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弱点

来源:百科 时间:2016-09-01 10:50:31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百科】

动物的弱点(一)
狗的弱点

狗的弱点

一天下午,我正悠闲地散步在大街小巷里,这时,我碰到了一只狼狗。它身体胖胖的,四条腿长长的,拖着一条毛茸茸的尾巴,瞪着两只狰狞的眼睛,龇牙咧嘴活像一只凶恶的豺狼。

我一边走一边吃着橘子,哼哼着小曲。突然,那条狼狗像恶狼似的猛扑过来,吓得我手忙脚乱,心里着了慌,咕咚咕咚地跳。我眉头一皱,灵机一动:站着不动,会不会把狼狗吓跑呢?但是,我站着不动,狼狗也站着不动,并没有被吓跑,继续望着我狂吠。我再跑,狼狗就再追,接连几次都是这样。我实在是无可奈何,只好“逃跑”。可是狼狗的速度更是比我快好几倍,它就像一支离弦的箭,拼命地追赶我。就在这时,我想起了妈妈说过的话,见到狗时不要惧怕,只要你蹲下就行了。想起妈妈的话,我来不及多想,就一屁股坐在了草坪上,再回头一看,那只狼狗竟夹着尾巴逃跑了。真是有惊无险啊!

我一路上反复思索着,为什么“蹲下”狗就逃跑了呢?回家后,我查了一下资料:所有四条腿的动物,在对目标发动攻击的时候,都是先弯下前肢,弓开后肢;两条腿的鸟类也是先弯下脖子,然后跳起来攻击对方,所以在动物界弯腰成了准备攻击对方的标志,这是进化的结果。因此狗看到人弯腰,以为是要攻击它。哦!我恍然大悟: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不要恐惧,只要你找到弱点,切中要害,录求解决的方法,就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动物的弱点(二)
比较各种动物在实验中的优缺点

医学实验动物学

创伤修复动物模型的建立

创伤修复是创伤学乃至整个医学中最重要又是最基本的问题之

一。随着人们对创伤研究层次的不断加深以及研究范围的不断扩展 ,相关的动物实验也在不断向纵深发展。其中 ,建立理想稳定的创伤动物模型是现代创伤外科领域在基础与应用研究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实验方法和手段 ,一个符合临床发病过程和符合影响创面修复主要因素的动物模型将有助于更科学、 更准确地认识创伤后机体各系统及局部创面的演变规律 ,为临床针对性地治疗、 护理创伤病人提供基础资料。笔者根据自己建立创伤动物模型的实践 ,并结合国内外有关报道 ,对几种实用的创伤修复动物模型的建立综述如下。

1 创伤修复动物的选择

实验动物的选择主要根据动物的解剖生理特点 ,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实验目的为原则。选择的原则应注意 4 点

1. 1 注意选择与人相似的实验动物 如猪、 狗、 羊、 兔、 大鼠和豚鼠。观察药物的作用与创面愈合进展情况常选择与人皮肤组织结构相似的猪、 狗和豚鼠 ,它们也同样适宜于有关创伤休克的研究。鼠由于对一般炎症反应敏感 ,故适合用于创面脓毒症和创面用药的研究。

【动物的弱点】

1. 2 意动物的种类、 品系特点 不同种类的动物对接受致敏物质的

反应程度是不一样的 ,如豚鼠 > 兔 > 狗 > 小鼠。热原反应宜选用兔和豚鼠 ,不宜选用大鼠和小鼠。做心功能测压宜选用狗、 兔 ,其次是大鼠。在放射、 烧伤复合伤的实验研究中常选用狗、大鼠和小鼠而不选兔 ,因为兔照射后常引起休克而死亡。

1.3 意动物实验的重复性与可靠性 为了增强动物模型的重复性 ,必须严格控制动物品种、 品系、 年龄、 性别、 体重、 健康状况等方面的差异 ,同时还要在饲养管理、 实验与环境条件、 季节、消毒情况、 实验步骤、 药品的规格、 药物剂量、 给药途径以及实验者操作技术熟练程度等方面要保持一致 ,才能保证重复的可靠性。

1.4 注意实验动物的一般要求和特殊性 在选用动物时除需要遵守实验动物的一般原则外 ,还应考虑到不同研究项目对动物的特殊要求 ,在实验中应尽量排除实验动物的个体差异对结果的影响。为保证结果的可靠性和易于重复 ,通常应选用成年、健康动物进行实验。对创伤研究而言 ,一般首选雄性动物。如果考虑到性别差异对结果的影响 ,也可采用雌雄各半做实验。

2 建立创伤修复动物模型的方法

在建立创伤动物模型的全过程中必须遵守 《保护实验动物国际条款》 ,人道地对待实验动物。动物若麻醉不成功不得进行实验。

2.1 全层皮肤切除伤模型 首先采用戊巴比妥麻醉动物(30

mg/ kg) ,麻醉成功后再进行制模。此模型一般是在动物背部脊柱两侧旁开 2 cm ,用特制打孔器或利刀全层切除皮肤 ,若在实验的过程中需要监测生命体征 ,特别是要进行动脉插管监测平均动脉压时 ,则可

在动物腹部制作创面。创面形状一般选择圆形或方形 ,直径大小可根据需要自行设计 ,深至皮下 ,但不要伤及脊柱旁或腹部肌肉上的脂肪和筋膜[3~6]。据付小兵等[7]研究认为 ,选择直径 1. 8 cm、 面积 2. 54 cm2的圆形全层皮肤切除创面 ,可观察到在 14 d 左右创面愈合的自然过程 ,与临床该类创面愈合时间一致。此模型制作适用于大鼠、 小鼠、 大型猪、 兔等多种动物 ,可用于评价药物疗效和观察创伤愈合的自然过程。用于护理评估的指标 :创面收缩的大小及潜行深度 ,创面渗出液的量和形态 ,创面周围组织硬度及肿胀情况 ,肉芽组织和上皮组织增生情况(占创面容积的百分比)以及局部炎症情况等。

2.2 皮肤线型切割伤模型 此类模型切口可选在动物背部脊柱两侧或腹部 ,用利刀切割动物皮肤 ,产生线型切口 ,可深达筋膜 ,长度以 2 cm~4 cm 为宜[7]。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和目的可采取不同的后续处理 ,若观察皮肤及组织的抗张力强度 ,可给予缝合 ;若要定量测创面肉芽组织生成总量 ,则在伤腔内植入一种多孔的硅胶管 ,然后再封闭创面。一定时间后取出该管 ,测定长入其中的肉芽组织[3]。此模型不适宜作为组织学与生化学指标观测。

2. 3 烧伤创面愈合模型 55 ℃ 以上温度作用于动物体表组织一定时间后即可引起实验性烧伤[1]。其损伤程度决定于温度的高低、 持续时间的长短和组织本身 ,以及实验动物机体的反应性。常用的火焰烧伤法包括凝固汽油法、 混合燃烧法和闪光粉法 ,其中常用的凝固汽油法 ,就是在动物已脱毛的背部迅速均匀的涂上 3 %凝固汽油 8 ml ,立即点火燃烧 10 s ,然后用湿布灭火 ,这样可制成浅 Ⅱ 度烧

伤 ,燃烧 15 s 可制成深 Ⅱ 度烧伤。此类模型虽接近于实战情况 ,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但烧伤时的温度与均匀程度不易控制 ,因而不适应创面修复的研究[9]。此外还有电光源法 ,就是利用 2 kW溴钨灯的焦点热源致伤 ,若距犬背部70 cm、 光照 15 s~30 s可制成深 Ⅲ 度烧伤 ,5 s~7 s可致浅 Ⅱ 度烧伤 ,10 s~15 s可致深 Ⅱ 度烧伤 ,3 s~5 s 可致 Ⅰ 度烧伤 ;距大鼠背部 70 cm、 光照 12 s 可致 Ⅲ 度烧伤。此方法与核爆炸所致光辐射烧伤比较接近 ,且操作经济、 卫生、 容易控制烧伤深度和面积、 重复性较好。

2. 4 烫伤创面愈合模型 55 ℃ ~100 ℃ 热水、 恒温恒压电热烫伤仪或恒温水浴烫伤仪、 点状烫伤器等烤灼作用于动物背部或腹部表面组织一定时间后 ,即可造成实验性烫伤模型。根据动物大小可制作多个创面供研究[10]。采用恒温恒压电热烫伤仪在压力 1 kg、 温度 80 ℃ 条件下作用皮肤 6 s 可造成浅 Ⅱ 度烫伤 ,作用 8 s可造成深 Ⅱ 度烫伤 ,作用 12 s 可造成 Ⅲ 度烫伤[9]。此外 ,Borman[11]用厚度为 3 mm 的纱布浸入 100 ℃ 的沸水中 ,然后再置于大鼠腹部拟烫伤区 4 s ,可致浅 Ⅱ 度烫伤 ,8 s 可致深Ⅱ 度烫伤。此法简单易行且易于控制 ,重复性好。张立颖等[12]为研究一种适于监测生理指标的烫伤动物模型 ,经多次实验验证和组织学证实 ,认为将浸入热水的纱布 ,待其水温恒定于 99℃,平铺于大鼠腹部 3 s可致浅 Ⅱ 度烫伤 ,10 s可致深 Ⅱ 度烫伤。且认为选用纱布作为致伤物 ,能使其与皮肤弧面紧贴 ,可避免热力致伤的不平衡性导致创面烫伤程度深浅不一的特点。该类模型既可用于研究烫伤创面愈合的

【动物的弱点】

病理生理过程 ,也可用于促修复药物的评价[13]。

2.5 局部皮肤坏死模型 就是用腐蚀性较强的化学物质作用于动物皮肤表面一定时间或局部注射可致组织坏死的药物 ,以致动物真皮坏死 ,形成溃疡。Mekkes 等[2]制此模的方法 :在猪背部先用电动刀切除一定大小 ,厚度为 2. 4 mm~2. 5 mm 的皮肤 ,然后再用浸满 20 %三氯乙酸的纱布覆盖致伤部位 5 min ,即可致局部组织坏死。Rudolph 用 1 种抗肿瘤的化疗药物阿霉素 ,在拟致伤部位皮下注射一定剂量(大鼠一般 50μg~500μg ,家兔 100 mg~200 mg)即可致真皮坏死 ,伴有轻度持久的炎细胞浸润 ,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形成的坏死焦痂可达 50 d 以上[7]。此类模型适用于研究创面愈合的基本病理生理过程和发生机理 ,也可用于研究清创或促修复药物的作用效果和治疗护理的机理。【动物的弱点】

2.6 感染创面动物模型 就是在动物的创口处接种一定浓度的已知致病菌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孢菌 ,以致创面感染。一般认为菌落计数超过每克 105个创面愈合将发生困难[3],但也因动物和不同的环境而异。赵子粼等[14]认为 ,家兔在高湿热环境下细菌感染浓度每克为 109个 ,并按此浓度成功制成感染模型 ,动物创面及周围组织明显红肿 ,出现脓性分泌物。该模型可用于观察感染创面的细菌定量变化 ,并适用于抗感染与促修复药物或敷料的效果评价。

2.7 放射复合伤动物模型 该模型分为全身和局部放射复合物。全身放射复合伤模型 ,即将动物装在一特制的有机玻璃笼子里 ,

动物的弱点(三)
医学实验动物学 比较各种动物在实验中的优缺点

比较各种动物在实验中的优缺点

一般来说,动物所处的进化阶段愈高,其功能、结构、反应也愈接近人类,如猩猩、猕猴、狒狒等非人灵长类动物是最类似于人类的。他们是胚胎学、病理学、解剖学、生理学、免疫学、牙科学和放射医学研究的理想动物。我国南方和印度生产的猕猴有很多特性与人相似,可用于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病的研究。例如脊髓灰质炎、麻疹、疱疹病毒感染、弓形虫病、阿米巴脑膜炎、南美锥虫病、间日疟和恶性疟,以及自发性类风湿因子,奴卡氏菌病、病毒性肝炎等,对痢疾杆菌和结核分枝杆菌也较敏感。猕猴的生殖生理非常近似于人,月经周期也是28天,可用于生殖生理、计划生育及避孕药研究。但实际中,非人灵长类动物属稀有动物,来源很少,又需特殊饲养,选择有很大困难。另一方面,也并非只有非人灵长类动物与人具有相似性。许多哺乳类实验动物在某些功能、代谢、结构及疾病特点方面也与人类近似。可从如下几方面来比较各种动物在实验中的优缺点以及其应用的实验:

1. 组织结构

哺乳动物之间,有许多组织结构上的相似点,因而其生命功能基本过程也很相似。如猪的皮肤组织结构与人类相似,其上皮再生、皮下脂肪层、烧伤后的内分泌及代谢等也类似人类,故选用小型猪做烧伤实验研究较为理想。【动物的弱点】

2. 系统功能

许多动物各系统的功能与人类是相似的,如犬具有发达的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在毒理方面的反应和人类也比较接近,适于做实验外科学、营养学、药理学、毒理学、行为学等方面的研究。两栖类的蛙和蟾蜍,大脑很不发达,当然不能用于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但在做简单的反射弧实验时,则很合适,因为最简单的反射中枢位于脊髓,而两栖类脊髓已发展到合乎实验要求的程度,且其结构简单明了,易于分析。

3. 生理特性

许多哺乳类动物与人类一样,其心率、呼吸频率、体温三者成正比关系。发热时,心率和呼吸频率都增加。鸟类的体温比哺乳类的高。恒温动物的体温昼夜有一定变动范围,变动情况与行为类型有关,一般夜间活动的动物凌晨2时至3时是一日的峰值。了解这些与人类的细微差别对具体研究是十分有益的。由于动物的临床生理观察指标随动物种类、年龄以及周围环境变化而有所差异,因此正常参考值有较大的变动范围,实验时应按照实际情况具体考虑。【动物的弱点】

4. 体液成分

动物血液性状与人类一样,包括形态和功能两个方面。一般来说,与功能有关的各种指标之间都有一定联系,如若红细胞数目高,那么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含量都会高。体内的排出物有粪便、汗和尿液。鸟类粪便和尿液汇合于泄殖腔一同排出体外,而哺乳类有各自的排泄孔道。尿液的排泄量和浓度与水的摄入量有关。饮水多时,尿多而淡;反之,则少而浓。一般来说,淡水中生活的动物尿液是低渗的,海水中生活的动物尿液是等渗的,陆地上生活的动物尿液是高渗的,特别是沙漠中生活的动物,这种倾向性更明显。水分供给少的动物尿液以尿酸为主要成分,水分供给充足的动物尿液以尿素为主要成分,而水中生活的动物尿液则以氨为主。尿液的酸碱度因动物食性不同而有差异。草食类动物尿液呈碱性、粘度高,而肉食类动物尿液呈酸性,且有特殊的臭味。

5. 疾病特点

实验动物有许多自发或诱发性疾病,能局部或全部地反映人类类似疾病过程与特点,可用于研究相关的人类疾病。如突变系SHR大鼠,其自发性高血压的变化与人类相似,并伴有高血压性心血管病变,如脑血栓、梗死等症状。猫是弓形虫的宿主,是弓形虫研究中是一个很好的材料。同时,在研究白化病、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等方面,也较为理想。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可感染其他动物不可复制的人类传染病,如脊髓灰质炎、脑炎、肝炎、麻疹、痢疾、疟疾等。因此,可作为研究这些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及疫苗研制的理想动物。

选用解剖、生理特点符合实验目的要求的实验动物 选用解剖生理特点符合实验目的要求的实验动物做试验,是保证试验成功的关键。实验动物具有的某些解剖生理特点,为实验所要观察的器官或组织等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本书前面已介绍了各种常用实验动物的解剖生理特点,熟悉这些特点,根据这些特点选择实验动物能简化操作,使实验易于成功。

狗的甲状旁腺位于两个甲状腺端部的表面,位置比较固定,而兔的甲状旁腺分布得比较散,位置不固定,因此,做甲状旁腺摘除实验选狗而不用兔,而做甲状腺摘除实验则选兔更合适。狗是红绿色盲,不能以红绿色信号作为条件刺激来进行条件反射试验。

家兔颈部的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和减压神经是分别存在、独立行走的,而人、马、牛、猪、狗、猫这些神经不单独行走,混合行走于迷走交感于或迷走神经之中;如观察减压神经对心脏的作用时,则必须选用兔,这3根神经中,白色、最粗者为迷走神经,切断迷走神经,可立即造成肺水肿的动物模型。

家兔的胸腔结构与其他动物不同,当开胸和打开心包胸膜,暴露心腔进行实验操作时,只要不弄破纵隔膜,动物不需要人工呼吸,给实验操作带来很多方便,很适合于做开胸和心脏试验。

家兔体温变化十分灵敏,最易产生发热反应且反应典型、恒定,而小鼠、大鼠的体温调节不稳定,所以,我们选择家兔做发热和检查致热原的实验研究。

小鼠体型小,性情温顺,易于饲养管理、操作和观察。对外来刺激、多种毒素和病原体均很敏感,所以,各种药物的毒性试验,微生物、寄生虫的研究,半数致死量的测定都选用小鼠。

大鼠无胆囊,不能选做胆囊功能的研究,而适合做胆管插管收集胆汁,进行消化功能研究。

中国地鼠易产生真性糖尿病。血糖可比正常高出2~8倍,胰岛退化适合于糖尿病的研究。豚鼠体内缺乏合成维生素C的酶,因而,对维生素C的缺乏很敏感,适合于维生素C的实验研究。豚鼠易于致敏,适于做过敏性研究。

鸽子、家犬、猴和猫呕吐反应敏感,适合做呕吐试验;家兔、豚鼠等草食动物呕吐反应不敏感,小鼠和大鼠无呕吐反应,就不宜选用。

大多数实验动物,猴、犬、大鼠、小鼠等按一定周期排卵,而兔和猫属典型的刺激性排卵动物,只有经过交配刺激,才能排卵。因此,兔和猫是避孕药研究的常用动物。

5. 实验结果

医学研究中,动物模型、动物实验都是为人服务的,一切动物模型和动物实验结果都要外推到人身上去,这就是动物实验结果的外推。因为动物和人毕竟不是同一种属,在动物身上无效的药物不等于临床无效,而在动物身上有效的药物也不等于临床有效。加之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功能和代谢特点,所以,肯定一个实验结果最好采用两种以上的动物进行比较观察。所选的实验动物中,一种为啮齿类动物,另一种为非啮齿类动物。常用的实验序列是小鼠>大鼠>狗>猴>小型猪。

用近交系动物做实验研究,结果易于重复并能进行定量比较,但不同品系具有各自不同的敏感特性,在近交系育成过程中所造成的近交衰退与人体的正常生理条件差异很大,所以对近交系动物的使用更要慎重,避免因滥用动物而导致在人体上的失误,从而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

6.结论

医学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要探索人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寻找预防及治疗方法。因此,动物的物种进化程度在选择实验动物时应该是优先考虑的问题。在比较优缺点后,应尽量选择结构、功能、代谢方面与人类相近的动物做试验。

动物的弱点(四)
昆虫的隐喻(三则)

  螳螂

  烈日下,我目睹着一场特殊的生死对决。
  雄螳螂扭动着头颅,四处寻觅着爱的踪迹,终于,循着气味的方向,看见那一抹令它激动的淡绿色倩影。它扇动着薄如纸片的羽翼。在半空中盘旋着,不断变换着优美的舞姿。它小心翼翼地靠近着雌螳螂,压抑多时,体内积聚良久的欲望喷薄欲出。雄螳螂一跃而上,一场肉体的狂欢顿时开启。早已潜伏的杀机此刻露出狰狞的面孔,极度饥饿中的雌螳螂张开嘴,一口咬住雄螳螂的头,肆意贪婪地咀嚼起来。一幕螳螂吃夫的惊人场面淋漓尽致地呈现在我面前。我紧紧地盯着这一幕,双拳紧握,雌螳螂泰然自若、津津有味地咀嚼着,像是从千年牢狱里释放出来的饿鬼。
  极度的饥饿感让天堂瞬间变成了地狱。雄螳螂没想到,自己兴致勃勃地去赶赴一次性爱的盛宴,却把自己的性命都搭了进去。它攀登到性爱的顶端,却瞬间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诱人的盛宴背后是深不见底的陷阱。我们无法去揣摩一只雄螳螂的心思,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哪一个生命会心甘情愿为了一次性爱的交配而搭上自己的性命。即使有飞蛾扑火的先例,那也不过是飞蛾既定的飞行直线,被弥散的灯光布下的曲线陷阱所迷惑。
  死亡是性折射在地上的影子,性孕育着生,带着腐朽气息的死亡作为生的对立面,它的最终指向始终是生,像黑夜与黎明,它们如影随形,循环交替,仿佛一对孪生兄弟。火一般的夏季,雄螳螂无心捕食,它一边展示着自己傲人的身姿,一边被空气里的伴侣气味吸引着。雌螳螂静静等待着雄螳螂的来临,像是预设了一个无边的陷阱,等着它一跃而下。雌螳螂身着淡绿色的裙摆,它有着纤细的腰身,微微翘起的臀部,柔软如蛇的身躯,远远看去,妩媚性感无比。雌螳螂看似有着纤细优雅的姿态里,却暗藏杀机。身处发情期的雄螳螂,被雌螳螂释放出的诱人的欲望气息燃烧着,欲火焚身。这种情欲深海里的苦苦煎熬和对性的痴迷并非意味着雄螳螂是一个毫无节制的纵欲者,这不过是繁殖交配时期的正常生理表现而已。
  面对性命之忧,雄螳螂没有拔腿就跑,而是选择与雌螳螂继续交配。法布尔在《昆虫记》中有过细腻的描述。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生死厮杀之中,雌螳螂的体型几乎是雄螳螂的一倍,占据了足够的优势,强烈的饥饿感也让它迅速失去理智。雌螳螂一口一口津津有味地把雄螳螂吃掉,直至两片单薄的翅膀残留在树枝上随风摇曳。午后的风袭来,单薄的翅膀被卷到半空中,随风起舞。
  雄螳螂扇动优雅美妙的舞姿,俘获了雌螳螂的芳心,不料却落入死亡的陷阱。雌螳螂在膨胀的饥饿感里早早地给雄螳螂投下死亡的阴影。这种看似合理的解释却未必深入。螳螂吃夫,这让我想起身患重症却怀孕在身的朋友,在生死纠缠的境遇里,坚持着生下孩子,而后在与刚出生的孩子深情凝望中安然离去,绝望而又苍凉,却又让灵魂深受震撼。在这里,雄螳螂扮演了悲剧的角色。
  雌螳螂亲手让自己变成了遗孀。雄螳螂命丧黄泉。却大大地提高了雌螳螂卵子的受精率。如此说来,雄螳螂的以身殉情,无形中树起了爱情的丰碑。
  在情欲的迷惑下,不断地靠近伴侣似乎成了雄螳螂唯一的选择。也有聪明的智者、它们小心翼翼地靠近异性,变换着交配的姿势,当交配完毕,它们便选择迅速逃离。这一点似乎说明雄螳螂不是肩负生命星火传递的重担而视死如归的英雄,更像是贪图一时的肉体之欢而丢了自己性命的好色之徒。
  极度饥饿的雌螳螂背负吃夫杀夫的骂名,而作为伴侣的雄螳螂则收获了爱情忠贞者的美名。这让我想起阿城笔下的短篇小说《炊烟》,在瘟疫般袭击全国的大饥荒下。原本爱子如命的父亲最终却吃掉了饥饿致死的儿子。这种前后之间的巨大反差给人带来极大的震撼。
  善良的科学家不相信雌螳螂的凶残,他们像富于正义感的律师,急于给它洗脱骂名。他们把惯于野外生存的螳螂抓到室内,让它们置身于美味佳肴之间。很快,科学家们欣喜地看到,饱腹之后的雌雄螳螂纠缠着身体,把对方深深地嵌入自己体内。交配完毕后,雄螳螂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当他们把享受荣华富贵的它们重新流放到野外,雌螳螂吃夫血腥而又惨烈的场景又频频出现在他们面前。似乎野外的生存环境时刻置雌螳螂于饥饿的恐惧之中,它必须汲取足够的能量来确保下一代的出生。以抵达传宗接代的担当,于是活生生地把丈夫一口口吃掉成了一条触手可摸的捷径,而性,则成了最佳的诱饵。好事的科学家不甘于此,在一系列的实验之后,他们发现那些处于高度饥饿状态的雌螳螂一见到自动送上门来的雄螳螂,仿佛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一般、疯狂地扑上前去,根本无心交配;而处于中度饥饿的雌螳螂,在性与美食的双重诱惑下,一边交配,一边露出狰狞的面孔,企图吃掉近在咫尺的伴侣。雌螳螂饥不择食的杀戮里映照出人性的阴暗与悲凉。
  置身极度饥饿中的雌螳螂,甘愿犯下悖于伦理的杀夫之罪。活着,就好。这种千百年来最朴素和推崇的生存哲学背后却背负着最无辜的杀戮和最沉重的心灵包袱。在电影《芙蓉镇》里,“活着,像牲口一样活下去。”成为一句极富多重解释意味的经典台词,它一方面隐喻着人隐忍坚强的一面,另一方面却又暴露出人为了活下去,不惜放弃尊严,苟且偷生的人性弱点。
  从动物进化出来的人类,动物的劣根性始终潜伏在骨子深处,随时等待着人性的墙壁坍塌在地,伺机而出。这种赤裸裸的“人吃人”现象,成为雌螳螂吃夫血淋淋的翻版。定西作为当年饥荒事件甘肃的重灾区,上演着一幕幕惨案。对于这段骇人听闻惹人深思的历史。作家杨显惠先生在《定西孤儿院纪事》一书中通过白描的书法,在忠于历史史料和细节的基础上,将一幕幕饥饿与死亡的惨烈情境展现在人们眼前。书中扣子他娘靠吃自己孩子的尸体存活,这样的细节读来触目惊心。而鲁迅先生则把几千年的封建礼教文化抽象压缩成一部人吃人的历史,可谓鞭辟入里一针见血。
  摆脱饥饿交配完毕后的雌螳螂一脸颓废地匍匐在树枝上,像是顿时醒悟过来,被钉在十字架上,陷入无边的忏悔中。当下次交配来临,饥肠辘辘的雌螳螂却又故技重施,津津有味地吃起夫来。“没有忏悔,我们在人生过程中所有的怯懦,奴性,失足,罪恶,就会积累在我们的良心里,成为一种严厉的自责,像蛇一样缠绕着我们。”然而,在我眼里,没有切实行动的忏悔。往往会再次成为罪恶的帮凶。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376334/

推荐访问:凶猛动物的弱点 动物的弱点和特点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