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锦赛中韩足球,,英文新闻

来源:百科 时间:2017-04-13 10:27:04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百科】

【篇一】:图说中韩足球仇恨史

图说中韩足球仇恨史

“冤家路窄!”每逢中韩足球对阵,中国的媒体与球迷就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恩怨起始”

1986年第10届亚运会上,当时由年维泗执教的中国队在小组出线后,放手与韩国队一搏,从此掀开了中韩足球的一笔“孽债”。当时,两队在水平上相差不大,双方的取胜机会均等。可让人吃惊的是,主场作战的韩国队以4比2大胜中国队。双方的恩怨就此产生。

2010年2月10日,东亚足球锦标赛中上,中国队球员荣昊(右)在比赛中与韩国队球员争抢 自1978年曼谷亚运会至今,回顾中国队与韩国队近35年的交锋记录,中国国家足球队胜少负多,完全处于劣势。每一次中韩碰面,无论是陈腐被一脚踢开还是历史仍苟活残喘,都被冠以“洗刷历史”或粉碎“恐韩症”之名,球场相遇,似乎没有什么比击败韩国队更加令人振奋!而这35年来的中国队的战绩,有人认为这是“恐韩症”作怪,也有人认为这是双方整体实力的体现,更有人把中韩足球的差距视为两国联赛水平的真实反映。

2003年12月7日,中国队球员杨晨(左)在东亚四强赛中国队与韩国队的比赛中凌空射门 但是,历史纪录就是用来打破的!2013年4月23日晚,2013赛季亚冠联赛,遭遇生死战的北京国安主场迎战浦项制铁,比赛中北京国安却凭借格隆和邵佳一的进球2-0战胜浦项制铁,这是北京国安历史上首次击败韩国联赛球队,使得长达16年11场面对韩国K联赛球队的不胜历史就此作古,北京国安再也不用谈“韩”色变。

世锦赛中韩足球,,英文新闻。

中国球员李毅受伤倒地

2003年12月7日,在日本琦玉举行的东亚四强赛第二轮比赛中,中国队球员和韩国队球员发生冲突,韩国队19号球员安贞焕抬脚踹中国队球员李玮峰。

中国男足13号队员徐云龙(右)与韩国男足14号队员金相植拼抢

2005年7月31日,在韩国大田举行的东亚足球锦标赛首场比赛中,中国男足以1比1战平韩国

男足。

【篇二】:冤家路窄,盘点中韩足球历次对决

冤家路窄,盘点中韩足球历次对决世锦赛中韩足球,,英文新闻。

【篇三】:中韩文化之争

世锦赛中韩足球,,英文新闻。

中韩文化之争

中日韩与台湾学界欲就“统一汉字”达成协议

据海外媒体披露,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中国、日本、韩国三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学者决定制作统一字形(文字的形状)的5000~6000个常用汉字标准字。

韩国《朝鲜日报》刊载文字及视频报道称,第八届“国际汉字研讨会”上周在中国北京传媒大学隆重召开,会议由中国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和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会议计划将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澳门吸收为新会员,扩大汉字使用国家或地区的参与范围。

会议决定制作各国家地区汉字“比较研究词典”,逐渐统一各国使用的字形。会议还就明年在首尔举行第九届研讨会,各国分别设置3名联络员(研究负责人)达成了协议。

据报道,“国际汉字研讨会”于1991年发起。其目的在于,预防东亚国家因为使用中国台湾的繁体字、中国的简体字、日本的略字等不同形状的汉字产生混乱,确定常用汉字的字数,推进字形标准化(统一)。

本届会议与2003年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七届研讨会相隔4年。据报道,本次会议提议,5000多个常用标准字将以“繁体字”为主进行统一,如果个别汉字有简体字,就继续保留。

出席此次会议的中方代表有王铁琨(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副司长、中国文字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德宽(安徽大学校长、中国文字学会会长)、苏培成(北京大学教授)、李大遂(北京大学教授);韩方代表有李大淳(国际汉字振兴协会会长)、李应百(首尔大学名誉教授)、姜信沆(成均馆大学名誉教授)、陈泰夏(仁济大学首席教授)、金彦钟(高丽大学教授);日方代表有佐藤贡悦(筑波大学教授)、清原淳平(亲善部会长);中国台湾地区代表有许学仁

韩国学者称炎帝、蚩尤等中国神话源自韩国

韩国梨花女子大学教授郑在书主张,通常人们普遍认为中国神话对韩国神话造成了影响,其实是韩国神话对中国神话的形成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郑在书还主张称,《山海经》中提到的炎帝、蚩尤、夸父及风伯等东夷系的神均在高句丽古墓壁画中出现,很多神话传说都是源自韩国。

中国神话蕴涵韩神话原型?

据报道,韩国比较民俗学会将在文化观光部的赞助下于11月1日至2日在首尔新闻中心举行“公开韩国神话本来面貌”学术大会。郑在书计划届时发表一篇考察韩国神话对中国神话所造成影响的论文。郑在书将从空间和时间角度对中国神话接受韩国神话影响的原因进行剖析。

郑在书表示,从空间角度分析,中国的神话很难说是一个民族或则一个国家的神话。中国神话形成时有无数民族共同居住在中国大陆。因此郑在书认为中国神话实际上可以说是融汇亚洲各种神话的“东方神话”。

从时间来看,汉代时的中国人整理出以黄帝为中心的神话,并自称为“黄帝的子孙”,但到了近代以后又添加了炎帝,推崇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炎黄子孙”。

报道称,中国最近将黄帝的最大敌人蚩尤也算进祖上神行列,推出了能将亚洲各民族都算进中国人范畴的新的神话体系。从这些方面来看,像海绵一样吸收周边文化的中国神话中很可能蕴含韩国失去的古神话原型。

高句丽壁画中发现中国众神

在此之前,郑在书在题目为《寻找失去的神话——中国神话中的韩国神话》文章中,围绕中国最古老的地理书籍《山海经》,探索了被中国神话“溶化”的韩国神话。

郑在书还主张称,《山海经》中提到的炎帝、蚩尤、夸父及风伯等东夷系的神均在高句丽古墓壁画中出现,为韩国提供了找寻已失去的韩国神话的又一个根据。郑在书强调,韩国神话研究也应该在全亚洲范围内实现多样化且丰富的重组,而不是局限于朝鲜半岛或国内资料。

中韩文化之争事件簿

●2007年8月,一部名为《蚩尤天皇》的韩国历史小说将中华民族始祖之一的蚩尤追溯为韩国祖先。 ●2007年6月,某韩企声称豆浆是韩国人所发明,更引韩剧《大长今》画面将之称为“韩国国饮”。 ●2007年3月,韩国历史剧《朱蒙》,遭中国网友痛批丑化汉朝,美化韩国, 扬言抵制。

●2006年10月,韩国在德国举办“韩国是印刷术的起源国”展览。

●2006年10月,韩国拟将“中医”改为“韩医”申报世界遗产,甚至有韩国学者“考证”认为,神农氏和李时珍都是高丽人。

●2006年10月,一篇在网上流传的《韩国史》地图将包括上海在内的中国大部分领土划入古代韩国版图。

●2005年10月,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

网民建议

国人应寻回自己的文化“魂”

有网友认为,在批评他人抢夺中国文化的同时,国人更应自我反省,“中国自己的一些传统文化已发生断裂,中国人应首先反思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寻回我们文化的‘魂’,才不会让韩国人和日本人真正拿走那些本来属于自己的荣誉。”

专家看法

文化争议证明中韩历史联系

有专家认为,中韩在历史、文化上发生如此多的争议,恰恰表明两个民族在历史上有密切的联系,而这正可以成为今天两国之间进一步加强交流、增进友谊的理由。

韩国申遗江陵端午祭 探寻端午节、端午祭之异

近日,国内众多媒体纷纷刊登“韩国将申报‘端午节’作为本国非物质世界文化遗产”这一消息。但是昨日下午,负责“申遗”项目的韩国文化财厅在接受晨报采访时否认了这一说法,他明确表示:“根本不存在韩国申报‘端午节’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事,我们申遗的是‘江陵端午祭’。”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端午节”与“江陵端午祭”两者之间又有何区别?这对中国又有何影响?带着这些问题,笔者采访了相关部门与专家。世锦赛中韩足球,,英文新闻。

“申遗”的是端午祭而非端午节

昨日下午3时30分,笔者致电负责申遗项目的韩国文化财厅。该厅情报科工作人员刘勤植告诉笔者:“我们的确有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但是申请的绝对不是端午节,而是江陵端午祭期间举行的别具特色的一系列活动。”

刘勤植进一步向笔者解释,“江陵端午祭”是韩国农耕社会时期祈求丰年,民众共同参与的传统祝祭活动。在进行端午祭时,会举行假面舞剧、投壶、摔跤、荡秋千、长跪比赛、跆拳道比赛、高校足球赛等活动,而这些都是具有韩国地方特色的。

上海外国语大学韩国籍教授康晓城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韩国人申请的是“江陵端午祭”这个特殊的民俗活动,而非端午节节日本身。“端午节很多国家有,其渊源与中国也有密切关系。但是各国过端午的习俗各不一样:中国有吃粽子的习俗,但日本和韩国就没有;日本人过端午的时候,男人游泳,女人洗头;而韩国人在过端午的时候,则是男人摔跤,女人洗头。”康教授告诉笔者,因为江陵四面环山,所以韩国的江陵端午祭保存完整,且别具特色。

“端午节是我们传统教育的一部分,在我们的课本中就有。原来端午节是国家公休日,后来因为公休日太多而被取消了。过端午节时,我们会去奶奶家,大家聚在一起吃艾糕(用艾草做的一种糕)。”上海财经大学27岁的韩国留学生崔圩硕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上海外国语大学30岁的韩国留学生金昊姬对端午节则有这样的感受:“对于端午节,现在韩国的年轻人基本上不太了解。城市里的人也基本不过端午节。在农村,这个节日的气氛要浓厚许多。为了庆祝这一节日,男子会在那一天摔跤,女子则会荡秋千,而且她们还会用菖蒲水洗头。”

世锦赛中韩足球,,英文新闻。

“端午节”与“端午祭”是一回事吗

对于端午节和端午祭,刘勤植说:“这两者之间的差别,我无法确切地说出,但是两者还是不同的。端午节是一个节日,也就是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我们韩国人会举行祝祭活动。而江陵端午祭是在此基

础上,融入了江陵这一地方特有的土俗信仰,它还包含各种各样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我们申遗的项目是江陵端午祭。”

康晓城教授这样回答:“‘祭’和‘节’两者并不相同。‘祭’是指活动,‘节’是指一个纪念日,比如春节很多地方都有,但是每个国家、地方都会有自己特别的活动内容。如果单就某个节日‘申遗’,是根本毫无意义可言的。江陵端午祭具有自己的特色,并不同于中国的端午节。”

但是,复旦大学文博系民俗学研究者胡志祥副教授却有不同看法:“我认为‘端午节’和‘端午祭’并没有本质区别。文化包括核心部分和影响部分,在传播过程中总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在这期间,往往是核心部分保留了下来。端午节在中国本来就是祭祀活动,韩国江陵端午祭的核心部分就是从中国流传过去的。”

“申遗”时都用FESTIVAL表示?

“虽然在韩语中,‘祭’和‘节’的意义有所差别,但是在‘申遗’时,无论端午节还是端午祭,都应该用英文的FESTIVAL(节日)表示。”康晓城教授在接受晨报采访时这样提到。如此一来,可能的后果是,即使中国的端午节和韩国的端午祭之间有本质区别,但是在申遗时,用的英文称谓可能是相同的。

对此,韩国文化财厅的刘勤植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于是,晨报致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到目前为止,我们并没有接收到任何关于韩国申遗的请求。”世界无形文化遗产研究专家塞萨告诉笔者,由于并没有接收到韩国方面的申遗材料,不便就此多加猜测和评论。

韩国“申遗”后我们还能申请吗

复旦大学胡志祥副教授告诉笔者:“如果韩国此次‘申遗’成功,那么中国再就端午节要成功‘申遗’就比较困难了。”胡志祥认为,中国应同时加紧表明态度,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否则就非常遗憾了。

但是75岁的辽宁大学退休教授乌丙安则表示,他国申报了,我们还可申报,即使联合国批准了,我们也可以。此前,他曾经为此事专门给国家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发了一份急件,呼吁重视民间文化的保护。

乌丙安教授认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具有“共享性”,和自然遗产的独有性是有区别的。在此问题上,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木卡姆”曲的申遗,联合国同时批准了“伊拉克木卡姆”和“阿塞拜疆木卡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请。

韩国“申遗”成功可能性有多大

“关于江陵端午祭的‘申遗’活动,韩国文化财团早在2000年便开始提出‘申遗’的想法,这点中国方面也是知道的。”刘勤植这样告诉晨报。另据韩国《江原道日报》报道,韩国将于2005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江陵端午祭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如果“申遗”,韩国成功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韩国将有成功的可能。这位主管中国非物质遗产“申遗”事务的教授说:“一个项目要成为非物质类的世界遗产,必须符合3个条件,即历史价值性、完整性、真实性。韩国从上世纪60年代起即将此项目列入国家级重要遗产,并且与韩国的文化内涵相融合,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

当然也有部分专家认为,韩国向联合国申遗,必须体现其过端午节的原创性和单一性。但端午节发源于中国,并有悠久的历史积淀,在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其它国家申遗成功的可能性十分小。 韩国学者竟称《本草纲目》是“韩国文化遗产”!

本人在韩国生活多年,所了解到的是韩国人根本就不认为韩医和中医有什么联系,他们认为韩医是伟大的韩国的祖先们智慧的结晶,是神话中的医圣流传下来的。而所谓的医圣其实就是中国人都知道的尝百草的神农氏,因为据近年来韩国学者的“考证”,神农氏是高丽人!甚至后世的李时珍也是高丽人!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韩国人把韩医、针灸、《本草纲目》都当作自己的文化遗产了。你要是和他们说“神农氏是华夏民族的祖先”、“李时珍估计一辈子都没到过朝鲜半岛”,他们会觉得你看不起他们是在侮辱他们的传统文化,所以我在韩国基本上不和他们争论任何有关这方面的话题。

而事实上你只要到韩国大邱的药材市场上走一走就知道这种韩医是韩国本土文化的论调是多么可笑了,那里的草药都用中文标明名称,绝大多数的药材也都是从中国进口的,因为韩医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

世锦赛中韩足球,,英文新闻。

药材的原产地都是在中国的,可是韩国人不管这个,药材只要到了韩国一律称为“韩草药”。在中国各大中医学院,有数以万计的韩国留学生在学习着中医课程,可是等这些人学成回国后,一律被称为“韩医师”,开出的中医药方也成了 “韩方”,在中国学习的针灸技术也成了“韩国传统针灸”,这些“韩医”在韩国是很受尊敬的,收入也很高。

另外,看到有不少人说道韩国的太极旗,也想说说这个。韩国人从小受的有关国旗的教育是这样的:1882年8 月,使臣朴泳孝和金玉筠奉王命赴日本谈判。途中,二人商议,作为一个国家的代表没有一面国旗是不行的,于是 ,他们依据韩国传统的太极图案设计了这样一面太极旗。这个所谓“灵机一动”的国旗诞生的故事在韩国是家喻户晓的。而为了证明太极图案是韩国人的传统文化,韩国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运作,包括宣称发现了一口上古时代的梵钟,上面已经有太极图案了,证明太极是高丽民族的智慧结晶,可是这么一口令韩国人骄傲的梵钟至今没公开露 面过。

实际上,在中国近代的相关书籍中很容易找到关于韩国太极旗的来历。历史很清楚的记载了一切:1882年,朝鲜使臣朴泳孝和金玉筠即将出使日本,临行前向中国清朝北洋政府请求将中国的龙旗作为国旗使用,北洋政府回复称藩属国不能用五爪龙旗只能用四爪龙旗。由于当时朝鲜当局对日渐没落的清廷已经有些不买账了,所以接受清廷的要求。其时奉李鸿章之命出使朝鲜的中国使节马建忠(中国近代大语言学家,当时和其兄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一起出使朝鲜)建议朝鲜政府采用中国传统的太极八卦旗作为国旗使用,这个建议得到了朝鲜政府的采纳,所以,最早的朝鲜国旗是一面不折不扣的白底黑色图案的太极八卦旗。后来,一名英国驻朝鲜的使节用西方美学的角度为这面太极八卦旗做了修改,去掉了八卦中的四卦,把剩下的四卦斜向对称拉伸,使整个国旗图案呈长方形,把阴阳鱼图案改为红蓝两色,这样才有了现在我们看到的韩国太极旗。

当然这面改进型的太极四卦旗的来历在 韩国一定要被忽略掉,大韩民族的国旗怎么可以是两个外国人设计的?所以才有了那个“灵机一动”的版本。

有时候我觉得韩国人也很可怜的,他们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历史是什么,他们脑中的历史完全是政府强加给他们的。近几十年来的飞速发展其实已经证明他们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了,他们完全可以籍此赢得世界的尊重,完全不需要靠伸手拿别国的历史文化来证明自己的伟大,这样做反而会被全世界所耻笑。 理性看待韩国“文化掠夺”

近几年来,韩国动辄“公然掠夺我国文化”,挑起“中韩文化之争”,每每“大言不惭”,使得国人颇为忧心愤懑。

从申报“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到网上流传的《韩国史》地图将包括上海在内的中国大部分领土划入古代韩国版图,又到拟将“中医”改为“韩医”申报世界遗产,甚至有韩国学者“考证”认为,神农氏和李时珍都是高丽人。再到在德国举办“韩国是印刷术的起源国”展览、声称豆浆是韩国人所发明,以及一部名为《蚩尤天皇》的韩国历史小说将中华民族始祖之一的蚩尤追溯为韩国祖先等等。据10月31日《新快报》报道,韩国再施“掠夺”之举,该国某学者声称“中国典籍《山海经》里的很多神话传说都源自韩国”。凡此种种,韩人之举,可谓愈演愈烈,大有倒转地球、颠翻宇宙的势头。

如果单从民族情感的角度而论,对待这种高调的“文化掠夺”,笔者自然也是十分不痛快。然而,在冷却非理性情感之余,倘若以理性的眼光将其审视,笔者以为,韩人的举止未必全无道理,而是有着历史与现实的深刻依据。

就历史层面而言,中国文化作为东亚文化圈的主要母体,其来源必然是多元的,其延伸支脉更是不可胜数。朝鲜半岛自古与本国唇齿相依、血脉相连,于特定的历史时期,更是其所属番邦之一。因此,在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朝鲜半岛文化曾参与这共同文化母体的构建,是无可否认的历史事实。同时,构建者理所当然也是分享者,即以文化母体为根据形成自己特定的区域文化,当民族意识觉醒之后,这源于母体而区域化的文化也必然打上了民族烙印。所以,在笔者看来,倘若以历史之维予以观照,中韩文化之争原本无所可争,唯一的争论只在于特定文化的发源地考证,对文化本身而言,它并无多大的意义,也只能以考据材料为推测依据,绝非谁人突然冒出几句“阴阳怪论”就能一厢情愿地“据为己有”。

那么,韩国人汲汲于文化“正名”,难道单纯就是为了历史吗?恐怕并非如此,一则历史研究从来都不需要“狂热精神”,二则,历史问题的生发无不有着现实的根据。

自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逐渐走向民族复兴之后,经济上挺直腰杆的韩国人,无时无刻不需要在历史文化层面为自身找到依据,而环视其民族史却处处都有着中国文化的影子,这也是其它一些东亚地区国家普遍面临的尴尬。为寻求文化意义上的独立,必然要对母体文化予以批判,要么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677559/

推荐访问:2017世锦赛足球中韩 新闻中韩足球比分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