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筋小麦,土质

来源:百科 时间:2016-08-22 10:37:22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百科】

强筋小麦,土质(一)
河南省优质强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河南省优质强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 从培肥地力、一播全苗、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河南省优质强劲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麦农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优质强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河南安阳

中图分类号 S512.1.0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02-0130-02

优质强筋小麦栽培的主攻目标是保持和提高所用品种的品质遗传特性,不能因栽培措施不当而降低该品种的烘烤品质指标。搞好优质强筋小麦栽培必须把优质放在首位,以品质为核心,通过合理栽培,从而获得高产高效。【强筋小麦,土质】

优质强筋小麦适宜区以河南省以北中部冬麦区为主,大致在北纬38°~40°。该地区常年降水500~600mm,其中小麦生育期间降水150~200mm,抽穗至成熟期降水50mm左右,尤其是小麦生育后期干旱少雨,有利于籽粒蛋白质积累和强筋力面筋的形成。

【强筋小麦,土质】 【强筋小麦,土质】

1培肥地力

1.1加深耕层,精细整地

实现小麦优质高产,依赖于强大的根系,这就要求加深耕层,为根的生长创造深厚疏松的耕层。深耕可以增产,要求深度25cm为好,深耕应根据原有的基础,逐渐加深耕层,深耕必须配合细耙、多耙,注意防旱保墒,尤其在土壤偏黏的地块,更要掌握好宜耕期,借以粉碎坷垃,踏实土壤,清除根茬,保住底墒,使土表平整,利于播种,达到早、深、净、细、实、平的要求。

由于较高的土壤肥力有利于改善强筋小麦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所以进行优质高产栽培,必须以较高的土壤肥力和良好的水肥条件为基础。应培养土壤肥力,达到耕层有机质1.0%以上,全氮0.09%以上,碱解氮70mg/kg以上,速效磷20mg/kg以上,速效钾90mg/kg,有效硫16mg/kg以上。在这种地力条件下,经配方施肥,良种良法配套,可达到优质高产。【强筋小麦,土质】

1.2增加有机肥投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强筋小麦,土质】

【强筋小麦,土质】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反映土壤肥力水平的综合指标。培肥地力的中心环节就是

强筋小麦,土质(二)
强筋小麦

强筋小麦,土质(三)
强筋小麦简介

中国农业大学近年育成强筋小麦品种简介

农大3494

由组合“农大3251/中优9507”于2006年育成,2011年通过北京市新品种审定。冬性,中熟,比对照京411晚熟2天。幼苗半匍匐,长势健壮,苗色深绿。分蘖力、成穗率中等。株高85cm左右。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长圆形,半角质,千粒重42g左右。品质较好。2010年国家谷物品质监督检验中心测定,容重806g/L,蛋白质(干基)15.85%,湿面筋(14%湿基)31.2%,沉降值45.6mL,吸水率55.4%,稳定时间7.8min,拉伸面积112cm2,延伸性160mm,最大抗延阻力519E.U。

农大3615

由组合“临汾3118/农大3134”于2008年育成,2012年通过北京市新品种审定。冬性,成熟期比对照京冬8号晚熟1天。幼苗半匍匐,分蘖力、成穗率中等。节水区试中株高72.1cm。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短圆形,角质,千粒重40.9g。丰产、稳产性较好,2010、2011两年区试平均亩产307.1公斤,比对照京冬8号增产4.6%,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00.1公斤,比对照京冬8号增产8.2%。品质较好,2011年国家谷物品质监督检验中心测定,容重804.7g/L,蛋白质(干基)17.04%,湿面筋(14%湿基)38.9%,沉降值56mL,吸水率63.6%,形成时间5.2min,稳定时间7.3min,拉伸面积96cm2,延伸性189mm,最大抗延阻力369E.U。

农大5363

由组合“农大195/98-270”于2008年育成,2013年通过北京市新品种审定。冬性,成熟期比对照京冬8号晚1天左右。幼苗半匍匐,分蘖力、成穗率中等。节水区试中株高72.4cm。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短圆形,角质,区试两年平均千粒重40.4g。2011、2012两年区试平均亩产287.29公斤,比对照京冬8号增产4.6%。抗病性好,经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接种鉴定,两年均条锈免疫、高抗叶锈、感白粉。品质较好,2012年国家谷物品质监督检验中心测定,容重800g/L,硬度指数62,降落数384s,蛋白质(干基)18.72%,湿面筋(14%湿基)42.5%,沉降指数44mL,吸水率61.6%,形成时间5.2min,稳定时间9.0min,拉伸面积78cm2,延伸性176mm,最大抗延阻力318E.U。

农大3753

特征特性:中国农业大学小麦遗传育种研究室由组合“京冬8号/黑小麦76”经系谱法于2003年育成,2006年通过北京市新品种审定。冬性,中熟,成熟期比京411晚2天左右。幼苗半匍匐,苗色深绿,长势健壮。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株高85cm左右,株型紧凑,期叶上冲,株型好,茎秆强度高,抗倒性好。穗长方型,长芒、白壳、紫粒,穗密粒多。籽粒短圆形,角质,千粒重40g左右。抗寒性强。熟相落黄好,籽粒饱满,商品性好。

品质状况: 2003、2004连续2年在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中心测定了全麦粉的Fe、Zn、Se、Ca等微量元素含量,证明该品种是一富硒品种,2年硒含量分别为87.89ug/kg和52.36ug/kg,分别比对照京411提高69.83%和64.68%,同时,Zn、Fe含量也平均提高了22.55%和10%。

2004、2005年在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中心对其加工品质性状进行了系统测定,发现该品种属强筋优质品种。2004指标为:容重829g/L,沉降值42.4mL,湿面筋28.0%,吸水率60.4%,形成时间10.5min,稳定时间14.6min。2005年指标为:吸水率57.%,形成时间8.5min,稳定时间15.1min。同年,本校品质分析中,最大拉伸阻力820BU。

产量表现:2003年本校产比中亩产408.3公斤,比对照京411增产5.6%;2004、2005两年北京特用小麦区试中,平均亩产409.1公斤,与对照京9428产量持平;2005年本校生产试验中亩产428.6公斤,比对照京9428增产6.78%。

强筋小麦,土质(四)
强筋小麦种植技术要点

  河南省新乡市气候条件特别适宜强筋小麦生长,新乡已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市和优质专用小麦种子繁育基地市。

  一、精细整地,施足底肥
  选择地势平坦、易灌易排、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远离污染源的农田。在前茬作物玉米收获后,及早粉碎秸秆,耕翻入土。测土配方施底肥,高产田亩施有机肥3~5立方米、氮肥(纯N)8~10千克、磷肥(P2O5)7~9千克、钾肥(K2O)5~8千克、锌肥(ZnSO4)2千克。有机肥犁前撒施,氮肥撒犁沟深施,磷肥撒垡头、分层底施,锌肥与有机肥混匀或拌细土撒施。耕深达到25~27厘米,耕后机耙两遍,除净根茬,达到上虚下实,地表平整。根据播种机播幅宽度,整畦待播。麦畦适宜长度30~50米,宽度2~3米。
  二、品种选择,适期播种
  品种应经过国家、河南省审定通过或引种批准,品质指标达到国家强筋小麦标准,并兼顾高产、抗逆性强等优良性状。中早茬以郑麦366、西农979、藁优2018等半冬性品种为主;晚茬以郑麦9023等弱春性品种为主。半冬性品种10月5日~10月18日播种,弱春性品种10月15日~10月25日播种。在适宜播期范围内,早茬、分蘖力强的品种每亩播量7~8千克;中晚茬、分蘖力弱的品种每亩播量9~10千克。
  三、田间管理
  (一)前期管理(10月上中旬~次年2月上中旬)
  1.中耕。在11月中下旬进行浅中耕,破除板结,提高地温,消灭杂草。
  2.冬灌追肥。当日平均气温下降到3℃~5℃时,对0~20厘米土壤含水量低于20%的麦田进行冬灌。禁止大水漫灌,每亩灌水量30~40立方米。底肥不足、麦苗发黄的田块,结合冬灌,每亩补施纯氮4~6千克。
  (二)中期管理(2月上中旬~4月下旬)
  1.中耕。早春浅中耕,松土保墒,提高地温,消灭杂草。
  2.灌溉追肥。拔节末期进行灌溉,每亩沟施或穴施氮肥5~7千克。
  3.预防倒伏和霜冻。对旺长麦田,在起身期每亩使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30~50克加水50千克均匀喷雾;或深锄7~10厘米断根控长。拔节以后若遇突然的寒流天气,在寒流前立即浇水,预防霜冻。
  (三)后期管理(4月下旬~5月底)
  1.灌溉。后期干旱时,应在小麦扬花后10~13天,用小水浇灌;不浇麦黄水,有利于提高籽粒品质。
  2.叶面喷肥。灌浆期结合病虫防治,每亩用尿素0.5~1千克或磷酸二氢钾0.2千克加水50千克进行叶面喷洒,预防干热风和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
  (四)病虫草害防治
  1.全蚀病、根腐病。用3%敌委丹悬浮种衣剂50毫升加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20毫升加水100~125毫升,或选用12.5%全蚀净悬浮剂20毫升加水500毫升,拌种10千克,闷种2~3小时后播种。
  2.纹枯病。返青、拔节期,当病株率达10%~15%时,每亩用5%井冈霉素水剂100~150毫升加水50千克喷雾。
  3.白粉病。孕穗期至抽穗期,病株率达20%时施药,每亩用20%三唑酮乳油50毫升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克,加水50千克喷雾。
  4.蚜虫。每亩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6~8克加水50千克喷雾。当百穗蚜量达500头时,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40~70克,或3%啶虫脒乳油40~50毫升加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25毫升加水50千克喷雾。
  5.麦蜘蛛。每亩用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50~70克,加水50千克喷雾。
  6.杂草。分蘖期和返青期是防治杂草的关键时期,每亩麦田用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20克或二甲四氯水剂150~200毫升,兑水50千克喷雾防治猪殃殃、播娘蒿等双子叶杂草;用36%禾草灵乳油130~180毫升,或用精恶唑禾草灵乳油40毫升,兑水50千克喷雾防治野燕麦、看麦娘等单子叶杂草;用甲基二磺隆20~40毫升或甲基二磺隆加甲基碘磺隆20~25毫升,兑水50千克喷雾防治节节麦、碱茅、硬草等。
  四、收获贮藏
  蜡熟期及时收获。联合收割机收获时,按品种连续作业;换品种时清净机器,防止机械混杂。收获后分品种晾晒,待晾干后去净杂质,强筋小麦与普通小麦要分仓贮藏。
  (河南省新乡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张 庆)

强筋小麦,土质(五)
优质强筋小麦淮麦30 特征特性及机条播高产调优栽培技术

  [摘 要] 重点介绍了优质强筋小麦淮麦30的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并提出该品种相配套的机条播高产调优栽培技术,以选择药剂拌种,秸秆旋耕还田、适期适量机播种,培育壮苗越冬、合理肥水运筹、优质高产栽培、针对不同草害,适期开展化除、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病治虫害、及时进行收获,确保颗粒归仓等为主要内容的机条播高产调优栽培技术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优质强筋 淮麦30 特征特性 机条播 调优栽培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1-0216-02
  淮麦30系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用郑麦9023 / 淮86175 (黔丰1号/78-4101//石81-424) 采用轮回选择法于2006年选育而成的弱春性中早熟小麦新品种,2010年9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0~2012年该品种在江苏淮北及沿淮麦区多点生产示范种植表明,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多抗、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等特性,是适合于在淮北麦区晚播及沿淮麦区大面积推广的高产稳产优质强筋小麦品种。
  一、产量表现
  2007~2009年度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509.4kg/667m2,较对照偃展4110增产3.71%,2008~2009年分别较对照偃展4110、淮麦20增产6.4%、3.1%。2009~2010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13.8kg/667m2,较对照郑麦9023增产8.6%,较对照淮麦20增产4.5%。洪泽县自2009年引进试验该品种,参加了由洪泽县农业委员会组织的小麦新品种评比试验,2009~2011连续两个年度,平均产量539.3kg/667m2,位居参加试验的9个小麦新品种之首,比对照西农9718增产5.6%,比郑麦9023增产8.7%;2011~2013年连续两年在全县各乡镇布点示范种植,经多点测产,两年平均产量达473.6 Kg/667m2; 2013年度全县推广种植面积达3000hm2,平均产量达494.8Kg/667m2,其突出的综合性状表现,必将取代现有主体品种郑麦9023,成为该县的主推小麦品种。
  二、特征特性
  淮麦30属弱春性中早熟小麦品种,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叶宽直立,生长健壮,抗寒性较好,分蘖力中等,成穗数较多。株型紧凑,穗层整齐,熟相好。茎秆弹性好,抗倒性较强。纺锤穗型,穗中等大小,结实性一般。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硬质、饱满度较好,千粒重高。区试平均结果:全生育期217.7天,较对照偃展4110略早;株高81.3厘米,每亩有效穗数40.5万穗,每穗29.1粒,千粒重48.3克。接种鉴定结果:中抗赤霉病,中感纹枯病,感白粉病,抗黄花叶病,中抗穗发芽,耐渍性强,耐肥抗倒,综合抗性好,适应范围广。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2007~2009年度两年平均结果:容重822g/l,粗蛋白含量12.9%,角质率超过90%,湿面筋含量24.4%,沉降值52.4ml,吸水率63.6%,稳定时间3.4min,品质指标达到国家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标准,特别是面筋强度较高,具有较高的制粉附加值。
  三、机条播高产调优栽培技术
  1.选择药剂拌种,秸秆旋耕还田 播种前选晴好天气晒种2~3d,增加种子的通透性,提高种子发芽率,杀死种子表面的病菌和虫卵,预防小麦散黑穗病、纹枯病等病害,选用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10ml,加300ml水拌种或包衣20-25kg小麦种子;预防小麦全蚀病,选用12.5%硅噻菌胺20~30ml加水0.5~0.75kg,拌麦种10kg左右,拌种后堆闷6~12小时,晾干后播种;防治地下害虫,选用50%辛硫磷20ml,兑水2kg,拌麦种15kg,拌后堆闷3-5小时播种。用带有切碎均抛装置的收割机收割水稻,留茬高度�Q15cm,水稻秸秆直接粉碎抛撒在田间,采用85马力以上拖拉机用反旋灭茬机旋耕还田作业,耕作深度≥12 cm,覆盖率≥80%,要做到秸秆与土壤充分融合,达到耕层深、软、细、平,上虚下实的标准,精细整地可促进小麦齐苗、壮苗,保证麦苗安全越冬。
  2.适期适量机播种,培育壮苗越冬 (1)适期播种。适期播种可以充分利用晚秋热量资源,培育冬前壮苗,形成健壮的大分蘖和发达的根系,制造和积累较多的养分,增强抗逆力,为提高成穗数、培育壮秆大穗奠定基础。淮麦30为弱春性早熟品种,最佳适宜播期在10月25日~11月5日;大面积粳稻茬或直播稻茬口总体偏晚,播种季节偏紧,双秋工作要突出“抢”字,力争适期播种。(2)适量播种。因该品种是中穗大粒型品种,分蘖力较强,但千粒重较高,因考虑到洪泽县种植区属于粘壤土,土壤持水量较高,通透性稍差,与沙壤土同量播种则不易全苗,播种量需较中粒型品种加量5Kg/667m2,适当增加基本苗,90%发芽率的种子,适宜播种量不超过14~15Kg/667m2,亩适宜基本苗需控制在18万~20万。(3)适墒播种。播种时耕层的适宜墒情为土壤相对含水量的75%~80%。播前墒情不足,要提早于前茬造墒或播后及时窨灌齐苗水,保证一次全苗。多雨湿度大的年份,在水稻收获前10天左右及时开沟排除田间积水,尽可能为适墒播种创造条件。(4)机械条(匀)播。采用机条播或机械均匀摆播与撒播,可以有效控制播种量,提高作业效率,提高出苗均匀度,解决大面积生产中存在的播种粗放、播种量偏大、均匀度不高等突出问题。墒情适宜的,可采用2BG―6A型等免耕条播机,一次作业完成灭茬、浅旋、开槽、播种、覆土、镇压等工序。适期早播的高产田块,还应采用扩行条播,改常规每幅6行改为5行;同时,根据土壤墒情调节好播种深度,墒情适宜时控制在2~3厘米,土壤偏旱时调节为3~5厘米。对于土壤含水量较高、机条播作业时易出现堵塞排种管、缺苗断垄的田块,宜采用机械均匀撒播。可对免耕条播机进行简易改进,即:拆除免耕条播机的部分或全部旋切刀,拆除播种开沟(槽)器和排种管,在播种箱下方增加一倾斜的前置式挡板,种子经挡板均匀摆播于地表,先播种后灭茬浅旋盖籽,改条播为均匀撒播,实现免(少)耕机械均匀撒播。开好田间一套沟,确保三沟(畦沟、腰沟、田头沟)配套,沟沟相通,防止旱涝灾害。   3.精确定量施肥,优质高产栽培 根据小麦目标产量和植株不同时期所需的营养元素量及土壤的营养元素供应量,计算所施的肥料类型和数量。同时结合不同生长期植株的生长状况和气候状况进行施肥调节。肥料的施用与灌溉相结合,以改善根系生长量和活力,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生产率。根据近几年对淮麦30的试验、示范和高产优质栽培的实践,该品种耐肥抗倒,适宜在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每667m2 500Kg以上的产量,需纯N18~20Kg、P2O5 10~12Kg 、K2O10~12Kg,基肥:一般亩施45%复合肥35~40Kg,尿素7~8Kg。壮分蘖肥:于越冬期施用,亩施尿素4~5Kg,促平衡。拔节孕穗肥:在倒3叶期(叶龄余数2.5~2.8),即基部第一节间接近定长、高峰苗下降、叶色褪淡时施用,亩施45%复合肥25~30Kg,尿素7~8Kg。依据该品种各时期需肥特性及氮易吸收、磷易固定、钾易移动的特点,精确定量施肥,按照“施足底肥,杜绝冬腊肥,控制返青肥,重施拔节孕穗肥”的原则,将总纯氮量的45%作基肥、40%作拔节肥、10%作孕穗肥、5%作调节肥,氮肥后移,更有利于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改善籽粒品质,同时也有利于该品种小麦成熟期籽粒硬质化,减少或杜绝花粒麦的产生,提高小麦籽粒的商品性。
  4.针对不同草害,适期开展化除
  4.1 冬前化学除草 土壤封闭处理,可用先润加苯磺隆或单用异丙隆进行封闭处理;)苗后茎叶处理,在杂草2~4叶期可选用骠马、大能、世玛等防治禾本科杂草。冬前杂草基本齐苗后(小麦要在4~5叶期),可选用使甲合剂或金植加苯磺隆防治阔叶杂草。
  4.2 春后化学除草 参照冬前使用除草药剂,化除要在日平均气温5℃以上时进行,要抓住冷尾暖头,避免强寒流来临前,以防冷冻害。
  5.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病治虫害 病虫害防治要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策略,用粉锈宁有效成分10g/667m2于麦苗拔节孕穗期兑水适量喷雾,预防白粉病、条锈病;用60%70g/667m2多・酮可湿性粉剂预防小麦白粉病、赤霉病,遇多雨年份需增加用药量和用药次数,同时注意纹枯病的防治;加强对麦穗蚜、粘虫、麦蜘蛛等害虫的测报工作,达到防治指标,立即用药防治;及时清沟理墒,实现沟系配套,确保田间水系通畅,降低田间湿度,改善田间小气候,以利于控制病、渍害的发生。
  5.1小麦返青拔节期 早播、偏施氮肥、长势较好的麦田要注意防治小麦纹枯病,可在3月上中旬可用井冈霉素等防治;7~10d后,视病情再进行第二次用药。红蜘蛛严重发生田块要注意用快冲等防治。
  5.2小麦抽穗扬花期 主要防治小麦赤霉病、白粉病、蚜虫、灰飞虱等,首次施药时间应掌握在小麦扬花株率达5~10%时进行。始花一块防治一块,实行早扬花早防治,迟扬花迟防治。在第一次用药后隔5~7d还需再用药一次,确保防治效果。可选用多・酮、氰烯菌酯、戊唑・多菌灵等+烯啶虫胺、吡蚜酮等+叶面肥兑水喷雾。
  6.及时进行收获,确保颗粒归仓 小麦适期收获,对产量、品质、收获效率都有很大的影响。在小麦生长后期天气状况良好、植株正常生长成熟的情况下,粒重以蜡熟末期至完熟期为最高。如不及时收获,产量和品质都要下降。在正常情况下,蜡熟末期至完熟期是收获适期。由于淮麦30千粒重较一般品种高10g左右,收获后需及时晾晒,晒后水分测定值需较国标规定值低一个百分点以上,确保入库安全性,有利于保证该品种面粉加工品质。
  参考文献
  [1] 张涛,黄秀华,贾军;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淮麦24特征特性及其品质调优高产栽培技术 [J];农业科技通讯;2008年3期。
  [2] 项德荣,董升;小麦淮麦30机条播高产栽培技术 [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1年4期。
  [3] 孙瑞建,杨桂甲;小麦新品种淮麦30高产调优栽培技术 [J];种子世界;2013年10期。
  作者简介:张来运(1976-),男,本科,江苏宿迁人,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与研究工作。

强筋小麦,土质(六)
灌浆始期叶面喷肥对小麦成产因素及产量的影响

  摘要:为了探讨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高产新技术——新型植物调节剂的使用效果,选用不同叶面肥及其助剂于小麦灌浆始期进行叶面喷洒试验。结果表明,小麦灌浆速度呈多元回归;各施肥处理的成穗数、穗粒数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产量与千粒重间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以喷洒叶面肥阿尔比特+锌的处理千粒重和产量最高,对照(喷施磷酸二氢钾处理)次之,其他处理的千粒重和产量均低于对照。

  关键词: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灌浆期;叶面肥;成产因素;产量
  中图分类号:S512.1;S14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22-5434-03
  影响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产量和品质的主要栽培因素为播期、播量、施肥、浇水[1-5],但是在小麦生长发育后期的一种常发性干热风气象灾害发生时一般可使小麦减产5%~10%,严重时可达20%以上,而且影响小麦品质及出粉率[6,7]。在小麦灌浆初期喷施叶面肥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有效增加植株营养和提高抗逆性,明显减轻干热风灾害性天气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和对小麦植株的危害,增加千粒重,一般可提高产量10%~20%[8,9],还能提高子粒饱满度和品质[8-14]。通过2012年试验研究,初步筛选出增产幅度大、增产效果明显的叶面肥或植物生长调节剂,为干热风灾害性天气条件下小麦高产高效和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叶面肥、调节剂及其助剂:①阿尔比特。阿尔比特由俄罗斯科学院生物中心研发生产,是经过特殊筛选和培养的工程细菌通过生物发酵产生,其含有特殊的抗逆因子(PHB)以及全面的植物营养元素(包含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可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作物抗旱、抗涝、抗病能力,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产量。与3%~5%的尿素混用可避免尿素对植物的灼伤,同时提高对磷和钙的吸收率;与杀菌剂混用可以降低杀菌剂的用量;与除草剂和杀菌剂混用可以提高产量;与锌肥混用可增加小麦对营养的吸收,提高农作物抗旱、抗涝等能力。②碧护可湿性粉剂。碧护可湿性粉剂由德国阿格福莱农林环境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其内含天然赤霉素、吲哚乙酸、芸薹素内酯等30多种植物活性物质,组成了一个独特的“植物生长复合平衡调节系统”,解决了目前植物生长调节剂类产品功效作用单一、配合使用困难、调节作用不均衡、长势和产量不协调、使用范围和时间局限、影响作物产品品质等技术难题。通过系统诱导作用可激活植物的多重活性,使植物枝繁叶茂,根系发达,显著提高植物抗逆性(冻害、干旱、涝害、土壤板结、盐碱等)及抗病虫害能力,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是一种新型复合平衡植物生长调节剂。③安融乐(农药肥料喷雾助剂)。安融乐由南非尼勒思科882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叶面喷施时加入安融乐助剂可促进钙的移动和吸收。杨亚军等[15]、赵广才等[16]的研究表明,外源钙离子能够增强小麦的抗逆性,减轻高温强光条件下小麦的光抑制。④锌肥。锌肥(高效鳌合态EDTA)由汽巴精细化工及水处理有限公司生产。⑤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钾由焦作大学生产。
  供试小麦品种:百农矮抗58。
  1.2 试验处理
  试验共设4个处理(表1),3次重复,田间随机排列,小区面积40 m2。由于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洒效果比较稳定,增产效果比较突出,抵御干热风对小麦等作物的危害作用较好而得到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普遍认可与使用[6,12],所以本试验选用磷酸二氢钾常规用量处理作为对照。
  试验于2013年5月5日小麦灌浆始期进行喷洒处理,采用2次稀释法配制喷洒溶液(调节剂及叶面肥稀释液),每个小区喷洒溶液900 mL,折合单位面积用水量225 L/hm2。
  1.3 试验地及管理情况
  试验于2012—2013年在河南省获嘉县照镜镇前李村进行,土质为壤土。前茬作物为玉米,产量7 500 kg/hm2,2012年9月30日收获,10月8日采取旋耕整地,耕深20 cm,旋耕后用丁齿耙耙2 遍。播种时间为10月10日,机播,行距23 cm,播量150 kg/hm2,辛硫磷拌种。底施配方肥(N、P、K含量分别为23%、12%、5%的复合肥)750 kg/hm2,拔节期结合浇水追施尿素150 kg/hm2。2013年3月17日用10%苄嘧磺隆750 g/hm2对水喷雾防治麦田杂草,3月29日用50%哒螨灵150 g/hm2对水喷雾防治红蜘蛛,4月25日用50%多菌灵1 500 g/hm2+2%吡虫啉1 500 g/hm2对水喷雾防治赤霉病、麦蚜,用水量均为225 L/hm2。
  1.4 小麦生长期的气象情况
  从小麦播种到收获,总降雨量与常年持平,但苗期稍多于常年,出苗较好,由于光照减少,影响分蘖;早春气温回升慢,穗分化时间较常年偏晚,个体发育推迟10 d左右;中期降水及时,气温较高,个体发育加快;灌浆期天气干旱,气温较高,灌浆期短影响千粒重。总体上气象条件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利大于弊。
  1.5 试验调查及统计分析
  5月5日叶面喷肥后,在各个小区中选择生长一致且有代表性的样段进行观察和取样,每隔5 d每小区取50穗,烘干测其千粒重。6月3日取样调查小麦成产三因素,6月4日每小区实收10 m2计产。利用DPS 3.01统计分析软件对小麦各处理间成产三因素及实产进行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并建立小麦子粒千粒重动态变化回归方程,同时调查记载灌浆期天气情况,分析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
  2 结果与分析
  2.1 灌浆期气象资料分析
  按照14:00气温≥30 ℃、相对湿度≤30%、风速≥2 m/s作为干热风指标,根据当地气象部门观察记载资料显示5月15、17日共有2 d为干热风日,以持续2 d为干热风危害指标,则2012年小麦灌浆期没有形成干热风危害。   2.2 叶面喷肥对小麦子粒灌浆动态变化的影响
  2.3 叶面喷肥对小麦成产因素的影响
  小麦成产因素包括成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通过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成穗数、每穗粒数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分析其原因是由于本试验在灌浆始期各处理基础相同,单位面积成穗数已经定局;不同处理的千粒重之间F=22.25>F0.01=9.78,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各处理之间叶面喷施不同叶面肥(调节剂)引起质的差异。进一步对各处理间千粒重进行多重比较(LSD法),结果(表3)显示,处理3千粒重最高,与处理4(CK)差异不显著,与处理2差异显著,与处理1差异极显著。说明通过不同叶面肥(调节剂)以及混合处理,对成穗数、穗粒数无影响,对千粒重影响较大,以处理3最高,处理1最低。
  2.4 叶面喷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对小麦产量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F=9.94>F0.01=9.78,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进一步对各处理间产量进行LSD多重比较,结果(表4)表明,处理3产量最高,与处理4(CK)、处理2差异不显著,与处理1差异极显著。
  3 小结与讨论
  各处理间,以处理3即阿尔比特22.5 mL/hm2(10 000倍稀释液)+锌肥180 g/hm2喷施处理的小麦产量最高,达7 909.50 kg/hm2,其中锌肥有助于提高阿尔比特喷施后的增产效果。以处理1即碧护可湿性粉剂30 g/hm2+安融乐45 mL/hm2喷施处理产量最低,为7 026.45 kg/hm2,比处理3减产883.05 kg/hm2,减产幅度为11.16%;比处理2减产531.60 kg/hm2,减产幅度7.03%;比对照(处理4)减产716.55 kg/hm2,减产幅度为9.25%。由于2012年无干热风天气,灌浆始期喷施上述各种叶面肥对增强小麦抗逆性,减轻高温强光照条件下的光抑制作用效果没有往年明显,故增产效果较往年偏低,但再次表明选择喷洒适宜的叶面肥或生长调节剂是提高小麦产量的有效技术措施。大力推广阿尔比特加锌在小麦灌浆始期叶面喷施增产技术有利于小麦高产,如果结合防治穗蚜和后期病害,采用药剂混合喷洒的增产效果可能会更加突出,若能配合其他技术措施则更易获得高产[13-16]。不同浓度的增产效果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于振文.全国小麦高产创建技术读本[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2] 赵广才.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关键技术自问自答[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3] 刘清瑞,赵俊坤,牛新章,等.强筋小麦济麦20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J].作物杂志,2008(3):106-108.
  [4] 刘清瑞,师东亮,牛新印,等.施氮处理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6,8(2):6-9.
  [5] 张麦生,宋小顺,翟素琴,等.新乡市强筋小麦高产优质优化施肥决策的研究[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29(4):5-8.
  [6] 陈继珍,王咏青,张 杰.河南省小麦干热风气候特征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2):7152-7154.
  [7] 赵 娜,刘 赟.我国小麦干热风危害及其防御措施研究[J].农业灾害研究,2011,1(2):68-73.
  [8] 张 晓,卜冬宁,李瑞奇,等.叶面喷施微肥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2,32(4):747-749.
  [9] 吕凤荣,李向东,季书勤,等.喷洒磷酸二氢钾和杀菌剂对强筋小麦郑麦366千粒重和品质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1,40(9):11-13.
  [10] 李 英.叶面肥及磷酸二氢钾施用方法[J].现代农业,2009(8):23-24.
  [11] 王东头.磷酸二氢钾的增产机理与效果[J].磷肥与复肥,2003, 18(1):73-74.
  [12] 李永清.小麦施用磷酸二氢钾的作用机理及其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9):100.
  [13] 赵广才.冬小麦春季管理关键技术[J].作物杂志,2007(1):40-41.
  [14] 赵广才,常旭虹,杨玉双,等.冬小麦高产高效应变栽培技术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2009,29(4):690-695.
  [15] 杨亚军,李利红,赵会杰,等.Ca2+对高温强光胁迫下小麦叶片光合机构的保护作用[J].麦类作物学报,2008,28(6):1042-1047.
  [16] 赵广才,常旭虹,杨玉双,等.叶面喷施不同营养元素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1,31(4):689-694.
  (责任编辑 吕海霞)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346031/

推荐访问:强筋小麦品种 优质强筋小麦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