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在我之四衡在物之三

来源:专题 时间:2016-09-27 11:00:13 阅读:

【www.zhuodaoren.com--专题】

以在我之四衡在物之三(一)
四大平衡复习学案01

高二化学复习学案 编号01

则溶液中CO2--1

3物质的量浓度应≥________mol•L。 ★2、 以下是25℃时几种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 专题一 水溶液中的四大平衡体系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先用25分钟闭卷完成投石问路和基础知识梳理部分,认真思考、独立规范作答。

2.把学案中自己易忘、易出错的知识点和疑难问题以及解题方法规律,及时整理在典型题本 在无机化合物的提纯中,常利用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原理除去某些离子。例如: 上,多复习记忆。

①为了除去氯化铵中的杂质Fe3+

,先将混合物溶于水,加入一定量的试剂反应,过滤结晶 3.标有★的C层选做,标有★★的B、C层选做。 ②为了除去氯化镁晶体中的杂质Fe3+

,先将混合物溶于水,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镁,充分反 【学习目标】

应,过滤结晶 ③ 为了除去硫酸铜晶体中杂质Fe2+

,先将混合物溶于水,加入一定量的H2O2,1.熟练掌握水的离子积,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知道沉淀转化的实质 将Fe2+

氧化成Fe3+

,调节溶液的pH=4,过滤结晶 2.小组合作探究,学会应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溶液中四大平衡体系的方法 请回答下列问题:

3.全力以赴,激情投入,体会知识网络化的重要性,学会融会贯通

(1)上述三个除杂方案都能够达到很好效果,Fe2+

、Fe3+

都被转化为 而除去。 投石问路

(2)①中加入的试剂应该选择_________为宜,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②中除去Fe3+

所发生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描述弱电解质电离情况可以用电离度和电离平衡常数表示,表1是常温下几种弱酸的电离平(4)下列与方案③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衡常数(Ka)和弱碱的电离平衡常数(Kb),表2是常温下几种难(微)溶物的溶度积常数(Ksp)。 A.H2O2是绿色氧化剂,在氧化过程中不引进杂质、不产生污染

表1 B.将Fe2+

氧化为Fe3+的主要原因是Fe(OH)2沉淀比Fe(OH)3沉淀较难过滤

C.调节溶液pH=4可选择的试剂是氢氧化铜或碱式碳酸铜

D.Cu2+

可以大量存在于pH=4的溶液中 E.在pH>4的溶液中Fe3+

一定不能大量存在

表2 基础知识梳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1所给的四种酸中,酸性最弱的是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下列能使醋酸溶液中CH3COOH的电离程度增大,而电离常数不变的操作是________(填序号)。

A.升高温度 B.加水稀释 C.加少量的CH3COONa固体 D.加少量冰醋酸

(2)CH3COONH4的水溶液呈______(选填“酸性”、“中性”或“碱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NaCN和HCN的混合溶液,其pH>7,该溶液中离子浓度从大到小的排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工业中常将BaSO4转化为BaCO3后,再将其制成各种可溶性的钡盐(如BaCl2)。具体做法是用饱和的纯碱溶液浸泡BaSO4粉末,并不断补充纯碱,最后BaSO4转化为BaCO3.现有足量的BaSO4悬浊液,在该悬浊液中加纯碱粉末并不断搅拌,为使SO2-

-1

4物质的量浓度不小于0.01 mol•L,

巩固训练

1.纯水中c(H)=5×10mol/L,则此时纯水中的c(OH) =______________,pH 7,溶液显 性;若温度不变,滴入稀硫酸使c(H)=5.0×10mol/L,则c(OH) =_______________;在该温度时,往水中滴入NaOH溶液,溶液中的C(OH)=5.0×10 mol/L,则溶液中c(H)= 。 2.25℃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

H+O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2

+

+

-3

-+

-7

-

系是____________。

(3)完全中和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均相同的三份NaOH溶液时,需三种酸的体积依次为V1、V2、V3,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10. 右表是不同温度下水的离子积数据:试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4

A. 向水中加入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 (1)若25< t1< t2,则a 1×10(填“<”、“>”或“=”),由此判断的理由是: B. 向水中加入固体醋酸钠,平衡逆向移动,c(H+

)降低 C. 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

)增大,Kw不变 D. 将水加热,Kw增大,pH不变

3.Na2S溶液中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 )

A.c(Na+

)>c(S2-)>c(OH-)>c(HS-) B.c(Na+

)+c(H+

)=c(HS-)+2c(S2-)+c(OH-) C.c(Na+

)=2c(HS-)+2c(S2-)+2c(H-+

-2S) D.c(OH)=c(H) + c(HS) 4.下列物质在常温时发生水解,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Na2- H-

2-+

2CO3: CO3+2H2O 2CO3+2OH

B. NaHCO3:HCO3+H2O

CO3+ H3O

C. CuSO4 :Cu2++2H2O

Cu(OH)+2H+

D. 3 HCO-

3+

23+Al=Al(OH)3↓+3CO2↑

5. 实验:①0.1 mol·L-1

AgNO-1

3溶液和0.1 mol·L NaCl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浊液a,过滤得到滤液b和白色沉淀c;②向滤液b中滴加0.1 mol·L-1

KI溶液,出现浑浊;③向沉淀c中滴加0.1 mol·L-1

KI溶液,沉淀变为黄色。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浊液a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s)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Ag+

(aq)+ Cl-(aq) B. 滤液b中不含有错误!未找到引用源。Ag+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 ③中颜色变化说明AgCl转化为AgI D. 实验可以证明AgI比AgCl更难溶 6. 当CH+

3COOH

H + CH3COO-

已达平衡,若要使醋酸的电离度和溶液的pH都减小,应加入的

试剂是( ) A.CH3COONa B.NH3·H2O C.HCl D.H2O

★7. 已知某温度下,0.1 mol/L的NaHB强电解质溶液中,c(H+

)>c(OH-

),则下列各关系式一定正确的是( ) A.c(Na+

)=c(HB-

)+2c(B2-

)+c(OH-

) B.溶液的pH=1 C.c(Na+

)=0.1 mol/L≥c(B2-

) D.c(H+

)·c(OH-

)=10

-14

8. 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并灼烧(低于400℃)下列物质的溶液,可以得到该物质固体的是 。①AlCl3 ②NaHCO3 ③MgSO4 ④KMnO4 ⑤Na2CO3 ⑥NH4Cl ★9. 有三瓶pH均为2的盐酸、硫酸溶液、醋酸溶液:

(1)设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依次为c1、c2、c3,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用“>”“<”或“=”表示,下同)

(2)取同体积的三种酸溶液分别加入足量的锌粉,反应开始放出H2的速率依次为a1、a2、a3,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反应过程中放出H2的速率依次为b1、b2、b3,则它们之间的关

。 (2)在t-

1℃下,pH=10的NaOH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OH]为: 。

(3)在t2℃下,将pH=11的苛性钠溶液V1 L与pH=1的硫酸溶液V2 L混合(设混合后溶液体积为原两溶液体积之和)所得溶液的pH=2,则V1︰V2 =

★11. 用实验确定某酸HA是弱电解质。两同学的方案如下:甲:①称取一定量的HA配制0.1 mol·L-1

的溶液100 mL;②用pH试纸测出该溶液的pH,即可证明HA是弱电解质。

乙:①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HA溶液、盐酸溶液,分别配制pH=1的两种酸溶液各100 mL;

②分别取这两种溶液各10 mL,加水稀释为100 mL;【以在我之四衡在物之三】

③各取相同体积的两种稀释液装入两个试管,同时加入纯度和大小相同的锌粒,观察现象,即可证明HA是弱电解质。

(1)在两个方案的第①步中,都要用到的定量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

(2)甲方案中说明HA是弱电解质的理由是测得溶液的pH________1(选填“>”“<”或“=”)。

(3)乙方案中说明HA是弱电解质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装HCl溶液的试管中放出H2的速率快;②装HA溶液的试管中放出H2的速率快;③两个试管中 ★★(4)请你评价:乙方案中难以实现之处和不妥之处: 。 (5)请你提出一个合理而比较容易进行的方案(药品可任取),作简明扼要表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在我之四衡在物之三(二)
美学导论

【以在我之四衡在物之三】

第一章 美学导论

一、中国美学思想的历史演变?

中国美学思想的发生、发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并有其独特的思想体系。但是,无论是儒家美学、道家美学、佛教美学或禅宗美学思想,都强调美与善的统一;情与理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认识与知觉的统一。

(一)先秦两汉时期的美学思想

中国的美学思想始于先秦时期,先秦时期的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各自从不同的侧面形成各具特色的美学思想,为中国古代美学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先秦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学思想的核心是:“仁”,“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伦语·颜渊篇》)。范文澜在《中国通史》中说:“仁就是做人的道理,也就是爱和同情心”,但是儒家思想也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墨家学派主要以重生产的实用美学思想:“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墨子佚文》)补充了儒家重人而忽视物的不足,充实了社会美的基本内容;道家则进一步形成了重人性、人情的意境美学思想:“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补充了儒家的重人的功利价值而忽略个性自由的不足;法家则产生了重视社会规律的创造美学思想:“道也,万物之所以然也,万理之所稽也。”(《文雅·释诂》)补充了儒家重礼仪而忽视社会变革的不足。

两汉在先秦基础上又从两个方面进一步发展:一是以《淮南子》为代表,以道家的自然天道观为中心,综合先秦、儒、法各家的美学思想;一是以杨雄为代表,继承发扬了思想中合理进步的因素,同时又表现出不受儒家思想束缚的气概。两汉美学思想的重要特征是:以儒、道为主干又集各家之精华。

(二)魏晋南北朝美学思想

这一时期的美学思想从人物品藻开始,波及诗、文、画、山水、庭院等。艺术的全面发展和繁荣以及艺术家大量涌现,是中国美学思想体系的正式建立期。在先秦哲学思想的影响下,两汉艺术繁荣与发展迅速,有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顾恺之的《论画》,宗炳的《画山水序》,还有阮籍的《乐论》,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以及王羲之的书论,陶渊明的诗及《世说新语》,刘勰的《文心雕龙》。从汉代到魏晋,在哲学思想发展史上发生了一个转折性的变化,即从宇宙认识论转变为人格本体论,也就是说魏晋玄学抛弃了汉代阴阳五行说那种对宇宙系统的经验性的描述,代之以人类社会人们关切的问题进行理性的哲学思考。玄学家阮籍在《大人先生传》中说:“呜呼!时不若岁,岁不若天,天不若道,道不若神。神者自然之根也。”“余以为形之可见,非色之美;音之可闻,非声之善。”意思是说形象、音乐之美是来源于色彩、声音而又超于色彩、声音本身的一种美。这种崇尚自然、超越有限,追求无限的美,正是魏晋时期美学的重要特

征。

【以在我之四衡在物之三】

(三)唐至明时期的美学思想

唐、宋、元、明、清是中国美学思想的发展丰富期。唐代文艺创作空前繁荣,不同风格流派争奇斗艳:入仕、归隐、内地、边塞、庙堂、社会、自然„„方方面面都引发艺术创作,也凝结为各种理论,如张彦远画论、孙过庭书论、韩愈文论、白居易和司空图的诗论等都表现出儒、道、释的相映生辉。宋代美学明显地表现为越来越浓的道释思想,宋画追求远与逸,宋诗讲究平淡,宋词也崇尚清空。宋代美学总体风格从唐的雍容大度转为远、逸、平淡。市民阶层和市民文艺的兴起,是一个新的背景,从宋发展到晚明,形成了具有独立形态的美学思想:即以李贽、徐谓、汤显祖、袁宏道所代表的以“童心”、“至情”、“性灵”、“俗”、“真”为主要概念的美学思想。

(四)清代的美学思想

清代美学思想是我国明代以前的美学思想的总结和发展。代表人物有金圣叹、李渔、王夫之、袁枚、叶燮、郑板桥。王夫之主张作家要写“身之所历,目之所见”。他要求“内极才情,外周物理”,做到心、意、情、才与物辩证统一。他说“物生而形形焉,形者质也;形生而象象焉,象者文也”“统文为质、建质生文,文如其文而后质如其质。”有不同的质就有不同的文,物的多样性必表现为文的多样性。王夫之著有《古诗译说》“两间之固有者,自然之华,因流动生变而成其绮丽。心目之所及,文情赴之,貌其本荣,如所存而显之,既以华奕照耀,动人无际矣。”王夫之把情与景从主观与客观,反映与被反映的角度上加以认识,并与“意境”相结合。叶燮著有《己畦诗文集》、《原诗》等,他认为美有客观性、相对性、多样性,美感有差异性等;他说:“凡物之美者,盈天地间皆是也,然必待人之神明才慧而见”。认为美是客观存在的,是遵循自然规律而生长的,不是人主观观念的产物,是人类特有的认识对象,审美过程是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相交会的过程。叶燮美学理论最有创造性的是他关于美与丑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的思想,他说:“陈熟、生新,二者于义为对待。对待之义,自太极生两仪之后,无事无物不然。„„大约对待之两端,各有美有恶,非美有恶所偏于一者也。其间堆生死、贵贱、贫富、人皆美生而恶死,美香而恶臭,美富而恶贫贱。然逢比之尽忠,死何尝不美?汇总之白首,生何尝不恶?幽兰得粪而肥,臭以成美;海木生香则萎,香反为恶。富贵有时而可恶,贫贱有时而见美,尤易以明。”在创作方法与规律方面,叶燮认为:“在物者而言,有理、事、情;在我者而言,有才、识、胆、力;必须‘以在我三四,衡在物之三,合而作者之文章。”关于文学与朝代的关系,继承与创新方面他指出:“时有变而诗因之”,“宁独诗之一道,胶固而不变乎?”时代是发展和变化的,反映时代的诗当然不能凝固不变。文学总处于“相禅相续”、“生生不息”的发展中。续即继承,禅即变化,指出:“故不读《明良》、《击壤之歌》,不知《三百篇》之工也;不读《三百篇》,不知汉、魏诗之工也;

不读汉魏诗,不知六朝之工也;不读六朝诗,不知唐诗之工也,不读唐诗,不知宋与元诗之工也。夫惟前者启之,而后者承之而益之,前者创之,而后者因之而广大之。”

(五)中国近代美学思想

晚清,随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西方资产阶级美学思想传入中国,主要代表人物有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等。

梁启超重视文学和审美教育的社会功能。他在《论小说与群治关系》中说到:“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提供“小说界革命”与“诗界革命”。提供“美术教育”、“情感教育”、“趣味教育”;认为趣味产生有三个方面:是产生于“对境之赏会与复兴”。即把自然美映入眼帘,在脑海中不时复现,重新加以领略,产生兴趣;二是“心态之抽出与印契”,通过发泄保持心理平衡、和谐;三是对“他界之冥构与蓦进”,精神生活是人的自由天地,可以超出肉体的生活。他认为文学、音乐、美术是实施“情感教育的‘三利器’”。劳作、游戏、艺术、学问培养高尚趣味。【以在我之四衡在物之三】

王国维的美学观点以叔本华、康德、尼采等人的哲学为理论基础,最早把西方文学介绍到中国。他对美的性质、范畴、审美心理、美育进行论述,突破了旧传统、旧方法,体现近代资产阶级美学的特点。他认为生活的本质是:“欲”、“欲与生活与痛苦三者一而已矣”。只有美和艺术可以使人暂时摆脱痛苦。

近代教育家蔡元培,主要受康德美学理论的影响,继承了中国古代重视审美社会功用的思想,提倡美学为改造人的精神服务。认为世界观和美育能引导人们看到人生的真正价值。

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美思想,吸收梁启超强调美的现实性和艺术性的价值观点,也吸收了王国维重视艺术的美学特征,从理论上扭转了资产阶级的“超功利”的审美观,提出真善美统一于艺术的思想,逐步形成了自己系统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是资产阶级美学的批判者和无产阶级美学的奠基人。

现代美学家朱光潜主张美是主客观统一。他在其《文艺心理学》一书中提出“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他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但这种关系并不如康德和一般人所想象的,在物为刺激,在心为感受;它是心借物象来表现情趣,世间并没有天生自在俯拾即是的美,凡美都是经过心灵的创造。”全国解放后,朱光潜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观点,他写道:“如果把‘美’下一个定义,我们可以说,美是客观方面的某些事物、性质和形状适合主观方面的意识形态,可以交融在一起而成为一个完全形象的那种性质。”换句话说:“美是客观和主观的统一”。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各项政治运动的开展,美学和其他学科一样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中国现代美学家对美的本质的看法可以分为四大学派:一是以吕荧和高尔泰为代表的主观派,强调人的作用;二是以蔡仪为代表的客观派,强调

美的客观性;三是以朱光潜为代表的主客观统一派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429221/

推荐访问:天降之物第三季 天降之物第三季全集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