奇异和感动,你所看到的生活恰恰也在丰富充实着你的生活。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就是年岁活得最久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
请以“去看              ”为标题写一篇记叙文,在横线内填入一具体事物,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你的感悟。立意自定,800字左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


“去看              ”是一个半命题作文,是半开放性的,自由度比较大,学生容易展示自己的特长。
无论选择去看什么,什么角度,一定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这是考平时的阅读和积累,考平时的思考和感悟。
一、首先要审准:“去看”
“去”的解释:用在动词前或后,表示要去某事或去做某事。“去”表明了“看”这个动作应该是有目的性,有意识的、趋向性的或动作性的。
因而,如果写成无意识的、偶然、突然地看是不符合题意的(36-40分,少数同学没有注意)。例如:
1、题目是去看乞丐,写的是突然看到的横卧在人行道上的乞丐;
2、去看漫步的蜗牛,并非是有意识的有目的地去看蜗牛,蜗牛也是自己偶然看到的;
3、去看被遗忘的良心,人们的良心也是偶然发现的。
4、去看他的背影,去看他的眼神……
5、去看一处不被人注意的风景……
二、审清楚横线上的内容,即写作的范围和导向
1、写作的范围
(1)可以从材料的第一段提示中选取,例如:
“去看生活;去看世界;去见证伟大的事件;去端详穷人的面孔和伟人的手势;去看奇异的事物——机器、军队、人群、丛林和月亮的影子;去看人的杰作——他的画作、高楼和发现;看墙后的,看房内的;看危险的;看男人爱的女人和孩子们;去看并享受着快感;去看并震撼;去看并领悟。”
从材料中选择角度容易雷同但比较保险。
(2)也可以自选。例如:
去看爷爷、外婆、外公、门卫、对手、农民工子弟、孤儿院的小孩老人、人潮……
去看风、花、雪、月、海、树、田、山、白云、夕阳、野草、野花、天空、烟火、星星、星空、日出、残荷、蒲公英、海上骄阳、窗外的风景……
去看电影、历史、芭蕾舞……
去看爷爷下棋、爸爸钓鱼、爸爸建高楼……
去看细水长流、花开瞬间……
去看猴子、蜗牛、蚂蚁……
去看大明宫、小镇、故乡、小巷、澳洲的马路……
去看木版年画…
去看细水长流、十里桃花岸……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五):

杂志风波

7.根据文章内容,概述故事的“经过”和“结果”.
8.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刘爷爷)说完警惕地扫.了我一眼,便将胖胖的大脑袋使劲地往邮箱里面探.
(2)我像一个被扎穿的气球,顿时蔫了.
9.下面句子话里有话,请根据语境,分别说出它们的潜台词.
(1)我觉得是不是弄错了,你一个卖菜的订它干什么?
(2)唉,都进去一次了,得吸取教训啊!
10.文中的故事令人叹息,发人深思.读了本文,你会对文中的“我”或“郝奶奶”们说些什么?(不超过80 字)
7.经过:郝奶奶等人三番五次来“我”家查询.
结果:“我”买了《家庭》杂志送给郝奶奶,导致误会更深.
8.(1) 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刘爷爷看“我”和邮箱时异样的情状,从而表现刘爷爷对我的怀疑(不信任).
(2)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神态描写),逼真地描写出“我”突然被刘爷爷话语揭到短处时的神情,表现出“我”的伤心、痛苦、无奈.
9.(1)郝奶奶怀疑这本书不是“我”订的,她认为“我”是个地位低下的人,不可能有这么高雅的爱好.
(2)你以前犯过错误“进去”过了,不能再犯错误了.
10.参考示例:对“我”: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可能被误解甚至伤害,我们应该学会冷静面对,正确处理,尤其不能自暴自弃,要相信别人最终会理解自己的.对“郝奶奶”们:对待犯过错误的人,不要采取怀疑、鄙视的态度,要学会尊重、理解、宽容,要相信别人能改过自新.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六):

印戒细胞癌是怎么形成的【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

疾病简介编辑
印戒细胞癌(signet-ring cell carcinoma):又称粘液细胞癌.它是一种含有大量粘液的癌细胞,由于细胞中充满了粘液,把细胞核挤向了细胞的一侧,使其外形酷似一枚戒指,故其得名.
2临床表现编辑
印戒细胞癌在临床上倾向于弥漫浸润,且常伴有明显的纤维化(硬化),如果发现较迟,常易浸润全胃,使整个胃壁硬化,而呈“皮革胃”.一旦发展到了“皮革胃”阶段,常属胃癌中、晚期,预后当然就差了.如果印戒细胞穿破胃壁,直接蔓延到腹膜或邻近器官,手术清扫也较为困难.[1]
3疾病治疗编辑
消化道印戒细胞癌是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且对放化疗不敏感.临床资料显示早期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胃印戒细胞癌患者在临床上并无特殊的症状,大部分患者有类似胃炎或溃疡的表现,如腹胀、嗳气、反酸、恶心呕吐、吞咽梗阻等,少数人也可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而且胃印戒细胞癌还是病情进展迅速的一类肿瘤,这就使得患者发现时,多数已是胃印戒细胞癌的晚期.这时再行手术治疗已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且该病对放化疗不敏感,一般不采用放化疗治疗,
中医治疗效果相对较好,中西医结合,从根本上作用,相辅相成.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七):

主题一 我最喜爱的经典杂志 (结合自己的经历谈杂志给学习,生活带来的影响.讲述你和杂志的故事
主题二 我看电子阅览室(对电子阅览室进行评论或提出意见,也可以献计献策)
这些都是主题,

随着计算机、通信和信息存储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图书馆自动化管理对不断发展的馆藏建设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然而电子阅览室对于我们学生而言 究竟是利还是弊呢
建立电子阅览室的意义 建立电子阅览室的意义在于:①可以充分利用电子读物,是缓解目前图书馆文献购置经费紧张的极好方法.虽然设备投人较大,只要充分利用已购置的设备和电子读物,从所获得的文献信息量和所获得的读者服务效果来看,其成本仍然比购置纸张印刷型文献低得多.②计算机进入图书馆是实现图书馆电子化的第一步,而建立电子阅览室则是其进一步的发展.③在校园建设计算机网络化的情况下,建立电子阅览室可为没有计算机或有计算机而没有上网条件的教师、学生提供一个阅读电子读物的条件.④许多电子读物只能在计算机上阅读,如果外借,对于这些读物的保护和管理都将成为较难解决的问题.建立电子阅览室可为利用这些读物提供条件.采取馆内阅览的方式,既使这些读物得以充分利用,又方便了对这些读物的管理这些条件充分体现了电子阅览室的利端,然而电子阅览室也有很大的弊端,如:我县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就被学生当成网吧,去玩游戏,电子阅览室给无法上网的孩子提供了上网条件,使学生打着读书的幌子去上网打游戏等等 都是电子阅览室的弊端 科技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 关键看我们如何去应用.电子阅览室如果能充分合理应用 将会是学生们的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喜欢我们可以好好利用
求分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八):

有关报刊的作文,800字,
要写一篇有关于报刊的文章.例如《我与报刊的故事》...

四大中心城市读者总体阅读需求倾向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四个城市期发量最大的报刊是什么? 一个类别或一种报刊在一个城市期发量的大小,往往受到这个城市的文化背景、人口规模、收入水平、市场成熟度和竞争等众多因素的影响,而期发量最大的报刊就是在这些因素都已经明确的条件下,读者用钞票选举出来办得最受欢迎的报刊,这个报刊的内容取向往往就是这个城市读者阅读需求倾向的风向标,它拥有的读者规模占人口总量的比值在某种意义上代表这个城市市场的成熟度. 从上表可以看到,四个城市中,北京和广州期发量最高的都是都市日报,上海是生活服务类周报,深圳是文摘类杂志.如果简单一点,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北京和广州的读者阅读需求倾向于关注新闻,上海读者关注生活和娱乐,深圳读者阅读需求倾向是获取生活知识或寻求人生哲理. 四个城市销售第一报刊的单个销售终端的销售量也值得我们关注.在北京,平均每个销售摊亭每天销售113.14份《北京晚报》,在广州,平均每个销售摊亭每天销售80.26份《广州日报》;从这两个数据来看,明显高于上海《申江服务导报》平均每摊亭55.92份/期和深圳《读者》平均每摊亭48.43份/期的销售量,由于摊点分布的密度在四个城市差别不是十分明显,这说明北京和广州与上海和深圳相比,在都市报市场方面发展得相对成熟一些. 如果说从一种报刊的销售分析,就能得出一个城市的读者倾向的结论,相信许多人会心存疑虑.其实这确实是比较简单和武断的,但反过来说,毕竟迈出了第一步.如果我们把研究的范围,扩大到销售量最好的前30种报刊,研究它们所属的类别和规模,大体上就能反映出这个城市不同读者群的构成和对比情况,用这个来分析这四大城市的读者阅读需求倾向,相信大家都会认为在说服力方面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政治化的北京:时政至上,新闻为先 北京人爱聊能侃,全国人民都知道.北京人爱侃什么?国际局势、国家大政方针、科技体育和明星大腕,最近发生的大事小事,无论国内国际的,几乎无所不包.北京人为什么这么能侃,他们怎么知道这么多?这或许从上图可以找到一点原因,在北京销售量最大的报刊类别是新闻类报纸,这一类别的报纸包括以《北京晚报》和《京华时报》为代表的都市报,以《参考消息》为代表的国际时政消息报,也包括以《南方周末》为代表的综合类周报,这一类报纸在北京,无论是进入期发量前30名的报刊种类数量,还是占前30名期发总量市场份额都明显地高于其它城市,以11种和54.35%的市场份额占据绝对优势的统治地位.爱参政议政是北京人的特点,也是北京作为我国首都、全国政治中心的特点.因此关注时政、关注新闻也就成为北京读者阅读需求倾向的一大特征. 在北京,进入前30名期发量的报刊只分布在8种类别里,这在四个城市中是最少的,这说明北京读者在阅读需求倾向方面比较集中.此外,文学故事类报刊在北京进入前30名的仅一种《故事会》,市场份额也是排在最后,这与部分北京市民比较爱面子,自诩清高,不屑于阅读此类报刊有关. ●生活化的上海:生活为主,娱乐为先 都说上海人生活方面善于精打细算.在报刊阅读方面会不会有些什么表现来印证呢?从上海期发量前30名的分布来看,生活服务类报刊销售量占据了前30名报刊总量三分之一的市场,这在其它城市是无法想象的,是上海报刊市场一个显著的特征,这说明上海是一个比较生活化的城市.体育类报纸进入前30名较其它城市要多,有一种娱乐类报刊挤进前30名,也印证了上海读者阅读需求倾向更关注生活,更关注与生活相关的体育娱乐信息.有一种房产类报刊进入前30名,则与近年来上海楼市价格高速增长,成为全国投资的一个热点不无相关. 新闻类报纸仅占三分之一的市场,一方面说明上海都市报的竞争和市场化的成熟度,与广州和北京相比,明显有差距;另一方面也表明受上海读者阅读需求倾向的影响,都市报在上海的发展难度要大于其它城市. ●多元化的广州: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广州是我国最早进行经济改革和开放的城市之一,从经济结构和人群结构方面,都形成了一个多元化城市的形态.从期发量前30名的报刊种类的分布来看,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共有13个类别报刊进入前30名,这在四个城市中是最多的.除新闻类报纸,文摘类报刊和女性家庭类杂志市场份额较大外,其它进入前30名的报刊共有9类,但市场份额都不太大,并且相互之间的差距不大,说明读者群体的数量差别不大,这反映了广州各种不同阅读层次和阅读需求的读者共存,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多元化是广州读者阅读需求倾向的最大特点. 受广州都市报业高度发达的影响,有相当部分功能取代了生活服务类报刊,因此广州的此类报刊表现的要稍差一些. ●两极分化的深圳:阳春白雪,下里巴人 与另外三个城市相比,主要是白领阅读的3种市场化经济类周报——《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和《中国经营报》同时进入前30名是一个显著特点;单凭一种文学故事期刊《故事会》就独占10.53%的市场份额是另一个显著的特点.两者结合起来表明在深圳高端报刊和低端报刊都深受欢迎,读者阅读需求倾向两极分化现象十分明显. 从根源上分析,深圳读者阅读两极分化有其深层次的原因.作为移民城市,进入深圳的人群主要有两类:一种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白领,另一种是进城打工的农民工,这两类人群分布在阅读群体的高低两端,而中间层次的读者相对比较少.从零售监测的数据来看,也充分说明了深圳是一个读者阅读层次相对单一,读者两极分化,高端读者阅读需求倾向偏于经济类别,低端读者阅读需求倾向偏于故事类别,形成一种与移民城市和经济特区特点相一致的独特的阅读群体结构. 综上所述,通过对报刊零售市场销售前30名的报刊监测分析,得出四个城市读者阅读需求倾向的轮廓是相对比较清晰和可信的.但由于每个城市零售较好的报刊都高达数百种,要更准确地分析不同城市读者的阅读需求倾向,对报刊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和市场决策,仍然需要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和数据指标. 参考资料:《传媒》杂志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九):

举例中西建筑的差异与各自的特点

从中西建筑风格看中西文化之异同
北京故宫
德国学者恩斯特·卡西尔在他的《人论》中说:“人类文化分为各种不同的活动,它们沿着不同的路线进展,追求着不同的目的.”中西文化在形成渊源与缘由、发展逻辑和空间、构建理念与目的等方面的差异,必然会融入、体现在建筑文化或建筑风格上.因此,中西建筑文化的不同,从根本上应理解为中西文化传统的不同.一般认为:中国文化重人,西方文化重物;中国文化重道德和艺术,西方文化重科学与宗教;中国文化重融合、统摄,讲究并存与一体性,西方文化重不同时代的独特精神,凸显各种流派的个性特质等等.中西丰富多彩的建筑文化所蕴涵的建筑特色、艺术形式、发展源流以及人文理念等差异或不同,都能从历代建筑物以及流传下来的建筑学著作中得到印证和反映.
理念与幻想
法国著名文学家维克多·雨果高度概括过东西方两大建筑体系之间的根本差别.他认为:“艺术有两种渊源:一为理念——从中产生了欧洲艺术;一为幻想——从中产生了东方艺术.”也就是说,西方建筑在造型方面具有雕刻化的特征,其着力处在于两度的立面与三度的形体等;而中国建筑则具有绘画的特点,其着眼点在于富于意境的画面,不很注重单座建筑的体量、造型和透视效果等,而往往致力于以一座座单体为单元的、在平面上和空间上延伸的群体效果.西方重视建筑整体与局部,以及局部之间的比例、均衡、韵律等形式美原则;中国则重视空间,重视人在建筑环境中“步移景异”的空间感受,是动态美、空间美、传神美的统一.因此,可以认为,欧洲建筑的理念性主要集中体现在“实”上,而中国建筑的幻想性则主要体现在“空”上.
模仿与写意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起源于模仿,艺术是模仿的产物.古希腊建筑中的不同柱式建筑就是模仿不同性别的人体美.欧洲人较为重视形式逻辑,讲求逼真,依仗论证,注重体现几何分析性,在建筑的艺术构思与总体布局上较为强调对称、具象以及模拟几何图案美.中国人则重视人的内心世界对外部事物的领悟、感受和把握,以及如何艺术地体现出这种心智的领悟和内心的感受,具有很强的写意性.它是一种抽象美的概括与感悟,是某种有形实景与它所象征的无限虚景的结合或者融汇,所追求的是“得意忘象”的意境.中国人也讲究逼真、论证,但须以写意性的“传神”为前提,且形似逊于神似.比如,我国古典建筑物顶上的形如飘风的飞檐翼角,其传神的写意性极富唐代画家张文通所谓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激情,给人以强大的心理感染力.
礼乐与逻辑
礼乐的概念来源于春秋时期的《乐记》,即美与善、艺术和典章、情感与理性、心理和伦理的密切关系.礼是社会的伦理标准,乐是社会的情感标准,“礼乐相济”或礼乐密切配合就是中国理性精神的表现形态.可以说,中国建筑的艺术感染力就是在理性(礼)基础上所散发出的浪漫情调(乐),它所体现与蕴涵的是中国建筑的某种“诗意”美.这一点与中国人在行为方式上的“思方行圆”的处事方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西方建筑文化比较注重逻辑与论证,其特征可归结为理性与抗争精神、个体与主体意识、天国与宗教理念、建筑艺术处理的合理性与逻辑性,以及强调艺术、技术、环境的协调与布局,重视比例的适当与艺术的精巧,等等.所有这些特性,在欧洲人的建筑理论中都有所提及或有较多的阐述,在其建筑实体中也有较多的表现.
封闭与开放
中国的四合院、围墙、影壁等,显示出某种内向、封闭甚至“一劳永逸”的苟安思想倾向,乃至有人认为:“封闭的庭院象征着我们封闭的社会”、“中国是一个‘秦砖汉瓦’的围墙的世界”……西方强调应以外部空间为主,称中心广场为“城市的客厅”、“城市的起居室”等等,有将室内转化为室外的意向.比如,始建于1756年的法国凡尔赛宫,其占地220亩的后花园与两旁对称且裁剪整齐的树木、一个接一个的水池群雕相即相融,一直伸向远方的城市森林……中国一些较大的宅院或府第,一般都把后花园模拟成自然山水,用建筑和院墙加以围合,内有月牙河,三五亭台,假山错落……显然有将自然统揽于内的倾向.可以说,这是中国人对内平和自守、对外防范求安的某种单纯防守性、自我封闭性、内向抑制性的文化心态在建筑上的反映和体现.
保守与进取
中国人营造的园林或偏爱的自然胜景等,一般都清高隐逸,或避世脱俗,反映了长期生活在农业社会的中国人,对自然环境的悠远情谊和守土重农的田园意识.在建筑的整体布局、空间设置、功能划分等方面,则比较注重别人与自我的“安其居,互不相犯”的内在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国人倾于保守、防范、协和相安的心理需要,也似乎与“外求自保,内得心安”的品性修养之取向同出一辙.欧洲大陆的规则式园林无论在布局、构图及意境等多方面,都给人以眼界开阔、构思宏伟、手法复杂、情调浪漫之感;而其几何式园林则体现了天人对立、人定胜天、天人相分的思维习惯与精神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反映了西方人征服自然的外向、进取、外求的行为模式与价值取向.
群体与个体
中国建筑尤其是院落式建筑注重群体组合,“院”一般是组合体的基本单位,这是中国文化传统中较为强调群体而抑制甚至扼制个性发展的反映,或与之有很大的关系.比如,一望无际的大大小小、方方正正的四合院,从地面上层层展开,在时间中呈现她的音韵,每一片青一色的灰色屋顶下,安住着一个温暖的家.若在雨中观景,一派“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丛树万人家”的意境更显得格外幽远与深长,耐人寻味.而西方的单体建筑则表现个性的张扬和“人格”的独立,认为个体突出才是不朽与传世之作.像法国巴黎的万神庙、高达320米的埃菲尔铁塔,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比萨斜塔,美国波士顿的约翰·汉考克大厦等等,都是这一哲学思想或文化理念的典型表现.这些卓然独立、各具风采的建筑,能给人以突出、激越、向上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静态与动态
中国园林里的水池、河渠等,一般都呈现某种婉约、纤丽之态,微波弱澜之势.其布局较为注重虚、实结合,情致较为强调动、静分离且静多而动少.这种构思和格局较为适于塑造宽松与疏朗、宁静与幽雅的环境空间,有利于凸现清逸与自然、变换与协调、寄情于景的人文气质,表达“情与景会,意与象通”的意境.宛如中国的山水画,一般都留有些许的“空白”,以所谓的“知白守黑”达到出韵味、显灵气、现意蕴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而西方园林中的喷泉、瀑布、流泉等,大都气韵恢宏而且动态感较强,能表现出某种奔放、灵动、热烈、前涌之势.这一点犹如中国人发明了气功(静态),而西方人发展了竞技体育(动态)一样,其间的异同与意趣,既令人困惑,又十分的耐人寻味.
含蓄与外露
中国较为强调曲线与含蓄美,即“寓言假物,不取直白”.园林的布局、立意、选景等,皆强调虚实结合,文质相辅.或追求自然情致,或钟情田园山水,或曲意寄情托志.工于“借景”以达到含蓄、奥妙,姿态横生;巧用“曲线”以使自然、环境、园林在个性与整体上互为协调、适宁和恬、相得益彰而宛若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手法,近似于中国古典诗词的“比兴”或“隐秀”,重词外之情、言外之意.看似漫不经心、行云流水,实则裁夺奇崛、缜密圆融而意蕴深远.西方则以平直、外露、规模宏大、气势磅礴为美,比如开阔平坦的大草坪、巨大的露天运动场、雄伟壮丽的高层建筑等等,皆强调轴线和几何图形的分析性,平直、开阔、外露等无疑都是深蕴其中的重要特征,与中国建筑的象征性、暗示性、含蓄性等有着不同的美学理念.
承袭与创新
中国对形式美和工程技术的把握常凭直觉与经验,较为注重技能的掌握和技巧的运用.在建筑理论、建筑知识的教习上,一般采取师徒承袭或者口传心授的方式.在建筑技能或营造技法的传递线路上,以师徒相授或父子相传为主,若无后继或后学,则往往人亡而艺绝.在建筑技能、技法的运用上,一般沿袭多于创新.在建筑式样的选择上,也往往是模仿大于超越.在建筑理论上,注重对建筑材料、施工技术和管理心得的记述,缺乏详尽的总结梳理和理论建树.相对而言,西方则从几何分析入手,强调建筑数据的严格与精确,较为重视建筑理论的突破与创新,积极探索新的建筑形式,倡导并积极形成不同的建筑风格与流派,建筑教育则采取系统的、理性化的方式,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和中西医在从业方式、药理运作、术业传授等方面的分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中国文化的兼容性,又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排斥外来文化,而是从实际出发,根据自身的情况加以吸收和创造,使之更好地融入本民族的文化体系之中.从建筑风格上看,约公元前后东汉时期,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引进了印度塔的形式创造了中国塔.唐代以后,伊斯兰教从中东传入,引进了伊斯兰清真寺建筑创造了中国的清真寺建筑群样式.在18世纪清乾隆时期,引进了意大利式的花园建于北京的圆明园内,等等.应该说,中国是相当注意引进、吸收外来优秀建筑风格和设计手法的.
总之,城市、园林、建筑等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它的背后有着深刻的文化印迹和浓厚的人文精神要素.重视文化传统,探求民族特色,激活本国特殊的文化价值等,已成为国际性建筑思潮之一,建筑风格进入了“各显神通”的时代,人文追求成为建筑新的价值衡量尺度.通过比较中西建筑文化的若干差异,可以看到中西建筑风格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独特的表现韵味.由此,要产生具有中国气派与文化底蕴、历史精神与民族风貌的城市、园林和建筑,就必须在借鉴其他民族优秀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努力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巧妙地融入其中,把民族的、时代的、文化的、发展的要素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优秀的建筑作品和体现民族文化特色的城市.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jieri926905/

推荐访问: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