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哪些方面认识大众创业

来源:专题 时间:2016-07-26 10:08:15 阅读:

【www.zhuodaoren.com--专题】

从哪些方面认识大众创业(一)
(试题)大众创业与转型机遇---全面认识大众创业

考试:大众创业与转型机遇-全面认识大众创业

 试卷年份:2015年

 题量:10题

 答题时间:分钟

 总分:100分

 合格线:60分

1

【单选 】 斯坦福大学的创业教育开始于( )

A.

 B.

 C.

 D. 

 1950年 1947年 1945年 1949年 A B C D 正确答案: D

2

【单选 】 教育部将创业基础课程纳入高校学生必修课的时间是( )

A.

 B.

 C.

 D. 

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A B C D

 正确答案: C

3

【单选 】 创业教育的先驱者是( )

A.

 B.

 C.

 D. 

 美国 英国 中国 法国 A B C D 正确答案: A

4

【多选 】 创业课程体系的三大模块包括( )

A.

 B.

 C.

 D. 

 大类课程 小类课程 专业课程 活动课程 A B C D 正确答案: A C D

5

【多选 】 2011年3月,微创业是由( )以提案的形式提出的

 A. 陈天桥

B. 罗永浩

 C. 厉以宁

 D. 马云 

【从哪些方面认识大众创业】

 A B C D 正确答案: A C

6

【多选 】 斯坦福大学具有较完善的创业课程体系,始终贯彻三个基本原则,即( )

A.

 B.

 C.

 D. 

 学习与娱乐结合 文科和理科结合 教学和科技结合 文化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 A B C D 正确答案: B C D

7

【 判断 】 李克强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 )

A. 正确

 B. 错误 

 正确 错误

 正确答案: 正确

8

【 判断 】 莎拉在13岁时,由于她的突出研究成果,获得了2美元( )

A. 正确

 B. 错误 

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错误

9

【 判断 】 高校开设创业课程,目的是帮助学生像企业家一样思考( )

A. 正确

 B. 错误 

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正确

10

【 判断 】 “工业4.0”则是德国政府在2013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的主张( )

A. 正确

 B. 错误 

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正确

从哪些方面认识大众创业(二)
2016年公需课 01全面认识大众创业(测试答案)

大众创业与转型机遇--全面认识大众创业

大众创业指中国大众借助中国改革的政策优势来创立起自己的家业,积累自己的有形资产和财富。“创”就是开始做。“业”就是“成就”。大众创业就是大众持续为个人做产生个人成就与个人财富的工作。

大众创业是富民之本。这不仅是一种社会行为,也是一种经济调控,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源泉。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给青年人在选择人生线条中多谋一种思维、多担一份责任,多一份人生磨练。“创业”在本质上就是创新精神,激发创造热情。实现小康社会,不但要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还要保证经济增长的实惠让百姓分享。要达到这一目标,不仅要合理的制度建设和政策引导,还要激发全民的内心创富动力。[4] 当今时代,既是创新的时代,又是创业的时代。

莎拉17岁时,经过大量实验,发现了烯禾定这种通常用在除草剂中的物质,竟然杀死了低效的藻类植物,而高效的生长者反而茁壮成长。从而她培育出拥有高含油量细胞的藻类 (10分) A. 是

1997年开始,由团中央、教育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每两年举办一次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 (10分) B. 否

哈佛具有较完善的创业课程体系,始终贯彻三个基本原则,即文科和理科结合,教学和科技结合,文化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 (10分) B. 否

莎拉在13岁时,由于她的突出研究成果,获得了2美元。 (10分) B. 否

【从哪些方面认识大众创业】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举办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内容是鼓励一些大学生以一无所有的创业者的身份,就某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或新服务写出具有可行性的计划报告,向风险投资家争取投资并创办公司。 (10分) B. 否

1947年,哈佛商学院迈尔斯·梅斯(Myles·M是ce)教授为M否是学生开设了一门新课程——新创企业管理。 (10分) A. 是

美国是创业教育的先驱者,这种成功的教育实践来源于其理想主义教育传统。 (10分)

B. 否

2011年3月,微创业是以提案的形式被两位两会代表陈天桥、马云提出来的。 (10分)

B. 否

1997年清华大学举办了“创业计划大赛”。 (10分) A. 是

纽约大学的毕业生和教师平均每年创建150 个新公司,对美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0分) B. 否

哈佛大学的创业教育开始于1949年。 (10分) B. 否

高校开设创业课程,目的是帮助学生像企业家一样思考。 (10分) A. 是

“工业4.0”则是德国政府在2013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的主张。 (10分) A. 是

从哪些方面认识大众创业(三)
考试大众创业与转型机遇-全面认识大众创业

考试:大众创业与转型机遇-全面认识大众创业

 试卷年份:2015年

 题量:10题 答题时间:分钟 总分:100分 合格线:60分

1 【单选 】 1997年,举办“创业计划大赛”的学院是( )

 

 A. 清华大学 B. 北京大学 C. 斯坦福大学 D. 哈佛大学

 A B C D 正确答案: A

2

【单选 】 斯坦福大学的创业教育开始于( )

 A. 1950年 B. 1947年 C. 1945年

 D. 1949年

 A B C D 正确答案: D

3

【单选 】 创业教育的先驱者是( )

 A. 美国 B. 英国 C. 中国 D. 法国

 A B C D 正确答案: A

4

【多选 】 理工科院校都有以下三大资源优势( )

 A. 科技研究基础好

 B. 有产学研的传统 C. 与地区经济发展联系密切 D. 教师资源雄厚【从哪些方面认识大众创业】

 B C D 正确答案: A B C

5

【多选 】 创业课程体系的三大模块包括( )

 A. 大类课程 B. 小类课程 C. 专业课程 D. 活动课程

 B C D 正确答案: A C D

6

【多选 】 2011年3月,微创业是由( )以提案的形式提出的

 A. 陈天桥 B. 罗永浩 C. 厉以宁 D. 马云【从哪些方面认识大众创业】

【从哪些方面认识大众创业】

 A B C D 正确答案: A C

7

【 判断 】 1997年开始,由团中央、教育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每两年举办一次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 )

 A. 正确 B. 错误

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错误

8

【 判断 】 高校开设创业课程,目的是帮助学生像企业家一样思考( )

 A. 正确

 B. 错误

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正确

9

【 判断 】 纽约大学的毕业生和教师平均每年创建150 个新公司,对美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 A. 正确 B. 错误

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错误 10

【 判断 】 “工业4.0”则是德国政府在2013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的主张( ) 

 A. 正确 B. 错误

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正确

从哪些方面认识大众创业(四)
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几点认识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江苏经济创新发展密切相关,因为江苏早就提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矢志建成创新型省份。而要建成创新型省份,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当前,从全国的角度来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那么这个态势是怎样形成的?有些什么特点?怎样培养新生代的创业者和企业家人才?怎样实现传统企业的转型发展,真正把“双创”落到实处?这些问题都需要明确做出回答。

  一、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基本认识
  现在我们整个经济两极分化很明显:一方面,传统经济产能过剩相当严重,特别是传统经济增长速度下行的压力非常大;另一方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火如荼,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特别是一些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力量。有些地区包括深圳、杭州等地,变化很深刻,特别是深圳,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500万农民工去打工,现在完全变了,不是500万农民工去打工,而是500万创客去创业。深圳现在不讲GDP,也不讲财政,但现在财政多得用不了。特别是2015年,深圳有好多社区到第四季度以后,让大家不要再交税了,因为如果交得太多,基数大了,2016年的压力就大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是通过创业创新,整个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势头相当好。我们周边的杭州也很好,杭州有一个小镇,创客就有2万多个,有1000多家创投。
  从这个趋势来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确实已经变成了一个新亮点,也是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实际上,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整个创新体系的基础架构已经开始构筑,发展前景相当好,标志着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已经开始成长。一方面,老的传统经济增长下行势头没有转变,另一方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力量已经开始构筑创新体系的基础结构,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二、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特点
  我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整个创业创新大体上经历了四个大的高潮:第一次高潮形成了“84派”。1984年创业的那个高潮,主要是两种人构成,一种是个体户,当时没有工作;第二种是农民搞乡镇企业,特别是苏南,通过搞乡镇企业,开始农村的工业化进程。1984年的这一次大创业,在全国也好,江苏也好,推动了经济大发展。第二次高潮形成了“92派”。邓小平同志南方讲话,引发了新的高潮,主要是体制内的人下海创业,像柳传志、任正非这些人,当时都是体制内的走出来创业,发展民营经济,使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第三次高潮是中国招生考试网创业,马云、马化腾、张朝阳等互联网创业,这个创业很成功。从整个国际来看,互联网大公司目前总共10家左右,我们国家占了4~5家,这一次互联网大创业,应该说是很现实的。第四次高潮是2015年。这一次大的创业高潮,其特点就是新生代的大创业,包括科技人员、大学生、海归人士,还包括很多农民工回乡创业。这一次创业的人数特别多,规模特别大,现在各方面的生力军混合在一起。这次创业高潮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特别是互联网经济。
  以上四次大的创业高潮,“2015派”是规模最大的,发展势头也比较理想。这一次大创业,主体不是企业里面的科技人员,而是创客,跟过去不一样。创客,跟企业里面的科技人员是两个不同概念,科技人员创业往往都是组织安排的,最多是责任感比较强,而创客的创业不一样,他是内在的需求,他自己要“创”,这种激情、这种动力,跟过去是不一样的。
  因此,现在创客创业有三个特点:第一是专业化。互联网方面比较多一点,但也不光是互联网,还有生物医药、环保绿色发展、生态高度专业化,而且现在很多项目科技含量比较高。第二是国际化。现在深圳的孵化器都是国际化的,跟美国硅谷、欧洲一些国家的孵化器联系起来,很多都是跟国际上联合建成的,是一个国际的价值链,一个国际的供应链,有国际元素。第三是社会化。过去创业都是个体行为,现在是社会化体系,不光是由文化来支撑,更重要的是有各方面的资源,所以这个创业不是孤立的,是由社会体系来支撑的。总之,现在创客创业跟过往不同,形成了专业化、国际化、社会化三大特点。
  政府现在对创业高度重视,正在构建创业的生态系统。这个很重要,创业一定要有生态系统,要有集聚效应。深圳南山区有几十万创客在那里,杭州的人气也很高,有2万多创客在创业。成千上万人在创业,就可以产生出经济效益――“我有资源你可以用,我有客户你可以用,我有经验你可以用”,很多都是资源共享的,创业导师也可以共享,所以成功率就高了。第三方的专业服务规模也就比较大了,原来第三方专业服务很分散,很难给你提供服务,现在有几万家,可以提供专业的服务。专业人员有很多条件:第一,要有创业的经验、创业的精神。第二,要有创业资源,还要有生态系统:比如要原料,原料供应商就过来了;要设备,设备商就过来了;要资金,有创投、风投;你有创业导师,我有咨询机构,如果这个产品销不掉,他有市场销售公司。现在深圳的创业配套能力相当厉害,已经超过了硅谷,硅谷创业配套能力是5~7天,到了深圳,只要1天就可以了。特别是现在有了新的做法,叫“众筹”。大家不要认为众筹就是光投钱,众筹是投资源,所有创业的东西全部都可以众筹。比如说,有一个好的想法,但是没有商业模式,那你可以在网上发布一下,发布以后有人来帮你设计商业模式;商业模式设计好了,但没有生产能力,不要紧,你再众筹一下,有人来帮你提供生产能力;如果生产能力解决了,不会销售,你再到网上发布一下,有人来帮你做销售。我在上海看了很多众筹的项目,那才厉害呢!有一个澳大利亚人,做跨境电商平台,他说要众筹门店,在中国50个城市开50个门店,每个门店大概100平方米左右。所有的货源、软件由他负责,你只要经营好就行了。仅1个多小时,他已经众筹了31家。“众筹”这个办法相当好,所以现在创业跟过去不一样,你没有钱,只要有好项目,人家都会来。比如,马云要众筹一部电影,每人100元1股,不能多,大家说反正100元也不多,100元众筹了,那么给你什么回报呢?有四大回报:第一,给你8元的红利;第二,给你5张电影票;第三,你可以来当群众演员;第四,有好的明星来给你签字。100元,有这么多好处,大家都愿意,一下子众筹了11.5万人,拿了1150万元,问题全部解决了。众筹把市场问题也解决了,为什么呢?我众筹了100元,我就去跟我的同学讲,跟我的老师讲,这个电影是我参与投资拍的,你们一定要去看,11.5万人做宣传,还得了吗?众筹的概念跟过去不一样,所有的东西都社会化了,特别是有了互联网以后,很多东西都是通过网上去做的。   现在,资本市场对创业是很看好的。2015年上半年,资本市场对大众创业很热。整个资本市场,包括PE和VC,对创客很看好,有好多PE专门到腾讯的宿舍里去找创客,你要不要创业?你要创业我有钱。现在腾讯建了一个创客平台,有几千人,很多资本市场的人都去宿舍里找创客,主动跟他们交流,请他们喝咖啡,大家来讨论。这个氛围相当好,所以整个创业的生态系统已经形成,前景很好。现在上海正在搞战略新兴板,当年腾讯、百度,他们的股东原来都是国外的,当时国内哪个人来投资?没有人理他,只好让国外人来投资。上海的战略新兴板,是新兴产业的板块,但创业一定要跟资本市场对接,如果创业没有资本市场的扶持,不可能成功。江苏建设孵化器,实际上政府不应该主导。深圳孵化器都市场化了,都是民间投资建设的。政府主要买服务或制定激励政策,直接配置资源可能有问题,过去很多政府配置资源,建了好多大楼、很多孵化器,现在都空在那里。总之,我认为大众创业的特点,一是四次大的高潮,二是创客多,三是要构建创业的生态系统。
  三、传统企业怎样实现转型升级
  现在看来,有些地方创新的理念转不过来,传统的路径依赖很强。创新,不只是研发一种新产品或完成一个项目,不是这个概念,不是一种适应性创新,适应性创新解决不了问题。那么,传统企业搞创新,有没有好办法呢?根据一些较先进地区的经验,传统企业要创新,老体制内的东西不要去动,创建一个体制外的创新中心,把创新中心搞好了,来影响体制内的。
  实际上,中国的改革,都是体制外的来突破体制内的。比如,大家都知道过去国有企业改不动,但乡镇企业作为体制外的可以改,改了以后影响体制内的。科技改革也是这样,体制内改不动,就通过民营科技企业改革来影响,包括金融。金融改革,要先改革民营银行、民营金融机构、民营投资公司,通过互联网金融来影响。现在很多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体制外的这一块通过成立创新中心,引进创客,好的项目由创客来做,创客不光在企业外部,企业内部也可以,腾讯已经有几千家创客,包括社会上的,也包括企业内部的。华为做得好,海尔做得更好,海尔现在有2500个创客。什么意思呢?打一个比方,过去要想“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绿皮车跑得快,全是靠车头,但现在动车不一样了,动车都是自己带,每节动车都有电动机和发电机。所以,传统企业提供硬件,比如厂房、办公室,还有提供资金,创办创新中心,让创客去“创”,如果创成了,就投资,没有风险或风险较小。总之,是通过体制外的创新中心来影响体制内的。
  无锡有一家企业,就是这样,说要创办创新中心,结果员工有五六个参加,主动提出来不在体制内,要到体制外,自己创业,项目都是原来没有想到的,有很多在网上,都是好项目。现在中国有7亿网民,他们都是精英。外国专家做了一个判断,就是作为一个企业,企业内部的创新资源大概只占15%,外部的创新资源占85%,光靠企业内部的资源,怎么能创新呢?特别是怎样把网络的社会资源整合好,才是真正的创新资源。现在好多企业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只能到外部去解决。我有一个朋友,做服装,服装设计师五人,但设计的服装卖不掉。这个老总很苦闷,设计师不去了解市场,怎么能卖得掉呢?他问有没有办法了解市场需求?我说有办法,叫网民来帮你设计。他说行吗?我说你试试看。我后来帮他找了“猪八戒”网,发布一下他的想法,看看有没有可能性?他要做男孩的休闲装,提出了需求,网上发布后,有100多个设计方案,他看了很高兴。但是,他不知道这100多个设计方案哪个能销得好,不能100多个都去做,又烦神了。我说不要紧,可以第二次再发布,后来就进行了第二次发布,请网民来点评这100多个方案,哪几个大家喜欢,结果一点评,6个方案是最好的,大家都喜欢。后来就按这6个方案去做,消费者一点评,销售问题就解决了。因此,现在很多问题,企业自己解决不了,可以在企业外部解决,特别是可以通过网络来解决。现在企业应该是开放性的,特别是有了网络以后,应该很好地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现在社会上有两种员工,一种是要付工资的,一种是不要付工资的,你只要给他任务就可以了。我国现在“人口红利”基本没有了,但“网络红利”才刚刚开始。网络是一个大金矿,中国有7亿网民,怎么利用网络资源来搞好创新,很重要。总之,传统企业创新,可能要采取从体制外再到体制内的办法,利用社会资源,特别用创客资源来创新。
  四、怎样培育新生代的创新人才和企业家
  我认为,这一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通过“双创”把一批新生代的创业创新人才培养出来,可能是我们真正的贡献,而不是短期的项目。特别是我们寄希望于80后、90后这一代,因为这一代人具有创新精神,而且他们是“网生代”。大家对80后、90后这一代有点看法――比较“自我”,其实,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缺点,每代人也有每代人的特点,关键是把他们的特点发挥好。80后、90后这一代人,肯定要比我们过去成长得好。很多人对大学生创业有看法,认为十个有九个不行,这是不对的,我认为,大学生创业目标,不是成功而是成长。如果我们能让他成长,应该比成功更重要。因为80后、90后这一代没有吃过苦,不像我们吃了很多苦,如果通过创业才能吃苦,给他一个条件,给他一个环境,让他去吃苦,使他能够在吃苦中成长,这比成功更好。只要成长了,经过几次失败,最后都会成功的。错了不要紧,试错很重要。所谓创新,就是试错,不试错怎么创新呢?应该说,试错的代价比不试错的代价低,不试错就没有机会,试错有50%的机会,所以试错的代价,比不试错的代价低,应该给予试错机会,失败几次对人生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对于大学生创业,我在这里呼吁一下,应该抱积极的心态。我们看问题的观念要转过来,创业是一种文化,创业的文化是试错文化,宽容失败,一定要有一个好的氛围、好的土壤。一定要有一个宽容文化,宽容失败,宽容试错。只要解决土壤问题,土壤解决好了,种子总会发芽的。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80后、90后的小孩,现在怎样合理使用?我看了某公司一个材料,他们提出在公司领导人中间,80后、90后的不能少于30%,中层干部不能少于50%。这是对人才使用方式的改革。创新,最终是人的创新。没有一批有理想、有信念的人,没有这种有自信心的人,不可能创新。
  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核心问题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核心问题是价值观的转变。一定要转变价值观,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现在我的一个判断,城市跟城市的竞争,地区跟地区的竞争,企业跟企业的竞争,焦点不一样,竞争的焦点是高创新还是低创新?高创新跟低创新是有区别的。再一个,快创新与慢创新是有区别的,创新项目跟创新体系也是有区别的,光靠几个创新概念,有什么用呢?一定要有创新体系。这样,才能使创新真正得到扩张,取得实际效益。因此,我们一定要在价值观上实现根本性转变,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更加蓬蓬勃勃、扎扎实实地发展。
  (作者系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主任。本文根据录音整理而成,已经作者审阅)
  责任编辑:高 莉

从哪些方面认识大众创业(五)
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摘 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是实现中高速发展不减势的“双引擎”之一。必须消除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认识误区,统筹各部门营造支持创业创新的良好环境,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完善各项体制机制,为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保驾护航。

  关键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府
  中图分类号:F0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7-0003-03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 [1]因此,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是当前我国经济新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途径。
  一、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性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2]可见,创业创新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永远不能放松的一项工作,也是中国经济能否转型升级的关键。
  (一)激发市场需求需要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目前,国际国内经济情况不容乐观,世界经济发展放缓,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国际国内市场需求有待进一步开发。因此,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来推动经济的转型发展成为了必然的选择。一方面,随着国际市场需求需要的加大,以往产品的质量、技术含量和使用效能已完全不能满足国际市场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来改变我们产品的质量、技术含量,从而增加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另一方面,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也要求我们必须创造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服务,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需要,这要求我们必须走集约发展、高科技含量发展、高附加值发展的道路。
  (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需要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目的就是要推动经济的良性发展、激活市场需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就需要大众创新创业去增加市场动力、活力和竞争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具体来说,大众创新创业是保持经济“中高速”的新动力,因为大众创新创业不仅能够帮助创业者制造出满足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的高质量产品,而且还能引导创业者不断加大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投资力度。同时,大众创新创业还以互联网、智能制造为依托,激发市场活力,培育新的初创企业,改变传统的融资模式,优化封闭的资源配置方式,让智力资源、产业资源、社会资源更加自由流动。
  (三)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需要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一经提出就被广大人民群众认同和期待,并在全社会形成广泛共识,这是因为大众创新创业促进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一是大众创新创业满足人的最高需求,让自由发展的精神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让每个有思想、有创造的人都拥有积极的精神和良好的状态;二是大众创新创业将打破传统的体制机制障碍,让每个人都有成功出彩的机会,让每个努力的人都拥有自主创业的空间;三是大众创新创业将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体现政府的服务职能,让各行各业的从业者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之风,让政府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从根本上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消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认识误区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新时期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十分重要的手段,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参与和支持,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创新创业氛围越来越浓的情况下,也出现了一些不太和谐的声音。
  (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不是要求每个人都去创新创业
  中央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不是要每一个人都去创业创新,而是鼓励大家去闯一闯、试一试,能创就创,不能创也可以从事其他方面的就业工作。因为在当今条件,确实不是每个人都具备创业创新条件的。但是从客观实际来看,我国是人口大国,就业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道难题,如果就业问题解决不好,不仅会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压力,也会给社会稳定带来极大的风险,而创业创新本身也是一种拓宽就业渠道的有效途径,如果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创业创新中来,积极主动地去创业创新,尽管可能会出现多数不成功的现象,但是成功的概率也会越来越高,新成长的企业越来越多,就业的人数也会越来越多,我国经济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好。因此,大众创新创业虽然不是要求每个人都去创新创业,但也要求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创新创业的意识,一旦拥有创新创业的机会或者条件,要毫不犹豫的投入到创新创业的大潮中,为我国经济的进一步转型升级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不只是少数专业人士的任务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社会上也出现了这样的观点,认为创新创业存在一定的成本和风险,一旦创业失败就需要承担应有的风险,往往会造成社会动荡,不宜在全社会广泛号召动员,为安全起见,创新创业应是少数专业人士的事。而实际上,这种观点在理论上是经不起推敲的,在实践中也已被证明是错误的。因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经济体而言,如果只有少数市场主体参与,很难满足全国统一市场的需要。因此,只有万众一心,不断培育“双创”人才,激发众人的奇思妙想,让“双创”成为众人之事,而非少数专业人士的任务,才能在最大范围内推动人、财、物等各种市场要素自由流动,才能倒逼不合理的体制机制实现改革突破,最终提升整个经济的运行效率。
  (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
  马克思恩格斯早就提出,“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3]毛泽东同志也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4]因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也不是要在社会上刮一阵风,而是人的创造性社会实践过程。具体来说,就是要通过各种新兴技术和一系列政策制度安排,让普通人也有更多的创新创业机会,让创新创业从“小众”走向“大众”,让创新创业的理念深入民心,在全社会形成大众创新创业的新浪潮,打造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引擎。   三、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途径
  新时期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要统筹各部门营造支持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完善各项体制机制,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有效的政策保障。
  (一)全社会共同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形成发展共识和合力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要鼓励大众创业者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创造新需求,培育新市场、打造新业态,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这就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各部门持续发力,形成发展共识和合力,共同营造全社会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一是政府要转变职能,简政放权,除了积极营造向上的创新文化,宣传先进典型和创业事迹外,还应让市场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在各地区之间建立联系机制,让先进企业传授自己的工作方法与经验,让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创业资源在地区间自由流动,甚至在每年考核中也要把创新创业环境作为一项重要政绩考核指标,对创新创业环境予以评估,切实发挥政府职责,踏踏实实为百姓做事。二是企业要集聚整合创新创业资源和政策,大力发展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机构。企业要有敏感的触觉,善于利用国家和社会已有的创新创业资源,努力把已有设施条件用好,最大限度地整合利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等资源,同时,还要敏锐地抓住国家及地方的有关创新创业的相关扶持政策,把优势资源用到极致,让每个创业者都能“用其智、得其利、创其富”。三是高校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改变以往传统的就业观念,制定相关政策或提供相应设施,帮助和激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具体方法:可以通过成立创业沙龙、创业大赛、创业训练营等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创新创业活动,帮助大学生找到创业项目,掌握创业技巧,实现创业梦想。四是科研院所要努力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加强分类指导,盘活存量资源,善于利用传统的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机构,努力把现有资源转化为实物,不断满足创新创业新需求。
  (二)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
  信息化是当今时代的突出特点,任何国家和地区如果离开信息化,都将会被全世界所遗弃。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互联网也深入千家万户,不断地改变着我们日常的生产和生活。在“互联网+”时代要想更好地发展经济、改变我们的生活,各行各业就要主动、广泛、深度地与互联网结合,在“互联网+”发展中创造更多更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正如李克强总理说:“制订‘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5]因此,我们需要持续以“互联网+”为驱动,鼓励产业创新、促进跨界融合、惠及社会民生,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与转型升级。在企业信息化方面,要深入挖掘互联网价值,高效利用互联网平台资源,让更多的中小微企业获得先进经验和创业创新发展空间,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在政府治理方面,也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大力发展“互联网+公共服务”模式,利用新媒体、社交网络等互联网平台,建立“智慧城市”的管理和服务体系,让更多的企业享受到“互联网+”的福利,在市场中公平自由地竞争和发展,从而营造出公平正义的社会风气,不断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
  (三)完善体制机制,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政策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市场要活、创新要实、政策要宽,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政策制度环境。”因此,政府部门要完善各种体制机制,积极发挥作用,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政策支持。一是要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为市场主体松绑加力,把该放的放到位,把该给的给充分,把该管的管起来,健全制度、完善服务、优化管理,落实相关鼓励政策,给创新创业者送去实实在在的“红包”。二是完善普惠性税收政策,加快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政府对初创企业的扶持方式要从选拔式、分配式支持向普惠式、引领式转变,发挥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的杠杆作用,用政府对创新创业的“小投入”吸引来社会资本的“大投入”,形成市场化的创新资源配置格局和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秩序。三是加强舆论宣传和政策落实情况督查。大力宣传创业创新相关政策、典型案例和经验、优秀创业者、创新人才和团队,努力营造勇于探索、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和社会氛围。同时,组织开展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建立和完善政策执行评估体系和通报制度,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

从哪些方面认识大众创业(六)
激发社会活力 推动大众创业

  大众创业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创业经济是聚千家力、启千家智、生千家财的富民经济。2011年以来,孟津县连续四年在全县深入开展全民创业活动,初步探索出以全民创业带动群众致富增收、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内涵式发展之路。

  一、决策背景
  2011年初,孟津县委、县政府在对2010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时,发现城乡居民收入和人均消费品支出总量比较小、增速比较低,在全市处于比较落后的位次。2010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91元,低于全市12069元、全省15930元、全国19109元的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5166元,低于全市5680元、全省5524元、全国5919元的平均水平。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群众创业就业水平不高,当时全县市场主体仅有8344个,吸纳就业35301人,而外出务工达10万多人,群众增收主要靠外出打工获取现金收入,在本地创业和就业明显不足。县委、县政府研究认为,如果不拓宽城乡居民的增收渠道,不改变城乡居民收入偏低的状况,不采取超常规的措施推动全民创业,孟津的群众将难以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和认识,县委、县政府决定把全民创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将其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以“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企业创伟业”为主题,在全县持续开展全民创业活动。
  二、工作机制
  为推动全民创业活动的深入扎实开展,孟津县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选择有效载体、扎实开展工作,使全民创业工作有力有效地展开和推进。一是党委政府主导。县委、县政府树立“抓全民创业就是抓转型、抓发展,就是抓就业、抓增收,就是抓民生、抓和谐”的理念,成立了由县长担任组长的全民创业领导小组,连续四年将其列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十大行动计划”当中,每年制订目标任务、实施方案、督促推进和考核奖惩措施,为全民创业活动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领导保障。二是群众积极参与。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短信平台等媒体进行宣传发动的同时,每年都组织全民创业大赛,评选一批创业标兵和创业带头人,组织他们到全县10个镇进行巡回报告,使广大群众学有榜样、干有标兵,用身边人、身边事激发全民创业的内生动力。通过一系列的宣传发动,使全民创业成为全县上下的“热词”,创业标兵成为百姓心中的“明星”,影响和带动了一大批群众踊跃投入到全民创业的热潮当中。三是工作推动有力。孟津县将全民创业纳入全县重点工作考评内容,县镇两级组建专门工作机构,建立了月例会、季排名、年终考核奖惩等推进机制,每季度召开一次全民创业新闻发布会、一次全民创业调度会,定期组织县直单位和各镇进行现场观摩、评比和打分,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对各镇落实全民创业进展情况开展经常性的工作督查,通过强有力的工作措施,增强了各级各部门推进全民创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四是部门服务到位。为支持和服务全民创业活动,县委、县政府动员全县26个职能部门为全民创业开绿灯、搞服务,从准入、税收、土地、融资、激励、环境等方面制定灵活有效的政策,不断优化全民创业的外部环境。如工商局开辟“绿色通道”,将全民创业营业执照办理时间由五天缩短到半天,县国税局、地税局对全民创业中的小规模、未达到起征点的纳税人,实行减免税收等等。
  三、政策措施
  为推动全民创业活动开展,孟津县在政策层面进行了如下的指导和扶持。一是创业政策。按照“村村有产业、家家有项目、人人有事干、户户有收入”的目标和“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企业创伟业”的主题,积极倡导群众开展“四宜五进一电”活动。“四宜”即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五进”即开展进城、进厂、进店、进棚、进园创业;“一电”即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二是资金扶持政策。在信贷扶持方面,动员县金融机构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为创业主体量身定制了多元化金融产品,一次授信、多次使用。在发放小额担保贷款方面,针对失地农民、下岗职工、高校毕业生等符合扶持条件的创业群体,给予每人10万元的无息贷款扶持;合伙经营企业额度提高到50万元,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提高到200万元。四年来,全县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0.5亿元,投放各类创业贷款61亿元,解决了全民创业的资金难题。三是技能培训政策。大力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充分整合县人社、农业、工信、商务、扶贫等部门培训资源,连年免费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四年来共培训各类人员73852人次。聘请名家名师定期开展SIYB(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创业培训,并适时进行网上模拟创业辅导。同时,在全县筛选65家小微企业,开展“全方位、点对点、个性化”创业典型培育工作,解决群众创业缺技术、成功难的问题。四是审批服务政策。在政策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全面降低创业的门槛,对创业主体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证照免收工本费,认真落实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全县26家职能委局、10个镇有针对性地出台全民创业优惠政策,推行行政审批电话预约制、检查审批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承诺跟踪兑现制等“一条龙”服务,初步建立起了便捷高效的全民创业服务体系。
  四、主要成效
  孟津县全民创业活动开展四年来,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工作成效。从市场主体数量看,到2014年底,全县新增个体工商户7185户,较2010年增长86%;新增从业人员40768人,较2010年增长115%;新增民营企业2157家,较2010年增长238%;新增种植、养殖专业户13281个,较2010年增长132%;四年来新增家庭农场达53家,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20个,市场主体数量有了显著提高,不仅催生了一批“小老板”,还带动了一大批群众创业就业。从城乡居民收入看,到2014年底,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21861元,较2010年增长148%;农民人均年纯收入提高到9482元,较2010年增长83%;四年来居民存款增加40.83亿元,较2010年增长9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加7482元,较2010年增长85%,群众手里的钱增多了。从产业结构调整看,随着创业领域的不断拓宽,创业品牌也不断涌现,极大地促进了全县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在农业方面,会盟镇、平乐镇的孟津梨,送庄镇的大棚果蔬种植,麻屯镇和常袋镇的红提、大粒樱桃等特色水果,横水镇及小浪底镇的薄皮核桃、软籽石榴产业,白鹤镇的生猪养殖,会盟镇的万亩鱼塘等等,每个乡镇都形成了特色品牌。在工业方面,依托华阳、空港集聚区和新城科技园,新上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小微企业,涵盖了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军工产品、精密化工等行业。在新兴业态方面,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也开始起步,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五、有益启示
  大众创业是活力之源、富民之路,是加快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建设中广大干部群众应有的责任担当。孟津县全民创业的探索实践,为全省大众创业工作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是推动大众创业要把握大势。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成为加速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动力之一。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发展的新动力。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创新驱动,通过深化改革,释放社会活力,激发全民创业。推动大众创业,是大势所趋、形势所迫,必须抢抓机遇、顺势而为。
  二是推动大众创业要顺应民心。当前,广大人民群众致富增收的愿望十分强烈,对2020年过上全面小康生活充满了期待。推动大众创业,有效解决了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致富无门路、小康步伐慢的现实困难,是实现十八大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途径。我们只要顺应广大人民的新期待,引导群众实现这种创业欲望,就能形成大众创业的强大动力。
  三是推动大众创业要勇于担当。各级党委政府要牢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切实把促进大众创业工作作为发展工程、富民工程、民心工程来认识,因势利导,积极推动;各级党员干部要增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意识,真正把推动大众创业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勇于承担起推动大众创业、推动群众致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历史责任和担当。
  四是推动大众创业要善做善成。推动大众创业,要善于发动群众,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充分激发广大群众的创业热情;要善于攻坚克难,切实破解影响大众创业最关键的资金支持、技能培训等瓶颈,促使创业成功;要善于培育龙头,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和引领作用;要善于创优环境,充分发挥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为大众创业提供更多的阳光和雨露。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295645/

推荐访问:哪些方面认识大众创业 从哪方面认识大众创业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