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林下经济,推动林区转型发展

来源:专题 时间:2016-09-01 09:10:19 阅读:

【www.zhuodaoren.com--专题】

发展林下经济,推动林区转型发展(一)
关于发展林下经济的几个问题

发挥林区资源优势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一、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

林下经济,主要是指以生态学、经济学和系统工程为基本理论,借助林地的生态环境以及景观资源,开展林下种植、养殖、初级加工、林下旅游等多种项目的立体复合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实现相关产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调发展。它是充分利用了林下土地资源和生态优势,具有发展模式多、就业容量大、从业门槛低、投入少、见效快、易操作、潜力大等特征,是林区职工群众实现不砍树也能致富的有效途径,是满足社会需求,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发展林下经济是保护森林资源、实现绿色增长的迫切需要。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说“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培育森林资源,不断增加森林碳汇,加快发展林业产业,协调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碳汇等功能。在长期探索实践中,广大林区职工深刻地认识到,发展林下经济必须保护和发展好森林资源,才能获得稳定的经济收益。他们在

从事林下种植业、养殖业的同时,都能够自觉地植树造林、爱绿护绿,实现了生态与产业协调发展,这就是对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增长的最好诠释和生动实践。比如,新疆阿克苏市自1986年以来实施了柯柯牙绿化工程,完成造林面积17.2万亩,建成了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4公里的防护林带,不仅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而且打造了著名的特色果品基地,红枣、核桃、苹果等林产品畅销世界各地,走出了一条成功的绿色发展之路。从全国范围看,通过发展林下经济,一方面,每亩林地直接产出率由2003年的84元提高到了2010年的198元,有力地促进了林业职工增收;另一方面,林业职工植树造林积极性空前高涨,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有力地促进了生态建设,为实现绿色增长奠定了坚实的生态基础,提供了丰富的绿色资源,探索了宝贵的发展模式。

(二)发展林下经济是促进林业职工就业增收、实现不砍树也能致富的成功实践。我国拥有丰富的林地资源,《2014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显示,我国农用地中林地面积达25325.39万公顷,是耕地的1.8倍。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科学经营和必要投入,林地生产力低下,综合利用潜力巨大。尤其是许多林地土壤肥沃,富含有机质,林下动植物和微生物种类繁多,水气热条件优越,森林景观资源丰富,既能发展林参、林菌、林药等种植业,又能发展林禽、林畜、林蛙【发展林下经济,推动林区转型发展】

等养殖业,还能发展观光休闲、果品采摘、生态疗养等森林旅游业,是林业职工最熟悉、最适宜、最便捷的就业门路和增收渠道,是农村缩小城乡差距、发展特色经济的独特优势和潜力所在。通过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有利于改变传统的木头经济发展模式,缩短林业生产周期;有利于发挥林区资源优势,促进林业职工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源,加快推进兴林富民步伐;有利于促使农、林、牧各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有效带动加工、运输、物流、信息服务等相关产业在林区蓬勃兴起,吸纳林区剩余劳动力就业,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经济繁荣,走出了一条不离乡能就业、不砍树能致富的发展之路。

(三)发展林下经济是满足社会需求、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林业既承担着保障物质产品供给,又承担着保障生态产品供给的两大重要使命。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维护食品安全的迫切需要,社会对绿色无污染林产品的需求日益多样,且呈急剧增长态势。人们对油茶、核桃、红枣、板栗等木本粮油,以及松茸、木耳、松籽、枸杞等林特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对鹿茸、天麻、三七、茯苓等名贵中药材日益青睐,对新鲜的空气、洁净的淡水、优美的环境等生态产品须臾不可或缺,对回归自然、亲近森林、走进郊野缓解精神压力的休闲方式更加向往。同时,随着化石能源的逐渐枯竭,生物质能源已成为重要的替代能源,市场需求前景广

阔。总的看,林业生产的无论是物质产品还是生态产品,都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短缺、最急需的产品,而这些产品绝大多数是耕地无法提供的,也不能利用木材加工而成,只能通过发展林下经济,才能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近年来,随着林下经济的快速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旅游已成为许多地方的支柱产业,产品种类日益多样,产品产量明显提高,不仅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绿色林产品,改善了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促进了人们身心健康,而且为林业职工开辟了广阔的就业增收空间,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目前,我国林地产出率还很低,不足耕地的一半,拉动经济增长的潜力十分巨大。如果将林地平均产出率提高到与耕地相当的700多元,全国45亿多亩林地每年总产值可达3万多亿元,将为增加林业职工收入、扩大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发挥更大作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从长远看,社会对林产品和生态产品的需求还将继续增加,发展林下经济蕴藏着无限的生机与潜力,既可以增加林业职工收入,提高购买能力,又可以满足城市居民绿色消费需求,进而提升国内消费水平,全面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四)发展林下经济是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和森林景观利用、林下产品采集加工为主要模式的林下经济,挖掘了林下土地资源利用潜力,发挥了林荫空间和水热条件等自然优

势,是资源环境代价小、能耗低、污染少、效益高的生态产业,既符合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客观要求,又顺应当前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生态经济的时代潮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有利于把林区部分多种经营项目转移到林下,有利于林区提高林地复种指数,节约土地资源,带动林区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以贴近自然的生产方式,产出具有绿色、环保、健康等特点且市场前景广阔的林下种养产品,加速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形成大产业、大基地、大龙头、大品牌发展格局,变产业优势为经济优势。

(五)发展林下经济是全面深化林改、巩固林改成果的重要抓手。当前,我国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体改革部分基本完成。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大力推进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但这只是改革“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如何确保农民群众有积极性、有能力依靠经营山林发家致富,真正实现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改革目标,才是改革的关键所在和改革成功主要标志。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全面深化林改、促进农民、林业职工增收的重要举措来抓,既能够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又能够壮大绿色产业,增加林业职工收入,促进林业职工从单纯利用林木资源向综合利用林地资源、生态资源和景观资源转变,大幅度提高林地利用

发展林下经济,推动林区转型发展(二)
多举措发展林下经济

多举措发展林下经济

林下经济产业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林业生产的参与式林业与农业经营方式,是采取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本原则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模式,是协调森林保护与发展经济非常有效的模式。

一、林下经济的兴起

21世纪以来,我国林下经济发展迅速,在国家的政策引领,财政扶持和技术支撑下,近年来全国各地林下经济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二、林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部分领导层和决策层对发展林下经济在农民增收和巩固退耕还林,林权制度改革成果的作用和潜力认识不足,主管部门和乡镇在改变农民传统种植养殖习惯的示范引导不够。

(二)林产品加工规模小或无加工企业,缺乏林产品收购的定价和竞争机制,导致林产品收购价格低,林业的综合效益差,影响了农民植树造林建设产业资源基地的积极性。

(三)政府对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的扶持力度不大,没有专门的扶持资金。

(四)林地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既增加林产品运输管理成本,又只能是靠天吃饭,很难在肥水上确保林产品稳产高产。

(五)林业产业企业或业主在发展中不能及时兑现有关协议内容,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和纠纷。

三、多种措施发展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

(一)明确发展林下经济的思路

充分利用林木,林草、林地、林萌等森林资源,改变人们纯林、纯田、纯土、纯圈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习惯,运用循环经济理念和先进科学技术手段,发展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实现林业资源的循环利用。有效地实施“科技兴林,产业强林”战略,推进从重生态向生态产业一体化转变,从林业小县向产业强县转变,提供为生态安全提供森林支撑,为农民增收提供产业支撑。

(二)明确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发展目标。

着力发展“两大产业”地参、雪莲果,大力推广林下种植、养殖模式两大模式,到2017年打造十亿产业,助推亿元模式,地参产业高产基地和雪莲果高产基地转换面积达10万亩,林地资源利用达到40%以上,产业资源培育,产品加工一体化上规模上档次,达到森林资源少剩余甚至无剩余的要求,实现兴林富民目标。

(三)突出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发展重点

地参,雪莲果在广安、前锋、南江等地已多年试种成功,能食药两用,具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很具有开发价值,将其打造成现代林业循环经济的示范产业,对

【发展林下经济,推动林区转型发展】

其他产业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十分巨大。

1、坚持四项制度,促进地参、雪莲果高产高效。

一是先进科技应用推广制度;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制度;三是政策激励制度;四是建立参、果产品收购定价听证制度。

2、抓住四个节点,提升产业素质。

一是抓住培育和引进不同经济成份和不同产业环节的地参、雪莲果加工企业发展的节点;二是抓住差别扶持的节点,重点以地参、雪莲果加工能力超千吨、超万吨加工企业发展;三是抓住培育知名企业,知名企业品牌节点,增强社会知名度和认知度;四是抓住扶持有机无公害绿色产品和农产品产地认证节点,提高产业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3、破解两大难题。

一是破解地参地上部分茎叶销售难问题;二是破解雪莲果地上茎叶未能利用难题,通过生物转化技术和发展林下养殖,将地参、雪莲果茎叶物转化成猪、羊、牛、鸡、鸭、鹅、兔等饲料,可循环利用的现代林业循环经济示范产业。

四、强化组织领导,各方协调配合。

(一)科学规划,引导合作。

科学确定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发展重点,规模布局,处理好家庭承包与规模经营的关系,林业与农业,林业与畜牧业的关系,引导农户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开展合作经营,转变森林经营理念,推动部门合作,促进林农林畜互动,提

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和收入水平,增强林业的抗风险能力。

(二)强化服务,示范推动。

切实加强对发展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的指导服务水平,坚持常态化先进科技推广应用制度和重点林产品定价听证制度,聘请专家建立不同类型科研平台,帮助农民、林业专业合作企业解决资金、技术、生产、销售等问题,抓好不同发展模式的试验示范,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做法,表彰典型,推动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向纵深发展。

(三)完善政策,扶持发展。

要通过调研座谈等形式,将扶持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建议反馈到领导决策层,争取各级政府的税收、信贷贴息政策。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要对符合政策的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项目给予大力支持。建立县级林业循环经济或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发展基金。出台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专项扶持政策,促进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为实现绿色增长,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较大贡献。

发展林下经济,推动林区转型发展(三)
创新思路 推动林下经济产业发展

关于林下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探讨

fiywxj【发展林下经济,推动林区转型发展】

《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为林业未来发展描绘了美好的宏伟蓝图,我们林业建设已经加快了生态建设的步伐,这是站在全局的、战略的高度,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的决策。可以说,我们终于迎来了林业发展的给力春天!

随着我们林业生态建设的开展,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也在加快,如何保护、开发、利用好林下资源,应当引起有关部门和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现结合我们的生产实际,就如何加强林下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重新认识森林资源的内涵

长期以来,在人们的思想观念当中,普遍的存在“森林资源”就是“森林中的上层林木”这一概念,存在着不拿林下资源当资源的思想。多年以来,林下资源的保护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破坏性、毁灭性开采现象经常发生。

森林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全面的、完整的体系。生态保护工作,不应仅仅停留在单纯的禁伐与管护方面,而要把森林中的上层林木、中层灌木以及地表的植物地被等等,做为一个完整的、立体的生态系统来保护,这样才会发挥森林的整体生态效益。 “天保工程”和《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实施以来,林区的木材生产减少,林业职工为了增加收入,在个人

经济利益的趋动下,完全忽视了资源的保护,致使林下资源一直处于自由式开采状态,随意乱采、毁灭性采集现象十分严重,对整个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一些单位、部门的领导在思想上并没有得到高度的重视,不重视对林下资源的管理与合理的开发利用,对破坏性开采现象不闻不问、视而不见。这样长此以往,必然会造成破坏森林生态的严重后果。

二、加强林下资源的保护

长期以来,破坏、毁灭性采集行为时有发生。比如,近年来,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成片的樾桔(红豆)秧苗被割来低价买了、蓝莓还没达到成熟期和最佳收获期就被一些群众抢收,这些行为在导致林下资源利用率低的同时,也造成了林下资源毁灭性的灾难。因此,林下资源的保护工作迫在眉睫。【发展林下经济,推动林区转型发展】

1、更新思想观念。林下资源也是资源,森林中的上层林木与底层的灌木、地表植物等,共同构成了立体的森林资源整体结构,从而才能有效地涵养水源、调节气候,起到良好的生态效益。因此,有关部门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尽快地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林下资源的保护工作。坚持做到保护性开发、合理开采。

2、实行统一规划。要把林下资源纳入到森林资源管理范围之中,对林下资源进行统一规划、设计、管理、开发,把林下资源的分布情况、生长情况和可开采情况,纳入到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内容中,进行统一的森林调查设计,及时了解和掌握林下资源的分布情况、生长情况。通过实行林下资源统一规划、科学管理、

合理开采,从而为获得企业经济效益、林业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奠定基础。

3、落实管理措施。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林下资源实行严密的监管,实行有序开发、合理开发和科学开发,真正实现林下资源利用的科学性与可持续性。要把林下资源管理工作纳入到森林资源管护工作内容之中,组织成立专门组织机构,落实分沟系承包、按地块负责的林下资源保护责任制度,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4、加强宣传教育。积极组织开展理论培训活动,使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生态保护观念,转变过去那种不拿林下资源当“资源”思想观念,特别是对那些破坏性、毁灭性的随意开采现象,要坚决地进行整顿和治理,使林下资源保护成为全体职工群众的自觉行为。

5、落实领导责任。要把林下资源当做森林资源的一部分,象对待林木一样同等对侍,高度重视。要解决观念陈旧、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问题,使全体干部职工把林下资源的开发利用当做分内的本职工作来抓,促进林下资源的科学合理的开发,为林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与提高经济效益做出贡献。

【发展林下经济,推动林区转型发展】

三、积极探索产业发展之路

思路决定出路。如果意识超前,就会有效地预见与避免困境和危机产生;如果思想解放,就会摆脱陈旧观念的制约。反之,就会陷入困境,举步维艰。应该说,我们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刚起步,林下资源的开采始终处于自发的、无序的状态,没有得到

有效的保护与科学开发,资源的浪费与破坏现象十分严重。

我们的思想观念还需不断更新。要在加强对林下资源保护的同时,积极引进、开发新技术,使林下资源得到科学、有效的开发利用,形成新兴的产业。

1、制定林产品采集计划。要对林下产品实行统一的调查,统一管理,做到有组织、有秩序、有计划的开采。通过统一管理,达到对林下资源的有效利用。

2、合理安排季节性采收。林下资源的产品种类很多,包括浆果类、菌类和中草药等,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开采和利用。还需要积极探索,掌握市场信息,开发新产品,按照市场需求和客户需要,有目标地组织精细加工生产,逐步形成产供销一体化和产业化。

3、努力打造独特品牌。品牌是产品的规模化、产业化的必然结果,也是产品和产业得到发展的支撑。要通过精细加工、产销一体化的规范管理、规模化生产和统一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形成产品的竞争实力。

4、积极培育种植基地。随着林下资源的产品开发和产业化生产,势必导致野生产品产量不足而影响规模化生产,因此,还要有计划地开展人工培育,发展种植业,培养特色产品和生产基地,从而在更加有效地保护林下资源的同时,保证特色产业得到顺利发展。

5、加大资金投入,促进林下资源开发

森林是大自然的产物,向大自然的索取是简单的、无止境的。多年以来,我们始终在延续着单一的营林和木材生产模式,缺少不断创新的动力和科技投入,这些都是制约我们林业经济发展的瓶颈。加大科技投入、加强林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努力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林区推动科学发展的迫切任务。

我们林区的许多林下资源一直处于粗放式开发利用阶段,我们仍然在走着一条林区开发以来的单纯卖原料的老路,缺少资金投入,缺乏科技创新。我们自己的资源都被他人以比较低廉的价格买去深加工之后,获取了数倍、十倍的高额利润。因此,在我们林业经济转型过程中,应该重视科技创新,加大资金和科技的投入,高度重视对林下资源加强保护同时的合理开发,从而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2年10月19日

发展林下经济,推动林区转型发展(四)
发展林下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摘要:林下经济是以林地生态环境为基础,在林冠下开展林、农、牧、能源等多种项目的复合经营。它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空间,提高林地综合经济效益,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关键词:林下经济;农民增收;优势;建议
  1 林下经济及其意义
  林下经济是以林地生态环境为基础,在林冠下开展林、农、牧、能源等多种项目的复合经营。对缩短林业经济周期,增加林业附加值,研究和建立科学的人工森林群落结构,维护生态安全,保障森林资源永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发展林下经济必须以国有林为主力战场,因为国有林的主体明确,且有很大的属性优势。
  2 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集体林权制度的逐步深入和配套改革的实施,阜阳市颍东区林下经济发展较快,逐步摸索出林药间作、林粮间作、林果间作和林下养鸡、养羊、养鹅等多种发展模式,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目前全区林下经济发展到334hm2,其中林下养鸡40hm2,林药间作决明子、桔梗、白术等166.7hm2,林草鱼禽立体复合经营33.3hm2,林草牧复合经营93.3hm2;全区涌现出林下经济示范村5个,专业户20余户,年增产值500万元。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中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2.1 规模总量不大,缺乏龙头带动 近年来,林下经济虽然取得了初步进展,但由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林下经济发展规模较小,难以形成规模优势,不能满足市场批量需求和有效的辐射带动能力。
  2.2 管理水平低 在种养过程中尤其是养殖方面,养殖户大多采用传统的养殖方式,对科学养殖技术掌握不够,致使饲养成本高,效益差,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2.3 资金制约因素大 经调查,大多数农户对发展林下经济热情很高,但由于缺乏启动资金,发展初期就受到限制,致使全区林下经济发展缺乏后劲。
  2.4 市场组织化程度低 由于缺乏专业协会,养殖和种植户的市场信息不灵通,在种养品种选择上存在盲目性,在产品经营中,大多数只有等待收购者上门或零售,效益得不到保障。
  2.5 群众认识理解有偏差 一是农户普遍认为林下种养与普通种养没什么两样,甚至还不如普通种养;二是部分农户对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扶持方式和优惠政策等内容认识不够,缺乏参与热情;三是有的农户思想不解放,怕吃亏、怕赔本,畏首畏尾,对发展林下经济持怀疑观望态度。
  3 发展林下经济的优势
  根据“近期得利、长期得林、远近结合、以短补长、协调发展”的原则,阜阳市颍东区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表现在:
  3.1 自然地理的独特性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丰厚的条件
  颍东区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非常适宜发展林下经济。
  3.2 林地空间优势 目前,全区林地面积2000hm2,其中适合发展林下经济面积达到1400hm2,并且绝大部分处于闲置状态,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优势。随着国家对林业种植的重视程度及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政策的落实,林地面积将进一步扩大,林业对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贡献率也日益凸显出来,林地优势更加明显。
  3.3 悠久的农业历史和林业传统造就林下经济的独特优势 阜阳颍是一个农业大区,农耕历史悠久并延续不断,农林复合经营经验丰富,鸡、鸭、羊等大量养殖在林下,长期的养殖项目仍对现代发展林下经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4 政策优势 近几年来,颍东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林下经济,并把它列为“十二五”规划的重点项目,在财政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决定每年拿50~100万元,支持林下经济的发展,对林下经济发展在资金方面予以重点倾斜,以此夯实林下经济陕速发展的物资基础。
  3.4 效益优势 利用林地资源,在林下综合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据调查,近几年,颍东区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开发林下经济的不同模式,如老庙镇马圩村仇大庄的林、藕、鱼模式,冉庙乡利用茨淮新河林带实施林草牧模式,插花镇茨淮新河的林药种植模式,枣庄镇的太阳红石榴+旅游观光的经营模式等等。目前,林下种养殖面积各达到或突破333.3hm2,增加收入1000万元,创建了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区。
  4 发展林下经济的建议
  林下经济作为生态、高效、循环经济,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结合颍东区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和普遍存在的问题,就全区林下经济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 科学编制林下经济发展规划 根据各地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市场需求情况等,因地制宜制定专项规划,实施细则,分区域确定林下经济发展重点产业和目标。科学选择林间种植、养殖模式,拓宽林间种植、养殖类别,因地制宜,宜养则养、宜种则种,提高林下经济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4.2 大力推进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和示范点建设 建设林下经济示范基地要以点带面,辐射推广,起到“探路子、出经验、做示范”重要作用,引导全区林下经济最终走上一条技术含量高,产品质量优,经济效益好的健康发展之路。颍东区在茨淮新河大坝、颍河两侧的国有林下,建设示范基地和示范点,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鼓励种植户、养殖户搞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格局。催生扶强一批专业化林下经济发展龙头,带动更多的群众投身林下经济。
  4.3 加大对林下经济的资金扶持力度 一方面利用现有的林下经济种植中药材补助试点资金,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积极争取设立发展林下经济中央财政补助专项资金,支持全区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对发展林下经济的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适当进行扶持,解决农民发展林下经济基础设施薄弱的难题。
  4.4 切实提高科技支撑水平 要加强对林下经济的科技帮扶工作,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服务与技术培训。要搭建企业农民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间的合作平台,加强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要加大林下经济品种的研发,探索新技术、新模式,提高林下经济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4.5 健全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鼓励农民兴办林业专业合作社、股份制合作林场、家庭林场等多元化、多类型的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推进专业合作社示范基地和示范点建设,提高农民发展林下经济的组织水平和抗风险能力,解决生产经营活动中政府“统”不了、部门“包”不了、农户“办”不了或“办起来不合算”的难题。

发展林下经济,推动林区转型发展(五)
公益林区发展林下经济的探索与思考

  【摘 要】本文介绍了公益林区发展林下经济的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益林;林下经济;问题
  我市自2004年实施公益林生态补偿制度以来,公益林区实行了禁、限伐管理,职工的收益受到较大影响。2009年新出台的《国家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中,将公益林保护等计划分为3级,一级公益林将不再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二、三级公益林在不破坏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可以依法治理、适度开展森林经营活动和非木质森林资源培育与利用,这为发展公益林区的林下经济奠定了法律基础。
  六道沟林场现有公益林面积34846.5hm2,占全场有林地面积的93%,其中国家级34564.5hm2、省级282hm2,因此,我场有18%的公益林可以进行适度的经营活动,发展林下经济。2008年8月至2010年3月,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对我场进行了重点公益林中幼龄林抚育作业设计,(国家投资)主要进行了生态疏伐(伐除有害植物),重点培育,完成面积474.7hm2。通过近几年的测算,抚育前后的连年生长率为0.033和0.055,相比之下,使林木的生长环境有了充分的保证,同时发展林下经济,确保了生态林业与经济发展并举。
  1 林下经济的发展状况
  当前林区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以职工自营为主,其发展存在规模小、投入少、收入少、覆盖面窄的诸多问题,很难规模化发展,更难在真正的市场经济中立足,如不加快发展必将被市场所淘汰。只有科学谋划林下经济发展策略、早让林地下“金蛋”,才能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及产业发展,从而实现生态保护和职工富裕的双赢。
  2 林下经济模式的类型
  林下经济是以森林资源为依托,以林业为主体发展林下种植、养殖及相关产业的一种循环经济产业,可以实现林下开发的高附加值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我场经过多年对林下经济发展实行管理发展办法、措施和经营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一批发展基础好、规模大、市场广、效益高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2.1 林药模式
  在林下种、栽植人参、还魂草、天麻、五味子、细辛、柴胡、黄芪、贝母等。
  2.2 林果模式
  主要有红松、核桃、榛子、山葡萄等。
  2.3 林菌模式
  利用采伐剩余物,在林间种植灵芝、猪苓、木耳、榆黄蘑、猴头蘑等。
  2.4 林养模式
  利用森林资源,散养野猪、鹿、林蛙、蜜蜂、鸡、鸭、鹅等。
  2.5 林菜模式
  主要种植山野菜,有刺五加、龙牙�木、黄花菜、大叶芹等。
  2.6 林苗模式
  利用造林地间种绿化苗、花卉、造林苗等。
  3 林下经济存在的问题
  3.1 资金
  由于对森林的长期过量采伐,导致可采资源越来越少,加之天保工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等类生态工程的实施,国家下达的森林采伐指标逐年减少,由此带来木材销售收入减少,致使林场经济危困,正常生产经营都难以为继,林业本身也就没有更多资金发展林业产业。
  3.2 人才
  林业企业大多偏居山区,交通不便,居住环境及配套设备落后,并且工资过低,既留不住人才也招不来人才。生产、经营、加工、销售、管理、科技等各种人才奇缺,严重制约了林业经济的发展。
  3.3 市场
  目前的林下经济产品一是生产规模小且分散,缺乏市场竞争力,销售渠道有限,不能有效地与市场进行对接,抵抗市场风险能力差;二是缺乏品牌效应,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初级产品多而深加工的产品少,市场整体竞争力弱,缺乏区域性生产的带动能力,产品附加值低,难以形成产业链和经济效益。
  4 发展林业经济的策略
  发展公益林的林下经济,在不破坏森林资源的前提下既可以充分提高林地生产力,又可以给林区职工带来一定的收益,促使林区职工更加热心地投入到公益林管护中,还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一举多得。
  4.1 整合销售,构建网络
  通过龙头企业与林业对接,建立完善的网络销售渠道,将超市与企业进行对接,通过采取集中采购、统一品牌、统一配送、连锁经营的现代流通方式,初步构建林下经济产品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同时对市场需求进行反馈,改变目前林下经济收购环节中的混乱秩序,形成诚信有序的林下经济市场体系。
  4.2 政策扶持,招商引资
  各级林业部门在广泛宣传国家林业主管部门扶持发展林业经济政策的基础上,积极协调地方政府出台相关的法律、补贴、税收、投资、贷款、流转等相关扶持政策,大力鼓励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积极引入社会和境外的企业、资金,建立面向林下经济生产的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组织规模化生产,从而提高企业的深加工能力。
  4.3 统筹安排,科学规划
  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讲究实效,明确林下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目标和任务。
  4.4 强化服务,合力推动
  发展林下经济涉及各行各业,需要多部门优势互补、协调服务、形成合力。一是要搞好技术服务;二是要搞好资金服务;三是要搞好市场服务。
  5 建议
  发展林下经济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虽然在生产过程中提高职工收入是首要前提,但是也要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大技术培训,发展林下经济涉及千家万户,要定期组织开展林下经济实用技术培训班,积极搭建企业、职工与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之间的合作平台;积极引进和推广适宜林间种植、养殖的新品种、新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建立林下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体系。引导职工走联合经营的路子,提高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提高职工的经营技术和管理水平。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374658/

推荐访问:林区经济转型发展思路 林区经济转型发展方案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