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之三

来源:剧情 时间:2018-09-07 11:00:03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剧情】

塞下曲之三(共9篇)

塞下曲之三(一):

《塞下曲》(其三)是什么意思?要卢纶的哦~

塞下曲
唐 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作者简介]
卢纶(748-800),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诗人.
[注释]
1.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2.月黑:没有月光.
3.单于(chán yú ):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4.遁:逃走.
5.将:率领.
6.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7.逐:追赶.
[参考译文]
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提示]
这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

塞下曲之三(二):

卢纶的塞下曲之三这首诗描写了什么,表现了诗人什么的思想感情

翻译:没有月光的晚上,鸿雁受到惊吓纷纷飞往高高的天空,原来是单于趁着黑夜,带着他的部众逃走了.英勇的将军打算率领行动敏捷的骑兵追击,但这时候纷然落下的大雪,使得弓箭和配刀上都堆满了雪花.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风雪之夜,将军冒着言寒率领轻骑兵追击逃敌的情景,充分表现了守边将士勇敢顽强的战斗精神.全诗没有写将士与敌军如何拼搏,而是截取整个战斗中一个富有意义的场面,加以行像描绘,突出敌军崩溃惨败的情景.
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边塞军人们的赞美.

塞下曲之三(三):

塞下曲3卢纶抒发了什么

  这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本诗情景交融.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的气氛有力地渲染出来了.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

塞下曲之三(四):

卢纶塞下曲四首之三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的意思.

这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月黑雁飞高”,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单于夜遁逃”,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单于”,原指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借指当时经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
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本诗情景交融.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的气氛有力地渲染出来了.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

塞下曲之三(五):

塞下曲第三首的 将 读什么音?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塞下曲之三】

jiang阴平,也就是一声,此句中,“将”是动词,要把遁逃的单于追回,大雪落满了弓刀.

塞下曲之三(六):

塞下曲‧其三 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
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
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
大雪纷飞落满身上弓刀.
这首诗我有三处不解:
1、既然是“月黑”又何以得之“雁飞高”
2、即有“大雪”,又怎么会有“月黑”呢?
3、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已归南,又何来“雁飞高”之说呢?
我不是说古人写错了,只是希望有人帮我解解啊
问题补充【塞下曲之三】

1、既然是“月黑”又何以得之“雁飞高”
月黑之夜,大雁高飞.因为大雁不论月黑月明都在飞.
2、即有“大雪”,又怎么会有“月黑”呢?
月黑,即没有月亮,下雪云彩遮住了月亮,所以叫“月黑”.
3、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已归南,又何来“雁飞高”之说呢?
胡天八月即飞雪,北方的气候冷的早,大雁还没有飞到南方吧.
塞下曲‧其三 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注释]
1.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2.月黑:没有月光.
3.单于(chán yú ):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4.遁:逃走.
5.将:率领.
6.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7.逐:追赶.
8.弓刀:像弓一样弯曲的军刀.

塞下曲之三(七):

李白的塞下曲六首(其三),求翻译!千万不要赏析!

大意:骏马像风驰电掣一样地冲过渭桥,将士们还在马上不停地挥鞭催促.他们弯弓搭箭告别家乡,要去边关歼灭入侵的匈奴.敌人的阵地被打垮了,残敌四落星散,他们后方的营地也被攻克了,连绵的阵营就像被风吹散的海雾一样霎时消散得无影无踪.战事结束了,皇帝论功行赏,但能够在麒麟阁悬挂画像的只有霍去病一个人.

塞下曲之三(八):

可以的话顺便讲讲是算什么的
塞下曲其三这首诗里英勇追敌的士兵,漆黑夜晚的大雪,衬托出战争的残酷无情及战士的勇敢无畏.对此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一写
塞下曲其三表现了诗人什么的思想感情
两块布的总长度是108米,当第一块布和第二块布各卖掉12米后,这时第一块布的长度是第二块布的3倍.两块布各长几米?
有两筐苹果,甲筐占总数的20分之11,如果从甲筐取出7.5千克放入乙筐,这时乙筐占总数的5分之二,甲筐原来有几千克苹果?
小东读一本252页的书,已读的页数的7分之5等于未读过页数的2又2分之一倍,小东读过几页
有三个质数,他们的积是1001,这三个质数分别是几

数学第二题好像有问题,而且这些数学题好像说明上都不准确,试着答答吧
语文:这首诗用月黑、雁高飞,天黑了,连大雁都不敢接近,以此表现战士的勇敢,单于是最高的统帅,在战争中将军是最勇敢的人,可这样的人也被我们的战士吓得连夜逃跑,更进一步说明了我军的强大.一句“欲将轻骑逐”读起来就那么的轻松,更说明了作者对自己军队的骄傲,“大雪满弓刀”这是一种多美的意境,说明在作者心中战争并不是什么可怕的,因为作者有这些强大的军队,在这种胜利的时刻,在作者心里,打战是一种“美好”的事情.读这首诗,让我感觉,卢纶这个人,至少在他写这首诗的时候,是一个喜欢军旅生活的人,金戈铁马,保国护家才是他的人生追求.
数学一:
解方程:设第一块布原长X米,则第二块布原长为108-X米.
由题意可知 X-12=3*(108-X-12)
解得 X=75
故第一块布原长75,第二块布原长为33米,第一块布现长63,第二块布原长为21米,
说明:如果还没学到解方程,应该这样解释
两块布原总长为108米,各卖掉12米,即共卖掉24米,则现在两块布总长为108-24=84米,而这时第一块布的长度是第二块布的3倍,即总长是第二块布的4倍,那么第二布现在的长度为84除以4等于21米,第一块布为21*3=63米,那么原来第一块布的长度为63+12=84米,第二块布的长度为21+12=33米.
数学三:不知道“小东读一本252页的书,已读的页数的7分之5等于未读过页数的2又2分之一倍,”有什么意义?
质数有2、3、5、7、11、13、17……
先分解1001这个数,用2、3、5都除不了,用7除,发现1001=7*143,而143=11*13,这样很容易知道这三个质数是7、11、13

塞下曲之三(九):

诗作中描述出的有关物候气象有哪些?
①《塞下曲六首(其一)》: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②《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③《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正是河豚欲上时”.

  简单些说,物候就是植物的萌发、开花、结果、凋谢和某些动物的迁徙、冬眠等活动,反映了气候和节令的变化.从这个角度讲,我国古诗歌中包容着极其丰富的物候知识.
  比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早春天气,鸭子最先感知春江水暖,嬉戏水中.
  “天寒水鸟自相依,十百为群戏落晖.过尽行人都不起,忽闻冰响一齐飞.”(秦观《还自广陵》)晚冬时节,水鸟相依,一声冰响,群鸟惊飞.鸭子与小鸟同是春天的使者.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诗中出现的三种物象,表明了春末夏初梅子黄熟时的节令特点.
  黄巢《题菊花》说:“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菊花凋零,蝴蝶敛迹,虽不着一“秋”字,秋令的阵阵凉意却扑面而来.
  至于李白的《塞下曲》,则把读者引向另一个世界:“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五月正值仲夏,在内地早已是百花凋谢之日,而地处西北边塞的天山(祁连山)仍旧积雪覆盖,无杨柳与花草,表明在黄河流域海拔超过四千多米的地方,既无夏季又无春秋的特点.由此不难看出内地跟塞外气候的差异之大.
  涉笔物候的古诗中往往会看到前人的农事和军事活动.如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这两句写江南晚春乡村的诗,藉蝴蝶入菜花的描述衬托农夫农妇农事忙碌.再看文同的《早晴至报恩山寺》:“烟开远水双鸥落,日照高林一雉飞.大麦未收治圃晚,小蚕独卧斫桑稀.”上联描绘了一幅远山高林、野鸟飞翔的生动画图;下联写了春夏之交农夫农妇收麦、整菜、采桑、喂蚕,忙碌不堪的情景,亲切动人.而卢纶的“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塞下曲》其三)则是写行军打仗:敌人夜逃,雁群惊飞,由此引起我军大将的警惕,遂率领士兵追赶敌骑,充分表现了中华儿女的英雄气概.
  综观上述云云,可知我国古典诗歌的物候描写,不单有文学方面的艺术价值,还是研究物候学及农业、军事的可贵资料.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juqing867306/

推荐访问:塞下曲其三 塞下曲三年级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