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800字读后感

来源:读后感 时间:2018-09-16 11:00:05 阅读:

【www.zhuodaoren.com--读后感】

活着800字读后感(共10篇)

活着800字读后感(一)

有关《人生》的读后感
路遥的,800字左右,少点也可以.

《人生》作者:路遥,陕西省清涧县人,1949年出生于陕北山区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文革开始后受影响直到69年底才回到家里务农.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1992年积劳成疾,英年早逝.1980年发表《惊人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人生》、《在困难的日子里》也相继获奖.1991年完成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获得第三届矛盾文学奖,他的作品《人生》被改编成电影后,引起巨大的轰动.


读后浅浅有感
《人生》没有《平凡的世界》篇幅长,矛盾冲突更加激烈,唯一觉得遗憾的是,路遥对于高加林在巧珍和黄亚萍之间选择的挣扎刻画的不够,他也许本来并不想让读者斥责痛恨高加林的,但是我的确对于他的见异思迁和爱慕虚荣感到有点愤怒.
不过人生也的确是矛盾的,换做是其他任何人处在高加林当时的位置,也难免不做出相同的选择.如果不是后来的变故也许高加林和亚萍之间也的确比和他和巧珍能够更加和谐.
巧珍很善良,有金子般的心,可是同样是金子,在乞丐面前绝对比在国王面前更耀眼,关键是看获得金子的人是贫穷还是富贵.
抛开感情不谈,真正值得敬佩的是巧珍的坚强和豁达,即使在遭遇情感变故的时候并没有像一般女性一样任由自己软弱消沉,觅死觅活,反而是高加林在最后埋怨活着没有意思.
巧珍没有文化而高加林是村里的才子,但是这种优劣的对比却在需要坚韧的意志力时候颠倒了,也许正是因为巧珍的没有文化,从小在乡野山间长大才让她对于世事无常的得意失意没有过多计较和苛求,往往是一些自命不凡,自负清高的文化人才对于生活百般挑剔.
对于繁华未知的大城市,高加林的憧憬和向往是可以理解,无可指责的,实际上他缺乏的是自己对于自己选择负责的勇气,放弃巧珍的同时是告别粗俗底下的农民生活,接受亚萍意味着对于事业和未来的开阔前景,我们并不应该苛责哪个是正确哪个是错误.而要看一个人自身的个性会让他作出怎么样的选择,高加林如果留下和巧珍一同生活也绝对不是他躁动的个性所能安于接受的.他只是缺乏了对于突如其来的变故的应变能力和敢于承担后果的决心.
人生,其实无非是矛盾与选择的综合体,无关对错,仅仅在于我们能否有勇气在矛盾中作出选择并勇敢承担一切后果.路遥的这个故事没有时间空间的局限性,他仅仅是纷繁复杂的人生游戏在某个人某个地方的缩影.我认为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我已经能够完全领会了

活着800字读后感(二)

给你整个世界读后感800字,

这几天我读了几本少儿文学书,其中一本是《给你整个世界》.《给你整个世界》主要写的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作家童年趣事.
在《给你整个世界》里最让我受感动的故事是第一章里的《一碗清汤荞麦面》.在这个故事里面让我感动的人物是母子三人.兄弟二人的父亲不幸出车祸而去世,从此以后母子三人的生活便陷入困境.但是母子三人并没有放弃生活的勇气,而是更加相亲相爱,团结一心.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母子三人都会微笑着去面对.过年的时候,一碗清汤荞麦面已经是这母子三人的年夜饭了.生活的艰辛并没有消磨他们的意志,反而增强了他们生活的勇气.若干年后,大哥当上了一位医德高尚的医生.弟弟考上了名牌大学,在京都银行里工作.当母子三人再聚首北海亭面馆时,心潮涌动,店主夫妇,还有我都被这母子三人执着乐观的生活态度深深地感动了.
和这母子三人相比,现在我们的生活衣食无忧,幸福多多.年夜饭满桌的美味佳肴,而我们又有多少人懂得珍惜呢?
在被母子三人不畏困境,携手同心,乐观生活的精神感动同时,也被北海亭面馆老板夫妇那种无声的关爱,朴素的善良所感动.当母子三人第一次出现在面馆的时候,面馆老板夫妇就从这母子三人的言行衣着中看出他们生活的窘迫,可是善良的老板娘依然热情地招待他们.更让人感觉温暖的是,老板将原本一份一碗的面条,多下了半份在母子三人要的那碗面条中.老板娘立领悟到这是丈夫特意多给这母子三人的.在以后连续的几年中,老板夫妇始终以真诚的善良款待贫困的母子三人.让这母子三人在生活最困难的时候感受一份温暖,也许这份温暖关爱不足以照亮他们人生的整个旅程,但可以给他们前行的力量.就像母子三人中最小的孩子说的那样,老板娘每次送给他们的祝福语:“谢谢!祝你们过个好年”!在他听来分明是在对他们说:“不要低头!加油啊!要好好地活着!”
人世间正是有了这样许许多多可爱,善良的人们,生活中才有许多阳光、感人的故事在发生.【活着800字读后感】

活着800字读后感(三)

求一篇活着真好的作文800字

着真好
假如这个世界上有天堂,那么人死后就会到那里去,成为天使.
假如这个世界上有地狱,那么人死后就会到那里去,成为小鬼.
假如这个世界上有轮回,那么人死后就会到那里去,等待着投胎,得到新生.
然而这一切都不存在!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只能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生活一次.生命只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惟一的,无比珍贵的!
而且我们的生命并不单只属于我们个人,它还属于我们的亲人,我们的朋友,我们身边所有关心我们的人!因此,我们只有快乐地生活,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挫折,而不能消极,退缩,甚至带着一了百了的念头,自杀了结.
说起自杀,你可能会想,刘静文这么快乐坚强,自杀这个可怕的字眼是怎么也不会跟她联系在一起.可是事实是,我曾经也起过自杀的念头.
记得那是小学的事了.当时我受了些委屈,去找朋友倾诉,朋友不理我;找父母哭诉,父母骂我.在那一刻,我觉得天都塌下来了,什么都变得没有意义了.在那一刻,我想:我活着还有什么用呢?不如死了算了,一了百了.于是,我找来一把小刀,准备割脉自杀.就在小刀就要割下去的时候,我的手颤抖了,始终不敢割下去.因为我怕痛.那一刻,我发觉我还不想死,我还想活着.我扔掉手中的小刀,痛哭了一场.
我活了下来.
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宝贵,活着的美好.我变得活泼开朗,快乐坚强.
周围的人对我的转变都感到惊讶,都问我发生了什么事.我一笑了之.他们怎能相信,我是从鬼门关走回来的.
活着真好,她让我变得积极乐观.《塞翁失马》,让我明白了“焉知非福”.《落难的王子》,让我明白了“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承受得了——只要他不死.至于死,那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活着真好,她让我不再退缩.作业做错了,笑笑,认真地修改;自行车坏了,笑笑,推着走回家;衣服破了,笑笑,拿起针线补好.……
活着真好,她让我珍惜时间.下课时,同学们在外面嬉戏,我默默地在准备着下一节课;放学时,同学们收拾好书包,匆匆地回家或到球场上去了,我静静地在思考着刚才还没有彻底明白的问题.……
活着真好,她让我热爱生活.星期六,许多同学还在梦中,我已经起床了.我卷起衣袖卷起裤脚,一边哼着歌,一边把家里里里外外弄得干干净净;中午快到了,我又哼着歌,在厨房里忙得不亦乐乎;一家人吃完饭了,我又哼着歌,把饭桌收拾好,把碗碟洗得干干净净.……
活着真好!
(本文获金湾区“珍爱生命”征文比赛二等奖)

活着800字读后感(四)

跪求800字读后感.
跪求《倾城之恋》《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文艺对话录》《挪威的森林》的读后感~

这与其说是娓娓讲述渡边所经历的青春,倒不如说是一场心灵的探索.每个人的生活态度是不同的,就如同这雪.即使也是白的,细小的,也不千万种的姿态.你无法大略看清,但能够细微地感受到.
如果对于死去的人的感情太过沉重,那么于生者只会是身体的完好,精神的腐蚀,就像直子,她永远活在对木月的爱下“不甘愿被折离枝端失去了灵魂.不能做坚韧的行尸走肉.宁愿自毁至形容狰狞,被人丢弃.如此,这短而无救的美才深如骨髓,令人怀恋.绝不苟延残喘”.刻骨铭心的爱如何释怀呢?
渡边君大是一副天下无谓的态度.敢死队会认认真真地过活,爱地图拉,做体操拉,虽然成为笑料是事实,也改变不了他生活的原始轨道,力图坚持自我的目标实在令人钦佩.再加上永泽应该算是对比吧:永泽的生活是一帆风顺的,但他认为“人生中无需所谓理想的东西,而是行为规范”.
木月的死看上去是个谜,但一直被提醒的似乎他的离去是个必然和迟早.但死者已死,所幸的是在直子走后,渡边也终于发现了真正的人生价值.“周围走过的人无不直盯盯地看着我们,但我已不在顾忌,我们是在活着,我们必须考虑的事只能是如何活下去.”玲子对渡边说,祝你幸福.渡边终于回到了生命的轨道,勇敢奔向绿子.这就是我对《挪》的理解.
也许痛会让人不能自己,当新的事物出现,你不该为过去感伤,应该去面对新的生活.人生啊,不要一味沉浸在濒临绝望的海洋中,试着去发现吧,事实上你想象得到的那个远比现实来得糟糕.可能这样,木月,直子也就不会不在人世了.但死的价值正是提醒我们冲破思想的
囚笼,迈向幸福的动力.毕竟就像渡边说的,无论怎样的哲理,怎样的真诚,怎样的柔情,也无以排遣这种悲哀.我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从这片悲哀中挣脱出来,并从中领悟到某种哲理.
〈挪〉在静默中拉下帷幕.

活着800字读后感(五)

文化苦旅的读后感
800字

1
浅品《文化苦旅》
书写,书写文化之苦旅. 描述,描述历史之盛衰.
――题记
中国灿烂的文明正在被时光磨灭,不知在角落里边回味心酸史边唾骂历史罪人的人们是否真曾闭一闭眼睛,平一平心跳,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峻.我一直以来欣赏懂史且敢于评论批判历史的学者,而也同时认为现任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的余秋雨先生是无数学者中的豪杰,他的《文化苦旅》是万千部文史学散文著作中最为出色的上品.
本书是余秋雨先生第一本文化散文集.其中有些文章曾在各类文学评奖中夺得首奖.全书的主调是凭借山水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秘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历史构成.余秋雨先生依仗着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所写下的这些文章,不但揭示了中国文化巨大的内涵,而且也为当代散文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范例.
余秋雨先生以他独特的写作魅力吸引着读者,那是一种苦涩的回忆,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苍老后的年轻. 他也曾在本书中像许多知青学者样深情感叹,但同样的感叹,出现在不同的地方,韵味也相差甚远.正如他所说的一样“我也可以年轻”,他的人生是富有弹性的,他总是秉持着少年的激情,享受着老年的清闲度过他充实的中年时光,所以,余秋雨先生无论何时都是个混合体.因此,他的文章,也永远夹杂着不同感觉的口气.如他对中国文化日益沦陷丧失的悲伤感慨,就饱含了年轻人对不满的辱骂,中年人对世事的无奈和老年人沧桑的惋惜.
也许有些的观览完全无心,但撰成此书的灵感源头绝对是有意的.很明显,他发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尘封点.在如今这个弘扬我国绚烂文明的蓬勃时代提出这样的悖论观点,自然更引人注意深思.中国古老的文明曾在古代创造过盛世,人们为了保留住曾经繁华便将绚烂的文化代代相传,陆续建造了莫高窟,都江堰等大型建筑,就连普通的牌坊,藏书楼也印有文化的痕迹.但人们的理想总是好的,而岁月却是逆人而行,变故也是层出不穷的,人们再想保存下来的东西到了一定的极限还是会被时间冲走,虽然也有些是出于人为,但归根结底,还是源于历史的轮盘上的空白.有些历史尘埃的东西是留不住的,不少学者在哀伤的挽回,总痛心的活在不属于他们的曾经,便永远无法活着走出来.因此,“正视过往与当下”,便是我从此书中悟出的一个当前重要的课题,我也同时认为这是余秋雨先生的研究与警世主题.因为,只有能真正认清历史风云的人才能在顺应历史车轮的基础上印出自己的车辙印.
抽一枝柳条,折一只桃枝.品一杯清茶,看一本好书.
走进余秋雨,走进《文化苦旅》.
2
漂泊
——《文化苦旅》读后感
对于余秋雨先生及他的作品是有所闻,但一直没有接触过.我很少看电视,这次去河北与同去的大姐住一间,她一直在看青歌赛的节目,因此我也一起看了好几期的比赛节目,比赛中有文化知识的考试,评委正是余秋雨先生,其中的考题都是一些常识、专业性的知识,考题本身并不复杂,而与考题有关的相关知识的连接,余秋雨先生解读的非常到位,可见他渊博的知识,他对中华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评判,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我正好手头有他的《文化苦旅》一书,利用双休日的时间翻阅了一遍,这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静静体味的书,他从风景秀丽的江南到大漠孤烟的大西北,从冰天雪地的北国到充满民族风情西南边陲,他的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也是他在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里的苦苦求索,莫高窟的色彩、线条令他着迷:北魏色彩的浑厚沉着,隋朝的畅快柔美,唐代的喷射和舒展,五代的精细、温煦,...,这是一条色彩的河流,也是文化的河流,一直汹涌地向我们奔泻而来.天一阁的藏书曾令他迷惑,而终于有一天显现了藏书的社会意义.而西湖终究是文人们心中的一个飘渺的梦境,只能意会,无法用文字解读.
中国文化如奔腾不息的黄河、长江,流经祖国大地,流向浩瀚的太平洋.文化是内化于心的一种精神财富,在有华人的世界里,就有中国文化的延传,漂泊海外的华人们可以把原始的巨树当成神庙,供奉着“大公伯”,然后进化成“拿督大公伯”,希望庇佑着他们.这是典型的宗族文化,一辈子也无法挥去.
960万及其海域的神州大地,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化,有如一朵朵奇葩绽放着,包容和开放的海派文化,亲新婉约的江南文化,浓郁思乡情结的华人文化.我无法用语言表达作者对中国文化的深刻解读,我只能用心去细细体味.
3
文化苦旅》读后感
在短短的一个寒假里我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去社会实践.虽然比较忙但我还是做了一件我认为最有意思的事情.我把余秋雨教授写的《文化苦旅》大致看了一遍.
虽然来不及仔细去揣摩但确实让我感触很深,尤其是《风雨天一阁》至今都使我记忆忧心.
一个家族背负着艰守一座藏书楼(中国古老文化)的命运.范钦一个拥有强大毅力和强烈的爱国精神的藏书家让中国留下了一座具有文化代表意义的藏书楼,直到到现在都有它的痕迹,但是岁月的沧桑,历史的风尘还是将它掩埋了.范氏天一阁之所以留下来的原因是什么呢?这正式余教授所说的“超越意气,嗜好,才情,甚至是时间的意志力”而这种毅力有是什么呢?
范钦曾经顶撞过拥有巨大权势的皇亲国戚,而因次遭到仗打这样的重刑,还进过监狱.但他豪不畏惧,始终毫不顾惜坚持自己的信仰,相信真理.最后谁都奈何不了他,这就是一个古代藏书家,一个真正称职的藏书家所表现出来的超越常人的强健的职业道德品质.
说到这里,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我们这些学生,有哪一个能像范钦那样监守正义,监守自己的岗位.或许有但也是极少数的.我不是故意要借古代成功人氏来讽刺现代人,但是我还是要批判我们不好的地方,包括我自己在内,同学们,所有读书的人们,我们早就应该反省一下了.对我们来说范钦的意志力乍看之下,显得不近人情,然而我们的毅力呢?可以说连他的二分之一都没有.我们读书,在遇到挫折的时候该怎么办呢?学成之后又为了什么呢?等等这些尖锐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
继续往下说,时间的流逝,光阴的短暂,80岁高龄的范钦中将走到生命的尽头,但他连生命的最后一刻都要监守岗位.他将自己的财产分成两部分,一份是他监守一生的藏书楼,另外一份是一张万两银票.他让他的两个孩子去选择自己想要拿的一份.
我想如果事情放到现在,有谁会愿意继承藏书楼,又不能卖而且不但没好处还要惹得一身的麻烦.然而有范钦这样伟大的父亲,就会有像他一样伟大的儿子.他的大儿子范天冲毅然的选择了子承父业,他继承了藏书楼.中国的古老文化就是因为有了像范氏父子这样的真正的读书人而保存到现在的.
说到这里我又要开始批判些什么.想到读书人,现在的读书人(有些人)说说是书生,毫不考虑自己的言行举止,说不该说的话做不该做的动作.而且读书为的尽是一些私人的事情,只为那黄金屋或是颜如玉,而且做人都做的很自我,对自己要求很低对别人则很苛刻,只要自己好就万事大吉,毫不顾虑别人,更不用说是监守岗位和保护民族的历史文化了,一点都没有范钦那样的奉献精神.
还有那些可恶致极的贪官污吏,他们丝毫没有一点职业道德,简直像行尸走肉一样活在世界上比狗都不如.范钦好比是天使,而这些贪官,滥用职权的人就是恶魔,总有一天这些恶魔,会被天上的那些像范钦这样的天使给带去,进化那肮脏的心的.
《文化苦旅》使我对读书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我们读书人读书不能只为自己,要为这个社会这个国家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这样读书人才是读书人.
而且我们所学的文化有多少是古人用自己一身的心血换来的啊,文化的保留是艰难的,因此我们要好好珍惜这来自不意的文化,不虚度光阴,真正的领悟中华民族的优异文化,并且发扬古人身上的良知和意志力,坚决不做学成之后,而忘本的人,也不做半途因为搓责和困难而放弃学业的人.
一个人拥有了良知和强大的毅力才能领悟到我们祖先的精神,继承和发扬炎黄子孙数千百年来的优良传统.余教授的《文化苦旅》就如一艘导航船,她将带领我去深思更多中国文化的发展史.我也会将其细细品尝的
4
从文化大家的园子里归来,被露水打湿的衣领上还带着花的香气,脑海里保留着和这早晨一样新鲜的记忆.我不揣冒昧地把这些既不连贯.又不准确的记忆写下来,不知能否对读书养气有所禆益.
读了《文化苦旅》这本书,我感受最深,也是最大的,就是:“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
我想,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有这种感觉,自己特别想去的地方,总是古代文人和文化留下较深脚印的所在.作者余秋雨先生认为:“这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魅力和它对我的长期熏染造成的,要摆脱也摆脱不了.”我想,这个原因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同样适合.
我们去某一个地方参观旅游,都总会不自觉地回想那里的一切,主人是谁,修建的目的,发生过的历史事件,何许人也曾经到过这里等等.这样,就在这一瞬间,把人、历史、自然浑沌地交融在一起,历史的沧桑感与人生的沧桑感便笼罩在每一位参观者的全身,历史古迹所蕴藏着的精神与文化也就能哗的一声奔泻而出,使每一位参观者都好像亲身经历过一定的历史事件,无端地感动,无端地喟叹.
譬如说,我们路过汨罗江,总会在百感交集之中挤出一声来源久远的喟叹.既羡慕沉睡江底的闲散,又恨楚国忠臣的轻生;既有感于物换星移的短促,又兴幸楚臣的精神没有随流水而长逝;既叹惜滔滔江水的无情,又因身为炎黄子孙而骄傲……这众多的感慨,全是因为楚臣遇到了汨罗.我们看到了汨罗,就想到了它的主人,感受到他的爱国精神与浪漫诗篇.
又如,我们去参观长城.长城,之所以能成为我国的象征,就是因为它一直肩负起了保家卫国的责任.走在长城上,似乎能清晰地感觉到无数英灵在抗击匈奴时的勇猛,倒下前转过头给熟悉的大地投去的目光以及那亘古不变的黑色的眼睛.“不到长城非好汉”这一口号的提出,大概也是来自一个简单的愿望:把中华民族的精神历代相存.而不懂得这一切,长城,中国的长城,只不过是一条长长的土堆儿而已.
大概,每一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需要一些历史事件才能得以丰富,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古迹,陈年的石头和木块也才能深深的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而文人的作用,也就是把古迹封存久远的文化内涵与人类精神感悟出来.因此,文人也是丰富历史古迹的内涵的要素.没有了历史事件与人物,人们对于无论有着任何意义的景观都只会有:“自然的力量多大啊!”或者“古人的智慧与技术多高啊!”之类单纯的赞叹,而永远也不会有更层次的感慨.旅游的更高层次,就是要领悟我们祖先的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传统精神.
《文化苦旅》这本书,犹如一片巨大的花园,作为一只小小的蜜蜂,我所能采到的只是一点点的花粉.这是要请喜欢赏花的读者们原谅的.
5
手棒一本《文化苦旅》,随着作者的笔触在字里行间中游历了大半个中国.旅行结束,本应陶醉于祖国的壮丽山河、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然而我却无法使自己陶醉,心头莫名地涌出一种苦涩的感觉.我一直对《文化苦旅》中的“苦”字百思不知其义,起初认为无非是指旅行的劳苦,现在才发觉这实在过于幼稚的理解.其实,苦于身无所谓苦,苦于心才实为苦.作者曾感慨:“文人似乎注定要与苦旅连在一起.”我以为,这乃是文人最大的财富.苦涩过后总会留下一丝回味——对历史的感悟,对文化的理解,对人生的思索,全部融在这苦涩后的回味中了.
秋雨先生说:“如果说人生是一条一划而成的线,那么具有留存价值的只能是一些点.”是的,人生无非是漫长历史的一个缩影.历史从古代走到今天,还要继续走下去.历史的足迹却成了无数人一生的执著追求.历史的魅力便在于它的足迹总是隐藏在山水之间,难于寻找.所以没有博大的历史情怀,深厚的文化内涵的人是永远不会找到这些无价之宝的.无疑,余秋雨教授是“探宝”的胜利者,他的收获便是这本《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带领着我在历史长河中漫游.我们面前出现曾在历史舞台上演出过的一幕威武雄壮的活剧,一个个伟在大的人物出现了,他们的身上体现了中国文化的良知和高尚的人格,但他们中的多数还是逃脱不掉那悲剧性的结局.我的心被打碎了!但这破碎的心却真的读懂了中国文化.当莫高窟出土了大批极具研究价值的敦煌文物时,人们在为历史喝彩.然而历史却上演了一幕极其荒诞的闹剧,让外国人大摇大摆地将一本本一箱箱的珍贵文物搬到了他们的博物馆里.或许历史是要故意磨砺一下那些过于执著的历史学家们,让他们只能凭借外国博物馆提供的微缩胶卷来研究生长在中国的敦煌学.啼笑皆非的同时,我们不得不反问历史,这种磨砺的代价是否太大了?当然,这部历史更多地留给我的是对人生的思索.
“对历史的多情总会加重人生的负载,由历史沧桑感到引发出人生沦桑感.”这是作者的感叹,也是对读者的启示.人的一生也是一段历史.人生之路是弯弯曲曲;回头看一眼留下的足迹,自豪的同时难免感到一丝惆怅.因为无论你拥有多么辉煌的成功,却总会留下这样或那样的遗憾.作者在山水之间跋涉是为了录求历史的足迹,文化的灵魂;我们在生活中跋涉则是为了录求人生的真谛.
读过《文化苦旅》,留下了苦涩后的回味;那么度过漫长人生后,我们又将留下什么呢?
6
暮色四合,喧哗的一切复于平静.静静的夜里,最好莫过于读书了.一盏孤灯,一杯浓茶,摆上余秋雨的游记散文集《文化苦旅》,细细品位起来.
静中求定,这便是读书的境界.书打开了,一瞬间眼前多了个余秋雨,似乎正与我品茗论文.渐渐,我身不由己的加入了旅行队伍中,又仿佛整个旅行中就只有一人,那就是我.天高地阔,万事万物如此真实.余秋雨就象一个导游影子,摸不着,却处处皆在,在指引着我,在牵动着我的思绪,让我真实去体验这苦涩的旅行.
我爱喝茶,尤其是浓茶——碧绿的水透出一股淡淡的清香.倘若你一口把它喝下,你一定回叫苦不迭.茶,只有慢慢去品位.初入口也许会感到苦,但细细噙入,仿佛一股细流淌过,一股甘甜清香自腹中升起直冲脑门,那舒服惬意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到.越咀嚼越有味,读书也是如此.
在这里,我的思想显得多么苍白无力.如钱塘江大潮,细细密密的文字却有席卷一切的磅礴气势.每一个跳跃的字符是最完美的组合,平实而感人.
我走过敦皇,进了莫高窟.“看莫高窟,不是看一个死了多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多年的生命.”在这儿,我完全被“历史的洪流消融”.“这里没有重复,真正的欢乐从不重复.这里不存在刻板,刻板容不下真正的人性.这里什么也没有,只有人的生命在蒸腾.”是的在这千年文化的积累面前,我又是什么呢?在这朝圣者众多的圣地,却偏偏出了个王道士.从此,它蒙了辱,中华民族蒙了辱,但不也是王道士才使莫高窟文化大放异彩吗?中国文化何其多,却偏偏忽视了这座文化宝库,何其的悲哀!
“历史,从来不给附庸以地位.”“历史,从不给弱者以怜悯.”上海人就是有一种精神,他们要证明他们是强者.“真正的强者,永远占据一席之地.‘这不正是中华民族所需要的吗?
“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废墟是课本,让我们把一门地理读成历史;废墟是过程,人生就是从旧的废墟出发,走向新的废墟.废墟是进化的长链.”“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没有白发的老者是让人遗憾的.”在心灵与心灵的撞击中,发出了“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的呼唤.
在这儿,已超过了时空的限制,它是一次艰难的旅行.正如在茫茫沙漠中旅行.它更是一次历史的漫游,一次文化的苦旅,是对那封存久远的文化内涵的默认.读它,让我受到了灵魂的震撼,精神的洗礼,心灵的升华.
人生,其实也是一种苦难旅行.

【活着800字读后感】

活着800字读后感(六)

写一篇1000字的读后感,要高中水平的.

看完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的感触很深.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代表作.塑造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这一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以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苏联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和其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品质.
保尔是一个顽强的人,当他负伤不得不退出战场之时,仍然在后方不停地为社会的发展做着贡献.当被诊断出神经中枢有毛病时,他还是一如既往的想方设法的工作,争取多为社会做事.最后,他两腿瘫痪、双目失明,不得不放弃工作.但他再次顽强地与命运做起了斗争.该扼住命运的咽喉奋斗终生,顽强拼搏.保尔曾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句话说有了人应该有伟大的理想,有了理想就要行动,行动了就要尽力,尽力了才不会有遗憾,他这种为实现理想而拼搏的恒心、决心与行动实在令人震惊,正是他这种精神让中老年人怀念,又鞭策了无数年轻人,为千万青年人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早年丧父,12岁被母亲送去车站食堂洗碗,饱受苦难.后到发电厂烧火,认识了朱赫来并深受其影响,后来他参加工业建设和边防战斗,入了党.由于他多次受伤生病,忘我工作等原因,1972年他几乎完全瘫痪,双目失明,他在忍受极大痛苦的情况下,决心帮妻子达雅进步,并开始文学创作,以另一种方式生活.保尔能成为英雄主要在于他的追求和努力的塑造.他从小就有一身正气,反对以大欺小,以强欺弱,反对官僚主义.他佩服朱泽培•加里波第,在朱赫来的教育下,他更加明白他要做的是什么——就是将个人事业与祖国的需要相结合,做一个能尽一切力量奉献于祖国的革命者.为了这个理想,他经受住了生活和战争的考验,的确称得上是一名坚强的革命者.在他的心中,革命事业与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在任何情况下,他的革命信念总是坚定不移的,所以他才有力战胜死亡与病痛,将毕生投入事业中.这就是保尔这个革命者的崇高精神,钢铁就是在这如同烈火燃烧的斗争考验中炼成的.
从小说中,我们也看到了对待挫折的正确方法.保尔瘫痪失明后,想到自杀,但自杀就等于背叛革命,于是他又极力鼓励自己振作起来,想办法活下去.对待挫折,不是逃避,死亡是最愚蠢的办法,活着就是一种希望,没有什么比坚强地活下去更有意义了.在面对挫折时,应该想到目标,你还有多少没有完成,你应该从痛苦中走出来,重新为它努力奋斗,理想是永远不会消失的,即使破坏了,还可以再树立一个,像保尔那样的处境,都能摸索出适合自己的生活道路,我们为何不可呢?
在时过境迁的现代社会,人们对事业的追求不再那么执着了,往往是力不从心,茫然无措或是一蹶不振,人们仍需要从这样的书中汲取精神.应该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本永远不会过时的好书,保尔是一个永远的人生强者,一个乐观主义的勇敢者,他的精神永远是不变的向导.

活着800字读后感(七)

纳尼亚传奇读后感,是读后感不是观后感,800字,急

《纳尼亚传奇》读后感
这个暑假,我看了由英国作家C.S.刘易斯于1951年至1956年间创作的七本系列魔幻故事,分别为《魔法师的外甥》《狮王、妖婆和大衣柜》《能言马和王子》《凯斯宾王子》《"黎明踏浪者号”远航》《银椅》《最后之战》.故事中的"纳尼亚王国”是一个神秘奇幻的世界,在这些故事中,小主人公们或凭借一枚魔法戒指,或通过一扇衣柜大门等各种奇妙方法进入魔幻世界纳尼亚王国.他们通过英勇的冒险,与魔鬼妖婆斗勇来拯救纳尼亚的人们.书里有会说人话的动物:巨人、马人、巨龙、树精、地精和人鱼等等,有善良的羊怪和小矮人,还有伟大的狮王阿斯兰.在它们的帮助下,小主人公们通过英勇的冒险和战斗,一次次战胜邪恶,保卫了这个神奇而充满欢乐的国度.
故事讲述的是“二战”期间,露茜、苏珊、爱德蒙和彼得在放假时来到了一个教授的乡下大宅,他们四人无意中钻进了一个冰天雪地的世界,后来在羊人那得知,那儿叫纳尼亚王国.
纳尼亚王国被一个自称是女王的白女巫统治了一百年之久,使纳尼亚成了一个永远的冰封世界,只有两个亚当的儿子和两个夏娃的女儿才能打败白女巫,拯救纳尼亚,而他们正是露茜、苏珊、爱德蒙和彼得.因此白女巫十分恐惧,到处派兵追杀他们.爱德蒙因为受白女巫蒙骗,背叛了兄弟姐妹,使兄弟姐妹到处躲藏,找到了狮王阿斯兰的军队驻扎处.
后来,爱德蒙被狮王阿斯兰救了,可白女巫有处置叛徒的权力,经过协商,阿斯兰以命换命,被白女巫杀了.第二天,彼得率领的军队与白女巫对抗,可双方实力相差太大了,眼看就要被打败时,阿斯兰复活了,把白女巫杀了,白女巫没料到阿斯兰会复活,但高深魔典上显示,如果忠诚者为了背叛者而死,石台会崩裂,忠诚者会复活,最后他们胜利了,兄弟姐妹四人按照纳尼亚预言的约定当上了国王,分别象征:伟大、勇敢、正义、爱心.
这本书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人与人之间要学会互相关爱,和睦相处,人活着不能光为自己,而是要为别人更好地活着.
希望可以帮到你!【活着800字读后感】

活着800字读后感(八)

天使的声音 读后感
800字左右 急!

最近,我读完了一本好书?《天使的声音》,虽然只有短短20几个小故事,却诠释了我们成长过程中的快乐、悲伤.
  其中天使的声音这一篇让人印象最为深刻.它讲述的是小雨的故事:小雨家境贫困,在一起春有中,她放声吹起了美妙朴实的旋律,那一支一支动听的乐曲居然被平时瞧不起她的同学们称为天使的声音.
  论技术,小雨不是最高超,论声音,小雨不是最甜美的,然而,此刻在山上与鸟儿的演奏,却深深的打动了同学们,被赋予了天使的声音这个神圣的名字,因为小雨并不是简单的用嘴来吹,她是用心灵感悟了大自然的真谛,才吹出了这段美丽的旋律,现在我明白了,原来天时的声音与平凡的声音只在一线之间,并不是动听的声音才叫天使的声音,只要用心感悟,谁都能吹出美妙的旋律,能被称为天使的声音.
  另一个故事同样感人,一个叫陈雪的女孩一直资助小草上学,不久前,她去世了,可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却永恒了,留给了小草,那种信念也传承了下来,这篇文章让我马上想到了《永生的眼睛》一课.主人公温迪的爷爷去世后,妈妈将她的眼角膜捐献出来,虽然他去世了,可眼角膜永生了,那种榜样的信念更是永生了,留给了小温迪.这两个不同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相同的道理;世上最珍贵的便是过后留下的信念.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啊,书就像一位老师,给了我们丰富的知识,它让我们全世界在进步!
我读了《天使的声音》这篇文章之后,深有感悟.
作者带女儿过马路,女儿非要感谢交警叔叔,于是她们就在路边的柳树下等交警换班.在柳树下,女儿用她稚嫩的声音向作者也表示感谢之情.和警察叔叔道谢后,母女两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女儿不停的说我们要感谢哪些人.突然,作者想起了什么,也要向女儿道谢,并且理由出奇的怪:不为什么也是可以谢的.是这样一个故事触动了我的心弦.
一个小女孩儿发自肺腑的、真诚的“谢谢”,就是出自天使的声音 .虽然,这一句话是那么简短而平凡,但是,它却点亮了我们心中最美的部分.
让我们学会感谢!为了爱,为了感觉,为了彼此存在
的需要,为了一些简单而朴素的事情,甚至仅仅为了活着本身,我们就可以有无数感谢的理由.是的,作者之所以感谢女儿,也许仅仅是因为她的话语,像是出自天使的声音.
您可以把两篇与自己的想法融合,

活着800字读后感(九)

弘扬中华美德,引领幸福成长 求读后感
要800字以上
写得好的可以再加分
还有问一下:既然要写读后感(那张纸上说的),为啥没有书啊?

依传统美德前行,收获无限
——读《论语》有感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依稀可记背这句话多难,写这句话多难,更不用说理解了.
随着时光流逝,知识储备增加,如刻在脑海中的这句话又浮现出来.随之一同出现的,还有许多感想.
我读到18岁的林语堂离开鼓浪屿,离开家乡到遥远的外地求学.后又到美哈佛和德留学.这两句话概括的人生经历,林语堂却走了好多年,走过好多艰辛,好多辛苦.学了并思考,并求精到,这是他成功的方法.18岁,林语堂已经走了很长的一段路,始终没忘“学”和“思”.
“学”,只能记取信息,“思”才可学到知识.知识才能使一个人有内涵,知识才能让一个人拥有不平凡的世界观,知识才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是这句名言的精妙之处,将“学”与“思”完美结合,成就一代代学者.
畅想神奇虚幻的未来,不禁想起《论语》中的“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细细琢磨,其中韵味无穷.
一桩桩贪污受贿案件翻过去,心中苦意难耐.权,钱,利,色,在种种诱惑面前,一个又一个身躯倒下了,沉浸于声色利诱之中,他们的心灵是否已布满尘埃,是否已被这些诱惑蒙蔽了双眼.可当他们纵情于声色时,当他们把大把大把的钞票装入自己的腰包时,是否忘记了什么?没有底线的灵魂是肮脏可怕的,没有原则支撑的人是贪婪狠心的.忽视人民的血和泪,放纵自己,终被惩罚.尽管如此,贪官似乎“越抓越多”.
想想这些案件,想想那些受到伤害的人民:一边是纵情娱乐,一边是泪流满面.“不义而富且贵”于他们到底是什么?是奢华的享受吗?
如果,如果心底始终设着一道防线,一直都记得孔子的话,“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这些不堪入目的事件会少一些吧,人们的灵魂会干净一些吧.
想想于谦,想想文天祥,想想岳飞,慨叹他们的勇气,惊叹他们的魄力,赞叹他们爱国的诚意.心到,意到,神到,一腔赤诚;肝脑涂地,而无所畏惧.兮哉,古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想想朱总理,神情庄重而严肃,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他的清廉,该让许多人害怕了吧?义正严辞,不苟且相和,按自己的原则活着.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才有价值.
人生一世,恍若一趟旅行.其实大家的终点都一样,只是走的路不同,于是留下的痕迹也不一样.有的人走过,留下清香,留下美名;有的人走过,留下恶臭,留下唾骂.一念之间,一步之间,可以铸就一个人,也可以颠覆了一个人.只是这一瞬间,能把握的人太少,太少.
依传统美德,已经应该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了.吾国千百年来,涤荡沉淀之后,仅留下这些精华,弘扬光大不是我们本该做的吗?继承我们生来固有的使命,不也是理所应当的吗?怎么反而需要“宣传”了?亵渎了传统美德的人到底能走多远?弃道德于不顾的人,到底有多成功?
依传统美德,修养身心,涤净内心的尘垢,指引未来的道路,人生这一路相伴而行,便不会失了心魂,迷了双眼.
依传统美德前行,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走完人生这趟旅行.苦难并不可怕,困难也不可怕,可怕的是肮脏,太容易玷污了纯洁的灵魂.
守住底线,留住传统美德,人生这趟旅行,收获无限.

【活着800字读后感】

活着800字读后感(十)

有关人生需要期望,生活需要付出,活着要告别平凡的800字作文

有人说活着就是在生活,对此我实在是不敢苟同.诚然,一个人要生活就必须好好活着,但据此就将生活与活着置于一起是很不切合的.
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人可以创造出自己所期待的生活方式,并能为此而奋斗.由此,每个人的生活就会不尽相同.
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但并不是说解决了衣食住行就能称之为生活.我们说解决了这四项只是为了活的更好,这远没有达到目的,还不能称之为生活.如果将其作为人生目标,那只能说你只是在活着.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并可将其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和归属的需要、受人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同时提出需要的层次是从理的需要到自我实现的需要递增,只有满足了低一层次的需要,更高一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在此,先不讨论五个层次的划分.但有一点很明显:人都是在不断追求更好的生活方式.而这就又涉及到一个心态的问题:怎样的生活方式才是好的.就我个人来看,我们应更多地看到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不要只盯着生活水平到达的程度.当然,这并不是不求上进,这就要求我们对人生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一个适合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人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活质量.同一种条件下生活的人,他们的幸福感也很可能不同,甚至会是尖锐的对立.快乐或不快乐,这是个心态的问题.
快乐也是一种能力,曾经看过这么一段话,觉得很有道理.“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两部分,一部分叫快乐,一部分叫低潮.谁延长了快乐就等于缩短了低潮,谁延长了快乐就等于留住了成功”.一个人只有主宰了情绪,用激情做伴,他(她)的生活才可能的幸福.人只
有快乐了,才能将生活过得多姿多彩,哪怕经济并不宽裕.相反,一个人即便是有巨大的财富,如果不懂快乐,他的生活肯定也是乏味的.如此,也不能称之为生活,充其量只能是好好地活着.
美好的生活,要有追求来支撑,用激情来作伴.没有了追求,就不会有激情,就没有成功的动力,没有了激情就没有追求的勇气.这并不是说成功了就会有美好的生活,只是说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成为现实时,我们的生活能够更加丰富多彩.记得有人提出过这样的一种人生态度:活在当下.应该说有一定的道理.昨天已经过去,明天还未来临,唯有今天才真正是我们能够左右的.然而,我要说,一个人不只要抓住今天,还要记住昨天,看到明天、后天.人不能左右过去,但我们能够从过去学到很多的经验和教训,同时也能从对明天、后天的预期来更好地把握今天.毕竟事物是不断的运动、变化、发展的,尤其是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因此,我认为只有将过去、现在、将来结合起来,在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的基础上去更好地把握现在.而我就把这一过程称之为“生活”,否则就只是在“活着”.
生活还是活着,还是个问题.我们这有在充满激情的情况下不断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这才能称之为生活
是生活,还是活着?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880831/

推荐访问:余华活着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800字以上活着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