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专业建设绩效目标

来源:热点事件 时间:2016-07-20 11:56:00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热点事件】

经济学专业建设绩效目标(一)
应用经济学校级重点学科建设规划

应用经济学校级重点学科建设规划(2010-2012年)

一、学科简介

本一级学科点目前主要依托校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保险学三个经济学本科专业和产业经济学硕士点学科。其中金融学和国际经济与国际贸易两个经济学本科专业已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产业经济学硕士点学科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2007年,依托产业经济学学科的湖北循环经济研究中心作为省级科技平台立项。目前,应用经济学学科拥有一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较为合理学术队伍,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9人,已获得博士学位11人,硕士生导师10人。围绕学科研究方向,近年已申报获批国家社科基金1项,湖北自然基金和社科基金各1项,湖北省科技厅项目7项,武汉社科基金6项,湖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项,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 35项,湖北工业大学博士基金项目13项。已出版《荆州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中国经济起飞阶段的工资水平研究》等专著5部,出版教材9部,承担《转型后期成本分摊的社会公正性与经济合理性的耦合机制研究》、《武汉城市圈中小企业融资发展与风险控制研究》等省级以上课题课题16项,发表论文200多篇,9篇论文被EI、SCI、ISTP检索,7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二、基础

1、学术梯队完整,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

目前,应用经济学学科学术队伍主要学术骨干以副教授以上职称和拥有或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为主,主要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有:王宇波教授、尹华阳教授、徐彬教授、胡放之教授、廖良美教授等。

2、科学研究具有一定特色,研究成果突出。

本一级学科点基本上形成了循环经济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公司金融、涉外经济与产业安全、中小企业转型与发展、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等五个研究方向。在这些领域里我们拥有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的研究团队,已经取得了一些科学研究成果。其中循环经济和公司金融的研究已经形成明确的特色。

循环经济研究方向,整合跨学科资源,以“两型社会”为背景,重点研究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和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及应用研究。先后承担一批省级重点科研项目和地方政府部门合作研究项目,在湖北省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承担湖北省发改委“湖北省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战略规划”的编制工作,参与起草的“湖北优先发展基于油菜的生物柴油产业建议”,受湖北省环保局委托主要参与调研起草《关于建设湖北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有关建议的报告》等,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已开始实施。

公司金融方向以公司绩效评估、投融资决策等为研究重点:1、公司绩效评估。着重于公司的财务业绩和财务风险的量化研究,实证分析公司内部的资本运营管理效率。2、公司融资决策。以IPO、SEO和公司债券等直接融资工具为对象,从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研究成本最优和资本结构合理的公司融资决策。3、公司投资决策。以影响公司发展的一系列经济技术特征指标为基础,评估公司内在价值,研究投资收益最优、风险最低的公司投资决策。主要学术带头人或学术骨干应邀参加了2005年企业发展论坛、2005年中部崛起武汉论坛、第一届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第五届中国青年学者经济论坛等重要的学术会议,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和SCI、ISTP检索收录。

本学科在国内同类院校中根据我们了解的情况,处于中等水平,在省内同类

院校中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一定的优势。作为省教育厅省级科技平台建设的湖北循环经济研究,主要研究中部特别是湖北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原则、内涵、技术经济路线图、制度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与环境约束问题,特别是研究方向定位于“为各级政府发展循环经济当好参谋,为园区和行业发展优化筛选模式,为企业推荐经济适用的技术,为循环经济科研成果寻找出路,打好理论基础,重在应用研究”,把经济与政策研究同技术开发推广结合起来,推进产学研良性互动,实现学科建设与经济社会共同发展。积聚我校在农村循环经济、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环保产业发展、生态园区建设、产业集群和资源再生产业化方面的研究力量,围绕湖北地方经济发展,加强社会合作,开展横向课题研究方面取得明显的进展。先后主持并完成了湖北省生物质能开发利用规划、湖北农业秸秆综合利用规划、湖北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区初步可行性研究等一批省级重要科研项目;承担了湖北天门健康村、老河口市农村循环经济试验区、嘉鱼官桥村可持续发展以及武汉市银河生态有限公司的规划编制工作,建立了研究实习基地四个,与省发改委、农业厅和环保厅等省直部门以及部分地方政府、企业建立了初步的联系,在湖北省内循环经济研究方面已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学科带头人王宇波博士受聘为国家发改委生物质能项目评审专家。目前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先后组建循环经济研究实验室和湖北农村新能源示范研究实验室,争取投资近100万元,购置了计算机、投影仪、摄像摄影设备,实验室面积扩大到350m2,初步具备了开展循环经济实证研究的条件。

3、软硬件建设初具规模。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应用经济学学科在图书资料、教学设备、实验室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条件,可以为学科建设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撑。

(1)图书资料

经济与政法学院拥有专业资料室一个,专业藏书2万余册,拥有中文期刊40多种,特别是有关经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文献资料丰富;专业资料室有阅览面积40平方米,配有微机,资料检索方便,工作人员均有较高素质,可提供有关信息资料服务工作,供本学科教学与科研之用。

(2)教学科研设备和实验室

本学科研究人员配有专用工作台,均已接入校园网,教授配有教授工作室,为科研提供较好的条件。现正在建设产业经济学循环经济研究室,为教师和研究生开展科研创造有利的条件;整合了学校循环经济相关学科的农村新能源综合实验室也在建设之中。

4、强化教学与人才培养,思路明确。

应用经济学学科现拥有二级学科硕士点—产业经济学,为了加强产业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我们根据学科研究方向和定位,广泛调研,制定符合我校实际的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并结合教师的研究兴趣和特长,安排课程。我们计划在教学与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的方针。在课程设置方面,体现特色,努力实现产业经济学教育的现代化;在教学组织方面,老师课堂集中讲授、学生课后研读相关文献、定期开展小规模讲座和研讨会;在论文指导方面,以指导教师为核心,导师组成员共同参与,在选题、开题、评阅、答辩四个环节严格控制。

三、问题及不足【经济学专业建设绩效目标】

由于我校是一所以工科院校为主,应用经济学学科起步相对较晚,发展历史

不长的省属院校,学科发展综合实力和部属院校有明显的差距。虽然确定了主要研究方向,但在凝聚研究力量,打造优势特色学科方面处于起步阶段,研究积累不多,缺乏在学科领域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高层次的研究成果包括国家级项目和省部级以上的奖励、权威期刊论文较少,整体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1、缺乏在国内外有相当影响的学术带头人。

由于我校是一所以工科院校为主,发展历史较短的省属院校,经济管理学科起步相对较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和引进。

2、学术团队的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这主要表现在承担国家级课题还很少;应用性研究项目较少,影响力较弱;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较少;在权威刊物发表论文不多等。

3、没有形成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长效机制。

目前省属高校不同程度存在经费短缺的矛盾,能够参加国内学术交流的人员和机会有限,至于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和研究合作的机会更少。这对教师开阔视野,了解学术前沿,形成了一定制约。

四、指导思想

以多学科合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服务地方、协调发展为宗旨,坚持立足本地、面向全省、走向全国的学科建设理念,坚持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方针,充分发挥“产、学、研”结合优势,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结合本学科省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通过不断强化科学研究和人才队伍建设,凝练出循环经济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公司金融、涉外经济与产业安全、中小

经济学专业建设绩效目标(二)
2010级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0级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目录

【经济学专业建设绩效目标】

学院: 经济学院 专业: 经济学

1

2

【经济学专业建设绩效目标】

3【经济学专业建设绩效目标】

4

5

经济学专业建设绩效目标(三)
当代中国经济政策分析

《当代中国经济政策分析》

学期作业

题目:十八届三中全会解析:改革突 破口之政府绩效考核改革

学 院: 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 行政管理

学 号: 01031023

姓 名: 郑霄峰

日 期: 2013年10月

转变政府职能的抓手是调整政府绩效考评标准,官员考核体系的改革将引导政府行为的转变。地方考核将不再简单地以GDP增速作为评定政绩的依据,而是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产能过剩、科技创新、安全生产、新增债务、新型农业、民生工程等指标的权重。这一趋势已经在2008-2013年的行政转型中得到验证,进行政府绩效考核的改革可以最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从注重经济建设转变为注重社会服务,有效引导政府官员的工作重心向战略性行业转变:建议关注能源环保、食品安全、医疗养老、新型农业等行业。

一、原因及逻辑: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下,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与升迁机制主要看以GDP为代表的经济指标,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过度强调规模扩张造成了六大行业产能的过剩,过度干预国民经济导致了市场资源配置的扭曲,过度重视经济建设忽略了政府社会服务的职能,过度追求绝对增速引起了公共安全问题的频发。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关键要通过调整政绩考核标准来引导政府行为的转变。地方考核将不再简单地以GDP增速作为考核依据,呈现为经济发展类目标得到淡化,社会服务类目标重视加强的趋势。从原来的注重经济数量和增长速度向注重增长质量和效益转变;从原来的注重经济发展到注重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转变。

历史经验表明基层政府的考核指标通常同时包括了中央政府推行的政策和地方性行政政策,中央颁布一项目标,下级政府通过拆分量化,结合地方工作特点,最终落实为地方性政策。2008年至2013年基层政府考核中指标权重的调整已经证明,“自上而下”的考核指标将明显体现出对中央政府推行政策的执行,因此我们预期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得到强调的改革领域,将在较快时间内落实在地方政府的考核体系中。

邀请人民加入政绩评估,“自下而上”的考核改革可以加强评估主体多元化,保证政府绩效评估有效性,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经济学专业建设绩效目标】

我们预计在地方政府绩效转型路径中,地方考核将不再简单地以GDP增速作为评定政绩的依据,而是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产能过剩、科技创新、安全生产、新增债务、新型农业、民生工程等指标的权重。表明政府将担任更多促进社会和谐、改善国民生存状态、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生态环境保护责任。通过改革政府绩效考核标准可以最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支持相关行业发展:能源环保、食品安全、医疗养老、新型农业等行业。

二、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加快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聚焦改革议题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从而解决中国发展中遇到的深层次问题。

中共中央政治局8月27日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1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

观察人士表示,转变政府职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议题之一,也将是本次会议的重要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就不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改变计划经济下的全能型政府模式,尤其是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以来,政府由原来对微观主体的指令性管理,逐渐转换到为市场主体服务上来。

十八大以来,中国改革的步伐稳步前进,一些改革措施陆续实施,尤其以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为突破口,取消和下放了1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这些都为全面深化改革作了铺垫。

但政府职能转变仍然艰难,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啃的“硬骨头”。 一个突出问题是,政府不该管的领域和环节管得太多,而该管的地方却又没有管好。5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动员电视电话会议上说,钢铁、水泥等行业上项目都是需要审批的,但多年来恰恰没有管住管好,以致造成产能严重过剩。相比之下,家电、服装等行业早已走上市场化轨道,不用政府审批,靠市场优胜劣汰,没有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

“这说明,该审批的审批不严格、执行不到位的,费力办了事而又事与愿违,还不如已放给市场的。”李克强在会上说。

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媒体多次曝光一些政府部门办事效率低下、推诿拖延等陋习。中国经济面临下行趋势,创新活力迟迟难以激发。不少企业主抱怨经营困难,主要是受制于过多的行政审批。一个显著例子是,今年一季度,全国新登记注册的企业同比下降6.7%。

而有些地方率先试行工商登记改革,取消前置审批,新登记注册企业增幅高达40-50%,其中多数为中小微企业。这可见转变政府职能的效用。 总体上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还没有理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也遇到政府角色不明确这一突出矛盾。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迟福林说,政府职能的转变关系着经济生活的各方面。要改变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发挥的基础性作用。

观察人士指出,政府职能改革不到位,也给政府自身建设带来矛盾和问题。现在经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个项目,可以批给张三,也可以批给李四;可以早批,也可以晚批;可以多批,也可以少批。这种自由裁量的随意性,不利于建

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影响了市场主体对未来发展的预期,也容易滋生腐败。 迟福林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中共将继续加大和加快行政审批改革的力度和进程,进一步削弱政府在市场中的实质性权力。

9月6日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坚决打破各种对民间投资制造隐形障碍的“玻璃门”、“弹簧门”,彻底拆除“表面迎进去、实际推出来”的“旋转门”。

10月18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要求,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抓手,继续深化改革。加快实施政府职能转变,扭转政令不畅的“堰塞湖”现象,克服拖延应付和打折扣、搞变通的行为,研究推进改革的具体措施,让市场作用得到更好发挥,让政府管理更加到位,努力营造各类主体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迟福林认为,中国今后加快推进垄断行业的改革,尤其是行政垄断领域,更有利于政企的进一步分开。

“中国的市场化改革进入关键阶段,社会资本活力问题突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性加强。改革力度只会越来越大。”迟福林说。

三、十八届三中全会:聚焦政府职能转变

新华网北京11月9日电(“中国网事”记者艾福梅 韩淼)“地方政府改革是一场自我革命,涉及面广、触及利益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日前召开的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如果说中央政府改革是上篇,地方政府改革就是下篇,需要整体构思、通盘考虑、上下贯通,把政府改革的整篇文章做好。

专家指出,过去几次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都出现过“上面动作大,下面打折扣”的情况。新一轮简政放权已经进入全面深化的关键时期,好政策能否真正落到实处,难点重点都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

把政府改革落实到“最后一公里”

李克强说,政府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市场、社会的作用,更好地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政府职能转变已经进入全面深化的关键时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说,此前,中央政府通过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激发民间活力,目前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今年以来,国务院分四批取消和下放了300多项行政审批等事项。与此同时,企业登记数增长25%,其中民营和个体企业增长37%,带动了民间投资以23%左右的速度增长,明显超过政府性投资增速。

张立群说,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对财政、货币政策的依赖程度仍偏高。从地方政府层面深化政府自身改革,将切实解决简政放权“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更为有效地释放改革红利。

经济学专业建设绩效目标(四)
浅谈绩效审计在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运用

  【摘 要】当前高校绩效审计逐渐受到重视,笔者通过分析将绩效审计思路引入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必要性,剖析运用绩效审计思路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将会遇到的问题,尝试提出完善高校经济责任绩效审计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高校;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策略
  近年来,绩效审计受到各级管理部门和监管部门的重视。国家审计署在《2008年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开展绩效审计的要求。随后,教育部办公厅提出结合财务收支审计、预算执行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积极开展绩效审计的指标。高等教育的内部审计监管部门提供上述要求的目的在于从管理、决策等方面入手查找缺乏有关经济效益的突出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从而推动高校及高等教育监管部门逐步形成绩效管理机制。在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中运用绩效审计思路已成为当前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新尝试和新趋势。
  一、在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中运用绩效审计思路的必要性
  1.运用绩效审计思路提高审计质量
  高校审计人员在惯性的审计思路中容易把审计的重点放在财务信息分析和财政资金使用有无违法上,重点评价会计经济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却忽略了考查对被审计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的绩效和效果。运用绩效审计思路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能够使审计人员在夯实对被审计人员任职期间经济事项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审查的同时,又密切关注被审计人员在重大决策、内部控制、专项投资、预决算编制和执行等方面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经济责任,从而避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片面性,也使被审计领导干部的绩效责任履行情况得到更为完整和全面的评价。
  2.运用绩效审计思路优化审计结果
  高校审计评价普遍存在缺乏统一评价标准、责任界定难度大等问题,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不易量化,难以对被审计领导干部进行综合、全面评价。将绩效审计思路运用到经济责任审计中,高校审计人员可逐步科学合理量化审计证据,提供更加客观、合理的审计评价;同时,高校党委和组织部门在进行人事考核、评价、奖惩、任免等决策时,也可以适当参考绩经过量化的审计结果。
  3.运用绩效审计思路强化干部履职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主要针对领导干部德、能、勤、绩、廉等五个方面进行评价,运用绩效审计思路就是要将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目标与绩效审计中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相呼应。运用绩效审计思路,一方面有利于强化高校领导干部对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重视,增强领导干部成本效益意识,从思想上促进领导干部积极履行绩效责任,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另一方面有利于强化对领导干部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减少因决策失误或管理不当造成的损失和浪费,避免有国资产的流失。
  4.运用绩效审计思路提高治校水平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中心采用国际通行惯例,于2012年对72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投入与产出情况进行评价,发现投入与产出的绝对评价得分与绩效评价得分不存在关联性,表明单纯依据传统的绝对评价方法难以对高校的投入与产出实际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运用绩效审计思路对被审计领导干部绩效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查,有助于从客观实际角度剖析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部门的运行情况,发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改进建议;同时,绩效审计中对效益及效率的考量有利于促进学校和部门合理配置资源,加强高校内部管理,降低办学成本,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
  二、高校经济责任中运用绩效审计思路的难点
  我国高校绩效审计起步较晚,大部分的高校审计工作仍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只有在基建专项资金中尝试以绩效审计方式对项目资金进行审计评价。近年来,各高校逐步尝试将绩效审计运用到经济责任审计当中,但在实践中绩效审计并未发挥其最大的效果,制约绩效审计实施的原因以及高校绩效审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缺乏运用绩效审计思路评价经济责任的意识
  一方面,高校作为非盈利性的教育机构,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高校管理层业绩时,并未将绩效情况作为评价内容之一,对高校各部门各单位运行中的经济性、效益性、效果性的重视程度不够,给绩效审计思路在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中的推行带来困难;另一方面,绩效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审计理念,更强调的是对财务信息以外的其他综合信息的分析,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仅需要熟练掌握财会相关专业理论,而且还需要对经济学、统计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等非财会专业学科知识也有所涉猎,但由于审计人员多为财会专业出身,对非财会专业学科理论的学习不够重视,导致审计人员在运用绩效审计思路进行审计判断时,因缺乏相关知识无法进行准确判断。
  2.缺乏符合高校实际的经济责任绩效审计评价指标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主要为学校任命或聘任的系、部、处、馆、所、工会、团委及校办企业等负有经济责任的领导干部。由于各单位和部门负有的职责不同,影响被审计单位绩效的因素也不同,要制定统一的指标标准有难度。同时,高校绩效审计更多关注的是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方面的社会效益,而审计人员很难从客观角度对社会效益进行评价,使得高校绩效审计评价具有主观性、模糊性的特点。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建立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难度较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审计人员在实际审计过程中对绩效审计思路的运用。
  3.缺乏在经济责任中运用绩效审计思路的有效方式
  高校作为提供服务和公共物品的非盈利机构,为公众提供教育、科研等无形商品服务,其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常常会涉及与教学成果、社会效益等难以用财务数据衡量的项目,而这些指标通常又与大量非财务信息相关联。审计人员在整理与这些指标项目有关的审计证据时,如果没有简单有效的审计方法将这些审计证据通过绩效审计思路加以运用,易出现证据内容繁琐,信息量大而又无法量化等问题,使绩效审计思路在经济责任审计中难以运用。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283522/

推荐访问:经济学学科建设目标 经济学专业培养目标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