槽名词解释中建史

来源:汉语词典 时间:2016-09-02 10:55:00 阅读:

【www.zhuodaoren.com--汉语词典】

篇一:《中建史名词解释整理》

1概要

安济桥:负责建造此桥的匠人是李春,位于河北赵县,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敞肩拱桥(或空腹拱桥),大拱由28道石券并列而成,跨度达37m,这种空腹拱桥不仅可减轻桥的自重,而且能减少山洪对桥身的冲击力,在技术和造型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样式雷:清代宫廷建筑的设计由“样式房”承担,在样式房中供劳时间最长的是雷氏家族,人称“样式雷”,雷发达为第一代。

都料: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民间技术人员,专业技术熟练,专门从事公私房屋的设计与现场施工指挥,并以此为生。“都料”的名称直到元朝仍在沿用。

《营造法式》:木架建筑采用古典的模数制

1.作者为北宋的李诫,该书的性质是政府法规,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以方便施工和管理 2主要内容:A、总结过去经验,确立模数化的设计制度(材契制) B、共三十四卷,分壕寨和石作、大木作、小木作、雕作、旋作、锯作、竹作、瓦作、泥作、彩画作、砖作、窑 作C、涉及制度,功限,料例,图样等内容

3对后世的影响:A、使中国建筑走向装饰化等级化B、限制了以后的发展

《考工记》齐国(成即书于战国)官书,我国现知最早述及建筑以及都城规划的专门文献,(也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分为攻木之工、攻金之工、攻皮之工、设色之工、刮摩之工、摶埴之工6部分。(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刮磨、陶瓷等六大类30个工种的内容,该书在建筑史,城市规划史,中国科技史、工艺美术史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二里头一号宫殿(图示):

1位于河南偃师,是夏末都城——斟寻鄩遗址中最大的一处宫殿

2其夯土台残高约80cm,南北约108m,东西约100m。

3,夯土台上有面阔8间的殿堂一座,周围有回廊环绕,南面有门的遗址。

4,反应了我国早期封闭庭院(廊院)的,面貌。

5这所建筑遗址是至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的实例。 燕尾榫:

2城市

里坊制:

1承传于西周时期的闾里制度,是中国古代主要的城市和乡村规划的基本单位与居住管理制度的复合体。

2春秋至汉是其确立期,总体布局较为自由:把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统治者们的宫殿和衙署占有全城最有利的地位,并用城墙保护起来。“里”和“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由吏卒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

3三国至唐是其极盛期,在前一阶段自由里坊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如三国时曹魏都城——邺开创的一种布局规划严整,功能分区明确的里坊制城市格局:平面呈正方形,宫殿位于城北居中,全城作棋盘式分割,居民和市场纳入这些棋盘格中组成“里”(“里”在北魏以后称为“坊”);唐长安是这类城市的典范。

4里坊制于宋解体。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出自战国的《考工记》,反映了当时诸侯国都城规划方面的思想。+

匠人营建都城,九里见方,[都城的四边]每边三门。都城中有九条南北大道、九条东西大道,每条大道可容九辆车并行。[王宫的路门外]左边是宗庙,右边是社稷坛;[王宫的路寝]前面是朝,[北宫的后面]是市。每市和每朝各百步见方。

《清明上河图》:

3住宅聚落

一颗印:(图示)

窑洞:

土楼:

碉楼:

阿以旺:

垂花门:一殿一卷式垂花门

勾连搭(悬山顶):由于垂花门屋顶进深方向较深,如采用常规做法,则屋顶太高,比例失衡,为保持比例协调,其屋顶由前部起脊顶与后部卷棚顶组合而成,即悬山+卷棚悬山

北京四合院:(图示)

1、总述: 北京四合院是北方地区院落式住宅的典型,其平面布局以院为特征。 2、建筑布局特点

受强烈的宗法制度的影响,利用成熟的尺度和空间的安排,严格区分内外,尊卑有序,对外隔绝,自成天地。

A. 中轴对称,等级分明,秩序井然;

B. 秩序通过门来体现,门的高度和定制是主人等级的标志;

C. 墙垣厚重,院落内向,院落是交流场所。

坞壁:汉时出于防卫要求而创建的一种新型住宅,即平地建坞,围墙环绕,前后开门,坞内建望楼,四隅建角楼,略如城制。

五凤楼:

乌头门:

两门柱上架一横木,设双开门,门扇上部安直棂,可透视门内外。柱顶套瓦筒,墨染,故称乌头门。横木上常安日月板。此门用于官邸及祠庙,陵墓之前 明器:

照壁:

轿厅:

内宅门:

备弄:

4宫殿

三朝五门:

1是西周奠定的一种宫室制度(朝寝之制),并为其后多朝所沿用。

2东汉郑玄注《礼记.玉藻》曰:“天子诸侯皆三朝”。又注《礼记。明堂位》曰:“天子五门,皋、库、雉、应、路”、“诸侯三门”。这就是“三朝五门”的来历。三朝的称谓随时代而变,古称“外朝、治朝、燕朝”,唐称“大朝、常参、入门合”,宋称“大朝、常参、六参及朔望参”。即大规模礼仪性朝会;日常议政朝会;定期朝会三种。

(补充:魏晋南北朝:

东西堂制-礼仪性主殿与处理日常政务的东西堂并置

骈列制—皇城中主宫轴线与中央官署轴线并置)

字型殿。御街千步廊和工字殿-宋代宫殿的改进

据文献记载,东京有三重城,每重城墙之外都有护城壕环绕。外城周19公里,是后周时扩建的;内城即唐汴梁外城,周9公里;宫城是宫室所在地又称大内,因为是在原来唐朝节度使治所的基础上发展的, 布局不如唐代恢廓,仅2.5公里周长,规模受到局限。 宫城位于内城的中央稍偏西北,每面各有一座城门。城的四角建有角楼。南面中央的丹凤门(宣德楼),有五个门洞,门楼两侧有朵楼,自朵楼向南出行廊连阙楼,其平面呈“门”形。出丹凤门往南是御街,街的两侧建有御廊。御街千步廊制度是宋代宫殿的创造性发展。后来元、明、清的宫殿群均设千步廊金水桥,就是宋的影响。

殿,内廷不复保持对称格局,这些都是气局不大之处)。最前面的大庆殿宽九间,东西挟屋

各五间,是皇帝大朝的地方;其次是常朝紫宸殿。在这轴线的西面,又有与之平行的文德、垂拱二组殿堂,作日朝和宴饮之用。外朝诸殿以北是皇帝的寝宫与内苑,宫城内还有若干官署。内城东北隅有一座大型园林-艮岳,外部西郊有金明池,都是皇帝游乐的御苑。北宋宫殿的主要殿堂有些是工字殿形式,整个规模虽不如隋唐两朝宏大,但扩建时曾参照西京(洛阳)唐朝宫殿,所以组群布置既规整,又具有灵活华丽和精巧的特点。工字殿平面,唐代用于官署的厅堂,叫“轴心舍”;宋代宫殿早先由州署子城改建而来,保留了部分原来布局形制。) 御街千步廊:

起于宋朝,御街宫城前的主要街道,千步廊是皇宫前御街两侧的廊庑。具有组织空间和衬托高大的主体建筑的作用,造成相当开朗而又主次分明的效果。北宋汴京大内正门宣德楼前御街两侧已设很长的御廊。自金到明清,皇宫前面御街均有“千步廊”。

工字殿:

大明宫:

龙尾道:

故宫:

篇二:《名词解释(中建史部分)》

名词解释(中建史部分)

1.金厢斗底槽:宋代殿内部四种空间划分之一,其特点是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空间组成,外层环包内层。

2.明器:即冥器,指的是古代人们下葬时带入的随葬器物,同时还只古代诸侯受封时帝王所赐的礼器宝物。

3.石窟:石窟原是印度佛教建筑形式。格局大抵是以一间方厅为中心,周围是一圈柱子,三面凿几间方方的小禅室,窟外为柱廊。中国的石窟是仿印度石窟的制度开凿的,多见于中国北方黄河流域。著名的有敦煌石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

4.骑楼建筑:一种商住建筑,骑楼这个名字描述它沿街部分二层以上出挑至街道红线处,用立柱支撑,形成内部人行道,立面形态上建筑骑跨人行道,故称骑楼建筑。

5.通进深:进深是指建筑物纵深各间的长度,即位于同一直线上相邻两柱中心线的水平距离,各间进深的总和叫做通进深。

6.四铺作:宋代斗栱出一跳成为四铺作,从下而上,依次有栌斗、华栱、耍头、衬方头,共四层,故称四铺作。五铺作则多一层下昂或华栱,共五层,出二跳。

7.左祖右社: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

8.嫩戗发戗:戗是指建筑的戗脊,发戗就是起翘。嫩戗发戗的特点是屋檐在屋角处显著升起,檐口至屋角处有很大起翘。

9.出际:木构名词,槫头伸到山墙以外的部分叫“出际”(也叫屋废),其长度以屋椽数而定。宋代规定:两椽屋出2尺到2尺5寸,四椽屋出3尺到3尺5寸,又在槫背上置生头木,使屋面在纵轴方向上也略呈曲面升起。

10.石库门:是最具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上海的旧弄堂一般是此类建筑,它起源于太平天国起义时期,当时的战乱迫使江浙富商,地主,官绅纷纷涌入租借寻求庇护,外国房产商乘机大量修建住宅。围合是建筑的主要特征,但不再讲求雕刻,而是追求简约,多进改为单进,中西合璧,这种建筑大量吸收了江南民居的式样,以石头做门框,以乌漆实心木厚木做门扇,故得名。

11.喇嘛塔:又称覆钵式塔,是藏传佛教的塔,分布于西藏,内蒙一带。其在结构特点上是一重实心的建筑,供崇拜只用,被用作舍利塔,还可做僧人的墓塔。现存元代北京白塔寺白塔,北海公园永安寺白塔。分为基座,塔身,塔脖子,塔刹几个部分。

12.画舫斋:清代行宫建筑,在北海东岸,称水殿。是一座以方形水池为中心,回廊四匝的庭院。主体建筑坐北朝南,东西两室。布局紧凑,建筑精巧,雕梁画栋,是北海的园中之园。

13.内宅门:

14.巧于因借:所谓因,不仅是因其地,因其材,而且是因之于整个环境,其成功在于巧妙顺应地形地貌,恰当利用原有景物,借,既是借景。

15.欲扬先抑:在进入园林中主要景区之前,先用狭小、晦暗、简洁的引导空间把人们的尺度感、明暗感、颜色的鲜明度压下来,运用以小衬大、以暗衬明、以少衬多的手法来产生豁然开朗的效果。

16.借景:借,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中有利的条件,如“因高筑山,就低造水”,“俗则屏之,嘉则收之”都是借的体现,属于园林设计手法中扩大空间“不尽尽之”的一种手法。

17.轿厅:旧时官绅宅院中停放轿子的厅屋。在第二进,也有与门厅布置在一起的,是供客人和主人上下轿的地方。

18.塔院寺:采用寺院结合白塔布局形制的寺庙叫做塔院寺,有山西五台山塔院寺和甘肃金塔县塔院寺。

19.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境内,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

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多种风格。根据现存实证,开平碉楼约产生于明代后期。

20.“溜金斗栱”:由外檐有昂而室内无天花的斗栱发展而来,有很强的装饰效果,盛行于明清两代不用天花的殿宇内。

21.方上:古代陵墓中累土为堆,呈截顶方锥体形的封土。秦始皇营建骊山陵,大崇坟台,汉因秦制,帝陵都起方形截椎体陵台。

22.照壁:四合院必有的一种处理手段,一般来讲,在大门内的屏蔽物,也可位于大门外。前者称为内照壁,后者为外照壁。形状有一字形,八字形。通常由砖砌成,由座、身、顶三部分组成。

23.“中国固有形式”:中国近代的一个建筑思潮:中国固有的没有被改造内在形式的,譬如四合院,20年代为政府所提倡,在大型国家建筑中采用;同时,对西洋化进行反思。代表作品:中山陵祭堂 1926年 吕颜直。

24.当心间:我国木构架建筑两面正檐柱间的水平距离,称为面阔,总和称为通面阔,建筑正中一间称为明间,宋称当心间,左右侧的称为次间,再外的称梢间,最外的称尽间。

25.抱厦:即在主建筑之一侧突出一间(或三间),由两个九脊殿丁字相交,插入部分叫抱厦,十字相交的叫十字脊。

26.一颗印:云南一颗印住宅,以地盘和外观方整如印为特征。由于高原地区多风,故墙厚瓦重,住宅外围用厚实的土坯砖或夯土筑成,或外砖内土,称金包银。房屋梁架主要是穿斗式。

27.墨菲:美国建筑师,在设计中国式建筑方面影响最大。在美国以设计殖民地建筑著称。主持设计清华大学的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还有金陵女子大学,北京燕京大学校园等,后来担任民国政府建筑顾问,并主持首都南京的城市规划,当时中国建筑古典复兴思潮的代表性人物。

28.“经涂九轨”: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

29.四阿顶:即四面坡的庑殿顶,宋代称四阿顶,或称五脊殿。

30.土楼:客家人的住宅,处于移民的缘故,以群聚一楼为主要方式,楼高耸而墙厚实,用土夯筑而成。形制:1.以祠堂为中心,是客家聚族而居生活的必须内容,供奉祖先的中堂位于建筑正中央。2.无论圆楼、方楼、弧形楼,均中轴对称,保持北方四合院的传统格局性质。

3.基本居住模式是单元式住宅。

31.“九经九纬”:古代建筑师营建都城时,城内街道划分成九纵九横。

32.垂花门:四合院中的第二道门,垂花门是内宅与外宅(前院)的分界线和唯一通道,檐柱不落地,悬在中柱穿枋上,下端刻花瓣连珠等富丽木雕,屋顶用勾连搭。

33.基泰工程司:中国近代建立较早,规模较大的建筑事务所,以杨廷宝为建筑设计主要负责人。初设于天津。杨廷宝在基泰时期的作品,南京中央医院、南京中央体育场、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都灌注了对新建筑民族特色的探索,尝试运用大屋顶和点缀传统装饰等不同的处理手法,设计中善于掌握整体环境的协调,作品表现出洗练凝重的格调。

34.举架:又称举折,举是指屋架的高度,常按建筑的进深和屋面的材料而定,在计算屋架举高时,由于各檩升高的幅度不一致,所以求得的屋面横断面坡度不是一根直线,而是若干折线组成的,这就是折。

35.封火山墙:封火山墙是一种屋顶与山墙的组合形式,多见于江南,其山墙高于屋顶,呈阶梯状,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火灾蔓延,故得名。

36.收山:收山是歇山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目的是为了是屋顶不过与庞大,但引起了结构上的某些变化。

37.推山:推山是庑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手法,由于立面上的需要将正脊向两侧推出,

从而四条垂脊由45°斜直线变为柔和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与步架距离不一致。

38.首都计划:近代中国由官方制定的较早、较系统的一次城市规划工作。首都计划把城市划分为6区—中央政治区、市行政区、工业区、商业区、文教区和住宅区。对南京的街道系统做了通盘的规划,采用当时美国一些城市流行的方格网加对角线的形式,把住宅区分为第

一、第二、第三住宅区和旧住宅区。对于城市建筑形式也有专章规定,在“中国本位”思想分配下,极力提倡“中国固有之形式”,特别强调“公署及公共建筑尤当尽量采用。”

39.舍宅为寺:南北朝时期,为了利用原有房屋,多采用“以前厅大殿,以后堂为佛堂”的形式。

40.地坑院:下沉式窑院是在没有天然崖院的情况下,于平地下挖竖穴成院,再由院内四壁开挖窑洞的方式。

41.侧脚:把建筑的一圈檐柱柱脚向外抛出,柱头向内收进,其目的是借助于屋顶重量产生水平推力,增加木构架的内聚力,以防散架或倾侧。由于此法给施工带来麻烦,明代以后逐渐减弱最后废弃不用,代之以增加穿枋和改进榫卯等办法来保持木构架的稳定性。

42.升起:屋宇檐柱的角柱比当心间的两柱高2~12寸,其余檐柱也依势逐渐升高。因而宋代建筑的屋檐仅当心间为直线段,其余全由曲线组成。屋脊也因此而用生头木将脊槫的两端垫高,形成曲线,使之与檐口相对应。其他各槫的生头木则使屋面形成双曲面。清代建筑无角柱升起。

43.“前朝后寝”:所谓“前朝”,即为帝王上朝治政、举行大典之处,所谓“后寝”,即帝王与后妃们生活居住的地方。

44.里坊制:里坊制的确立期,相当于春秋至汉,把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统治者的宫殿和衙署占有全城最有利的地位,并用城墙保护起来。“里”和“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由吏卒和士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

45.安济桥:河北赵县安济桥,是世界上出现的敞肩拱桥,大拱由28道石券并列而成,跨度达37米。

46.卷棚:又称为轩,是室内天花的一种,使用的位置常在于檐柱,与前后金柱间。结构由质轩梁、轩檩和轩椽组成。

47.样式雷:清代宫廷,在样式房公职时间最长的当推雷氏家族,人称“样式雷”。

48.面朝后市:前朝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和居民区。

49.四面厅:四面设落地窗,利于四面观景。

50.华盖事务所:三十年代初期主要活跃在沪宁一带,是中国近代实力很强的设计事务所。

51.以材为祖:所谓以材为祖就是木结构中的许多尺寸“皆以所用材之分,以为制度焉”。这些尺寸是根据设计时对建筑所选用某一等级的“材”及其相关尺寸为依据来确定的。

52.工字殿:就是在平面图上看,两座大殿,平行布局中间加一条中廊,称为“工”字型,所以把这样的殿称之为工字殿,也是前殿与后殿由中廊连接,使其成为一体,扩大体量,显示宏伟的气魄。

53.步架:清代建筑木构架中,相邻两条桁(檩)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步架”。古建筑木构架中,相邻两檩中心线的水平投影距离,也简称步;宋《营造法式》称架,或椽架。根据檩的布置和数量,常将木构架划分为若干个步架。其中,正脊两侧的步架称脊步,檐檩内侧的步架称檐步,脊步与檐步之间的步架称金步。木构架如有金柱,则檐柱与金柱之间的檐步,有时也称廊步。

54.卷杀:宋代栱、梁、柱等构件端部作弧形(其轮廓线由折线组成),形成柔美而有弹性的外观,称为卷杀。“卷”有圆弧之意,“杀”有砍削之意。

55.明堂:古代帝王最隆重的建筑物,用作朝会诸侯、发布政令、秋季大享祭天,并配祀祖

宗。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378205/

推荐访问:园林史名词解释 心理学史名词解释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