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读后感600字(5篇)

来源:读后感 时间:2016-07-16 10:05:00 阅读:

【www.zhuodaoren.com--读后感】

第一篇:《《蛙》读后感》

读《蛙》有感

很长时间没有认真读过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一来是科技在发展,在这个喧闹的、讲求时效的物欲社会里,花费大片时间阅读仿佛是件收藏在博物馆里的古文物,显得久远而又不合潮流;二来,似乎年龄越大,有了工作的压力,很难静下心来去认真看一部小说,甚至是一篇稍微长一点的散文都无心品味了。

对于莫言这类作者,我更是无太大兴趣,也未曾看过他的作品,唯一一部被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在很小很小的时候有看过,但是对于故事的情节并没深刻印象,也并不知道它的作者是这位如今风靡全球的大作家莫言。莫言,是大家,尽管有人说,他的获奖与中国国际地位有关,也有人说他运气好等等这些来自各界的舆论,我不否认。但我也想说,他能走到这个位置,必定有他的过人之处,必定有他的特色。

带着十分的好奇,外加十二分的钦佩,我用了两天的时间拜读了先生的代表作《蛙》。这部作品,先生用了十年之久,三易其稿,是以写信的口吻诉说了先生所在的乡村,为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所发生的一些事情。全文以姑姑为核心人物,她是一个为产妇接生新儿的妇产科医生,又是计划生育的领军人物。这无疑是两个矛盾的角色。在计划生育和人权斗争中,孰轻孰重?姑姑是一个女人,是一个被男人抛弃以致孤独到很久的女人,她一辈子接生了千万个新生婴儿,全村上上下下都是她的孩子,但同时也有千千万万孩子“毁”在她手里。王仁美的死,是在姑姑预料之外的,当姑姑为她输600CC血时,我想她是多么希望王仁美能活下去,那是他侄儿的女人,肚子里怀着她老外家的种子,但是在国家政策面前,她六亲不认。王胆的死,这都是何等的残忍。姑姑晚年,在她的老伴的支持下,做了无数个泥人,她说这都是她“毁”了的孩子,现在都有了别的去处,给孩子们安顿了好的去处,这是姑姑一辈子留下的忏悔,也许没有人同情她,但是真的,她心里的无奈恐怕也只有看到过这些泥人的人才会懂。作者朴实的语言,将姑姑这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及她的心里表达的如此真实。

小说中核心人物的取名也是别具匠心的,陈鼻,陈耳,陈眉,王肝,王胆等等,这些都体现了作者对“人权”的看重。陈鼻,为了生儿子,不惜牺牲自己的老婆,没想到最后还是只有两个千金,因此自甘堕落,沦为乞丐。这是多么淋漓尽致的讽刺。讽刺了国民思想的愚昧,重男轻女的恶果。所以,与其说国家政策与人权相违背,倒不如说国家教育水平低,国民素质低。这也许就是所谓的沉在水底下的东西吧,人们看不到,却不停的抱怨水面上的杂草浮萍。国家颁布政策,是为了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为了国家的富强。然而到了地方,却成了土豪劣绅,不顾一切杀害一个又一个生命。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小说的题目《蛙》,孩子的哭声“哇”,女娲造人“娲”,孩子也叫“娃”,多么巧妙的命名,当作者听到无数蛙声,当姑姑听到无数蛙声的时候,那不正是那些死去的孩子和母亲的控诉吗,那不就是国民对国家政策的不满吗?

诺贝尔文学奖对《蛙》的评语是“现实与魔幻相结合”,我想这是形容先生作品最好的句子了,语言朴素,浓重的乡土气息,却带着几分神秘的色彩。

第二篇:《蛙读后感》【蛙读后感600字(5篇)】

蛙读后感

【蛙读后感600字(5篇)】

“我这双手,一半是芳香,一半是恶臭。”姑姑如是说。

《蛙》塑造了一个复杂矛盾的乡村妇科医生——姑姑。正如她所说的那样,她的人生变成了“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可怜姑姑夹在中间忍受着冰火的煎熬。姑姑拥有着高贵的出身,精湛的医术,人称送子娘娘,挽救了无数妇婴的性命,可她又杀死了多少未出世的婴儿。姑姑一直崇尚着“生是党的人,是党的鬼”的信念,所以她为了政府发行的计划生育的政策,可以冷酷无情。她为了控制人口,不惜上房揭瓦,大义灭亲。我一直以为姑姑并没有对那些未出世的孩子而感到愧疚过,但姑姑,最终却嫁给了一个泥塑艺人,制造出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娃娃。这些娃娃是来减轻自己感到罪恶的灵魂,可是姑姑没有选择,没有退路,她追求着人生至善的理想,忘我地投入到服务革命或进步事业中去。

“蛙”与“娃”同音。莫言不仅仅是想通过《蛙》来反应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路程,更想表达的是对生命和繁殖的崇敬和膜拜。

生命是一个很空泛的概念,阳台上洒满的阳光,高大的树木,碧绿色起风的下午,都会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每个人对生命的感知是不同的,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对生命充满敬意,不管是否存在,是否年轻。生命总要被岁月所清洗,老去的生命,总渴望阳光的照射,所以在街上总能见到晒晒太阳的老人,也会有年轻的脚步从他们身旁很匆忙地走过,那如疾似火的脚步,似乎一刻也停不下来。有一天,当生命过去大半时,他们也会放慢脚步,站在阳光里,望着来来往往步履匆匆的年轻人,想起自己所走过的生命,莞尔一笑。生命总是这样,周而复始,一代一代延续下去。从哪里来,又到那里去,那些匆匆的年轻人不明白,缓缓的老人也不知道。

生命与我意义又是什么呢?我渴望有太多的正能量的东西在我生命力徘徊,但没有一个人可以拥有这么多优秀品质。《蛙》这篇小说带给我一些方向。《蛙》里真正有描写到蛙的只有姑姑在晚上经过洼地时,水塘里成千上万只蛙在呱呱地叫。姑姑说那天晚上的蛙声如哭,仿佛是成千上万的初生婴儿在哭,那天晚上的蛙叫声里,有一种怨恨,一种委屈,仿佛是受了无数伤害的婴儿的精灵发出控诉。然后那些青蛙就全部扑在姑姑身上,把她的衣裳皮肤都划破了。这里面又夸张的成分,但却更真切地表达了姑姑对自己扼杀的孩子的愧疚,悔恨,对那些鲜活生命的渴望,但姑姑终究是有悖于自己对生命的渴望的,因为时代不同,姑姑必须遵守党的指令。而我们却可以去平等对待每一个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更应当去爱护他人的生命。每一个生命都是可贵的,都应活出自己的价值,莫言写《蛙》是为了告诉大家生命的珍贵。

物种相传,代代延续,生命正是由此进化而来。

初二(5)班 杨 露

第三篇:《蛙读后感》【蛙读后感600字(5篇)】

冰释前嫌

当我初得知莫言竞过村上春树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时,我心里是悲愤的,我在想,若不是诺贝尔奖,我几乎不知道这位国学大师,然而村上,作为一个外国人,我对他是相当熟知的。【蛙读后感600字(5篇)】

出于赌气,我就想去读读这位莫师傅的文章了,初选自然是得奖作品《蛙》。我想先谈谈读完后我对故事感觉,如果要说,我真的是千言万语了,但是我就选几个对我来说影响最深刻的几个人物说说吧。开篇不久便有吃煤的场景,我在想象,当时的人们忍受了怎样的饥饿!然后王胆天真无邪的笑容和甜美的个性却使得吃煤这件事变得温馨,是温馨的感觉,直到最后她为了自己的孩子死在了竹筏上,这位漂亮脸蛋的小美人一直让人喜爱无比。秦河,一个末路书生,我想在这故事里,最懂姑姑的便是他了,他跟随姑姑比小狮子还要久。文章中不乏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故事,我读王肝单恋小狮子那会,就觉得爱情,就觉得爱情太强大坚贞了,然而直到王肝的解脱,我实在受到了打击,他怎么可以“解脱”?可是,秦河,在故事中,一直那么平淡无奇,却从未给过我失望,他的默默,他的沉静,他的坚守,是那样的坚不可摧,他守着姑姑,就像守着自己的灵魂,没有条件,爱情就应该是这样,不是吗?姑姑在计划生育组工作时需要一个会开船的人,秦河就会开船了。到了晚年,姑姑出于心灵的自我责罚,喜欢泥捏的娃娃,然而,他就奇迹般的会捏姑姑想要的泥娃娃了,比有祖传秘籍的姑姑的丈夫郝大手捏得还好,爱情已经没有正常逻辑了。其实姑姑何尝不知道秦河的心意呢,姑姑嫁给郝大手时提出的条件就是娶姑姑就必须同时接受秦河,他们三个人真的就生活在一起了,这种扭曲的关系何尝不是一种让人刻骨铭记的爱呢?,是每个读《蛙》的人不得不提起的传奇人物,她的所有的神迹已经深深印在我的心里,姑姑是一个强大到让人心疼的人。我不为她年轻时受到的误解和侮辱遗憾,但我会一直心疼她晚年受到的心灵煎熬,这都不是她应该承受的。

读完这部作品,看完许些书评以及读后感,我没办法像专业书评家那样洞悉莫言对政治与人性的反思,商品经济给社会以及人性的冲击。或者说剖析他的

这部作品从1956年开始,向我们展示了三十多年的生育史,这个生育史的载体还是高密县东北乡。或者说感叹他写出了一部民族生育史,借生育写出民族的现代化进程的历史。或者探究蛙和娃的联系。我只想品品莫言的细腻,莫言的至真至深的爱情阐述,秦河的情不知所以往所以一往情深的坚守;莫言的发自内心的对生命的热爱和敬重,文中他借姑姑的口多次提到“一出“锅门”,那就是个人,哪怕是缺胳膊少腿也是个人,是人就受国家法律保护”;以及莫言的对人类所遭受的苦难的不可遏制的同情。莫言是一个痛苦的清醒者,他用他的声音对新中国近60年来所遭受的苦难回忆做着深刻的回忆。作为90后,我为自己之前从没读过莫言的作品感到深深愧疚,我们这代人所缺失的不正是那代人的坚韧和朴实吗?然而莫言这位诺贝尔文学者的呐喊却先于国人被外国人发现。我起初还竟然为他“越过”村上春树获奖而感到悲愤,我为自己的愚昧和肤浅感到无耻! 莫言,就是莫言,中国的莫言,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

第四篇:《《蛙》读后感》【蛙读后感600字(5篇)】

《蛙》读后随想

任智玲

莫言先生的《蛙》在工作的间隙,断断续续读完了。 掩卷沉思,老实说,没读懂。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姑姑”名叫万红。

小说中人物命名的构思:那个地方,曾有一个古老的风气,生下孩子,好以身体部位和人体器官命名。于是出现了王肝、王胆(王肝的妹妹)、陈鼻(王胆的丈夫)【蛙读后感600字(5篇)】

陈眉(陈鼻的二女儿)、袁腮、李手、王脚(王肝、王胆的父亲)等人物。

小说的情节以万小跑(乳名)(学名:万足,笔名:蝌蚪)的视觉,关注整个高密东北乡的群体人物命运的变化,书写家乡的变革。 小说中的人物“姑姑”是一个乡村妇科医生,用她自己的话说:“高密东北乡十八处村庄,五千多户人家,谁家的门槛我没踩过?” 一九六五年,急剧增长的人口,让上头感到了压力。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计划生育高潮掀了起来。政府提出的口号:一个不少,两个正红,三个多了。此时姑姑是公社卫生院妇产科主任,并兼任公社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副组长。正是这样的一个特殊历史背景,造就了“姑姑”成为这个时期的风云人物。她表现得异常勇猛、智慧。她对那些超生的孕妇简直是赶尽杀绝。有多少未出世的孩子提前死在了她的手

中,也有多少孕妇含着绝望,死在了姑姑的手术刀下(尽管姑姑极力挽救,但还是不能使这些孕妇起死回生)。如万小跑的老婆 王仁美,就是在娘家的地洞中,被逼爬出,最后死在手术台上,陈鼻本来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老婆王胆小巧玲珑,为了给陈鼻生儿子,续香火,结果在姑姑率领的计生组的追逼下,在船上早产,自己也难逃厄运。还有张拳的老婆尽管跳船入水最终还是未能幸免。

姑姑一直到50多岁,没有成家,晚年嫁给民间泥塑大师 郝大手,晚年的姑姑有些神经质,她总是在忏悔,她常常口述一个婴儿的形象,然后,一个泥孩子,在郝大手的手中,慢慢地成了形。姑姑是将她引流过的那些婴儿,通过郝大手的手,一一再现出来。姑姑大概是用这种方式来弥补她心中的歉疚。

如果只写姑姑一生的接生,作品的内容未免显得太肤浅了,后面的内容就更有些读不懂了。姑姑的徒弟小狮子,万小跑的妻子,一生没有生育,50岁了,想得到孩子的心切,竟在李手、袁腮的牛蛙公司找人代孕孩子,代孕者偏偏是陈鼻的女儿陈眉,牛蛙公司表面上是培育牛蛙的,暗地里却干着违法的代孕勾当。

作品结尾部分是以话剧的形式出现的,人物又出现了派出所长,女警官 小魏,刘贵芳 蝌蚪小学同学,县政府招待所所长,高梦九 中华民国时期的高密县长。

陈眉虽在大火中姣好的面容被毁,而母亲的原始母爱却没有泯灭,她把代孕公司告上法庭,却是寡不敌众,单凭残疾的父亲陈鼻和一条丑狗是斗不过道貌岸然的那些伪君子的。让人想不到的是曾经

一度革命的“姑姑”,曾经那样热血沸腾,那样相应党的号召,老年后一面忏悔,一面又营私舞弊,她 装模作样、煞有介事地为并未怀孕的小狮子听诊,而且凝神细听,神情严肃。听诊完毕,姑姑还抚摸着小狮子的腹部说:“有五个月了吧?挺好,胎音清晰,胎位正确。”

她建议小狮子自然分娩,当小狮子为自己年龄大而忧虑时,姑姑又满怀自信地举起双手说:“有我呢,担心什么?”读到这儿既不解(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又觉得这可能是作者的一种嘲讽艺术吧!当时,在场的又没有别人,姑姑为什么要有这样的一番表演?【蛙读后感600字(5篇)】

姑姑果真亲手接生了蝌蚪的孩子,但是是陈眉生的而不是小狮子。姑姑“在一个白衣小姐的引领下进入隐秘的产房”。她“穿着白大褂,戴着大口罩,乱蓬蓬的头发塞在白帽子里,目光热烈而兴奋”姑姑的表现让人费解,为了蝌蚪的孩子,当年曾一身正气的姑姑为什么会毫无原则呢?

作者笔下姑姑的人物形象可以这样理解:年轻时具有敬业,奉献精神,办事干练,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女干部形象。老年后,一直沉迷在为年轻时犯下的过错而忏悔,却又做了违法生育的帮凶。

那么,作者的真正写作意图又是什么呢?

2012年11月11日

第五篇:《《蛙》读后感》

《蛙》读后感

在假期里,我阅读了一本描写新中国成立六十年之期发生在乡村的计划生育史,作家就是当代最有名的小说家之一的莫言先生。这部作品就是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蛙》。

整本书是通过寄给一位日本友人的四封信所组成的,通过作家蝌蚪描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所形成的四个年代。其中主要描述的就是姑姑万心。从年轻时一名深受村民们爱戴的助产护士最后成为一名人人惧怕的计划生育工作者,她与那些想超生的妇女们之间进行了一系列无休止的斗争。有的村里人甚至变得家破人亡,姑姑的侄媳也是死在姑姑的手下。最后,晚年的姑姑充满了不安与自责,她非常害怕蝌蚪与青蛙,觉得那就象征着人类。每当夜晚,她都能听到蛙的叫声仿佛是成千上万个婴儿的哭啼声和控诉。为了赎罪,她把自己亲手扼杀的生命化作一个个泥娃娃,让他们减少心中的愧疚。

在改革开放之前国家提倡生育,而新中国成立之时又将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是一个国家走向繁荣的前提,而控制人口又非一朝一夕之举。在乡村,老百姓们文化水平有限,把生育当作是人的基本权利,为了传宗接代的思想,非要养个男孩才罢休。在《蛙》中,我看到了实行计划生育的弊端,这是我之前所不了解的。中国本就是个农业大国,我们身处城市恰恰忽略了这一点,没有正面的倾听过劳动人民的心声。

书中毫不留情地剖析了当代知识分子卑微的灵魂,我想也是莫言作为一个长在东北高密县人最本质的想法。当然书中的很多桥段都不

一定真实,存在必要的虚幻夸张的成分。但是却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震撼。

作为新一代的青年人,我们富有活力,充满梦想,我们流淌的鲜血无声的告诉了我们时刻改变命运的冲动。但是这种冲动不能仅仅是纸上谈兵,不关系现在状况。我想我们大家小时候的愿望无非都是为祖国贡献力量的,在我的记忆中,最伟大的科学家就是农民出身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了。他目标明确从计划到实验到成功,都是一步步脚踏实地而来。他淡泊名利,时刻关心人民,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如果他申请专利的话,或许他现在是全中国最富有的人,可是他却把专利无私地贡献给国家。他是我心中最伟大的人。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的:“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让我觉得我活着的每一天每一分钟都是有价值的,我为我的梦想付出努力,为祖国添砖加瓦。国家紧紧的和个人相连在一起,从此“国家”这个词不再空洞、不再抽象,它甚至可以真真实实的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因为我的梦,就是中国梦

我不愿看到梦想再与现实脱轨,梦想再是一纸空文。我想看到的中国是用一双双劳动的手组成的,一滴滴汗水凝聚的。不是每个人生来都是伟人,没有多么伟大的梦想。十三亿人口的中国,更多的是普普通通的中国人。他们善良,他们勤奋,他们努力,他们坚持。他们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普普通通的梦想。从吃饱一口饭,到住上大房子,他们用汗水、用双手,拼凑出了生他养他的中国。

我看到百亿个平凡的梦想聚集在一起,使一个中华民族强大,更

使一个国家强大。那是一条追寻梦想的路,那是一群追寻梦想的中国人。

走向梦想的道路不会是平坦的,但是我们心中有梦,我们心中有中国梦。中国不倒,中国人不倒,中国梦不倒!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273534/

推荐访问:水浒传读后感600字5篇 昆虫记读后感300字5篇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