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周润发观后感

来源:观后感 时间:2018-10-05 08:00:13 阅读:

【www.zhuodaoren.com--观后感】

孔子周润发观后感(共10篇)

孔子周润发观后感(一):

看周润发的《孔子》,写300字的观后感

看完电影 好像孔子是军事家 因拆迁三个王的领地而大动干戈 后来拆迁失败离开鲁国 怎么今年的电影都和拆迁抜钉子户有关.阿凡达拔钉子户 抜到外星球了 不过 说实在的 阿凡达比孔子好看 好几十倍.孔子是个伟大的思想家,看不出电影中孔子的思想在哪里 难道在骨头汤里啊 阿凡达的圣诞树 孔子的导演想不出来 中国导演想不出来 .卡梅隆才能想出来,因为那就是一颗巨大的圣诞树啊.孔子的伟大思想里没圣诞树啊 中国导演想不出来情有可原啊

孔子周润发观后感(二):

求一篇最新电影《孔子》的观后感,500—600字
我们老师要我们看周润发演的《孔子》一影片后写观后感,

近日观看了电影《孔子》,对孔夫子的敬佩之情更深一层.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电影中孔子出身于当时一个小诸侯国——鲁国的没落贵族家庭,为社会的混乱情形而忧心忡忡,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然而就像历史上的其他圣贤早年的经历一样,彼时孔子的时代还未到来.虽曾仕官于鲁国,并以其勇敢和智慧带给鲁国以尊严和强大的希望,但最终政治理念破灭于现实之前.随后孔子为了理想率领众弟子奔走在列国之间长达十四年之久,传播其思想,想与整个时代抗争,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间,不容其主张.他曾数度被乱军围困而身陷绝境,也曾被卷入政治阴谋的旋涡,甚至曾被世人误解……于晚年返乡祖国——鲁国,他归而不隐,不懈于教育弟子众人及进行文献整理工作. 传说此电影首次还原子见南子,这个,历史上算一个迷案,反正肯定是有点暧昧了,要么为什么孔子的学生子路大大方方的不悦,孔子诺诺的予所否者天厌之.这个地方南子说大家都能看见你的痛苦,可是没有人能体会你痛苦中的境界,实际有画蛇添足之嫌,讨论完了诗经和仁者爱人、好德如好色,南子噤声,再拜,退下,多好.痛苦的境界, 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思想十分适用于我们的学习当中.他所述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又是多么的谦逊,让人为之赞叹. 孔子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试想一下在距今如此遥远的时代,就有人能发出如此真确的主张.熟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不错,只要真正掌握了孔子的思想,何愁无法在这世上立足?

孔子周润发观后感(三):

看了周润发演的孔子后,以“我眼中的孔子”为题,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

我也觉得不好,演的真跟丧家犬一样,愁眉苦脸的,哪有一丝圣人的样子,圣人都是游戏人生,逍遥自在的.

孔子周润发观后感(四):

求电影《孔子》的观后感 600字左右

电影《孔子》的观后感 孔子,这个出生在周朝(公元前551年)的文化人,对他之后的中国人影响巨大.电影《孔子》的开篇,是从孔子中年为官开始讲起的.在那个礼崩乐坏诸侯割据战乱连连的年代,孔子空有一腔热血和斗志,想借助鲁国的君上实现自己宏伟的政治抱负,不想君上只是个傀儡君王,掌控不到国家机器——军-队.所以孔子的改革就像街边耍猴人的把戏,跳的最欢的时候却遭到主人的叫停.
孔子的中年蹉跎,其根本原因是个人不着边际的理想害的.孔子的理想仿佛空中飞舞的风筝,自己并不能完全掌控,线一断便没有了踪影.一个人过高的估计自己的能力,那是浮躁,过低则是自卑.而孔子恰恰前后都经历了,直到两个弟子先后死去,加上自己也上了年纪,于是思想方才变得稳重务实.孔子回鲁国后,不涉足政治的决定实在是难得的清醒,要不然哪有后人传颂的《春秋》.
看孔子的成败得失,缘于他有三个知音人.
其一,弟子颜回.颜回誓死一辈子追随无论贫穷与富贵的孔子.在孔子被迫离开鲁国的时候,颜回和众弟子的追随给了孔子最大的精神动力.孔子周游列国,如果没有弟子们的追随其困难是可想而知的,说不定早客死他乡了.颜回跳入冰水中上下几次徒手打捞书简,是因为太在乎老师的书简了,可惜聪明的颜回没有想到人脑远比书简更重要.颜回的死,让孔子伤心欲绝,一个贴心的知音走了.
其二,卫国南子.周迅饰演的南子,并没有传说中的色和荡,可能这无关演技,导演用错人了.卫国,是孔子周游列国的第一站,也是唯一有机会施展个人才能和影响力的外国.而给他这个机会的是南子,没有南子,孔子未必有机会在他国施展自己的学识和抱负.所以讲究礼节注重道德的孔子力排众人的劝诫,去见了名声不好的南子.南子的轻-浮和挑-逗都在孔子的预料之中,可是南子却说“世人也许很容易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领悟到的境界.”这句话完全出乎孔子的意料,南子的深深一拜,恐怕不只是仰慕孔子的学识和人品,所以孔子真有些相逢恨晚感激涕零的味道.南子在戏中,不过短短几分钟,却是神来之笔,她的言语拔高了孔子的历史形象.
其三,鲁国大相国季恒子.季恒子的扮演者陈建斌,其演技可圈可点.季恒子虽然跋扈不仁,但是他识时务懂谋略.季恒子,既是阻止孔子在鲁国改革的主要对手,又是迫使孔子周游列国的推动人,最后还是让孔子还归故里的邀请人.造化弄人,季恒子的所作所为成就了孔子在德仁礼义方面的全面发展,而且季恒子还是最了解孔子心思的人之一,致死不忘迎孔子回国.
邀请周润发扮演孔子,可能是导演胡玫经过反复思考后的决定,发哥的形象和演技都是一流的,特别是眼神无人能及.能够有机会饰演孔子我相信是发哥的一种荣耀,但是戏中的情节未必吻合发哥的想法.不知是出于商业的考量,还是编辑的能力有限,电影中的孔子与历史中的孔子相去甚远.孔子智取三城勇退叛-军,让人想到诸葛亮和墨者革离,不知道这和宣扬孔子思想的主旋律有什么相关联的?有人说,看了电影《孔子》就像在看“丧家犬”.悲哉,可怜一代圣人,让后人如此诠释!【孔子周润发观后感】

孔子周润发观后感(五):

电影《孔子》主要内容
最近出的内电影《孔子》讲的是啥、就是周润发演的内一部..
如果有的话给我发个观后感.....
是主要内容、
还有、观后感比较重要

不错的,孔夫子一生追求礼乐仁和,在鲁国确被权势驱逐,颠沛流离十几年,到各国游说实行礼治,可是当时正值春秋时期,社会动荡,大国吞并小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孔子和其弟子一行人周游各国十几年后回到母国鲁国,从此传道授业,并且著书,后人因为书而理解他,因为书而误解他,虽然礼乐仁和没有实现,但其思想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是了不起的思想教育家,学者,把教育普及化!后世敬仰!

孔子周润发观后感(六):

如何评价周润发扮演的孔子

  尽管对电影《孔子》或褒或贬,各种声音都有,但我依然认定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我认定的原因并不是千军万马鏖战的壮观场面,也不是“颜回溺毙”的壮烈情景,更不是曾一度被炒为影片重要看点的“子见南子”的感情碰撞.让我聚焦令我入神的是周润发的一举一动、一招一式.我感叹周润发的表演分寸得体、松弛有度,真诚朴实,可圈可点.

孔子周润发观后感(七):

看了孔子的电影有什么感想【孔子周润发观后感】

在那个礼崩乐坏诸侯割据战乱连连的年代,孔子空有一腔热血和斗志,想借助鲁国的君上实现自己宏伟的政治抱负,不想君上只是个傀儡君王,掌控不到国家机器——军-队.所以孔子的改革就像街边耍猴人的把戏,跳的最欢的时候却遭到主人的叫停.
  孔子的中年蹉跎,其根本原因是个人不着边际的理想害的.孔子的理想仿佛空中飞舞的风筝,自己并不能完全掌控,线一断便没有了踪影.一个人过高的估计自己的能力,那是浮躁,过低则是自卑.而孔子恰恰前后都经历了,直到两个弟子先后死去,加上自己也上了年纪,于是思想方才变得稳重务实.孔子回鲁国后,不涉足政治的决定实在是难得的清醒,要不然哪有后人传颂的《春秋》.
  看孔子的成败得失,缘于他有三个知音人.
  其一,弟子颜回.颜回誓死一辈子追随无论贫穷与富贵的孔子.在孔子被迫离开鲁国的时候,颜回和众弟子的追随给了孔子最大的精神动力.孔子周游列国,如果没有弟子们的追随其困难是可想而知的,说不定早客死他乡了.颜回跳入冰水中上下几次徒手打捞书简,是因为太在乎老师的书简了,可惜聪明的颜回没有想到人脑远比书简更重要.颜回的死,让孔子伤心欲绝,一个贴心的知音走了.
  其二,卫国南子.周迅饰演的南子,并没有传说中的色和荡,可能这无关演技,导演用错人了.卫国,是孔子周游列国的第一站,也是唯一有机会施展个人才能和影响力的外国.而给他这个机会的是南子,没有南子,孔子未必有机会在他国施展自己的学识和抱负.所以讲究礼节注重道德的孔子力排众人的劝诫,去见了名声不好的南子.南子的轻-浮和挑-逗都在孔子的预料之中,可是南子却说“世人也许很容易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领悟到的境界.”这句话完全出乎孔子的意料,南子的深深一拜,恐怕不只是仰慕孔子的学识和人品,所以孔子真有些相逢恨晚感激涕零的味道.南子在戏中,不过短短几分钟,却是神来之笔,她的言语拔高了孔子的历史形象.
  其三,鲁国大相国季恒子.季恒子的扮演者陈建斌,其演技可圈可点.季恒子虽然跋扈不仁,但是他识时务懂谋略.季恒子,既是阻止孔子在鲁国改革的主要对手,又是迫使孔子周游列国的推动人,最后还是让孔子还归故里的邀请人.造化弄人,季恒子的所作所为成就了孔子在德仁礼义方面的全面发展,而且季恒子还是最了解孔子心思的人之一,致死不忘迎孔子回国.
  邀请周润发扮演孔子,可能是导演胡玫经过反复思考后的决定,发哥的形象和演技都是一流的,特别是眼神无人能及.能够有机会饰演孔子我相信是发哥的一种荣耀,但是戏中的情节未必吻合发哥的想法.不知是出于商业的考量,还是编辑的能力有限,电影中的孔子与历史中的孔子相去甚远.孔子智取三城勇退叛-军,让人想到诸葛亮和墨者革离,不知道这和宣扬孔子思想的主旋律有什么相关联的?有人说,看了电影《孔子》就像在看“丧家犬”.悲哉,可怜一代圣人,让后人如此诠释!

【孔子周润发观后感】

孔子周润发观后感(八):

在孔子里如斯好德如好色的人是什么意思
看《孔子》,看到“子见南子”那一段,周润发和周迅的表演先不提,周迅象挂了一头门帘子的的雷人造型也不提了,就是感觉“如斯好德如好色”这句很不好理解.
先把上下句联系起来看:
南子:夫子,你真的把做一个品德高尚的君子看得那么重要吗?
孔子(眼神淡定,微笑):我的信念是朝闻道,夕死可矣.
南子(震动,眼睛发亮):夫子可否留在卫国,我们再见面.
孔子(微犹豫后,收起笑容):微臣不便.
南子:为何不便?
(静,水声滴答,似乎可以听到他们的心跳)
孔子(眼神不再淡定,明显回避南子):微臣从未见过如斯好德如好色的人.
南子(愈加震动,眼里全是敬慕):世人可能很容易体会夫子的痛苦,却未必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所领悟的境界.
然后南子向孔子行大礼,孔子也回敬.这一段就结束了.
我特意地查了查古汉语词典,“斯”做指代时通常是“这,这个”的意思.
“好德如好色”,我的理解是:喜欢美德如同喜欢美色.
那么,连起来就是:我从来没见过象这样喜欢美德如同喜欢美色的人.
这样,是指南子?还是指谁?现场没有其他人.如果是指南子,应该是赞美吧,如果南子喜欢美德,那么他有什么不便的?
不考虑电影的情节,原话产生的环境是这样的:孔子和卫灵公一起出行,卫灵公却和夫人南子共车,让孔子乘另一辆车,这是一种不敬的行为,于是孔子讽刺他说:“吾未尝见好德如好色者.”
那么是指卫灵公还比较说得过去,因为卫灵公好色,视南子为禁脔,所以孔子留在卫国,和南子会有多的接触才会不便.
可是卫灵公又不在场,怎么能说“如斯”?
晕了也.
我不是问这句话的正解.要是字面的解释我也能查出来的.我是想知道.他为什么这样说.是在说谁?

其实电影和论语的解释我也注意了,他们是两个意思,论语中的意思提问者已很好解释过了,那么电影呢,把南子说成了这样喜欢德像喜欢色一样,用追求更好些.人总是喜欢和追求一些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南子得色易得德难所以敬重孔子这样有真德行的人.

孔子周润发观后感(九):

《孔子》观后感 作文

抽空在周末去看了孔子,在网上倒是首先看到一大帮愤怒的青年给的低分。

但本人就是冲着法哥去看的,电影院一大帮叔叔大妈,阿姨婆婆,哥哥姐姐全是排队看阿凡达的,他们其实就是图个在杯具的生活中看点喜剧的事情,而阿凡达正是他们乐意看到的。

整个场子里面(晚6点30分首厅)看孔子的还没坐到1/4,我不免为法哥感到杯具了。

孔子这部戏拍的我也能接受,尤其是场景布置刻画的相当的“春秋”,历史背景也把握的很好。这部电影描写孔子非常的人性,不像阿凡达里面的冷血主人公,信仰、理想、乡情、亲情一个不差的展现出来,法哥饰演孔子也是那么的平易,但又不知不觉散发出一种让你尊重的气势。

让我震撼的是在孔子在众多纠葛中仍然保持着一种执着的信仰,这种信仰到底的底线在哪里,不是说出来,孔子一生都追随了他的信仰,不管是为官受挫、家人分离、颠沛流离、施教受辱,环境在变,他的做法在变,但是信仰不变。

国人都缺乏信仰,譬如“为人民服务”这信仰估计只有M.ZD同志说过而已,所以我觉得都该看看这部戏。

唯一的遗憾是:二小时剧情太过寒碜,没有把电影做深刻。

PS:为什么电影院老是叽叽喳喳的女生悄悄话。

孔子周润发观后感(十):

孔子 观后感

春秋割据,各国战乱,孔子的年代就穿插在这样的乱世中.他和他的弟子们颠沛流离,周游列国十几年.一直未曾放弃的是礼义仁和.
我带着并不是很高的期望去看这部影片.两个多小时,和场内的观众一起,很安静地看完.正如胡玫所说“《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让你记住很多故事情节的影片”.但孔子带给我的,不仅是故事和情节那么简单.他留下的,是一个形象,一种精神,连同他身后的弟子一起,或许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读书人.但你感觉到的必定是如海涛般的千军万马,统领着一个时代.
电影中孔子出身于当时一个小诸侯国——鲁国的没落贵族家庭,为社会的混乱情形而忧心忡忡,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然而就像历史上的其他圣贤早年的经历一样,彼时孔子的时代还未到来.虽曾仕官于鲁国,并以其勇敢和智慧带给鲁国以尊严和强大的希望,但最终政治理念破灭于现实之前.随后孔子为了理想率领众弟子奔走在列国之间长达十四年之久,传播其思想,想与整个时代抗争,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间,不容其主张.他曾数度被乱军围困而身陷绝境,也曾被卷入政治阴谋的旋涡,甚至曾被世人误解……于晚年返乡祖国——鲁国,他归而不隐,不懈于教育弟子众人及进行文献整理工作.
孔子力主禁止活人献祭的戏,十分精彩.朝堂之上发哥舌战群儒,圆形的会场,不知道当时是不是这样的,整个场景很像古罗马元老院或者现在英国议会,对待公山狃这种小人,最经典的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给个话啊”,展现了孔子的从容和智慧,更大是幽默.
另外就是老子和孔子那段仙境般的对话,也可在历史上找到印证,史书中有关于孔子向老子请教学问的记载,而电影中编剧为了剧情的需要,让孔子去回忆他和老子的对话,此情节并无不妥,反而可以从他们的对话中表现了儒道两家思想的同异.
颜回、子路、冉求,性格各异,但爱师如命,遵循礼仪仁和的精神如命.子路助卫国,冉求回鲁国效命.最牵动人心的是颜回,颜回是孔子最钟爱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却机智灵活、意志坚定.他死得那一幕,有很多人给出了负面的评价:矫情、假、搞笑.但我被感动了,我相信颜回不顾生命,甚至都没有想到生命,反复潜入水中挽救竹简的那一刻,很多观众也落泪了,我也相信当孔子一直抱着死去的颜回不肯放手的那个场面,震撼了万千人.
给我印象较深的是孔子的弟子颜回之死,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颜回为了抢救夫子的书简,放弃了自己的生命,这点让我很感动,在颜回的眼中,孔子的书简比自己的命都重要,仔细想想,正因为后来有着无数个颜回,我们现在才可以领悟到孔子的精神.当我看到孔子抱着颜回的尸体大哭,弟子们劝他:已经三个时辰了,已经缓不过来了.可是夫子依旧抱着,那个场面真的和悲惨.还有就是子路之死,子路其实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但是他始终记着夫子的教诲,直到死的那一刻,仍记着夫子说过的:“君子正其衣冠”.夫子得知子路的死后,丧徒如丧子,但是夫子没有让泪流下,夫子依然很欣慰,欣慰的是自己的弟子虽然没有如偿所愿,但已得为仁.
我从电影《孔子》中感受到,我们应当学习孔子钻研学问的严谨态度,以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秉承孔子“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成为一个有学问、正直、光明磊落、对国家有用的人.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908140/

推荐访问:周润发孔子电影观后感 周润发孔子下载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