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穆斯林

来源:创业资讯 时间:2018-11-30 11:00:11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创业资讯】

中国穆斯林(共10篇)

中国穆斯林(一):

伊斯兰教于公元7世纪诞生在沙特阿拉伯,经典为《古兰经》.伊斯兰教徒被称为穆斯林.全世界有穆斯林7亿多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中国穆斯林以西北地区相对集中.伊斯兰教在我国又被称作“清真教”和回教.
故选:C.

中国穆斯林(二):

我国居民大多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是(  )
A. 藏族
B. 蒙古族
C. 回族
D. 满族

在我国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有: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民族.
故选:C.

中国穆斯林(三):

我国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信奉的宗教是(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道教
【中国穆斯林】

伊斯兰教在中国经过1300多年的传播和发展,穆斯林人口目前已达两千多万.在我国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有: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塔吉克族、东乡族、撒担族、保安族等民族,另外在汉族、藏族、蒙古族和云南的傣族、白族等少数民族中也有信仰伊斯兰教的,但人数不多,他们都是中国穆斯林大家庭中的一员,他们把伊斯兰教与本民族的生活习惯混合在一起,使中国伊斯兰文化多姿多彩.
故选:B.

中国穆斯林(四):

A、佛教是世界上第三大宗教.佛教徒现有2亿多人,以亚洲为最多,在亚洲又集中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斯里兰卡.故A不符合题意.
B、伊斯兰教于公元7世纪诞生在沙特阿拉伯,经典为《古兰经》.伊斯兰教徒被称为穆斯林.全世界有穆斯林7亿多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中国穆斯林以西北地区相对集中.故B符合题意.
C、基督教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教徒总数超过10亿,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及大洋洲相对集中.故C不符合题意.
D、宗教是一种社会现象,不仅传播范围很广,而且对国际政治和社会文化具有深刻影响.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中国穆斯林(五):

伊斯兰教徒被称为(  )
A. 僧人
B. 基督徒
C. 佛教徒
D. 穆斯林

伊斯兰教教徒被称为穆斯林,全世界有穆斯林7亿多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中国穆斯林以西北地区相对集中.
故选:D.

中国穆斯林(六):

你知道我国古代民族的语言特点是……在现代社会中,这些民族的语言有了那些新变化?【中国穆斯林】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902627.html
回族由于历史多种原因,经过长期的发展,时至今日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上使用中文文字.但这并不能说回族没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回族语言文字的特点:一是大量阿拉伯语、波斯语外来语的使用;二是独特含义的生活和宗教用语的使用;三是若干方言土语的使用.以上构成了回族语言的显著特色.回族内部使用的这些语言,历久不衰,显示了强大的凝聚力.我们要要尊重它的存在.像尊重这个民族一样去尊重她的语言.回族内部语言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她的存大与宗教生活、生产、民俗等等密切相连.尊重她的内部语言的存在,也是尊重这个民族.
回族语言文字的产生和历史
唐、宋时期,从波斯、阿拉伯等国来华贸易的穆斯林商人,他们生活在广州、泉州、扬州、杭州、长安等城市,把自己原来的波斯、阿拉伯语等语言自然而然地带到了中国.代岳珂在《程史》中写穆斯林“称谓聱牙”,刻的“异书”“如篆籀”,就是指讲的阿拉伯语,刻的阿拉伯文.《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自唐设结好使于广州,自是商人立户,迄宋不绝.诡服殊音,多流寓海滨湾泊之地,筑石联城,以长子孙.”由此可以肯定,当时来华贸易的穆斯林商人使用不是中文.
元代,由于成吉思汗西征,大批的波斯、阿拉伯、中亚人也迁徙到中国来,且分布在全国城乡各地.其政治地位也比较高,据《元史百官志》记载,当时朝廷专门设立了“回回国子学”、“回回国子监”这样一种学习研究回回语言文字的机构,教授“亦思替非文字”(即波斯文).徐霆的《黑鞑事略》把当时元朝通行波斯文称作“回回字”.
据《泉州伊斯兰教石刻》元代遗留下的石碑载,上面刻有阿拉伯文字,说明当时阿拉伯文流行也很广.元代陶宗议在《南村辍耕录嘲回回》一节中,记载回回语言时说“阿剌,其语也”.通过上述文献记载可以清楚地看出,由于元代的开放政策,回回人不但讲阿拉伯语、波斯语,朝廷还为回族使用阿拉伯和波斯语言文字提供了有利条件.直到元末明初,虽然有一些政治、经济、文化的上层回族人士,处于社交和仕进也学习汉语,但在整个回族内部主要还是使用阿拉伯语和波斯语.这一时期,在回族当中还出现了阿汉对照的各种公文、门牌等.明代在“四夷馆”和“会同馆”内专设“回回馆”.
明朝后期至清王朝,朝廷对外实行封闭政策,对内特别是对回族实行了强制性的汉化政策,不准回族内部相互通婚,不准启用回回姓氏,回族语言自然也受到限制.如安徽巡抚鲁国华向皇帝告御状,说内地回民“异言异服”,请求取缔.清王朝还采取措施,强迫回族迁徙,分布成诸多小群体的回族大都生活在周围多是汉族的环境下.这样使回族的语言逐渐衰落,而因逼迫和处于日常交际需要学习汉语的越来越多.
回民在基本上掌握了汉语后,普及讲读阿文和波斯文的经典也遇到了困难,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从明中叶以后,有些回族学者立志经堂教育,招收学生,讲授经典,这一活动很快在全国回族聚居区得到推广和发展.回族的经堂教育,采用的是统一的阿拉伯文和波斯文教材,授课时使用波斯语、阿拉伯语言并夹杂汉语发音,形成了具有回回民族特色的大量的专门语汇,回族俗称这种语汇为“经堂语”.由于经堂教育的兴起,回族习惯把原教材称为“本经”,把加注拼写的阿拉伯字母叫“消经”(帮助消化本经),.历来波斯语典籍在经堂教育中所占比重很大.这些波斯语典籍在引用《古兰经》或“圣训”原文时,往往夹杂一些阿拉伯文的宗教术语.回族人就在在这些波斯和阿拉伯文旁边注上小儿锦,还有的标在正文空页处.此外,还可以找到用小儿锦拼写的经堂学习笔记和词汇对照表.这些典籍、笔记、词汇对照表,多为手抄本.此后,又出现一些印刷本典籍,如《满俩》、《白亚尼》、《伟戛业》等,据当代回族学者冯增烈先生讲,也有全套的小锦翻译.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小儿锦也被广泛用于回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中,成为他们学习汉文、记事、通信的工具.白寿彝教授主编的《回民起义》第三册,收有一帧说明文字为小儿锦的照片和一篇用小儿锦撰写的《纪事》.《秦难见闻记》中收有同治元年(1862)由西安城内递送到回民义军前哨阵地的小儿锦信件.西安50年代编印的《中阿双解谐韵字典》,是一部以汉语词汇为主、附有阿拉伯文原词并注上小儿锦汉语拼音的字典.凡此种种,都是回族语言文字普遍使用的证明.
回族语言文字在近代生活中的运用
在许多清真寺的阿拉伯文、波斯文石刻中,夹杂有大量的小儿锦.清代以来编印的宗教读物中,小儿锦更是屡见不鲜.西安有一部《克塔尼》,是清顺治年间一位阿訇撰写的,完全是小儿锦.1935年8月在上海出版的《清真教条切实问题》,上面印汉文,下面是按字对照的小儿锦.1954年临夏印行一本《信仰问答》,上面印阿拉伯文,下面附有整段的小儿锦译文,编译者是东乡井口寺四师傅.在青海及甘肃临夏地区曾广为流传的《回语读本》,下面为讲解信仰和礼拜知识的汉文,上面为对应的小儿锦译文.在新疆地区回族阿訇中间,有整本用小儿锦书写的《素尔夫》.
新中国成立后,回族当中还有不少用小儿锦编写的宗教读物.广大回族穆斯林每年到过节、过“尔埋力”都要听阿訇用经堂语讲“瓦尔兹”,这样代代相传,至今仍保留着这种具有回回特色的语汇.近来在回族民间发现用小经文字写的账本、遗书、唱词,还有解放前地下工作者用小经作的工作笔记等,1955年8月,西安刘宗云阿訇参加陕甘回族赴东北参观团期间,用小儿锦写下一个多月的参观日记,成为记述新中国风貌的一部小儿锦作品.至今有些地方回族青年男女还用消经写情书.
“小经”是回族特有的一种文字,这种文字共有36个字母,其中4个字母是特有的.回族人称其为“消经”,也叫“小经”、“小儿经”,最后经过几百年的流传演变,回族把这种“小经”称为“小儿锦”除了回族外,小经文字还为东乡、撒拉等民族使用,是回、东乡、撒拉等族共同的书面语,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在此之前使用的是波斯和阿拉伯语言文字.小经文字主要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特别是在一些汉文教育普及程度较低的偏僻地区.随着现代化、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此文字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小,古老文献在日益散失,抢救和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十分重视对小经的研究和保护.早在20世纪80年代,南京大学就开始此方面的工作,近年来,在欧盟驻华代表处的资助下,南大民族与边疆研究所“小经”课题研究小组又于2002年2月至2003年3月,行程万余里,前往各地进行实地调查,收集了大量的有关文献资料.为了呼吁全社会关注和保护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抢救“小经”这一珍贵的穆斯林少数民族文化遗产.
回族的语言除此之外还有:回辉语:海南岛三亚市羊栏区回辉乡和回新乡的回民,民族内部仍保留着一种跟国内任何民族都不一样的语言,名为“回辉语”.
当今回族生活常用语
经过回族在线各地诸多成员的努力,目前搜集和整理了一部分回族常用语,在此感谢各位会员的积极参与,其中有的是从回族书籍中摘抄,使其释义更为准确.在此也感谢这些关注民族文化的阿訇与学者和在线会员们,祈真主赐福于他们.回族常用语是很丰富的,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再接再厉、共同去搜集和整理和完善,祈求伟大的真主囊助我们实现这个愿望,啊米乃!

中国穆斯林(七):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你知道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吗?他们有着什么样的风俗习惯?

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和汉族一起构成了伟大的祖国大家庭.
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 “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
回族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十三世纪,大批穆斯林从中亚迁入中国,并同当地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通过通婚等多种因素,逐渐形成了回族.回族民间节日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又称大开斋.每年希吉来历即伊斯兰历9月为斋月.凡回族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解放后,国务院把开斋节定为回族的法定假日.
苗族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苗族有很多节日,但各地区叫法和过法不尽相同,传统节日以苗年最为隆重.
傣族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在公元一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1949年后,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定名为“傣族”.傣族自称“傣仂”、“傣雅”等.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这一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现在,因泼水活动是傣历新年节庆活动的主要内容,这一活动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

中国穆斯林(八):

哪里有3500常用汉字及其拼音

我国原来没有拼音字母,采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来给汉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明汉字的读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是注了音也读不出来.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反切上字与所注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所注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周有光先生称反切是“心中切削焊接法”.这两种注音方法,用起来都不方便.
唐代守温在分析汉语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基础上,制定了描述汉字语音的三十六字母,说明当时我国的语音分析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可惜他用汉字来表示这些声母和韵母,因此,这样的字母没有进一步发展成拼音文字.
500年前我国部分穆斯林少数民族中曾经使用“小经”文字,这种文字是一种阿拉伯文字.用阿拉伯字母来拼写汉语,比唐代守温用汉字来表示声母和韵母又进了一步.共有36个字,其中4个字母是特有的,这可能是我国最早的用来拼写汉语的拼音文字,它不再带有汉字的痕迹,完全采用拼音字母.“小经“同时也为东乡、撒拉等民族使用.
明朝末年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教,为了学习汉字,他们开始用拉丁字母来拼写汉语.1605年,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MatteoRicci,1552-1610)在北京出版了《西字奇迹》,其中有4篇汉字文章加了拉丁字母的注音.这是最早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出版物,比“小经”用阿拉伯字母给汉字拼音稍晚,“小经”大概是最早用字母文字给汉字拼音的尝试.《西字奇迹》原书已不容易找到,据说,梵蒂冈图书馆尚有藏本.
1626年,法国耶稣会传教士金尼阁在杭州出版了《西儒耳目资》,这是一本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字汇.注音所用的方案是在利玛窦方案的基础上修改的.
利玛窦和金尼阁的方案是以“官话读书音”为标准设计的,适于拼写北京语音.这种新颖的拼音方法给中国学者以很大的启迪.明末音韵学家方以智说:“字之纷也,即缘通与借耳.若事属一字,字各一义,如远西因事乃合音.因音而成字,不重不共,不尤愈乎?”清朝学者杨选杞说:“辛卯户糊口旧金吾期翁家,其犹子芸章,一日出《西儒耳目资》以示余,予阅未终卷,顿悟切字有一定之理,因可为一定之法”.但是,在两三百年间,利玛窦和金尼阁的方案只是在外国传教士中使用,没有在中国人当中广为传播.
1815年到1823年之间,在广州传教的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编了一部《中文字典》,这是最早的汉英字典,字典中用他自己设计的拼音方案来拼写汉语的广东方言,实际上是一种方言教会罗马字.接着,在其他的方言区也设计了不同方言的方言教会罗马字.其中厦门的“话音字”1850年开始传播,仅在1921年就印刷出售五万册读物,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前,大约还有十万人左右使用这样的方言教会罗马字.其他各地的方言教会罗马字,在南方的通商口岸传播,主要用来传教.
1867年,英国大使馆秘书威妥玛(ThomasF.Wade)出版了北京语音官话课本《语言自迩集》,他设计了一套拼写法,用拉丁字母来拼写中国人名、地名和事物的名称,叫做“威妥玛式”.
1931年到1932年间,有两个外国传教士提出了“辣体汉字”,这是一种根据《广韵》设计的、以音节为单位的汉语拉丁字母文字,同音字几乎都有不同的拼写法,拼写的是方言.
这些用拉丁字母拼写汉字的方案,为以后的汉语拼音运动提供了经验.
汉语拼音的近代史
中国人自己的汉语拼音运动是从清朝末年的切音字运动开始的.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挽救民族危亡和振兴中华的热情,激发着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提出了教育救国的主张,梁启超、沈学、卢戆章、王照都一致指出,汉字的繁难是教育不能普及的原因,因此,掀起了一场“切音字运动”.
梁启超在《沈氏音书序》中指出,“国恶乎强?民智斯图强,民恶乎智?尽天下之人而读书,而识字,斯民智矣”.沈学说:“欧洲列国之强,……有罗马之切音也.人易于读书,则易于明理,理明,利弊分析,上下同心,讲求富强”.卢戆章说:“以切音以识汉文,……全国皆能读书明理,国家何致贫穷?人民何致鱼肉?”王照说:“列位啊,咱们个人都要点儿强吧,瞧瞧咱们中国都成什么样儿啦?”“中国政府非注意下层教育不可,欲去下层教育的障碍,非制一种沟通语言的文字使言文合一不可”.

中国穆斯林(九):

我国的汉语拼音为什么和英文字母一样?先有哪个?什么时候发明的?

我国的汉语拼音为什么和英文字母一样?因为汉语拼音和英文字母都起源于拉丁字母.英文字母渊源于拉丁字母,拉丁字母渊源于希腊字母,而希腊字母则是由腓尼基字母演变而来的.大约公元前13世纪,腓尼基人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批字母文字,共22个字母(无元音).中世纪时,拉丁字母基本定型,后世西方文字(当然也包括英文)都是由它演变而来.明朝末年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教,为了学习汉字,他们开始用拉丁字母来拼写汉语.公元1610年,法国有个传教士叫金尼格莱来到了中国,他是个中国通.他在1626年写了一本《西中儒耳目资》的书中,首次准确地用拉丁拼音字母记录了汉字的读音.他在中国期间结识了韩云、王征等人,并在他们的帮助下,在利玛窦等传教士汉语注音的西书《西字奇迹》基础上,编写了中国第一部拉丁化拼音字字汇.唐代守温在分析汉语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基础上,制定了描述汉字语音的三十六字母,说明当时我国的语音分析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可惜他用汉字来表示这些声母和韵母,因此,这样的字母没有进一步发展成拼音文字.500年前我国部分穆斯林少数民族中曾经使用“小经”文字,这种文字是一种阿拉伯文字.用阿拉伯字母来拼写汉语,比唐代守温用汉字来表示声母和韵母又进了一步.共有36个字,其中4个字母是特有的,这可能是我国最早的用来拼写汉语的拼音文字,它不再带有汉字的痕迹,完全采用拼音字母.“小经“同时也为东乡、撒拉等民族使用.

中国穆斯林(十):

古兰经已经有多少年历史了

古兰经》从降示到现在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
伊斯兰教的圣书
古兰经”一词是阿拉伯语“古尔阿尼”的音译,来自根词“给拉艾”,意为“诵读”.因为安拉降示给穆圣的第一段经文就是“你以造化的养主的名诵读吧!” (96: 1).这也是《古兰经》名称的由来.称《古兰经》又称《可兰经》.又名“甫尔嘎尼”(意为辨别,即辨别真伪善恶).它是安拉在穆圣二十三年(公元610— 632)的传教活动中适时地零星地用阿拉伯文降示给穆罕默德的一部综合性大法典.
《古兰经》从降示到现在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它是穆罕默德最大的奇迹,它现在已经成为全世界包括中国穆斯林在内的各国穆斯林信仰和遵循的一部根本法典.它既是伊斯兰信条的源泉和教法创制的依据,也是一切穆斯林的行动指南和道德规范的准则.
《古兰经》的内容,按体系来划分,大致分为三类:①信仰.②法律.③伦理.从具体内容上可分为四项:①命令:即命令人们做一切应该做的好事.②禁止:不准做一切违主违教违法的事情.③警示:让人们警惕一切惩罚的严厉性.④承诺:使人们了解一切善功都将获得优惠的奖赏.因此,《古兰经》在穆斯林的心目中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它能引导人类于正道,遵从《古兰经》引导的人,能获得两世吉庆.在今世做一个敬主爱人的好穆斯林,在后世凭着安拉的恩典进入天堂.
(一)《古兰经》降示的社会背景
《古兰经>降示的过程,也就是伊斯兰复兴和发展的过程.我们知道伊斯兰复兴于阿拉伯半岛麦加城.当时半岛和世界各地的状况是:社会动荡不安,各种矛盾日益尖锐,战火连绵不断,道德风尚极端败坏,人民生活痛苦不堪.因此,那时人们十分渴望和平安定和统一.《古兰经》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始下降的.穆罕默德也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开始传播伊斯兰的.
(二)穆圣接受《古兰经》的过程
穆圣是孤儿,少年时牧放过羊,从二十五岁到四十岁之间,一直替人从事商业活动,在宗教方面没有什么较大而明显的作为.但是他经常独自到麦加城郊的一个小山洞内隐居.他在那里思考宗教及社会的各种复杂问题,他既为伊斯兰的失迷而苦恼,也对当时的社会状况不满.他极力寻求复教和改造社会的真理.有一天他正冥思苦想,突然听到一种清晰的声音:“你读吧!”(依格勒),他惊奇地说:“我不会读呀!”这声音一连催促了他三次.他还是说:“我不会读.”于是哲布来依勒天使奉安拉的命令用阿拉伯文教他念,“你以造化与养育你的主的名义读吧!它用血块创造了人类.你的尊贵的主用笔教人所不知道的”. (96: 1—5)这是穆圣四十岁时(公元610年2月1日)接到的第一段启示.这标志着穆罕默德已正式受任为使者,来教化世人.从此安拉不断降启示于穆圣,及时为他解决难题,拨正航向,使伊斯兰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衰微走向兴盛.
(三)《古兰经》的整理和保管
穆圣在世的时候,《古兰经》并未编纂成册.因为当时一方面穆圣健在,另一方面有好多圣门弟子都是哈菲祖(能全部背颂《古兰经》的人).所以当时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都能按着《古兰经》的明文规定来处理和解决.这时编辑和整理(古兰经》的任务还不十分迫切.在穆圣去世以后,有些哈菲祖也在历次战争中陆续地牺牲了.眼看着《古兰经》有失传的危险.鉴于这种情况,欧麦尔向第一任哈里发艾卜·白克尔建议:“赶紧整理《古兰经》,以免散失.”艾氏采纳了欧麦尔的建议,并马上下命令,叫欧麦尔等人把所有零散的《古兰经》章节,全部整理出来.而后交给艾氏本人保管.第三任哈里发欧斯曼命令宰德等人,按着古莱什人的方言即阿拉伯语抄写了七部《古兰经》,并统一了标点符号.欧斯曼本人保留了一部,把其他六部,分送到麦加、大马士革、也门、库法、白萨拉、巴林等地作为统一的标准本.现在世界上流传的《古兰经》就是这统一的标准本——欧斯曼定本.这是第三任哈里发欧斯曼于穆圣去世后的第十九年,完成的一项重要而神圣的业绩,也是他对伊斯兰最大的贡献.
(四)《古兰经》的章节和下降的时间
《古兰经》共有一百一十四章六千二百三十六节,为了诵读方便又分为三十卷.《古兰经》章节的顺序,并不是按着降示时间的先后编排的.如开端章并不是首先降示的,而世人章也不是最后降示的.其实第一次降示的是第九十六章血块章中的一至五节.而最后降示的经文,则是第五章筵席章中的第三节:“今天我为你们完成了你们的宗教,也全美了我给你们的恩惠.我愿伊斯兰作为你们的宗教”.穆圣在麦加和麦底那先后传教二十二年零八个月,史称二十三年.
《古兰经》各章节下降的原因,一般是根据穆圣在传教活动中所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和不同情况而下降的,都是有针对性的.如在对敌作战、被人询问、与人辩论、解答质疑、决定重大事件和处理重大问题的时候,穆圣陆续向人们宣布安拉的各项启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angji957450/

推荐访问:中国穆斯林闹事 中国穆斯林冲突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