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2016年化学中考试卷

来源:热点事件 时间:2017-05-06 12:27:58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热点事件】

【篇一】:2016年武汉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2016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试卷

解析版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

1.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 B.盐酸除锈 C.冰雪融化 D.蜡烛燃烧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粮食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盐酸除锈程中有新物质氯化铁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冰雪融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

C.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D.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元素的概念.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的分类.

【分析】A.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回答;

B.空气是混合物;

C.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来分析;

D.根据元素的概念来分析.

【解答】解:A.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正确;

B.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没有空气分子,故错误;

C.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属于氧化物,如氢氧化钠,故错误;

D.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错误.

故选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分子的性质、空气的组成、氧化物的概念、元素的概念等,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要加强记忆,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食用霉变的花生

B.合理摄入人体必需元素

C.使用可降解塑料餐盒

D.用灼烧发鉴别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

【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白色污染与防治;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均衡营养与健康.

【专题】化学知识生活化;化学与生活

【分析】A、根据霉变的花生含有黄曲霉素进行分析;武汉市2016年化学中考试卷。

B、根据人体必需元素的补充要适量进行分析;

C、根据可降解塑料能在自然界中被微生物等分解进行分析;

D.根据鉴别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的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A、霉变的花生含有致癌物黄曲霉素,不能食用,故A说法错误;

B、人体对所需元素的补充要注意适量,因为不足或过量都不利于健康,故B说法正确;

C、可降解塑料能在自然界中被微生物等分解,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这样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故D说法正确.

D、用燃烧法鉴别合成纤维和羊毛,羊毛燃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合成纤维燃烧基本是无味的,合成纤维燃烧一般会缩成小球或者融化掉,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4.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纸张不可燃

B.乙醇汽油属于混合物

C.活性炭可以将硬水软化

D.可用打火机检查天然气是否泄漏

【考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硬水与软水;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防范爆炸的措施.

【专题】化学与能源;物质的分类;空气与水.

【分析】A.根据纸张的性质来分析;

B.根据混合物是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质考虑;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D.运用天然气遇火可能会爆炸解答.

【解答】解:A.纸张具有可燃性,故错误;

B.乙醇汽油中含有乙醇和汽油,属于混合物,故正确;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不能降低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向水中加入活性炭不能将硬水进行软化,故错误;武汉市2016年化学中考试卷。

D.天然气遇火可能会爆炸,故错误.

故选B.

【点评】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知识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

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2O2

确的是( )

A.X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

C.X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

D.X属于有机化合物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CO2+2H2O,下列关于X的说法正

【分析】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可得X的化学式,在进一步分析.

【解答】解:由X+2O2CO2+2H2O可知,左边4个氧原子;右边4个氧原子,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根据元素守恒,两边的原子种类和个数应该相等,所以左边还差了1个C和4个H,那么X的化学式就是CH4.

A、X的化学式就是CH4,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故错误;

B、X的化学式就是CH4,相对分子质量为12+1×4=16,故错误;

C、X的化学式就是CH4,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4)=4:1,故错误;

D、CH4是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正确;

故选:D.

【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6.

图1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来.图2、图3是用该装置测得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和p′分别是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匙内所装红磷或木炭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B.反应开始时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的是由燃烧放热造成的

C.p=0.79p0,p′=p0是因为红磷的着火点比木炭低

D.由图3可推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A.根据药品多少来分析;

B.根据压强瞬间变大的原因来分析;

C.根据压强的不同原因来分析;

D.根据木炭燃烧生成气体来分析.

【解答】解:A.若所用药品过少,就不会将装置内的氧气耗尽,会导致实验结果出现误差,故错误; B.反应开始时,物质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气体体积受热膨胀,所以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的是由燃烧放热造成的,故正确;

C.压强不同的原因主要是木碳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与可燃物的着火点无关,故错误;

D.由于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虽然都消耗了氧气,但又生成了气体,装置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无法测定,故错误.

武汉市2016年化学中考试卷。

故选B.

【点评】解这类题目,主要是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根据结论得出的物质性质,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7.

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关于该转化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丙是碳酸钠,乙是氢氧化钠,则甲是硝酸钠

B.若甲、乙、丁都是氧化物,则丙一定是碳酸钙

C.甲、乙、丙、丁之间的转化可以全部通过复分解反应实现

D.若甲、乙、丙、丁均含有同一种元素,且乙可用来灭火,则丙一定是单质碳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根据“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结合图框,进行分析:

A、甲不可能是硝酸钠,因为硝酸盐、钠盐都为可溶性盐,故硝酸钠不可能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B、考虑丙可能是碳酸钙、碳酸钠等;

C、考虑甲、乙、丙、丁分别为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水等,进行分析;

D、考虑丙可能是单质碳、氧气,进行分析.

【解答】解:

【篇二】:2016武汉市中考物理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6年武汉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理综试题 第Ι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

B.盐酸除锈 C.冰雪融化 D.蜡烛燃烧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

C.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D.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3.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食用霉变的花生

B.合理摄入人体必需元素

C.使用可降解塑料餐盒

D.用灼烧发鉴别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

4.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纸张不可燃

B.乙醇汽油属于混合物

C.活性炭可以将硬水软化

D.可用打火机检查天然气是否泄漏

5.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2O2

确的是( )

A.X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

C.X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

D.X属于有机化合物

6.图1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气CO2+2H2O,下列关于X的说法正

体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来.图2、图3是用该装置测得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和p′分别是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匙内所装红磷或木炭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B.反应开始时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的是由燃烧放热造成的

C.p=0.79p0,p′=p0是因为红磷的着火点比木炭低

D.由图3可推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7.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关于该转化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丙是碳酸钠,乙是氢氧化钠,则甲是硝酸钠

B.若甲、乙、丁都是氧化物,则丙一定是碳酸钙

C.甲、乙、丙、丁之间的转化可以全部通过复分解反应实现

D.若甲、乙、丙、丁均含有同一种元素,且乙可用来灭火,则丙一定是单质碳

8.某粗盐样品中除含有不溶性固体杂质外,可能还含有少量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钠.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如下探究活动:

探究一: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

探究二:从滤液1中提取氯化钠固体(该探究中,微溶物不沉淀)

关于以上探究活动,有下列说法:

①试剂甲是碳酸钠溶液,试剂乙是氯化钡溶液

②滤液1中的溶质一定有氯化钠,可能有氯化钙

③若向探究二所得的白色滤渣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滤渣不溶解

④往滤液4中加入适量的试剂丙时有中和反应发生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武汉市2016年化学中考试卷。

A.摩托车的消声器 B.居民区旁高架桥上的隔音挡板

C.学校附近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

10.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

B.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放热

C.一瓶水被冰箱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湿,是由于水蒸气液化

D.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华放热

11.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影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

B.玻璃幕墙反射的光会“晃”着人们的眼睛,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武汉市2016年化学中考试卷。

C.小芳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m处,当她远离平面镜后退0.5m时,则镜中的像与她相距3m

D.“海市蜃楼”的形成,是由于发生了折射

12.关于信息的传递与能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手机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号

B.“北斗”导航系统是利用超声波进行定位和导航

C.目前核电站是利用核聚变发电

D.太阳能的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所以人类不再有能源危机

13.如图所示,GMR是巨磁电阻,它的阻值随电磁铁磁性的增强而减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开关S1闭合,滑片移到某一位置,电磁铁左端为N极

B.开关S2闭合,滑片向右移动,电磁铁磁性增强

C.开关S1和S2同时闭合,滑片向右移动,GMR的电阻变小

D.开关S1和S2同时闭合,滑片向左移动,指示灯变暗

14.如图是手摇发电机的构造示意图。摇动手柄,线圈在磁场中转动,小灯泡发光。下列实验中和手摇发电

机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15.关于某中学生的估测,下列数据合理的是

A.身高约为160dm B。100m的短跑成绩约为6s

C.步行的速度约为1m/s D。脉搏正常跳动60次所用时间约为1s。

16.为了测量某金属块的密度,首先用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然后用量筒和水测量金属块的体积如图乙所示。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A.金属块的质量为39.4g B.金属块的体积为5L

C.金属块的密度为7.8×103kg/m3 D.金属块的密度为7.88g/cm3

17.如图是太阳能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情形,若不计空气对汽车的影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的重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

B.汽车受到两对平衡力的作用

C.汽车急刹车时不能立即停止,是由于速度大惯性大

D.太阳能汽车行驶时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成机械能

18.如图分别是小明家上月初和月末的电能表的表盘,表盘上“1600imp/kw.h”表示每消耗1kw.h的电能,指示灯闪烁1600次,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指示灯闪烁越快。电能表所在电路消耗的电能越多

B.小明家上月消耗的电能为

911kw.h

C.小明家干路中的电流不得超过10A

D.断开其他用电器,只让电饭锅单独工作2min,指示灯闪烁32次,此时电饭锅的功率为600W。

19.如图所示,学校有前后两个门和值班室。在前、后门各装一个按钮开关,学校值班室有电池组、电铃和红、绿两盏灯。要求:前门来人按下开关时,红灯亮且电铃响;后门来人按下开关时,绿灯亮且电铃响。以下电路设计符合要求的是

20.如图所示的电路,灯泡上标着“2.5V 0.25A”,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分别为0~0.6A和0~3V ①断开S1和S3,闭合S2,将滑片移到阻值最大处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R2,R2消耗的功率为0.162W,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U1和I1.

②断开S2,闭合S1和S3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U2和I2.

③断开S3,闭合S1和S2,移动滑片,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3R2/4时,电流表的示数I3=2I1 已知U1:U2=9:5 I1:I2=3:5 ,假设灯泡的电阻和电源电压不变,则下列数据错误的是

A.R1=20Ω

B.在③中,为了保证电路安全,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范围为4~20Ω

C.在③中,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0.81W

D.电源电压为4.5V

【篇三】:2016年武汉市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2016年武汉市中考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Ca-40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车胎爆炸 B.高粱酿酒 C.玻璃破碎 D.干冰升华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常用水冲洗自行车可以防锈 B.空气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C.用活性炭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D.铁合金是一种纯净物

3.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

A.为减少白色污染,少使用塑料袋 B.倡导低碳生活,多步行,少开车 D.油锅着火时盖上锅盖灭火 D.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食用“地沟油”对人体有害 B.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C.为保障食品安全,杜绝使用任何食品添加剂 D.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应大量施用化肥

5.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2CuO+X+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固体物质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 B.碱式碳酸铜中铜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3 C.X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D.加热Cu2(OH)2CO3的实验装置和实验室智取CO2的发生装置相同

6.有关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其中“—”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X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B.反应②是一定有盐参加反应

C.向Ca(OH)2溶液中加入CaO,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图中的所有反应均不属于置换反应

7.小明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1)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试管丁、戊中各有一张每隔2厘米滴有一滴酚酞溶液的滤纸条,装有适量浓氨水的小药瓶固定在橡皮塞上,试管丁中小药瓶上的瓶塞已塞紧,试管戊中的小药瓶上无瓶塞。

关于图1、图2中的实验有以下说法: ①图2比图1的实验更环保、更节约;

②图1和图2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③浓盐酸有挥发性,仅将浓氨水换成浓盐酸也可达到实验目的的;

④如果丁中没有小药瓶,图2的实验也可达到实验目的;

⑤若将戊浸入冰水中,滤纸条不会变红。 以上说法中错误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③⑤ D.④⑤

8.某黑色固体粉末可能是Fe、FeO、CuO、C中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成分,小明同学按照下图所示流程进行了实验。

关于该实验有以下说法:

①若溶液甲呈浅绿色,则原黑色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Fe; ②若步骤Ⅱ中无明显现象,则固体乙中最多只能有四种物质; ③若步骤Ⅱ中有气泡产生,则固体乙一定是C;

④若步骤Ⅱ中有红色固体析出,则固体乙中一定无CuO; ⑤固体乙呈红色,则原固体中一定含有Fe和CuO。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26分) 28.(4分)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利用该元素组成的单质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1)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易 电子;

(2)图2所示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9.(4分)NaOH、Na2CO3、NaCl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表1 NaOH、

图2 常温下,NaOH、根据表1和表2(1)NaOH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 (2)20℃时,饱和食盐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篇四】:湖北省武汉市2016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2016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试卷

解析版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

1.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 B.盐酸除锈 C.冰雪融化 D.蜡烛燃烧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粮食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盐酸除锈程中有新物质氯化铁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武汉市2016年化学中考试卷。

C、冰雪融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

C.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D.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元素的概念.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的分类.

【分析】A.根据分子的基本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709109/

推荐访问:2016武汉中考化学试题 2016武汉中考化学答案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