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

来源:教学反思 时间:2018-11-06 08:00:09 阅读:

【www.zhuodaoren.com--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共10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一):

小学二年级连加连减竖式要注意什么?

1 小数位数对齐2加减号写对 用简便方法给你一个教案
1.教学例3.
教师出示例3,并提问:“谁能说一说整数三个数连加怎样列竖式?”
使学生明确整数连加列竖式时,要把相同数值上的数对齐.
然后让学生讨论例3怎样列连加竖式.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板书.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出前两个加数怎样写,教师先板书:
6.08
12.3
这时提问:“第三个加数9.72怎么写?”让学生说一说.引导学生结合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和整数连加列竖式的经验,说出小数连加列竖式也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才能进行计算.教师把板书写完整,并告诉学生运算符号与整数连加竖式的写法一样,也要写在最下面一个加数的左边.
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订正时,再把计算过程完整地说一遍.
验算之前,教师可以提问:“整数连加怎样验算?”再向学生说明,小数连加与整数连加的验算方法一样,用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进行验算.然后让学生验算.教师巡视,检查学 生验算时,列的竖式对不对,最后集体订正.
2.做例3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学生先做第1小题,检查学生列的竖式是否正确.算完之后,指名说一说是怎佯算的.重点纠正出错的地方.
做第2小题时,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要分步列式计算.可以让学生先试着列式,教师巡视对学生进行指导.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二十六的第3—7题.
1.做第3题,做题之前,教师要了解学生是否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可以提问:“怎样 理解‘装订图书比修理桌椅少节约了3.7元’这句话?”然后再让学生分步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2.做第4题,向学生说明除了第l小题,其它小题都要分步列式计算.教师对个别问 题可直接纠正,对比较普遍的问题要在集体订正时重点说一说.
3.做第5题,让学生在草稿纸上列竖式计算,把每步计算的得数填在方框内:
4.做第6题,让学生把得数直接填在书上,先不要求速度.订正时,指名说一说自己错在什么地方,提醒学生以后在口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还可以再出下面一些题目,要求在 3分内完成.
4.6十2.7= 6.9—2.5= 0.38十0.45=
2—1.4= 3.5十0.6= 0.6—0.7=
0.48—0.29= 7.4十2= 0.05十0.39=
5.做第7题,做题之前,教师要说明题意,把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单名数,再计算.找两名学生到前面板演,教师行间巡视,检查学生复名数改写成小数是否正确.订正时,让计算有错的学生说一说自己错在哪里,提醒学生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四、小结
教师:“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小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时应该 注意什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2.通过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及书写工整、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连减式题.
  教学手段
  投影片、有条件的可采用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式引入
  1.(出示图片“连加 连减”)教师叙述例1的已知条件.
  2.提问:
  (1)听完老师的叙述,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2)根据这些已知条件,可以提出一个什么问题呢?
  (3)待学生回答后,完整的出示例1:
  同学们到西瓜园里摘西瓜,第一组摘了28个西瓜,第二组摘了34个,第三组摘了23个.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
  (4)要求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你准备怎么列式?
  二、新授
  1.教学例1
  (1)提问引导
  ①观察,这道题有什么特点?
  ②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③这道题的数比较大,口算起来比较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2)分组讨论三种方法的优劣
  要求:
  ①先分小组讨论这道题的计算方法(你们组准备怎么做).
  ②把本组讨论出的方法做在练习本上.
  ③如果一个组讨论后得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可以都记录下来.
  [讨论过程中,重点提示学生:
  ①首先,在别的同学发言时,要认真地倾听同学的发言,找出其他同学的优缺点.
  ②其次,在听完别人的发言后,要善于给同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③要善于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习.学习别人的好方法、好思路、好习惯等.]
  方法一:
  
  对比三种方法,选择最优方法
  问:谁来说说,这三种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
  [方法一:
  优点:
   1、 同学们比较熟悉这种竖式的书写方法.
   2、 在计算过程中,难度较小,不易出错.
  缺点:
   1、 费时间.
   2、 这两个竖式不太好安排格式,如果写不好,容易显得很乱.
  方法二:
  优点:
   1、 写起来会比第一种方法省点时间,少写了一个62,竖式由两个减少到了一个.
   2、 这个竖式写起来会比较美观.(相对于第一个竖式而言)
  缺点:
  容易丢掉第二步的加号.
  方法三:
  优点:
   1、 更省时间.
   2、 计算时比较简单,只要一位一位的计算就可以了.
  缺点:
   1、 在计算的过程中,容易丢掉进位.
   2、 对于一些计算不熟练的同学来说,计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师:这三种方法各有各的优缺点,在同学们自己做题时,可以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最省时的方法.
  (5)小结:
  问:做完这道题,大家有什么收获?
  2.教学例2
  (1)直接出示例2
   52-20-18=
  (2)对比
  问:这道题与例1有什么不同?
  [ 例1:是一道连加的两步式题.能得到三种不同的算法.
  例2:是一道连减的两步式题.只能用例1中的前两种方法.]
  (3)师生、生生多边交流
  问:这道题怎么算最好?
  [ 用两个竖式计算最保险;第一步口算,第二步用竖式算.]
  (4)小结:哪一步如果能口算,就可以口算,在计算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三、巩固练习
  四、总结、质疑、发展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1.大家有什么收获?
  2.还有什么问题吗?
  3.除了同学们总结出来的方法,你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连加、连减这部分知识是在100以内的加、减法基础上教学的.
  教学开始就用直观的形式导入,运用画面与语音相结合的导入方法,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提高.
  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充分地进行尝试,探讨出竖式的多种写法,充分

小学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二):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同步解析与评测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1)第5题
----------------------
/18 /13 /26 / 25/
---------------------
/13 / 21 / 12 /21/
---------------------
/24 / 15 / 24 / 12/
---------------------
21 / 27/ 13 /19/
---------------------
这些数字是在格子里的,我画不了.问题是将图分成形状和面积都相同的四份,使每份上各数相加的和都相等.

平均76.
形状为品型.第一列1\2\3行加第二列2行,即18\13\24\21
第四列2\3\4行加第三列3行,即21\12\19\24
第四行1\2\3列加第三行2列,即21\27\13\15
第一行2\3\4列加第二行3列,即13\26\25\12

小学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三):

二年级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应用题

一店老板,以18元进一件玩具,零售价21元,一个人拿100元,买此玩具,店老板没零钱,向邻居换100元零钱,并找出79元,过一会,邻居说这100元是假的,老板又给邻居兑换100元,在这次买卖中老板损失几元?

小学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四):

求小学二年级口算题500道
不要连加连减的 就要简单的加减乘除【小学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

7×40= 100-63= 3.2+1.68= 2.8×0.4=
14-7.4= 1.92÷0.04= 0.32×500= 0.65+4.35=
10-5.4= 4÷20= 3.5×200= 1.5-0.06=
0.75÷15= 0.4×0.8= 4×0.25= 0.36+1.54=
1.01×99= 420÷35= 25×12= 135÷0.5=
3/4 + 1/4 = 2 + 4/9 = 3 - 2/3 = 3/4 - 1/2=
1/6 + 1/2 -1/6 = 7.5-(2.5+3.8)= 7/8 + 3/8 =
3/10 +1/5 = 4/5 - 7/10 = 2 - 1/6 -1/3 =
0.51÷17= 32.8+19= 5.2÷1.3= 1.6×0.4=
4.9×0.7= 1÷5= 6÷12= 0.87-0.49=
70÷7= 20×10= 320÷5≈ 54×70≈ 251÷4≈ 6300÷7=
131÷4≈ 50×8= 85-45= 0÷5= 280÷4= 60×40=
840-30= 2700÷9= 99×31≈ 3.1+2.7= 131÷4≈ 50×8=
7.8-1.8= 350÷5= 630÷9= 131÷6≈ 10×80= 65-56=
431÷6≈ 15×6= 4.8-0.4= 6.1+0.7= 91×18≈ 257÷4≈
44÷4= 20×40= 210-30= 34+28 = 63- 63÷9= 120÷3×
800÷8= 40×70= 300÷4≈ 59×72≈ 251÷5≈ 630÷7=
131÷6≈ 0×108= 45-18= 0÷15= 120÷4= 30×40=
640-70= 1800÷9= 99×39≈ 5.1+2.6= 411÷4≈ 15×20=
7.3-1.8= 250÷5= 6300÷9= 431÷6≈ 20×80= 78-56=
491÷8≈ 14×6= 4.8-4.4= 6.1+4.7= 91×19≈ 367÷4≈
55÷5= 10×40= 211-30= 134+28 = 50×40-100= 12×20÷
270÷9= 20×11= 120÷5≈ 44×17≈ 351÷4≈ 420÷7=
231÷4≈ 50×80= 73-45= 0÷25= 1600÷4= 20×40=
840-32= 540÷9= 89×31≈ 0.1+0.8= 371÷4≈ 0×28=
8.3-1.8= 2000÷5= 180÷9= 131÷6≈ 40×80= 85-51=
531÷6≈ 10×60-= 4.5-4.5= 6.8+0.2= 41×19≈ 250÷4≈
270÷3= 11×50= 210-30= 68+28 = 25+25×2= 30÷3×10=
100÷1= 30×70= 100÷5≈ 19×72≈ 251÷6≈ 140÷7=
234÷6≈ 120×0= 445-15= 0÷85= 200÷4= 300×40=
740-70= 2700÷9= 91×33≈ 4.1+2.4= 419÷4≈ 14×20=
7.8-1.8= 1000÷5= 360÷9= 338÷6≈ 100×80= 98-56=
491÷8≈ 14×6= 4.1-3.1= 6.8+0.7= 11×19≈ 167÷4≈
150÷5= 10×40= 100-30= 96+28 = 51+45-28= 10×20+34=
70÷7= 20×10= 3200÷5≈ 54×70≈ 251÷4≈ 6300÷7=
131÷4≈ 50×8= 85-45= 0÷5= 280÷4= 60×40=
840-30= 2700÷9= 99×31≈ 3.1+2.7= 131÷4≈ 50×8=
7.8-1.8= 350÷5= 630÷9= 131÷6≈ 10×80= 65-56=
431÷6≈ 15×6= 4.8-0.4= 6.1+0.7= 91×18≈ 257÷4≈
44÷4= 20×40= 210-30= 34+28 = 63- 63÷9= 120÷3×20
800÷8= 40×70= 300÷5≈ 59×72≈ 251÷5≈ 630÷7=
131÷6≈ 0×108= 45-18= 0÷15= 120÷4= 30×40=
640-70= 1800÷9= 99×39≈ 5.1+2.6= 411÷4≈ 15×20=
7.3-1.8= 250÷5= 6300÷9= 431÷6≈ 20×80= 78-56=
491÷8≈ 14×6= 4.8-4.4= 6.1+4.7= 91×19≈ 367÷4≈
55÷5= 10×40= 211-30= 134+28 = 50×40-100= 12×20÷3=
17×40= 100-63= 3.2+1.68= 2.8×0.4=
14-7.4= 1.92÷0.04= 0.32×500= 0.65+4.35=
10-5.4= 4÷20= 3.5×200= 1.5-0.06=
0.75÷15= 0.4×0.8= 4×0.25= 0.36+1.54=
1.01×99= 420÷35= 25×12= 135÷0.5=
3/4 + 1/4 = 2 + 4/9 = 3 - 2/3 = 3/4 - 1/2=
1/6 + 1/2 -1/6 = 7.5-(2.5+3.8)= 7/8 + 3/8 =
3/10 +1/5 = 4/5 - 7/10 = 2 - 1/6 -1/3 =
0.51÷17= 32.8+19= 5.2÷1.3= 1.6×0.4=
4.9×0.7= 1÷5= 6÷12= 0.87-0.49= 7×40= 100-63= 3.2+1.68= 2.8×0.4=
14-7.4= 1.92÷0.04= 0.32×500= 0.65+4.35=
10-5.4= 4÷20= 3.5×200= 1.5-0.06=
0.75÷15= 0.4×0.8= 4×0.25= 0.36+1.54=
1.01×99= 420÷35= 25×12= 135÷0.5=
3/4 + 1/4 = 2 + 4/9 = 3 - 2/3 = 3/4 - 1/2=
1/6 + 1/2 -1/6 = 7.5-(2.5+3.8)= 7/8 + 3/8 =
3/10 +1/5 = 4/5 - 7/10 = 2 - 1/6 -1/3 =
0.51÷17= 32.8+19= 5.2÷1.3= 1.6×0.4=
4.9×0.7= 1÷5= 6÷12= 0.87-0.49=
70÷7= 20×10= 320÷5≈ 54×70≈ 251÷4≈ 6300÷7=
131÷4≈ 50×8= 85-45= 0÷5= 280÷4= 60×40=
840-30= 2700÷9= 99×31≈ 3.1+2.7= 131÷4≈ 50×8=
7.8-1.8= 350÷5= 630÷9= 131÷6≈ 10×80= 65-56=
431÷6≈ 15×6= 4.8-0.4= 6.1+0.7= 91×18≈ 257÷4≈
44÷4= 20×40= 210-30= 34+28 = 63- 63÷9= 120÷3× 125-34 383-25 650-47 253-42 310-85 720-56 250-80 432-45 631-42
138-95 500-350 450-62 198-95 320-63 139-39 421-135 612-318 956-135 325-189 632-600 389-198 642-135 738-625 398-123 956-183 1000-600 780-75 483-154 535-429 625-75 3*0 5*0 6*0 125*3 321*4 245*3 432*7 285*8 528*4 125*8 193*3 319*4 425*3 217*7 712*8 237*2 521*5 342*5 195*7 239*7 712*8 237*2 521*5 342*5 195*7 234*8 523*47×40= 100-63= 3.2+1.68= 2.8×0.4=
14-7.4= 1.92÷0.04= 0.32×500= 0.65+4.351-20题:
1.01×99= 420÷35= 25×12= 135÷0.5=
12+39= 2978-187= 15×41 = 55550÷11=
985+65= 7.52-3.02= 895-50+45= 0.51+17=
32.8+19= 5.2+1.3= 1.6+0.4= 4.9-0.7=
125÷5= 3612÷12= 0.87-0.49= 707÷7=
21-40题:
20×110= 320÷5= 54×70= 250÷4=
6300÷7= 131÷4= 50×8= 85-45=
0÷5= 280÷4= 60×40= 840-30=
2700÷9= 99×31= 3.1+2.7= 131÷4=
50×8= 9.82-1.8= 350÷5= 9630÷9=
41-60题:
234÷6= 120×0= 445-15= 85850÷85=
200÷4= 300×40= 740-75= 2700÷9=
91×33= 4.1+2.4= 419÷4= 14×20=
7.8-1.8= 1000÷5= 360÷9= 336÷6=
100×80= 98-56= 491÷8= 14×6=
61-80题:
4.1-3.1= 6.8+0.7= 11×19= 168÷4=
150÷5= 10×40= 100-37= 96+28 =
51+45-28= 10×20+34= 0.75+15= 0.4+0.8=
20×99= 420÷35= 25×12= 135+0.5=
0.51+17= 32.8+19= 5.2-1.3= 1.6×0.4=
81-100题:
4+0.25= 0.36+1.54= 80-25= 70+45=
560×2= 16×6= 300×6= 540÷9=
30×20= 400÷4= 350-80= 160+70=
18-64÷8= 42÷6+20= 40-5×7= 80+60÷3=
41+18÷2= 75-11×5= 42+7-29= 5600÷80=17×40= 100-63= 3.2+1.68= 2.8×0.4=
14-7.4= 1.92÷0.04= 0.32×500= 0.65+4.35=
10-5.4= 4÷20= 3.5×200= 1.5-0.06=
0.75÷15= 0.4×0.8= 4×0.25= 0.36+1.54=
1.01×99= 420÷35= 25×12= 135÷0.5=
3/4 + 1/4 = 2 + 4/9 = 3 - 2/3 = 3/4 - 1/2=
1/6 + 1/2 -1/6 = 7.5-(2.5+3.8)= 7/8 + 3/8 =
3/10 +1/5 = 4/5 - 7/10 = 2 - 1/6 -1/3 =
0.51÷17= 32.8+19= 5.2÷1.3= 1.6×0.4=
4.9×0.7= 1÷5= 6÷12= 0.87-0.49=800÷8= 40×70= 300÷5≈ 59×72≈ 251÷5≈ 630÷7=
131÷6≈ 0×108= 45-18= 0÷15= 120÷4= 30×40=
640-70= 1800÷9= 99×39≈ 5.1+2.6= 411÷4≈ 15×20=
7.3-1.8= 250÷5= 6300÷9= 431÷6≈ 20×80= 78-56=
491÷8≈ 14×6= 4.8-4.4= 6.1+4.7= 91×19≈ 367÷4≈
55÷5= 10×40= 211-30= 134+28 = 50×40-100= 12×20÷[center][b]2005-2006学年度三年级数学期末复习口算题(五)[/b][/center]
三年____班 姓名______
70÷7= 20×10= 3200÷5≈ 54×70≈ 251÷4≈ 6300÷7=
131÷4≈ 50×8= 85-45= 0÷5= 280÷4= 60×40=
840-30= 2700÷9= 99×31≈ 3.1+2.7= 131÷4≈ 50×8=
7.8-1.8= 350÷5= 630÷9= 131÷6≈ 10×80= 65-56=
431÷6≈ 15×6= 4.8-0.4= 6.1+0.7= 91×18≈ 257÷4≈
44÷4= 20×40= 210-30= 34+28 = 63- 63÷9= 120÷3×20=
7×40= 100-63= 3.2+1.68= 2.8×0.4=
14-7.4= 1.92÷0.04= 0.32×500= 0.65+4.35=
10-5.4= 4÷20= 3.5×200= 1.5-0.06=
0.75÷15= 0.4×0.8= 4×0.25= 0.36+1.54=
1.01×99= 420÷35= 25×12= 135÷0.5=
3/4 + 1/4 = 2 + 4/9 = 3 - 2/3 = 3/4 - 1/2=
1/6 + 1/2 -1/6 = 7.5-(2.5+3.8)= 7/8 + 3/8 =
3/10 +1/5 = 4/5 - 7/10 = 2 - 1/6 -1/3 =
0.51÷17= 32.8+19= 5.2÷1.3= 1.6×0.4=
4.9×0.7= 1÷5= 6÷12= 0.87-0.49=
2005-2006学年度三年级数学期末复习口算题(一)
70÷7= 20×10= 320÷5≈ 54×70≈ 251÷4≈ 6300÷7=
131÷4≈ 50×8= 85-45= 0÷5= 280÷4= 60×40=
840-30= 2700÷9= 99×31≈ 3.1+2.7= 131÷4≈ 50×8=
7.8-1.8= 350÷5= 630÷9= 131÷6≈ 10×80= 65-56=
431÷6≈ 15×6= 4.8-0.4= 6.1+0.7= 91×18≈ 257÷4≈
44÷4= 20×40= 210-30= 34+28 = 63- 63÷9= 120÷3×
2005-2006学年度三年级数学期末复习口算题(二)
800÷8= 40×70= 300÷4≈ 59×72≈ 251÷5≈ 630÷7=
131÷6≈ 0×108= 45-18= 0÷15= 120÷4= 30×40=
640-70= 1800÷9= 99×39≈ 5.1+2.6= 411÷4≈ 15×20=
7.3-1.8= 250÷5= 6300÷9= 431÷6≈ 20×80= 78-56=
491÷8≈ 14×6= 4.8-4.4= 6.1+4.7= 91×19≈ 367÷4≈
55÷5= 10×40= 211-30= 134+28 = 50×40-100= 12×20÷
2005-2006学年度三年级数学期末复习口算题(三)
三年____班 姓名______
270÷9= 20×11= 120÷5≈ 44×17≈ 351÷4≈ 420÷7=
231÷4≈ 50×80= 73-45= 0÷25= 1600÷4= 20×40=
840-32= 540÷9= 89×31≈ 0.1+0.8= 371÷4≈ 0×28=
8.3-1.8= 2000÷5= 180÷9= 131÷6≈ 40×80= 85-51=
531÷6≈ 10×60-= 4.5-4.5= 6.8+0.2= 41×19≈ 250÷4≈
270÷3= 11×50= 210-30= 68+28 = 25+25×2= 30÷3×10=
[center][b]2005-2006学年度三年级数学期末复习口算题(四)[/b][/center]
三年____班 姓名______
100÷1= 30×70= 100÷5≈ 19×72≈ 251÷6≈ 140÷7=
234÷6≈ 120×0= 445-15= 0÷85= 200÷4= 300×40=
740-70= 2700÷9= 91×33≈ 4.1+2.4= 419÷4≈ 14×20=
7.8-1.8= 1000÷5= 360÷9= 338÷6≈ 100×80= 98-56=
491÷8≈ 14×6= 4.1-3.1= 6.8+0.7= 11×19≈ 167÷4≈
150÷5= 10×40= 100-30= 96+28 = 51+45-28= 10×20+34=

小学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五):

小学一年级了10以上连加连减怎么教





连加连减

课型

新授





1

教学

三维

目标


1
、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知道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学习有关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并能正确的计算。

2
、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

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的算法。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初步感知连加连减与日常生

活的联系。

重点

学会运用连加连减,理解多样化的计算

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





情境教学法

难点

连加连减的含义,理解和掌握计算方

法。





实践探索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关键

学习有关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并能正确
的计算。





口算卡、课件

程序

教学内容





















时间




境,
以旧
引新




















境,
探究
新知










口算练习。









复习旧知,
引出新知









探究连加。












师:放假时,你们喜欢和爸爸妈妈去外游玩吗?有
一位叫小明的小朋友,
去乡下的奶奶家玩了。
(出示
图片:小明)

一大早,小明的妈妈就带着他一起乘上“口算号”
公共汽车出发了。来,我们都看看有哪些口算,也
来算一算吧!

4+1



5+2



5-2



8-2



10-4



3+4




5+3



7+1



3-1



6-2



6-6




7+3

师:小明看到路旁的小鸡正在吃米。你说出图中的
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吗?

生:原来有
5
只小鸡,又来了
2
只,现在一共有多
少只?
5+2=7
生:原来有
5
只小鸡,又来了
1
只,现在一共有多
少只小鸡?
7+1=8
师:不一会儿,他们来到了奶奶家,奶奶正在院子
里喂鸡呢,小明可是个懂事的孩子,连忙跑过去帮
奶奶喂鸡。引出例
1




1


理解情境

师:看,有几只小鸡在吃米?(演示
5
只小鸡在吃
米)然后来了几只?(演示来了
2
只)最后来了几
只?(演示来了
1
只)

师:你能将喂鸡的过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并提出
数学问题吗?(如果说不好,可重复演示课件)

生:小明在喂
5
只小鸡,跑来了
2
只小鸡,又跑来
1
只小鸡,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鸡?

师:口才不错,你说得真完整。



2


列式

师:
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
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

这样的设计,
既复习了
旧知,
又为下面初步感
知两步计算与一步计
算的关系设下了伏笔。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动
画演示小明帮奶奶喂
小鸡的情境,
把连加的
数量变化过程展现在
学生面前,
让学生感觉
加进来的过程,
使学生
直观形象地理解连加
含义。




5





















20















- 2 -














































































探究连减













5+2+1=8


3


理解列式的意义

师:真聪明。我们来读读这个式了。

地上的小鸡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三部分)

师:
原来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
还可以直接把
5

2

1
三个数加起来。

师:
这样三个数或三个以上的数加在一起叫做连加。
(板书)

小结:刚才的
5+2=7
相当于
5+2+1
的第几步?(第
一步)

7+1=8
相当于
8+2+1
的第几步?(第二步)

看来今天我们学习的算式更加简单,更加直接。



4


探究计算方法。

师:这个式子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生(齐)先算
5+2=7
,再算
7+1=8
(师在学生回答
的同时板书演示“搭桥”法,即在
5+2
的下面画横
线并在线下写出得数
7


师:
1
与谁相加?(
7




5


练一练。师:请看图,会一边摆一边说图意
吗?(一个学生上来演示。
)生:先摆
4
根小棒,再

3
根小棒,最后摆
1
根小棒。现在一共有多少根
小棒呢?

列式:
4+3+1=8
师:然后打开数学书
72
页,填一填。

1
与谁相加?怎样得到的?

小结: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先算出前两个数的得
数后,再加上第三个数。也就是说从左往右的顺序
计算。
(板书:从左往右)

学生齐说计算方法。



1


演示情境

看,小鸡们吃饱了。
(演示小鸡跑走图)



2


合作探究

师:
看了这幅图,
你会编个数学问题来考考大家吗?
(同桌交流,再回答)

师:要求还剩下多少只小鸡,怎样列式更简单呢?
(板书:
8-2-3


师:这个算式就叫做(生:连减)今天我们学习的
是(连加、连减)

师:这道题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
8-2=6

6-3=3
师:
3
从哪里减(
6


6
是什么?(
8-2
的结果)
(师


通过沟通算式中的三
个加数与图上三部分
小鸡的关系,
使学生理
解为什么用加法来计
算。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连
加的含义及计算的顺
序。
同时也让学生轻松
一下。









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
合作学习,
提高自主学
习的能力,
也提高了课
堂的效率。


























































- 3 -
















点,
巩固
练习











总结。















基础练习



精打细算










总结

同时板书演示“搭桥”法)

小结:连减的计算方法: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得出
小得数后再减去第二个数。



3


练一练:

师:什么意思?谁上来摆一摆?说一说

生:原来有
10
个三角形,先拿走
3
个,再拿走
5
个,还剩多少个?

师:我们也来摆一摆,说一说。

小结:喂完小鸡后,小明也认识了今天的两个新朋
友,
它们是谁?都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从
左往右)


书第
73
页第
2
题,第
74
页第
5
题同桌说图意,先
不做。汇报,再做。


小明真是个好孩子,妈妈买三种食品给他吃,请你
帮小明想一想,算一算,小组合作,先说题意,再
说算式。
(连加)谁来试一试?

生说师在黑板上摆:我买了„„一共多少元?

妈妈没空,
给了
10
元钱给小明,
记得剩下的钱要还
给妈妈。谁来试一试?(连减)

生说师在黑板上摆:我用
10
元买了„„还剩多少
元?

小组合作,汇报。


今天小明去了奶奶家,收获多吗?你也说说学会了
什么?















让学生把刚刚学会的
知识及时地加以应用、
消化,
从而解决教学中
的重点、突破难点,提
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
力。
学生在愉快的游戏
中,互相帮助、互相启
发,
巩固了本课的学习
重、难点。





由学生自己说出本课
的收获,不管话长话
短,
都是学生自己通过
学习所领悟和掌握的。














13














2













10
以内的连加连减


5 + 2 + 1 = 8

























8 - 2

2 = 4

课后


反思

第一,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利用课间使新授课部分的立体,变抽象为具体,非常生动形象第
展现了小鸡只数的变化过程,帮助学生借助直观感知接受运算顺序的规定。

第二,加强观察指导,在进行课件演示的时候,着重提醒学生记下每个环节的数量变化情况,
进一步和算式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在大脑里蒋生动的情节转化为数的运算,克服计算障碍,起
到了较好的作用。【小学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

小学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六):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板怎样写

2
3 + 2 5 + 4 2 + 4 6 + 3 3 + 4
7 + 2 8 - 1 7 - 2 8 - 2 6 - 1
2 + 1 8 - 3 5 + 4 6 + 2 1 + 5
二、情境教学.
1
、教学连加.

1
)课件演示
P
72
页主题图;

2
)黑板上贴上
5
只小鸡在吃食的情景图.
师:数一数,一共几只小鸡?
生:
5

(然后黑板上贴上跑来的
2
只小鸡,又跑来的
1
只小鸡的卡片)
师:看,从竹林后面跑来了几只?
生:
2

师:那现在一共有几只?
生:
7

师: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用加法来计算
师:同学们仔细看,从竹林后面又跑来了几只?
生:
1

师:现在一共是几只?
生:
8

师: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用加法来计算
引导学生观察算式.
学生汇报结果,老师纠正并写出:
5

2

1

师:这道加法算式与前面学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有两个加号或三个数
师:同学们真聪明!像这样的数学算是我们叫做连加.
板书:连加
师:老师想知道
5+2+1=
我们怎样进行计算呢?
(引导学生说图意来推到计算结果.)
3
生:我把
5
只和
2
合起是
7
只,再加上
1
只就是
8
只.
师:同学们真棒.吃食的
5
只小鸡和跑来的
2
只小鸡合起来,先算
5+2=7
,
然后
7
只和又跑来的
1
只合起来,再算
7+1=8
.
5

2

1 = 8
7
读算式:
5+2+1=8
读作:
5

2
再加
1
等于
8.
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计算方法.
完成做一做左边的题目.

1
)分组摆小棒研究连加计算方法.
老师说,学生摆小棒,再打开书填空,
老师巡视指导.

2

订正,说一说计算过程.
(要求画出计算步骤)

3

提问:
想一想
5

2

1
先算








,
再用


加(
)等于(
).

4

小结:三个数连加,先用前面的两个数相加,再用得数加第三个数.
2
、教学连减.
师:小鸡吃饱了,只剩下了没有吃饱的小鸡.
黑板上分步贴上小鸡图,学生也分步讲图意.
(与连加大致相同)

师:应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汇报结果,老师订正并板书:
8-2-2

师:这道加法算式与前面学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有两个减号或三个数
师:像这样从一个数中连续减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就是连减.
板书:连减
师:怎样计算呢?
生:先
8
里面减去先走的两只后留下的
8
只再减去又离开的两只.
师:同学们真棒!离开的
2
只,从总数里面去掉,先计算
8-2=6
,后又离开
了的
2
只从
8-2
的得数里面去掉
2
,再算
6-2=4
.
8

2

2
=
4

小学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七):

就是有小学二年级数学加、减、乘等简单运算参进的童话故亊。

小不点和老顽童(一)智救母亲
从前有一个“小不点“,刚七岁,母亲生了一场怪病,变成了植物人.小不点四处求医,无人能治.他听说有一个智慧老人--老顽童博学多扌,就病急乱投医.到处寻找,终于在一间破旧的茅草房中找到老顽童.在小不点苦苦哀求下,老顽童望望远方,捋捋又长又白的胡须说:“你的母亲的魂灵被魔鬼抲去了,这个魔鬼有点特别,喜欢数学题,你只要能做岀他岀的数学题,你就能救出你的母亲了.“小不点刚读一年级,顶头痛数学题,枯燥的计算,一张练习纸,光是13+25就要叫你算四,五遍,烦极了.可一想到妈妈,只好请老顽童教数学.谁料老顽童讲解数学十分有趣,点拨非常巧妙,小不点和其他儿童一起在一个又一个游戏中悄悄地提高了数学水平.
  一年光阴如流水,小不点已八岁.一天,老顽童望着思维敏捷,双眼炯炯有神的小不点笑着说:“成了!你可以去救你母亲了.“说着给小不点穿上一件披风,向他指引了路线.小不点谢过老顽童,沿着指引的方向前进.说也奇怪,披风使他日行千里.不日来到大海边,小不点把披风铺在水面,他双脚踏在披风上,顷刻如脱弓之箭飞驶而去.三天后到了一个海岛.只见岛上奇峰怪石,珍花异草,美不胜收.小不点无心观赏这样的蓬莱仙境,赶紧往一座高山奔去.他爬爬跌跌,混身都是血,终于爬上了山顶,只见前面有一个山洞,大门上有九个方格 :
小不点举起小拳头在大门上擂起来,“老爷爷,快开门!“只见大门上映岀几行字:“现在有1、2、3、4、5、6、7、8、9九个数字,请填入正方形的九个方格内,使横,竖,斜各条线上的三个数字的和相等.“小不点以为这个题很简单,但是随便填写总是不对.小不点又饿又累,躺倒在地.忽然,耳边响起妈妈的声音:“孩子,快来救妈妈……“他立即支撑起来,在方格内又试着填数字,反复琢磨,“有了!“他填岀了答案,大门呀一声打开了,洞中走岀一个又高又大的魔鬼,拍拍小不点:“真乖!我陪你进去见妈妈吧!“小不点背着妈妈的魂灵走岀山洞,魔鬼老爷爷把他的披风铺在地上,叫小不点站在上面,说声“飞“,小不点和他妈妈的魂灵就飞起来了.小不点回首谢谢老爷爷,就朝家乡飞去.大海,高山,陆地,河流,房屋,树木在脚下逝去,不久就见到了家门.
  小不点一放下妈妈的魂灵,床上躺了一年的妈妈挣开了双眼,坐起身来,望了望小不点,诧异地说;“小不点,你怎么变成了小伙子了.“小不点热泪盈眶,扑在妈妈的怀里,“妈妈……“

小学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八):

10以内连加连减数学题,谁能帮我出多点?
给一年级孩子出的作业用题.

1+2+3,1+2+4,1+2+5,1+2+6,1+2+7,2+3+4,2+3+5,1+1+2,1+1+3,1+1+4,1+1+5,1+1+6,1+1+7,1+1+8等

小学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九):

二年级数学有加有减先算什么

对于有加有减的情况,在没括号的情况下,由于是同级运算,所以从左到右计算;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

小学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十):

求心算口诀?

快心算是目前唯一不借助任何实物进行简便运算的方法,既不用算盘,也不用手指,更不用棋盘和图
心算心算------ 快心算-----真正与小学数学教材同步的教学模式
快心算教材的编排和难度是紧扣小学数学大纲并于初中代数接轨,比小学课本更简便的一门速算.简化了笔算,加强了口算.简单,易学,趣味性强,小学生通过短时间培训后,多位数加,减,乘,除,不列竖式,直接可以写出答数.
快心算的奇特效果
三年级以上任意多位数的乘除加减全部学完.
二年级多位数的加减,两位数的乘法和一位数的除法.
一年级,多位数的加减.
幼儿园中,大班学会多位数加减法 为学龄前幼儿量身定做的,提前渡过小学口算这一关.小孩在幼儿园学习快心算对以后上小学有帮助
孩子们做作业不再用草稿纸,看算直接写答案.
快心算”有别于“珠心算”“手脑算”.西安教师牛宏伟发明的快心算,主要是通过教材中的一定规则,对幼儿进行加减乘除快速运算训练.“快心算”有助于提高孩子思维和行为的条理性、逻辑性以及灵敏性,锻炼孩子眼、手、脑的同步快速反应,计算方法和中小学数学具有一致性,所以很受幼儿家长的欢迎.
快心算真正与小学数学教材同步的教学模式:
1:会算法——笔算训练,现今我国的教育体制是应试教育,检验学生的标准是考试成绩单,那么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应试,答题,答题要用笔写,笔算训练是教学的主线.与小学数学计算方法一致,不运用任何实物计算,无论横式,竖式,连加连减都可运用自如,用笔做计算是启动智慧快车的一把金钥匙.
2:明算理—算理拼玩.会用笔写题,不但要使孩子会算法,还要让孩子明白算理.使孩子在拼玩中理解计算的算理,突破数的计算.孩子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的计算.
3:练速度——速度训练,会用笔算题还远远不够,小学的口算要有时间限定,是否达标要用时间说话,也就是会算题还不够,主要还是要提速.
4:启智慧——智力体操,不单纯地学习计算,着重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全面激发左右脑潜能,开发全脑.经过快心算的训练,学前孩子可以深刻的理解数学的本质(包含),数的意义(基数,序数,和包含),数的运算机理(同数位的数的加减,)数学逻辑运算的方式,使孩子掌握处理复杂信息分解方法,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得到了发展.孩子得到一个反应敏锐的大脑.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ziwo940290/

推荐访问: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题 小学二年级连加连减题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