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贫困移民就业存在问题

来源:专题 时间:2016-08-29 09:40:13 阅读:

【www.zhuodaoren.com--专题】

水库贫困移民就业存在问题(一)
浅谈水库移民扶贫工作

浅谈水库移民扶贫工作

摘要:脱贫致富是当前水库移民的重要任务,如何解决水库移民贫困落后现状,成为当下移民后扶工作重中之中。本文作者结合海丰县水库移民实际情况,分析了水库移民脱贫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做好水库移民后期扶贫工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水库移民;扶贫工作;建议

一、汕尾市海丰县移民扶贫概况

汕尾市海丰县地处广东省东南部,西距广州290km、距深圳197km,东距汕头180km,在市城区北面。全县总面积1750km2,总人口74.6万人。海丰县是移民大县,根据海丰县大中小型水利工程水库移民情况调查(2007年),全县移民村有113个,移民人口总数50875人。由于大多数移民村地处偏远,基础设施薄弱,生存条件比较恶劣,村民大多以外出务工为主要谋生手段,外出务工人员约占总人口的35%左右,移民村年人均收入不到2000元。

二、水库移民脱贫存在的问题

目前,海丰县多数移民村已进入分户建房阶段,基础设施主体部分已经完工,移民扶贫工作成效初显,而且也深得移民户之心,移民户对县党委、政府所作的努力非常感激。这种移民扶贫方式也是目前全县普遍采用的一种,也广为全县上下所接受,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群众致富难。移民扶贫的基本原则是“移得出、留得住、富得起”。目前,我们很好的完成了移得出的问题,但对于如何留得住,怎么富起来没有更好的办法和过多的探索。很多以前背井离乡的深山、库区居民在扶贫安置之后,还得再次背井离乡,通过外出务工来寻求致富之道。据走访部分移民户了解到,他们大多是从务工所在地赶回来建房,房子建完后,基本上又得外出务工。所以如何帮助他们解决扎根、致富问题,是移民扶贫工作下一阶段值得思考的主要问题。

(二)规划不合理。移民扶贫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需要制定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实施规划,有计划、分批次、分步骤实施移民扶贫。但从目前全县的移民扶贫情况来看,大多是乡镇组织实施移民扶贫,有些甚至是村级组织实施,这样便存在很多规划不合理的情况。

(三)搬迁成本高。目前我县移民扶贫是通过农民自我承担为主,政府适当补助为辅来实现的。拿平东镇双墩村委双墩村来讲,建一栋两层的安置房,总建筑面积120m2,按照海丰县的建设成本,两层主体加装修大概需要18万元左右,扶贫补助资金按平均每户5口人计算为23000元,剩余部分全部由移民户自行承担。但该村居民由于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有些甚至谈不上什么资本积累,单靠他

水库贫困移民就业存在问题(二)
解决库区移民的贫困问题探讨

解决库区移民的贫困问题探讨

陈莹峰

【摘要】解决库区移民的贫困问题的对策是: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强化领导、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多措并举、加大投入,改善设施,固本强基、大力扶植,政策倾斜,整村推进、提高技能,扩大就业,合理移民、民生为本,强化宣传,维护稳定、前期补偿,后期扶持,和谐发展、狠抓管理,强化监督,确保规范等。

【关键词】 移民安置 库区 问题 探讨

水库移民即居住地由于水利工程的需要,必须根据政府安排搬迁到他处的群众。也就是国家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用土地和正常蓄水形成水库,淹没了土地的、被迫进行后靠安置或异地安置居民。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水库移民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因此,研究新时期水库移民工作,对促进库区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和作用。

一、水库移民面临的困难及原因

【水库贫困移民就业存在问题】

(一)条件恶劣,资源匮乏,灾害频繁。水库移民的贫困面大,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处于边缘化状态。以后靠安置为主,自然灾害和诱发性、“水库病”多,移民生存环境差。一是水库移民人数多、贫困面广、程度深,自然灾害频发,因灾返贫现象严重;二是移民地处库尾山区,耕地少、土地资源匮乏,生产生活条件较差,造成移民库区与非库区之间的发展差距越拉越大,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缓慢、致富难。

(二)“遗留症”多,基础落后,发展缓慢。生产资料匮乏,安置区环境容量不足,移民生计问题难以为继。移民生存条件恶劣,人均耕地不足0.3亩,安置区

遗留问题多,基础设施落后,生存环境不能满足移民的基本生活需要;水利设施差,交通道路通行难,人畜饮水困难;住房条件差、生产条件差、基础设施差、生态环境差等遗留问题严重。

(三)投入少,标准低、难度大。财政对水库移民的扶持资金投入有限,处理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困难重重,实施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建设工作难度大,钱粮补贴标准低,无法满足移民的最基本生活保障。由于扶持资金投入少,致使处理移民遗留问题难度大。

(四)问题多,调解难,压力大。上访等集体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仍然存在,移民信访问题突出,维稳工作形势十分严峻。一是返迁户住房困难,移民返迁地群众要取回移民返迁户的土地,返迁户移民户要收回原淹没规划中土地;二是异地搬迁插花移民由于受当地群众排斥,移民和安置地群众利益冲突引起纠纷;三是一些涉及政策而又暂无法解决的问题引发库区不稳定因素。

(五)素质偏低,观念滞后,心理失衡。水库移民的长期依赖心理和抱怨情绪,影响着自身的发展。一是移民文化素质偏低。思想观念比较落后,接受新生事物较为困难,自主发展意识不强,劳动致富技能差。政府面向水库移民的文化教育、实用技术培训相对较少,更新思想观念的机会不多;二是“等靠要”思想严重。因为移民库区生产力水平低,造成了移民心理上的严重失衡,导致了移民“等靠要”思想严重等一系列遗留问题。

(六)读书难,看病贵,保障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系统功能不足。移民没有基本的社会保障,存在就业难、吃饭难、交通难、饮水难、求医难、用电难、上学难等。如由于大多数移民地处偏远,学生上学十分不便。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也比较严峻,“一人得病、全家返贫”的现象十分普遍。.

究其原因,一是对移民安置工作认识的偏差,主观上留下了水库移民问题的隐患;二是前期补偿标准低,后期扶持措施落实不到位;三是移民政策法规不完善、管理体制不顺、工作机制不健全。关键是没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办事。“重【水库贫困移民就业存在问题】

工程、轻移民”和“重搬迁、轻安置”的思想仍然存在,致使移民政策法规难以落实、移民组织机构不健全、移民安置实施监管不到位。显然,我国的基本国情,客观上决定了移民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移民问题的长期性。

三、对解决库区移民贫困问题的几点对策

要提高认识,增强加快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快库区农业产业发展;要科学组织实施新建水库移民搬迁安置,优先开发库区人力资源,着力提高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库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要突出重点,全面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加快遗留问题处理,加强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层组织建设,全力维护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稳定和发展。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强化领导。要深化认识,花大力气,下苦功夫,强劲推进,确保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一要周密部署。“山有山神,庙有庙主。”要严格执行行政首长负责制。把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政府领导班子的任职目标,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把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发展稳定纳入各级政府工作业绩考评内容,作为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选拔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二要实施归口管理,加强规范管理,把移民工作纳入社会发展规划统一考虑。

(二)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多措并举

一是责任落实到位。“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丘吉尔)”要建立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召集人,发展改革、交通运输、财政、教育、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住建、水利、农业、水产畜牧、卫生、扶贫、广电、旅游、农村金融和水库移民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具体组织实施;二是工作任务到位。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做好水库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工作,组织编报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规

划以及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规划,项目的实施管理,开展移民培训,维护社会稳定。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安排水库移民专项资金,加大对水库移民的投入,并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确保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水库贫困移民就业存在问题】

(三)加大投入,改善设施,固本强基。

要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重点应做项目建设的“造血式”扶持和移民倾斜。

首先,要实施三大工程:一是通过道路、码头等交通设施建设,解决20户以上移民集中居住的移民小组交通困难问题;结合水库移民新村建设,部分解决20户以下分散居住的移民村民小组交通困难;二是编制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解决搬迁移民集中居住的村民小组交通困难问题,逐步解决分散居住的搬迁移民和集中居住的淹田不搬迁移民村民小组交通困难问题;三是通过实施水库移民新村建设工程,解决移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和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着力改善移民的居住环境和公共设施,建设一批起点高、有示范、学得起的移民新村。

其次,要鼓励民间投入。重点扶持库区订单型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采取政策倾斜、税费减免、土地出让等激励手段,积极引导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农业产业发展。因地制宜,结合库区山林、水塘资源,加快农业产业开发进程,形成特色农业产业链。关键是加大扶持集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订单型农业龙头企业,实现移民安置区和库区农民再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从而有效解决移民生产、生活的现实困难。

再次,要解决突出问题。即以“开展一项活动(进移民家、知移民情、暖移民心、解移民难)、实施六大工程”(水库移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水库移民新村建设工程、水库移民安置工程、水库移民教育培训工程、水库移民增收工程、和谐稳定库区建设工程)为载体,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着力解决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存在的困难和突出问题,使水库移民逐步摆脱贫困,走向富裕。【1】

(四)大力扶植,政策倾斜,整村推进。

一是加大扶植。加强移民经济扶持工作,在产业、产品上下功夫,帮助移民解决生产发展上的后顾之忧,特别是提高移民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要提高库区移民的生活补贴标准,把超标淹没的土地和流失的土地纳入补偿范围,解决好移民最根本生存条件。【2】【水库贫困移民就业存在问题】

二是政策倾斜。一要从政策上对无地少地移民一定倾斜,让农村移民享受与城镇居民一样的生活最低保障,让城镇居民移民与农村移民一样的享受国家和有关部门扶农政策;二要研究出台统一的后扶政策,根据水库的用途,从水库效益中收取一定比例的资金扶持移民。作为直接受益者水电站更要以扶持移民为己任,真正使移民失去的利益与获得保持平衡、对等。争取长期稳定的移民扶持政策出台,把移民问题摆到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位置。

三是整村推进。“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光,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雷锋)”要把库区移民区当作扶贫开发的重中之重,将库区移民纳入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范围。同时,要集中水利、以工代赈、移民等资金,实施产业扶贫、生态移民等措施,着力改善库区移民用电难、饮水难、行路难等问题,加快移民脱贫致富步伐。【水库贫困移民就业存在问题】

(五)提高技能,扩大就业,合理移民

一是实施技能培训。“三分手艺,七分家伙。”要加强移民教育培训工作,以“我给你培训”模式向“移民要我培训”模式转变。有关职业技能鉴定部门应对其颁发相应培训证书,让社会认可;二是疏通就业渠道。加强与沿海地区企业和劳务市场的联系,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充分发挥库区资源优势,通过招商引资或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创办企业,就业消化一批;三是降低移民进城务工门槛,积极引导移民向城镇第二、三产业转移;四是开发性移民。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库区的水果、畜牧水产规模发展,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减轻移民劳动力就业难的问题,缓解人地矛盾;【3】五是“二次移民”。对生产、生活、生存条

水库贫困移民就业存在问题(三)
关于水库移民工作几个重大问题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cn

【水库贫困移民就业存在问题】

关于水库移民工作几个重大问题的思考 作者:唐传利

来源:《老区建设》2014年第01期

在全党、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之际,我们在北京召开全国水库移民期刊工作暨理论研讨会。主要目的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总结交流近年来名地水库移民理论与实践探索成果,研究分析当前移民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探讨切实加强移民工作的对策措施,推动水库移民工作再上新台阶。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2006年新时期水库移民政策法规实施以来,有关地方和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研究分析移民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实践,在水库移民制度建设、搬迁安置、后期扶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和探索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六个新”。

(一)移民政策法规建设取得新突破。为切实做好移民条例配套制度建设,适应国家层面多部门管理移民工作的格局,我们突出顶层设计,先后联合国家能源局、档案局等部门颁布了移民档案和统计管理办法,推动了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工作管理制度的统一。我部还单独颁发了移民安置前期工作、验收和监督评估等管理办法,出台了在移民信息化方面具有行业引导作用的移民数据库表结构术语标准,征地移民资金、稽察审计管理办法和加强水利工程移民安置管理工作若干意见等制度也在研究制定中。部际联席会议在原有20多个配套文件的基础上,组织十四部委出台了促进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文件,先后制定了后期扶持监督检查、监测评估和移民避险解困等文件,并修订了结余资金管理办法。各地结合实际,也都不同程度地完善了移民政策法规。目前,以移民条例和国务院17号文件为核心的移民政策法规体系初步形成。

(二)移民安置工作实现新进展。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移民条例,突出抓好移民安置规划设计、实施管理和验收工作,积极稳妥地做好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有力确保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据统计,2007-2012年国家核定的新建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后期扶持人口92万人,加上2006年已经核定的在建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人口约60万人,这6年确保了150多万水库移民的顺利搬迁安置。各地和有关单位高度重视移民安置工作,科学编制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监督管理。移民搬迁后无论是居住条件还是生活环境都比搬迁前有了较大改善和提高,增收渠道不断拓宽,生产生活水平逐步恢复提高,总体上得到妥善安置,库区和安置区总体和谐稳定。

(三)后期扶持政策实施工作得到新发展。后期扶持政策实施以来,全国共有2412万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纳入后期扶持范围,累计征收后期扶持基金1156亿元,其中直补资金909亿元,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移民人均纯收入占同期全国农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已由2004年的53%提高到2012年的76%。总的来看,政策实施工作取得了政策兑现、资金安全、社会稳定的阶段性成效。2012年4月第十一次部际联席会议明确,后期扶持工作已步入常态化管理,要坚持“两手抓”的方针,一手抓面上政策的落实,一手抓特

水库贫困移民就业存在问题(四)
宁夏区水库移民贫困原因分析及致富对策

  【摘 要】自国发〔2006〕17号文件实施以来,宁夏的水库移民总体的生产生活环境、生活水平得到了长足改善,但位于六盘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区和中部干旱带的水库移民收入总体上还不高,如何使移民脱贫致富,促进移民安置区安定和谐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水库移民贫困原因作了简要分析并就移民脱贫致富提出对策。

  【关键词】水库移民脱贫致富;对策
  2006年,国务院修订颁布了《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06〕17号),全面调整完善了移民政策法规,标志着我国水库移民工作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六年来,宁夏的水库移民总体的生产生活环境、生活水平得到了长足改善,但位于六盘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区的原州区、西吉县、彭阳县、隆德县、泾源县、同心县、海原县以及中部干旱带的盐池县和红寺堡区(以下简称九县(区))的水库移民收入总体上还不高,如何帮助移民脱贫致富,促进移民安置区安定和谐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基本情况
  宁夏区有10.395万人纳入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范围,涉及区内23座大中型水库。其中安置在九县(区)移民有31806人,占全区移民总数的31%。有30座中型水库的坝址在六盘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区,且大多建设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2011年度,九县(区)移民人均纯收入2677元,占全区水库移民人均纯收入5099元的52%,占全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410元的49%。移民人均纯收入低于2300元的有11021人,占全区的70%。要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和宁夏区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到201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的目标,九县(区)移民人均纯收入已经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进入小康的难度很大,仅靠一般的手段是很难实现的,必须采取特殊的政策措施,实现比其他移民人口更多更快更高质量的增长。
  二、移民贫困原因
  (一)特定的历史原因导致水库移民底子薄。位于九县(区)的20座中型水库大多建设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对移民工作的认识存在局限性,缺乏科学的移民安置规划,在工程建设中普遍存在着“重工程、轻移民,重搬迁、轻安置”的现象,前期补偿标准低甚至没有,后期扶持不到位导致水库移民与当地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
  (二)自然环境恶劣难以发展。土地是移民赖以生存的最主要的生产资料,九县(区)移民人均耕地虽有3.3亩,但耕地水源不足,长年干旱,年降雨量在300毫米左右,蒸发量却在1000毫米以上,且多发各种自然灾害,1972年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移民又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固守着单一的种植业产业结构,从而造成增收脱贫速度缓慢。
  (三)基础设施薄弱,移民发展困难。移民区农田水利设施配套不完善,移民村组建交通不便,有近1/4的移民还居住在山洪地质灾害影响区。
  (四)文化素质低,缺乏发展后劲。据调查,九县(区)移民中小学、初中、高中和高中以上学历分别占53%、36%、8%和3%。九县(区)移民劳动力输出人数占九县(区)移民总数的21%,但大多移民劳动力没有接受过二三产业劳动技能培训,缺乏一技之长。普遍较低的科技文化素质造成了移民增收的艰难。
  三、移民脱贫致富的对策
  水库移民脱贫致富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要多措并举,多管齐下,综合施治,从而实现移民群众的长久致富,实现库区的长治久安。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截止2012年底,已在九(县)区投入移民资金5956万元用于农田水利、道路、饮水和基本口粮田的建设。但移民资金来源单一且有限,须大力整合移民、扶贫、国土资源、交通、农业、林业、水利、教育、广电、卫生等部门的涉农资金,以建设移民小康社会为目标,以规划为先导,以效益为前提,切实加大建设力度,全力改变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现状。
  (二)建立后期扶持直补资金增长机制。截止2012年底,已在九(县)区通过政府直补农民“一卡通”兑现直补资金2380万元,增加了移民转移性收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物价水平的不断上涨,货币会不断贬值,2012年的600元只相当于2006年的447.7元(复利现值计算,折现率取5%)。因此,越到后面直补资金对移民生活保障程度越来越弱,这就要求国家要建立一个移民直补资金发放标准的增长机制,通过提高补助标准来提高移民收入水平,缓解移民贫困现状。
  (三)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移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是发展移民经济的必由之路。目前,九县(区)基本形成了清水河流域冷凉蔬菜、枸杞产业带;葫芦河流域马铃薯、西芹产业带;渝河流域中药材、花卉产业带;泾河流域苗木、黄牛养殖产业带;红河、茹河流域辣椒、经果林产业带等特色优势产业带以及百万头肉牛繁育养殖基地和优质马铃薯种薯推广种植基地。截止2012年底,已在九(县)区投入移民资金5576万元用于移民户肉牛养殖的发展,已初步探索出移民产业转型并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四)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工程。以《六盘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为指导,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坚持产业扶贫与项目扶持相结合,技术支持与技能提高相结合,集中连片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支持能人率先发展与济困救弱相结合,大幅减少移民贫困人口。
  (五)实施科教兴移。科教兴移就是通过抓教育、培训和就业服务,大力提高移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就业技能,帮助缺乏生存和发展条件的移民转移至非农产业就业增收,尽快实现脱贫致富。目前,已投入15万元用于彭阳县、同心县和红寺堡区移民养殖技能培训,取得了预期效果,初步建立了通过科技培训帮助贫困移民脱贫致富的机制。
  (六)实施增收致富工程。增加移民收入、提高移民生活是发展之本、幸福之源。发展特色产业,增加经营性收入;盘活农村土地、房屋、林权等资源,增加财产性收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工资性收入。
  (七)建立健全水库移民社会保障制度。解决水库移民生活贫困问题的关键之一是水库农村移民社区保障体系的构建。重点解决农村移民富余劳动力就业服务工作,确保每个有劳动能力都能充分就业;按照“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全面做好社会保险、救助、福利和慈善等工作,建立惠及全部移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向移民区倾斜医疗卫生资源,为移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优质、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加强移民区人口控制与服务管理,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持政策的意见.
  [2]国务院.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
  [3]王应政.中国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问题研究[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年.
  [4]宁夏回族自治区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5]宁夏固原市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水库贫困移民就业存在问题(五)
陕南移民搬迁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解决好陕南移民搬迁中出现的经济问题是实现陕南移民搬迁目的和促进陕南移民搬迁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该文以陕南丹凤县为实地调研对象,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从资源开发、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农产品营销、人才培养和农民工培训等方面,对丹凤县移民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对策。为化解丹凤县移民搬迁中遇到的各种经济社会矛盾,进一步做好丹凤县移民搬迁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陕南移民搬迁;经济问题;对策;陕西丹凤
  中图分类号 F301;F12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6-0318-03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outhern Shaanxi Immigrant Relocation:Taking Danfeng County as an Example
  GAO Xiao-yan LI Wen-zheng LIU Guo-hang CHEN Hui YE Ai-ai ZHANG Meng-nan
  (College of Tourism and Resources Environment,X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Xianyang Shaanxi 712000)
  Abstract Solving economic problems arising from the Southern Shaanxi immigrant relo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to realize the purpose of Southern Shaanxi immigrant relocation and promote immigrant relocation carried out smoothly. Taking Danfeng Coun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based on the deep investigation,the paper analy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from the resources development,economic growth,industrial structure,agricultural product marketing,talent cultivation and training of migrant workers,and other aspects,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in order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s for dissolving the Danfeng County immigrant relocation in a variety of economic and social contradictions.
  Key words Southern Shaanxi immigrant relocation;economy problems;countermeasures;Danfeng Shaanxi
  陕南移民搬迁是一项规模巨大的战略工程,涉及防险避灾、扶贫、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建设等许多内容。其中,解决好大规模移民搬迁中当地农业用地流转、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就业、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资源开发利用等经济方面问题更是关系到移民搬迁效益与后续工作推进的重要问题。对移民搬迁中的经济问题,大部分学者都是针对移民搬迁后的生产、就业和收入等问题进行研究[1-6]。该文针对陕南移民搬迁规模大的特点,从移民搬迁与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的视角出发,以陕南丹凤县为例,通过对丹凤县移民搬迁状况进行广泛深入的实地调研,结合丹凤县经济发展现状,就丹凤县移民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探讨,为管理决策部门进一步做好丹凤县及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 丹凤县移民搬迁概况
  丹凤县属于陕西省东南部商洛市管辖区,地处秦岭东段南麓,因县城襟带丹江,背依凤冠山而得名,县城距省会西安170 km,西合铁路、沪陕高速和312国道东西贯通全境。全县辖16个镇208个村(社区)1 82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0.2万人,总面积2 438 km2,有耕地1.53万hm2,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县。丹凤县也是国家秦巴山区集中连片开发的重点县。本着“迁的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总原则,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结合城乡统筹发展,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以及生态移民、扶贫移民搬迁计划。2011―2020年,全县规划陕南移民搬迁2.36万户,9.32万人,辖区16个镇都存在需要搬迁居民,规划用地366.67 hm2,项目总投资27亿元。截至目前,在优惠政策及农户近年来经济收入提高的作用下,已有2 100多户农民顺利迁出,住上了宽敞舒适、整洁明亮的移民安置房。然而据实地调查发现,农户迁出后除了住房、吃水、用电等生活条件改善外,经济条件未得到显著改善,甚至在远离耕地后,导致以种植业为生的农户日常生活陷入困境。经济社会矛盾日益突出,阻碍了移民工作的进程,而移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确保移民区长治久安的迫切要求,也是移民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如果后续产业问题处理不好很有可能出现移民返贫问题。因此,后续的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它是解决长期生计和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推动陕南移民继续的基础,也是改变陕南地区贫困面貌的最优渠道。
  2 丹凤县移民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优势资源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
  2.1.1 旅游资源开发滞后。丹凤县历史文化深厚,有各类文物231处,尤以汉“四皓墓”、金代“二郎庙”、清“船帮会馆”、“武关要塞”等人文景观出名。当地地形崎岖,气候条件优良,森林覆盖率很高,生态环境优越,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都很丰富,仅优良级(3~5级)旅游资源单体就有10处[7],而目前A级景区只有2个3A景区。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小,旅游业发展落后。   2.1.2 水资源没有充分开发利用。丹凤县境内的“一江三河”(即丹江、武关河、老君河、银花河)开发潜力较大。如今丹凤县只有几个小型水库,利用的规模小,没有使水资源在灌溉、发电、养殖、旅游等方面发挥其最大利用价值。
  2.1.3 没能发挥林特产资源优势。丹凤县地处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区,经济林种类繁多,林特产品资源丰富,据不完全统计,约1 000余种,山中核桃、板栗、柿子等经济林种成片分布,各种木材、竹材广泛分布。包括山茱萸、天麻、五味子在内的250余种药材分布广泛,木耳、香菇等菌类产品数量可观。可是,由于技术、资金的限制,林特产资源的开发没能形成一定的规模,对促进经济发展贡献小。
  2.1.4 矿产资源开发中科技含量低。全县探明的矿产资源有38种,储量较大的有铁、铜、锑、钒、铀、石墨、云母、石灰石、硅线石等。产地遍布全县各个乡镇。特别是铁矿,储量30万t左右,现已建成日处理50 t原矿,年产1万t精粉,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目前,技术因素的限制,导致矿产的开发利用过于粗放,存在高耗能、高污染等问题,不利于矿产资源的有效利用。
  2.2 移民经济发展方式落后
  2.2.1 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丹凤县经济粗放主要表现在生产技术水平比较低,生产管理比较落后,尽管强调高投入,但结果却是低产出、低效益。目前在丹凤县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着粗放的特点,在实地调研中发现,只在山间的河道两岸有小面积的平坦土地,其余都是险峻的石头山。然而就整个丹凤县来说,“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现实情况下,可耕种的土地非常少,大型的现代机械难以在此得到应用。在有限的土地条件下,由于移民搬迁的实施,青年人外出务工,家中土地留给老人或将土地撂荒,虽然有许多人从事农业生产,有肥料的大量投入,可技术和管理都很落后。又因为当地水利设施不完善,农业发展靠天吃饭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且处于季风气候区,旱涝频发,导致农产品的产量低下。特别是此地特产的生产,例如菌类的开发活动中繁琐的种植和收获都是纯手工进行的,周期长,投入的成本、劳动力甚多,见效却很慢,生产效率非常低。此外,经过之前的移民所形成的肉鸡、肉猪的集中饲养,初具规模,传统的饲养法只是单纯的通过加大饲料量来提高畜种数量和质量,而没有考虑到畜种的改良才是治本之策。农业经济发展粗放难以适应日益繁荣的市场经济。
  2.2.2 生产方式单一,产业结构不合理。在实地走访调查中了解到,丹凤县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是依靠各类农业收入,和农民工的劳动力输出(即外出务工)。丹凤县大约有50%的农民在外务工,青壮年农民移民后到达新的移民点远离自家土地,无法务农而成为剩余劳动力,又没有一技之长,只好外出务工,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重工业发展落后,县上仅有的几家工厂由于资金、技术的限制而缺乏活力,处于停滞半停滞状态;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在丹江漂流劳动下的服务业还不成熟,经济贡献小且第三产业所对应的各行各业发展都很缓慢。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过大,第二、三产业发展很差,产业结构严重不合理,没有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2.3 农产品的品牌营销战略缺失
  中国招生考试网络。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还能带动搬迁对象的就业,使移民在移民点稳定下来。   3.1.4 加大矿产资源开发的技术支持。在合理利用当地矿产资源的基础上,大力扶持工矿企业的发展。具体应该立足当地特有的矿产资源,坚持以科技开发为原则,不断降低资源利用的品位界限,拓展资源利用深度。利用节能减排的高科技,降低能耗减少污染,使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由粗放型转化为节能型。这不仅响应了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也适应了资源型工业发展的正确方向。这样当地移民既可以获得劳动岗位,又可以收获经济效益,改善生活水平。
  3.2 加快农业生产集约型经济模式的形成
  集约型经济主要体现在高技术水平、产品高附加值、企业的精细管理,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这就要求通过人才培训普及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在这方面政府需要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农业科技扶持措施。例如,加大对高新技术的投入;完善水利设施,提倡使用绿色环保肥力强的生物肥;为农民提供农机补助和技术指导;将移民后撂荒的土地承包给部分农民,让他们用现代化的手段精细合理经营。这样不仅增强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增加土地利用的科技含量,提高了土壤肥力和土地有效利用率,促进土地更高经济价值的形成。同时,合理进行农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形成一批专业化的人才队伍。这样农民可以向专业人才求助,利用科学的手段来解决作物种植中和牲畜的养殖、畜种的改良过程的问题,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从而形成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3.3 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繁荣的大背景下,移民区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紧抓发达地区经济结构调整机遇,迎接产业结构调整的挑战,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丹凤县优化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保持农业的基础地位,使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促进农民经济稳定增收,改善生活水平。工业方面,在合理利用当地资源的基础上,扶持重工业的大发展,同时,让农副产品的产业化促进工业化进程。第三产业,在丹凤县尤其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旅游业为依托,全面发展服务业,繁荣旅游业,提高旅游的综合服务功能。让旅游业在丹凤县经济发展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只要使经济获得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就是合理的经济结构。这样不仅合理地调节了经济结构,又突出了区域特色,减少了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化趋向,而且有力地改善了移民后移民群众的就业问题,促进后续的移民活动顺利进行,减小了移民阻力。
  3.4 大力发展品牌营销战略
  实施品牌战略,以品牌输出为核心,深入实施商标富农工程,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商标保护,培养有地区特色的知名品牌。加大农产品的品牌营销战略的实施和良好营销团队的建立,发挥品牌营销的象征性、持久性和营利性的功能,使区域农产品像紫阳县的富硒茶一样打入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使当地移民富裕起来。
  3.5 科技教育工作和农民工培训机制同步并举
  移民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教育的支撑,依靠一大批高素质的建设人才。因此,该地区需要切实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力度,高薪聘请优秀教师,全面完善教育教学的基础设施,为当地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接受教育,为当地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其次,当地的用人单位要改善用工环境,提高待遇,不但使本地人才留下来,又增强了对外地人才的吸引力。最后,全县必须健全农民工就业培训机制,普及经济文化知识,更新移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使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可以增强移民群众劳动致富的本领,提高就业能力,与当地的工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相适应,使移民群众在当地就业,让他们稳定下来,使陕南移民工程更有价值。
  4 结语
  总之,丹凤县移民区经济目前发展的最有利途径是有效利用当地资源,发挥资源优势,形成自己的产业特点,并围绕它形成相关的产业链。而农业生产集约化模式的形成、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品牌战略的实施、科技教育工作和农民工职业培训的进一步完善,将是丹凤县移民经济最终趋于稳定、繁荣的必由之路。只有使移民区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大发展大繁荣,才能使“稳得住,能致富”目标最终贯彻,从而使得陕南移民工程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5 参考文献
  [1] 段跃芳.创新水库移民补偿与安置模式的思考[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5(1):12-16.
  [2] 东梅.生态移民与农民收入――基于宁夏红寺堡移民开发区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6(3):48-58.
  [3] 曹钰.移民边缘化风险及其对策研究――以失地农民为例[J].经济论坛,2008(20):135-137.
  [4] 冯明放.陕南移民搬迁当前需要解决好的几个问题[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1):202-203.
  [5] 冯亮,彭洁.陕南移民搬迁应有系统的观点[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24):17,24.
  [6] 谭宇,薛福根.恩施生态文明特区:库区移民家庭收入风险的来源与控制――以湖北省巴东县为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7(3):116-119.
  [7] 马耀峰,宋保平,赵振斌.陕西旅游资源评价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8] 王水华.论品牌战略[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2,2(1):40-44.
  [9] 冯明放,彭洁.陕南大规模移民搬迁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15482-15484.
  [10] 杜爱平.人力资源开发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J].行政论坛,1997(3):39-40.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365211/

推荐访问:水库移民安置存在问题 水库移民创业就业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