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科学杂志

来源:主持词 时间:2018-11-30 11:00:11 阅读:

【www.zhuodaoren.com--主持词】

山西科学杂志(共10篇)

山西科学杂志(一):

中文核心期刊有哪些?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主持.
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
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 1.中国社会科学 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4.学术月刊 5.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 文史哲7.学术研究 8.江海学刊 9.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0.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1. 社会科学12. 社会科学战线13. 江苏社会科学1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5.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6.河北学刊17.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8. 浙江学刊19.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 浙江社会科学21. 天津社会科学22. 社会科学研究23.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4.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5. 求是学刊26. 人文杂志27. 江西社会科学28.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9.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0.学习与探索31. 江汉论坛32.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3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34. 武汉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35. 求索36.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7.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8.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9.中州学刊 40. 南京社会科学41.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2.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3.甘肃社会科学 44. 思想战线 45.山东社会科学 46.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47.社会科学辑刊 48.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49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改名为: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0.学术界51.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2. 广东社会科学 53.国外社会科学54.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5.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6.学术交流57. 东岳论丛58.东南学术59.学海 60学术论坛 61.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62.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3.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学报
64.探索65.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6.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67.齐鲁学刊68.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9.湖北社会科学 70.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71.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2.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3.广西社会科学74. 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75.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6.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77.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8. 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79.河南社会科学
80.湖南社会科学 81.学术探索82.探索与争鸣83.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改名为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4.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85.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86.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87. 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88.高校理论战线89.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0.山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91.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92.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3.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4.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5.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6.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97.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98.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9.北方论丛100.云南社会科学101.社会科学家102.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4.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5.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06.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7.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8.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9.江淮论坛110.北京社会科学111.前沿112.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13.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14. 内蒙古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改名为内蒙古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15.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6.扬州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117.宁夏社会科学118.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19内蒙古社会科学120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21.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B(除B9) 哲学 l.哲学研究 2. 心理学报3. 心理科学4.哲学动态 5.世界哲学 6. 心理科学进展7. 中国哲学史 8.道德与文明9. 心理发展与教育10.现代哲学 11. 孔子研究 12.周易研究13.伦理学研究
B9 宗教 l.世界宗教研究 2、宗教学研究 3、敦煌学辑刊4、中国宗教5.西藏研究 6. 法音 7. 世界宗教文化8. 中国道教9.佛学研究10.中国穆斯林
C8 统计学 l. 统计研究2. 数理统计与管理3. 中国统计4. 统计与决策
C9l 社会学 1.社会学研究 2.社会 3.妇女研究论丛 4、青年研究
C92 人口学 l.人口研究 2. 中国人口科学 3.人口与经济 4.人口学刊 5、市场与人口分析(改名为:人口与发展)
C93 管理学 1. 管理科学学报 2.中国管理科学 3.管理工程学报4.领导科学.
C96 人才学 1.中国人才
C95 民族学 1.民族研究 2. 世界民族3、广西民族研究 4、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改名为: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5、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黑龙江民族从刊 7. 西北民族研究8.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9. 贵州民族研究10.回族研究11.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2.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3. 青海民族研究.社会科学版 14.中国民族
D1,3,5,7,8国际政治 1.世界经济与政治 2. 现代国际关系 3. 欧洲研究 4. 国际问题研究 5.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6. 美国研究 7. 国际论坛8. 当代亚太9. 国际观察 10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11. 国外理论动态12.国际政治研究13.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14.世界知识15.外交评论 16. 当代世界17. 日本学刊18. 西亚非洲 19.太平洋学报20.俄罗斯研究
D0,2,4,6 ,A中国政治 1. 中国行政管理 2. 政治学研究3. 求是4.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5. 教学与研究.6.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7. 马克思主义研究8. 社会主义研究9.半月谈10.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11.理论前沿12.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3.了望14. 科学社会主义15.中共党史研究 16.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7.毛泽东思想研究 18.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1. 新视野 22.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3.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4.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5. 理论探讨26. 党的文献27. 理论与改革 28.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9. 长白学刊30. 求实31. 理论探索32.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33.理论月刊 34.前线 3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36. 思想教育研究37.湖北行政学院学报38. 党建研究39. 行政论坛 40.理论学刊41.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42.人民论坛43.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44.中国青年研究45. 理论导刊46.南京政治学院学报47.红旗文稿
D9 法律 1. 法学研究2. 中国法学3.法学 4. 法商研究 5. 政法论坛6.现代法学 7. 中外法学8. 法学评论9. 法律科学10. 法制与社会发展11. 法学家 12. 比较法研究13. 环球法律评论14. 当代法学15. 法学论坛16. 政治与法律17.河北法学 18.法学杂志 19. 法律适用20.行政法学研究 21. 中国刑事法杂志22. 人民司法23.华东政法学院学报(改名为: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4.人民检察25.知识产权26.中国法医学杂志27.中国司法鉴定
第二编 经 济
F 综合性经济科学 1.经济研究 2. 经济学动态3. 经济学家4. 经济科学 5. 经济评论6. 南开经济研究 7. 当代经济科学8. 当代经济研究 9.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10. 经济纵横11.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12.经济问题 13.现代财经 14.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15. 经济经纬16.贵州财经学院学报17.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8.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19.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云南财贸学院学报(改名为: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F11(除F12) 世界经济 1.世界经济 2.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3. 外国经济与管理4. 世界经济研究5. 国际经济评论 6. 世界经济文汇 7.东北亚论坛 8. 亚太经济9.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F0,12,2(除F23,27) 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1. 管理世界2.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3.地域研究与开发4. 改革5.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6. 开发研究 7. 上海经济研究 8. 宏观经济研究 9.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0.经济研究参考 11.生产力研究12.城市问题 13.城市发展研究 14.中国经济史研究 15.资源科学 16.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7.经济体制改革 18.经济问题探索19.资源、产业(改名为:资源与产业)20.中国经济问题21. 南方经济22.现代城市研究23.消费经济24.生态经济25.经济数学26.中国流通经济27.开放导报28. 特区经济29.现代经济探讨30.宏观经济管理31.运筹与管理32.改革与战略 33.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34.中国经贸导刊
F23 会计 1.会计研究 2.审计研究 3.审计与经济研究4.财务与会计 5.财会通讯.综合 6.会计之友 7. 财会月刊 .会计8.中国审计9.商业会计10.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11.财会研究12.中国注册会计师13.事业财会
F3 农业经济 1.中国农村经济 2.农业经济问题 3.中国农村观察 4. 中国土地科学5. 农业现代化研究6. 农业技术经济 7. 调研世界8.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9.农村经济 10.农业经济 11.世界农业12. 林业经济问题13.中国土地14.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15.绿色中国.B版,理论版(改名为:林业经济)16.中国渔业经济
F4/6工业经济
(含F27,除F59) 1.中国工业经济 2.南开管理评论 3.经济管理 4.管理科学 5.工业工程与管理 6.管理评论7.企业经济8.预测9.软件学 10.工业工程11.企业管理 12.管理现代化 13.经济与管理研究
F59旅游经济 1.旅游学刊
F7 贸易经济 1.国际贸易问题 2. 国际贸易3. 财贸经济4.商业经济与管理 5.国际经贸探索 6. 商业研究7. 销售与市场8.广东商学院学报9.商业时代 10. 中国商贸11. 价格理论与实践12.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3. 国际经济合作14.对外经贸实务15.江苏商论 16. 国际商务研究17.中国物流与采购
F81 财政. 1.税务研究 2.财政研究 3. 涉外税务4. 税务与经济5.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6.财经论丛7. 当代财经8. 财经研究9. 财经问题研究10. 中国财政11. 财经科学 12.中国税务 13.财政监督
F82/84
货币/金融、银行/保险 1.金融研究 2.国际金融研究 3. 金融论坛4. 金融理论与实践 5. 保险研究 6. 证券市场导报7. 中国金融8.武汉金融 9.上海金融 10.金融与经济 11. 财经理论与实践12.财经 13. 投资研究14.新金融 15.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16. 浙江金融 17.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8.经济导刊 19. 南方金融
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

G0 / G21信息与传播,新闻学、新闻事业 1. 新闻与传播研究 2. 国际新闻界3. 现代传播4. 新闻记者5. 新闻大学6. 当代传播7. 中国记者8.新闻界 9. 新闻战线10.传媒11. 传媒观察12.中国报业 13. 新闻与写作14.新闻爱好者15.新闻知识
G22广播、电视事业 1.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电视研究
G23出版事业 1.编辑学报 2.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3. 编辑之友4. 出版发行研究5. 中国出版 6. 科技与出版7. 编辑学刊8. 出版广角9. 中国编辑10. 中国图书评论11. 读书
G25,35 图书馆学,情报学 1.中国图书馆学报 2.图书情报工作 3. 情报学报4. 大学图书馆学报 5.图书馆杂志 6. 图书馆论坛 7. 图书馆8. 情报科学 9. 图书馆建设10.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1. 图书情报知识12.情报资料工作 13.情报理论与实践 14. 情报杂志15.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6.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7.图书馆学研究18.图书与情报19.国家图书馆学刊
G27 档案学 1.档案学通讯 2. 档案学研究3. 中国档案 4.档案与建设 5.浙江档案 6. 山西档案7. 北京档案8. 档案管理 9.档案 10. 兰台世界
G3 科学,科学研究 1. 科学学研究 2.科研管理 3.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4. 研究与发展管理 5. 中国软科学 6. 中国科技论坛 7. 科技进步与对策8.科学管理研究 9. 科技管理研究10. 科技导报
G4教育综合、教育事业 1.教育研究 2. 比较教育研究3. 全球教育展望4.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5. 教育理论与实践 6. 教师教育研究7.外国教育研究 8.清华大学教育研究9.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0. 教育与经济 11.中国教育学刊12.教育科学 13. 当代教育科学14.中国电化教育15.教育学报16.电化教育科研 17. 教育探索 18.中国远程教育 19. 教育评论2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1.开放教育研究 22.教育导刊 23.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3.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4.江西教育科研(改名为:教育学术月刊)
G61 学前教育、幼儿教育 1.学前教育研究
G62/63 初等/中等教育 1.课程、教材、教法 2. 人民教育3.教学与管理4.上海教育科研5.教育科学研究 6.教育研究与实验.理论版(改名为:教育研究与实验)7.教学月刊.中学版 8.外国中小教育 9. 中小学管理
G623.2/633.3初等/中等教育(语文) 1.中学语文教学2.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G623.3/633.4初等/中等教育(外语) 1.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中小学外语教学
G623.4/633.5初等/中等教育(历史地理) 1.历史教学2.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G623.5/633.6初等/中等教育(数学) 1.数学教育学报2.数学通报
633.2初等/中等教育(政治) 1.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思想政治课教学
633.7初等/中等教育(物理) 1.物理教学2.中学物理
633.8初等/中等教育(化学) 1.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化学教育
633.91初等/中等教育(生物) 1.生物学教学
G64 高等教育 1.高等教育研究(武汉) 2. 教育发展研究 3.中国高等教育 4.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5. 江苏高教6. 中国高教研究 7. 现代大学教育 8.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9.高教探索 10.黑龙江高教研究 11.复旦教育论坛12.中国大学教学13.辽宁教育研究 14.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G7各类教育 1. 中国特殊教育2. 民族教育研究3.职业技术教育 4. 中国成人教育5. 教育与职业6.职教论坛 7.成人教育 8.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9.继续教育研究
G8 体育 1.体育科学 2. 中国体育科技3. 体育与科学4.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5. 体育学刊6.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7.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8. 体育文化导刊9.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0.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1.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12.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13.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14.首都体育学院学报15.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6.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H0/2 语言学/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1.中国语文 2. 当代语言学3. 中国翻译4. 语言教学与研究5. 语言研究 6. 世界汉语教学7. 语言文字应用8. 汉语学习9. 方言 10. 语文研究 11. 古汉语研究12. 民族语文13. 语言科学14.修辞学习 15.上海翻译 16.辞书研究 17.中国科技翻译18.语文建设
H3/9 外国语 1.外语教学与研究 2.外国语 3.外语与外语教学 4. 现代外语5. 外语界6. 外语学刊7.外语教学 8.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9.外语研究 10.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11.山东外语教学 12国外外语教学(改名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13中国俄语教学
I1,I3/7 世界文学 1.外国文学评论 2.外国文学研究 3. 外国文学4. 国外文学5. 当代外国文学 6. 世界文学7. 俄罗斯文艺8.译林
I0,20,210 文学理论 1.文学评论 2. 文学遗产3. 文艺研究 4. 当代作家评论 5. 文艺争鸣6.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7. 文艺理论研究8. 鲁迅研究月刊9.南方文坛10. 红楼梦学刊11. 小说评论12. 中国比较文学 13.文艺理论与批评 14. 民族文学研究15. 中国文学研究16.当代文坛17. 明清小说研究18.新文学史料19. 文艺评论20. 名作欣赏
I21/29(除I210) 文学作品 1.人民文学 2. 当代3. 收获4. 十月 5.上海文学 6.中国作家 7.钟山 8. 作家杂志(改名为:作家) 9. 花城10. 长城11. 大家12. 山花 13. 天涯14. 解放军文艺15.清明16. 芙蓉17. 北京文学.原创版 18. 诗刊19. 青年文学 20. 莽原21.飞天 22. 剧本23.小说界 24. 时代文学25. 民族文学
J0/1艺术综合 1.艺术评论 2.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3.云南艺术学院学报4.民族艺术
J2,3,5 绘画,书法,工艺美术 1.新美术2. 装饰3. 美术研究4. 美术观察5. 美术6.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7.世界美术 8.美苑9.书法10.中国书法
J4 摄影艺术 1.中国摄影
J6 音乐类 1.中国音乐学 2.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3. 音乐研究4. 中国音乐 5.人民音乐 6. 音乐艺术7. 黄钟8.音乐创作
J7 舞蹈 1.舞蹈 2.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J8 戏剧艺术 1. 戏剧2. 戏剧艺术3. 中国戏剧4.艺术百家 5.戏曲艺术 6.戏剧文学 7. 上海戏剧 8. 当代戏剧9. 中国京剧10. 四川戏剧
J9 电影,电视艺术 1.电影艺术 2.当代电影 3.世界电影 4.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5. 电影新作6. 中国电视7.中国电影市场 8. 电影文学9.当代电视
K(除K35/87/9) 历史(除文物考古) 1.历史研究 2. 近代史研究3. 中国史研究4. 史学月刊 5. 史学理论研究6. 世界历史7. 史学集刊8.中国文化研究 9. 清史研究10. 史林11. 安徽史学12.抗日战争研究 13.史学史研究 14. 民国档案15.中华文化论坛 16.文献17.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8. 当代中国史研究 19. 历史档案20. 中国农史21.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2. 中国史研究动态
23. 中国典籍与文化24.西域研究25.中国藏学
K85 /87文物考古 1.文物 2.考古 3.考古学报 4.考古与文物 5. 中原文物 6. 华夏考古7. 东南文化8. 敦煌研究9. 中国历史文物10.四川文物 11. 江汉考古12. 农业考古13. 故宫博物院院刊14. 北方文物

山西科学杂志(二):

山寨文化产生的根源 作文

近年来,我们生活中突然刮起了“山寨文化”的旋风席卷了中国,不论大街小巷还是网络平台,到处都能找到它的踪迹。何为山寨文化?“山寨文化”就是盗版文化、侵权文化、强盗文化,但他究竟是从哪蔓延出来的呢?
当2008年度的诺贝尔奖揭晓时中国网民也评出了中国山寨版的“诺贝尔奖”。“华南虎”事件中的周正龙,拿到了“诺贝尔生物学奖”因为他发现了在山西早已绝迹的“华南虎”,并拍下了清晰的“虎照”,荣登美国的《科学》杂志;“诺贝尔文学奖”被颁给了创造“梨花体”的诗人赵丽华;中学高级教师纪连海获得了“诺贝尔考古学奖”,因为他考证出大禹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真正原因是婚外情……这一切都让人捧腹不已,但大家可曾知道外国人对于这件事情的看法吗?在美国网络上发布着“在这个泛娱乐化的今天,一直伴有诺贝尔奖情结的中国网友,无奈之下,只能再次通过搞笑的方式,排出个中国搞笑版诺贝尔奖,聊以自嘲。”身为中国人的我们难道就不感觉到羞耻吗?况且这种评论产生的根源是因为我们造就了这山寨“诺贝尔奖”!虽然是娱乐,但却对我们的民族声望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山寨文化正是从那些玩弄低俗、哗众取宠的人群中产生的。在电视广告中,我们随时都看见那些山寨手机的身影。广告在那播放半天,无非就是想要让观众购买。现在的山寨手机有着普遍的特点,超大屏手写,双屏输入,特大声,超低价……当广告终于说动你去买那个牌子的手机的时候,你就已经上当了。超大屏,有,但不清晰;手写,行,但非常缓慢;特大声,也有,但比收音机的效果还差……这些品牌都不出名,而且产出的手机效果极差。不仅使人深受其害,还影响了其他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也许你会说:“国家的有关部门会出来管理的。”那你就错了,这些企业给国家增加了税收收入,试问有谁回去自己断自己的财源?“中国制造”在外国已经普遍了,但如果将这些山寨产品推向国外市场,会有怎样的影响我想大家都知道。如果我们还意识不到民族产品品牌和民族文化理念的输出对一个国家的形象有多么重要的话,山寨版就可能会毁掉民族的形象,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山寨文化的由来正是我们中国人民素质不高所产生而来的。低俗的文化,往往正是由于低俗的人而产生的,这些文化使得公众的价值判断能力降低,对好与坏、真与假、美与丑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所以,面对山在文化我们应该说不!并且鄙视制造这些低俗文化的人!

山西科学杂志(三):

有关大雁的诗句 有出处 有作者
有雁字,有作者

  古代咏雁诗集粹
  卢贤生
  每当萧飒的秋天季节,仰视寥廓的万里霜天,时常可以见到一群群自北向南飞行的鸿雁,它们组成整齐的行列,单行横空,宛如一个“一”字,双行相交形成一个“人”字,古人称之为雁阵、雁字、雁序,这也是古诗材料。如陆游《幽居》诗:“雨霁鸡栖早,风高雁阵斜。”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奇》:“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古人云:“雁行有序”,雁的组织性很突出的,雁在飞行时,飞在队伍前头的一只雁,都是由体强识途的老雁担任,雁阵的线条整齐,两雁之间的距离保持匀称。据科学分析,这是雁充分利用气流进行飞行的一种奇妙的“节能术”。
  我国常见的雁有鸿雁、豆雁、白额雁等。雁是候鸟,有着一年一度的迁徙,每年春分后,飞往北方,秋分后飞回南方。当年唐太宗在山西汾河赋诗云:“不识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可见古人早就知道雁有年年迁徙的习性。由于雁有季节准确的迁徙,古人把它视为音讯的“使者”,历史上还有“鸿雁传书”的故事。
  雁一年两度的迁徙,说明它对于天气的冷暖变化的反应很敏锐。华北农村流传民谣有:“七九河开河不开,八九雁来雁总来。”如果大雁迁徙的提早或推迟,预示着当地天气有反常的现象。诗人陆游留心雁儿的活动并揭示它和气候的对应关系。如他在《夜归》诗云:“今年寒到江乡早,未及中秋见雁飞。”此诗地点是浙江省绍兴,当年雁儿在中秋前提早南飞过浙江,结果天气早寒。近来对大雁观察记录也表明,大雁提前南飞,结果北方天气早寒,南方气温也比常年偏低。
  虽说雁是候鸟,秋季霜降南旋,但古代诗词经常和雪联在一起,这似乎有悖事实。著名的有唐代卢纶的《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首诗引起一场现代对雁生活习性新研究,起因出自科学家华罗庚针对此诗在《中学语文教学》上写了一首质疑诗:“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月黑天高处,怎得见雁飞。”此质疑诗一出,报刊、杂志争相刊载,大加赞赏,借此勉励后生,要善于独立思考,疑前人所未疑。但也有不少学者,指出华诗欠妥,说“雪中雁”和“月黑雁飞高”确是事实。
  查阅古诗,很多诗人描写了雪和雁。例如唐代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宋代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唐代李白《千里思》:“胡雁度日边,风雪迷河洲。”唐代贺朝《从军行》:“天山漠漠长飞雪,来雁遥传沙塞寒。”这情景跟卢纶的《塞下曲》很一致,作为候鸟的大雁,为什么还遭遇大雪呢?这主要与气候的多变和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塞外气温骤降,大雁刚刚南飞,白雪就覆盖大地。另外中国地理气候南北差异很大,塞外在农历八月就下雪,甚至更早,“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诗)“五月天山雪”(李白诗),所以大雁难逃“雪网”的。
  大雁归迟遇雪之情,也见于古诗,如唐代崔湜《塞垣行》:“雨雪雁南飞,风尘景西迫。”唐代李廓《送振武将军》诗:“芦酒烧蓬媛,霜鸿捻箭看。黄河古城道,秋雪白漫漫。”虽说月黑看不见雁,但雁过有声,“月黑雁飞高”就不足奇了。古诗仍有这方面的佐证。如唐代李益《春夜闻笛》:“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向北飞。”宋代梅尧臣《秋雁》诗:“秋雁多夜飞,前群后孤来。”唐代钱起《宿毕侍御宅》:“落叶寄秋菊,愁云低夜鸿。”唐代李颀《古从军行》:“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金代元好问《惠崇芦雁》:“雁奴辛苦候寒更,梦破黄芦雪打声。”所谓“雁奴”就是晚上打更之雁,附近稍有响声,它们就立刻鸣叫报警,接着,群雁也随之惊起鸣叫,此起彼伏。这就是所谓惊起宿雁。一声不响,默默飞行的群雁是没有的,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月黑之夜,什么都难以看见,为什么还知道雁从空中飞过呢?其原因就是俗话说的“雁过留声”。
  另外,卢纶是唐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山西的北部是长城,后来当过河中元帅府判官,所以他有边塞的生活基础,不会不亲眼目睹雪中雁、黑天雁,《塞下曲》关于雁的描写应该说是科学真实的。
  (摘自中学语文教学网)

山西科学杂志(四):

可以解释梦溪笔谈吗
必须全对

  梦溪笔谈 作者简介:
  沈括,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著名科学家、政治家.他出身于官宦之家,仁宗嘉佑年间中进士,任扬州司理参军.后又被推荐到京师昭文馆,负责编校书籍.神宗时,他积极参与王安石变法,多次被委以重任,曾提举司天监,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等,亦曾出使辽国,谈判边界划分问题.后知延州(治所在今陕西延安),因他人兵败受牵连,坐贬.晚年居润州(今江苏镇江),筑梦溪园闲居.这期间,据其科学实践与平生见闻,著成本书.
  梦溪笔谈内容:
  《梦溪笔谈》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三部分.《笔谈》二十六卷,分为十七门,依次为“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机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补笔谈》三卷,包括上述内容中十一门.《续笔谈》一卷,不分门.全书共六百零九条(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气象、地质、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农业、水利、建筑、医药、历史、文学、艺术、人事、军事、法律等诸多领域.在这些条目中,属于人文科学例如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音乐等方面的,约占全部条目的18%;属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约占总数的36%,其余的则为人事资料、军事、法律及杂闻轶事等约占全书的46%.
  就性质而言,《梦溪笔谈》属于笔记类.从内容上说,它以多于三分之一的篇幅记述并阐发自然科学知识,这在笔记类著述中是少见的.因为沈括本人具有很高的科学素养,他所记述的科技知识,也就具有极高价值,基本上反映了北宋的科学发展水平和他自己的研究心得,因而被现代人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例如,《梦溪笔谈-卷十八-技艺》正确而详细记载了“布衣毕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活字印刷的可靠史料,深受国际文化史界重视.此外,北宋其他一些重大科技发明和科技人物,也赖本书之记载而得以传世.如记载喻皓《木经》及其建筑成就、水工高超的三节合龙巧封龙门的堵缺方法、淮南布衣卫朴的精通历法、登州人孙思恭释虹及陆龙卷、河北“团钢”“灌钢”技术,羌人冷作冶炼中对“瘊子”的应用、“浸铜”的生产等,均属科技史上珍贵史料. 《梦溪笔谈》上述对北宋科技成就的记述,已足以使其名垂青史.非但如此,该书还记录了沈括自己的许多创见,这进一步推进了北宋的科学发展.
  例如:
  在天文学方面,《梦溪笔谈》阐释了沈括自己对浑仪、漏刻、圭表等天文仪器研制方面的许多创见,记述了他的“日有盈缩”这一重要发现以及他关于实行阳历“十二气历”的建议.书中还准确描述了五星运行轨迹,计算出月道与黄道交角每月后退度数更为精确的数值,正确说明月亮的盈亏生光现象,发明准确测定极星位置的方法,详细记录并描述陨石特征及陨落过程,指出了铁陨石的存在,等等.这些均系天文学史上值得一提的重要成就.
  在物理学方面,《梦溪笔谈》记述了算家所谓的“格术”,沈括以之解释小孔和凹面镜成像,开辟了“格术光学”这一光学新领域.沈括对透光镜的研究,思考缜密,多有可采之处.另外,沈括还讨论了指南针的不同安装方法,记录了“以磁石磨针锋”的指南针人工磁化方法及指南针“常微偏东,不全南也”的现象(卷二十四),从而肯定了地磁偏角的存在.在声学方面,《梦溪笔谈》记述的沈括在琴弦上贴小纸人,以验证声音共振现象的发明,比欧洲类似的发明要早约七百年.
  在数学上,《梦溪笔谈》讨论了垛积问题,建立了隙积术,其实质是解决了高阶等差级数的求和问题.书中还探讨了会圆术,沈括从计算田亩出发,考察了圆弓形中弧、弦和矢之间的关系,得出了新的弓形面积的近似公式.隙积术和会圆术的建立,为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
  在地质地理方面,《梦溪笔谈》记述了沈括对浙江雁荡山、陕北黄土高原地貌地质的考察,明确提出了流水侵蚀作用说.该书还通过对化石的讨论来论证古今气候变化,对矿石资源亦有涉及,指出江西铅山山涧水中有胆矾,可以炼铜;发现陕北的石油可以用于照明和制墨(卷二十四).在地图制作方面,记述了沈括以熔蜡和木屑制作立体地图的发明,这一发明早于欧洲约七百余年.书中对地图制做中州县相对方位的描述,由传统8个方位增至24个方位,同时特别重视对两地间直线距离——“鸟飞之数”的测量,使州县相对位置更为可靠.
  在生物医学方面,《梦溪笔谈》也多有记述,且大都观察准确,记录详实,能够从实际出发,辨别真伪,补正古书之不足.
  此外,《梦溪笔谈》还以大量篇幅记述了当时的政治、军事、法律、人事以及一些传闻轶事、艺文掌故等.对赋役扰民、西北与北方军事利弊及典礼礼仪和古代音乐演进,均有翔实记载.该书对于研究北宋社会、政治、科技、经济诸方面有重要参考价值.
  《梦溪笔谈》对沈括的治学思想和方法也多有反映,是研究沈括科学思想的主要参考材料.
  对梦溪笔谈的关注:
  《梦溪笔谈》问世后,受到学界重视,不久即被刊刻印行.此书现知最早有南宋乾道二年本,今仅存元、明覆刻乾道本.通行的正、补、续三编本首出《稗海》.1956年,上海出版公司出版了胡道静的《梦溪笔谈校证》,考据精详.1957年,中华书局又出版了胡道静的《新校正梦溪笔谈》,很便于阅读.《梦溪笔谈》在国外也很有影响,早在19世纪,它就因为其活字印刷术的记载而闻名于世.本世纪以来,法、德、英、美、意等国都有人对《梦溪笔谈》进行系统而又深入的研究,并向社会公众加以介绍.我们的近邻日本,早在19世纪中期,就用活字版排印了沈括的这部名著,是世界上最早用活字版排印《梦溪笔谈》的国家.从1978年起,日本又分三册陆续出版了《梦溪笔谈》的日文译本.这些情况表明,《梦溪笔谈》不愧为一本有国际影响的中国古代科技典籍.
  图片说明:
  古迂陈氏家藏梦溪笔谈二十六卷
  元大德九年(1305)陈仁子东山书院刻本
  15.5×10.1厘米
  《梦溪笔谈》宋本今已不存.此本据南宋乾道本重刊,尚可窥宋本旧貌,亦为现存最早版本.书为蝴蝶装,开本宏朗,版心极小,刻印精致,书品佳妙,在元代刻本中独具特色.元明时期秘藏宫廷,书中钤有“东宫书府”、“文渊阁”等印.以后流入民间,为藏书家陈澄中所得.1965年,在周恩来总理关怀下,这部稀世珍本由香港购回.
  梦溪笔谈原文节选: 延州今有五城,说者以谓旧有东西二城,夹河对立;高万兴典郡,始展南北东三关城.余因读杜甫诗云:“五城何迢迢,迢迢隔河水.”“延州秦北户,关防犹
  可倚.”乃知天宝中已有五城矣.
  鄜、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土人以雉尾甃之,用采入缶中.颇似淳漆,然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幄幕皆黑.余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今齐、鲁间松林尽矣,渐至太行、京西、江南,松山大半皆童矣.造煤人盖知石烟之利也.石炭烟亦大,墨人衣.余戏为《延州诗》云:“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未老,石烟多似洛阳尘.”
  解州盐泽之南,秋夏间多大风,谓之“盐南风”,其势发屋拔木,几欲动地,然东与南皆不过中条,西不过席张铺,北不过鸣条,纵广止于数十里之间.解盐不得此风不冰,盖大卤之气相感,莫知其然也.又汝南亦多大风,虽不及盐南之厉,然亦甚于他处,不知缘何如此?或云:“自城北风穴山中出.”今所谓风穴者已夷以矣,而汝南自若,了知非有穴也.方谚云:“汝州风,许州葱.”其来素矣.
  昔人文章用北狄事,多言黑山.黑山在大幕之北,今谓之姚家族,有城在其西南,谓之庆州.余奉使,尝帐宿其下.山长数十里,土石皆紫黑,似今之磁石.有水出其下,所谓黑水也.胡人言黑水原下委高,水曾逆流.余临视之,无此理,亦常流耳.山在水之东.大底北方水多黑色,故有卢龙郡.北人谓水为龙,卢龙即黑水也.黑水之西有连山,谓之夜来山,极高峻.契丹坟墓皆在山之东南麓,近西有远祖射龙庙,在山之上,有龙舌藏于庙中,其形如剑.山西别是一族,尤为劲悍,唯啖生肉血,不火食,胡人谓之“山西族”,北与“黑胡”、南与“达靼”接境.
  余姻家朝散郎王九龄常言:其祖贻永侍中,有女子嫁诸司使夏偕,因病危甚,服医朱严药,遂差.貂蝉喜甚,置酒庆之.女子于坐间求为朱严奏官,貂蝉难之,曰:“今歳恩例已许门医刘公才,当候明年.”女子乃哭而起,径归不可留.貂蝉追谢之,遂召公才,谕以女子之意,辍是歳恩命以授朱严.制下之日而严死.公才乃嘱王公曰:“朱严未受命而死,法容再奏.”公然之,再为公才请.及制下,公才之尉氏县,使人召之.公才方饮酒,闻得官,大喜,遂暴卒.一四门助教,而死二医.一官不可妄得,况其大者乎.
  赵韩王治第,麻捣钱一千二百余贯,其他可知.盖屋皆以板为笪,上以方砖甃之,然后布瓦,至今完壮.涂壁以麻捣土,世俗遂谓涂壁麻为麻捣.
  契丹北境有跳兔,形皆兔也,但前足才寸许,后足几一尺.行则用后足跳,一跃数尺,止则蹶然扑地.生于契丹庆州之地大莫中.余使虏日,捕得数兔持归.盖《尔雅》所谓劂兔也,亦日“蛩蛩巨驴”也.
  蟭蟟之小而绿色者,北人谓之螓,即《诗》所谓“螓首蛾眉”者也,取其顶深且方也.又闽人谓大蝇为胡螓,亦螓之类也. 北方有白雁,似雁而小,色白,秋深则来.白雁至则霜降,河北人谓之“霜信”.
  杜甫诗云:“故国霜前白雁来.”即此也.
  熙宁中,初行淤田法.论者以谓《史记》所载:“泾水一斛,其泥数斗,且粪且溉,长我禾黍.所谓“粪”,即“淤”也.余出使至宿州,得一石碑,乃唐人凿六陟门,发汴水以淤下泽,民获其利,刻石以颂刺史之功.则淤田之法,其来盖久矣.
  余奉使河北,边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此乃昔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所谓大陆者,皆浊泥所湮耳.尧殛鲧于羽山,旧说在东海中,今乃在平陆.凡大河、漳水、滹沱、涿水、桑乾之类,悉是浊流.今关、陕以西,水行地中,不减百余尺,其泥歳东流,皆为大陆之土,此理必然.
  唐李翱为《来南录》云:“自淮沿流,至于高邮,乃溯至于江.”《孟子》所谓“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则淮、泗固尝入江矣.此乃禹之旧迹也.熙宁中,曾遣使按图求之,故道宛然.但江、淮已深,其流无复能至高邮耳.
  余中表兄李善胜,曾与数年辈炼朱砂为丹.经歳余,因沐砂再入鼎,误遗下一块,其徒丸服之,遂发懵冒,一夕而毙.朱砂至凉药,初生婴子可服,因火力所变,遂能杀人.以变化相对言之,既能变而为大毒,岂不能变而为大善?既能变而杀人,则宜有能生人之理,但未得其术耳.以此和神仙羽化之方,不可谓之无,然亦不可不戒也.
  温州雁荡山,天下奇秀,然自古图牒,未尝有言者.祥符中,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此时尚未有名.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峰龙湫.唐僧贯休为《诺矩罗赞》,有“雁荡经行云漠漠,龙湫宴坐雨蒙蒙”之句.此山南有芙蓉峰,峰下芙蓉驿,前瞰大海,然未知雁荡、龙湫所在.后因伐木,始见此山.山顶有大池.相传以为雁荡.下有二潭水,以为龙湫.又以经行峡、宴坐峰,皆后人以贯休诗名之也.谢灵运为永嘉守,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独不言此山,盖当时未有雁荡之名.余观雁荡诸峰,皆峭拔崯怪,上耸千尺,穷崖巨谷,不类他山.皆包在诸谷中,自岭外望之,都无所见;至谷中,则森然千霄.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如大小龙湫、
  水帘、初月谷之类,皆是水凿音漕去声.之穴,自下望之,则高岩峭壁;从上观之,适与地平,以至诸峰之顶,亦低于山顶之地面.世间沟壑中水凿之处,皆有植土龛岩,亦此类耳.今成皋、峡西大涧中,立土动及百尺,迥然耸立,亦雁荡具体而微者,但此土彼石耳.既非挺出地上,则为深谷林莽所蔽,故古人未见,灵运所不至,
  理不足怪也.子.时赞善大夫韩正彦知昆山县事,召其人,犒以酒食.食罢,以手捧首而?.意若欢感.正彦使人为其治桅,桅旧植船木上,不可动,工人为之造转轴,教其起倒之法.其人又喜,复捧首而?.
  熙宁中,珠辇国使人入贡,乞依本国俗撒殿,诏从之.使人以金盘贮珠,跪捧于殿槛之间,以金莲花酌珠,向御座撒之,谓之“撒殿,”乃其国至敬之礼也.朝退,有司扫彻得珠十余两,分赐是日侍殿阁门使副内臣.
  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其法取新纩中独茧缕,以芥子许蜡,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其中有磨而指北者.余家指南、北者皆有之.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
  歳首画钟馗于门,不右起自何时.皇佑中,金陵发一冢,有石志,乃宋宗悫母郑夫人.宗悫有妹名钟道,则知钟馗之设亦远.
  信州杉溪驿舍中,有妇人题壁数百言.自叙世家本士族,父母以嫁三班奉职鹿生之子;鹿忘其名.娩娠方三日,鹿生利月俸.逼令上道,遂死于杉溪.将死,乃书此壁,具逼迫苦楚之状,恨父母远,无地赴诉.言极哀切,颇有词藻,读者无不感伤.既死,稿葬之驿后山下.行人过此,多为之愤激,为诗以吊之者百余篇.人集之,谓之《鹿奴诗》,其间甚有佳句.鹿生,夏文庄家奴,人恶其贪忍,故斥为“鹿奴”.
  士人以氏族相高,虽从古有人,然未尝著盛.自魏氏铨总人物,以氏族相高,亦未专任门地.唯四夷则全以氏族为贵贱.如天竺以刹利、婆罗门二姓为贵种:自余皆为庶姓,如毗舍、首陀是也.其下又有贫四姓,如工、巧、纯、陀是也.其他诸国亦如是.国主大臣,各有种姓,苟非贵种,国人莫肯归之;庶性虽有劳能,亦自甘居大姓之下.至今如此.自后魏据中原,此俗遂盛行于中国,故有八氏、十姓、三十六族、九十二姓.凡三世公者曰“膏梁”,有令仆者曰“华腴”.尚书、领、护而上者为“甲姓”,九卿、方伯者为“乙姓”,散骑常侍、太中大夫者为:“丙姓”,吏部正员郎为“丁姓”.得入者谓之“四姓”.其后迁易纷争,莫能坚定,遂取前世仕籍,定以博陵崔、范阳卢、陇西李、荥阳郑为甲族.唐高宗时又增太原王、清河崔、赵郡李,通谓“七姓”.然地势相倾,互相排抵,各自著书,盈编连简,殆数十家,至于朝廷为之置官撰定.而流习所徇,扇以成俗,虽国势不能排夺.大率高下五等,通有百家,皆谓之士族,此外悉为庶姓,婚宦皆不敢与百家齿,陕西李氏乃皇族,亦自列在第三,其重族望如此.一等之内,又如岗头卢、泽底李、土门崔、靖恭杨之类,自为鼎族.其俗至唐末方渐衰息.
  茶牙,古人谓之雀舌、麦颗,言其至嫩也.今茶之美者,其质素良,而所植之木又美,则新牙一发,便长寸余,其细如针.唯牙长为上品,以其质干、土力皆有余故也.如雀舌、麦颗者,极下材耳,乃北人不识,误为品题.余山居有《茶论》,《尝茶》诗云:“谁把嫩香名雀舌?定知北客示曾尝.不知灵草天然异,一夜风吹一寸长.”
  闽中荔枝,核有小如丁香者,多肉而甘.土人亦能为之,取荔枝木去其宗根,仍火燔令焦,复种之,以大石抵其根,但令傍根得生,其核乃小,种之不复牙.正如六畜去势,则多肉而不复有子耳.
  内诸司舍屋,唯秘阁最宏壮.阁下穹隆高敞,相传谓之“木天”.
  嘉佑中,苏州昆山县海上,有一船桅折,风飘抵岸.船中有三十余人,衣冠如唐人,系红鞓角带,短皂布衫.见人皆恸哭,语方不可晓.试令书字,字亦不可读.行则相缀如雁行.久之,自出一书示人,乃唐天佑中告授屯罗岛首领陪戎副尉制;又有一书,乃是上高丽表,亦称屯罗岛,皆用汉字.盖东夷之臣属高丽者.船中有诸谷,唯麻子大如莲的,苏人种之,初歳亦如莲的,次年渐小.数年后只如中国麻.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歳以大穰.其是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养鹰鹯者,其类相语,谓以麦反.漱.三馆书有《?漱》三卷,皆养鹰鹯法度,及医疗之术.
  处士刘易,隐居王屋山.尝于斋中见一大蜂,?于蛛网,蛛搏之,为蜂所螫坠地.俄顷,蛛鼓腹欲烈,徐行入草.蛛啮芋梗微破,以疮就啮处磨之,良久腹渐消,轻躁如故.自后人有为蜂螫者,挼芋梗傅之则愈.
  宋明帝好食蜜渍鱁鮧,一食数升.鱁鮧乃今之乌贼肠也,如何以蜜渍食之?大业中,吴郡贡蜜蟹二千头、蜜拥剑四瓮.又何胤嗜糖蟹.大底南人嗜咸,北人嗜甘.鱼蟹加糖蜜,盖便于北俗也.如今之北方人,喜用麻油煎物,不问何物,皆用油煎.庆历中,群学士会于玉堂,使人置得生蛤蜊一篑,令饔人烹之.久且不至,客讶之,使人检视,则曰:“煎之已焦黑,而尚未烂.”坐客莫不大笑.余尝过亲家设馔,有油煎法鱼,鳞鬣虬然,无下筋处.主人则捧而横啮,终不能咀嚼而罢.
  漳州界有一水,号乌脚溪,涉者足皆如黑.数十里间,水皆不可饮,饮则病瘴,行人皆载水自随.梅龙图公仪宦州县时,沿牒至漳州;素多病,预忧瘴疠为害,至乌脚溪,使数人肩荷之,以物蒙身,恐为毒水所沾.兢惕过甚,瞧盱矍铄,忽坠水中,至于没顶.乃出之,举体黑如昆仑,自谓必死.然自此宿病尽除,顿觉康健,无复昔之羸瘵.又不知何也?
  北岳恒山,今谓之大茂山者是也.半属契丹,以大茂山分脊为界.岳祠旧在山下,石晋之后,稍迁近里.今其地谓之神棚,今祠乃在曲阳.祠北有望岳亭,新晴气清,则望见大茂.祠中多唐人故碑,殿前一亭,中有李克用题名云:“太原河东节度使李克用,亲领步骑五十万,问罪幽陵,回师自飞狐路即归雁门.”今飞狐路在茂之西,自银治寨北出倒马关,度虏界,却自石门子、令水铺入瓶形、梅回两寨之间,至代州.今此路已不通,唯北寨西出承天阁路,可至河东,然路极峭狭.太平兴国中,车驾自太原移幸垣山,乃由土门路.至今有行宫.
  镇阳池苑之盛,冠于诸镇,乃王镕时海子园也.镕尝馆李正威于此.亭馆尚是旧物,皆甚壮丽.镇人喜大言,矜大其池,谓之“潭园”,盖不知昔尝谓之“海子”矣.中山人常好与镇人相雌雄,中山城北园中亦有大池,遂谓之海子,以压镇之潭园.余熙宁中奉使镇定,时薛师政为定帅,乃与之同议,展海子直抵西城中山王冢,
  悉为稻田.引新河水注之,清波弥漫数里,颇类江乡矣.

山西科学杂志(五):

能不能告诉我UFO的传闻

UFO是“不明飞行物”的英文缩写.这种不明飞行物外形多数像盘子,所以又称为“飞碟”,古今中外关于UFO的记载很多.由于航天事业的发展,人们能够探测到越来越远的宇宙空间,对宇宙的认识越来越多,于是近几十年来世界又掀起了有关UFO的热潮,出版了很多书刊,组织了许多研究会、协会、俱乐部,发表了一系列的研究报告,国内也翻译出版了不少这方面的文章、书籍.
我国是个文明古国,历史书籍极其丰富,在这些书中有许多关于不明飞行物的记载,如《成帝本纪》中记载“建始二年(公元前32年)秋八月两月重见”,即天空中除了月亮以外还有另一发光物体出现.《汉书》记载“建元二年(公元39年)夏四月戊申有如日夜出”,即夜间天空中有像太阳般的发光物体出现.《全史》记载宣宗兴定六年(公元1219年)某日黄昏,从西南飞来一颗大星,空中还传来擂鼓似的声音.
我国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史籍,称为“地方志”,记载当地的天文、地理、气候、人口、风俗等,其中关于不明飞行物的记录也很多.《松江府志·祥异志》中说,有如屋大飞行物,浑沌无足头,贴地飞行向大海,所经之处留下一道沟;《泾县志·灾祥志》记,有物过,开头像盆盖一样,光芒四射,由东北向西南飞去;《夏津县志续篇·杂志》记,西北方空中一火球,曲西北飞往东北,又飞往东南,又飞往西北.
近几十年的记载就更加详细、生动.1947年7月18日《武进新闻》报道(江苏常州)晚9时20分,有足球大小的光盘由西南缓缓向东北移动,约10分钟;1965年7月新疆30余各地质工作者记述,傍晚乘凉时发现天空中一片亮光,一扁圆形物体由西向东飞来,高约3000米-4000米,发黄白色光,落下、弹起、又落下,几分钟后逐渐消失,第二天大家寻踪分头搜索,未发现痕迹;1977年7月山西运城,战士柴建文记,晚8点半偏北方向发现一圆盘形白色发亮物,周围有光带,比月亮大,向西偏南飞去.
再摘录几则国外报道.1976年8月3日,夜11点25分从摩纳斯奇尔飞往突尼斯的驾驶员报告,在1000米附近发现由北向南飞的UFO,共有5架,市民看到了,雷达也捕捉到了.美军上尉德列克叙述了他在作空中监听时发生的一件事:基地命令战斗机“紧急起飞”去接近来自北方的一架UFO,两架飞机起飞了,飞行员报告“那是一个放射着强烈光芒的圆形金属物体,像盆一样,没有翼,也没有标志,是个从没见过的物体”,基地命令用导弹“击落它”,就在长机回答“明白”的瞬时,便听到恐怖的惊叫声,“长机在空中解体了,消失了,长机一瞬间变得七零八落没有了!”另一飞机的驾驶员处于不正常状态,说话乱惬八糟听不懂…….美空军驾驶员威廉克·哈姆上校讲述他的亲身经历:1950年12月7日我驾着喷气战斗机试飞,突然接到紧急命令“有一架UFO飞来”……,我发现了那个东西,它远远的发射着耀眼的强光…….飞机上的雷达也捕捉到了,速度快得难以置信,突然UFO像是发生了什么故障一下子倾斜了,直向墨西哥方向落去.我和巴金斯上尉回来后便到附近民用机场借了一架小型飞机,到坠落现场去看看,从上面看下去有一张伪装网,有许多墨西哥士兵在挖土,下飞机才看清楚伪装网下面是一个从未见过的白色发光金属圆盘,直径约有10米,斜插入地下,一半埋在地下,圆盘上面有一个1.8米的圆顶,当我们再靠近时有人前来阻止“不许靠近”,“不许在这里停留.”
不明飞行物出现的地域广,样子有盘形、球形、雪茄形、柱形……自称目睹者有工人、农民、战士、教师、学生、干部、军人,……古代人们缺乏科学知识,给它们加以“神”、“鬼”的迷信色彩,后来有人说那是金星,是捕鱼队的灯光,是昆虫、雷电,是人为的发光物,还有人说是目击者的错误、幻觉,是海市蜃楼,这些解释都不能令人信服.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我们可以派飞行器登上月球,在金星、火星着陆,飞往天王星、海王星、太阳系的边缘……,那么不明飞行物会不会也是某个星球上的智慧生物发射出来进行探索的飞行器呢?关于不明飞行物至今仍是个谜,它到底是什么?来自何方?与人类有什么关系?…….人类正在进行严肃的思考,艰苦的探索.

山西科学杂志(六):

推荐像《探索发现》那样的好的科普杂志

中国科普杂志排行榜
1.《科学画报》 2.《科幻世界》 3.《Deep中国科学探险》 4.《中国国家地理》 5.《Newton科学世界》 6.《Popular science科技新时代》 7.《大科技-科学之谜》

山西科学杂志(七):

中国有什么著名的科学杂志,国外的著名科学杂志被翻译成中文版的有哪些

中国最著名的科学杂志是《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山西科学杂志】

山西科学杂志(八):

这些科普杂志哪个好?
新发现,环球科学,科学之友,科学世界
还有,

《新发现》在选题上多提供和人类自身生存密切相关的内容,以与人类自身生存密切相关的科学话题作为主打内容.《环球科学》适合高科技企业管理者、专业技术人才、科研工作者、教师、公务员和所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科学爱好者阅读.《科学世界》是以编译国外科技节目为主的一个科普节目.它的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制作精良,是开阔观众眼界,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一个窗口.《科学之友》刊登内容分6大板块:资讯、奥秘、自然、视点、生活、文化,是全国第一本全方位、多角度报道生活中科学的刊物.本刊以宏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倡导大众理解科学为宗旨,内容全新、知识全面、趣味浓郁,全部铜版纸彩色印刷,是21世纪人必读的一本刊物.
作为初中生我觉得《科学世界》《科学之友》更适合吧!【山西科学杂志】

山西科学杂志(九):

《自然》与《科学》的问题.
RT,两本杂志各讲了什么,有什么不同,哪本更好一些呢?

《自然》(Nature)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最有名望的科学杂志之一,首版于1869年11月4日.与当今大多数科学杂志专一于一个特殊的领域不同,《自然》是少数依然发表来自很多科学领域的一手研究论文的杂志(其它类似的杂志有《科学》和《美国科学院学报》等).在许多科学研究领域中,很多最重要、最前沿的研究结果都是以短讯的形式发表在《自然》上.   《自然》是科学界普遍关注的、国际性、跨学科的周刊类科学杂志.2010年它的影响因子为36.101.   《自然》每周刊载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中具有独创性,重要性,以及跨学科的研究,同时也提供快速权威的、有见地的新闻,还有科学界和大众对于科技发展趋势的见解的专题.   《自然》的主要读者是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但杂志前部的文章概括使得一般公众也能理解杂志内最重要的文章.杂志开始部分的社论、新闻、专题文章报道科学家一般关心的事物,包括最新消息、研究资助、商业情况、科学道德和研究突破等栏目.杂志也介绍与科学研究有关的书籍和艺术.杂志的其余部分主要是研究论文,这些论文往往非常新颖,有很高的科技价值.
《科学》是发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论文、以及综述和分析当前研究和科学政策的同行评议的期刊之一.该杂志于1880年由爱迪生投资1万美元创办,于1894年成为美国最大的科学团体“美国科学促进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的官方刊物.全年共51期,为周刊,全球发行量超过150万份.
《科学》杂志属于综合性科学杂志,它的科学新闻报道、综述、分析、书评等部分,都是权威的科普资料,该杂志也适合一般读者阅读.多数科技期刊都要向读者收取审稿、评论、发表的相关费用.

山西科学杂志(十):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科学》杂志发表的关于水稻基因组框架图的社论,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里程碑,对人类健康与生存具有全球性影响。
B.一贯以技术领先、功能创新闻名的恒利科技电脑公司,在近期计划率先推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一代家用电脑产品。
c.专家认为,发现极少数非禽类动物的呼吸道外部有H5N1病毒并不奇怪是可能的,但这完全不能代表这种动物已经受感染。
D.我国正酝酿在条件成熟的部分大中城市设立少年法院,以便进一步完善少年司法制度,提高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水平。

 、D 

A,“社论”是“里程碑”,搭配不当。B  “在近期计划”语序不当,应改为“汁划在近期”。C、“并不奇怪是可能的”句式杂糅。)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anjiang957347/

推荐访问:山西农业科学杂志 中医科学杂志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