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艺术分数线

来源:故事 时间:2018-11-30 11:00:11 阅读:

【www.zhuodaoren.com--故事】

山西艺术分数线(共10篇)

山西艺术分数线(一):

著名皮影戏的历史简介、形式特点、著名曲目

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1]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在河南、山西农村,这种拙朴的民间艺术形式很受人们的欢迎. 元代时,皮影戏曾传到各个国家,这种源于[2]中国的艺术形式,迷恋了多少国外戏迷,人们亲切地称它为“中国影灯”. 其制作过程是:首先,将皮子泡制、刮薄、磨平,然后,艺人们将各种人物的图谱描绘在上面,用各种型号的刀具刻凿后,再涂抹上颜色.雕刻时,一般都用阳刻,有时也用阴刻.绘画染色讲究女性发饰及衣饰多以花、草、云、凤等纹样为图案,男性则用龙、虎、水、云等纹样为图案.忠良人物为五分面,反面人物为七分面.人物造型与戏剧人物一样,生、旦、净、丑角色齐全.制成的皮影高的达55厘米,低的有10厘米左右.皮影人的四肢和头部是分别雕成的,用线联缀而成,以便表演时活动自如.一个皮影人,要用五根竹棍操纵,艺人手指灵活,常常玩得观众眼花缭乱.不仅手上功夫绝妙高超,嘴上还要说、念、打、唱,脚下还要制动锣鼓.演皮影的屏幕,是用一块1平方米大小的白纱布做成的.白纱布经过鱼油打磨后,变得挺括透亮.演出时,皮影紧贴屏幕活动,人影和五彩缤纷的颜色真切动人.皮影道具小,演出方便,且不受场地限制,演员也不需正规训练,所以深受人民的喜爱.在皮影戏盛行的地区,人们会亲切地称它为“一担挑”艺术.
皮影戏是我国一种民间艺术形式.甘肃的陇东皮影主要分布于平凉、庆阳各县,较为集中的为东临陕西、宁夏的三角地带.陇东皮影戏大约在明清时就已经十分流行,皮影造型俊俏大方,外轮廓挺拔概括;携刻精细流畅,重视图案的装饰效果;着色对比强烈,活泼明快;影人肢体部分之间的组合、分解合理,因而表演十分灵活,充分体现了粗中有细、豪放有致的艺术风格.图中两件件品左为玉皇大帝、右为太上老君的皮影头茬,搂刻繁复精细,灵活传神,着色以红、黄、黑、绿为主,随着纹样的交错而显得格外丰富.玉皇大帝为阳刻,平长细眼、小嘴巴、直鼻梁,显得平和大度;太上老君为阴刻,圆眼睛、疙瘩鼻、额头突出,冠饰大幅度后移,显得精干有神采. 皮影戏
■ 陇东皮影 陇东皮影的创柞擅用夸张变形,人物头大身子小,身体上窄下宽,手臂过膝.面部形象除有个别丑角、鬼怪之类为四分之三的半侧面,一般都是正侧.脸谱的设计规律与陕西关中秦腔脸谱基本相同,黑忠、白奸、红烈、花勇、空(即阳刻)正.其他影件如殿堂帅帐、案几、牙床及各种动物、花卉等道具,结构被压缩,而且稍有透视感,都比影人低.陇东皮影制作选用年轻、毛色黑的公牛皮,这种牛皮厚薄适中,质坚而柔韧,青中透明.牛皮刮干净、晾至净亮透明时即可制作.先将样稿轻画在牛皮上,然后用各种型号的刀具或刻或凿.之后用透明水色着色,颜色一般不调和,故而纯正绚丽、对比强烈.刻凿、着色完毕后“出水”即熨平,这是其中最关键也是最难的一关.出水后再晾干,装订组合即可上台表演.皮影戏注重的还是表演效果,因为影戏人物各部位可以活动,再加上高亢、抑扬的唱腔,使得它具有浓烈的地方特色及民间乡土气息.陇东皮影戏剧目繁多,图中罗通扫北为隋唐演义故事,人物、道具镌刻细致工巧,想来表演时的动作、情节定引人入胜. ■ 陕西皮影 陕西皮影保留着民间说书的种种痕迹,它是近代陕西多种地方戏曲的前身.陕西皮影造型质朴单纯,富于装饰性,同时又具有精致工巧的艺术特色.陕西皮影人物造型的轮廓整体概括,线条优美生动有力度,有势有韵,在轮廓内部以镂空为主,又适当留实,做到繁简得宜、虚实相生.皮影人物、道具、配景的各个部位,常常饰有不同的图案花纹,整体效果繁丽而不拖沓,简练而不空洞.每一个形象不仅局部耐看,而且整体配合也美,既充实又生动,构成完美的艺术整体.图中的出行图,主体人物突出,无论在色彩上还是造型上都较之仪仗人物醒目,线条的细密繁复、疏密层次以及工艺的细致都可见一斑. ■ 山西皮影 山西皮影严谨规范,艺术风格及工艺手段与陕西皮影相似.皮影的用线除了虚线、实线之外,虚实线、绘线及暗线的运用更为别致.虚实线常用于皇宫贵族的建筑、摆设、衣饰等,显得富丽堂皇;绘线以墨线代刀,在难以雕镂的微小装饰物上描绘,细致精彩.使用的颜料大多是艺人们自制的大红、大绿、杏黄等,色彩鲜艳明快、清雅大万,耐蚀而且长久不变形.《拾玉镯》为传统戏曲,剧情描写的是陕西世袭指挥傅朋游孙家庄偶遇少女玉娇,两人互生爱慕,傅朋赠玉娇一只玉镯,玉娇羞不敢受,傅朋乃遗玉铸于地,被玉娇拾去.此景为刘媒婆所见,故意向玉奴戏笑并应允为其撮合.图中即描写剧中最精彩的一幕. 在晋南皮影戏里,各种传统的图案福禄寿、五子夺魁、魁星点斗、八仙庆寿、麒麟送子、连生贵子常常出现在影人及道具中.人物服饰上世常见各类建筑、器具上的传统纹样.《含嫣梳妆》表现了少女端坐于镜前调朱弄粉的情景.皮影艺人巧妙地表现了少女梳妆时,镜中人与镜外人的照应,在上演时,二者动作的一致更显出艺人的匠心独运.富有晋南风格的皮影雕刻玲陇,彩绘精致的桌、椅、箱、柜及古朴的器皿等有也疏密有致,既丰富又概括完整.少女的服装、桌、凳图案刻搂的精美细致令人由衷赞叹.

山西艺术分数线(二):

中国古代总共有多少种书法字体?这些书法字体的代表人(1位)和他们的代表作(1个)有是什么?

篆书
(1)介绍
中国先秦伏羲氏时期,就产生了文字.考古学家论证是在龟甲、兽骨上刻画的甲骨文.因其是用以占卜、预测吉凶祸福,故称"卜辞".但其已具备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要素:用笔、结构、章法等.殷周时 期,铸刻在钟鼎彝器上的铭文即金文又称"钟鼎文"广泛流行.秦始皇大统后,统称为"小篆",也称 "秦篆",所谓篆书,其实就是掾书,就是官书.是一种规范化的官方文书通用字体.据文献记载.秦以前汉字书体并无专门名称.而小篆是由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逐渐演变而成的.由于是官书.小篆只适合于隆重的场合.如记功刻石.叔量诏版.兵虎符之类.标谁篆书体的体式是排列整齐.行笔圆转.线条匀净而长.呈现出庄严美丽的风格.与甲骨文、金文相比,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特征:字形修长.而且紧画 向下引伸.构成上密下疏的视觉错感.这与自上而下的章法布局也有关系.线条匀称无论点画长短.笔画均呈粗细划一的状态.这种在力度.速度都很匀平的运笔.给人以纯净简约的美感这两种特征.加之字体 结构的趋简约固定的倾向.小篆书体的章法布局更能形成纵横成行的序性.秦篆有圆笔方笔之别.圆笔以 秦刻石为代表.方笔以秦诏版权量为代表.为秦篆之俗体.汉魏之际是秦篆的强弩之末.除用于碑铭篆额 和器物款识之外.难得有独立的篆书.唐篆.因李阳冰出而复苏.仁秦篆的浑厚宏伟之气已荡然无存.宋代金石之学和元朝的复古书风.使用权篆书得以起微潮.以篆书著称者不乏其人但乏超越之力.明代承元之风.步趋持平.清朝篆书百花斗艳.进入了推唐超秦的大繁荣阶段.
A、大篆
先有大篆后有小篆.早在六十多年前,陶器上刻划的符号和描绘物象的图画就具有文字的雏型,随后在漫长的发展中,产生的象形(图画)文字.三千年前的殷商时代,在龟甲兽骨上刻划的文字,即"甲骨文",书法细劲挺直,笔画无顿挫轻重.商周时代,出现的铸在钟、鼎、货币、兵器等青铜器上的铭文 称为 "金文"或"钟鼎文".书法渐趋整齐,风格圆转浑厚,字形变化丰富,参差不一.春秋战国时代,刻在石簋、石鼓上的文字叫做石鼓文.笔划雄强而凝重,结体略呈方形,风格典丽峻奇.上述的甲骨、金文、石鼓文,秦代称之为大篆.
B、小篆
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由丞相李斯整理,简化 统一字体,后人称之为"小篆".小篆 字体略长而整齐笔划圆匀秀美.
(2)代表人物
小篆的鼻祖--李斯,字通古,战国时代上蔡人(今河南上蔡县).后做了秦相,整理制定了秦代的标准书体小篆.现存于西安碑林的《峄山碑》,系宋代摹刻.所书的刻石多已毁没.存世的原石仅两块
回答者: 冰晶809 - 助理 二级 4-22 18:31
【各种书法体简介】
1:甲骨文
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也是现存中国最古的文字.刻在甲骨上,先用於卜辞(殷代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占卜后把占卜时期、占卜者的名字、所占卜的事情用刀刻在卜兆的旁边,有的还 把过若干日后的吉凶应验也刻上去.学者称这种记录为卜辞),是对未来事情结果的占卜,盛于殷商.甲骨文发现於1889年,是殷商晚期王室占卜时的记录,发现於河南省安阳小屯村一带,距今已 3000多年.甲骨文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块瑰宝,其笔法已有粗细、轻重、疾徐的变化,下笔轻而疾,行笔粗而重,收笔快而捷,具有一定的节奏感.笔划转折处方圆皆有,方者动峭,圆者柔润.其线条比陶文更为和谐流畅,为中国书法特有的线的艺术奠定了基调和韵律.甲骨文结体长方,奠定汉字的字型.甲骨文的结体随体异形,任其自然.其章法大小不一,方圆多异,长扁随形,错落多姿而又和谐统一.后人所谓参差错落、穿插避让、朝揖呼应、天覆地载等汉字书写原则,在甲骨文上已经大体具备.
2:金文
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铜器上铭文字体的总称.兴盛于周代. 金文为中国书法史上的又一丰碑.依附於青铜器,铸鼎意在“使民知神奸”故是一种宗教祭祀的礼器.金文也被称为钟鼎文,器文,古金文.和青铜器一起铸成的铭文线条较之於甲骨文更为粗壮有力,文字的象形意味也更为浓重,最早的金文见於商代中期出土的青铜器上, 资料虽不多,年代都比殷墟甲骨文早.周代是金文的黄金时代,出土铭文最多.
此时期主要作品有:《利簋》《天亡簋》《大盂鼎》《墙盘》《散氏盘》《虢季子白盘》.尤以《司母戊鼎》《散氏盘》《毛公鼎》最为著名,艺术成就也最高.
3:石刻文
石刻文产生于周代,兴盛于秦代.东周时期秦国刻石文字.在10块花岗岩质的鼓形石上,各 刻四言诗一首,内容歌咏秦国君狩猎情况,故又称猎碣.传说中的最早的石刻是夏朝时的《嵝碑》,刻诗文体格调与《诗经》大小雅相近.字体近于《说文解字》所载籀文,历来对其书法评价甚高 .主要作品有:《石鼓文》《绎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琊石刻》《会稽石刻》等.
4:简帛墨迹
书法艺术最重真迹,但秦汉以前的书法中的真迹,一般只有在简帛盟书中才能见到.古代的简册,以竹质为主,编简的绳用牛筋、丝线、麻绳.考古发现最早的简帛墨迹,有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山西侯马出土的战国盟书(盟书即写于石策或玉策上的文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战国帛书.中国书法经甲骨文、金文,至春秋战国时期,由於诸侯割据,因此殷商以来的文字,在诸侯各国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这一时期,书法的形态和技巧亦呈现了一种百家争鸣的局面.如北方的晋国的"蝌蚪文",吴、越、楚、蔡等国的"鸟书",笔划多加曲折和拖长尾.春秋战国时期的金文已不似西周金文那种浓厚的形态,替之以修长的体态,显示出一种圆润秀美,如《攻吴 王夫差鉴 》.这时期留存的大量墨迹,为简、帛、盟书等.
开创先河的秦代书法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差异很大,是发展经济文化的一大障碍.秦始皇统一国家后,臣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伟大功绩.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著名书法家李斯主持整理出了小篆.《绎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琊石刻》《会稽石刻》即为李斯所书.历代都有极高的评价.秦代是继承与创新的变革时期.《说文解字序》说:“秦书有八体,一曰 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书,八曰隶书.”基本概括了此时字体的面貌.由李斯秦之小篆,篆法苛刻,书写不便,於是隶书出现了.“隶书,篆之捷也”.其目的就是为了书写方便.到了西汉,隶书完成了由篆书到隶书的蜕变,结体由纵势变成横势,线条波磔更加明显. 隶书的出现是汉字书写的一大进步,是书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但使汉字趋於方正楷模,而且在笔法上也突破了单一的中锋运笔,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秦代除以上书法杰作外 ,尚有诏版、权量、瓦当、货币等文字,风格各异.秦代书法,在我国书法史上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页,气魄宏大,堪称开创先河.
【求度追韵--东汉至南北朝】
两汉书法
两汉书法分为两大表现形式,一为主流系统的汉石刻;一为次流系统的瓦当玺印文和简帛盟书墨迹.“后汉以来,碑碣云起,”是汉隶成熟的标记.在摩崖石刻中(刻在山崖上的文字)尤 以《石门颂》等为最著名,书法家视为“神品”.于此同时蔡鲨的《嘉平石经》达到了恢复古隶 ,胎息楷则的要求.而碑刻是体现时代度与韵的最主要的艺术形式,中以《封龙山》、《西狭颂》、《孔宙》、《乙瑛》、《史晨》、《张迁》、《曹全》诸碑尤为后人称道仿效.可以说, 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北书雄丽,南书朴古,体现了“士”、“庶”阶层的不同美学追求.至於瓦当玺印、简帛盟书则体现了艺术性与实用性的联姻.
书法艺术的繁荣期,是从东汉开始的.东汉时期出现了专门的书法理论著作,最早的书法理论提出者是东西汉之交的杨雄.第一部书法理论专著是东汉时期崔瑗的《草书势》.
汉代书法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汉隶书家,以蔡邕为代表.一类是草书家,以杜度、崔瑗、 张芝为代表,张芝被后人称之为“草圣”.
最能代表汉代书法特色的,莫过於是碑刻和简牍上的书法.东汉碑刻林立,这一时期的碑刻,以汉隶刻之,字型方正,法度谨严、波磔分明.此时隶书已登峰造极.
汉代创兴草书,草书的诞生,在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上有著重大意义.它标志著书法开始成为 一种能够高度自由的抒发情感,表现书法家个性的艺术.草书的最初阶段是草隶,到了东汉时期,草隶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章草,后由张芝创立了今草,即草书.
魏晋南北朝书法艺术
1: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隶书开始由汉代的高峰地位降落衍变出楷书,楷书成为书法艺术的又一主体.楷书又名正书、真书,由钟繇所创.正是在三国时期,楷书进入刻石的历史.三国(魏)时期的 《荐季直表》.《宣示表》等成了雄视百代的珍品.
2:两晋时期
晋时,在生活处事上倡导“雅量”“品目”艺术上追求中和居淡之美,书法大家辈出,简牍为多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妍放疏妙的艺术品味迎合了士大夫们的要求,人们愈发认识到,书写文字,还有一种审美价值.最能代表魏晋精神、在书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当属王羲之, 人称“书圣”.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其子王献之的《洛神赋》字法端劲,所创“破体”与“一笔书”为书法史一大贡献.加 以陆机、卫瑾、索靖、王导、谢安、 鉴亮、等书法世家之烘托,南派书法相当繁荣.南朝宋之羊欣、齐之王僧虔、梁之萧子云、陈之智永皆步其后尘.
两晋书法最盛时,主要表现在行书上,行书是介於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其代表作“三希”,即《伯远帖》《快雪时晴帖》《中秋帖》.
3: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时期,中国书法艺术进入北碑南帖时代.
北朝碑刻书法,以北魏、东魏最精,风格亦多资多彩.代表作有《张猛龙碑》《敬使君碑》.碑帖之中代表作有:《真草千子文》.北朝褒扬先世,显露家业,刻石为多,余如北碑南帖,北楷南行,北民南土,北雄南秀皆是基差异之处.
如论南北两派之代表作,则是南梁《 鹤铭》.北魏《郑文公碑》可谓南北双星,北派书写者多为庶人,书不具名,故书法时冠冕,被誉为“书中之圣”,北派王右军.
【求规隆法--隋唐五代】
隋朝书法
隋结束南北朝的混乱局面,统一中国,和之后的唐都是较为安定的时期,南帖北碑之发展至隋而混合同流,正式完成楷书之形式,居书史承先启后之地位.隋楷上承两晋南北朝沿革.下开唐代规范的新局,隋有碑版遗世,多为真书,分四种风格:
1:平正淳和如丁道护的《启法寺碑》等
2:峻严方饬如《董美人墓志铭》等
3:深厚圆劲如《信行禅师 塔铭》等
4:秀朗细挺如《龙藏寺碑》等.
书学鼎盛的唐代
1:唐朝书法简介
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达到了中国封建文化的最高峰,可谓“书至初唐而极盛”.唐代墨迹流传至今者也比前代为多,大量碑版留下了宝贵的书法作品.整个唐代书法,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革新.楷书、行书、草书发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个新的境地,时代特点十分突出,对后代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
唐初,国力强盛,书法从六朝遗法中蝉脱而出楷书大家以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欧阳通四家为书法主流.总特点结构严谨整洁,故后代论 书有“唐重间架”之说,一时尊为“翰墨之冠”延至盛唐歌舞升平,儒道结合,李邕变右军行法,独树一帜,张旭,怀素以颠狂醉态将草书表现形式推向极致,孙过庭草书则以儒雅见长,余如贺知章,李隆基亦力创真率夷旷,风骨丰丽之新境界.而颜真卿一出纳古法於新意之中,生新法于古意之外.董其昌谓唐人书取法,鲁公大备.到晚唐五代,国势转衰,沈传师.柳公权再变楷法.以瘦劲露骨自矜.进一步丰富了唐楷之法,到了五代,杨凝式兼采颜柳之长.上蒴二王,侧锋取态,铺毫著力,遂於离乱之际独饶承平之象,也为唐书之回光.五代之际,狂禅之风大炽,此亦影响到书坛,“狂禅书法”虽未在五代一显规模,然对宋代书法影响不小.
唐代书法艺术,可分初唐、中唐、晚唐三个时期.初唐以继承为主,尊重法度,刻意追求晋 代书法的劲美.中唐不断创新,极为昌盛.晚唐书艺亦有进展.
唐代最高学府有六种,即国子监、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其中书学,专门语养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是唐代的创举.历朝名家辈出,灿若繁星.如初唐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中唐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是书法大家.晚唐有王文秉的篆书,李鹗的楷书和杨凝式 的“二王颜柳”余韵.
隋唐五代书法可分为三个阶段
(1)隋至唐初
隋统一中国,将南北朝文化艺术相容包蓄,至唐初,政治昌盛,书法艺术逐渐从六朝的的遗法中蝉蜕出来,以一种新的姿态显现出来.唐初以楷书为主流,总特点是结构谨严整饬.
(2):盛唐、中唐阶段
盛唐时期书法,如当时的社会形态追求一种浪漫忘形的方式.如“颠张醉素”(张旭、怀素)之狂草,李邕之行书.到了中唐,楷书再度有新的突破.以颜真卿为代表为楷书奠定了标准,树立了楷模,形成为正统.至此中国书法文体已全部确定下来.
(3):晚唐五代阶段存唐遗风
西元九零七年,割据者朱全忠灭唐,建立后梁,由此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称五代.由於国势衰弱和离乱,文化艺术亦呈下坡之势.书法艺术虽承唐末之余续,但因兵火战乱的影响, 形成了凋落衰败的总趋势.五代之际,在书法上值得称道的,当推杨凝式.他的书法在书道衰微的五代,可谓中流砥柱.另外还有李煜、彦修等有成就的书家.至此,唐代平正严谨的书风已告消歇,以后北宋"四家" 继之而起,又掀起了新的时代波澜.
【尚意宣情--宋至明中】
宋朝的书法
宋朝书法尚意,此乃朱大倡理学所致,意之内涵,包含有四点:一重哲理性,二重书卷气,三重风格化,四重意境表现,同时介导书法创作中个性化和独创性.这些在书法上有所体现,如果说隋唐五代的尚法,是求“工”的体现,那么到期了宋代,书法开始以一种尚意抒情的新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这就是要墀书家除了具有“天然”“工夫”两个层次外,还需具有“学识”即“书卷气”,北宋四家一改唐楷面貌.直接晋帖行书遗风.
无认是天资既高的蔡襄和自出新意 的苏东坡,还是高视古人的黄庭坚和萧散奇险的米芾,都力图在表现自已的书法风貌的同时,凸现出一种标新立异的姿态,使学问之气郁郁芊芊发於笔墨之间,并给人以一种新的审美意境,这在南宋的吴说.赵佶.陆游.范成大,朱熹,文天祥等书家中进一步得到延伸,然南宋书家的学问和笔墨功底已不能和北宋四家相比了.宋代书法家代表人物是苏、黄、米、蔡.
元代书法艺术
元初经济文化发展不大,书法总的情况是崇尚复古,宗法晋、唐而少创新.虽然在政治上元朝是异族统治,然而在文化上却被汉文化所同化,与宋不拘常法的意境追求不同,元朝之意表现为刻意求工的开式美的追求,所以苏轼标榜的是“我书意造本无法”,赵孟俯鼓吹的是“用笔千古不易”前者追求率意之意,后才强调有意之意. 元朝书坛的核心人物是赵孟俯 ,他所创立的楷书“赵体”与唐楷之欧体.颜体.柳体并称四体,成为后代规摹的主要书体,由於赵孟俯的书法思想绝对不逾越二王一步,所以,他的书法对王派书法的精之处颇有独到的领悟,表现为“温润闲雅”“秀研飘逸”的风格面貌,这也和他信佛教.审美观趋向飘逸的超然之态获得一种精神解脱有一定联系.在元朝书坛也享有盛名的还有 鲜于枢,邓文原,虽然成就不及赵孟俯 ,然在书法风格上也有自已独到之处.他们主张书画同法,注重结字的体态.
纵观元代书法,元代书法的特徵是"尚古尊帖",其成就大者还在行草书方面.至於篆隶,虽有几位名家,但并不怎么出色.这种以行、草书为主流的书法,发展到了清代才得到改变.有元一代书风,仍沿宋习盛於帖学,宗唐宗晋,虽各有其妙,亦不能以一家之法立於书坛,较之文 学,绘画等艺术门类,尚显冷落无成得多.
明朝书法艺术
明朝书法的发展表现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明初
明初书法“一字万同”,“台阁体”盛行.沈度学粲兄弟推波助澜将工稳的小楷推向极致.“凡金版玉册,用之朝廷,藏秘府,颁属国,必命之书”,二沈书法被推为科举楷则.明初书法 家有擅行草书的刘基、工小楷的宋潦、精篆隶的宋遂和名满天下的章草名家朱克.和祝允明、文徽明、王宠"三子".
2:第二阶段--明中
明中期吴中四家崛起,书法开始朝尚态方向发展.祝允明、文征明、唐寅、王宠四子依赵孟而上通晋唐,取法弥高;笔调亦绝代,这和当时思想观念的开拓解放有关,书法开始迈入倡导个性化的新境域.
3:第三阶段--明末
晚明书坛兴起一股批判思潮,书法上追求大尺幅,震荡的视觉效果,侧锋取势,横涂竖抹,满纸烟云,使书法原先的秩序开始瓦解;这些代表书家有张瑞图、黄道周、王铎、倪元瑞等.而 帖学殿军董其昌仍坚持传统立场.
【抒情扬理--明中至清】
明末与清,美学主潮以抒情扬理为旗帜,追求个性与发扬理性互相结合,正统的古典美学与求异的的新型美学并盛.清代书法的总体倾向是尚质,同时分为帖学与碑学两大发展时期.
明末书坛的放浪笔墨,狂放不 .愤世疾俗的风气在清初进一步延伸,如朱傅山等人的作品仍表现出自我内在的生命和一种不可遇止的情绪表现.这一点在中期“扬州八怪”的身上又一次 复现.於此同时,晚明的帖学统也同时进一步光大发扬,姜英,张照,刘墉,王文治,梁同书翁 方纲等人在刻意尊 传统的时候,力图表现出新面貌,或以淡墨书写,或改变章法结构等.但由於帖学长时期传承,未有很好地加以清理,认识,调整,某种积弊也日益加深,这就使帖学的颓势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正此时,金石出土日多,士大夫从热衷於尺牍转而从事金石考据之学,一时朝野内外,学碑才趋之若 ,最后成为清朝书坛的发民主流,加之阮元,包世臣.康有为大力张扬,碑学作为一种 与帖学相抗衡的书学系统而存在.当时著名的书家如金农、邓石如、何绍基、赵之谦、吴昌硕、 张裕钊、康有为等纷纷用碑意写字作画,达到了尽性尽理.璀灿夺目的境地.可谓是中国书法文化的一在景观.如果说,帖学家们力图寻找质的愿望没有实现的话,那么这种愿望在碑学那里实现了.
【现代时尚--今天的书法】
在书坛走向多元化的今天,书法艺术升华到观念变革的高层次,这无疑是迈了一大步.书 法现代性并不是简单地取决於书法艺术的形式、结构、线条等外在面貌,而是取决於内在精神的 现代化.书法现代性的精神是指当代书法艺术所体现、传导的现代社会的价值趋向.
书法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学书法最基本的活动是写字,而写字首要的目的是为了记事和交流感情,起码的要求是把字写得规范、整洁、清楚,使人看了乐于接受,如果把字写得杂乱无章,甚至随心所欲,胡乱造字,读者如释"天书",无法辨认,就失去了它的实用价值.有些人认为写字用毛笔不如用硬笔方便,硬笔完全可以代替毛笔,只有写毛笔字才学书法;有些人认为书法是"天才"的专利,"咱不是学书法的料".特别是一些年岁稍高些的朋友,受"人过三十不学艺的"陈腐思想的束缚,认为学书法为时己晚.也有人认为书法及神秘,高深莫测,神不可征,形乃难表,好事难成.所有这些想法都是不可取的,因为只要写字就有法则可言,特别是有不少场合没有书法" 门面",绝对不行.例如,商标、广告、标语、对联、字画条幅等都离不开书法.不可否认,使用钢笔、圆珠笔及其他工具定字是方便快捷,但不管用什么工具写字其法则基本与使用毛笔相同,所以无论在何种方式写字都应该学习书法.关于学书法年龄问题,从幼年或少年开始学,无疑优势很大,但上了年岁的人学书法,也有不少长处;有知识、有生活、有阅历、理解快、感受深、善抒发等,年轻人是无法可比的.至于"天才",是专指 "有这种才能的人",任何聪明智慧都是靠热情、勤奋和科学的学习换来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狠下一条心,不怕事不成".有位书法家答学生问时几句短语很有教益,言简意明,回味无穷.问"什么年龄学书法最适合?"答:"从识字起,任何年龄都适合."问:"我能成为书法家吗?"答:"你认为你能---你准能!"学习书法和学习其他艺术一样,只要我们不怀疑自己的能力,有信心,有热情,加上方法得当,定会获得成功.千万不要被一些垄断者的玄学所吓倒.他们把书法说得神乎其神,传授抽象,舍本求末,昧于闭合圈内循环,贻误后学.其实书法也像"窗户纸",也是"一捅就破".它的神韵可征,形象可表,技法可取,章法可达."升堂入室",望而可及.

山西艺术分数线(三):

谁知道关于皮影戏的知识?

  皮影戏在山西民间流传甚广.皮影是一种民间传统的小戏,在表演时,以驴皮,牛皮刻制的人物,布景和道具搬上舞台,造成影像,便成"皮影戏";加上说唱和灵巧的操纵,使影像产生妙趣横生的戏剧效果.皮影戏的特点是:戏剧中的人物形象都是正面和侧面的,表演也是通过正,侧面的影像活动展开戏剧情节.
  皮影富有装饰性,尤其是夸张手法极强,形象生动有趣,因而又成为旅游者选购收藏的艺术品.
  皮影戏是我国一种民间艺术形式.甘肃的陇东皮影主要分布于平凉、庆阳各县,较为集中的为东临陕西、宁夏的三角地带.陇东皮影戏太约在明清时就巳经十分流行,皮影造型俊俏大方,外轮廓挺拔概括;携刻精细流畅,重视图案的装饰效果;着色对比强烈,活泼明快;影人肢体部分之间的组合、分解合理,因而表演十分灵活,充分体现了粗中有细、豪放有致的艺术风格.图中两件件品左为玉皇大帝、石为太上老君的皮影头茬,搂刻繁复精细,灵活传神,着色以红、黄、黑、绿为主,随着纹样的交错而显得格外丰富.玉皇大帝为阳刻,平长细眼、小嘴巴、直鼻梁,显得平和大度;太上老君为阴刻,圆眼睛、疙瘩鼻、额头突出,冠饰大幅度后移,显得精干有神采.
  ■ 陇东皮影
  陇东皮影的创柞擅用夸张变形,人物头大身子小,身体上窄下宽,手臂过膝.面部形象除有个别丑角、鬼怪之类为四分之三的半侧面,一般都是正侧.脸谱的设计规律与陕西关中秦腔脸谱基本相同,黑忠、白奸、红烈、花勇、空(即阳刻)正.其他影件如殿堂帅帐、案几、牙床及各种动物、花卉等道具,结构被压缩,而且稍有透视感,都比影人低.陇东皮影制作选用年轻、毛色黑的公牛皮,这种牛皮厚薄适中,质坚而柔韧,青中透明.牛皮刮干净、晾至净亮透明时即可制作.先将样稿轻画在牛皮上,然后用各种型号的刀具或刻或凿.之后用透明水色着色,颜色一般不调和,故而纯正绚丽、对比强烈.刻凿、着色完毕后“出水”即熨平,这是其中最关键也是最难的一关.出水后再晾干,装订组合即可上台表演.皮影戏注重的还是表演效果,因为影戏人物各部位可以活动,再加上高亢、抑扬的唱腔,使得它具有浓烈的地方特色及民间乡土气息.陇东皮影戏剧目繁多,图中罗通扫北为隋唐演义故事,人物、道具镌刻细致工巧,想来表演时的动作、情节定引人入胜.
  ■ 陕西皮影
  陕西皮影保留着民间说书的种种痕迹,它是近代陕西多种地方戏曲的前身.陕西皮影造型质朴单纯,富于装饰性,同时又具有精致工巧的艺术特色.陕西皮影人物造型的轮廓整体概括,线条优美生动有力度,有势有韵,在轮廓内部以镂空为主,又适当留实,做到繁简得宜、虚实相生.皮影人物、道具、配景的各个部位,常常饰有不同的图案花纹,整体效果繁丽而不拖沓,简练而不空洞.每一个形象不仅局部耐看,而且整体配合也美,既充实又生动,构成完美的艺术整体.图中的出行图,主体人物突出,无论在色彩上还是造型上都较之仪仗人物醒目,线条的细密繁复、疏密层次以及工艺的细致都可见一斑.
  ■ 山西皮影
  山西皮影严谨规范,艺术风格及工艺手段与陕西皮影相似.皮影的用线除了虚线、实线之外,虚实线、绘线及暗线的运用更为别致.虚实线常用于皇宫贵族的建筑、摆设、衣饰等,显得富丽堂皇;绘线以墨线代刀,在难以雕镂的微小装饰物上描绘,细致精彩.使用的颜料大多是艺人们自制的大红、大绿、杏黄等,色彩鲜艳明快、清雅大万,耐蚀而且长久不变形.《拾玉镯》为传统戏曲,剧情描写的是陕西世袭指挥傅朋游孙家庄偶遇少女玉娇,两人互生爱慕,傅朋赠玉娇一只玉镯,玉娇羞不敢受,傅朋乃遗玉铸于地,被玉娇拾去.此景为刘媒婆所见,故意向玉奴戏笑并应允为其撮合.图中即描写剧中最精彩的一幕.
  ■晋南皮影
  在晋南皮影戏里,各种传统的图案福禄寿、五子夺魁、魁星点斗、八仙庆寿、麒麟送子、连生贵子常常出现在影人及道具中.人物服饰上世常见各类建筑、器具上的传统纹样.《含嫣梳妆》表现了少女端坐于镜前调朱弄粉的情景.皮影艺人巧妙地表现了少女梳妆时,镜中人与镜外人的照应,在上演时,二者动作的一致更显出艺人的匠心独运.富有晋南风格的皮影雕刻玲陇,彩绘精致的桌、椅、箱、柜及古朴的器皿等有也疏密有致,既丰富又概括完整.少女的服装、桌、凳图案刻搂的精美细致令人由衷赞叹.
  含嫣梳妆(牛皮·镌刻),山西省晋南地区(传世).

山西艺术分数线(四):

3、 中国古代雕塑以什么体现成就【山西艺术分数线】

  中国史前至清代以可塑或可雕刻的材料制成具有三维空间的造型艺术作品.圆雕与浮雕是其主要形式,此外尚有透雕、线刻等.依材料可分为泥塑、陶塑、瓷塑、木雕、玉雕、石刻、砖雕、骨牙雕刻、竹雕、金属铸像等众多品种;按用途大致可区分成纪念性雕塑、工艺装饰雕塑、建筑雕塑、 园林雕塑、 陵墓雕塑、明器雕塑、宗教造像、案头雕塑等不同门类.中国古代雕塑创作非常发达,各个历史时期在不同的雕塑领域有着辉煌的建树.
  中国古代雕塑是中国古代艺术精华,中国古代雕塑在题材内容、形式风格、雕塑技法,以及所使用的材质上都具有鲜明浓郁的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如秦汉雕塑的粗浑、雄大,魏晋雕塑的健朗和潇洒,唐宋的丰富、端丽等.中国古代雕塑也充满了写意传神的特点,认真追究起来,很少有像古希腊作品那样符合现实中的真实标准的.它不习惯于玩雕塑作品的表面和细部,更喜欢那种由外在形象所引出的感觉、意境,引发出一连串遐想的空间,把人们引向一个艺术世界.
  古代雕塑题材主要是陵墓雕塑、宗教雕塑和劳动生活及民俗雕塑.艺术门类有圆雕、浮雕、纪念性雕塑、案头雕塑、建筑及器物装饰雕塑等,雕刻材料也丰富多采,除了青铜、石、砖、泥、陶等材料外,还有玉雕、牙雕、木雕、竹雕等.
  中国原始雕塑主要以人和各种动物形象的陶塑为主,人物形象大多是附加在实用器物上的装饰物,随意性很强,形象粗简、稚拙.商周时期的雕塑作品以青铜器铸造为主,青铜器上的纹案,主要有动物纹、几何纹.商代青铜礼器造型奇特,充满威严而神秘,崇高而怪异的美感.而从这时期考古挖掘中大量出土的雕塑中,唯不见有神像,这是世界雕塑艺术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西周以后,其风格趋于写实而富于理性.至春秋战国时期则变得繁丽、华美.商、周时期除礼器外,还有一些器物支架、底座等实用青铜器和石、骨、玉雕刻作品,或人物、或动物,皆造型巧妙,制做精细.
  秦汉时期的雕塑空前繁盛,最具典型意义的是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塑群.与青铜器神秘怪异的风格相反,兵马俑充满崇高阳刚之美.这数以万计的兵马俑,显示出对人的力量的肯定.人物、战马都与真实的一样大小,毫无夸张之处.以体量的巨大、数量的众多、形象的真实,产生着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西汉名将霍去病墓前的大型动物石刻,手法简练概括,于浑厚中显示着雄强的力之美.其中《马踏匈奴》再一次体验到中国雕塑艺术的写意传神的特点.那马虽然粗糙笨拙,但它仍然有一种灵动之势,那浅浅地雕刻的几笔就是马腿,它与马的上身连成一体,多余的没有雕空的石料根本不存在,有的是一个完整的马的形象.
  汉代的厚葬风使动物俑和人物俑的雕塑作品众多,其造型古朴、神态夸张而强调动势.汉代世俗生活成为雕塑的素材,舂米、采芋、酿酒以及舞乐百戏等情景在汉代的砖画象中以浮雕的形式大量存在,宴饮、驱车、习射等土大夫的生活也得到了表现.
  在世界上所有的宗教中,佛教最具有艺术性的.随着佛教的盛行,佛像雕塑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雕塑艺术的主流,著名的云冈、敦煌、龙门、麦积山四大石窟均开凿于这个时代.一般而言,北魏时期的造像在形式风格上受印度或西域式样的影响,庄严、浑朴,于静穆中显示着佛的伟力.南北朝的佛教雕刻融合汉族知识分子的审美时尚,形成了褒衣博带秀骨清象的新风貌.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雕塑的鼎盛期,其成就首先表现在石窟雕塑上,如龙门石窟奉先寺石刻造像.其雕刻手法流畅而娴熟,创造了完全民族化的造型风格,不仅体现着唐帝国博大、雄强的时代精神,同时也显示出唐人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雕刻技艺.如果说佛教传入中国之初,在造像上还是模仿印度,那么到了唐代的龙门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像》,中国雕刻家的技巧已经圆熟,对佛像雕刻艺术的精髓有了深刻的理解.卢舍那佛像已经是中国化的佛像了.
  《昭陵六骏》是唐太宗陵墓前的浮雕,与兵马俑一脉相承,《昭陵六骏》体现中国古代雕塑的现实手法,没有失实的夸张,没有虚化诡异的造型,这些雕刻同样显示出对自然和人的力量的肯定.此外,最能代表唐代雕塑艺术水平的还有那些真实生动的三彩俑和四川大足石窟.大足石窟中各种经变故事中的普通人物更为生活化,现实化,不少作品也完全可以被视为普通人的肖像.
  世俗题材的增多和写实风格的发展是宋、辽、金时期雕塑艺术的主要特点,山西晋祠、山东长清灵岩寺、江苏直保圣寺彩塑,都生动传神地表现了世人情态,有很强的写实性.辽代大同下华严寺的菩萨造像体态优美,神情含蓄,衣饰华美,大有唐塑遗风.此外小型泥塑,在写实方面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中国古代雕塑有一定局限性,中国的王宫贵族的帝王观和艺术观,与西方相比,同样是出于显威、歌功颂德的目的,中国的王宫贵族回避了直接塑造自己而采用了龙凤、狮子、麒麟等瑞兽以及仆人、军队、武士来烘托自己的伟大与神圣.同样,在佛教雕刻中,古代雕塑家最能发挥现实描写才能的只是罗汉,菩萨,观音,创作自由最为有限的是主佛.
  古典雕塑可能很容易被人视为太旧,太传统,但笔者认为,尊重传统意味着承认艺术史的连续性,雕塑艺术需要不断创新探索,但任何创新都不是异想天开的标新立异,创新也意味着对传统的继承.当今传统艺术正受到西方现代主义越来越强烈挑战, 新的思潮要摧毁一切旧的传统,可是今天的艺术家为什么又纷纷回到被毁的废墟上寻找残存的传统文化呢?尘归尘,土归土.让我们踏上历史尘土,回味中国古典雕塑艺术魅

山西艺术分数线(五):

皮影戏的特点如题
皮影戏有什么特点

皮影戏是我国一种民间艺术形式.甘肃的陇东皮影主要分布于平凉、庆阳各县,较为集中的为东临陕西、宁夏的三角地带.陇东皮影戏太约在明清时就巳经十分流行,皮影造型俊俏大方,外轮廓挺拔概括;携刻精细流畅,重视图案的装饰效果;着色对比强烈,活泼明快;影人肢体部分之间的组合、分解合理,因而表演十分灵活,充分体现了粗中有细、豪放有致的艺术风格.图中两件件品左为玉皇大帝、石为太上老君的皮影头茬,搂刻繁复精细,灵活传神,着色以红、黄、黑、绿为主,随着纹样的交错而显得格外丰富.玉皇大帝为阳刻,平长细眼、小嘴巴、直鼻梁,显得平和大度;太上老君为阴刻,圆眼睛、疙瘩鼻、额头突出,冠饰大幅度后移,显得精干有神采.山西皮影 山西皮影严谨规范,艺术风格及工艺手段与陕西皮影相似.皮影的用线除了虚线、实线之外,虚实线、绘线及暗线的运用更为别致.虚实线常用于皇宫贵族的建筑、摆设、衣饰等,显得富丽堂皇;绘线以墨线代刀,在难以雕镂的微小装饰物上描绘,细致精彩.使用的颜料大多是艺人们自制的大红、大绿、杏黄等,色彩鲜艳明快、清雅大万,耐蚀而且长久不变形.《拾玉镯》为传统戏曲,剧情描写的是陕西世袭指挥傅朋游孙家庄偶遇少女玉娇,两人互生爱慕,傅朋赠玉娇一只玉镯,玉娇羞不敢受,傅朋乃遗玉铸于地,被玉娇拾去.此景为刘媒婆所见,故意向玉奴戏笑并应允为其撮合.图中即描写剧中最精彩的一幕.在晋南皮影戏里,各种传统的图案福禄寿、五子夺魁、魁星点斗、八仙庆寿、麒麟送子、连生贵子常常出现在影人及道具中.人物服饰上世常见各类建筑、器具上的传统纹样.《含嫣梳妆》表现了少女端坐于镜前调朱弄粉的情景.皮影艺人巧妙地表现了少女梳妆时,镜中人与镜外人的照应,在上演时,二者动作的一致更显出艺人的匠心独运.富有晋南风格的皮影雕刻玲陇,彩绘精致的桌、椅、箱、柜及古朴的器皿等有也疏密有致,既丰富又概括完整.少女的服装、桌、凳图案刻搂的精美细致令人由衷赞叹.

山西艺术分数线(六):

中国的丝绸之路经过了哪些地方?

  丝绸之路,指西汉(前202年-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从长安(今西安)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信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公元前138--公元前119年,西汉杰出的外交家张骞就沟通了这条古道.他率使团携黄金和绵帛,到达楼兰(今若羌一带)、尉犁、龟兹(今库车)、疏勒(今喀什)、于田(今和田)、乌孙(今伊犁河流域)和大宛、康居、大月氏等新疆及中亚阿姆河流域地区.他的副使还到达安息(今伊朗)和身毒(今印度)等国进行访问.这些地区的国家也派使节去中国中原,商旅往返,络绎不绝.中原的丝绸、铁器、黄白金、铜镜、漆竹器、药材和农耕、治铁技术,传入西域和印欧.西域和外国的苜蓿、葡萄、胡麻、石榴、核桃、黄瓜、胡萝卜、番红花和狮子、孔雀、大象、骆驼、汗血马等也大量流入中国的中原地区.
  公元73年,中国又派班超率36人出使西域,他的副使甘英到达大秦(古罗马)和波斯湾(阿拉伯湾),保障了丝路的畅通并进一步拓展了丝路.公元67年,印度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在东汉使节的陪同下,经巴基斯坦、阿富汗到达中国的河南洛阳;公元147年和401年,佛教盛行的安息国王子安世国、龟兹高僧鸠摩罗什,都曾沿着这条丝绸之路到达中原,译著佛经,收取佛门弟子数千人中国晋代高僧法唐代高僧玄奘,也分别于公元366年和公元627年开始,相继沿着丝绸之路到达克什米尔、巴基斯坦、印度、斯里兰卡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考察和传教.法显的《佛国记》、玄奘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西、印度历史和丝绸之路的重要著作.
  .古代丝绸之路,起点是中国的长安(今西安).经过陕甘高原,越过乌鞘岭,穿过河西走廊,到达当时的中西交通要道敦煌.另外一条是经过青海与上条丝绸之路交汇于张掖然后到达敦煌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在由敦煌进入西域(即现在的新疆).丝绸之路在新疆境内分为三条:北道是敦煌到哈密经乌鲁木齐、石河子、伊宁到达地中海各国.南道是由敦煌经若羌、且末、和田、叶诚、喀什直至印度洋到达安息(即今天的伊朗).中道是由敦煌经楼兰、库尔勒、库车、阿克苏越过帕米尔高原,到达中亚和波斯湾等地.
  丝绸之路是一条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通道.丝绸之路使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和罗马文化连接起来,通过这条古道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把蚕丝、漆器、火药、造纸、印刷术介绍给西方,引来了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文化,还引进了西域良马及各种奇珍异宝.丝绸之路在我国历史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丝绸之路的开通,加强了汉族和西北边疆各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使我国西北边疆与内地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形成了牢不可破的内在联系.不仅如此,丝绸之路的开通还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增进了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联系.中国古代文化和创造发明通过丝绸之路输出到西方;西方的文化、艺术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了中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这条昔日的丝绸古道上,遍布着历史上遗留下的名胜古迹.在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自古帝王都”的西安市,文物古迹荟萃遍地.这里有半坡村、阿房宫、大明宫等古遗址以及英武多姿的秦兵马俑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又一象征.
  沿着渭河河谷进入甘肃境内,延绵约1600公里的古丝绸之路更是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迹,沿线有闻名世界的敦煌莫高窟,藏传佛教名寺拉卜楞寺,以及炳灵寺、麦积山等著名历史古迹,还有被称作丝绸之路要道的“河西走廊”,天下雄关嘉峪关,以及古代诗人曾吟咏过的玉门关、古阳关遗迹,张掖大佛寺、武威文庙等著名历史古迹.其中以陇山西侧的麦积山石窟、河西走廊东西两端的炳灵寺石窟和莫高窟、榆林窟石窟艺术,因保存较完整著称于世,成为镶嵌在甘肃丝路上的四颗明珠.形成了西北地区最具特色的文化群落.而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兰州,在沟通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方面,曾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市内有五泉山、白塔山、白云观等名胜古迹,以及兴隆山、吐鲁沟、石佛沟等自然风景区,神奇的自然风光,众多的旅游文化,形成了以兰州为中心的大旅游区域,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
  在青海西宁有“鸟的王国”之称的青海湖鸟岛、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六大寺院之一的塔尔寺、日月山倒淌河、龙羊峡等风景名胜古迹.
  从河西走廊出发,穿过戈壁河滩,西行到酒泉、敦煌.由敦煌向西北出玉门关就到了新疆,新疆是“古丝绸之路”的要冲,古称“西域”.新疆有许多令人神往的古城遗址和风景名胜.许多举世闻名的关隘、城堡、亭障、石窟寺、驿站、墓葬、烽火台有的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新疆有14 处石窟寺、990 多个窟,较大的有克孜尔千佛洞、库木吐拉千佛洞、克孜尔尕哈千佛洞、森木塞姆千佛洞和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等 5 个.这 些石窟寺的雕塑壁画,融中国、印度、波斯文化于一炉,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除佛画艺术外,对当时各民族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都有生动的反映.古丝道上,最令人神往的莫过于楼兰古城.它处于罗布泊西北角,是丝绸之路的咽喉,曾经有过商旅往来盛极一时的历史,如今只剩下被流沙淹没的古城遗址.现保存最好的遗址,要数吐鲁番盆地的高昌和交河故城.总之,古丝道留下了无数可供探索的奥秘.
  如今的丝绸之路,延伸到更远的地方.而古老的“丝绸之路”又焕发着新的青春.
  所经重要城市:西安、宝鸡、西宁、天水、定西、平凉、兰州、武威、张掖、嘉峪关、敦煌、哈密、乌鲁木齐、石河子、伊宁、楼兰、吐鲁番、库尔勒、库车、阿克苏、若羌、且末、和田、叶诚、喀什.
  沿途美景:秦兵马俑、半坡村、大雁塔、华清池、敦煌莫高窟、拉卜楞寺、炳灵寺、麦积山、河西走廊、嘉峪关、白塔山、白云观、青海湖、鸟岛、塔尔寺、日月山、倒淌河、龙羊峡、克孜尔千佛洞、库木吐拉千佛洞、克孜尔尕哈千佛洞、森木塞姆千佛洞、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楼兰古城、高昌故城、交河故城、火焰山、哈密王陵、博斯腾湖、铁门关、香妃墓、艾提尕尔清真寺等.
  陕西境内有11个王朝的古都长安,有“世界第八奇迹”的秦兵马俑和奇拔峻险的西岳华山.进入甘肃,有坐落在刘家峡水库上游古渡的炳灵寺石窟.有秦地林泉之冠的东方雕塑馆天水麦积山石窟,有传说西王母会见周穆王的泾川王母宫山,有山川雄秀甲于要塞的道家第一名山平凉崆峒山.河西走廊有因西汉名将霍去病与士卒共饮御酒而得名的古肃州酒泉.有室内卧佛居全国之冠的古甘州张掖,有东汉铜马横空出世的古凉州武威,有比山海关早建十年的明长城西极的嘉峪雄关.这里是举世公认的人类文化遗产的精英.西出阳关,过玉门关,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昌故城古墙高耸、气势雄伟,交河故城市井犹存、规模宏大.库车的库木吐拉石窟壁画勾线晕染、中西合璧,柏孜克里克石窟的壁画是记录中西风格交汇过程的艺术珍品,拜城克孜尔石窟壁画构图别致、绚丽多彩.哈密古墓群出土的干尸比长沙马王堆的汉代女尸,早900年,火焰山下出土的3000多件吐鲁番文物,其价值不亚于敦煌藏经洞.自然景观有瑶池仙境般的天山明珠天池.塔克拉玛干流沙,也有伊梨河谷山青松鸣、万花飘香的果子沟,有终年白雪皑皑、冰光映日的喀喇昆仑冰峰,也有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罗布洼地雅丹奇特地貌.青海省内的塔尔寺、青海湖鸟岛、日月山倒淌河、龙羊峡等名胜古迹,更是令人无限神往
  参考文献:

山西艺术分数线(七):

美术欣赏试题 有+分,
美术欣赏试题
一填空(10分)
1、构成美术作品形式语言要素是——、———、———、色彩、明暗等.
2、美术作品分为三大类别分别是————、————、————.
3、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分别在甘肃的————窟,山西大同的————石窟、————省————市的龙门石窟、————省————市的麦积山石窟.
4、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三杰是指————、————、————.
1 画像石
2 浪漫主义
3 巴洛克与罗可可
4 印象派
四 连线题(10分)
1 女史箴图 张择端
2 自由引导人民 达维特
3韩熙载夜宴图 顾恺之
4 清明上河图 德拉克洛瓦
5 荷拉斯兄弟的宣誓 顾闳中
1 被称为法国“浪漫主义雄狮”的画家是( )
A 达芬奇 B 德拉克洛瓦 C 马奈 D 达维特
2 在中国被尊称为“画圣”的画家是( )
A 张择端 B顾恺之 C 吴道子 D顾闳中
3油画是哪位画家的代表作( )
A 达芬奇 B 米开朗基罗C 拉斐尔D 波提切利
4作品《开国大典》再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庄严而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这是一副( )作品
A中国画 B版画 C油画 D年画
5被称为 “现代艺术之父”的画家是( )
A 高更 B 凡高 C 莫奈 D 塞尚
六 列举题(共10分)
1列举世界上最著名的中外建筑(列出5个 )
2列举你所知道的雕塑家(至少3个)并说出其代表作

1.点,线,面,
2.具象美术 抽象美术 印象美术
3.敦煌莫高窟 云冈石窟 河南省洛阳市 甘肃省距天水市东南45公里处
4.达芬奇 米开朗琪罗 拉斐尔
1.所谓画像石,实际上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所属建筑,绝大多数为丧葬礼制性建筑,因此,本质上汉画像石是一种祭祀性丧葬艺术.画像石不仅是汉代以前中国古典美术艺术发展的颠峰,而且对汉代以后的美术艺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2.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又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
3.巴洛克起源于西班牙文,原指大而不均匀的珍珠.巴洛克风格以大小不一,剧烈运动的弧线和无穷的,大量反复的群曲线,以及交叉,对比的线条为主要图案语言,构图复杂,运动感强.其后期作品逐渐忽略内容而追求形式多变.(17世纪文艺复兴末期)
洛可可原意为贝壳,指岩石和蚌客装饰的风格,是巴洛克的延续,是巴洛克刻意修饰走向极端的结果.起源于法国宫廷.具有纤巧秀美,繁絮和精致的女性化特点,极具装饰性,常采用短小,具有圆润转折的C形,S形,和漩涡形的丰富变化的弯曲的曲线.(19世纪末)
4.印象派是19世纪后半期诞生于法国的绘画流派,其代表人物有莫奈、马奈、卡米耶·毕沙罗、 雷诺阿、 西斯莱、德加、莫里索、巴齐约以及保罗·塞尚等.他们继承了法国现实主义(Realism)前辈画家库尔贝“让艺术面向当代生活”的传统,使自己的创作进一步摆脱了对历史、神话、宗教等题材的依赖,摆脱了讲述故事的传统绘画程式约束,艺术家们走出画室,深入原野和乡村、街头,把对自然清新生动的感印象派作品
观放到了首位,认真观察沐浴在光线中的自然景色,寻求并把握色彩的冷暖变化和相互作用,以看似随意实则准确地抓住对象的迅捷手法,把变幻不居的光色效果记录在画布上,留下瞬间的永恒图像.这种取自于直接外光写生的方式和捕捉到的种种生动印象以及其所呈现的种种风格,不能不说是印象派绘画的创举和对绘画的革命.印象派美术运动的影响遍及各国,获得了辉煌的成就.直到今天,他们的作品仍然是人类最受欢迎的艺术珍宝.
1.女史箴图 顾恺之
2.自由引导人民 德拉克洛瓦
3.韩熙载夜宴图 顾闳中
4.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5.荷拉斯兄弟的宣誓 达维特
1.B 德拉克洛瓦
2.C 吴道子
3.C 拉斐尔
4.C 油画
5.D 塞尚
1.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 埃菲尔铁塔 埃及金字塔 意大利比萨斜塔 中国长城
2.《掷铁饼者》希腊皮弗格拉斯、米隆、《思想者》 法国罗丹、《大卫》 意大利米开朗基罗

山西艺术分数线(八):

山西高中新课标必读书目,列一下,谢谢
欢迎写出具体名称,谢谢

同全国大纲要求
摘得别人的答案
小学生必背古诗70篇
初中生必背古诗文50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40篇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邶笪钟 编写
中外神话传说——田新利 选编
成语故事——李新武 编写
论语通译——徐志刚 译注
孟子选注——李炳英 选注
庄子选译——陆永品 译注
三国演义——罗贯中
水浒传——施耐庵
西游记——吴承恩
红楼梦——曹雪芹
西厢记——王实甫
骆驼祥子——老舍
朱自清散文精选——朱自清
谈美书简——朱光潜
边城——沈从文
茶馆——老舍
朝花夕拾——鲁迅
尘埃落定——阿来
繁星·春水——冰心
芙蓉镇——古华
鲁迅杂文精选
呐喊——鲁迅
女神——郭沫若
家——巴金
雷雨——曹禺
子夜——茅盾
伊索寓言精选——(古希腊)伊索
安徒生童话精选——(丹麦)安徒生
巴黎圣母院——(法)雨果
复活——(俄)列夫·托尔斯泰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歌德谈话录——(德)爱克曼
格列佛游记——(英)斯威夫特
格林童话精选——(德)格林兄弟
哈姆莱特——(英)莎士比亚
克雷洛夫寓言精选——(俄)克雷洛夫
鲁滨孙飘流记——(英)笛福
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
欧·亨利短篇小说精选
欧也妮·葛朗台——(法)巴尔扎克
匹克威克外传——(印)泰戈尔
普希金诗选——(俄)普希金
契诃夫短篇小说精选
泰戈尔诗选——(印)泰戈尔
堂吉诃德——(西)塞万提斯
童年——(苏联)高尔基
“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具备了以下几个特点:
1)书目最全.由于部分图书如《骆驼祥子》、《繁星·春水》、《女神》、《子夜》、《家》、《雷雨》、《茶馆》均享有专有出版权,国内独家出版,因此该丛书为国内唯一最完整最全面的指定书目
2)版本完善.比如,《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名著,均以最早或最为通行的刻本为底本,校点、注释基本汇集了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朝花夕拾》、《呐喊》选自荣获首届国家图书荣誉奖的《鲁迅全集》. 由著名专家教授进行校注,是国内唯一的版本权威.
3)注释详尽.为了便于学生阅读,我们对需要注释的地方都作了详尽的注解.注解简明扼要,深入浅出,流畅准确.
4)译文精准.《堂吉诃德》是著名作家杨绛先生以“十年磨一剑”的功夫译成的世界文学名著,堪称名著名译.1986年因该书译笔精准,杨绛先生荣获西班牙国王颁发的“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勋章”;《巴黎圣母院》的译者是已故著名诗人陈敬容先生,陈敬容先生早在40年代就翻译出版了该书,30年后,她对原译文反复修改,重新加工,前后花费了数10年的工夫,是一个非常可靠的译本.朱生豪先生的译本《哈姆莱特》,在中国文坛和剧坛历经了半个多世纪,译本精妙,至今无与匹敌.
5) 方便阅读.为了帮助学生自读,便于语文教师讲解,我们在每部名著的前面都附上一篇由相关专家撰写的导读文章,深入浅出地介绍该书的作者情况、有关背景、主要内容和艺术成就,引导学生更充分地理解作品.适合中小学生阅读,是这套丛书的主要特点.
人民文学出版社为国家级出版社,是我国最大的专业文学出版机构,拥有雄厚的编辑出版实力.自建社以来,以出版高质量、高品位的文学类图书而赢得广泛赞誉.即使在目前出版界比较盲目混乱的情况下,我社仍然坚持已有的出版品格和良好的出版传统,出好书,出精品,确实代表了中国文学出版的最高水平.“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中的书籍均为我社的常版书,经过长期的使用和不间断的再版,其版本、编校质量在读者中享有很高的声誉.而钱钟书的《围城》,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曹禺的《雷雨》,郭沫若的《女神》等现当代文学作品均为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看家篇目.人民文学出版社也一直以出版世界文学精品和拥有最多外国文学名著的译著权著称,“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中的书目不仅书是名著,同时译本亦出自名家之手,可谓是名家名译.

1~6年级(70篇)
1.江南(江南可采莲) 汉乐府
2.敕勒歌(敕勒川) 北朝民歌
3.咏鹅(鹅鹅鹅) 骆宾王
4.风(解落三秋叶) 李峤
5.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 贺知章
6.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王之涣
7.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 王之涣
8.春晓(春眠不觉晓) 孟浩然
9.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王翰
10.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
11.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 王昌龄
12.鹿柴(空山不见人) 王维
13.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王维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 王维
15.静夜思(床前明月光) 李白
16.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 李白
17.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 李白
18.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 李白
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 李白
20.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 李白
21.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 李白
22.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 高适
23.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杜甫
24.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 杜甫
25.绝句(迟日江山丽) 杜甫
26.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 杜甫
27.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 张继
28.游子吟(慈母手中线) 孟郊
29.江雪(千山鸟飞绝) 柳宗元
30.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张志和
31.塞下曲(月黑雁飞高) 卢纶
32.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 刘禹锡
33.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刘禹锡
34.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 白居易
35.池上(小娃撑小艇) 白居易
36.忆江南(江南好) 白居易
37.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 胡令能
38.悯农(锄禾日当午) 李绅
39.悯农(春种一粒粟) 李绅
40.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 贾岛
41.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 杜牧
42.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 杜牧
43.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 杜牧
44.乐游原(向晚意不适) 李商隐
45.蜂(不论平地与山尖) 罗隐
46.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 范仲淹
47.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 王安石
48.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 王安石
49.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 王安石
50.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苏轼
51.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 苏轼
52.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苏轼
53.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 苏轼
54.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 李清照
55.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 陆游
5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陆游
57.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 范成大
58.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 范成大
59.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 杨万里
6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 杨万里
61.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 朱熹
62.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 林升
63.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 叶绍翁
64.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 翁卷
65.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 王冕
66.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 于谦
67.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 郑燮
68.所见(牧童骑黄牛) 袁枚
69.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 高鼎
70.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 龚自珍
7~9年级(50篇)
1.孔子语录
2.鱼我所欲也 孟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4.曹刿论战 左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6.出师表 诸葛亮
7.桃花源记 陶潜
8.三峡 郦道元
9.杂说(四) 韩愈
10.陋室铭 刘禹锡
11.小石潭记 柳宗元
12.岳阳楼记 范仲淹
13.醉翁亭记 欧阳修
14.爱莲说 周敦颐
15.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17.关雎(关关雎鸠) 诗经
18.蒹葭(蒹葭苍苍) 诗经
19.观沧海(东临碣石) 曹*
20.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潜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 王勃
22.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王湾
23.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 王维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
25.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
26.望岳(岱宗夫如何) 杜甫
27.春望(国破山河在) 杜甫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 杜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 岑参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 刘禹锡
32.观刈麦(田家少闲月) 白居易
33.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 白居易
34.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
35.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杜牧
36.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
37.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
3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
39.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
4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
4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
42.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 王安石
43.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苏轼
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45.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 陆游
4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
47.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祥
48.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
49.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 张养浩
50.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
9回答者: loVeelyou - 秀才 二级【山西艺术分数线】

山西艺术分数线(九):

中国绘画史,各时期历史代表人物以及简单介绍

  【史前绘画概况】
  我们现在对史前绘画的了解都是从出土的彩陶及遍布全国的岩画遗存中得来的,而今天的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作品的创作大多出于宗教和巫术的目的,并不是出于审美和欣赏的需要.
  ■ 绘画的萌芽
  石器时代是中国绘画的萌芽时期,伴随者石器制作方法的改进,原始的工艺美术有了发展.但在若干年以前,我们所掌握的中国绘画的实例还只是那些描画在陶瓷器皿上的新石器时代的纹饰.但近年来,在中国的许多省份发现了岩画,使得史学家们将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推前至旧石器时代.在这些众多的发现中,也包括了许多描绘人的图像,有些堪称宏幅巨制.内蒙古阴山岩画就是最早的岩画之一.在那里,我们的先人们在长达一万年左右的时间内创作了许多这类图像,这些互相连接的图像把整个山体连变成了一条东西长达300公里的画廊.据推测,是宗教或巫术的感召促使先人们不辞辛劳地创作了这些图像.类似的图像还可以在苏北的连云港孔望山将军崖岩画遗址中见到.
  ■ 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
  探讨新石器时代的绘画,我们仍然要把目光投向那些地处边远地区的神秘岩画.在云南沧源发现的岩画反映了人类的活动,包括狩猎、舞蹈、祭祀和战争.岩画的构图更趋于复杂,所表现的内容也由单个的物体发展为互相关联的具有动感的人.它们的存在使我们看到了中国绘画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当然,这个时期艺术家们在绘制岩画的时候并没有任何的边界的限制,岩面也并没有作任何的处理,它们的创作是无拘无束的.
  这一切的改变源自于陶器和木结构建筑的出现,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艺术家们马上就发现这些材料是绝好的作画之处,于是,缤纷的色彩和丰富的纹样出现在这些器物上.以质朴明快、绚丽多彩为特色的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图案,是我国先民的杰出创造.此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河姆渡文化等,也有一定数量的彩陶.仰韶类型的彩陶以在西安出土的半坡陶盆《人面鱼纹盆》最具特色,也最耐人寻味,关于这种图案具体的含意一直在猜测之中.庙底沟类型的彩陶的图像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绘制于陶缸上的《鹳鸟石斧图》,出土于河南临汝闫村.该图以写实手法所描绘的鸟、鱼及斧据说代表了鹳氏族兼并鱼氏族的历史事件.此外,在青海大通出土的马家窑类型的舞蹈纹彩陶盆,描绘了氏族成员欢快起舞的景象,堪称新石器时代绘画艺术的杰作.
  【先秦绘画概况】
  在整个"先秦"时代中,春秋以前属于奴隶制社会,战国以后则进入了封建社会.伴随着社会分工的扩大,各种手工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出现了所谓的"青铜文明".统治阶级的需要带动了美术各门类的发展,绘画当然也不例外,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们今天能够见到的先秦绘画遗迹少之又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被推测为大部分的绘画都绘制在了易于腐烂的木质或者布帛上面.在商代的多处墓葬中发现了残存的彩绘布帛,在商代王室的墓葬中更是发现了很多的木质品上的漆画残留.可见,用漆作为颜料绘制器物在当时已很广泛了,常用的黑、红两种基本色的并置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据说,那时的漆绘制品经常是与铮亮的青铜器以及白色的陶器摆在一起的,极富观赏性.在殷墟也曾发现过建筑壁画的残块,以红、黑两色在白灰墙皮上绘出的卷曲对称的图案,颇有装饰趣味.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都有庙堂壁画创作的情况被记载下来,楚国屈原著名作品的《天问》就是在观看了楚先王庙堂的壁画后有感而作的.
  幸运的是,在长沙的楚墓中先后出土了两幅战国时期的带有旌幡性质的帛画,它们都属于公元前3世纪的作品.两画描绘的都是墓主的肖像,一幅为妇人,其上方绘有飞腾的龙凤;另一幅则是一位有身份的男子,驾驭着一条巨龙或龙舟.墨线勾勒的侧面肖像及伴有象征意义的动物是两画的相同之处,所不同的是《人物御龙图》所表现出来的画家技巧要熟练了许多.
  【秦汉绘画概况】
  秦汉时期,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时期,也是中国民族艺术风格确立与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时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政治、文化、经济领域的一系列改革使得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宣扬功业,显示王权而进行的艺术活动,在事实上促进了绘画的发展.西汉统治者也同样重视可以为其政治宣传和道德说教服务的绘画,在西汉的武帝、昭帝、宣帝时期,绘画变成了褒奖功臣的有效方式,宫殿壁画建树非凡.东汉的皇帝们同样为了巩固天下,控制人心,鼓吹"天人感应"论及"符瑞"说,祥瑞图像及标榜忠、孝、节、义的历史故事成为画家的普遍创作题材.汉代厚葬习俗,使得我们今天可以从陆续发现的壁画墓、画像石及画像砖墓中见到当时绘画的遗迹.秦汉时代艺术以其深沉雄大的气魄,在中国美术史上放射着夺目的光彩.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绘画概况】
  三国魏晋南北朝的历史,是由统一而分裂的过程.先是魏、蜀、吴三国鼎立,随后由司马家族统一为西晋,但十六国的连年战乱,使得中国再次进入了一个分裂的时代.5世纪时,由北魏的统一和相继分裂而形成的北朝和西晋王朝偏安江左后被宋、齐、梁、陈替代形成的南朝相互对峙.政治的不稳定、时局的混乱动荡,带来的是经济的普遍衰退,但在意识形态领域却有了超乎寻常的改变.此时的统治阶级早已被儒家思想所左右,民间的风气也随之俯仰.纷乱的社会,又给宗教的蔓延和传播创造了极好的机会,社会各个阶层都对佛教有了更为迫切的需要和更为广泛的接受.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映象之一的书画艺术在此时也发生了强烈的变化.绘画中的人物画得到了突出的发展,对其他对象的描绘则还处在很不成熟的阶段
  在中国绘画发展史上,隋唐是魏晋南北朝之后的又一重要时期.隋朝书画,继往开来,酝酿着新风格的出现.初唐的书画则承袭了隋朝的风尚,崇尚法度,但已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这一转变到盛唐时就已经完成了.各科画家先后涌现,风格趋向于健美飞动.以吴道子为代表的人物画(包括宗教画)与山水画,展现了唐代绘画的卓越成就.中晚唐的绘画又发生了新的变异,它的影响直到五代时仍能体现出来.
  【魏晋南北朝绘画概况】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艺术方面的变化更多的是体现在书法艺术方面,楷书真正出现了.绘画艺术的变化虽然不象书法那么显著,但是社会风气的变化,崇佛思想的上扬,都让本来简略明晰的绘画进一步变得繁复起来.曹不兴创立了佛画,他的弟子卫协在他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作为绘画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南方出现了顾恺之、戴逵、陆探微、张僧繇等著名的画家,北方也出现了杨子华、曹仲达、田僧亮诸多大家,画家这一身份逐渐地进入了历史书籍的撰写之中,开始在社会生活中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在这一时期中,发展得最为突出的是人物画(包括佛教人物画)和走兽画,而中国绘画中的其他各科还远未成熟,东晋顾恺之的传世作品《洛神赋图》中出现的山水只是作为人物故事画的衬景,山水画的逐步独立直到南北朝后期才趋于完成.之所以会这样,也是由于这一时期绘画的主要任务决定的--为政教服务,"是知存乎鉴戒者图画也".这也是那时绘画的一个主要特点.
  ■ 南方的画家
  ◆(约315-406),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人.曾为桓温及殷仲堪参军,义熙初任通直散骑常侍.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精绘画,擅画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与陆探微、张僧繇并称"画界三杰".我们可以从他的几张画的摹本中推测他的绘画的本来面貌.他的绘画的传世摹本有《女史箴图》卷、《洛神赋图》卷、《列女仁智图》卷等几种,以《洛神赋图》数量最多.描绘古代妇女清规戒律的《女史箴图》被认为是隋唐官本,现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洛神赋图》则是根据三国曹植的名篇《洛神赋》所绘制的一卷故事画,描写曹植与洛神之间的一段情缘,画面随着情节发展而展开,并描绘有车船、山水等景物及女娲、雷神等仙人,人物衣纹用线"紧劲连绵",似春蚕吐丝,被后世称为"游丝描".这幅画现在有四个摹本,分别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美国弗利尔艺术博物馆等处.有专家认为辽宁省博物馆的那一卷更接近原作面貌.此外,他所提出的"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艺术观点对后世影响极大.
  ◆陆探微(?-约485),吴(苏州)人,是南朝宋文帝和明帝时的近侍之臣.他的画被南齐的谢赫评为当代之冠.但是他的画现在一张也没有传下来,我们今天只能从文献中去了解他的本来面目.据记载,他画的人物形象属瘦削型,符合用劲利,如锥刀"的效果,正是"秀古清象"的感觉.又提到他在线条的运用上," 连绵不断",所以又有"一笔画"的说法.后人把他和顾恺之归在一起,作为"密体"的代表画家.
  ◆张僧繇,吴(苏州)人.梁天监中为武陵王侍郎,直秘阁知画事,历右军将军、吴兴太守.苦学成才,长于写真,并擅画佛像、龙、鹰,多作卷轴画和壁画.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即出自于有关他的传说.记载他在金陵一乘寺用讲求明暗、烘托的"退晕法"画"凸凹花",有立体感,可知他已接受了外来的绘画技法.文献里说他作画笔才一二、像已应焉",很象现在的速写,被称为"疏体".今有唐人梁令瓒临摹的《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传世,现已流往日本,但这幅画的用笔和记载并不相同.他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唐朝画家阎立本和吴道子都远师于他.此外,他还善于雕塑,有"张家样"之称.
  ◆萧绎(508-554),梁武帝萧衍第五子,由湘东王职即帝位,称梁元帝,字世诚,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记载里说他善画佛画、鹿鹤、景物写生,技巧全面,尤其善于画域外人的形貌.传世的《职贡图》是北宋年间的摹本,虽已残缺,但仍然可以看到六朝的风貌,技法朴拙,人物神情生动.此画对于我们了解南朝人物画的风范具有重要的意义.
  ■ 北方的画家
  ◆曹仲达,原籍西域曹国,官至北齐朝散大夫.记载中说他善画佛画,也长于泥塑,所做佛画,到了唐代被称为"曹家样",与"张家样"并称,其特点为"曹衣出水",意思是说他画的人衣服窄紧,好象刚从水里出来一般.已无传世作品.
  ◆杨子华,在北齐世祖时任直阁将军员外散骑常侍.记载说他"天下号为画圣,非有诏不得与外人画",在长安等地画了很多的壁画,但到今天都已经了无踪迹.只有一卷传为宋临的《北齐校书图》(现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是我们今天唯一能见到的杨氏的卷轴画.该画描绘北齐天宝七年(556年)文宣帝高洋命樊逊诸人刊定五经诸史的故事.画中人物的特征,已不同于顾、张等人的"秀骨清象",人物面孔都呈鹅蛋形,与出土的娄睿墓壁画相吻合.因为他善于画壁画,所以有人把1979年出土的北齐娄睿墓的壁画推测为他的手笔.
  ■ 出土的画
  在北方,墓葬壁画依然流行.但是广阔的中原从汉末就变成战场,到此时大多已是废墟一片,昔日的文化繁盛已不可见.倒是在东北和西北这两个地处偏僻的区域发现了绘制于公元3世纪到4世纪上叶的墓葬壁画.当时许多中原人为躲避战乱而移居到那里.在朝鲜安岳的3号墓中,其结构、装饰以及墓中的文字都表明墓主来自中国.虽然,这座墓中仍有盛大的出行图,但是儒家题材如劝善故事和祥瑞图像不见了,画家更偏重于对世俗生活和女性形象的描绘.在西北地区的墓葬中,儒家影响的减弱也表现得比较明显,大量墓葬壁画是表现这一边远地区的现实生活.在嘉峪关附近发现的一系列3世纪建造的砖室墓的装饰风格极为独特.墓中的砖上分别有用鲜艳的颜色和流畅的线条描绘的壁画,各个独立,连续起来看仿佛是连环画一样.甘肃酒泉发现的丁家闸5号墓却属于另外一种类型.它的两个墓室为连续性的大型壁画所覆盖,后室中描绘墓葬中的各种摆设,而前室壁画则描绘有神仙世界和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图景和歌舞伎乐表演.这种与中原及东北墓葬壁画一脉相承的题材,其产生是由于古代酒泉在丝绸之路上的特殊位置决定的.1979年对位于山西太原的娄睿墓的发掘是近年中国考古界一起引起轰动的事件.墓葬中发现了71 幅、共200多平方米壁画,不仅数量惊人,而且其艺术水平也超过了已发现的早期或同时期的墓葬壁画.这座墓的主人是北齐的东齐王,他的生活图象及出行、归来图,门卫仪仗,天象和十二辰图等被绘制在墓中的墙壁上.构图的设计、人物形象的刻划,直至鞍马、走兽的勾描,无不显示着北朝末年壁画艺术开创一个新阶段的惊人发展.难怪学者们将它的作者猜测为当时的大画家杨子华.
  ■ 石窟壁画
  遗存下来的北朝石窟壁画是了解该时代佛教绘画的重要资料,以克孜尔石窟与敦煌莫高窟最为著名.
  在克孜尔的236个洞窟中,有70余窟的壁画保存完好.现存最早的壁画可能开始于4世纪的后半期,延续至7、8世纪.主要题材是说法图、佛传故事、佛本生故事和譬喻故事等.尤以本生故事画的形式最为独特,均以单幅的形式表现一个故事内容,这种独特形式对敦煌早期的壁画有一定的影响.
  举世闻名的敦煌的第一个洞窟兴建于公元366年,敦煌早期洞窟中的壁画和彩塑受印度和中亚影响比较大,独特的"敦煌风格"直到北魏时才开始出现,而中原文化对其影响到西魏时期变得更为明显.这一时期所创作的绘画多为佛本生故事和僧尼故事.总的说来,北朝时期的敦煌艺术精力了逐步本土化的过程,此时,印度、中亚传入的题材和源于中国的主题和风格往往以独特的方式汇聚在同一个洞窟中,在北魏末年建造的249窟中集中反映出来.在这个窟中,正面佛立像的两旁是菩萨和飞天,佛像的周围绘有许多小佛像,俗称"千佛";上方的彩绘佛龛中绘有演奏各种乐器的乐伎飞天.代表性的洞窟还有275窟(十六国)、257窟(北魏)、254窟(北魏)、428窟(北周)、285窟(西魏)等.
  >>>返回顶端
  【隋唐绘画概况】
  隋代的绘画风格,承前启后,有"细密精致而臻丽"的特点.来自各地,集中于京畿的画家,大多擅长宗教题材,也善于描写贵族生活.作为人物活动环境的山水,由于重视了比例,较好地表现出"远近山川,咫尺千里"的空间效果,山水画开始独立出来.
  唐代的绘画在隋的基础上有了全面的发展,人物鞍马画取得了非凡的成就,青绿山水与水墨山水先后成熟,花鸟与走兽也作为一个独立画科引起人们注意,可谓异彩纷呈.初唐时的人物画发展最大,山水画则沿袭隋代的细密作风,花鸟画已经出现个别名家,宗教绘画的世俗化倾向逐渐明显和增多.从已发现的乾陵陪葬墓壁画的山水画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的比较简单的斧劈皴.以薛稷、殷仲容为代表的花鸟画,则设色和水墨的形式都已出现.此外,这时最著名的画家还有阎立德与康萨陀等.他们的作品和作风丰富了初唐时期的画坛,为盛唐画风的突变奠定了基础.虽然,他们的作品大多没有流传,但是我们从乾陵各陪葬墓的壁画、新疆出土的绢画与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都可以看到当时他们不同的风格.
  盛唐时期是中国绘画发展史上一个空前繁盛的时代,也是一个出现了巨人与全新风格的时代.宗教绘画更趋世俗化,经变绘画又有发展.不同地区的画法交融为一,产生了颇受欢迎的新样式,以"丰肥"为时尚的现实妇女进入画面.以吴道子、张萱为代表的人物仕女画,从初唐的政治事件描绘转为描写日常生活,造型更加准确生动,在心理刻划与细节的描写上超过了前代的画家.而山水画则在此时已经获得了独立的地位,代表的画家有李昭道、吴道子和张璪,分工细和粗放两种.破墨山水也开始出现.花鸟画的发展虽不象人物画和山水画那样成熟,但在牛马画方面却名家辈出,曹霸、韩干、陈闳、韩滉与韦偃等都是个中好手.此外,著名的画家王维、卢稜伽、梁令瓒等也名重于时,时至今日还能看到他们的传世作品或者后世的摹本.
  中晚唐的绘画,一方面完善盛唐的风格,另一方面又开拓了新的领域.此时,以周昉为代表的人物仕女画及宗教画更见完备.而王墨等人的山水画则发生了变异,盛行树石题,渐用重墨,泼墨山水也开始出现.边鸾、滕昌佑、刁光胤等的花鸟画作品则体现出了花鸟画的日臻完善.此外,李真与孙位也是当时的著名画家.虽然他们的作品大多已无从得见,但从日渐发现的出土作品与壁画中,可以让我们想见当时的盛况.
  隋代的著名的画家有杨契丹、郑法士、董伯仁和展子虔,孙尚子与尉迟跋质那亦名重于时.他们各有所长,如杨擅"朝廷簪组",董擅"台阁",展擅"车马",孙擅"美人魑魅".他们大多继承了前代的传统,更多地受到顾恺之的影响,作风近于密体.孙尚子则"善为战笔,甚有气力",尉迟跋质那来自新疆的于阗,善画外国佛像.唐朝的人物画的内容由取材历史故事转而把目光对准当代的重大政治事件和功臣勋将.中原风格和边区风格并行不悖,亦相互影响.以阎立本为代表的中原作风的人物肖像画,继承了北朝杨子华与南朝张僧繇的传统,在把握人物造型和气质上有所前进,用笔洗炼圆劲,赋色沉着典雅,富于概括性.以尉迟乙僧为代表的边陲作风的人物佛像画,造型则富于变化,有一定的凹凸感,用笔紧劲屈曲,设色浓厚鲜明.
  ■ 隋人物画家
  ◆ 展子虔,历北齐、北周入隋,在隋朝时曾人朝散大夫、帐内都督等职.善画人物、车马、楼阁、山水,尤以画山水闻名.他的山水画被称为"远近山川,咫尺千里".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游春图》被认为是其传世之作,这也是现存的最早的卷轴画.该画用青绿重着色法画贵族春游的情景,用笔细劲有力,设色浓丽鲜明.图中的山水"空勾无皴",但远山上以花青作苔点,已开点苔的先声.人马体小若豆,但刻划一丝不苟.此画已脱离了为山水为人物画背景的地位,独立成幅,反映了早期独立山水画的面貌.虽然与发现的隋代壁画中的山水相比显得成熟一些,但与记载并不相悖.历来史家皆根据隔水上的宋徽宗题签认定此画为展氏手笔,今人则根据建筑等细节对此画的年代和作者提出质疑,认为此画的底本在中晚唐以后,为五代摹本,但并未获得公认.
  ◆ 董伯仁,生于西魏,历经北周、陈,隋朝初年尚在,汝南(今属河南)人.多才艺,官至光禄寺大夫殿内将军.工画佛像、人物、楼台、车马,与展子虔同时入隋,并称"董展".曾在汝州白雀寺等地作壁画,备受唐代张彦远等人的看重.《贞观公私画史》、《宣和画谱》等著录其作品6件,今画迹已无存于世.
  ◆郑法士,吴(苏州)人.北周时为大都督左员外侍郎、建中将军,封长社县子,入隋后授中散大夫.善画人物、楼台,师法张僧繇,曾于上都海觉寺等多处作壁画.《贞观公私画史》、《宣和画谱》等著录其作品20件,今已不传.
  ■ 隋唐绘画>山水画
  ◆ 李思训(651-716),字建,一作建景,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唐宗室.历任扬州江都令等多职,因玄宗时官至右武卫大将军,所以被称为"大李将军".擅画青绿山水,受展子虔的影响,笔力遒劲.题材上多表现幽居之所.传为他的作品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江帆楼阁图》轴,画游人在江边活动,以细笔勾勒山石轮廓,赋重青绿色,富于装饰性.此画虽今被认定为宋人手笔,但可以反映他的画风.他的儿子李昭道,官至太子中舍人,也是著名的画家,人称"小李将军",秉承家学,亦擅青绿山水,风格工巧繁缛.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明皇幸蜀图》画唐玄宗及随从逃难四川的情形,宋以来相传为他的作品,现被断为宋人摹本.此派的山水风格,在初唐的章怀太子墓和懿德太子墓壁画中亦可看到.
  ◆王维(699-759),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擅画人物、丛竹、山水.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
  ◆张璪,字文通,吴郡(苏州)人,曾任检校祠部员外郎、盐铁判官等,活动于盛唐.擅画山水树石,长于破墨,尤工画松,传说可以双管齐下,一为生枝,一为枯枝.已无作品传世.但他的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对后世的绘画理论有极大的影响.
  ■ 花鸟禽兽画
  ◆ 薛稷(649-713),字嗣通,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西南)人,名臣魏徵外孙.官至太子少保、礼部尚书,人称"薛少保".以书法名世,为书法初唐四大家之一.也擅画人物、佛像、鸟兽、树石,画鹤尤其生动,时称一绝,李白、杜甫等都曾吟诗颂其画鹤.绘画作品已无存.
  ◆ 曹霸,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三国时魏高贵乡公曹髦后裔,官至左武卫将军.画承家学,擅画马,亦工肖像.成名于玄宗开元年间,天宝末年曾修补《凌烟阁功臣像》及画"御马",技艺精辟,杜甫曾作《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推许之.今画迹已不传.
  ◆ 韩干,京兆(今西安)人,活动于玄宗时代.少年时曾作酒肆佣工,得王维资助,改学绘画,十年而成.擅画肖像、人物、鬼神,尤精于画马.画马师承曹霸,但更重写生,所画之马,壮健神骏,被誉古今独步".现存作品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牧马图》册页和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的《照夜白图》卷.《牧马图》画一虞官驾白马缓行,右侧为一黑马,用笔纤细遒劲,色墨渲染得宜.此画曾经南唐内府及宣和内府收藏,并有宋徽宗题"韩干真迹".《照夜白图》画玄宗坐骑照夜白,也是流传有绪的作品.另有旧题《韩干神骏图》卷,藏辽宁省博物馆,今定为五代人仿作.
  ◆ 韦偃,长安(今西安)人,寓居于蜀,擅画人物、鞍马及山水.虽承家学传统,但青出于蓝.据记载,他画白川原牧马,马的姿态变化万千,穷极生动.今可以通过故宫博物院所藏宋代李公麟《摹韦偃牧放图》卷一画来了解其风范,该图绘骏马一千二百余匹、圉人等一百四十余名,众马姿态各异,栩栩如生.此外,他所画山水,也对唐代山水松石的变革有过重要作用.
  ◆ 边鸾,京兆(今西安)人.官至右卫长史.擅画禽鸟和折枝花木,亦精蜂蝶,在花鸟画独立成科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传世作品有《梅花山茶雪雀图》,图录于《唐宋元明名画大观》.
  ◆ 刁光胤(约852-935),名刁光,一作光引,长安(今西安)人.唐天复年间避乱入蜀,留居30余年,卒于蜀.擅画龙水、竹石、花鸟等,一生作画勤奋,多为花鸟,为五代著名画家黄筌老师,亲授其艺.传世作品《写生花卉册》已被定为伪托之作.
  ■ 石窟墓室绘画
  隋唐时期敦煌莫高窟的壁画题材范围变得更加广泛,场面宏大,色彩瑰丽.无论是人物造型、风格技巧,以及设色敷彩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壁画的创作中大量出现净土经变画,如西方净土变、东方药师变、维摩诘经变、法华经变等.如初唐220窟的各种经变壁画所呈现出的盛大歌舞场面,众多的人物、绘制精巧的建筑物等,使整个洞窟形成一个"净土世界".除了经变画以外,还有说法图、佛教史迹图画、供养人像等.盛唐以后的经变内容逐渐增多,直接取材现实的供养人像身高日渐增加,占据了洞内、甬道的醒目地位.盛唐103窟的维摩变、中唐158窟的涅盘变、晚唐196窟的劳度叉斗圣变等是其中的精彩作品.晚唐156窟的《张议潮统军出行图》,更是以特有的长幅形式表现了场面宏大的人马队列,堪称巨制.
  近年来发现的年代可考、真实可靠的墓葬壁画已经成为我们研究唐代绘画最重要的实物资料,为鉴别和确定传世作品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这些发现一个重要意义还在于为了解唐代绘画的发展以及在某些特定阶段所表现出的复杂性提供了大量实例.在西安地区发现的27处唐代高官及皇室成员的墓葬使我们可以看到了唐代绘画题材的变化.长乐公主和执失奉节的墓葬壁画证明了七世纪时各种绘画流派共存的局面;而懿德太子、章怀太子和永泰公主三处皇家墓葬中的壁画则为研究八世纪初期宫廷绘画的风格变化提供了最好的例证.章怀太子墓中绘有狩猎出行图和马球图,其绘画线条自由奔放,犹如书法中的行草.
  这里也有:http://www.cc5000.com/zhishi/huihua/indexh.htm

山西艺术分数线(十):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民间文学 (共计31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Ⅰ—1 苗族古歌 贵州省台江县、黄平县
2 Ⅰ—2 布洛陀 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
3 Ⅰ—3 遮帕麻和遮咪麻 云南省梁河县
4 Ⅰ—4 牡帕密帕 云南省思茅市
5 Ⅰ—5 刻道 贵州省施秉县
6 Ⅰ—6 白蛇传传说 江苏省镇江市
浙江省杭州市
7 Ⅰ—7 梁祝传说 浙江省宁波市、杭州市、上虞市
江苏省宜兴市
山东省济宁市
河南省汝南县
8 Ⅰ—8 孟姜女传说 山东省淄博市
9 Ⅰ—9 董永传说 山西省万荣县
江苏省东台市
河南省武陟县
湖北省孝感市
10 Ⅰ—10 西施传说 浙江省诸暨市
11 Ⅰ—11 济公传说 浙江省天台县
12 Ⅰ—12 满族说部 吉林省
13 Ⅰ—13 河西宝卷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酒泉市肃州区
14 Ⅰ—14 耿村民间故事 河北省藁城市
15 Ⅰ—15 伍家沟民间故事 湖北省丹江口市
16 Ⅰ—16 下堡坪民间故事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
17 Ⅰ—17 走马镇民间故事 重庆市九龙坡区
18 Ⅰ—18 古渔雁民间故事 辽宁省大洼县
19 Ⅰ—19 喀左东蒙民间故事 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20 Ⅰ—20 谭振山民间故事 辽宁省新民市
21 Ⅰ—21 河间歌诗 河北省河间市
22 Ⅰ—22 吴歌 江苏省苏州市
23 Ⅰ—23 刘三姐歌谣 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
24 Ⅰ—24 四季生产调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25 Ⅰ—25 玛纳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
26 Ⅰ—26 江格尔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
27 Ⅰ—27 格萨(斯)尔 西藏自治区
青海省
甘肃省
四川省
云南省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格萨(斯)尔》办公室
28 Ⅰ—28 阿诗玛 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
29 Ⅰ—29 拉仁布与吉门索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
30 Ⅰ—30 畲族小说歌 福建省霞浦县
31 Ⅰ—31 青林寺谜语 湖北省宜都市
二、民间音乐(共计72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32 Ⅱ—1 左权开花调 山西省左权县
33 Ⅱ—2 河曲民歌 山西省河曲县
34 Ⅱ—3 蒙古族长调民歌 内蒙古自治区
35 Ⅱ—4 蒙古族呼麦 内蒙古自治区
36 Ⅱ—5 当涂民歌 安徽省马鞍山市
37 Ⅱ—6 巢湖民歌 安徽省巢湖市
38 Ⅱ—7 畲族民歌 福建省宁德市
39 Ⅱ—8 兴国山歌 江西省兴国县
40 Ⅱ—9 兴山民歌 湖北省兴山县
41 Ⅱ—10 桑植民歌 湖南省桑植县
42 Ⅱ—11 梅州客家山歌 广东省梅州市
43 Ⅱ—12 中山咸水歌 广东省中山市
44 Ⅱ—13 崖州民歌 海南省三亚市
45 Ⅱ—14 儋州调声 海南省儋州市
46 Ⅱ—15 石柱土家啰儿调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47 Ⅱ—16 巴山背二歌 四川省巴中市
48 Ⅱ—17 僳僳族民歌 云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泸水县
49 Ⅱ—18 紫阳民歌 陕西省紫阳县
50 Ⅱ—19 裕固族民歌 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51 Ⅱ—20 花儿(莲花山花儿会、松鸣岩花儿会、二郎山花儿会、老爷山花儿会、丹麻土族花儿会、七里寺花儿会、瞿昙寺花儿会、宁夏回族山花儿) 甘肃省康乐县、和政县、岷县
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乐都县
宁夏回族自治区
52 Ⅱ—21 藏族拉伊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
53 Ⅱ—22 聊斋俚曲 山东省淄博市
54 Ⅱ—23 靖州苗族歌鼟 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
55 Ⅱ—24 川江号子 重庆市
四川省
56 Ⅱ—25 南溪号子 重庆市黔江区
57 Ⅱ—26 木洞山歌 重庆市巴南区
58 Ⅱ—27 川北薅草锣鼓 四川省青川县
59 Ⅱ—28 侗族大歌 贵州省黎平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
60 Ⅱ—29 侗族琵琶歌 贵州省榕江县、黎平县
61 Ⅱ—30 哈尼族多声部民歌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62 Ⅱ—31 彝族海菜腔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63 Ⅱ—32 那坡壮族民歌 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
64 Ⅱ—33 澧水船工号子 湖南省澧县
65 Ⅱ—34 古琴艺术 中国艺术研究院
66 Ⅱ—35 蒙古族马头琴音乐 内蒙古自治区
67 Ⅱ—36 蒙古族四胡音乐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
68 Ⅱ—37 唢呐艺术 河南省沁阳市
甘肃省庆阳市
69 Ⅱ—38 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 四川省茂县
70 Ⅱ—39 辽宁鼓乐 辽宁省、辽阳市
71 Ⅱ—40 江南丝竹 江苏省太仓市
上海市
72 Ⅱ—41 海州五大宫调 江苏省连云港市
73 Ⅱ—42 嵊州吹打 浙江省嵊州市
74 Ⅱ—43 舟山锣鼓 浙江省舟山市
75 Ⅱ—44 十番音乐 福建省龙岩市、福州市(闽西客家十番音乐、茶亭十番音乐)
76 Ⅱ—45 鲁西南鼓吹乐 山东省嘉祥县
77 Ⅱ—46 板头曲 河南省南阳市
78 Ⅱ—47 宜昌丝竹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
79 Ⅱ—48 枝江民间吹打乐 湖北省枝江市
80 Ⅱ—49 广东音乐 广东省广州市、台山市
81 Ⅱ—50 潮州音乐 广东省潮州市、汕头市
82 Ⅱ—51 广东汉乐 广东省大埔县
83 Ⅱ—52 吹打(接龙吹打、金桥吹打) 重庆市巴南区、万盛区
84 Ⅱ—53 梁平癞子锣鼓 重庆市梁平县
85 Ⅱ—54 土家族打溜子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86 Ⅱ—55 河北鼓吹乐 河北省永年县、抚宁县
87 Ⅱ—56 晋南威风锣鼓 山西省临汾市
88 Ⅱ—57 绛州鼓乐 山西省新绛县
89 Ⅱ—58 上党八音会 山西省晋城市
90 Ⅱ—59 冀中笙管乐 河北省固安县、涞水县、霸州市(屈家营音乐会、高洛音乐会、高桥音乐会、胜芳音乐会)
91 Ⅱ—60 铜鼓十二调 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贞丰县
92 Ⅱ—61 西安鼓乐 陕西省
93 Ⅱ—62 蓝田普化水会音乐 陕西省蓝田县
94 Ⅱ—63 回族民间器乐 宁夏回族自治区
95 Ⅱ—64 文水鈲子 山西省文水县
96 Ⅱ—65 智化寺京音乐 北京市
97 Ⅱ—66 五台山佛乐 山西省五台县
98 Ⅱ—67 千山寺庙音乐 辽宁省鞍山市
99 Ⅱ—68 苏州玄妙观道教音乐 江苏省苏州市
100 Ⅱ—69 武当山宫观道乐 湖北省十堰市
101 Ⅱ—70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十二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刀郎木卡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哈密地区、麦盖提县
102 Ⅱ—71 南音 福建省泉州市、厦门市
103 Ⅱ—72 泉州北管 福建省泉州市
三、民间舞蹈(共计41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04 Ⅲ—1 京西太平鼓 北京市门头沟区
105 Ⅲ—2 秧歌(昌黎地秧歌、鼓子秧歌、胶州秧歌、海阳大秧歌、陕北秧歌、抚顺地秧歌) 河北省昌黎县
山东省商河县、胶州市、海阳市
陕西省绥德县
辽宁省抚顺市
106 Ⅲ—3 井陉拉花 河北省井陉县
107 Ⅲ—4 龙舞(铜梁龙舞、湛江人龙舞、汕尾滚地金龙、浦江板凳龙、长兴百叶龙、奉化布龙、泸州雨坛彩龙) 重庆市
广东省湛江市、汕尾市
浙江省浦江县、长兴县、奉化市
四川省泸县
108 Ⅲ—5 狮舞(徐水舞狮、天塔狮舞、黄沙狮子、广东醒狮) 河北省徐水县
山西省襄汾县
浙江省临海市
广东省佛山市、遂溪县、广州市
109 Ⅲ—6 花鼓灯(蚌埠花鼓灯、凤台花鼓灯、颍上花鼓灯) 安徽省蚌埠市、凤台县、颍上县
110 Ⅲ—7 傩舞(南丰跳傩、婺源傩舞、乐安傩舞) 江西省南丰县、婺源县、乐安县
111 Ⅲ—8 英歌(普宁英歌、潮阳英歌) 广东省揭阳市、汕头市
112 Ⅲ—9 高跷(高跷走兽、海城高跷、辽西高跷、苦水高高跷) 山西省稷山县
辽宁省海城市、锦州市
甘肃省永登县
113 Ⅲ—10 永新盾牌舞 江西省永新县
114 Ⅲ—11 翼城花鼓 山西省翼城县
115 Ⅲ—12 泉州拍胸舞 福建省泉州市
116 Ⅲ—13 安塞腰鼓 陕西省安塞县
117 Ⅲ—14 洛川蹩鼓 陕西省洛川县
118 Ⅲ—15 兰州太平鼓 甘肃省兰州市
119 Ⅲ—16 余杭滚灯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120 Ⅲ—17 土家族摆手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21 Ⅲ—18 土家族撒叶儿嗬 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122 Ⅲ—19 弦子舞(芒康弦子舞、巴塘弦子舞) 西藏自治区
四川省巴塘县
123 Ⅲ—20 锅庄舞(迪庆锅庄舞、昌都锅庄舞、玉树卓舞)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
西藏自治区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
124 Ⅲ—21 热巴舞(丁青热巴、那曲比如丁嘎热巴) 西藏自治区
125 Ⅲ—22 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羌姆 西藏自治区
126 Ⅲ—23 苗族芦笙舞(锦鸡舞、鼓龙鼓虎——长衫龙、滚山珠) 贵州省丹寨县、贵定县、纳雍县
127 Ⅲ—24 朝鲜族农乐舞(象帽舞、乞粒舞)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辽宁省本溪市
128 Ⅲ—25 木鼓舞(反排苗族木鼓舞、沧源佤族木鼓舞) 贵州省台江县
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
129 Ⅲ—26 铜鼓舞(文山壮族、彝族铜鼓舞)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130 Ⅲ—27 傣族孔雀舞 云南省瑞丽市
131 Ⅲ—28 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 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32 Ⅲ—29 蒙古族安代舞 内蒙古自治区库伦旗
133 Ⅲ—30 湘西苗族鼓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34 Ⅲ—31 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35 Ⅲ—32 黎族打柴舞 海南省三亚市
136 Ⅲ—33 卡斯达温舞 四川省黑水县
137 Ⅲ—34 舞 四川省九寨沟县
138 Ⅲ—35 僳僳族阿尺木刮 云南省维西僳僳族自治县
139 Ⅲ—36 彝族葫芦笙舞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140 Ⅲ—37 彝族烟盒舞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141 Ⅲ—38 基诺大鼓舞 云南省景洪市
142 Ⅲ—39 山南昌果卓舞 西藏自治区
143 Ⅲ—40 土族於菟 青海省同仁县
144 Ⅲ—41 塔吉克族鹰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四、传统戏剧(共计92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45 Ⅳ—1 昆曲 中国艺术研究院
江苏省
浙江省
上海市
北京市
湖南省
146 Ⅳ—2 梨园戏 福建省泉州市
147 Ⅳ—3 莆仙戏 福建省莆田市
148 Ⅳ—4 潮剧 广东省汕头市、潮州市
149 Ⅳ—5 弋阳腔 江西省弋阳县
150 Ⅳ—6 青阳腔 安徽省青阳县
江西省湖口县
151 Ⅳ—7 高腔(西安高腔、松阳高腔、岳西高腔、辰河高腔、常德高腔) 浙江省衢州市、松阳县
安徽省岳西县
湖南省辰溪县、泸溪县、常德市
152 Ⅳ—8 新昌调腔 浙江省新昌县
153 Ⅳ—9 宁海平调 浙江省宁海县
154 Ⅳ—10 永安大腔戏 福建省永安市
155 Ⅳ—11 四平戏 福建省屏南县、政和县
156 Ⅳ—12 川剧 四川省
重庆市
157 Ⅳ—13 湘剧 湖南省衡阳市
158 Ⅳ—14 广昌孟戏 江西省广昌县
159 Ⅳ—15 正字戏 广东省陆丰市
160 Ⅳ—16 秦腔 陕西省
161 Ⅳ—17 汉调桄桄 陕西省汉中市
162 Ⅳ—18 晋剧 山西省
163 Ⅳ—19 蒲州梆子 山西省临汾市、运城市
164 Ⅳ—20 北路梆子 山西省忻州市
165 Ⅳ—21 上党梆子 山西省晋城市
166 Ⅳ—22 河北梆子 河北省
167 Ⅳ—23 豫剧 河南省
168 Ⅳ—24 宛梆 河南省内乡县
169 Ⅳ—25 怀梆 河南省沁阳市
170 Ⅳ—26 大平调 河南省濮阳县、滑县、延津县
171 Ⅳ—27 越调 河南省周口市
172 Ⅳ—28 京剧 中国京剧院
北京市
天津市
辽宁省
山东省
上海市
173 Ⅳ—29 徽剧 安徽省、黄山市
江西省婺源县
174 Ⅳ—30 汉剧 湖北省武汉市
175 Ⅳ—31 汉调二簧 陕西省安康市
176 Ⅳ—32 泰宁梅林戏 福建省泰宁县
177 Ⅳ—33 闽西汉剧 福建省龙岩市
178 Ⅳ—34 巴陵戏 湖南省岳阳市
179 Ⅳ—35 荆河戏 湖南省澧县
180 Ⅳ—36 粤剧 广东省文化厅
香港特别行政区民政事务局
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
广东省广州市、佛山市
181 Ⅳ—37 桂剧 广西壮族自治区
182 Ⅳ—38 宜黄戏 江西省宜黄县
183 Ⅳ—39 乱弹 浙江省台州市、浦江县
184 Ⅳ—40 石家庄丝弦 河北省石家庄市
185 Ⅳ—41 雁北耍孩儿 山西省大同市
186 Ⅳ—42 灵丘罗罗腔 山西省灵丘县
187 Ⅳ—43 柳子戏 山东省
188 Ⅳ—44 大弦戏 河南省滑县、濮阳县
189 Ⅳ—45 闽剧 福建省福州市
190 Ⅳ—46 寿宁北路戏 福建省寿宁县
191 Ⅳ—47 西秦戏 广东省海丰县
192 Ⅳ—48 高甲戏 福建省泉州市、厦门市
193 Ⅳ—49 碗碗腔(孝义碗碗腔) 山西省孝义市
194 Ⅳ—50 四平调 河南省商丘市、濮阳市
195 Ⅳ—51 评剧 天津市宝坻区
河北省滦南县
辽宁省沈阳市
196 Ⅳ—52 武安平调落子 河北省武安市
197 Ⅳ—53 越剧 浙江省
上海市
198 Ⅳ—54 沪剧 上海市
199 Ⅳ—55 苏剧 江苏省苏州市
200 Ⅳ—56 扬剧 江苏省扬州市
201 Ⅳ—57 庐剧 安徽省合肥市、六安市
202 Ⅳ—58 楚剧 湖北省
203 Ⅳ—59 荆州花鼓戏 湖北省潜江市
204 Ⅳ—60 黄梅戏 安徽省安庆市
湖北省黄梅县
205 Ⅳ—61 商洛花鼓 陕西省商洛市
206 Ⅳ—62 泗州戏 安徽省宿州市、蚌埠市
207 Ⅳ—63 柳琴戏 山东省枣庄市
208 Ⅳ—64 歌仔戏 福建省漳州市、厦门市
209 Ⅳ—65 采茶戏(赣南采茶戏、桂南采茶戏) 江西省赣州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
210 Ⅳ—66 五音戏 山东省淄博市
211 Ⅳ—67 茂腔 山东省高密市、胶州市
212 Ⅳ—68 曲剧 河南省
213 Ⅳ—69 曲子戏(敦煌曲子戏、华亭曲子戏) 甘肃省敦煌市、华亭县
214 Ⅳ—70 秧歌戏(隆尧秧歌戏、定州秧歌戏、朔州秧歌戏、繁峙秧歌戏) 河北省隆尧县、定州市
山西省朔州市、繁峙县
215 Ⅳ—71 道情戏(晋北道情戏、临县道情戏、太康道情戏、蓝关戏、陇剧) 山西省右玉县、临县
河南省太康县
山东省莱州市
甘肃省
216 Ⅳ—72 哈哈腔 河北省清苑县、青县
217 Ⅳ—73 二人台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山西省河曲县
河北省康保县
218 Ⅳ—74 白字戏 广东省海丰县
219 Ⅳ—75 花朝戏 广东省紫金县
220 Ⅳ—76 彩调 广西壮族自治区
221 Ⅳ—77 灯戏(梁山灯戏、川北灯戏) 重庆市梁平县
四川省南充市
222 Ⅳ—78 花灯戏(思南花灯戏、玉溪花灯戏) 贵州省思南县
云南省玉溪市
223 Ⅳ—79 一勾勾 山东省临邑县
224 Ⅳ—80 藏戏(拉萨觉木隆、日喀则迥巴、日喀则南木林湘巴、日喀则仁布江嘎尔、山南雅隆扎西雪巴、山南琼结卡卓扎西宾顿、黄南藏戏) 西藏自治区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
225 Ⅳ—81 山南门巴戏 西藏自治区
226 Ⅳ—82 壮剧 广西壮族自治区
227 Ⅳ—83 侗戏 贵州省黎平县
228 Ⅳ—84 布依戏 贵州省册亨县
229 Ⅳ—85 彝族撮泰吉 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
230 Ⅳ—86 傣剧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231 Ⅳ—87 目连戏(徽州目连戏、辰河目连戏、南乐目连戏) 安徽省祁门县
湖南省溆浦县
河南省南乐县
232 Ⅳ—88 锣鼓杂戏 山西省临猗县
233 Ⅳ—89 傩戏(武安傩戏、池州傩戏、侗族傩戏、沅陵辰州傩戏、德江傩堂戏) 河北省武安市
安徽省池州市
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沅陵县
贵州省德江县
234 Ⅳ—90 安顺地戏 贵州省安顺市
235 Ⅳ—91 皮影戏(唐山皮影戏、冀南皮影戏、孝义皮影戏、复州皮影戏、海宁皮影戏、江汉平原皮影戏、陆丰皮影戏、华县皮影戏、华阴老腔、阿宫腔、弦板腔、环县道情皮影戏、凌源皮影戏) 河北省唐山市、邯郸市
山西省孝义市
辽宁省瓦房店市
浙江省海宁市
湖北省潜江市
广东省汕尾市
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富平县、乾县
甘肃省环县
辽宁省凌源市
236 Ⅳ—92 木偶戏(泉州提线木偶戏、晋江布袋木偶戏、漳州布袋木偶戏、辽西木偶戏、邵阳布袋戏、高州木偶戏、潮州铁枝木偶戏、临高人偶戏、川北大木偶戏、石阡木偶戏、郃阳提线木偶戏、泰顺药发木偶戏)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漳州市
辽宁省锦州市
湖南省邵阳县
广东省高州市、潮州市
海南省临高县
四川省
贵州省石阡县
陕西省
浙江省泰顺县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juqing957460/

推荐访问:2017山西艺术分数线 山西艺术高考分数线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