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文中的德育教育

来源:素材库 时间:2016-08-29 09:38:42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素材库】

初中语文古诗文中的德育教育(一)
初中古诗文中的德育教学

浅析初中古诗文中的德育教学

作者简介:节远国,男,河南省驻马店泌阳县实验中学中学一级教师

摘 要:传统文化教学是古诗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里面蕴含着很多德育成分。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更要注重对学生德育的渗透。本文从古诗文教学出发,分析探讨了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关键词:古诗文;德育

古诗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了他们的文化品位,有助于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一、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德育教学现状

由于课堂时间的有限和应试教育的弊端,初中古诗文教学呈现出以下特点:首先,由于课堂任务量大,教师在教学时紧抓考核点,重点讲解字词和句意,忽略了文化教育和审美教育,这样的古诗文教学也就失去了系统性,学生感觉枯燥,导致了学习能力的直接下降。其次,文言文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即是传统的,必然和历史有关,在文化常识部分讲解中往往忽视了针对性的历史知识的补充,没有补充,学生也便难以理解古人的阅历,哲学观和价值观、人生观,无法真正走人作者的情感世界,对课文的理解也就一知半解。再者,受社会浮躁心态和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学生不能很好理解优

初中语文古诗文中的德育教育(二)
谈中学古诗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龙源期刊网 .cn

谈中学古诗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作者:宣奇波

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3年第08期

【摘 要】当我们以德育的视角审视中学古诗文教学时,会发现古诗文中强大的民族文明的背景,优秀的民族传统及现代文化的德育因素无处不有。古诗文的内容及思想的丰富性,是古诗文教学进行德育的先决条件,让我们的古诗文德育教学能有据可依。“文以载道”古诗文中蕴含了重要的德育要素,我们在剖析字词的过程中更要注重德育的渗透,只要我们巧妙地结合背景、品味语言、归纳整合、把握中心,德育因素会潜移默化地注入学生的头脑、心灵。从而达到语文教学“教书育人”的目标。

【关键词】古诗文;德育要素;德育方法【初中语文古诗文中的德育教育】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中,无数的文人骚客如天空中的明星,璀璨夺目。他们用美词佳句将音乐美、画面美、思想美、意境美完美融合,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这些古诗文以其丰富的德育因素为我们在教学中实施德育提供了可能性。因此我们从事古诗文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语言文字方面的剖析,也要对优秀的民族传统道德及现代文化中德育因素进行挖掘。使古诗文中丰富的人文素养、文化精髓得以展现,使课堂教学重具生机和活力。

德育作为语文教育目标之一,与智育、美育是密不可分并时刻伴随语文教学活动的。德育在整个教育目标体系中起着向导的作用,它决定着智育、美育的性质和方向。符合社会发展的德育是在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它体现着一定的社会要求。明确了古诗文所具有的德育因素以后,重要的是如何把它诉诸实施,如何把它和实际的教学结合起来以真正达到德育这一目标。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而德育的实施无疑是教师巧妙设计的结果。一直以来人们对古诗文教学的德育总是把握不好,有的在教学中过份强调语言与内容,忽视了文章本身的内涵,错过了德育的最佳时机,有的过份追求中心思想的提炼,使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实际上德育是语文教学目标之一,在实际教学中它是自然融入教学过程中的,要明确语言教学是古诗文教学的主要表现形式,思想教育、道德文化渗透要以语言教学为基础。如何在古诗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具体方法如下:

1.鉴赏语言,抓住人物特征,树立良好的德育榜样

要善于抓住古诗文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这个人物有时是作者在作品中塑造的,有时就是作者本人。人物形象的善恶美丑,寄托着作者的某种情怀或情感,表现了作者的爱恶和是非标准。我们可以试着挖掘每个人物身上的特点,充分利用教材中人物的优秀思想行为,施良好影响于学生,鼓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奋斗不止的精神品质,树立良好的德育榜样。要发现人物身上的特质就应从基本的字词句的分析入手进而全面掌握整个人物形象特征。遵循语言——思想——语言的方法,在通过对这些字词句的深入鉴赏和理解来发掘人物

初中语文古诗文中的德育教育(三)
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传统文化教育

浅议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传统文化教育

摘要:初中生正处于树立完整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思想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语文教育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继承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价值观。本文以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文教学为例,简要介绍传统文化教育在语文学习中的渗透。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古诗文教学

本文主要对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传统文化教育有效的教学方法展开叙述,从而为相关研究学者以及教育同胞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一、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现状

在新课改教学背景下,对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的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还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

首先,语文教师的应试教育思想观念浓厚。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多数教师的应试教育思想观念没有得到有效革新,以至于在古诗文教学活动中,以“满堂灌”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将初中课本上的古诗文讲解于学生们,而学生们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较多困惑,致使其渐渐失去了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如此一来,学生们的民族文化价值观将得不到有效树立。

其次,有些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不高。根据调查数据结果分析得知,当前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师没有自觉阅读古诗文的习惯,只局限于课本上的几篇古诗文著作,以至于在学生们的面前没有做到表率的作用,致使学生们对古诗文的阅读缺乏技巧而产生厌恶心理。

第三,教学方法较单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逐渐被广泛的应用于教学活动中,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然而有不少学校为了节省教学资源方面资金的投入,以至于课堂活动中的教学资源远远落后,严重影响了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四,大多数教师对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性缺乏认识。由于教师对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性缺乏一定的认识,因此,对古诗文教学活动的开展缺少一定的教学方法,

从而限制学生们的全面发展,致使当前青少年的传统美德观念较为淡薄。

为此,需要探讨一些有效措施来对上述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与创新,进而提高学生们的综合学习成绩,现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以及通过总结相关研究学者文献记载资料而提出几种有效古诗文教学方法,以推动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活动中,继而以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

二、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必要性

【初中语文古诗文中的德育教育】

(一)提升语文学习能力

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可以培养学生们道德修养、思想品质的重要学科,因此,在语文学科中培养学生们道德修养、思想品质才成为了其重要的教学任务,由于初中学生们正处于叛逆、易受到社会思想的人生阶段,为了纠正学生们的思想意识观念而提高其道德水平,则需要借助语文学科中的古诗文教学来培养学生们的传统文化思想品德,从而使得学生们在接受心灵净化的同时,提高语文学习能力,从而全面提高语文教学水平以及教学质量。另外,语文教学贯穿于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其对学生们的影响非常深,且其中的人文精神非常浓郁,这是思想政治学科以及心理教育学科无法比拟的,由此可见,语文教育对学生们的思想意识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尤其语文学科中的古诗文教学更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注重提高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水平,从而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而提升学生们的思想意识水平,并且提高其语文学习能力。

(二)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活动中,为了使得传统文化能够有效的融入到语文古诗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还需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热情,从而使得学生们以精神饱满的学习态度参与到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活动中,进而使得学生们有效的领悟到传统文化知识而提升自身思想品质。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当语文教师正确指导学生们掌握语文古诗文学习方法后,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把握住诗歌中基本的感情基调以及其情感变化。如此长期训练下去,学生们能够独立的体会初中语文古诗文中的情感变化。由此可以看出,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古诗文教学活动中能够有效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显

著提高。

三、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有效方法

根据上文叙述了解得知,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活动中,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以及热情,而且还有效培养了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提高其语文学习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将对学生们的全面发展会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以及有关研究学者记载资料而提出几点有效教学方法,从而全面提高我国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水平。

(一)诵读法

一般情况下,初中语文学科中的古诗文都是经过严格筛选下来的经典著作,其中不仅展现出了优秀的汉字魅力,而且还展示出了韵律美、环境美、建筑美等,由此可见,当教师把古诗文的传统文化底蕴传授于学生们,那么对提高学生们的文化底蕴水平以及树立其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等带来极其深远的影响,甚至还能够增强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师可以通过诵读法来帮助学生们体会其中的感情基调以及诗文中的韵律美,例如:当学习《登岳阳楼》一首诗的时候,教师需要将诗人杜甫作该诗的基本环境以及处境进行简单的概述,然后以丰富的情感将该诗文诵读于学生们,使得学生们在有限的认知范围以及人生经验能够体会到杜甫当时孤身一人的孤独感以及其沉郁之情,从而培养学生们如何把握诗词作者的情感变化,由此为后期学生们独立学习语文诗词文奠定了基础。

(二)吟唱法

在语文古诗文教学活动中,吟唱教学方法对于传统文化的弘扬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实施有效的吟唱教学方法呢?首先,教学教师需要针对某一篇古诗文的相关信息进行搜集与整合;其次,自身感受与鉴赏该诗文,以深化其中的艺术魅力以及语言文字的感情;第三,领悟该诗文中的丰富内涵,从而以树立该诗文的吟唱法教学目标。例如: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文的时候,教师需要将该诗文的基本背景情况告之于学生们,然后通过多媒体视频、图像、音效等播放功能将该诗文中杜甫诗人亲身经历的事迹展现出来,然后依据吟唱方法使得学生们能够感受到当时的“安史之乱”给人民以及社会造成严重灾难的场面,从而有效培养学生们的丰富想象力,由此领悟到该诗文中的“意境”。【初中语文古诗文中的德育教育】

(三)图文并茂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当前教学活动中应积极创新教学资源而引入多媒体技术,教师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而将有关古诗文教学内容展现于其中,同时,应用多种处理方法将古诗文的情景以及当时诗人所处的环境而展现于学生们的面前,使得学生们不仅被这种教学方法所吸引,而且还使其积极参与到语文古诗文教学活动中,从而有效的提升了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例如:在讲授《岳阳楼记》诗文的时候,教师首先需要了解岳阳楼的历史文化背景,其次,应用多媒体处理技术将岳阳楼的基本概况展示于学生们面前,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需要将古诗文中的经典语录或者对学生们人生观的树立有帮助的话语醒目展示出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不仅可以达到震感学生们心灵深处的效果,而且启示了学生们为国为民尽心尽力的情感精神,由此促进了学生们全面发展。

(四)英雄情结法

众所周知,初中阶段的学生们可能对文天祥这位历史英雄人物有所了解,其所作的古诗文将会激发学生们的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们这一特性,在讲授《过零丁洋》的时候,可以将这位诗人的相关古诗文均传授于学生们,以加深学生们对文天祥这位历史英雄人物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其古诗文知识,由此领悟到传统文化底蕴而树立起爱国爱民的伟大情怀精神。【初中语文古诗文中的德育教育】

(五)背景探究法

首先,教师可以将班级的学生们分为若干小组,然后给予学生们不同的任务主题,要求学生们找到与主题相关的古诗文,比如以友情为例,学生们可能会找到:《送元二使安西》、《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其次,教师根据学生们寻找的古诗文一一讲解该诗文作者写作的背景以及其当时生活时代、成长经历等,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们对所寻找的古诗文加深印象,由此培养学生们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四、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学举例

孟子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教师通过对这十六个字展开讲解,就可以使学生理解仁爱之心。仁,是儒家学派的核心,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基本的一项,懂得爱人,学会爱人,对初中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这是

一切美德的总和。孟子这句话是继承了孔子对大同之世的理解,认为每一个人在社会上都有着分工责任、各有所长。将仁爱的情感散播给其他人,传播到社会中去。就像现今社会中的尊老爱幼品德以及博爱的思想。也可以从另一方面向同学介绍我国的教育、就业以及养老相关政策的重要意义。

我国古代圣贤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有颇为深刻的研究,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对文化充分展开理解,不仅能使学生更清楚的掌握课程要求,还能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结语:

本文主要对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现状进行了简单的概述,并且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必要性进行了综合阐述,最后,本文针对传统文化融入到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活动而提出了几种有效教学方法,从而全面提高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平,赵旭东.发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用实际行动保护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A].西南六省、区、市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协作片第十六次年会论文汇编[C].2012.

[2]黄孙庆,唐德海.改革开放之德育研究三十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

[3]陈忠安,乔建军,邢跃红,朱向阳,顾敬东,谈永法.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民族精神教育的实践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

[C].2009.

[4]张朝珍.论教师教学决策思想的历史嬗变及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

[5]李劲松,李林杰.环境经济政策伦理:对发达国家的追赶超越——以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政策涵义与目标为中心的研究[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

[6]李劲松,李林杰,邓丽花,曾北危.基于内需主导型循环经济模式的环境经济政策伦理审度——以长株潭“3+5”城市群生态补偿机制为中心[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

初中语文古诗文中的德育教育(四)
初中语文中古诗词教学浅析

  摘   要:古代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代表了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初中阶段的教材中古诗词所占的比例较高,对诗词的教学能够引发学生对中国文学的热爱之情,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深蒂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在本文中,笔者将基于实际的教学经验,尝试性提出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方式与途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的文化精髓,作为文化的载体源远流长。古诗词的创作时间与当前相距较远,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教材对于学生的要求在于背诵,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则需要引导学生体会创作的意境与背景。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如何才能推进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是当前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初中语文中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1. 古诗词的创作手法为学生写作提供借鉴。
  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的一个重点就是写作,而古诗词的创作手法能够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借鉴。古人在创作诗词时,非常注重凝炼字句,将丰富的情感、远大的情怀以及对时事的评析等都在短短数行文字中进行深刻表现,对于写作水平的要求非常高。学生通过古诗词的学习一方面能够模仿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另一方面学生对古诗词的引用能够对文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学生在完成关于月亮的习作时,便可以引用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来升华情感,表达强烈的思念之情。
  2. 古诗词的丰富情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古代的诗人与词人常把心忧天下的情感通过作品表达出来,而当前学生的写作很容易就流于空洞,缺乏进步思想与崇高理想的支撑,因此古诗词中对不良风尚、时事弊病的批判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歌颂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学生通过学习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能够感受祖国的秀美山川;学习杜甫的“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能够感受心忧天下的愁绪;学习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能够感受远离尘世喧嚣的情怀。这些优美的词句对学生有极强的感染力,对于学生思想情怀的塑造具有积极作用。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方式探究
  1. 注重诗词朗读韵律的把握,减少背诵难度。
  古诗词在创作时注重韵律美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朗读时的韵律把握,不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词的美,还能够切实减少学生的背诵难度。古诗词朗读时赏心悦目、朗朗上口,通过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读,能够将学生引领进诗词所描绘的境界,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词之美。教师首先需要对教材中的诗词进行韵律划分,在词句上表明停顿,才能够在具体朗读的时候准确把握。通常情况下,划分的标准有表意义和表音节两种节奏划分方式,前者节奏划分少,后者节奏划分则较多。四言诗采用“二二”的节奏进行划分,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五言诗通常会采用“二二一”和“二一二”的节奏进行划分,如“长河/落日/圆”,“烽火/连/三月”;七言诗则常采用“二二三”进行划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完成韵律划分之厚,还要在朗读的时候注重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只有体会到诗词的韵律美,才能使背诵更加顺畅。
  2. 通过诗词意境的再现,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古代诗词的创作创作的过程中,作者非常注重作品的意境,作品的意境作为作者生活与思想状况的统一能够体现出作品的艺术境界,因此通过对诗词意境的再现,能够让学生受到思想的净化、情感的熏陶,激发作者对古诗词的兴趣与深入探索的积极性。例如杜甫的名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作者对秋风、秋雨来临时自己居所的状况进行了的细致描写,表面上看来是对自己当时境遇的慨叹与无奈,而通过对诗歌意境的探究,便能领悟到作者先人后己、心忧天下的博大情怀,以及想要转变当前黑暗时局的决心,千百年来激励着无数的读者。诗词中的画面描写,无论是开阔的还是细致的,都能够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实现感性上升到理性,从而能够更好地体悟诗词中蕴含的深刻的哲理以及高尚的情怀。
  3. 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古诗词的应用性。
  古诗词虽然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瑰宝,但在当前的现实生活中仍然有很强的应用性,只有加强古诗词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学的质量。对古诗词的学习要经历朗读、背诵、理解、鉴赏再到应用的过程。教师在进行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上,这样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所以应该更多地带领学生走出去,走进大自然。例如带领学生们爬山,学生们才能更好地领悟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和开阔;同学们心情低落时,可以用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来鼓励他们。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式的探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对诗词单一背诵以及字词解析,不能真正达到诗词教学的目的,而要想真正让学生领悟到诗词的灵魂,还需要从情境演示、情感投射以及目的明晰等多方面进行教学,不但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与文学审美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郑俊池.浅析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有效教学[J].考试周刊,2013(67).
  [2]徐晓棠.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6).
  [3]毛倩.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J].科学导报,2014(13).

初中语文古诗文中的德育教育(五)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在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于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语文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应当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德育内容贯穿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因此,重视德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就是除了要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的观念外,还要善于把握教材中德育内容。

  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育人典型,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下面,我就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谈一点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发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特点,教材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占有明显的地位。语文学科不仅是人的交际、思维、生活的工具,还是人认知世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工具,同时又有着强烈的人文因素,对学生人格的熏陶,情感的陶冶,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一篇篇课文或是对真、善、美的颂扬,或是对假、丑、恶的鞭挞,或是对祖国山河的赞美,或是对作者高尚人格的写照……这些都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有利条件,我们应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切入点,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教育是亘古不变的主题,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学生的远大抱负,是每个教师的职责。如在教授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九年级下册)时,可以让学生自由、反复地朗读,去理解诗人深挚而强烈的爱国激情。“我是你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总和”,强调了“我”和祖国不可分割的关系,“……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从中感受到诗人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使命感和崇高的献身精神;学习都德的《最后一课》(七年级下册),当祖国被占领时,主人公在最后一课上的表现,与之前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学生去体会主人公深深的爱国之情。这些都能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从而树立远大理想。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只有让学生从小培养责任感,树立责任意识,才能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勇于担当,不逃避责任。如在教学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年级下册)时,让学生体会诗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情怀;范仲淹《岳阳楼记》(八年级下册)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心怀天下的广阔胸襟。让学生从中得到熏陶,从小树立责任意识。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建设的“四有”新人,在青少年时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尤为重要。教材中,有很多课文能很好地渗透德育。在上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九年级上册)时,让学生自己体会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前后态度的变化,从而理解在资本主义社会,包括亲情在内的一切,无不蒙上金钱的阴影。通过学习,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培养学生的爱心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现在的青少年,大多以自我为中心,自私,缺少爱心。在教学中,要挖掘德育素材,有目的、有意识地去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爱心。初中语文教材中,也有许多关于爱、关于友谊的文章。莫怀戚的《散步》(七年级上册)中很好地体现了“尊老爱幼”这一传统美德;张之路的《羚羊木雕》(七年级上册)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许许多多的文章为我们帮助学生培养爱心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五)让学生学会珍爱生命
  教师承担教书育人的重任,我们不能只盯住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让他们学会珍爱生命。出在语文教材在这方面也提供了大量素材。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七年级下册)告诉我们如何面对困难与挫折;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九年级下册)主人公在面临种种生死考验的时候,以他坚毅勇敢的性格和顽强不屈的生命意志,在同狼的搏斗中取胜,成为真正的强者。这些都告诉我们:“生命是神奇而宝贵的,只有敬畏生命,热爱生命,才能让生命光芒四射”。
  (六)增强法制观念、树立法律意识
  在法治社会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使学生知法、守法。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对此,初中语文教材同样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如《威尼斯商人》(九年级下册),教学时可采用演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其中,去体会法的威严;施耐庵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我们在肯定他的疾恶如仇、扶危济困的义举时,对他的做法可进行讨论,探讨他的行为在今天法治社会是否违法,应承担什么后果,应该如何处理等问题。让学生在接受智育的同时,接受德育,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在利用语文教材进行德育渗透时,要正确处理语文教学和德育二者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要善于找准切入点,不能空泛、枯燥地说教。要寓教于情、寓教于理,做到有的放矢,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二、发挥教师的模范作用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且在一个人的修养、素质的培养方面也应该是学生的榜样。学生具有向师性,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态度时刻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的责任感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动力;教师的世界观、价值观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良好的师德师风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爱的激励和美的享受,以“育人”为目标,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同时得到提高。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365177/

推荐访问: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语文课堂中的德育教育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