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杂志

来源:百科 时间:2018-12-02 08:00:13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百科】

中国辐射卫生杂志(共10篇)

中国辐射卫生杂志(一):

因樟脑丸气体吸入过多导致上呼吸道感染用什么药,

根据百度百科
含对二氯苯、萘的樟脑丸,属于农药类产品,一般用于工业品或农业品的防蛀.不宜用于生活类用品.大量实践证明,苯类物质对人体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定为强烈的可能致癌物质.
现在市场上以樟脑丸为主体的防蛀产品都含有以上成分,只不过商家为了谋利而掩盖这一事实.明知道这类产品对人体有害反而说成此产品低毒或不含有毒成分等等.不论商家打着什么样的招牌,原料中的毒性物质始终都不会改变.
上海辐射管理所所长陆书玉介绍说:“防蛀剂中的对二氯苯的含量>95%以上,属于有毒性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人体长时间接触会引起头晕、呕吐、皮肤过敏、四肢麻木等症状.过量使用还会引起肺功能障碍,肝脏受损、急性溶血型贫血、呼吸道刺激等.严重时甚至可以致癌.”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毒理学教授金锡鹏曾就对对二氯苯的毒性作过专门的研究,他认为即便要使用对二氯苯防蛀也要谨慎使用,尤其要注意防护老人和小孩.因对二氯苯可经呼吸道被人体吸入,使用被其污染的食物以及局部皮肤接触也会造成中毒可能.据他介绍,对二氯苯国外上世纪40年代末就开始进行大量的试验研究,认为其有肝、肾毒性,对甲状腺也有影响,大剂量使用对动物有肯定的致癌性,对人体而言是可疑致癌物.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市场上几乎看不到对二氯苯及合成樟脑丸的防蛀剂了,1995年在《中国公共卫生杂志》11卷第九期上海医科大学劳动卫生教研室陆客柱等人的文章……《对二氯苯及毒性研究的概况中指出“可以说明对二氯苯有肝肾毒性,也可能损害甲状腺……是肯定的动物致癌物”
》.1996年《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发表了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检测所徐丹丹的文章……《对二氯苯的毒性作用和致癌性》指出“急性或短期接触P-DCB(对二氯苯的英文缩写)可引起急性溶血型贫血、呼吸道刺激、皮肤过敏性紫癜和肾小球肾炎.长期接触P-DCB几个月至15年可影响肺、血液、中枢神经系统、并可损害肝脏.
合肥《庐州家居》2005年第3期的书本中就强调这点,警示人们要警惕健康的芳香杀手“苯”.苯是最重要的芳香族烃,如烷基苯(去污剂)、染剂、杀虫剂、防诸剂(樟脑丸)、塑料品等与苯有关.以上大量事实证明:芳香型的各种形状樟脑丸防虫剂,对人体有害.绝对不可以做为家庭生活用品(如:衣柜、家具、书籍等)的防蛀使用.

中国辐射卫生杂志(二):

微波辐射国家标准是?

5 超短波通信设备辐射安全要求
5.1 脉冲波
5.1.1 每日八小时连续暴露时,容许平均电场强度10V/m.
5.1.2 容许暴露的平均电场强度上限为90V/m.
5.2 连续波
5.2.1 每日八小时连续暴露时,容许平均电场强度14V/m.
5.2.2 容许暴露的平均电场强度上限为123V/m.
5.2.3 超短波波段平均电场强度换算详见附录C(参考件).
5.3 超短波通信设备辐射的测量条件
将超短波波段容许暴露值及容许暴露上限值按上述公式换算成平均电场强度如下:
C3.1 脉冲波
C3.1.1 微波辐射平均功率密度25μW/cm 相当于超短波波段平均电场强度9.7V/m.
C3.1.2 微波辐射平均功率密度2mW/cm 相当于超短波波段平均电场强度86.8V/m.
C3.2 连续波
C3.2.1 微波辐射平均功率密度50μW/cm 相当于超短波平均电场强度13.7V/m.
C3.2.2 微波辐射平均功率密度4mW/cm 相当于超短波平均电场强度122.8V/m.
这只是部分要求,如果需要详细的信息,可以找无锡三乐工业微波技术应用有限公司,内部有计算方法.各类技术标准.【中国辐射卫生杂志】

中国辐射卫生杂志(三):

电视塔周边有辐射吗?我家居住在电视塔对面 塔高160米 我家是高层 我家应该高度在70米左右 距离
电视塔的直线距离是200米左右 我们这是个县城 请问有影响吗

电视发射塔发射的信号是水平极化方向的,也就是水平的发射出去,对近距离的下方,反而影响是很有限的.不必担心.

中国辐射卫生杂志(四):

什么是电离辐射及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凡能使受作用物质发生电离现象的辐射,称电离辐射.它可由不带电荷的光子组 成,具有波的特性和穿透能力,如X射线、7射线和宇宙射线;而《射线、p射线、 中子、质子等属于能引起物质电离的粒子型电离辐射.电离辐射来自自然界的宇宙射 线及地壳岩石层的铀、钍、镭等,也可来自各种人工辐射源.与职业卫生有关的辐射类型主要有五种,即X射线、7射线、a粒子、卩粒子和中子(n),
1.接触机会(1) 核工业系统:放射性矿物的开采、冶炼和加工,以及核反应堆、核电站的建 立和运转.(2) 射线发生器的生产和使用:加速器、医用和工农业生产使用的X射线和7 射线辐射源.
(3) 放射性核素的加工生产和使用:核素化合物、药物的合成及其在实验研究及 诊疗上的应用.
(4) 天然放射性核素伴生或共生矿生产:如磷肥、稀土矿、钨矿等开采和加工.
(5) 医疗照射.
2.常用电离辐射单位过去常用的一些电离辐射专用单位,已逐步为国际单位 制单位(SI单位)所代替,但目前新旧单位仍在同时并用.
(1) 放射性活度(radioactivity):放射性活度的SI单位专用名为贝克(bec- querel),符号 Bq,沿用的专用单位为居里(Curie).lBq=2. 703X10-nCi.
(2) 照射量(exposure,X):照射量(X)仅用于X射线或7射线,暂无SI单 位专名,保留使用单位名称为伦琴(Roentgen,R).
(3) 吸收剂量(absorbed dose,D):表示被照射介质吸收的辐射能量的多少, 适用于任何类型的电离辐射.吸收剂量与照射量的意义完全不同,但在一定条件下可换算.吸收剂量的SI单位专用名为戈瑞(Gray),符号Gy;原使用单位为拉 德,符号 rad.lGy=100rado
(4) 剂量当量(dose equivalent,H):为衡量不同类型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将 吸收剂量乘以若干修正系数,即为剂量当量(H),H = DQN.式中,D为吸收剂量; Q为不同辐射的品质因子,或称线质系数,指在单位长度介质中,因电离碰撞而损 失的平均能量,Q值愈大,相对生物效应愈强;N暂定为1.剂量当量的SI单位专 用名为西沃特(Sivevert),符号Sv;原使用单位名称为雷姆(rem). lSv=100remo
3. 电离辐射的作用方式和影响因素电离辐射以外照射和内照射两种方式作用 于人体.外照射的特点是只要脱离或远离辐射源,辐射作用即停止.内照射是由于放 射性核素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或注射途径进入人体后,对机体产生作用.其作用 直至放射性核素排出体外,或经10个半衰期以上的蜕变,才可忽略不计.
电离辐射对机体的损伤,受辐射因子和机体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1) 电离辐射因素
1) 辐射的物理特性:辐射的电离密度和穿透力,是影响损伤的重要因素.例如, cx粒子的电离密度虽较大,但穿透力很弱,其主要危害是进入人体后的内照射,而外 照射的作用很小;卩粒子的电离能力较a为小,但高能卩粒子具有穿透皮肤表层的能 力;X射线和7射线的穿透力远较卩粒子强,尤其是高能X射线或7射线,可穿透至 组织深部或整个人体组织,具有强大的贯穿辐射作用.
2) 剂量与剂量率:电离辐射的照射剂量与生物效应间的普遍规律是,剂量愈大, 生物效应愈强,但并不完全呈直线关系.剂量率是单位时间内机体所接受的照射剂 量,常以Gy/d、Gy/h或Gy/min表示.一般情况下,剂量率大,效应也大.
3) 照射部位:照射的几何条件不同,使机体各部位接受不均勻照射,而影响吸 收剂量.以腹部照射的反应最强,其次为盆腔、头颈、胸部和四肢.
4) 照射面积:受照面积愈大,作用愈明显.同样的照射量,局部照射作用不明 显,若全身接受照射面积达1/3,则可产生明显的辐射效应.
(2) 机体因素:种系演化愈高,机体组织结构愈复杂,辐射易感性愈强.组织对 辐射的易感性与细胞的分裂活动成正比,与分化程度成反比.辐射敏感性还与细胞间 期染色体的体积成正比,即与细胞的DNA含量有关.具有增殖能力的细胞,所处的 细胞周期不同,辐射敏感性也不同,以DNA合成期敏感性最高.不同种类细胞的辐 射敏感性,由高至低可依次排列为:淋巴细胞、原红细胞、髓细胞、骨髓巨核细胞、 精细胞、卵细胞、空肠与回肠的腺窝细胞、皮肤及器官的上皮细胞、眼晶状体上皮细 胞、软骨细胞、骨母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腺上皮细胞、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 神经胶质细胞、神经细胞、肺上皮细胞、肌细胞、结缔组织细胞和骨细胞.
4. 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电离辐射按剂量-效应关系分类,可分为随机性效应(stochastic effect)和确定性效应(deterministic effect).随机性效应是指辐射效应的发生几率(而非其严重程度)与剂量相关,不存在剂量阈值(dose threshold).主要有致癌效应和遗传效应.确定性效应是指辐射效应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所受剂量的大 小,且有个明确的剂量阈值,在阈值以下不会见到有害效应,如放射性皮肤损伤(radiation skin injury)、放射"性生育障碍(radiation induced fertility disturbance)等.电离辐射按效应发生的个体分类,可分为躯体效应和遗传效应.胎儿宫内受照发 生的胚胎和胎儿效应是一种特殊的躯体效应.电离辐射按效应的类型分类:可分为大 剂量照射的急性效应、低剂量长期照射的慢性效应以及受照后发生的远期效应等.
电离辐射可以引起生物体内分子水平的变化特别是生物大分子的改变,如核酸、 蛋白质(包括酶类)等,使其发生电离、激发或化学键的断裂等,从而造成生物大分 子结构和性质的改变.这种作用发生最早,称之为直接作用.另外,细胞内外都含有 大量的水分子,射线作用于水分子,引起其电离和激发,形成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产 物,如激发态的水分子、氢自由基、羟自由基水合电子等,它们又继而作用于生物大 分子使其发生改变,这一系列作用被称为间接作用.
上述作用的结果是细胞的损伤,特别是DNA的损伤.当一个器官或组织中有足 够多的细胞因损伤而死亡或丧失分裂繁殖功能,就会发生确定性效应.如改变了结构 与功能的躯体细胞仍能保持其繁殖能力,则可能在体内形成突变的细胞克隆,最终有 可能致癌.当损伤发生在性腺生殖细胞,则可能将错误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而引起 遗传效应.

中国辐射卫生杂志(五):

氡气的化学性质

 氡( Rn )位于元素周期表第Ⅵ周期零族,为稀有气体元素,其化学性质不活泼.氡气无色无味;比重 :9.91 克 L -1 ;熔点:-71 ℃;沸点:-62 ℃;氡溶于煤油、甲苯、血、水、 CS 2 ;易被脂肪、橡胶、硅胶、活性炭吸附.常温下氡及子体在空气中能形成放射性气溶胶而污染空气.
氡的同位素
  氡有 27 种同位素,即 200 Rn- 226 Rn,其中 225 Rn 未完全确定.最重要的是三个天然放射系中镭的子体 222 Rn(Radon) 、 220 Rn(Thoron) 、 219 Rn(Actinium emanation) .222 Rn 的半衰期为 3.82 天,220 Rn 的半衰期为 55 秒,而 219 Rn 的半衰期不到 4 秒,辐射卫生学意义不大.通常所说的氡指 222 Rn .在讨论室内氡时以 222 Rn 为主,220 Rn 次之.
氡的辐射特性
  自然界中的氡是由镭衰变产生,是人类所接触到的唯一气体放射性元素.氡的半衰期只有 3.8 天,氡形成后很快衰变并产生一系列放射性产物,最终成为稳定元素铅.

中国辐射卫生杂志(六):

核辐射对人的生活有利的例子?

微量核辐射可延年益寿
在很多人眼中,辐射几乎与“癌魔”画等号.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等核悲剧,早已使人“谈辐色变”.然而据英国《金融时报》6月23日报道,美国资深营养学家、曾任“阿波罗”登月计划宇航员首席营养顾问的唐·勒基表示,少量辐射可起到增强人体免疫力、延长寿命的积极作用.勒基的“语出惊人”虽然引起了激烈辩论,但美国科学界此前在相关研究中得出的种种结论却多次印证了他的话.
半世纪前美国核爆炸的小岛重现生机
1954年3月1日,美国在马绍尔群岛的比基尼岛礁试爆了一颗威力为日本广岛原子弹1000 倍的氢弹.从1945 年到1958 年13 年间,美国在马绍尔群岛总共进行了66 次原子弹和氢弹爆炸试验,530 人因此患上癌症,另有超过一半的癌症当时没被诊断出.对核辐射的恐惧使得比基尼岛成为无人岛.没人能想到半个世纪后这里一片生机.
■几十种生物健康地活着
20 世纪60 年代末,100 多人眷恋家园返回比基尼岛.因为食物遭到严重核污染,岛上居民吸入大量的放射性物质铯,而被迫又于1978年撤离.当时的比基尼岛仍是一个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此后,只要提到辐射,人们必定惊慌失措.
前不久,一群意大利、夏威夷、澳大利亚和马绍尔群岛的科学家来到比基尼岛礁.当初爆炸过后的惨状早已不再,在海下从朗格拉普环礁迁徙而来的几十种生物健康地生活着.
“我从未在马绍尔群岛以外的任何地方发现这样像树一样生长的珊瑚.”澳大利亚生物学家扎伊·理查兹惊叹道.与由于气候变暖正濒临死亡的澳大利亚大堡礁珊瑚不同,这里的珊瑚长势喜人.
■鱼虾可以放心食用
1954 年的核爆炸所造成的5.5 万摄氏度高温, 在比基尼环礁留下一个直径180 米,深约72 米的大坑,珊瑚全部死亡.但是54 年的时间,这里就又长成了高7 米、枝干直径30 厘米的珊瑚丛林.蓝绿色海水中,成群结对的各式鱼儿怡然穿梭往来,透明身体的软体动物在色彩斑斓的珊瑚丛中忽隐忽现,一切都在茁壮成长.要不是清晰可辨的巨坑与周围水域中的舰艇残骸,谁也不会想到这里曾经是美国重要的核试验基地.据检测,比基尼岛礁附近捕获的鱼虾可以放心食用.
无独有偶,在距离比基尼岛1万多公里的乌克兰,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故(1986 年4 月26 日)发生20 多年后,核事故发生地30 公里内的受辐射污染区也是野生动植物成群,生机盎然.在这里同样看不到核辐射理应带来的惨状.
生活在切尔诺贝利远比生活在伦敦市中心污染严重的街道上健康得多.研究发现,空气污染使英国人均寿命减少8 个月,每年造成约2.4 万人死亡.生态及水文学专家吉姆· 史密斯表示:受切尔诺贝利影响最大的是人的精神健康.因为核泄漏,当地居民被强迫转移到其他地方居住,他们整日担心身体存在潜在的健康问题.
氡温泉中国受冷落,日本很流行
几乎从宇宙诞生那一天起核辐射就一直存在,而在生活中核辐射也普遍存在于包括水和空气在内的所有物质之中.不只是医院的透视、CT 和放疗等设备具有放射性,生活各处都隐释出辐射.从钻石、祖母绿、玛瑙等宝石,到建筑用的花岗石和砂岩,再到人们热衷于收藏的各种化石,甚至鹅卵石中都存有不同程度的放射性.亿万年来都无法回避的核辐射,在一定条件下,有偏高或高的放射性,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使得人们对“核”产生深深的恐惧.
■怕致癌,中国人远离氡温泉
而有些核辐射人们根本没有察觉.2006 年, 在浙江、广东一些城市去泡“属于有医疗价值的地热水”——氡温泉很是盛行.到2006年底,公众得知了氡是由镭衰变产生的自然界唯一的天然放射性惰性气体.常温下氡及子体在空气中能形成放射性气溶胶而污染空气,容易被人体呼吸系统截留,并在局部区域不断累积而诱发肺癌.但通常氡气浓度不高,不对人形成明显的危害.然而这种无色无味的放射性气体还是立马成为恐惧之源,谈“核”色变的人们开始远离氡温泉.
■日本人用氡温泉治神经痛和皮肤病
其实,若是“底部”通风良好,氡温泉对人体无害,原中山医科大学微量元素矿泉分析测试室副主任冼汉隆表示:“氡具有两面性,它可能引起肺癌,也可以治疗皮肤病(如老人斑),抗衰老和帮助减肥.”日本以“温泉岛国”著称,在境内星罗棋布的2600 多座温泉中,三朝地区的氡温泉极受欢迎——该地区的癌症死亡率为全日本平均癌症死亡率的50%.1937年,日本冈山大学医学院研究发现,由于当地土壤、岩石、水中氡的微量放射线刺激了人体自身的自然治愈力和免疫力的活性化,激发了身体潜在的生命力.不仅可治疗神经疼痛、皮肤病及风湿症等疾病,并能有效预防与过氧化反应和免疫抑制相关的疾病.
专家发现
辐射对人类健康的危害被严重夸大
“人们一听到辐射就联想到原子弹和成千上万的人丧生.他们以为切尔诺贝利反应堆事故就像日本的原子弹爆炸一样,这是绝对错误的.” 世界卫生组织辐射研究项目的迈克· 雷帕乔利说道.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许多科学家认为辐射对人类健康的危害被严重夸大了.研究发现遭受1 毫西韦特单位的核辐射人群的年死亡率为十万分之五.可造成相同死亡率的行为有:吸烟70 根引发恶性肿瘤与心脏病,在煤矿工作50 小时导致黑肺病,吃2000 匙花生油引起肝癌,甚至驾轻舟旅行300分钟、骑自行车旅行500 英里或开车旅行7500 英里可能遭遇的事故.事实上,低水平辐射的危害程度远不如通常认为的那么高——甚至可能是有益的.
■微量核辐射能使人均寿命达到90 岁?
晒点太阳,喝些葡萄酒,一点微量核辐射的“刺激”可以逆转衰老.研究发现,暴露在一定剂量的毒物下,可以激起人体细胞的自我修复机制.当人体在这方面的反应强度超过修复的实际需要时,身体细胞会变得比以前更加强壮.科学家乐观地预计:“毒物兴奋效应”能使人类平均寿命延长到90 岁.
毒物低剂量兴奋效应,是指接触某一化学物时,低浓度对机体产生有利效应,而在高浓度时却产生不良效应的现象.毒物低剂量兴奋效应对机体的具体作用体现在促进生长发育、增加体重、寿命延长、增强机体防御能力以及刺激损伤修复等方面.不过长期以来,科学界一直认为任何剂量的核辐射都是有害健康的.只有当核辐射的剂量为零时,才不会对生物体造成损害.
■科学家还未给出“微量”的明确定义
继日本的氡温泉研究之后,在20 世纪80 年代,美国匹兹堡大学的伯纳德博士比较了宾夕法尼亚州氡含量不同的272000 个家庭中肺癌的发生率,发现某些生活环境中氡含量高的地区居民的肺癌发病率低于整个宾夕法尼亚州的平均水平,这个研究结果也得到了哈佛大学流行病学专家的验证.近年来,更多研究显示出小剂量辐射可给人体带来好处.在美国原子能委员会1971 年发起的以考察低剂量核辐射对生物体健康的影响计划中,委派诺曼博士对美国各州自然环境中的核辐射剂量进行了测定,发现那些辐射剂量高的州的癌症发病率明显低于辐射剂量低的州.
更多的例子在证明微量的核辐射对人类健康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只是科学家们还没有给出“微量”的明确定义:激起细胞自我修复机制与对人体产生伤害的界线还未有具体的划分.
相关链接
■日常生活中的核辐射
宇宙射线:主要指具有高能量的带电离子流.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人们接受的宇宙射线剂量也会增加.因此,建议减少去高原和极地旅游的次数.
水:深部地下氡的含量较高,煮沸后可直接饮用.但是加热这种水会使室内氡提高数倍,所以厨房和浴室应使用通风设备.
食物:食物中主要放射性物质是钾-40 和碳-14.不仅在蔬菜、海草、肉类、牛奶中含有钾-40 和碳-14,大米中也含有.这些放射性同位素随着人们的食用被摄入体内.
建材:地基及建材铀矿及附近地区的岩石、土壤一般都含有氡.在这些地区,地基下面的氡是三层以下建筑物室内核辐射的主要来源.在三层以上的高层建筑物中,建材内所含的氡是室内核辐射的主要来源.因此,不要在铀矿及附近地区建居民住房,挑选建材时也要注意其放射性指标.
天然气和煤:未经处理的天然气和煤都含有氡,使用天然气和煤做燃料时要注意通风.
医疗设备:透视、照相、CT 和放疗等医疗设备对人体均会产生一定的放射性损伤.
宝石:可分为名贵的金刚石(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和猫眼以及普通宝石水晶、玛瑙和石榴石等.这类宝石经检测,尚未发现有高放射性.例如水晶,是石英晶体,放射性很低,玛瑙的放射性也不高.

中国辐射卫生杂志(七):

(1)以1s作为单位
额外功W =52000×10 9 KJ+81000×10 9 KJ=133000×10 9 KJ
有用功W =40000×10 9 KJ+370×10 9 KJ+40×10 9 KJ=40410×10 9 KJ
W =W +W =40410×10 9 KJ+133000×10 9 KJ=173410×10 9 KJ
地球对太阳辐射能的利用率η=
W
W
×100%=
40410× 10 9 KJ
173410× 10 9 KJ
×100%=23.3%
(2)1min=60s
太阳辐射能转化为化学能W=40×10 9 KJ×60s=2400×10 9 KJ=2.4×10 12 KJ
故答案为:
(1)23.3%
(2)2.4×10 12
【中国辐射卫生杂志】

中国辐射卫生杂志(八):

电磁辐射会对我们带来哪些危害?

非天然的电磁辐射来源一般有以下四种途径:
(1)来源于无线电发射台,如广播、电视发射台、雷达系统等.
(2)来源于工频强电系统,如高压输变电线路、变电站等.
(3)来源于应用电磁能的工业、医疗及科研设备,如电子仪器、医疗设备、激光照拍设备和办公自动化设备等.
(4)来源于人们日常使用的家用电器,如微波炉、电冰箱、空调、电热毯、电视机、录像机、电脑、手机等.
电磁辐射的危害:
电磁辐射虽然无色、无味、无形,但可以穿透包括人体在内的多种物质,较大能量的电磁辐射对人体有较大的影响,如使人出现头疼、心悸、失眠、记忆力减退、白细胞减少、视力下降,甚至影响儿童发育.据我国优生优育协会的统计表明,全国每年出生的200O多万新生儿中,接近120万为缺陷儿,专家指出,导致婴儿缺陷因素中,电磁辐射危害最大.另有研究结果表明,微波炉所产生的电磁波可能诱发白内障、导致大脑异常,甚至降低生育能力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等权威部门提供的详实数据,金融证券行业、广播电视行业、IT行业、电力行业、通信行业、民航、铁路、采用高频理疗设备的医疗行业、大量使用仪器仪表设备的科研行业、采用微波电器设备的工业、现代化办公设备相当普及的行业、拥有电脑及手机等现代生活工具的人类等人群被认定为存在电磁辐射的高危人群.
可见,将电磁辐射称为 “无形杀手”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电磁辐射的防护:
电磁辐射的危害及防护工作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曾明确要求各国政府加强电磁辐射污染防治工作.我国已决定自1999年1月1日起,对计算机、显示器、打印机、开关电源、电视机、音响6种进口商品实施电磁兼容强制检测,对不合格产品一律拒之于国门外.国家经贸委及中国消费者协会也早就下文强调电磁辐射需加防护!目前,防止电磁辐射的主要措施一般有以下几种.
1、距离防护
根据电磁场强度在传播过程中随距离的加大而减弱的原理,可以采取远离辐射源的方法,使工作地点位于辐射强度最小的地方,避免在靠近辐射源的正前方工作或停留.如在手机接通或者拨出时,手机应尽可能远离身体,在通话的过程中,人体与手机天线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2、屏蔽防护与个人防护相结合
在无法远离电子产品和电磁辐射环境的情况下,人们可以利用有效的方法,将电磁能量限制在规定的空间内,阻止其传播扩散;另一方面,人们也可以穿戴专用的防护衣帽和眼镜,加强对自己的内脏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和眼部进行防护.目前,世界各国的专家们已经研制出了大量的电磁防护产品,如防护墙纸、防护透明薄膜、屏蔽服、防护眼镜、“护胎宝”围裙、移动电话防辐射屏、计算机显示器防护屏、计算机电磁辐射防护罩等,这些产品都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3、加强锻炼与合理饮食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能提高自身免疫能力.另外,平时多喝绿茶,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如胡萝卜、海带、油菜、卷心菜及动物肝脏等,也有利于调节人体电磁场紊乱状态,增加机体抵抗电磁辐射污染的能力.
诚然,电磁辐射可引起人体不适甚至可能对人体产生严重的危害,但并不意味着只要有电磁辐射,人们就会大祸临头.其实,在当今社会,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电磁辐射之中,如打电话、看电视都会受到一定的电磁辐射.所以说,我们并不要因噎废食、谈辐色变,只要正确认识并做好充分的保护措施,就能把电磁辐射减少到人体能够承受的最低程度,人们既能充分享受现代科学技术带来的便利,又能保持健康的身体和愉悦的心情,鱼和熊掌同时兼得,何乐而不为呢.

中国辐射卫生杂志(九):

什么是宇宙常数?
《科学》杂志一篇文章说:宇宙诞生和毁灭的每一个循环大约会持续1万亿年.每次大爆炸发生时,宇宙中的物质量和辐射量都会“重置”,但宇宙常数不会重置,而是在多个循环中通过一系列量子转换逐渐减少.由于宇宙的这种“轮回”是无限的,宇宙常数有足够长的时间来缩小到目前的数值.

宇宙在约137亿年前的大爆炸中诞生,以后一直在膨胀.观测发现宇宙膨胀的速度正在加快,这表明宇宙中存在一种排斥力,它能够对抗万有引力,使空间膨胀、星系相互远离.科学家用宇宙常数来代表这种排斥力.
根据量子理论,真空并不是完全的虚无,它也拥有能量,称为真空零点能,正是这种能量提供了宇宙常数的排斥力.但是,理论计算出的宇宙常数很大,比实际观测到的宇宙常数大10的120次方倍.
也就是说,理论上宇宙中应当存在极强的排斥力,使粒子根本无法结合在一起形成原子,更不要说恒星、行星和生命.宇宙常数理论值与观测值的巨大差异,是困扰物理学家的一个重大问题,它关系到我们为什么能够存在.曾有人提出宇宙常数会随着宇宙年龄增长而不断变小,但计算结果显示,宇宙常数从理论值缩小到观测值所需要的时间,远远超过宇宙的年龄.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物理学家保罗·斯坦哈特与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尼尔·图罗克共同提出新观点认为,宇宙并不是只存在了一次,而是处在大爆炸(诞生)与大坍塌(毁灭)的不断循环过程中,每经历一次循环,宇宙常数都会缩小.
斯坦哈特和图罗克在最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宇宙诞生和毁灭的每个循环大约会持续1万亿年.每次大爆炸发生时,宇宙中的物质量和辐射量都会“重置”,但宇宙常数不会重置,而是在多个循环中通过一系列量子转换逐渐减小.由于宇宙的这种“轮回”是无限的,宇宙常数有足够长的时间来缩小到目前的数值.
两位科学家说,他们的这一理论是可以检验的.根据预测,大爆炸使空间中产生引力波,真空零点能的衰减则会产生新型基本粒子.通过探测引力波和这类基本粒子,与理论预期的情况对比,可能检验循环宇宙模型是否正确

中国辐射卫生杂志(十):

美国《科学美国人》杂志在1971年7月刊登的“地球的能量资源”一文中提供了如下数据: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的几条主要去路:
①直接反射 52,000×109kJ/s
②以热能方式离开地球 81,000×109kJ/s
③水循环 40,000×109kJ/s
④大气流动 370×109kJ/s
⑤光合作用 40×109kJ/s
请选用以上数据计算:
(1)地球对太阳能的利用率约为 23.3%;
(2)通过光合作用,每年有 1.26144×1018kJ的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每年按365天计);
(3)每年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6CO2+6H2O═C6H12O6+602)为我们生存的环境除去二氧化碳的质量为A.试根据能量关系列出A的计算式.设每生成一分子葡萄糖(C6H1206)消耗能为Q kJ. A=
3.3302016×10

(1)地球对太阳能的利用率为

40000×109kJ/s+370×109kJ/s+40×109kJ/s
52000×109kJ/s+81000×109kJ/s+40000×109kJ/s+370×9kJ/s+40×109kJ/s
×100%≈23.3%
(2)每年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的太阳能为
40×109kJ/s×31536000s=1.26144×1018kJ
(3)6CO2+6H2O═C6H12O6+602
264      QkJ
A        1.26144×1018kJ
264
QkJ
=
A
1.26144×1018kJ
,A=
3.3302016×1020
Q

答案为:(1)23.3%,(2)1.26*1018kJ,(3)
3.3302016×1020
Q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958281/

推荐访问: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