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人才培养模式

来源:电脑网络 时间:2016-09-27 10:19:43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电脑网络】

BIM人才培养模式(一)
建筑工程专业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龙源期刊网 .cn

建筑工程专业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作者:赵雪锋 李炎锋 王慧琛

来源:《中国电力教育》2014年第02期

摘要: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能够革命性地改变建筑业,世界各国都在推广BIM技术,我国也不例外,但是缺乏BIM人才已经成为BIM发展的主要瓶颈。只有在大学课程中开设BIM课程,才能够实现BIM人才的量级突破,才能够进入建筑业的BIM时代。通过教学实践和观测统计绘制出普通建筑类本科生的BIM技术学习曲线,并在借鉴总结国内外BIM教学的经验基础上提出我国建筑类本科生BIM人才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建筑工程专业;BIM人才;培养模式;学习曲线

作者简介:赵雪锋(1977-),男,湖北武汉人,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讲师;李炎锋(1971-),男,河南新密人,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北京 100124)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编号:2013110312002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2-0053-02

建筑业是个传统产业,总体规模虽大但效益不高,主要原因在于技术手段、生产模式和管理方式落后。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劳动生产率仅是英国的1/14和美国的1/19,迫切需要利用和发展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的建筑业,BIM技术就是应这样的要求而提出和发展的。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是在CAD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维模型信息集成技术,这些维度包括在三维建筑模型基础上的时间维、造价维、安全维、性能维等。BIM的作用是使建设项目信息在规划、设计、建造和运营维护全过程充分共享、无损传递,可以使建设项目的所有参与方在项目从概念产生到完全拆除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都能够在模型中操作信息和在信息中操作模型,进行协同工作,从根本上改变过去依靠文字符号形式表达的蓝图进行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的工作方式。

世界各国都在推广BIM的应用,因为应用BIM技术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然而,缺乏具有BIM技术的人员已经阻碍了该技术在产业中的应用。大规模调查显示缺乏足够的BIM训练是采用BIM最大的障碍。在e建筑圆桌会议上,参与者认为“缺乏有经验的从业者已经成为将建筑业带往BIM时代的一个主要瓶颈”。他们断言BIM的广泛采用需要大范围的教育和培训。《中国工程建设BIM应用研究报告2012》也指出,企业在2012年内没有使用BIM软件的原因,超过五成的受访者认为是没有BIM人才。

学生是BIM技术的后备军、未来的生力军,是BIM技术应用和发展的希望所在。只有在大学课程和继续教育课程中教授BIM技术才能够实现BIM大规模的教育和培训,才能够实现BIM人才的量级突破,才能够进入建筑业的“BIM时代”。因此,研究基于BIM的建筑工程专

BIM人才培养模式(二)
我国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和改进

我国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和改进

【BIM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各种建设工程项目投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院校开设工程管理专业,随之而来地出现各种教育问题,有些院校无法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本文针对当前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五点改进措施。

关键词:工程管理;培养现状;改进措施

一 引言 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了改善民生和发展经济大量投入资金建设大型工程项目,这些工程项目包括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青藏铁路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及全国实施的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等。只要有建设投资, 就有工程管理, 就需要培养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因此,整个中国对对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工程管理是一个复合型学科,它涉及技术、经济、管理、法律多个方向且实践性很强,并且我国教育部将工程管理设立五个专业方向: 建设项目管理、国际工程管理、投资造价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和物业管理,而现在的社会发展越来越要求复合型的人才。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涉及面广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等等都要学习,学生在校学习的内容广阔,但是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学的不精不专且缺乏实践经验。现在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不能停留在学的“广而不精”,“浅而不专”。随着现在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管理的模式必须要与时俱进,更加趋于信息化和国际化。 如何使我国的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既能掌握大量的基础知识,学习扎实深入,又可获得大量的实践经验与社会工作接轨,毕业可就业,是目前各高校工程管理专业面临的一大问题。

二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1 专业设置目标定位不明确

作为一个复合型学科,关于工程管理专业的能力培养目标,教育部明确提出要重培养该专业学生的管理能力, 掌握管理科学和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了解土木工程技术知识和法律知识。工程管理专业是1998年宣布成立的,工程管理专业从最初的只有几所到现在已经有400所左右的学校开设这门专业,目前中国工程管理专业呈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那么多设置工程管理专业的院校关于工程管理专业的能力培养目标却各有特色和优劣势。比如,天津大学工程管理

【BIM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建设行业的领导者。专业方向有:国际工程管理、投资与造价管理和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其中的国际工程管理非常出名;重大工程管理属于房屋建设业,办学规模大,方向齐全,基础强;同济大学的工程管理的房地产方向发展的非常好,并且其工程管理专业的土木工程技术教学也是十分强大的。这些高校都是多年办学经验和先进的教学技术,但是还有一些高校对工程管理这个专业的定位比较模糊,对自己学校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向不明确,将学生培养成多面手,学生样样通,却也样样不精,没有自己的特殊之处。

以上说明我国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多元化以及目前我国缺乏对该专业统一的管理。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不统一形成了三种倾向; 一种偏管理, 一种偏技术, 还有一种就是平衡于管理与技术之间,这就导致了一些高校制定该专业培养目标的不明确,培养出来的学生差异巨大。

2 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专业特色/优势不明显

由于工程管理是复合型学科,其专业方向跨度大,这就要求设置该专业的学校必须具备强大的师资力量来满足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最基本的要求。可是一些学校只看到了该专业的就业前景一片光明,急于开设工程管理专业,没有严格认真的审核自己的办学能力,导致所开专业课程设置不合格,教学质量差,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体系庞杂,还有些学校就算具备了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最基本的条件,但是教学的核心课程不明显,学生们学的多、学的杂。除此之外,大部分学校的学生培养计划中,学生的实践课时安排很少,学生很难将所学的知识和实际结合,所学的知识还只停留在概念层面,学生们很难掌握专业知识。学校的专业特色/优势不明显,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竞争力,缺乏真正的专业本领。

3 实践动手能力不强,教学很少能与时与时俱进

工程管理专业也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但是作为一门复合型学科,学生是要学习大量的文化课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目前,缺乏足够的工程管理实践训练和无法及时掌握先进的工程管理的技术,是我国工程管理专业突出的缺点。具体表现在一下几点:一、目前工程管理教材落后,在书本或者有关的参考书上的工程管理实践教学案例一般都是编写的案例,是虚设的, 或者是许多年前的工程项

目案例,学生的实践认识无法与时俱进。二、由于教育经费与高校的忽视,一些学校的实验室和关于工程的计算机技术设施落后,不能及时更新,导致学生不能及时掌握新技术,与社会需求脱轨。三、设置的教学实践课程内容选择单一,实践时间短,学生们在实践时一般都是走马观花,无法深刻地认识实践内容,更别说将知识与实践结合了。

这些导致了学生无法深刻地认识到工程管理专业对于建筑行业及社会发展建设的重要性;缺乏对目前工程所必需具备的技术,管理,建筑企业发展方向等方面的认识;缺乏参与管理现代建设工程项目的初步能力和管理素质;严重影响毕业生到社会上就业。

三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进措施

1 明确定位目标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我国的工程管理专业开设时间较短,办学经验并不是很丰富。个院校可以借鉴国内外工程管理教学经验结合自己的教学优势,明确工程管理专业的定位目标,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工程管理教学。目前,我国各院校的教学优势体现在自己所擅长的专业方向上。各院校所培养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就需要在共性的工程管理与技术能力基础上结合所培养行业的特定的管理与技术能力。根据近几年的就业数据分析得出,那些在各种专业排名较高的院校,一般都是在这一行业的领域内具有成熟的教学模式和权威的知名度,被社会所承认,因此从这些专业毕业的学生在这些专业的就业率很高。各院校增加自己具有优势的行业工程技术能力培养是很重要的。例如。对于矿产类院校而言,其管理和经济能力培养能力较差,但可以从分发挥其矿业方面的优势;对于化工类院校而言,其工程技术和建设施工能力培养较差,但可以着重发展在其化工方向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

对于财经类院校而言,同样其工程技术和建设施工能力培养较差,但可以充分发挥其经济与管理的优势。

2 根据目标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

一般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都是很多,为了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院校应该精简课程内容,结合社会就业要求和市场经济发展,根据自己的定位目标和培养目标进行课程设置。在制定合理的教学体系时,要以课程整体优化作为【BIM人才培养模式】

修订目标,删除重复性多及与定位目标和培养目标不相符的专业课。同时,要以定位目标和培养目标为主线,选择具有突出性和必要性的教材教学;提高教学计划综合性,各个专业课搭配合理性;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并重培养,提升学生的整体能力;注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法律观念、经济管理意识等的培养;优化教学体系的培养模块,在把握教学“大方向”的前提下,将教学体系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选修课。各院校要想培养具有综合素质高、专业方向性强和容易为社会认可的人才,就必须重视教学体系与时俱进,注重其动态调整。 3 根据教学体系合理选择教学教材

作为复合型学科,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学习的课程往往要比其他专业要多很多,其中有很多学习的教材具有很大重复性,这就需要教学老师在选择合适的教材上花一番功夫。为了不浪费教学时间,任课老师应将所选的教材集中一起,删除其中重复部分。还有,目前有还多教材是前几年出版的,及时有的经过几次改版其中主要内容也没有多大变化,这些内容有的已经过时了。教学老师应不断地去学习和发现关于建设工程的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或者可以尝试去编写新教材来教课。随着科学技术的飞快发展,更多的建设施工技术和管理理念方法也不断地出现,这些都是作为21世纪的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要了解和掌握的。例如,近几年出现的装配式施工技术和BIM软件的应用。

4 重视工程管理实验室的计算机教学

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普遍地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同样对建筑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作为一名工程管理的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是必须的。各院校应重视工程管理实验室的计算机教学,建立工程管理实验室。工程管理实验室的主要作用是利用专业软件和专门的模拟教学系统来模拟工程管理活动实际运作的全过程,通过仿真实验,熟悉工程建设与工程管理的全过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学生可以通过工程管理实验室学会使用基础的软件,如AUTO-CAD、广联达、鲁班、PKPM和BIM等软件。学校在开设计算机课程时应与实际工程相结合,应用的计算机案例最好是近期工程中的实例。例如,在广联达的教学中,学校可以以一个实际工程为例,在同学们普遍具有识图能力的基础上,教会学生可以使用软件中的基础命令,再完成整个工程的预算编制、清单编【BIM人才培养模式】

制、投标报价编制等。这种解决方案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目标,通过仿真实践练习、实战等手段强化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重视多种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当前一些院校的学生表现实践动手能力不强,综合管理能力差,专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等,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一些学校受惯性作用,轻视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方法手段落后。各院校应改变现有老套的实践模式,可以采取多种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采用隐形课程教学模式,如实物演示、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这些都是可以在学校完成的,可以在每学期穿插进行隐性课程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以项目为主线、指导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参加项目实践,培养学生团结集体和自主协作,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同时,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他们对所学的课程的知识和要求的理解和掌握都会有所提高;采用“订单式”教学模式,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签订“合同订单”,建立合作关系。学校根据企业提出的培养要求,制定培养计划。而企业要接受在校学生给予他们到企业实习的机会,在企业实习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学生毕业时,达到企业需求的合格条件时,学生就可以到企业工作。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人才培养定位更为精确,培养质量及学生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1]张海燕.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核心竞争力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2009,02:39-41.

[2]郭树荣.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与对策[J]. 高等建筑教育,2009,05:43-46.

[3]李慧,张静晓. 开放型工程管理专业仿真实践教学构建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2012,01:116-121.

[4]盛淑凯. 面向21世纪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科技视界,2012,26:126-127.

BIM人才培养模式(三)
新常态下高职建筑工程专业BIM 技术人才培养研究

新常态下高职建筑工程专业BIM 技术人才培养研究

作者:天天论文网 日期:2016-3-23 10:19:55 点击:3

摘要:BIM 作为应用于建设领域的一项新技术,是未来建设领域技术应用的大趋势。基于BIM 技术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建筑施工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提出的必然性要求。通过探索BIM 建模教学,为高职院校提供新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BIM;建模教学

当前,BIM 已经成为工程建设行业的大趋势,BIM 技术在建筑施工行业的应用,正逐步进入以建造过程应用为主的深度应用阶段。BIM技术作为建筑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给施工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强大推力,有利于推动绿色建筑,优化绿色施工方案,优化项目管理,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成本和安全风险,提升工程项目的效益和效率。建筑产业现代化呼唤BIM 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因此,将BIM 技术融入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掌握创新工具的新型工程技术人才,这不仅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也顺应了行业市场需求和发展。经济新常态为探索BIM 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发展与应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

一、BIM 技术在高职院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BIM 技术的提出始于20 世纪末的美国。近年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建筑领域关于BIM 技术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BIM 的应用也比较成熟,其应用贯穿整个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及运维阶段。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在政府公共建设项目上要求必须使用BIM 技术。与此同时,美国高等院校将BIM 技术引入课程体系并进行一系列课程改革和研究。

BIM 技术在我国也受到广泛重视,一直以来,政府和行业的主管部门针对BIM 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做了积极的推动和引导。《中国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发展报告(2014)-BIM 技术应用与发展》《中国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发展报告(2015)-BIM深度应用与发展》的出版,为BIM 技术在施工行业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有利的支撑。目前是建筑施工行业BIM 技术应用由概念阶段转向实践应用阶段的重要时期。但是缺乏BIM 人才已经成为我国BIM 发展的主要瓶颈,一些重点高校逐渐开始展开对BIM 相关课题的研究,如清华大学与广联达公司共同成立BIM 研究中心;同济大学与鲁班软件双方就BIM 技术研究等方面举行合作签约,将先进的BIM 技术应用于教学。由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主办的BIM 应用技能大赛,自2009 年开办以来,已成功举办六届。BIM 应用技能大赛的陆续开展,为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引导了“专业+”的新方向。高职院校的研究重点应该是BIM 软件的应用,培养适合施工企业的BIM 人才。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已经着手BIM 课程及相关课程的开发,同时也在加快BIM 实训室的建设。但总的来说,BIM 应用技术在大部分高职院校还未受到重视。在工程建设行业BIM 应用如火如荼的今天,专业教学已滞后于行业发展,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BIM的师资匮乏,课程编排滞后,BIM 教材真空,BIM实训室建设也在探索中。二、高职院校BIM 技术人才培养的对策BIM 技术在整个建造施工阶段有很多应用,如虚拟交底、虚拟施工组织、碰撞检查、三算对比等等。显而易见,BIM 建筑模型通过模拟图纸审查、成本分析、施工管理、技术方案等,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约了工程成本。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引入BIM 技术已经迫在眉睫。目前,针对BIM 在高职院校的推广应用中存在的师资匮乏、课程体系滞后、BIM 实训室不成熟等问题,有必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调整专业设置,跟上产业调整的步伐,推进BIM 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一)以BIM 技术为特色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建设及课程开发随着BIM 技术应用的全面推广,建筑施工岗位必将调整,因而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和重构势在必行。基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分析,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以BIM 技术为支撑,重构基于施工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在教学中推广应用可视化教学资源库,实施项目化教学,深化“专项—综合—顶岗”三阶段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前四学期采用理实一体、校内外实训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会识图、懂技术、能管理的专项能力。第五学期,利用BIM 技术进行模拟实训,包括按场地模拟、碰撞模拟、现场施工模拟、项目管理模拟等实训。

1.BIM 课程开发新常态下,深化校企合作,加强“课岗对接”,是高职院校课程开发的方向。

【BIM人才培养模式】

从目前建筑业的发展来看,BIM 技术应用是大势所趋,市场需求促进了BIM 人才需求,所以加快BIM 技术相关课程的建设与开发势在必行。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应根据行业企业对施工员、建造师要求的变化,引入行业企业新标准、BIM 技术,构建BIM 课程体系,开设BIM 建筑模型课程,并且将BIM 课程模块分别放到建筑识图、建筑材料、项目管理、工程结算、建筑施工等有关课程中,同时兼顾由中国建设教育协会等主办的BIM 应用大赛,加快资金和人才的投入,使BIM 的课程建设与行业需求对接。【BIM人才培养模式】

2.BIM 建筑模型课程BIM 建筑模型课程依托实际工程项目,课堂与生产过程相结合,让学生在掌握BIM 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完成一系列工作任务,包括BIM 建筑工程软件基本操作、建筑各专业BIM参数化建模、模型文件管理及数据转换。按照工程进度的要求,完成建筑模型的制作。

(1)建筑识图+BIM 模型将BIM 技术应用到建筑识图课程中,借助三维可视化的3D 模型,掌握11G 平法图集,进而分组找出可能存在的结构与建筑的矛盾、管道自身碰撞等一系列图纸问题。这样学生一方面可以加深对设计图纸的理解,一方面可以模拟完成图纸会审,借助BIM 技术更加清晰地找出并解决设计缺陷问题。

(2)建筑材料+BIM 模型建材试验室+BIM 软件,学生可以完成建筑材料性能检测和成本控制。基于BIM 的材料管理,能够完成采购管理、库房管理、结算支付等。借助BIM 软件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限额领料、物料跟踪、需用计划与实际对比、材料成本分析。

(3)建筑设备+BIM 模型借助BIM 技术完成管线综合。目前,暖通、给排水、消防、强弱电等各专业工程由于受施工现场、专业协调、技术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存在诸多难以预见的问题。通过BIM 软件的可视化,可以进行多专业碰撞检查和精确预留预埋,从而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4)建筑施工技术+BIM 模型高职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熟悉和掌握施工流程和特点,掌握施工各工种之间的技术、施工的工艺原理以及施工组织。借助BIM 软件,建筑施工课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教师就是企业的项目经理,学生就是企业的员工”的环境模拟。利用BIM 4D 模型(形成X、Y、Z三个坐标轴+时间轴的4 维模型)进行虚拟建造,对施工过程进行预模拟,包括施工场地的布置、施工现场配合、竣工模型交付等,形象直观地提供建设相关各方的协调沟通、施工组织模拟、施工进度模拟。通过BIM 施工管理软件,动态模拟施工阶段过程施工工艺,将多种施工及工艺方案的可实施性进行比较,提升学生对施工现场各施工区域的了解,确保施工进度,优化施工方案。同时,通过对BIM 模型浏览,可以进一步优化工程项目质量检查,确保课程目标得以实现。

(5)建筑工程计量计价+BIM 模型建筑工程计量计价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土方工程、混凝土工程、砌筑工程、钢筋工程的识图、工程量计算、工程量清单计价能力。资源及成本计划控制是建筑工程计量计价的重要部分,基于BIM 技术的成本控制需建立5D 建筑信息模型,也就是在4D 基础上集成清单定额等就是5D,利用BIM 5D 建筑信息模型,学生在进行虚拟建造的同时又能够对应施工阶段自动生成各施工阶段的人工、材料、机械等的需用量,从而建立资源需求量计划等。同时,根据工程进度,利用5D 模型自动计算完成月度工程报量。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将材料消耗、机械结算及劳务分包的实际支出进行统计核算,将实际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428680/

推荐访问:bim人才培养计划 bim人才需求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