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的繁体字

来源:创业资讯 时间:2018-12-02 18:00:05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创业资讯】

相的繁体字(共10篇)

相的繁体字(一)

开有几种形近字
不要繁体和异体
留下你的字和拼音,谁给的最多分就给谁,最好要好看的
我要的是
和开相象的字,而不是你们给都,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形近字的搭配有一定的规律,并有各自的特点:
(1)笔画相同,位置不同,如“人和入”.
(2)字形相近,笔形不同,如“己、已、巳”.
(3)字形相近,偏旁不同,如“读和续”.
(4)字形相近,笔画不同,如“木和本”.
(5)字形相近,读音相同,如“眯和咪”.
(6)字形相近,读音不同,如“胶和狡”.
(7)部首相同,位置不同,如“旯和旮”.【相的繁体字】

相的繁体字(二)

写出与简化字"制"相对应的繁体字,说明它们表示的是不是一个词【相的繁体字】

制--制 制,从字面上就可以知道,它的意思是制造,制作 而制,除了制造,制作的意思外,还可以是,制度如法制/订立,规定如因地制宜/用强力约束,限定如管制&压制(不好意思知道用的是简化字,请用全拼打zhi,再按24次加号,第二阶段个就是繁体字制)

相的繁体字(三)

为什么当初要把繁体改为简体 汉字!
在一个面馆吃饭时老板问的

简体字的演化有一个历史原因,50年代为了提高全民的文化水平,大力扫盲,那个时期在工厂、街道、农村到处都组建了扫盲班,识字和学文化是那一时期的热潮,但是遇到困难,繁体字笔画多,难写难认,扫盲的对象是大批的大字不识一个的成年人,为了这一需要才根据群众中的一些书写习惯形成了简化字,这为全社会的扫盲和全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目前大陆使用的简化字是1956年1月28日审订通过的,以后虽根据使用情况而略有改变,但一直使用到今天,成为中国大陆的用字标准.1977年,曾公布《第二批汉字简化方案》,在报刊上试用很短的一段时间后宣布废除.
汉字简化的原则和方法:
汉字简化的原则是:“述而不作”、“约定俗成,稳步前进”,也就是说尽量采用已经在民间长期流行的简体字,只作收集整理和必要的修改,不擅自造字.那种“简体字是共产党发明的”、“简体字是郭沫若等人造出来的”的笑谈,不过是国民党的宣传.
汉字简化的方法是以钱玄同在1922年提出的方法为基础的,共有七种:
1、采用比画简单的古字.如“从”、“众”、“礼”、“无”、“尘”、“云”等等,这些字都见于《说文解字》,比繁体字更符合“六书”,有的繁体字反而是写错了的(参见方舟子《字源和汉字简化》一文).
2、草书楷化.如“专”、“东”、“汤”、“乐”、“当”、“买”、“农”、“孙”、“为”等.
3、用简单的符号代替复杂的偏旁.如“鸡”、“观”、“戏”、“邓”、“难”、“欢”、“区”、“岁”、“罗”、“刘”、“齐”等.
4、仅保留原字的有特征的部份.如“声”、“习”、“县”、“医”、“务”、“广”、“条”、“凿”等.
5、原来的形声字改换简单的声旁.如“辽”、“迁”、“邮”、“阶”、“运”、“远”、“扰”、“犹”、“惊”、“护”等.
6、保留原字轮廓.比如“龟”、“虑”、“爱”等.
7、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同音字合并为简单的那个字.比如“里程”的“里”和“里面”的“里”合并,“面孔”的“面”和“面条”的“面”合并,“皇后”的“后”和“以后”的“后”合并,“忧郁”的“郁”和“郁郁葱葱”的“郁”合并.这些合并在现代文中不会引起词义的混乱,简化字的使用者从未感到不便,反而是些从未用过简化字的人在那里想当然地杞人忧天.
有几个常用字特别值得一提:“龟”字,繁体近二十笔,简直是一笔一画在画一只龟,难写(我至今不知其正确笔顺、笔画),难记(经常阅读繁体字书籍的尚且我认得写不得,何况小学生),简化后保留其轮廓,仅剩七笔.“忧郁”的“郁”,繁体多达二十九笔!写法极其复杂,也很难记(据说有一次汉学会议上有人靠写出这个字赢得一片掌声),简化后以“葱郁”的“郁”代替,仅八笔.“吁”繁体字多达三十一笔,也极难记住写法,简化后改为“口”形“于”声的形声字,好记得很,且不过六笔.“衅”的繁体字二十六笔,写法也相当古怪,明白了其字源也未必能记得其写法,简化后仅十一笔.这些都是人人必须记得的常用字,想当初学繁体字的小学生光记这几个字就不知花了多少精力,而用简体字的人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它们记住,难怪有人对简体字大为不满--他当初的心血简直是白费了.繁体字动则十几、二十几笔,而简体字平均七、八笔,不仅书写快速,对于计算机用字也极其方便.要把一大堆二十几笔的字一个个都塞进十六针的字型而又不相混淆恐怕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所以现在大家使用的免费字体,简体是漂亮的宋体,而繁体却什么体也不是,就象小孩描出来的.

相的繁体字(四)

【化繁为简】为什么国家把繁体改成简体?
国家是什么时候把繁体全部改成简体的呢?
这么做有什么实质行意义吗?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繁体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的呢?
虽然从小就用简体字,可是看到正规的牌匾,题字什么的还是有不少用繁体的~

  简体字的演化有一个历史原因,50年代为了提高全民的文化水平,大力扫盲,那个时期在工厂、街道、农村到处都组建了扫盲班,识字和学文化是那一时期的热潮,但是遇到困难,繁体字笔画多,难写难认,扫盲的对象是大批的大字不识一个的成年人,为了这一需要才根据群众中的一些书写习惯形成了简化字,这为全社会的扫盲和全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目前大陆使用的简化字是1956年1月28日审订通过的,以后虽根据使用情况而略有改变,但一直使用到今天,成为中国大陆的用字标准.1977年,曾公布《第二批汉字简化方案》,在报刊上试用很短的一段时间后宣布废除.
  汉字简化的原则和方法:
  汉字简化的原则是:“述而不作”、“约定俗成,稳步前进”,也就是说尽量采用已经在民间长期流行的简体字,只作收集整理和必要的修改,不擅自造字.那种“简体字是共产党发明的”、“简体字是郭沫若等人造出来的”的笑谈,不过是国民党的宣传.
  汉字简化的方法是以钱玄同在1922年提出的方法为基础的,共有七种:
  1、采用比画简单的古字.如“从”、“众”、“礼”、“无”、“尘”、“云”等等,这些字都见于《说文解字》,比繁体字更符合“六书”,有的繁体字反而是写错了的(参见方舟子《字源和汉字简化》一文).
  2、草书楷化.如“专”、“东”、“汤”、“乐”、“当”、“买”、“农”、“孙”、“为”等.
  3、用简单的符号代替复杂的偏旁.如“鸡”、“观”、“戏”、“邓”、“难”、“欢”、“区”、“岁”、“罗”、“刘”、“齐”等.
  4、仅保留原字的有特征的部份.如“声”、“习”、“县”、“医”、“务”、“广”、“条”、“凿”等.
  5、原来的形声字改换简单的声旁.如“辽”、“迁”、“邮”、“阶”、“运”、“远”、“扰”、“犹”、“惊”、“护”等.
  6、保留原字轮廓.比如“龟”、“虑”、“爱”等.
  7、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同音字合并为简单的那个字.比如“里程”的“里”和“里面”的“里”合并,“面孔”的“面”和“面条”的“面”合并,“皇后”的“后”和“以后”的“后”合并,“忧郁”的“郁”和“郁郁葱葱”的“郁”合并.这些合并在现代文中不会引起词义的混乱,简化字的使用者从未感到不便,反而是些从未用过简化字的人在那里想当然地杞人忧天.
  有几个常用字特别值得一提:“龟”字,繁体近二十笔,简直是一笔一画在画一只龟,难写(我至今不知其正确笔顺、笔画),难记(经常阅读繁体字书籍的尚且我认得写不得,何况小学生),简化后保留其轮廓,仅剩七笔.“忧郁”的“郁”,繁体多达二十九笔!写法极其复杂,也很难记(据说有一次汉学会议上有人靠写出这个字赢得一片掌声),简化后以“葱郁”的“郁”代替,仅八笔.“吁”繁体字多达三十一笔,也极难记住写法,简化后改为“口”形“于”声的形声字,好记得很,且不过六笔.“衅”的繁体字二十六笔,写法也相当古怪,明白了其字源也未必能记得其写法,简化后仅十一笔.这些都是人人必须记得的常用字,想当初学繁体字的小学生光记这几个字就不知花了多少精力,而用简体字的人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它们记住,难怪有人对简体字大为不满--他当初的心血简直是白费了.繁体字动则十几、二十几笔,而简体字平均七、八笔,不仅书写快速,对于计算机用字也极其方便.要把一大堆二十几笔的字一个个都塞进十六针的字型而又不相混淆恐怕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所以现在大家使用的免费字体,简体是漂亮的宋体,而繁体却什么体也不是,就象小孩描出来的.

相的繁体字(五)

一个不知道读什么的字(也可能是繁体).
它为上下结构.上面的左边是一个“夕”,上面的右边是一个类似“屯”的字.下面是“木”.请问这是这个字读什么?

你说的是“桀”这个字吧

汉字:桀


桀拼音:jié,笔划:10部首:木五笔输入法:qahs基本解释:

桀 jié 凶暴:桀鹜不驯.桀黠. 古同“杰”,杰出的人. 古同“揭”,举起. 中国夏朝末代君主,相传是暴君:桀纣.桀犬吠尧. 笔画数:10; 部首:木; 笔顺编号:3541521234 详细解释:

桀 jié 【名】 鸡栖的木桩 鸡栖于桀.——《诗·王风·君子于役》 小木桩〖smallwoodpile〗 城希裾门而直桀.——《墨子》 通“杰”.杰出的人才〖find;outstandingperson〗 选士厉兵,简练桀俊.——《礼记·月令》 又如:桀俊(才能出众的人);桀士(杰出的人) 夏朝末代君主,相传是个暴君.如:桀纣(夏桀和商纣,历史上有名的两个暴君) 桀 jié 【形】 通“杰”.特出,高出〖tall;high〗 邦之桀兮.——《诗·卫风·伯兮》 初之列士桀大夫,慎言知行.——《墨子·非命中》 与其桀相而谋.——《墨子·耕柱》 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不诛也.——《荀子·宥坐》 人主贤则豪桀归之.——《吕氏春秋·功名》 杰然特起.——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气杰旺.——清·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桀异(特出优异);桀立(耸立);桀出(突然出,高出);桀木(高大的树) 凶悍,横暴〖fierceandbrutal〗.如:桀虏(凶暴的贱寇);桀逆(凶狠暴逆);桀傲(凶暴骄横);桀黠(凶悍狡猾);桀横(凶暴蛮横) 桀骜 jié’ào 〖tameless〗凶暴倔强 桀骜不恭 桀犬吠尧 jiéquǎn-fèiyáo
《汉书·邹阳传》:“桀之犬可使吠尧”,后以“桀犬吠尧”比喻走狗一心为它的主子效劳,也比喻各为其主 桀纣 Jié-Zhòu 桀和纣,相传都是暴君,后泛指暴君

相的繁体字(六)

言字旁加一個“爲”字念什麽?啥意思?
貌似是一個繁體字,一般小字典搜不到.誰能告訴我?

譌同讹 拼音:é 墨子閒詁·經說下》:謂,句所謂,舊本“所”譌“非” 《墨經校釋·校》:“若眼”舊作“若明”,涉第六條而譌耳.《山海經·西山經》:有鳥焉,其狀如鶴,一足,赤文青質而白喙,名曰畢方,其鳴自叫也,見則其邑有譌火.《焦氏易林·履之》:革:譌言妄語,傳相詿誤;道左失迹,不知所處.《說文解字·言部》:譌:譌言也.《方言·第三》:蒍、譌、譁、涅,化也.

相的繁体字(七)

繁体字言加襄是什么字,多少画?

是简体的“让”字.
部首:言,部外笔画:17,总笔画:24
《说文解字》对“让”的解释:相责让.经传多以为谦攘字.从言.襄声.人漾切.十部.

相的繁体字(八)

像和相和象这3个字用法有什么区别?请高手指教.

这三个字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有相似之处,都含有“样子”的意思,因此人们在运用它们时往往发生混淆.特别是“象”和“像”,也许查了词(字)典还是不能区分,因为目前人们手头的词(字)典大多是多年前的旧版本,而取消“像”简化为“象”的规定是1986年10月份的事.
1986年10月10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重新发表的说明》中指出:“像”不再作“象”的繁体字处理,并在《简化字总表》中抽出了“象[像]”字条.因此我们必须首先弄清楚“象”、“像”二字用法原来的分工情况.弄清了它们的原来用法,即掌握了它们的现在用法.
象:①作名词用,指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如“大象”;②作名词语素用(用来构词,不能单用),表示“形状、样子”,如“形象、现象、气象、印象”;③作动词语素用(用来构词,不能单用),表示“仿效、摹拟”,如“象形、象声”.
根据以上三个义项所构成的词语,除上面所举的例子外,还有:象牙、象棋、象限(数学术语)、象征、象鼻虫(昆虫名)、象眼儿(方言词,指斜象眼儿、菱形)、表象、病象、惨象、怪象、迹象、假象、旱象、景象、天象、星象、万象、物象、影象、险象、幻象、虚象、意象、征象、浑象(古代天文仪器)、映象、对象、观象台等等.
像:①作名词用,指比照人物制成的形象,如“肖像、画像、塑像、绣像”;②作动词用,表示在形象上相同或有某此共同点,如“孩子的长相像他爸爸”;③作副词用,表示揣度,相当于“似乎”,如“这天色像要下雨”;④作动词用,表示举例,相当于“比如”,如“像刘胡兰这样的英雄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有人认为这个“像”是介词).其中的前三项还可以作构词的语素用.
根据以上前三个义项构成的词语(第四义项不能构词),除上面所举的例子外,还有:像章、人像、头像、遗像、偶像、石像、铜像、佛像、群像、图像、录像、摄像、造像、雕像、好像、相像、活像、像样、像话、显像管等等.
相:是个多音字,表示“互相”和“亲自观看”时读xiāng,这是不会跟“象”、“像”混淆的,但读xiàng的时候,容易跟“象”、 “像”(都读xiàng)混淆.当我们明确了“象”和“像”用法的分工情况之后,就应该着重掌握“相”的两个义项:①表示“容貌、外貌”,如“面相、长相、扮相、相貌、相片、照相”;②表示坐、立等姿态,如“坐相、站相、睡相、吃相”.
根据以上两个义项构成的词语,除上面所举的例子外,还有:凶相、恶相、丑相、苦相、窘相、亮相、真相、本相、变相、洋相、看相、老相、露相、聪明相、天真相、可怜相、狼狈相、尴尬相、穷形尽相等等.

相的繁体字(九)

不要符号、繁体字和火星文,最好是诗句或有诗意的句子、短语

1、 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
2、 我自是年少,韶华倾负.
3、 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短亭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
4、 终是谁使弦断,花落肩头,恍惚迷离
5、 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
6、 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斜倚云端千壶掩寂寞,纵使他人空笑我.
7、 任他凡事清浊,为你一笑间轮回甘堕.
8、 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9、 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
10、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坠花湮,湮没一朝风涟.花若怜,落在谁的指尖.
11、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12、相忘谁先忘,倾国是故国.泠泠不肯弹,蹁跹影惊鸿.
13、昔有朝歌夜弦之高楼,上有倾城倾国之舞袖.
14、待浮花浪蕊俱尽,伴君幽独.
15、一朝春去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16、静水流深,沧笙踏歌;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
17、灯火星星,人声杳杳,歌不尽乱世烽火.
18、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过去,回不了当初.
19、乌云蔽月,人迹踪绝,说不出如斯寂寞.
20、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21、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22、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23、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24、蝴蝶很美,终究蝴蝶飞不过沧海.
25、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
26、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27、山河拱手,为君一笑 .
28、几段唏嘘几世悲欢 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
29、经流年 梦回曲水边 看烟花绽出月圆.
30、雾散,梦醒,我终于看见真实,那是千帆过尽的沉寂.
31、生生的两端,我们彼此站成了岸 .
32、缘聚缘散缘如水,背负万丈尘寰,只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
33、看那天地日月,恒静无言;青山长河,世代绵延;就像在我心中,你从未离去,也从未改变.
34、就这样吧,从此山水不相逢.
35、既不回头,何必不忘.既然无缘,何须誓言.今日种种,似水无痕.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相的繁体字(十)

繁体的金字旁加一个戊念什么?
RT……
釒戊
就这样
怎么读?

钺 yuè
戉,形声.本义:古代兵器,青铜或铁制成,形状像板斧而较大
同本义
戉,大斧也.――《说文》
王左杖黄戉.――《书·牧誓》.传引《六韬》:“大柯斧重八斤,一名天戉,经传皆以铖为之.”
钺,车銮声也.――《说文》.伟借为戉.
一人冕执钺.――《书·顾命》
授铖四七.――张衡《东京赋》
斧钺汤镬.――《汉书·李广苏建传》
碧汉中百十队翔鸾振羽,黄旌白钺.――《梼杌闲评――明珠缘》
又如:钺钺(车铃声.也作“哕哕”);钺斧(圆刃大斧);钺下(书笺开头表示尊敬的套语.在主管将帅的指挥之下)
星名.钺星,即天
钺作为一种兵器,由青铜铍头、长柄构成,铍头尖锋直刃、扁茎,穿透力很强,很可能是由扁茎短剑发展而来.它出现于春秋时期,在战国时期大量使用.至于斧钺,由于其杀伤力不如戈矛,在春秋时期实战中的地位已大大降低,已多用于仪仗、装饰之需,以作为军权的象征.
古代兵器,武术器械之一.钺的形成与斧的形成属相同的时代,钺的式样与斧相同,惟较斧为大.钺比斧头大三分之一,杆长一尺半.钺杆末端有钻.钺在斧头之上加有突出之短矛,长约六寸.使钺之法合斧、矛、枪三者为一体.其用法除有斧、矛和枪之外,还有刺、拨、点、追四法.钺有长杆之钺和短杆之钺,如八卦掌拳派所用的子午鸳鸯钺,就是一种短双器械.
钺是商周时代重要的礼器之一,也是一种兵器.据考证,这种器物是由石斧等工具演变而来的,在青铜器中更强调华丽、美观的特质,成为象征权力、象征威严的礼仪用物,此处所选两件钺是商代后期作品,格外强调器物威严恐怖的特性,同商代艺术风格完全一致.
此图是比较精细的作品,钺的柄上铸有各种细密纹饰,同器形一起构成点线面的堆积变化,在统一中又寓以多样,在各样艺术表现手法中追求协调平衡.侧面饰以雕像,活泼而灵秀,同商代盛期流行的那种狰狞恐怖、威严之至的艺术风格已相去甚远.器物中惟一显得庄重威严的是钺身造型,宽大而精密对称的钺身是君王权力的代表,不容半点调笑与马虎,同时也使饰件有所附丽,使各种轻巧的饰物显得轻松而不轻浮,可以为作品增添富有生机的细节结构而不显得浮夸不实.
对 钺 古代长兵器.杆长一丈,杆两端各有一钺.二钺下端又各有一只小钺与其杆垂直.其主要击法与钺相同.
两头钺 杆长八尺,杆两端均有一钺,其杆两头可用.其主要击发如钺,惟比钺更为灵活多变.
铲 钺 其一端为钺,另一端为铲,故得其名.具有铲钺的功能,其击发与铲、钺相同.
单 钺 其钺形似月牙铲,柄下端有一三棱形铁钻.
銊为斧之由来,以时代论则为同时,以形式论亦正仿佛;书曰:「王左杖为銊,注銊大斧也.」按此可见斧銊本无甚巨大之分当,惟銊与斧,如完全相同,何不径名之曰大斧,而必名之为銊,此显见其相似而不能相混也.銊头较斧大三之一,杆端比斧多一矛头,长约一尺六寸,故銊杆长于斧杆者亦尺六七寸;斧杆末端无钻,故三十六法中无点逗各法也;銊则亦如枪杆,末端有三尖之钻,以备匆忙时作点格之用;至其余之构造,则完全与斧相同,重量亦仿佛.斧之与銊,亦犹枪之与矛,箭之与弩,形式之不同者,仅毫厘问耳;至其功能,亦不甚判别,故能得三十六法之精髓者,銊斧可并用也.
钺是斧的一种,但比斧大.
汉刘熙《释名·释兵》:「钺,豁也.所向莫敢当前,豁然破散也.」(释名未见)
钺、铖是同一类兵器,脱胎于斧,然而有大小的区别.《尚书·顾命》载:“一人冕执钺,立于西堂.”郑玄注:”钺,大斧也.”说明钺类确有大小之分,两者区别极为显著,大型者是钺,小型者是铖.
春秋、战国时,钺出土较多,但已渐失其战器性质,而变为仪仗饰品及明堂礼乐舞蹈之用.这是因为刀剑广泛应用在战场,而使笨重的钺退伍了.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angji959241/

推荐访问:相的繁体字怎么写 相字的繁体字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