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之藤野先生读后感

来源:读后感 时间:2016-11-14 09:12:55 阅读:

【www.zhuodaoren.com--读后感】

【一】:《藤野先生》读后感

《藤野先生》读后感

我看了鲁迅先生的许多文章,每一篇都有一些不同的道理要告诉我们,每一篇都有一些不同的精神要传达给我们。我最喜欢看鲁迅先生的一本散文集《朝花夕拾》。其中我已经学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这些散文我一看题目就觉得非常有趣。比如百草园在那里,是什么样的,在那里会发生什么事。这些题目使我有兴趣读完整篇散文。而同是选自《朝花夕拾》的这篇《藤野先生》虽然题目并不是很吸引人,但是当你读完这篇文章后,你会发现一些不同寻常的精神与道理。

散文的开头写的是鲁迅先生去日本留学时的场景。日本东京的上野公园,一片一片的樱花林,鲁迅先生把它们比作了几片绯红的轻云。在花下还有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鲁迅先生对他们的描写是:“头顶上盘个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一扭。实在标致极了。”表面上看,鲁迅先生把那些清国留学生写得是多么的美好,其实是鲁迅先生在讽刺当时清国的封建社会,从他描写的盘起的辫子可以看出当时的清国是多么的封建。表明了鲁迅先生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与嘲讽。而那其中一个词语“标致”虽然是漂亮的意思,但是在鲁迅先生这篇散文中是反语,有讽刺的意思。在鲁迅先生的眼里,那些辫子代表的是封建,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与行为,而鲁迅先生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否则整个国家的文化与素质都会比其他国家落后很多。鲁迅先生并不想自己的国家落后,所以他来到了日本民国。结果在那里也见到了盘辫子的清国风俗,他写下了这几句对他们的描写。从这句对清国留学生的描写的句子中,我也再一次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描写手法是多么的高超。用了几个连续的动词,也用了比喻,把对清国盘辫子的习俗写得生动形象。

在后面的第五自然段,鲁迅先生还风趣地运用了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后受到了特殊待遇倒挂在水果店头被尊为“胶菜”的例子来类比自己到了日本仙台留学不收学费,住客店,受到了许多优待。

而鲁迅先生就是在那里认识了他的一位医学老师藤野严九郎。并写出了他与藤野先生之间的事情。虽然以前并不知道有藤野严九郎这个人,但后来老师让我们让我们看了他的图片,小小的眼睛戴着一副眼镜,嘴巴上方还有八字胡须。当时老师说他和鲁迅先生还挺像的。虽然算不上严肃,也并不帅,他也不像文中鲁迅说的没打领结。而是穿得十分整洁,但他一看就是一位治学严谨的老师。从鲁迅先生所描写的语句里,

我看出藤野先生是一个在生活中节约简朴,工作上认真负责的人。鲁迅先生在这人生地不熟的日本,被那些日本人鄙视的时候,藤野先生却鼓励他,对他一点也不偏心。“我拿下来打开看的时候,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与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尾,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是鲁迅先生在文中所写的。唯独藤野先生对他这么负责,这么关心,这说明了藤野先生的教学是不分国界的,他不会觉得鲁迅先生是中国人就很排斥。而且藤野先生还很有钻研精神,当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足骨变成了畸形,他就一直问鲁迅到底是怎么回事,而且还想亲眼看一看。后来因为看了日本人将中国人枪毙的电影后,日本的同学们直呼万岁,鲁迅先生觉得自己受了侮辱,就无奈的回国了。

与藤野先生告别时,藤野先生也十分留念,还给了他一张照片,并希望鲁迅先生也给他一张照片,但后来却没有了机会。在这么4年的相处中,他和藤野先生也有了感情,说以都舍不得。虽然后来把被添改过的讲义丢失了,但鲁迅先生还是想念藤野先生,把他的像贴在墙上,每天都可以看到。

像藤野先生这样的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虽然中日之间有些矛盾,但藤野先生对于 鲁迅先生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是为了所有人着想,为了医学上的成就。所以鲁迅在散文的后部分写道:“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我也是很钦佩藤野先生的,我希望他的精神与行为永远流传。。。

【二】:藤野先生读后感500字 在读完

提起爱国,脑海中不仅会涌现出很多熟悉的人和诗,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陆游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等。但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鲁迅先生,特别是读了〈藤野先生〉这篇文章之后我更是敬佩他的爱国精神。〈藤野先生〉是鲁迅所写的一本小说〈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虽然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但鲁迅就是通过文章中一些隐含的意思,讽刺了当时腐败社会一些中国人的愚昧与无知。

其中这样两个镜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一是作者在日本留学时一次考试中成绩中等,却遭到了日本学生的诬蔑。在他们的心目中,中国人是十分愚笨的,就是这样中等的成绩他们都认为是抄袭来的。其二是作者在观看影片时,当看到中国人被枪杀的场面时,鲁迅却心如刀割。被枪杀的是中国人,围观的也有中国人,居然还和外国人一起高呼“万岁”,真是愚昧之至。可想而知,当时鲁迅是多么的愤怒和伤心,他觉得光救国人的身体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要拯救国人的灵魂,让他们坚强起来。因此鲁迅毅然决定放弃自己喜欢的医学,用文学之笔去换醒国人的麻木思想。

现在我们的祖国繁荣了,富强了,要想立足于世界之颠,需要更多像鲁迅一样爱国的中国人,所以我决心像鲁迅一样做一个关心国家的人,让中国从此不再受外人的鄙视。

【三】:朝花夕拾读后感(共十篇)

《狗.猫.鼠》

读鲁迅先生的文章,深感痛快,这痛快之因有三。一,佩服鲁迅先生讽刺人的手段与方法,他从不直接讽刺,而是巧妙地利用被讽刺者说过的话(我不了解鲁迅先生的写作背景,就不详细解释这一点了)。二,觉得鲁迅先生的文字简洁明了,又不乏趣味。三,感到鲁迅先生是个立场鲜明的人。

我对鲁迅先生的文章很感兴趣,因为他的文章中有许多有趣可爱的地方,比如本文中的墨猴和隐鼠,文笔十分简练,墨猴的动态却尽显眼前,好像它就刚“舐尽了砚上的余墨”似的。隐鼠也十分乖巧,“缘腿而上,一直爬到膝踝”。

隐鼠的活泼可爱就为下文鲁迅得知它被猫吃去了的“愤怒而且悲哀”作了铺垫,为他的“仇猫”作了很好的解释。

鲁迅先生仇猫,他在文中清楚地列举了三个原因。一,猫的性情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二,它总有一副媚态。三,它吃了鲁迅的可爱的小小的隐鼠。文字精练,论点论据俱全,立场鲜明,一目了然。我们写文章也要这样,要立场鲜明,观点明确,论据充分。

鲁迅先生那精练的文笔,有趣的传说和风趣的语言将带领我走近鲁迅,走进他的心灵。

《阿长与山海经》

这是—篇纪实性的文章。www.fz173.com_朝花夕拾之藤野先生读后感。

文章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鲁迅童年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表现了长妈妈的性格特点。作者通过对儿时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长妈妈这样一个劳动妇女的深深怀念。

文章先介绍了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外形的特点,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如写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等;接着写她懂得的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最后写了长妈妈“我”买《山海经》的事,而且叙述得很详细。

文章着重写了我幼年时与长妈妈的一段经历。长妈妈是一位保姆,而我对她的印象能如此深刻,可见我对她的感情至深。文章也进一步介绍了她的名字、体形等。文章主体在于围绕《山海经》,写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由最初的我不大佩服她,最后我对她又有新的敬意,是因为她给我买了《山海经》。

长妈妈是一位经历苍桑的人,这里不仅写她迷信,有麻烦的礼节,而且突出了她的伟大,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她却成功了。很好地概述了一个人物形象。而我对长妈妈的感情也

是文章的关键,文章的主体把握及最后对她的缅怀、祝福,都能说明感情很深。语言上或叙或议,前后呼应,如3次写“大字形”睡式及谋害隐鼠的怨恨,朴实中带有点韵味,让读者细细体会其中。

读完此篇文章,不难发现,长妈妈这样一个艺术典型形象,独特而不平凡,而也揭示了封建社会比较黑暗、腐朽的事实。

Shuyyg2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作者此篇文章包含的爱心与同情,让我们再一次回到纯朴的年代,去关怀身边一个人。 ·1去

www.fz173.com_朝花夕拾之藤野先生读后感。

《二十四孝图》

鲁迅所有的文章里面,我最喜欢的是《二十四孝图》。其实,《二十四孝图》中那些孝子们的故事,原本该是很感人的。只可惜,一代代人们给它披绫挂彩,涂脂抹粉,将感人的真实涂抹成了让人反感的矫情。就如同一个女子,任凭她再怎么美丽,若是脸上抹了过于厚重的脂粉,也唯有让人反胃而已。

那些煞费苦心“修饰”出来的完美的、让人们去膜拜敬仰的神像,是不能打动人心的。真正能让我们这些在柴米油盐间折腾着的普通人感动的,永远是那些平凡的英雄,那些有过懦弱、有过自私、有过犹豫,然而最后选择了勇敢、选择了奉献、选择了坚定的人。

那些自愿前往偏远地区的志愿者们,难道没有过后悔吗?难道从没有在静夜里独自流下过泪吗?难道没有抱怨过当地不可想象的艰苦条件吗?难道没有在遇到挫折遇到困难时,萌生回家的念头吗?我想,这些都是有过的。然而他们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用自己的青春和热情,温暖着那块贫瘠的土地。

那些坚守操节,廉洁奉公的干部们,难道没有羡慕过别人富足的生活?难道没有在贿赂面前感到一丝的犹豫?面对着清苦的生活,难道没有过委屈与不甘?面对妻儿亲友的抱怨,难道没有过歉疚、没有过哑口无言?我想,这些都是有过的。然而他们最后还是选择了清廉,守着自己的良心,不图那个“廉洁”的虚名,只求仰不愧天,俯不愧地。

那些为人们所称颂的英雄们之所以崇高,不是因为他们的“完美”,而恰恰是因为他们的缺陷,以及与缺陷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正是他们的缺陷,使他们离我们是那么近,我们不用仰视就可以看到他们的面容;而他们对自身缺陷的战胜,成就了他们的崇高。

为什么总是要把人“神化”呢?那些高高在上的神像,真的比混迹于芸芸众生的“人”更有感染力吗?恐怕不见得吧。失去了真实失去了亲切的典范和偶像,立刻便敛去了那温和的笑容,换上一副拒人千里的面孔。

让我们的英雄走下神坛吧,还他们各自的本来面目,那些不见得多么完美、然而充满了人情味的面容,那些褪去了“神”的光环、然而闪耀着“人”的光辉的面容。

让我们唱起普通人的赞歌吧,歌唱那些软弱、怯懦、犹豫背后的高贵与坚强,赞美那些挺立于平凡身躯中的铮铮傲骨。

《五猖会》 《五猖会》是鲁迅儿时回忆去东关看五猖会的一件罕逢的盛事。

这篇文章描述了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难,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鲁迅说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时的无奈和厌烦。

在封建统治的社会中,鲁迅生在一个县城里的家境小康的读书人家,遭逢社会变革和家庭的日渐败落。鲁迅被包围在这种黑暗封建的家庭风习和社会现状。

鲁迅的童年,许多来自儿童的玩性,天真的稚气都被抹杀了。我们的大人,真该反省反省了。www.fz173.com_朝花夕拾之藤野先生读后感。

《无常》

《无常》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曾多次写到“无常”这种鬼怪。在《无常》中他比较详尽地记述了在庙会中见到的“无常”。www.fz173.com_朝花夕拾之藤野先生读后感。

从中可以看出,人们在庙会上都比较喜欢白无常,而普遍讨厌黑无常,而从文字来看鲁迅也比较喜欢白无常。认为他“不但活泼而诙谐”。而且单单浑身雪白这一点就能在各色鬼怪中十分扎眼,很有“鹤立鸡群”之感。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在当时的庙会中白无常是个很出风头的角色。

整篇文章都洋溢着作者对活无常的敬佩及赞美之情,先写小时候对他的害怕,和现在对他的敬佩作对比,也拿阎罗王的昏庸和死无常的可怕与之作对比,突出活无常的善心。

作者也是想告诉我们,连鬼都有如此善心,人又应该怎样呢?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我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处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间,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

【四】:《朝花夕拾》读后感

读《朝花夕拾》之《范爱农》有感 题目:范爱农

作者:鲁迅

好词:容光焕发 钝滞 渺视 轻蔑 愚不可及 雍容揖让 拮据 慷慨 横暴

佳句及赏析:

【佳句】:我被摆在师范大学校长的饭碗旁边,王都督给了我校款二百元。爱农做监学,还是那件布袍子,但不大喝酒了,也很少有工夫谈闲天。他办事,兼教学,实在勤快得可以。

【赏析】:本段作者以极经济的笔墨,写了革命后范爱农的变化,“不大喝酒了”“很少有工夫谈闲天”等描写,表层看含义不深,其实却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它们表现出的是革命后的爱农苦闷彷徨的身影。爱农是一个革命者,他对革命热切的向往,如今,革命后的绍兴,“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这令热衷革命的爱农极度失望甚至绝望,从这里我们看到了那一代处于彷徨、苦海中的知识分子的身影,而这个身影又何尝不是鲁迅先生自己真实的写照呢!

【佳句】:他已经很少和人们来往,常见的只剩下几个后来认识的较为年青的人了,然而他们似乎也不愿意听他的牢骚,以为不如讲笑话有趣。

【赏析】:这段话描写的是范爱农生前最后一段时光里的生

活状况,“很少和人们来往”足以见爱农心中的空虚、苦闷和伤害,而几个年青人“不愿意听他的牢骚”则反映出社会上的人们对范爱农的轻蔑和渺视。当时,愚昧而腐朽的社会没有觉醒者、坚守理想者的生存空间,像范爱农这样一个觉醒的知识分子肯定是会受到社会的排斥的,所以他的悲剧,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主要情节概括:

徐锡麟等革命党人被杀的消息传到了日本。浙江同乡会准备打电报到北京,“吊烈士,骂满洲”;而作为徐锡麟学生的范爱农却表示了反对。这让鲁迅先生非常气愤,“自己的先生被杀了”,别人要发一个电报,竟如此阻拦吗?但两人在革命前一年再重逢时,便消除了彼此的误会,对彼此的看法发生了改变,后来又因为共同的生活际遇而走到了一起——鲁迅为了生计而在故乡做教员,而范爱农也是“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后来又因为对现实的失望,经常聚到一起饮酒解闷,逐渐成了知己。革命后,报馆因为是否收股本的事引起了一场风波。鲁迅离开范爱农去了南京,后又去了北京。这时,爱农的学监也被孔教会会长设法去掉了。他又成了革命前的爱农。最后,鲁迅听说范爱农死了,只不过他至今也不明白范爱农究竟是失足还是自杀罢了。

心得体会:

《范爱农》这篇文字中的人和事,是辛亥革命前后这样

www.fz173.com_朝花夕拾之藤野先生读后感。

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下的人和事。《范爱农》一文的内容简明而深刻,一句简简单单的描写背后,其实蕴涵着深刻的寓意。例如,同乡会争执时,作者描写范爱农的“冷”,当然这个“冷”不是普普通通的温度,它的实质是范爱农对这个黑暗的现实和社会状况的认识,他深知几个学生撰写的区区一份电报对于当局统治者来说根本不存在任何影响,那只不过是年轻人由于感情激愤的意气用事罢了。

这是内容上的精彩。当然,作者写此篇文章还有更深刻的寓意。当我们看到最后,范爱农死去时,也许会有所感受。范爱农为什么死了呢?是自杀还是失足而死的?这一个个问题都很值得人们去思考。其实,这都和时代背景息息相关。范爱农是一个革命者,他对革命热切的向往,然而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满清政府,但整个国家机器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变化——历史失望了,对这场革命曾经报以热切希望并积极投身其中的人们失望了,范爱农失望了„„

这是立意上的深刻。其实人物的刻画也表现出了范爱农非凡的性格。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外冷内热的爱农,虽然表面看上去多少凄凉,可是爱农的内心却是狂热的,对革命那真是忠心耿耿。再次,爱农又是一个清醒、成熟、冷静的人,他不同流合污,是一个觉醒的,坚守理想的知识分子,一生都在为革命而奉献其生。另外,他对知己情深意重,这在酒楼叙旧这一场景我们可以近距离地品析出来。可是,就

是这样一个傲岸不屈的人,其结局却是悲剧的,我想,最根本的原因是爱农看着自己的理想与希望彻底破灭了,他绝望,心死,看不到生命的意义,所以他死了。

最后,我来说说我的想法吧!旧时代的中国是黑暗腐朽的,可是21世纪的中国却是光明而美好的。我们这些孩子有幸能生活在这样一个新的时代里,感受着世界的美好与和谐。我们应当珍惜现在的生活,不忘旧时代那段屈辱的历史,为世界和平、社会安定、科学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更要向范爱农那样,对理想坚持,至死不悔,做一个清醒的、傲岸不屈、追求梦想的青少年,努力追逐我们的理想,唱着新时代之歌,走向成功未来! 读《朝花夕拾》之《藤野先生》有感 题目:藤野先生

作者:鲁迅

好词:绯红 成群结队 油光可鉴 不逊 诘责 凄然 杳无消息抑扬顿挫 深恶痛疾

佳句及赏析:

【佳句】:东京也无非不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

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赏析】:这段话运用了比喻和反语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上野樱花的烂熳迷人,同时也反衬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和庸俗。“实在标致极了”一句,看似褒扬,实则贬抑。用“实在”加强“标致”增强了这一反语的讽刺力量,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视和反感,对他们不学无术、思想腐朽的丑态厌恶至极,不屑与之为伍,同时也为下文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设下伏笔。

【佳句】: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赏析】:这段精彩的议论是全篇幅画龙点睛之笔。“为学术”和“为中国”是一致的,这正是一个对来自“弱国”的学生抱着同情与尊重而又矢志于医学事业的正直学者的伟大“性格”的最集中的表现。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所以,他在作者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这里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主要情节概括:

鲁迅先生到日本留学。在东京,看见了一群不学无术,思想腐朽的“清国留学生”,鲁迅先生对他们种种的丑态与

【五】:《藤野先生》读后感


         朝花夕拾读后感更多鲁迅作品读后感
狗猫鼠读后感 阿长与山海经读后感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五猖会读后感 无常读后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父亲的病读后感 琐记读后感 藤野先生读后感 范爱农读后感

藤野先生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散文,主要为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523759/

推荐访问:朝花夕拾藤野先生赏析 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