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旧书毛笔读后感

来源:读后感 时间:2016-11-18 10:07:06 阅读:

【www.zhuodaoren.com--读后感】

【一】:再谈新文学旧书

再谈新文学旧书

中国旧书市场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就是拍卖的介入。犹记上世纪90年代后期北京中国书店主办古籍和旧书流通研讨会,笔者应邀出席,会后紧接着举行中国书店首届旧书拍卖会,笔者仍然参与,首次举牌争夺,拍下施蛰存毛笔题赠从文我兄的其第一本散文集《灯下集》1937年1月开明书店初版本、林庚毛笔题赠子龙兄(陈世骧)的新诗集《春野与窗》北京文学评论社1934年初版本等书,前者1300元,后者800元,所贷不菲。当时还健在的施蛰存先生得知笔者拍得《灯下集》后,还批评道:你花那么多钱干什么?!

然而,旧书拍卖迅速升温,很短时间内就形成不可阻挡之势。内地各大拍卖公司都辟有古籍善本拍卖专场,民国时期新文学旧书的拍卖开始时大都依附其后,近年也已出现新文学旧书拍卖专场了。北京德宝2010年春季拍卖会,古籍文献专场第十部分新文学?红色文献中,不少新文学初版本的起拍价就高得令人咋舌。胡适《尝试集》初版本1万元,刘半农辑译《国外民歌译》再版毛边本6000元,滕固《迷宫》再版毛边本4000元,张爱玲《流言》初版本1万元,等等。不妨再举一个较典型的例子,刘半农编《初期白话诗稿》1933年北京星云堂刊珂罗版线装本,有棉连纸本和毛边纸本两种,系新文学史上首次影印作家手稿,在现代文学版本史上占有特殊的位置,被誉为与徐志摩《爱眉小札》线装本同是爱书人望眼欲穿的猎物(姜德明语)。此书棉连纸本2009年北京泰和嘉城春季拍卖会上起拍价8000元,到了2011年北京德宝春季拍卖会上,同样是棉连纸本,起拍价已变为5万元了,短短二年之内翻了六倍多!尽管其中不无炒作之嫌,但新文学书刊拍卖价格不断飙升却已是不争的事实。

然而,新文学旧书的升值空间虽然还远远不及古籍善本,却也已相当可观,各种问题也就纷至沓来。伪造旧书固然不像伪造字画那么容易,但仍常出现鱼目混珠的现象,1980年代上海书店曾依据原版影印一套100多册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本是嘉惠学林的好事,但近年在网上选购往往就会以这几可乱真的影印本冒充原版本,笔者就曾上当受骗。同时,伪造签名本、藏主去世后补钤名印等也时有所闻。

【二】:旧书

旧 书

赵笑丽

自小学三年级搬到现在这个家以后,我有了一个独立的书柜。可这个书柜只有上半部分归我,放些课本、字典;下半部分则塞满了旧书。随着年级升高,上一半不够用了,我向妈妈抗议,干嘛占用我的空间!妈妈总是笑而不语,于是那些书继续“占柜为王”。 书柜下半部分藏的书,年纪都比我大,有的比妈妈还“老”。泛黄的纸页,包着结实的牛皮纸。我一空下来就一本一本地翻,到如今,大概已经翻遍了,真是什么书都有!妈妈的课本,四大名著,三言二拍,孟子庄子老子荀子,还有鲁迅,还有叠起来半人高的连环画,精致的拙劣的,三教九流,五花八门。我记得小时看《警世恒言》,“少儿不宜”的情节居然有那么多,我质问妈妈,为啥留这种书下来让我看?妈妈说,不看粗俗的哪懂高雅的?林黛玉还读《西厢》读得那么起劲呢!妈妈的思想真开放。

我看得最多的,当然是连环画。妈妈说,那是老画家用毛笔一笔一笔勾出来的,那种线条和韵味,现在的画不能比!她小时候,喜欢得上课都偷着看;好不容易攒够了钱,啥都不想,就等着放课后去小书摊上挑一本回来„„这我都明白。去年新华书店有卖四大名著整套连环画的,我兴致勃勃地打开一看:比起家里俊秀纤朗的贾宝玉,手上的这个,咋这么“粗”!有时候,闻着那些旧连环画上沉久的气韵,时光仿佛退了回去:那一头杂毛的女生,是妈妈,竟用课本当着老师的目光,低头有滋有味得看着什么。不好!老师绕到教室后面去了,一下子将妈妈“人赃俱获”„„妈妈吹嘘着自己的过去,一边嘲笑着我,看你那画的(她指着我的随笔封面),我小时候,那可是„„得啦,亲爱的妈妈,我知道你厉害,你的课本上不还留着真迹吗:一个长得像辛弃疾穿得像苏轼的人站在大江边,还题曰“沧桑的老杜”。老杜是谁?翻过一页,原来是杜甫的《春望》„„

我就这样一本一本地看,一遍一遍地翻,把妈妈的书看得比自己的还熟。一天,我借口早睡觉,关了门,关了灯,撅着屁股在柜子里翻旧书。冷不防妈妈开门进来,见床上没人,大惊;我忙将头从柜子里伸出来,不好意思地承认我在翻书看。黑暗中,我看不到妈妈的表情,紧张起来;许久,她开口说,我以前也是这么偷看你外公的书的„„

我常想,将来也要给我的孩子准备一个分两部分的书柜,下一半堆上些旧书,跟他(她)讲,那都是我留给你的财富,并期待着某一天,能亲自抓到他(她)也在偷偷地翻着看„„

【三】:旧书的修复

旧书的修复

喜欢在旧书市场淘金的人,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可能就是看中的旧书又脏又旧,书页有破损。如果是一般的看看,取其中的一部分利用,那么破了就破了,脏了就脏了,无所谓的。可是遇到一本好书,就想把它整理好,插在书架上,自己看着也好看,同时,修补好的旧书,看起来还有成就感。

其实,对爱书的人来说,看到书受到损伤,是很难受的。所以每个喜欢书的人,应该学习一点装裱知识。当然了,不用成为专家,只要知道怎么修复到自己满意就可以了。不过,修复是有条件的,就是花费不能大,如果花费太大,不如买一本新的。

以下是笔者的经验,适合那些旧书市场上淘来的一般的书籍,那些贵重的书籍不在此列,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如果你用这个方法修补贵重的书籍,出现问题,责任自负,特此声明,莫谓言之不预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修补旧书也是这样,必备的材料是:毛笔,裁纸刀,各种纸张,细砂纸,浆糊,胶水,苦参,锥子,针,棉线,棉布,搪瓷茶缸,胶带。其他得根据需要自备。

毛笔用来做小刷子,最好用狼毫,硬一些,比较顺手,如果你练过书法就会对修补有很大的帮助。在修补旧书需要用毛笔涂浆糊或胶水的时候,如果你练过书法,因为腕力好,就会涂得很漂亮,不会因为手发抖弄得那里都是,最后把整个书粘成一块砖头。当然啦,没练过书法的也不要着急,用小毛笔,一点点的涂抹,就不会因为失误气得把气撒到毛笔身上。

裁纸刀用来修整书页,对那些不整齐的,烂边的,可以用裁纸刀来修整。有人用绘图用的单面刀片,我不推荐用这个,容易伤手的。用裁纸刀要注意安全,刀刃不要露出太长,用力不要太大,以免过犹不及,折断刀刃伤到了自己。用裁纸刀修整的时候,要用一把直尺作为导向工具,切割的时候用力要均匀,分步骤来,不要急于求成。

再就是要准备好各种纸张,一般来说,宣纸和透明纸是必备的。宣纸用来修补封面和封底,也有人用道林纸,我觉得看着没有味道,推荐用宣纸,手感好。透明纸用来修补里面破损的部分。如果书页残缺过多,建议先用和书页相近的纸修补好,然后蒙上一层透明纸。

浆糊和胶水使修补的必用工具。推荐使用浆糊,没有胶水的怪味道。浆糊要自己做,方法是用一个小瓢之类的容器,记住,要是金属的,也别完全按照我说的准备,随便找个金属容器就可以,加入水,稍微放一点盐,水快要沸腾时加入适量的面粉,边加边搅拌,颜色变透明后就可以了,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加入,不要做得太多了,虽然现在粮食便宜,可以不能糟蹋。

苦参用来消毒。大家都知道,旧书最大的不好就是不卫生。有用杀虫剂的,不过对人体也不好,有些人看书习惯舔指头翻书,这样危害更大,书没看完人先翻倒了。苦参是重要里常用的杀虫剂,可以用适量的苦参放锅里煮沸腾,把书放在笼屉里蒸几分钟,不过蒸之前要记住用干布包裹,要不会把书蒸烂的,不要拼着命蒸,五分钟左右就差不多啦。这个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掌握火候,一般来说是根据外面包裹的布的厚薄来决定的。

细砂纸用三百号的,要用水砂纸,记住不是砂布是砂纸。对那些脏地方可以用砂纸慢慢磨擦掉,要适可而止,不要来了兴趣一直磨擦下去把书给磨没了。

锥子、针、棉线是用来装订书用的,不推荐用书钉,太难看。

有的书上面有油和蜡,搪瓷茶缸就有用啦,里面装上开水,在有油和蜡的书页上下垫上吸水的纸张,方上装满开水的搪瓷茶缸,就可以啦。稍微用一点酒精也是可以的,四氯化碳也可以用,只不过用完后书有些焦黄。

胶带是用来粘那些破损不是很大,又想偷懒的书页用的,不过不推荐。

好啦,也就这么多啦,经验是慢慢积累的,可以先用一本不重要的书做些试验,多试验几次,积攒一些经验,等你的经验丰富了,有什么新的经验,不要忘了拿出来交流一下。

【四】:旧书翻新

www.fz173.com_文物旧书毛笔读后感。

1

人的生命是脆弱的,书的生命却不然,倘若保养得当。可惜,注重养生的人总是多过注重“养书”的,因为人往往把书看作死东西,它的遭遇很少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同情。 给书的面上刺字,它不会哭;将书大卸八块,它不会吼;撕去书中的某一页,它不会喊疼;把书扔进水里,它不会打喷嚏;在书页上烧一个洞,它不会流泪……

多少年来,书总是默默忍受着人类对它进行的各种残酷迫害。我不知道,对爱书人来说,还有什么事比这更令人发指。所以,每当在旧书摊上买到可心的旧书,除去对无名图书杀手的腹诽,我总试图做些什么,让躲过天灾逃不过人祸的旧书重返青春。

可惜,我几乎没有任何化学知识,在修补旧书时只能用一些自己想出来的笨办法。尽管如此,这些笨方法有时也能解决一点问题,稍微抹去旧书心中的创痛。现在,我要将自己用过的修补旧书方法做一点总结,如有不妥,请爱书的朋友多多指教。

2

先说去除封皮污垢的方法。

www.fz173.com_文物旧书毛笔读后感。

假如封皮是塑料压膜的,只需用肥皂水清洗,即可达到较好的效果。假如封面是纯纸面的,无论是灰尘、蝇屎还是一般的污迹,都可以用清水浸泡的方法去除。

假如封皮有笔迹等污迹,处理方法大体可以分为四类:

1.铅笔痕迹:用橡皮擦。

2.墨水痕迹:据说可在书页下垫一张吸水纸,用20%的双氧水溶液浸湿污斑,然后在书页上再放一张吸水纸,上边压以重物。等到墨水被双氧水溶解吸收,纸张干后,墨迹也就跟着消失。但这种方法我没用过。

3.油笔(圆珠笔)痕迹:我只能用细砂纸反复摩擦。这种方法实在粗暴,可我没有别的好办法。

2.油迹:据说,在油迹上放一张吸水纸,用熨斗轻轻熨烫几遍,油垢即可被吸入纸内,使书页平整干净。这种方法我也没用过。

假如封皮原有破损,又被书商或某人修补过,处理方法比较复杂,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1.胶布粘贴:很多人喜欢用透明胶布(带)粘补书页,但时间久了,胶布会起化学反应,严重腐蚀书页。因此,胶布粘补法最不可取,遇到这种情况,我只能狠狠心,把胶布撕掉了事,虽然这有可能损坏书页的完整,可我也没有别的办法可用。

2.糨糊或胶水粘补:糨糊或胶水对书页的损伤也很大,更会将前后几页书粘连在一起,不利于阅读。对此,可以采用清水浸泡的方法,去除书页中的糨糊或胶水,然后用涂抹过乳白胶的小纸条重新粘补。

2004年9月3日,我曾买过一本封面与扉页被糨糊紧紧粘连的《阿凡提的故事》(张世杰编译,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63年初版,1979年4印),我将该书的封面与扉页泡在水里,再一点点地揭起,最后终于让完整的扉页展现在眼前。

这里提到的乳白胶,学名叫做“聚醋酸乙烯乳液”,呈乳白色,不透明,故名。在我看来,它的粘补效果最佳,而且也不会让书页起皱。

《中国书画装裱》(王栋编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年初版)中介绍过一种修补书画的方法,在修补旧书时也可借鉴:“下水浸泡,放进有泻水孔的水池或水盆内,塞住泻水孔,将开水倒进水池浸烫,浸泡半日后,最上一层老尘即脱离画面,溶于水中,水呈黄赭色。然后拔出塞子,放出脏水,查看浸泡效果。……如果经过几次浸泡仍不能使积尘尽去,可在清水中加进少量漂白粉,漂去最后一层积尘。”

假如封皮有未曾处理过的破损,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www.fz173.com_文物旧书毛笔读后感。

1.裂口:假如裂口处露出明显的纸纤维,又不“缺肉”,将少量乳白胶涂抹于患处,抚平裂口,干后即可粘合(裂口两面最后垫上塑料薄膜,免得乳白胶粘在衬页或扉页上)。假如裂口“缺肉”,只能用涂抹乳白胶的小纸条粘补,最好使用与封皮纸质、颜色相同的纸条,这样看起来更加美观自然。《中国书画装裱》中说:“补救裂缝用签条法,即在裂缝处用宣纸在背纸后面糊上一条,上覆背纸夹在中间……”这种方法跟我采用的似乎差不多少。

2.书脊开裂:假如仅仅是开裂,用乳白胶粘补即可;假如书脊破损严重或者已经不复存在,可以用涂抹过乳白胶的,同质同色的纸条粘补,纸条的宽度要恰好覆盖过封皮一点,这样才能耐翻。

2.破洞:用涂抹过乳白胶的,同质同色的纸条粘补。《中国书画装裱》中曾这样说:“网纸法:在残洞处涂上糨糊,贴上一块宣纸,待干后用手撕去四圈边,由于残洞处已经贴牢,四边撕去后的形状正好和残洞一样,覆盖后将这层纸夹在中间。用这种方法补残,就叫„网纸‟。”www.fz173.com_文物旧书毛笔读后感。

3

再说说书页的处理方法。

其实,上述的各种方法也适用于书页,但书页的破损有几点特殊之处。

1.霉斑:封皮很少有霉斑,它一般都存在于书页上。《中国书画装裱》中介绍说:“在霉斑处涂上„灰锰氧‟,霉斑即变成紫色;然后再涂草酸,即可由紫转黄,轻霉即可尽去,重霉即可减轻。……唯有紫斑难去净,只能减轻。”在网上查,《劳动报》上有篇文章《各路藏品价值打折后的“消梅”攻略》,说“用高锰酸钾溶液3%,以棉签或者毛笔涂刷霉渍处,一二分钟后,再用5%的草酸溶液涂上,即可去掉霉斑。”

这些方法我都没试过,因为我对霉斑不太反感。2003年2月24日,买到一本《庾信诗赋选》(谭正壁等选注,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2月初版),书页上有一些紫色的霉斑,看起来有如水墨画,漂亮极了,至今仍然留着它们,舍不得清洗掉。

2.铁锈:有的旧书用铁钉装订,受潮后钉子容易生锈,据说用草酸或柠檬酸液可以擦去铁锈,然后用清水洗,用吸墨纸压好书页,晒干即可。但这种方法我没用过。

3.裂口:一般情况下,用涂抹乳白胶的同质同色的小纸条直接粘补。假如裂口比较长,或者出现在正文上,却不能随便粘补,因为书页两面都有字,处理时必须慎重。但我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用及窄的小纸条粘补,粘补时让纸条粘在每行的空隙处,这样就会影响正文的阅读了。不管怎样,我只用乳白胶粘补,绝不用糨糊、胶水或透明胶布,因为它们对书页的危害太大。

2004年8月1日,我曾经买到一本《古城秘密》下册([法]勒白朗著,周瘦鹃译,文艺书局康德五年十一月一日印刷),当时只修补了破损的封面。几天后,它不知怎么,从书架上落到地上,我却没有发现。我的猫觉得它是磨炼爪子的好工具,嚓嚓几下,撕裂了几页正文,我只好用小纸条来粘补,使用的就是上面说的那种方法。

4.菜渍:总有人看书时喜欢大吃大嚼,嘴巴又闭不严实,或者原本有漏洞,把红烧狮子头、鸡蛋炒柿子之类的残骸洒到书页上。这怎么办?我无计可施,只能在心中咒骂那些馋鬼。

5.潮迹:总有人喜欢把书往水里丢,以为这样就可以教会它游泳。据说,可用明矾溶液涂洗书页上的潮迹,但我没有试验过,因为我索性不买浸过水的旧书,除非毫无选择。

6.虫洞:书上的虫洞,可以参考上面介绍过的“破洞”处理法修补。但我从未试验过,因为我喜欢虫洞。一次,朋友送我一本商务印书馆民国版《西画概要》(吴梦非著,百科小www.fz173.com_文物旧书毛笔读后感。

丛书),里面的虫洞缥缥缈缈,形态万千,巧夺天工,美不胜收,令我叹为观止。这样的精美的虫洞,我说什么也要保留下来。

7.折角或缺角:很多人看书时喜欢对手动手动脚,拥有把每一页书看成毛边的本事。时间一久,很多书页上都会出现折角或缺角,不利于书的翻阅。我的处理方法是,用涂抹乳白胶的纸条粘补在书页的折角或缺角上,增加它的硬度或使其恢复原来的长度。对于有折角或缺角的封皮,也可用这种方法处理。

8.图书馆印章或签名:很多旧书里都有图书馆印章或签名,有的可以用上述的化学方法去除,有的我实在无能为力,索性用剪刀剪掉,然后以白纸粘补,只图眼前清静。

4

www.fz173.com_文物旧书毛笔读后感。

有的旧书装订质量欠佳,尤其是铁钉书和胶粘书,开裂现象比较严重。我认为,唯一可行的处理方法就是小心地撕下旧书封皮,然后给书钻孔,用敲直的曲别针代替缝纫针,用细线装订。然后,用乳白胶粘补好封皮。以后,此书基本不会出现开裂现象,除非遇到非常非常严重的损伤。

再简单说说旧书的保养。《图书馆古籍编目》(中华书局1985年初版)中还介绍说,旧书应该防火、水、潮、虫、鼠、尘、强光、高温,书房窗户应装上毛玻璃或百叶窗。我却没有这些条件,只是让我的旧书随遇而安,因为我始终相信,在一般情况下,书的生命永远比人长久。

【五】:暑假《文化苦旅》读后感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通过对国内外的文化进行考察和思考,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和对社会、历史、文化的深刻认识而撰写的系列散文集。此书通过中国大陆的自然景物描写一代中国人心灵的纠结。在《文化苦旅》中,作者游历中国各地,追寻古人足迹,体会着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历程。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暑假《文化苦旅》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与借鉴。

  暑假《文化苦旅》读后感(一)

  在广褒的中华大地上,漂泊流浪的余秋雨先生越过山盘水座,踏雪飞鸿,在文化的苦苦旅途中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峻,一种苦涩后的回味,一种焦虑后的会心,一种冥思后的放松,一种苍老后的年轻,一种文字激昂的大气,一场细致精巧气可吞天下的深刻评述。——这便是《文化苦旅》。这便是文化的苦旅。

  大漠的荒芜,黄河文明的盛衰,清丽凄迷的江南文化和世态人情,风情万种的古城风貌与历史渊流,余秋雨先生在心灵的旅途,以一位文化学者精准独特的视角,凭借丰富的文化感悟力与艺术表现力,再现了匿藏于时间底端的深刻思考,开展了一场山水风物与历史精灵的远距对话。壮哉!奇哉!妙哉!

  是山水将文化的溶解,抑或是文化对山水的诗话?或是山水与文化的天地契合?在看似平常的风景名胜之中,蕴藏的历史与内涵,涵盖的文化与深沉,在秋雨先生笔下,点点滴滴,猛的,全都滴成一团,如一股急流,把人震撼,感耶!叹耶!撼耶!

  西方一位哲人说过:“只有饱经沧桑的老人才会领悟真正的人生哲理。”余秋雨对于文化的经典评论便是他沧桑后博发而出的哲思。苏东坡三十七岁便自称“老头”,他颇有苏东坡“老夫聊发少年狂”的那种放达。放达于山水世界,放达于文化天堂。他曾说他常伫立,于观察自然与人交际境界中去思考前人的情感,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明史中,余秋雨先生将犀利的笔触直接伸向历史,伸向人文,他勇于批判历史,针砭时弊;他敢于发表见解,针针见血,这真是《文化苦旅》不同于其他散文之处,这正是《文化苦旅》长久不泯的精神所在。对于灵魂与精神的刻画,犹记得莫高窟里那位无知道士的愚蠢行径,犹记得长江入海口那个特殊群落一上海人的精明骄傲与能说会道。

  正是对于不被大众看到的内涵的深度挖掘,正是对于社会形态的方方面面的反映与体现,成就了这部书的魅力与价值。

  在山水解读历史,在历史中解读文化,在文化中看透山水,让自己的心灵也受到文化的熏染,精神的洗礼,这便是我读《文化苦旅》获得的最强烈的感受。或许,我还未完全领悟作者的深意。或许,我还未真正读透这本书的内涵。然而,《文化苦旅》一起苦苦的悲怆奏响了时代的绝响,警世亦憾人!

  品一杯香茗,读一本好书,《文化苦旅》,值得一读!

  暑假《文化苦旅》读后感(二)

  暑假闲来无事,再捧余秋雨《文化苦旅》,一则可以在炎热的酷暑里除却心境的烦躁,二来可以再次享受一下余教授丰盛的文化大餐。

  余秋雨教授的《文化苦旅》站在不同的视角、以深邃的思想、独特的见解、潇洒的文字对中国文化以及相关的历史、景观、人物进行了别具一格的诠释,读来发人深省,叹为观止。

  偶读其中《西湖梦》就有别一样的感觉。余秋雨在此文中写到:“奇怪的是这个湖游得太多,也不能在心中真切起来。”他说:“它贮积了太多的朝代,于是变得没有朝代;它汇聚了太多的方位,于是也失去了方位。它走向抽象、走向虚幻,像一个收罗备至的博览会,盛大到了虚渺。”上海世博会的时候,我与单位的同事一起去看世博展,当然也就不得不去被人们称为“人间天堂”的西湖了。

事实上,当我把从文字中,从画卷里、从视频中所了解的西湖与自己亲身见到的西湖在脑海里叠加起来,对比起来,总感受不到西湖那“人间天堂”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538506/

推荐访问:文物读后感450 保护文物读后感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